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IE 七手法 -动改法指導老師:官生平組別:官鍵報告老師組長:工管三 A 組員:工管三 AAA932321 許家益AA932195 謝佩君工管三 A AA932977 賴文彥工管三 A AA932181 薛志文工管三 A AA932966 周承翰 工管三 A AA932255 黃育呈工管三 A AA932231 李怡慧工管三 A AA932295 王秋卉 工管三 C AA937975 吳汶芳工管三 C AA937973 陳建宇中華民國 96年 4月 11日IE 七手法之動改法手法的名稱: 能够稱為動作改善法或是動作分析法 ,一样簡稱為動改法 。 而動作改善是指 省力動作原則、省時動作原則、
2、動作舒適原則、動 作簡化原則這四項原則。動作分析的意義:動作分析乃是慎密分析操作過程中人體身體動作,並予以詳細分析與 檢討,利用 ECRS 等方法。刪減去無效的動作,使操作更為簡便有效率且 符合安全要求,進而提升工作效率的研究方法。動作分析的目的: 藉由改善人體的動作,減少疲勞和無附加價值的動作,使作業能够 達到舒適、省力、省時、有效率的境域。動改法的由來:動作經濟原則是由法蘭克吉爾布斯夫婦( Frank B.Gilbreth )最 先提出的,他們最重要的貢獻是在於他將人的差不多動作分析出來,這些 差不多動作被他稱為動素(therbligs),如搜尋、尋找、移動、準備、握 取等動作,透過將動作
3、加以細微分解之後,他能夠將工作有效率的改善。此外,吉爾布斯夫婦為了記錄各種生產程式和流程模式,制定了生產 程式圖和流程圖,這兩種圖至今都還被廣泛應用。他們除了從事動作研究 以外,還制定了人事工作中的卡片制度這是現行工作成績評價制度的 先驅。因此,動作經濟原則要紧是從實際的經驗分析而來,以省力動作、省 時動作、動作舒適與動作簡化等手法,配合時間研究方法,使工作流程的 改善更為踏實。此原則最要紧的方法是使用最少的勞力,達到最大的工作 成效。經過吉爾布斯研究整理之後,再由巴恩斯(Raiph M.Barnes)補充完成。動作改善原則能够應用的範圍: 適用於個人一辈子活上個人及家庭內之工作改善。 適用於
4、工廠或辦公室有關於人體工作方面的改善。動作改善原則的功用: 減少操作員的疲乏。 減少操作員的操作時間。1:兩手同時開始及完成動作。改進工作效率。 動作改善原則: 動作改善原則能够分成三大類,共二十小項。 第一大類是: 有關於人體動作運用方面之原則,共包含 8 項。 原則原則2:除休息時間外,兩手不應同時空閒。3:兩臂之動作應反向並同時對稱。原則說明:此三原則相互關聯能够一併來討論。大多數的人均習慣用一手 拿著東西而另一手去工作。這是我們所不期望的浪費動作。應當使用雙手 一起工作,同時開始,同時結束,並以對稱方式進行。在大多數的情況下, 許多工作均可由雙手來操作完成,因此工作應適當地分佈在雙手的
5、工作區 域,使雙手能同時發揮。單手操作使人體容易產生心理上及生理上不平稳 的感覺,為克服此種不平稳我們必須運用身體的反應能力去反制,因而使 得我們的身心容易疲勞。對稱式的動作方式,自然使操作者的身體產生平 稳的感覺,而減少運用身體反應能力的機會,使得工作者較輕鬆、愉快而 不容易疲勞。原則 4:盡可能以最低級的動作工作。說明:想要使動作更迅速且更輕易,只能從兩方面上著手,一是縮短 動作與動作之間的距離,二是減少該動作對體力的消耗。想要達到此目的, 其最實際的對策确实是選擇級別最低的動作,使動作範圍縮小,並讓物料 及工具盡可能的靠近手的動作範圍之內。補充:雙手法從雙手工作中發掘改善的方法。左手效
6、率平常均 不如右手,但至少 可達右手效 率之 80%以上。人體之動作可分為五級:1.第一級:手指動作。2. 第二級:3. 第三級:4. 第四級:手指及手腕動作。手指及手腕及前臂動作。手指及手腕前臂及上臂動作。5. 第五級:手指及手腕前臂上臂及身體動作。 如下列圖表:級別一一一-二二-三四五運動樞軸指節手腕肘肩身軀人體運動部份手指+手掌+前臂+上臂+肩動作範圍手指節手掌前臂上臂上臂+身之長度之張度之長度之長度軀彎曲速度12345體力消耗最少少中多最多動作力量最弱弱中強最強疲勞度最小小中大最大時間以25mm為主0.0016 分0.0017 分0.0018 分0.0026 分丄存心轟.II 1诵ZE
7、齐If;:J V rr ir_G卩.r vIII/丨忖fh*11rj1 *:吊池兀飞72ft(tk也工It:画鼻、 -AW/*1正常動作範圍圖原則 5:物體之動量盡可能利用。說明:所謂“動量”即俗稱“動力” 。依物理學公式,一個物體的“動 量(M)”是為其“質量(m)”與“速度(V)”之乘積。在工廠中工人 搬運一個物體的總重量可包含三部份,是為,物體本身的重量,搬運或運 用的工具本身之重量以及所運用身體部位本身的重量。因此我們必須充分 運用此三者的“重量”與速度以發揮其動量來完成工作。但若工作中無須 利用動量時,則須設法減少其“動量” ,換句話說,必須設法減少上述三者 的質量,例如減輕工具的重
8、量。就如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同尺寸大小的鏟 子,重的比輕的鏟子較容易引起疲勞。又如同要將重物往上拋時,我們就 會先做一些小弧度的擺動動作,然後再瞬間將之往上拋。其目的即是在產 生速度,以增加其動量,使工作較不易疲勞。原則 6:連續曲線運動較方向突變直線運動為佳。 說明:拿一隻鉛筆在紙上,一上一下劃下來。詳細分析其動作內容可 由 2 個階段構成,即“移動,停止再改變方向” 。在此例中科學家研究的結 果顯示約75至80%的時間來移動鉛筆,15 25%的時間是用來改變手的方 向。換句話說此1525%改變方向的時間是沒有生產性的,進一步的研究 再顯示出連續性的曲線運動其工作效率比方向突變的直線運動來得較
9、佳。 方向突變不但浪費時間而且也容易引起疲勞。原則 7:彈道式運動較輕快。說明:人體的(固定式肌肉)動作部份能够劃分成二組。一組為操纵 向內收縮的肌肉,另一組為操纵向外拋出的操纵肌肉。當二者平稳時,手 則靜止不動,當二者不平稳時,則產生動作出來。而彈道式運動是一個較 快而且容易的運作方式,因為其只運用了其中一組的肌肉動作方向。彈道 式運動只有在初期,要開始動作之時,能够加以操纵,一旦運動出去之後 就無法改變方向,例如揮動高爾夫球桿時,一旦擊出之後,杆子必會順勢 揮出,無法在中途(例如在肩部之高度)停頓下來。彈道式運動只有在下 列情形下才會停止下來。(1) 反方向的肌肉禁止力量。(2) 碰到阻礙
10、物。(3) 運動的動量消逝了, 如高爾夫球桿揮至超越頭項時, 動量已消逝了, 自然就停頓下來了。彈道式運動方式,效率較高,速度較快,較有力量較精確,而且不容 易引起肌肉疼痛。比固定式的運動方式較舒暢,木匠打釘子之動作确实是 一個专门好的運用彈道式之動作方式。原則 8:動作宜輕鬆有節奏。說明:依動作順序給予正確的安排使工作產生韻律節奏,可使工作人 員減少疲勞及心神壓力。韻律節奏即是指有定期性的重複動作發生,然而 有時一個動作也許是专门有規律,定期性的發生,卻無法給人有“韻律節 奏的感覺”,例如一隻手以揮圓圈的方式定速、定期規律揮動。如欲變成有 韻律感則必須做下列的改變,手之動作途徑須成橢圓式,在
11、軌道的某一段, 其速度應比其餘的部份來得快,這樣才能有節拍的情況產生而有韻律感。第二大類是:有關於工作場所之布置與環境之原則,共包含 6 項。原則 1:工具、物料應置於固定處所。說明:使工作人員都能在相同的地點拿到所需要的工具或零件,是改 善動作效率专门有效的一種方式。地點固定能够減少無謂的“找”的浪費, 同時有助於動作習慣的養成,以便能专门快地自動拿取所需的東西。因此 不但有助於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時也能够減少因找尋時所引起的精神集中 需求,焦慮煩躁而產生的不良副作用如產品做壞,意外災害等等。原則 2:工具物料裝置應依工作順序排列並置於近處。說明:常看到在工作臺或機器上將工具一線排開放置使用,
12、這是不正 確的方式。因為工作人員在工作臺上的動作範圍及路徑是呈圓弧的狀態而 非直線的狀態。一線排開不但有違前述之動作原理並使工作距離加長。以 平面來說正常的工人工作範圍有一定的界線,此稱之為正常工作範圍 右手之正常工作範圍為以右手掃過桌面的圓弧面積,而左手之正常工作範 圍也是類似。左、右手重疊之工作範圍即是雙手均可操作到之工作範圍。 因此,我們在安排工具零件之位置時,應當考慮到手之動作等級及工作 範圍之配合。欲使工作能够在最小的工作範圍內完成,必須盡可能使用較 低等級的動作才能達到。垂直面的最大工作區域以雙手舉起之最高點為範 圍。原則 3:盡量利用重力輸送物料至使用點。 說明:零件物料之供給,
13、應利用重力餵料及各種盛具送至工作點,愈 近愈佳。原則 4:墜送方法應該盡可能的運用。說明:放置零件盒的介面設計成傾斜面,使零件能以重力方式自動餵 料到前緣地点而減少動作之距離及方式。如果零件太重不易自動餵料時也 可採用震動送料的方式來達成此目的。產品做好之後,最好能以重力方式 自然落至成品盒處,以減少手之搬運或移動而減少疲勞及縮短時間。原則 5:適當之照明;應有適當之照明設備,使視覺滿意舒適。說明:適合某件工作的照明設計並不見得會適合另一件工作之需求。 例如鐘錶修護之類的精細工作所需之照明與皮革或錫板之表面缺點檢查之 照相設計一定是不同的。因此在考慮適當的照明時,須充分運用下述的影 響因素來配
14、合,例如縫製深黑色衣服視覺較困難,困此其所需的照明度要 比白衣服來得多。對較精細的工作如鐘錶裝配或反射係數較低的物體如黑 色物體,建議必須要有更高的照明度及採用淺色的背景。又如透亮或半透 亮之物件如飲料瓶、布料、壓克力、薄膜片等都可利用下方投射光源來檢 查有無汽泡、異物、裂痕等 。所謂合適的照明,其意義應包括: 必須有合適其工作的充足光度。 必須有合適顏色的光線,且應幸免閃光。必須有合適的投射方向。 一個物體的“可見度”是由下列的因素來決定: 物體本身的“明亮度” 。物體與背景物的“對比度” 。物體本身的尺寸大小。物體與眼睛之距離。其他的因素例如,注意力分散,疲勞,反應時間及反光等。原則 6:
15、工作台、椅子高度應適當舒適。說明:長久站立或坐著工作,都會比隨意交替更換坐立之工作姿勢較 容易引起疲勞。因此工作臺之高度設計以及座椅之設計以能滿足坐立皆可 為較佳。工作椅之高度及姿勢應可讓工作人員自行調整以滿足其個別舒適 為原則。此外,肘部以能放在工作臺面上較佳,以減少肘部之移動及疲勞。 例如鑽床操纵杆能够加長使肘部不離開桌面,則工作效率能够因此提升。 又如採用高腳椅時,則下方必須放置放腳墊的設計,不要使雙腳懸空,容 易引起疲勞。不正確的坐立姿勢都會引起身體各部份肌肉的不平稳而容易 引起疲勞。正確的座椅設計應能使頸部至臀部之間保持成一直線,不要使 腰部有彎曲的現象。一個良好的座椅設計應具有下列
16、之特徵:高低可調整。堅固耐用。不會搖擺。最好採用鋼制,坐墊及靠背採用木制或適當之 墊狀物。坐墊應考慮人體工學之形狀成形,使身體之重量能平均分配於座椅上, 較舒適。必須有靠背以支撐下方部位之脊椎骨。第三大類是:有關於工具和設備之設計原則,共包含 6 項。原則 1:盡量以足踏 /夾具替代手之工作。說明:在工廠裡我們能够發現許多機器設備的設計,差不多上單手在 操作,另一隻手持住東西或空間者,沒有發揮雙手及雙腳的全部功能,我 們能够考慮設計夾具或治具來解除以手持物的工作並可設計各種足踏的方 式來操纵操作機器的運轉,以充分利用我們的雙手及雙腳,就如開汽車一 樣。足踏的正確之設計必須考慮之因素有 :踏板面
17、積之大小。踩踏時對身體重量負荷之大小。 設計之方式,不要讓操作者在操作時產生身體重心不穩的現象。原則 2:盡可能將二種工具合併。Ex :將兩種功能不同的印章,修改成具有兩種功能的單獨印章。說明:將工具從一端轉換另一端來使用,其所需時間比放下手上的工 具再取另一工具所需時間來得短。因此,應當將二種以上之工具盡可能合 併在一起。常見的有兩用釘錘,雙頭板手,附橡皮擦的鉛筆。原則 3:工具物料預放在工作位置。說明:預放是指將物體預先放置在適當之使用位置上,使手在抓取 該物體後即可移動至工作物上去操作,而不用再去調整該物體之方向,以 減少調整及對準之時間來提升工作效率。常見的例子确实是辦公桌上的筆 架,
18、將筆斜插在筆架上,需用時伸手抓筆即可在書寫的方向上。若平放在 桌上時,則必須先抓取筆,再調整方向才能書寫,時間較浪費。原則4:依手指負荷能力分配工作。手別左手右手手指別小無八、中食食中無八、小能力順序87531246說明:前述的原則說明盡量利用愈低等級的動作來工作。而手指的動 作确实是最低等級的動作。然而左右手的十個手指其負荷能力是有差別的, 如上表所示,因此在工作設計時我們必須考慮多利用負荷能力較強的手指 來工作以發揮成效。故設計工具時應按各個手指的能力予以合適分配,盡 量利用能力強者,以獲取較大的效率為宜。原則5:手柄接觸面盡可能加大。說明:任何依賴手來操作之部位,其力量之來源皆是藉由手掌
19、與物體 之接觸面及摩擦力而傳達到工具或機器。若接觸面積及摩擦係數愈大,則 所傳達之力量也就愈大。而且手掌之單位面積之受力愈小,可使操作較輕 鬆愉快而且皮膚較不易受傷。此乃為何大多數的工具其手柄或握把之部份 均設計成曲面狀之缘故。原則6:操作桿應盡可能少變更姿勢。說明:操作機器時,應使操作者盡可能在其正常的工作區域來操作, 以及減少高等級的身體動作如彎身、轉身、側身、斜身等為佳。各種操作 按鈕,操作杆之設計如能在正確的位置上設計,則能够減少疲勞並增加工 作效率。動作改善的差不多方向:為了方便動作分析及改善起見,我們能够將之再歸納成下列的四個差 不多方向。差不多動作改善作眼點關於人體關於場所關於設
20、備A.兩手同時動作檢討遲延”及 持信住”1. 兩手同時開始結束2. 雙臂同時反向開始 結束1. 持住-夾具2. 用力7足踏B.動作單元 力求少檢討尋找、選 擇、計劃、預對”1. 刪除不必要的動作2. 設法合併、簡化1. 材料工具先定位2. CHECK 物料、工具是否0K1. 設法合併兩種 以上工具2. 充分利用治具C.動作力求 距離短1. 簡化握取, 裝配”2. 檢討手腕動 作,減少全身 移動之動作1. 使用身體之最小範圍2. 使用身體之最適當 部位物料、工具位於 正常範圍內充分利用 自動滑落D.舒適的 工作減少動作之困 難度”免去改變 姿勢的動作、減 少用力動作1. 免去使用限用性動 作2. 曲線-突變3. 利用重力、慣性工作台高度適中1. 設法用工具2. 使用重力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业务流程优化与再造实施框架
- (正式版)DB15∕T 3633-2024 《苜蓿越冬等级评定规范》
- 电梯维修考试题及答案
- 城市规划项目合作合同书
- 一职医学护理考试题库及答案
- 企业内部沟通会议纪要编写模板
- 专业技术类护理考试题库及答案
- 大专sql考试题及答案
- 稀有文物数字化保护承诺书(7篇)
- 写玉兰树的状物作文15篇
- 护士心理压力
- 小区广播系统设计方案
- 抗滑桩安全技术交底
- GB/T 5271.28-2001信息技术词汇第28部分:人工智能基本概念与专家系统
- 紧急采购申请单
- GA/T 1678-2019法庭科学鞋底磨损特征检验技术规范
- 《数字媒体专业认知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毕业论文Word版
- 预备队员考核表
- 庆阳地区地下水供水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 储能项目竣工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