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教学忧思录_第1页
新诗教学忧思录_第2页
新诗教学忧思录_第3页
新诗教学忧思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诗教学忧思录南通市启秀中学 祝杭斌 226001我们曾夸耀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 我们曾自豪中华诗篇在人类文明的天 宇所闪烁的诱人的光辉,然而,当时代的车轮,碾过新世纪起跑线的时候, 中学新诗教学的状况,却令人非常尴尬,黯淡了的“诗教”,引发出我们 诸多感慨、诸多忧思:一、诗篇的匮乏如缀满夜空的星辰, 一首首新诗曾照亮学生们孤寂的心灵, 曾点燃他们 青春的热情。但语文教材,给予她的却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位置。随意翻阅 教材的任何张页,新诗,却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蜷宿在令她黯然失色 的书本的一隅。诗篇选择上的匮乏,让我们的心头,倍增几分沉重。数首 可怜的新诗之作,怎能辉映新诗诗坛灼人的光芒?怎能让

2、爱的阳光普照孩 子们的心灵世界?怎能让情的雨露滋润孩子们幼小的心房?怎能无数个问号,叠印在我们的心间,我们不禁追问:教材,为何选择那微乎其微 的篇目?为何拒绝学生沐浴于诗的长河?为何封杀学生渴望读诗的好奇 心?要知道,诗歌的匮乏,其实就是生活的缺席。远离生活,只能造成孩 子精神上的贫血。惊讶于新诗篇目寥寥的同时, 我们不能不对教材所选诗作内容的断层产 生困惑。特定的时代,让我们接触到的诗歌的面孔是那样的陌生,教材输 送到我们大脑的无非是几首领袖的诗词、个别朦胧诗人的代表作和一两首 新生代诗人的诗作。十几年语文的学习生涯,所照面的诗人无非是毛泽东、 贺敬之、李季、艾青、舒婷、流沙河、海子。其余呢

3、,那一批批颇具影响 的诗人的响亮的名字,连同他们一篇篇惊世骇俗的作品,就那样简单地湮 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如此,我们的学生怎能触 摸到诗人怦然的心跳、领略到诗人舒展的情怀,怎能从诗作的字里行间、 体会到一个时代民族的亢奋激荡或沉郁委婉的情绪。诗篇的匮乏与内容的 断层着实令人可怕,它使我们孤陋寡闻、无法把握诗歌的承传线索和发展 脉络,不知道二十世纪前半期中国诗坛出现的自由诗派、新格律派、象征 诗派、九叶诗派;不知道二十世纪后半期的新民歌体、朦胧诗、“知识分 子写作”、“民间写作”。一句话,它使我们不能把握准时代高诵的音符、 民族情感的律动。诗篇数目选择上的偏颇,导致诗歌精神

4、的流失,导致学生视野的狭窄, 这是新诗教学值得我们忧思的重要内容。二、诗意的肢解“左倾”理念支配下的新诗教学,上纲上线的政治图解,使我们对新诗 的理解变得失却情味、失却诗味。高雅纯洁的诗篇,沦为疯狂的口号;领 袖人物的诗词,沦为政治的附庸。在被“红色”笼罩的狂热的年代,我们 不能解读到诗歌真正的意蕴,不能感受到诗歌激情的澎湃、美育的熏陶。 诗意的变味,使我们学生荒芜的心灵,更为空泛浮躁,逐渐蔓生出遍地的 杂草。新诗教学,从此陷进了令人堪忧的沼泽。受“左倾”思想的左右 ,新诗教学的操作方法,显得很是呆板、很是 机械,激不起诗歌学习的半点涟漪。凝固了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学诗的兴 趣荡然无存。从学习生

5、字生词、交代时代背景、理清段落结构、分析艺术 特色到概括中心思想,这种将诗歌教学等同于其他文体、毫无个性的八股 教法,一下子抹杀了诗歌的生命,浇灭了学生学诗的热情。于是,在学生 一双双清纯的瞳孔里,诗句,便成为不符逻辑的残言破句;诗歌,便是艰 深晦涩的语言的组合;学诗,便是按照一定的程序,拆卸诗歌的各个“部 件”。如此肢解诗歌,何以能领悟到诗歌的精髓。诗是什么?诗是心灵瞬 间的颤动,诗是激情火山的喷发;诗是人生旅途的一朵朵奇葩,诗是滋养 心灵的一滴滴甘泉;诗是对美好生活深情的呼唤,诗是对人生理想强烈的 向往;诗象当空的烈日那般灿烂,诗象清幽的小溪那般潺 爰。诗歌,既然 如此美丽,解读诗歌,就不

6、该只顾抠出字词,只是吸纳语文知识,否则, 则是对神圣诗歌的亵渎。学习诗歌,重在感悟诗意。诗歌是无声的音乐, 诗歌是无形的图画;用眼,只能察看到其外表的形式;用心,才能感悟到 她的灵魂,才能从文字符号的背后,观赏到诗人心宇闪现的灵光,获得一 种曾经有过或未曾有过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作者与读者的情感共鸣。感 悟诗意,诵读必不可少。诵读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情感与情感的交流过 程。通过交流,我们的学生才能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学生自己的情感才 得以升华;通过交流,诗歌的诗味情味才不会丧失,诗歌的丰富的意蕴才 会全部展现。新诗教学,如何更新理念,抛弃陈旧的教法,走出泥泞的沼泽,我们翘 首期待着。三、诗体的

7、冷遇 新诗诗体,倍受冷遇,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当新诗以其亮丽的面孔, 第一次出现在 99年高考语文试卷上的时候,我们为之欢呼雀跃:新诗终于 撩开她那神秘的面纱,姗姗走进学生应试的领域,这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 的事情。因为,新诗从此于语文教学的园地,扬眉吐气地找到了她应有的 位置。然而,当我们的笑容尚未敛起的时候,新诗又将从 2002年高考语文 试卷上凄然“引退”,“身份”稍有回升的新诗,再次受到无情的冷遇。 这种对新诗的漠然与否定,给本来就不太景气的新诗教学,蒙上了一层浓 重的阴影。难以消弭的负面影响和消极作用,使遭受重创的新诗教学,再 次跌入举步微艰的境地。新诗,你何时才能驱散迷雾、走进学生的

8、心田? 一些有识之士从他们的心灵深处,发出了震撼人心的呼唤:归来吧,诗教!新诗诗体遭遇的不公正待遇, 非仅限于此。 回眸2000年之前的高考作文 试题,写作要求总是高筑起一道不可逾越的围墙,无情地将诗歌拒之于围 墙之外。诗歌,不允许作为高考作文的体裁,来承载学生对高考作文的情 绪渲染和情感抒发,许多爱好用诗歌吟唱生活的喉咙,因此哑然失声。那 些诗情受到挫伤的学生,只好包裹起他们的诗心,用一种大众化、甚至是 平庸化的笔调,来排遣他们心中的情绪。他们开始用本该属于自己的笔, 来描绘不属于自己的生活,一种伪真情文字,就这样从他们的笔端流淌出 来。值得庆幸的是, 2000年高考作文不再拒绝诗歌,那堵围

9、墙,在舆论的 谴责下已轰然倒塌。作文卷面上,数篇大胆而颇富才情的新诗之作,如报 春的燕子,勇敢地衔来春的消息。解冻的冬天,给人们送来温暖的气息。 解除了禁锢,新诗重又获得了新生。在我们为新诗的面世略感欣慰的同时, 我们的心中顿生一丝愁云:高考试卷上出现的新诗,数量毕竟太少了,好 多爱好诗歌的学生想借诗体传递情感,但无形的精神枷锁排遣不去,总于 内心作祟。于是,他们总是顾虑重重,不敢敞开自己诗情勃发的胸怀。高 考作文写诗的禁令虽然解除,但阅卷老师对诗歌的冷淡依然存在。压低诗 歌的评分,使写诗如同涉入雷区,再赋诗情的学生,高考时也不敢以诗为 赌注,轻易的捧上心曲谱成的诗篇,来赌自己的明天。新诗诗体

10、,在解缚 的过程中,再次受到冷遇。旧疴尚未痊愈,新症却露征兆。高考命题者对 新诗诗体的冷遇,直接导致新诗教学目标的偏斜。新诗,成为教材的点缀, 成为教学的误区。在被冷落和遗弃的悲哀中,新诗绽开的绚丽的花瓣,渐 渐萎谢枯亡。四、诗情的泯灭 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学生应当诗意地生活。诗歌,是高尚生活的调味 品;诗歌,是人类灵魂的净化剂。诗歌,最能张扬学生的个性;诗歌,亦 最能拓宽学生的情感空间。流逝的岁月,肢解的诗意,折断了学生想象的 翅膀,冷遇的诗体,泯灭了学生的万丈诗情。学生冷漠的双眼,不再发现: 天上的繁星眨着眼睛,依依的垂柳亲吻着娴静的湖水,树叶在空中跳着舞 蹈,鸽子相约在黎明前起程诗情的泯灭,蒙住了学生发现美的眼睛, 扭曲了学生美丽的人性;诗情的泯灭,让我们的学生,在文明素质上降等, 在高尚的轨道上下滑,变得平庸、变得世俗;诗情的泯灭,让学生眼中活 泼多彩的世界,变得静止和单调,没有歌声环绕,没有碧水长流,没有花 香鸟语,没有和风丽日;诗情的泯灭,使浪漫和激情在学生的情怀中消失, 学生纯洁的心田,不再生长理想、生长希望、生长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记录下我们对新诗教学的忧虑的时候,忽然想起著名诗人王家新的话 语:诗歌的教育,不仅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诗歌,更是为了一种语言和 文化的将来。平常的话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