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第九章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第一节第一节 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 第二节第二节 常见产毒霉菌的鉴定常见产毒霉菌的鉴定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第一节第一节 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 一、概述一、概述 二、检验方法二、检验方法 1 1霉菌和酵母平板计数法霉菌和酵母平板计数法 (1)设备和材料 温箱(2528);振荡器;天平; 显微镜;具玻塞三角瓶(300ml);试管(15mm150mm); 平皿(直径9cm);吸管(1ml及10ml);酒精灯;载物玻片; 盖玻片;广口瓶(121灭菌20min);牛皮纸
2、袋;金属勺、 刀等;试管架;接种针;橡皮乳头。 (2)培养基和试剂 察氏培养基;高盐察氏培养基;马 铃薯葡萄糖琼脂;马铃薯琼脂;孟加拉红培养基;玉米粉琼 脂;灭菌蒸馏水、乙醇;乳酸-苯酚液。 如标准要求只做霉菌菌数,则可用高盐察氏培养基,其 他同本方法。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3)操作步骤 采样 取样时需特别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避免采 样时的污染。样品采集后应尽快检验,否则应将样品放在 低温干燥处。 以无菌操作称取检样25g(ml),放入含有225ml 灭菌水的具玻塞锥形瓶中,振摇30min,即为1:10稀释液。 用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0ml,注人灭菌试管中, 另用
3、带橡皮乳头的1ml灭菌吸管反复吹吸50次,使霉菌孢 子充分散开。 取lmll:l0稀释液注人含有9ml灭菌水的试管中 (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试管内稀释液),另换一支lml 灭菌吸管吹吸五次,此液为1:100稀释液。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按上述操作顺序做10倍递增稀释液,每稀释一次, 换用一支lml灭菌吸管,根据对样品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3 个合适的稀释度,分别在做l0倍稀释的同时,吸取lml稀释液 于灭菌平皿中,每个稀释度做2个平皿。然后将凉至45左右 的培养基约15ml注人平皿中,并转动平皿使之与样液混匀, 待琼脂凝固后,倒置于2528温箱中培养,3d后开始观察, 共培
4、养观察5d。 计算方法 通常选择菌落数在10150之间的平皿进行 计数,同稀释度的两个平皿的菌落平均数乘以稀释倍数,即 为每克(或毫升)检样中所含霉菌和酵母数。稀释度选择及 菌落报告方式可参考gb/t4789.2。 报告 每克(或毫升)食品所含霉菌和酵母数以cfu/g (ml)表示。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2 2霉菌直接镜检计数法霉菌直接镜检计数法 一般常用的方法为郝氏霉菌计测法,也称霍华德 (howard)霉菌计数法。本法适用于各种加工的水果和蔬 菜制品,如番茄酱、果酱和果汁等。霉菌可以作为一种指 示菌,表明加工制品的原料有霉菌所致的腐烂存在。此法 系在一个标准计数玻片上
5、计数含有霉菌菌丝的显微镜视野。 (1)设备和材料 烧杯;玻璃棒;折光仪;显微镜;郝氏计测玻片(是 一特制的,具有标准计测室的玻片);盖玻片;测微器 (具标准刻度的玻片)。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2)操作步骤 检样的制备 取定量检样,加蒸馏水稀释至折光指数 为1.34471.3460(即浓度为7.9%8.8%),备用。 显微镜标准视野的校正 将显微镜按放大率90倍125 倍调节标准视野,使其直径为1.382mm。 涂片 洗净郝氏计测玻片,将制好的标准液,用玻璃 棒均匀的摊布于计测室,以备观察。 观测 将制好之载玻片放于显微镜标准视野下进行霉 菌观测,一般每一检样观察50个视
6、野,同一检样应由两人进 行观察。 结果与计算 在标准视野下,发现有霉菌菌丝其长度 超过标准视野(1.382mm)的六分之一或三根菌丝总长度超过 标准视野的六分之一(即测微器的一格)时即为阳性(), 否则为阴性(),按100个视野计,其中发现有霉菌菌丝体 存在的视野数,即为霉菌的视野百分数。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3)培养温度 大多数霉菌和酵母在2530的情况下生长良好。有人 用附加抗生素的培养基和酸性培养基,在温度12、17、 22、27和32的培养条件下,测定蔬菜、乳制品、海产 品和肉类的霉菌和酵母数。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在1727 之间,用两种培养基测定的霉菌和酵母数没
7、有明显差异。 (4)菌落计数 应选取菌落数在30100之间的平板作为霉菌和酵母数测 定标准。一个稀释度使用两个平板,采用两个平板的平均数。 选择稀释度也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100之间的稀释度,乘以 稀释倍数报告之。关于稀释倍数的选择可参考细菌菌落总数 测定。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第二节第二节 常见产毒霉菌的鉴定常见产毒霉菌的鉴定 一、霉菌的培养和分类鉴定一、霉菌的培养和分类鉴定 1 1培养基的选择培养基的选择 鉴定食品中霉菌菌种常用的培养基主要为固体培养基。 不同种类的霉菌应采用不同的培养基。 (1)曲霉属 最常用的鉴定培养基是察氏琼脂培养基。 另外还可选用麦芽汁琼脂和玉
8、米琼脂作为鉴定辅助培养基。 (2)青霉属 鉴定用的培养基也是察氏琼脂培养基。但 由于青霉的菌落颜色单一,鉴定比较困难,有些菌种在察氏 琼脂培养基上颜色不典型。有三个基础培养基可供选择,即 察氏琼脂培养基、察氏酵母浸汁培养基和麦芽汁琼脂培养基。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3)镰刀菌属 镰刀菌属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大部分菌 种的培养性状很难保持稳定,初分离时有时只产生菌丝体, 常常很难诱导产生正常的分生孢子,在鉴定工作中会带来很 大困难。因此,首先选择适合产生各种性状的培养基是非常 重要的。 最常用的培养基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为促进孢 子生长,可采用小麦煎汁培养基,振荡培养4
9、7d可产生大 量大型分生抱子。 (4)其他菌类 食品中污染的霉菌大多数为半知菌,常 见的培养基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也可用察氏琼脂培 养基,但根霉由于不能利用硝酸盐为氮源,故在察氏琼脂培 养基上生长不良。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2 2培养方法培养方法 常用的培养方法有: (1)平板培养。霉菌的菌落特征是鉴别的重要依据,为 了便于观察,通常采用平板培养观察其生长速度和菌落的特 点。一般采用点植方法在平板上点种一个点或三个点,每菌 接种二个平板。 接种方法:将制备好的平板倒置于实验台上,左手拿起 皿底,使培养基朝下,右手持接种针,沾取少量孢子点种于 培养基中心一个点或成三角
10、形的三个点,再将皿底扣在皿盖 上,倒置于2528温箱中,培养一定时间,观察生长情况。 这种方法可避免霉菌抱子散落在培养基上,使菌落只生 长一个或三个典型菌落,便于观察。若不翻转平板,培养基 朝上,则可将待检菌种制成抱子悬液,用接种环接种于培养 基上,也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2)斜面培养。斜面培养是菌种传代,菌种保藏的最常 用的方法,也可用于鉴定时观察菌种生长特征。 接种方法:用接种针沾取少量孢子,在斜面中央的一点 点种,或从中心向上划一条直线。中心点植入法能获得最特 征性的生长物,单线接种不仅培养物更典型,而且斜面能更 迅速复满菌落。 3 3鉴定方法鉴
11、定方法 (1)培养特性的检查。主要用肉眼观察,必要时可借助 放大镜或解剖镜,观察平板和斜面培养物的特征,记录以下 内容。 生长速度:主要记录菌落生长的快、中、慢、极慢。一 般在培养两周时,测量菌落的直径。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菌落的颜色:有些菌株在培养期间,菌落颜色变化很大, 主要观察菌落表面(包括子实体、气生菌丝和菌核等)和底 部埋伏型菌丝在不同阶段的颜色及其变化。菌落的背面颜色 及其变化等。 菌落的表面:气生菌丝生长疏松或致密、平坦、隆起、 凹陷或有皱褶,有无同心环或放射状沟纹;边缘是否整齐, 是全缘的、锯齿状的、还 具树枯状的和纤毛状等。 菌落的质地:指菌落外观似毡
12、状、绒状、棉絮状、羊毛 状、束状、粉粒状、明胶状或皮革状等类型。 培养基颜色及其变化:观察是否仅限于菌落所覆盖的部 分,或扩散于更大范围。 渗出物:有些菌种常常在菌落表面出现带颜色的液滴。 观察时应注意其色调和分泌的数量。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2)显微镜检查 霉菌的培养性状离不开显微镜检查, 常见的检查方法有: 活培养物的检查:在制片检查前,可将斜面培养物横 放在镜台上,用低倍镜借助透射光检查斜面边缘处的孢子 和孢子头形态。平板培养物也可放在镜台上,打开皿盖, 用低倍镜观察菌落的边缘,可以观察到青霉、曲霉成熟子 实体的结构。平板培养当刚长出小菌落时,也可以取出一 个平皿
13、,以无菌操作,用小刀将菌落连同培养基切下 12cm的小块,置菌落一侧,继续培养,于514d进行观 察,亦可直接观察子实体着生状态。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载片标本的检查:取载物片加乳酸-苯酚液一滴, 用接种针钩取一小块霉菌培养物置乳酸-苯酚液中,用 两支分离针将培养物撕开成小块。切忌涂抹,以免破坏 霉菌结构,然后加盖玻片。如有气泡,可在酒精灯上加 热排除。制片时最好是在接种罩内操作,以防孢子飞扬。 将制好的玻片,置显微镜物镜台上,观察霉菌的菌 丝和孢子的形态特征、抱子的排列等,并做好详细记录。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4 4检索表的使用检索表的使用 鉴定霉
14、菌时,按照上述要求,经详细观察,根据其 主要性状,利用检索表可以查找它们的归属。检索表基 本上有阶梯式和双叉式两种类型,是把分类上相对应的 主要性状或关键特征列出来,便于对照比较。根据观察 结果对照这些特征,一步一步地追索,直至查出名称为 止。但是单 独依靠它,有时也不一定能达到定名的目的, 还需要对照详细描述图片甚至实物标本才能最后肯定。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二、各种产毒霉菌的形态特征二、各种产毒霉菌的形态特征 (一)曲霉属(一)曲霉属(aspergillusaspergillus) 曲霉属的菌种在自然界分布极广,种类很多,是引起粮 食、食品和饲料霉坏变质的重要菌类。
15、本属的产毒霉菌主要包括黄曲霉、寄生曲霉、杂色曲霉、 构巢曲霉和赭曲霉。这些霉菌的代谢产物为黄曲霉毒素、杂 色曲霉素和棕曲霉毒素。 曲霉属的颜色多样,而且比较稳定。营养菌丝体由具横 隔的分枝菌丝构成,无色或有明亮颜色,一部分埋伏型,一 部分气生型。分生孢子梗大都无横隔,光滑、粗糙或有麻点。 梗的顶端膨大形成棍棒形、椭圆形、半球形或球形的顶囊, 在顶囊上生出一层或二层小梗,双层时下面一层为梗基,每 个梗基上再着生两个或几个小梗。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从每个小梗的顶端相继生出一串分生孢子。由顶囊、小 梗以及分生孢子链构成一个头状体的结构,称为分生孢子头。 分生孢子头有各种不同颜
16、色和形状,如球形、放射形、棍棒 形或直柱形等。曲霉属仅少数种形成有性阶段,产生封闭式 的闭囊壳。某些种产生菌核或菌核结构。少数种可产生不同 形状的壳细胞。 1 1黄曲霉(黄曲霉(a aflavusflavus) 属于黄曲霉群。在察氏琼脂培养基上菌落生长较快, 1014d直径 34cm或47cm,最初带黄色,然后变为黄绿 色,老后颜色变暗,平坦或有放射状沟纹,反面无色或带褐 色。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分生孢子头疏松放射状,继变 为疏松柱状。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分生孢子梗多从基质生出,长度一般小于lmm。有些菌 丝产生带褐色的菌核。制片镜检观察可见分生孢子梗极粗 糙,直径l
17、020m。顶囊烧瓶形或近球形,直径l065m, 一般多为2545m。全部顶囊着生小梗,小梗单层、双层 或单、双层同时生在一个顶囊上;梗基610m45.5m, 小梗6.510m35m。分生孢子球形、近球形或稍作洋 梨形,36m,粗糙。有些菌系产生带褐色的菌核(见图 9-1)。 黄曲霉产生黄曲霉毒素,该毒素能引起动物急性中毒 死亡,如长期食用含微量黄曲霉毒素的食物,能引起肝癌。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图9-1 黄曲霉 1双层小梗的分生孢子头;2单层小梗的分生孢子头;3分生孢子梗的基 部(足细胞);4双层小梗的细微结构;5分生孢子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2 2
18、杂色曲霉(杂色曲霉(a aversicolorversicolor) 属于杂色曲霉群。在察氏琼脂培养基上菌落生长局 限,14d直径23cm,绒状、絮状或两者同时存在。颜色变化 相当广泛,不同菌系可能局部淡绿、灰绿、浅黄甚至粉红色; 反面近于无色至黄橙色或玫瑰色,有的菌落有无色至紫红色 的液滴。分生孢子头疏松放射状,大小为100125m。分生 孢子梗长度可达500700m,宽1216m,光滑,无色或 略带黄色。顶囊半椭圆形至半球形,上半部或四分之三部位 上着生小梗。小梗双层,梗基5.58m3m,小梗5 7.5m22.5m,分生孢子球形,粗糙,直径2.53m 或稍大。有些菌系产生球形的壳细胞(见图
19、9-2)。 杂色曲霉产生杂色曲霉素,该毒素引起肝和肾的损害, 并能引起肝癌。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图9-2 杂色曲霉 1分生孢子头;2分生孢子;3壳细胞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3 3构巢曲霉(构巢曲霉(a anidujansnidujans) 属于构巢曲霉群。菌落生长较快, 14d直径5cm6cm,绒状,绿色,有的菌 系由于产生较多的闭囊壳而显现黄褐色, 反面紫红色。分生孢子头短柱形,40 80m2540m。分生孢子梗极短, 常弯曲,一般75100m,近顶囊处直 径3.55m,褐色,壁光滑。顶囊半球 形,直径810m。小梗双层,梗基5 6m23m,小梗
20、56m2 2.5m。分生孢子球形,粗糙,直径3 3.5m。闭囊壳球形,暗紫红色,直径 135150m。子囊孢子双凸镜形,紫红 色,约5m4m,有两个鸡冠状突起。 闭囊壳外面包围着一层壳细胞,淡黄色, 球形,壁厚,直径约25m (见图9-3)。 构巢曲霉产生杂色曲霉素。 图9-3 构巢曲霉 1分生孢子头和分生孢子; 2 足细胞;3 壳细胞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4 4赭曲霉(赭曲霉(a.a.ochraceusochraceus) 属于赭曲霉群。在察氏琼脂培养基上 菌落生长稍局限,1014d直径34cm,褐 色或浅黄色,基质中菌丝无色或具有不同 程度的黄色或紫色,反面带黄褐色或
21、绿褐 色。分生孢子头幼时球形,老后分裂成2 3个柱状分叉。分生孢子梗长达ll.5mm, 直径1014m,带黄色,极粗糙,有明显 的麻点。顶囊球形,直径3050m或更大。 小梗双层,自顶囊全部表面密集着生。分 生孢子球形至近球形,直径2.53m或更 大,常略粗糙。有些菌系产生较多的菌核, 初期为白色,老后淡紫色,球形、卵形至 柱形,直径达lmm(见图9-4)。 赭曲霉产生赭曲霉毒素,该毒素是一 种强的肾脏毒和肝脏毒。 图9-4 赭曲霉 1分生孢子头;2分 生孢子梗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二)青霉属(二)青霉属(penicilliumpenicillium) 青霉属的菌种和曲
22、霉一样分布极为广泛。也是导致粮食和 食品霉坏的主要菌类。 本属产毒霉菌,主要包括黄绿青霉、桔青霉、圆弧青霉、 展开青霉、纯绿青霉、红青霉、产紫青霉、岛青霉和皱褶青霉 等。这些霉菌的代谢产物为黄绿青霉素、枯青霉素、圆弧偶氮 酸、展青霉素、红青霉素、黄天精、环氯素和皱褶青霉素。 青霉属的营养菌丝体呈无色、淡色或鲜明的颜色,具横隔, 或为埋伏型或部分埋伏型部分气生型。气生菌丝密毡状、松絮 状或部分结成菌丝索。分生孢子梗由埋伏型或气生型菌丝生出, 稍垂直于该菌丝(除个别种外,不象曲霉那样生有足细胞), 单独直立或作某种程度的集合乃至密集为一定的菌丝束,具横 隔,光滑或粗糙。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
23、霉菌的检测技术 其先端生有扫帚状的分枝轮,称为帚状枝。帚状枝是由 单轮或两次到多次分枝系统构成,对称或不对称,最后一级 分枝即产生孢子的细胞,称为小梗。着生小梗的细胞叫梗基, 支持梗基的细胞称为副枝。小梗用断离法产生分生孢子,形 成不分枝的链,分生孢子呈球形、椭圆形或短柱形,光滑或 粗糙,大部分生长时呈蓝绿色,有时呈无色或呈别种淡色, 但决不呈污黑色。少数种产生闭囊壳,或结构疏松柔软,较 快地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或质地坚硬如菌核状由中央向外 缓慢地成熟。还有少数菌种产生菌核。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1 1黄绿青霉(黄绿青霉(p pcitreoviridecitreoviri
24、de),),异异 名:毒青霉(名:毒青霉(p ptoxicarumtoxicarum) 属单轮青霉组,斜卧青霉系。菌落生长 局限,1012d直径23cm,表面皱褶,有的 中央凸起或凹陷,淡黄灰色,仅微具绿色, 表面绒状或稍现絮状,营养菌丝细,带黄色。 渗出液很少或没有,有时呈现柠檬黄色,略 带霉味。反面及培养基呈现亮黄色。分生孢 子梗自紧贴于基质表面的菌丝生出,一般 50100m1.62.2m,壁光滑。帚状枝 大部为单轮,偶尔有作一、二次分枝者。分 生孢子链约略平行或稍散开。小梗为紧密的 一簇,812个,大多912m2.2 2.8m。分生孢子呈球形,2.22.8m,壁 薄,光滑或近于光滑,成链
25、时具明显的孢隔 (见图9-5)。 黄绿青霉的代谢产物为黄绿青霉素,该 毒素是一种很强的神经毒。 图9-5 黄绿青霉 1帚状枝;2分生 孢子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2 2桔青霉(桔青霉(p pcitrinumcitrinum) 属于不对称青霉组,绒状青霉亚组, 桔青霉系。菌落生长局限,1014d直径 22.5cm,有放射状沟纹,大多数菌系为 绒状,另一些则呈现絮状,艾绿色。反面 黄色至橙色,培养基颜色相仿或带粉红色, 渗出液呈淡黄色。低倍显微镜下分生孢子 链为明确的分散柱状。分生孢子梗大多自 基质生出,也有自菌落中央气生菌丝生出 者,一般50200m2.23m,壁光滑, 一般
26、不分枝。帚状枝由34个轮生而略散 开的梗基构成,1220m2.23m, 每个梗基上簇生610个略密集而平行的小 梗,811m22.8m。分生孢子呈球 形或近球形,直径2.23.2m,光滑或近 于光滑(见图9-6)。 桔青霉产生桔青霉素,该毒素是一种 强的肾脏毒。 图9-6 桔青霉 1-帚状枝;2-分生孢 子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3 3圆弧青霉(圆弧青霉(p pcyclopiumcyclopium) 属于不对称青霉组,束状青霉亚组,圆弧青霉系。菌落生 长较快,l2l4d直径4.55cm,略带放射状皱纹,老后或显 现环纹,暗蓝绿色,在生长期有宽l2mm之白色边缘,质地绒 状或
27、粉粒状,但在较幼区域为显著束状,渗出液无或较多,色 淡。反面无色或初期带黄色,继变为橙褐色。帚状枝不对称, 紧密,常具三层分枝,约5060m,上生纠缠的分生孢子链。 分生孢子梗大多200400m33.5m,典型地粗糙,但也 有一些菌系近于光滑。副枝1530m2.53.5m。梗基 1015m2.53.3m。小梗 4 8个轮生, 7 10m2.22.8m。分生孢子大多近球形,34m,光滑 或略现粗糙。 圆弧青霉的代谢产物为圆弧偶氮酸,该毒素是一种神经毒。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4 4岛青霉(岛青霉(p pislandicumislandicum) 属于双轮对称青霉组,绳状青霉系
28、。在察氏琼脂培养基 上菌落生长局限,致密丛状,呈橙色、红色及暗绿色的混合 体。反面浊橙色至红色,变至浊褐色。低倍显微镜下分生孢 子链纠缠链状,分生孢子梗短,长5075m,由气生菌丝 或菌丝索上生出,壁光滑,帚状枝典型对称双轮生,稍短, 小梗有些骤然变尖,79m2m。分生孢子椭圆形,光 滑,33.5m2.53m 。 岛青霉产生黄天精和环氯素,该毒素均为肝脏毒,能引 起动物的肝损害,并能引起肝癌。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5 5展开青霉(展开青霉(p ppatulumpatulum),),异名:荨麻青霉(异名:荨麻青霉(p purticaeurticae) 属于不对称青霉组,束状
29、青霉亚组。在察氏琼脂培养基上,菌落生长 局限,l2l4d直径22.5cm,大多有放射状沟纹,边缘陡峭,中央稍凸 起,表面呈现粒状,有些在边缘有明显的菌丝束,有的则呈现絮状,厚密。 灰绿色至亮灰色。有的菌系产生近于无色的渗出液,气味不明显。反面暗 黄色渐变为橙褐色乃至红褐色,稍扩散于培养基中。帚状枝疏松散开,可 具34层分枝,其大小和复杂程度差别很大,一般4050m,极限20 80m。分生孢子链略散开,长达50100m。分生孢子梗一部分单生, 一部分集结成束,多弯曲,壁光滑,一般400520m34m。副枝散 开,大多1520m33.5m。梗基较短,大多为79m 3 3.5m。小梗短, 4.56.
30、5m22.5m,810个密集一簇。分生孢 子椭圆形,后变为近球形,长轴2.53m,光滑(见图9-7)。 展开青霉产生展青霉素,该毒素能引起动物中毒死亡。皮下反复注射 展青霉素,可引起注射部位的肉瘤。展青霉素也是一种神经毒。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图9-7 展开青霉的帚状枝 及分生孢子链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6 6纯绿青霉(纯绿青霉(p pviridicatumviridicatum) 属于不对称青霉组,束状青霉亚组, 纯绿青霉系。菌落生长局限,l2l4d直 径2.53.5cm,亮黄绿色,有时有狭的 带蓝绿色的带紧邻于白色边缘的内侧, 极厚,通常为显著的
31、粒状,老年时变为 浊褐色。反面纯淡黄色至纯褐色。帚状 枝正常的有三层分枝,常常副枝及梗基 生在同一高度。分生孢子梗大部分直径 3.54.5m,但有时达6m,粗糙至很 粗糙。小梗710m2.53m。分生 孢子椭圆形,达4.5m3.3m,或亚 球形,直径约3.5m,略粗糙,成纠缠 链状或不确定的直柱状(见图9-8)。 纯绿青霉产生赭曲霉毒素和桔青霉 素。 图9-8 纯绿青霉 1帚状枝;2分生孢子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三)镰刀菌属(三)镰刀菌属(fusariumfusarium) 镰刀菌和青霉、曲霉一样分布极广,种类很多,是粮食、 食品中常见的菌属之一。寄生或腐生。许多种是麦
32、类、水稻、 高粱、玉米和蔬菜的病原菌。造成严重经济后损失。 本属的产毒霉菌主要包括禾谷镰刀菌、串珠镰刀菌、雪 腐镰刀菌、三线镰刀菌、梨孢镰刀菌、拟枝镰刀菌、尖孢镰 刀菌、茄病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等。这些霉菌的代谢产物为 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玉米赤霉烯酮和丁烯酸内酯等。 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或察氏培养基上气生菌丝发达,高 0.51.0cm或较低为0.30.5cm,或更低为0.10.2cm,稀 疏的气生菌丝,甚至完全无气生菌丝而由基质菌丝直接生出 粘孢层,内含大量的分生孢子。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小型分生孢子生于分枝或不分枝的分生孢子梗上,形状多 样,卵形、梨形、椭圆形、长椭圆形
33、、纺锤形、披针形、腊肠 形、柱形、锥形、逗点形、圆形等。12(3)隔,通常小型 分生孢子的量较大型分生孢子为多。大型分生孢子产生在菌丝 的短小爪状突起上或产生在分生孢子座上,或产生在粘孢团中; 大型分生孢子形态多样,镰刀形、线形、纺锤形、披针形、柱 形、腊肠形、蠕虫形、鳗鱼形、弯曲、直或近于直。顶端细胞 多种形态,短啄形、锥形、钩形、线形、柱形,逐渐变窄细或 突然收缩。气生菌丝、子座、粘孢团、菌核可呈各种颜色,基 质亦可被染成各种颜色。厚垣孢子间生或顶生,单生或多个成 串或成结节状,有时也生于大型分生孢子的孢室中,无色或具 各种颜色,光滑或粗糙。 镰刀菌属的一些种,当初次分离时,只产生菌丝体,
34、常常 还需诱发产生正常的大型分生孢子以供鉴定。因此须同时接种 无糖马铃薯琼脂培养基或察氏培养基等。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1 1串珠镰刀菌(串珠镰刀菌(f fmoniliformemoniliforme) 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气生菌丝呈棉絮状,蔓延, 高0.20.8cm,有些菌株平铺或局部低陷,试管壁或菌落中 央有一定程度的绳状或束状的趋势。气生菌丝的色泽随菌株 及培养基而异:白色、浅粉红色、淡紫色。基质反面为较淡 的黄、赭、紫红乃至蓝色,或它们之间的颜色。野生型菌株 一般产孢子良好,在气生菌丝层上见有一层稍稍反光的、松 散的细粉就是散落成堆的孢子。某些菌株在菌落中央
35、产生粉 红色、粉红-肉桂色的粘孢团,个别菌株则为暗蓝色,粘孢 团含大量的小型分生孢子及较多的大型分生孢子。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小型分生孢子呈椭圆形、 纺锤形、卵形、梨形、腊肠形。 透明,单细胞或有12个隔, 直 或 稍 弯 , 3 7 ( 1 4 ) m24.8m(液体培养时 较大为918m2.56m)。 小型分生孢子成串或假头状 (见图9-9)。 大型分生孢子为镰刀形、 纺锤形、棍棒形、线形,直或 稍弯。孢子两端窄细或粗细均 一,或一端较锐,透明,壁薄, 一般多为36个隔,7隔者罕见 (见图9-9)。 图9-9 串珠镰刀菌 1小型分生孢子;2大型分生 孢子 食品中霉菌
36、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3隔的大小平均为36m3m;5隔的大小平均为 49m3.1m;6隔的大小平均为5660m4.5 4.8m。 在马铃薯培养基上有些菌株可产生子座,呈黄色、 褐色或紫色,有些菌株还可形成菌核。 子囊阶段:藤仓赤霉。 串珠镰刀菌主要寄生于禾谷类作物,如稻谷、甘蔗、 玉米和高粱等,其代谢产物为串珠镰刀菌素和玉米赤霉 烯酮。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2 2禾谷镰刀菌(禾谷镰刀菌(f fgraminearumgraminearum) 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菌丝棉絮状至丝状, 生长茂盛,高度可达57mm。初期白色,然后白-玫瑰色、 白-洋红色或白-砖
37、红色,中央常遗留黄色气生菌丝区。反面 深洋红色或淡转红-赭色。菌丝分枝,有隔,透明,或浅玫 瑰色,直径1.55m。一般野生型菌株在培养基上不产生 孢子,但在菌丝中可见膨大细胞。膨大细胞球形或卵形,单 个或成串,顶生或间生,壁薄,透明,直径612(14) m。大型分生孢子近镰刀形、纺锤形、披针形,稍弯,两 端稍窄细,顶端细胞末端稍尖或略钝,脚胞有或无,大多数 35隔,极少数12隔或67(9)隔,单个孢子无色, 聚集时呈浅粉红色。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大型孢子3隔2840m45(25473.36)m; 5隔3055m45.5(28603.36)m;67隔 4560m4.56(
38、407046)m。 本种无小型分生孢子,一般无厚垣孢子,如有也极少, 间生。 子囊阶段:玉米赤霉。 禾谷镰刀菌是赤霉病麦的主要病原菌,主要引起小麦、 大麦和元麦的赤霉病,禾谷镰刀菌还可以感染玉米和水稻 等,能产生t-2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 等。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3 3三线镰刀菌(三线镰刀菌(f ftricinctumtricinctum) 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气生菌丝生长茂盛, 棉絮状,呈白色、洋红色、红色至紫色。小型分生孢子散生 在气生菌丝中或聚成假头状,梨形或柠檬形、卵形-椭圆形, 纺锤-近披针形或稍呈镰刀形,01隔。大型分生孢子生于
39、 分生孢子梗座及气生菌丝中,镰状弯曲或椭圆形弯曲,脚胞 很明显。35隔。 3隔2638m34.7m;5隔3453m34.8m。 厚垣孢子呈球形,壁光滑,间生、单生或成串(见图9- 10)。 本菌主要寄生于玉米和小麦的种子上,可产生t-2毒素, 丁烯酸内酯,二乙酸草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图9-10 三线镰刀菌 1小型分生孢子;2大型分生孢子;3厚垣孢子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4 4雪腐镰刀菌(雪腐镰刀菌(f fnivalenivale) 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白色、浅桃红色、 粉红色至杏黄色;基质稍呈浅黄色。菌丝呈稀
40、疏的棉絮状、 蛛丝状。生长速度:4d后平均菌落直径超过lcm以上,在4 低温发育良好,培养710d可检见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直接 产生于气生菌丝中,但在某些菌株中,分生孢子可自小的分 生孢子梗座上生出,粘孢团呈鲑橙色、浅橙色,干时呈肉桂 色。菌丝直径1.55m,瓶状小梗79m2.53m。 分生孢子纺锤-镰刀形至香肠形弯曲,两端渐变窄,末端钝 圆,基部无脚胞,有时呈楔状,典型的有(0)l3隔 (见图9-11)。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0隔58m24m;l隔923m2.34.5m;3隔13 16m2.34.5m。 本菌无厚垣孢子,子座小,透明,呈粉红至砖红色,后期变为革褐 色。
41、子囊阶段:雪腐丽赤壳。 雪腐镰刀菌在小麦、大麦和玉米等谷物上生长,可产生镰刀菌烯酮- x、雪腐镰刀菌烯醇和二乙酸雪腐镰刀菌烯醇等有毒代谢产物。 图9-11 雪腐镰刀菌的大型分生孢子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四)其他霉菌(四)其他霉菌 1 1木霉属(木霉属(trichodermatrichoderma) 腐生菌,常见于霉变粮食及食品,在粮食的籽粒和颖壳 上也常分离到。 木霉生长迅速,菌落棉絮状或致密丛束状,产孢丛束区 常排列成同心轮纹,菌落表面颜色为不同程度的绿色,有些 菌株由于产孢子不良几乎白色。菌落反面无色或有色,气味 有或无,菌丝透明,有隔,分枝繁复。厚垣孢子有或无,间
42、 生于菌丝中或顶生于菌丝短侧分枝上,球形、椭圆形,无色, 壁光滑。分生孢子梗为菌丝的短侧枝,其上对生或互生分枝, 分枝上又可继续分枝,形成二级、三级分枝,终而形成似松 柏式的分枝轮廓,分枝角度为锐角或几乎直角,束生、对生、 互生或单生瓶状小梗。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分枝的末端即为小梗,但有的菌株主梗的末端为一鞭状而弯曲不孕 菌丝。分生孢子由小梗相继生出而靠粘液把它们聚成球形或近球形的孢 子头,有时几个孢子头汇成一个大的孢子头。分生孢子近球形或椭圆形、 圆筒形、倒卵形等,壁光滑或粗糙,透明或亮黄绿色(见图9-12)。 木霉产生木霉素,属于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 图9-12 木霉的分生孢子梗、小梗和分生孢子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2头孢霉属(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各种基物上,如植物体、种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肠内营养安全管理
- 医学品牌设计核心策略
- 消防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 2025年消防安全知识更新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成人专升本材料科学与工程专项训练试卷及答案
- 保险客户转介绍
- 2025版乙肝症状与护理要点
- 2025版癫痫患者常见症状解析与护理技巧
- 小学航空航天科普
- 儿科护理学试题三及答案
- pu鞋底制作工艺
- 医学伦理与医生护士职业道德的边界探讨
- 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与管理
- 母婴护理中心(月子会所)项目实施方案
- 文红外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 高压旋喷桩工程监理实施细则水利水电工程
- 工艺介质供应系统行业分析研究
- 作业指导书管理规范规章制度
- 篮球空白战术板
- 医保工作各小组和医保相关制度
- 2023年江苏泰州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