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中水分的含量及水分测量重要性_第1页
煤中水分的含量及水分测量重要性_第2页
煤中水分的含量及水分测量重要性_第3页
煤中水分的含量及水分测量重要性_第4页
煤中水分的含量及水分测量重要性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煤中水分的含量及水分测量重要性 煤作为一种新型能源,有着巨大潜力,所以对它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煤中水分的存在状态 煤中的水分按结合状态可以分为游离水和化合水。 ( 1)煤中的游离水 是指与煤呈物理状态结合的水,吸附在煤的外表面和内部孔隙中。 可分为两类: 外在水分 Mf 外表面和大孔隙收到基 内在水分 Minh 小孔隙空气干燥基 二者的质量之和即煤中的全水分 Mar (收到基) 煤质分析化验采用的空气干燥基水分为 Mad,即与 Minh,ad 大小相同。 2)煤的化合水包括结晶水和热解水。 结晶水是指煤中含结晶水的矿物所具有的。 热解水是煤炭在高温热解条件下,煤中氢和氧结合生成的水。 通常煤中

2、的水分指煤中游离态的吸附水。 ( 3)煤的最高内在水分 指煤样在 30,相对湿度达到 96的条件下吸附水分达到饱和时测得的水 分,用符号 MHC 表示。该指标反映年轻煤的煤化程度,由于空气干燥基水分的 平衡湿度一般低于 96,因此,最高内在水分高于空气干燥基水分。 煤中水分含量分级: 低水分煤 5 1/ 6 中水分煤 515 高水分煤 15 煤中水分对煤炭利用的影响 ( 1)燃烧、气化、炼焦 吸收额外的热量,降低热效率 (2)煤炭运输 浪费运力 ( 3)煤炭成本 高水分,煤价下降 ( 4)适量的水分可以在运输和贮存中减少煤粉尘的产生,减少煤的损失 因此检测煤炭的水分含量是必不可少的项目。经过大

3、量的实验及客户反 馈,我司自主研发生产的 SFY-20A型卤素快速水份测定仪,在精度、时间、准确 性方面都能满足客户需求。 xx 国家标准 GB21184 代替 GB21179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国家标准局 1984-08-07发布 1985-05-01 实施 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商品煤样、生产煤样和煤层煤样的全 水分测定。全水分是指煤样在采取时所含水分的总量。 本标准规定测定煤中全水分的三种方法,其中方法 A 仅适用于烟煤和无烟 煤,并作为测定烟煤和无烟煤全水分的仲裁方法。而方法 B 和 C适用于褐煤、 烟煤和无烟煤,并以方法 B 作为测定褐煤全水分的仲裁方法。 方法要点:

4、煤样在 105110或 1455的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以煤样的失重计算 水分的百分含量 2/ 6 1 仪器设备 1.1 干燥箱: 内附鼓风机,并带有自动调温装置,温度能保持在 105110或 1455 范围内。 1.2 浅盘: 由镀锌薄铁板或铝板等耐腐蚀又耐热的材料制成,其面积能以大约每平方 厘米 0.8g 煤样的比例容纳 500g 煤样。而且盘的重量应小于 500g。 1.3 托盘天平: 感量为 1g和 5g各一台。 1. 4 干燥器: 内装干燥剂 (变色硅胶或未潮解的块状无水氯化钙 )。 1.5 玻璃称量瓶: 直径为 70mm,高为 3540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 1.6 分析天平:

5、感量为 1mg。 2 煤样的制备 2.1 按照 GB47483煤样的制备方法中第 3.9 条缩制煤样。 2.2方法 A和 B采用最大粒度不超过 13mm,煤样量约 2kg。方法 C采用最 大粒度不超过 6mm,煤样量不应少于 300g 。 3/ 6 2.3 在测定全水分之前,首先应检查装有煤样的容器的密封情况,然后将其 表面擦拭干净,用托盘天平 ( 1.3)称重 ,并与容器上标签所注明的重量进行核对。如果称出的煤样毛 重(即煤样与容器的总重量 )小于标签上所注的毛重 (不超过 1%),并且能确定煤样 在运送过程中没有损失时,应将减轻的重量作为煤样在运送过程中的水分损失 量。并计算出该量对煤样净

6、重 (标签上煤样毛重减去容器的重量 )的百分数 (W1), 在计算煤样全水分时,应加入这项损失,并将容器中的煤样充分地混合。 注: GB474 83煤样的制备方法中 9.3 全水分煤样粒度小于 3mm,煤样量 100g 的规定改为本条的规定。 当 煤样与容器的总重量不超过 1kg时,应采用感量为 1g 的托盘天平进行称重。 3 测定步骤 3.1 方法 A 用已知重量的干燥、清洁的浅盘 ( 1.2)称取煤样 500g(称准到 1g),并将盘中的煤样均匀地摊平。将装有煤样 的浅盘放入预先鼓风注并加热到 105110的干燥箱 ( 1.1)中,在不断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 2 2. 5h ,无烟煤干燥

7、3 3. 5h。再从干燥箱中取出浅盘,趁热称重。然后进行检查性的试验,每次 试验 30min,直到煤样的减量不超过 1g 或者重量有所增加时为止。在后一情况 下,应采用增重前的一次重量作为计算依据。 注: 将称好煤样的盘子放入干燥箱之前 35min 开始鼓风。 4/ 6 3.2 方法 B 用已知重量的干燥、清洁的浅盘 ( 1.2)称取煤样 500g(称准到 1g),并将盘中的煤样均匀地摊平。 将装有煤样的浅盘放入预先鼓风并加热到 150160的干燥箱 ( 1.1)中,在 145 5和不断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 30min,无烟煤干燥 1h,褐煤干燥 1.5h。再从干燥箱中取出浅盘,趁热称重。然

8、后进行检查性的试验,每次 试验 15min,直到煤样的减量不超过 1g 或者重量有所增加时为止。在后一情况 下,应采用增重前的一次重量作为计算依据。 3.3 方法 C 用已知重量的干燥、清洁的称量瓶 ( 1.5)称取煤样 1012g(称准到 0.01g)并将煤样轻轻晃动,使之铺平。打开称量瓶盖,将装有煤样的称量 瓶放入预先鼓风并加热到 1455的干燥箱中,在不断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 30min,褐煤干燥 45min,无烟煤干燥 60min,再将称量瓶从干燥箱中取出,立 即盖上盖,在空气中冷却约 5min 后,移入干燥器 ( 1.4)中继续冷却至室温 (约 30min)再称重。然后进行检查性的试验,每次试 验 15min ,直到煤样的减量不超过 0.01g 或者重量有所增加时为止。在后一情况下,应采用增重前的一次重 量作为计算依据。 4 结果计算 测定结果按式 (1)计算: 5/ 6 式中的 W1是煤样在运送过程中的水分损失量 (%),当 W11%时,表明煤样 在运送途中可能受到意外损失,则不作补正,但测得的水分则作为试验室收到 煤样的全水分。在报出结果时应注明 “未经补正水分损失的测定结果 ”,并将煤 样容器的标签和密封情况一并报告。 5 允许误差 附加说明: 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