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甘肃省兰州市2009年高三年级诊断考试语文试题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注:请把第I卷(选择题)110小题答案标号填写在试卷第 5页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共30 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洗练别开声面熟稔(ni岔)老牛舐犊(sh 1)B.混合长年累月羸弱(l &)悄然无声(qi ao)C.服贴微言大义桎梏(ku)人烟阜盛( f u)D.贸然与子偕老着实(zhu 6)量入为出(li dng)2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即使相隔数年之后的师生聚会
2、,师生间也仍有一见如故.的惊讶和唏嘘。B. 由于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如果南极大陆涣然冰释.,那 么许多岛国将会因此而失去生存的家园。C. 中国军舰赴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完全符合有关国际法的规定,同时也是明哲保身. 之举,因为那里常年有大量中国商船驶过。D. 月下独啸的孤狼至今仍然被作为一个经典的恐怖形象出现在惊悚电影中,成为营造 气氛和赚取尖叫的有效道具,屡试不爽.。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可以在当前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相关行业的发 展和能源消耗的减少。B. 不仅贸易保护主义会加大危机的严重程度,还会使危机持续更长时间,
3、是损人不利 己的行为C.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就两岸民间行业组织协商“三通” 、 外国公司参与两岸航运与所谓“台湾安全”等相关问题作出了说明D. 据美国媒体日前报道,著名排行榜网站欧迪网“海选”评出世界十大湖泊,九寨沟 五花海以“最美艳惊人”成为唯一上榜的中国湖泊之一。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从食品安全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再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改变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现状,就不能采取“头痛医头”的简单做法,而是要 , 。这样才能使广大消费者真正吃得放心、吃得开心。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提高食品企业的质量意识 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
4、体要求 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 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从食品安全的源头入手A. B.C.D.二、(9分,每小题3分)宋人的茶会饮茶之风在宋代盛行, 上自宫廷贵族下到市井细民都喜欢茶饮,文人士大夫们则因之兴起一种高雅的集会方式,称为茶会”饮茶习俗的开始是与佛教联系在一起的,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而茶会、茶宴这种文人集体的茗事活动则起于中唐,风尚的形成亦与僧人、禅寺有关。如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惠福寺与陈留诸官茶会、钱起的过长孙宅与朗上人会等,几乎所有的茶会都有僧人参加或是在寺庙
5、举行,因此清谈的内容多是禅理,赋诗则表达清茶玄禅已将尘心洗尽、从此要摆脱世虑的愿望,整个氛围脱俗、清寂,茶、诗与禅一味,茶实为道具而已。北宋的茶会与唐代相比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唐代茶会的中心其实是“禅”,宋代茶会则把注意力投向茶或所谓茶之道,即鉴别、品尝茶汤之形、色、香、味,欣赏茶具的精美细致和 点茶、分茶手法的纯熟精妙,并作诗加以描写和赞叹。文人饮茶风气较唐代更盛,文人们在茶会上常常进行“斗茶”或称为“茗战”的活动,即通过比较茶汤之形、色、香、味来评定高下。 北宋文人“斗茶”方式繁复细致,极有趣味。宫廷内举行茶会,宋徽宗更是擅长点茶、分茶之 艺。茶会并非仅仅是查到的表演和欣赏,和其他方式文人雅
6、集一样, 它同时也是文人群体交际、休闲、创作的场合,不过与饮酒的集会气氛总是比较热烈不同,饮茶的集会,“客来谈有 无,洒扫凉冠履,浓茗洗尘昏,妙香净浮虑。”(苏轼雨中过舒教授)在怡淡宁静的分为中, 与高士幽人雅唱清淡,快乐也是淡淡的,沉静而怡然。宋以前,人们已注意到茶性有去腻涤烦、 提神祛睡之效, 使人有轻身换骨之感,而北宋 文人士大夫普遍的茶悦风尚则与茶文化的发展相互促进, 形成包括茶、 茶具和饮茶程式等内 容的一整套饮茶知道, 使茶的感性形式更加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茶会活动不但使文人们从 茶道中得到审美愉悦, 并因之促使茶与文学发生更加密切的联系。 茶事成为文学创作的新题 材,故宋代茶诗
7、大盛。茶之所以成为审美对象, 是因为人们能从它的某一特性找到精神上的契合点, 从更高的层面来看, 它又同诗风一样, 一个时代的茶风是一个时代精神的外廷, 并且由于有文人群体 作为中介, 它们之间又存在某种内在联系, 对比中唐和北宋的茶会, 高雅中又有清玄静寂与 清贵优美的不同, 它反应了不同时代文人群体不同的精神风貌, 这一点从唐代和宋代茶会诗 歌风貌的不同也是可以得到印证的。5下列对于“茶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茶会”是一种文人们的集会方式,以饮茶为活动形式,兴起于唐代。B. “茶会”风尚的形成与佛教有关。唐人的茶会不是有僧人参加,就是在寺庙举行。C. “茶会”丰富了诗歌的题
8、材,文人们以茶为审美对象抒发情感,促进了宋代茶诗的发 展。D. “茶会”既是文人们进行茶道表演的地方,也是文人们交际、休闲、创作的场合,气 氛怡淡宁静,这点不同于饮酒的集会。6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饮茶之风唐代仅仅流行于僧人之间,到宋代才渐渐流行于社会各个阶层。B. 唐宋文人们在茶会上往往借茶洗尽尘心,通过赋诗来表达摆脱世虑的美好愿望。C. 饮茶风俗的记载最早见于 封氏闻见记,到宋代形成包括讲究茶、茶具和饮茶程式 的茶道艺术。D. 唐人和宋人“茶会”的不同指出在于前者尚“禅”,茶实为道具;后者尚“茶”,茶 悦成为风尚。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宋
9、代茶会不仅在文人之间举行,也在宫廷举行,再加上皇帝的参与,促使饮茶之风 在北宋盛行。B. “斗茶”活动是通过茶汤的形、色、香、味的比较来评定高下,因此,茶、水的优劣 对“斗茶”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C. 唐代的茶诗多阐发的是禅理,宋代的茶诗多阐发从茶道中得到的审美愉悦,风格清 玄静寂。D. 茶与文学,茶与时代能够产生某种内在的联系,是因为有文人群体这一中介的存在。三、(9分,每小题3分)向敏中,字常之,开封人。父 璃,性严毅,惟敏中一子,躬自教督,不假颜色。及冠, 继丁内外忧,能刻厉自立,有大志,不屑贫窭。太平兴国五年进士,转运使张齐贤荐其材, 代还,为著作郎。召见便殿,占对明畅,太宗善之,命为
10、户部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时 领外计者,皆以权宠自尊,所至畏惮,敏中不尚威察,待僚属有礼,勤于劝.勖,职务修举。权判大理寺。时没入祖吉赃钱,分赐法吏,敏中引钟离意委珠事,独不受。妖尼道安构.狱,事连开封判官张去华,敏中妻父也,以故得请不预决谳。既而法官皆贬,犹以亲累落职,出知广州。 入辞,面叙其事,太宗为之感动,许以不三岁召还。翌日 迁职方员外郎,遣之。是州兼掌 市舶,前守多涉讥议。敏中至荆南,预市药物以往,在任无所须,以清廉闻。就擢广南东路 转运使,召为工部郎中。太宗飞白书敏中洎张咏二名付中书,曰:此二人,名臣也,朕将用之。左右因称其材,并命为枢密直学士。时通进、银台司主出纳书奏,领于枢密
11、院,颇多壅遏,或至漏失。敏中具奏其事,恐远 方有失事机,请别置局,命官专莅,校其簿籍,诏命敏中与咏领其局。太宗欲大任敏中,当 途者忌之。会有言敏中在法寺时, 皇甫侃监无为军榷务 ,以贿败,发书历诣朝贵求为末减, 敏中亦受之。事下御史,按实,尝有书及门,敏中睹其名,不启封遣去。俄捕得侃私僮诘之, 云其书寻.纳筒中,瘗临江传舍。驰驿掘得,封题如故。太宗大惊异,召见,慰谕赏激,遂决 于登用。未几,拜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真宗幸瀆渊,赐敏中密诏,尽付西鄙,许便宜从事。敏中得诏藏之,视政如常日。会.大傩,有告禁卒欲倚傩为乱者,敏中密使麾兵被甲伏庑下幕中。明日,尽召宾僚兵官,置酒纵阅,无一人预知者。命
12、傩入,先驰骋于中门外,后召至阶,敏中振袂一挥,伏出,尽擒之, 果各怀短刃,即席斩焉。既屏其尸,以灰沙扫庭,张乐宴饮,坐客皆股栗,边藩遂安。敏中姿表瑰硕,有仪矩,性端厚岂弟 ,多智,晓民政,善处繁剧,慎于采拔。(节选自宋史向敏中传)【注】钟离意:东汉人,为官清廉,对别人贪占过的财务,认为是“脏秽”之物而不 受。榷务:宋设立的管理贸易和税收的机构。傩:古代驱除疫鬼的迷信活动。岂弟:同“恺悌”,和乐平易。&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 勤于劝.勖B. 妖尼道安构狱C. 云其书寻.纳筒中D. 会大傩( ) 全:鼓励构:设计陷害寻:随即会:会见9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向敏中“端厚岂弟
13、”和“多智”的一组是()敏中睹其名,不启封遣去A.其书寻纳筒中,瘗临江传舍敏中不尚威察,待僚属有礼B.置酒纵阅,无一人预知者X以故得请不预决谳C按实,尝有书及门I召见便殿,占对明畅D .请别置局,命官专莅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向敏中早年胸有大志,甘于清贫,转运使张齐贤推荐其有才能,出任著作郎,为官清正廉洁,富于谋略,能够妥善处理边藩之事,故深得宋太宗的赏识。B .当时,枢密院管辖的通进司、银台司,主管出纳书奏,有颇多的事情梗塞不通,有 时甚至漏失,敏中具奏皇上,恐远方送来的机密失事,建议设专局处理,皇上下诏 命敏中与张咏二人管理专局。C.太宗欲委敏中以大
14、任,但遭人忌妒,污蔑他与贪官皇甫侃有牵连。后经查实,敏中 虽然看到皇甫侃私僮送来的书信,但不曾启封便退了回去。 太宗知道后,召见敏中,予以褒奖。D .向敏中在得知有禁军士兵想趁傩会作乱后,他将计就计,部署士兵埋伏在廊下的幕 布中,最终将傩人一网打尽。第H卷(非选择题,共120 分)四、(23分)(10 分)11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而法官皆贬,犹以亲累落职,出知广州。译文:(2)真宗幸瀆渊,赐敏中密诏,尽付西鄙,许便宜从事。译文:1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冋题。(8分)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 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
15、梦压星河。【注】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 湘水女神(1) 请对首句中的“老”字进行赏析。(3分)(2) 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请指出唐温如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 析。(5分)13.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1) 夫天者;父母者,。故劳苦倦极, ; ,未尝不呼父母也,(司马迁屈原列传)(2) 及其所之既倦,。(王羲之兰亭集序)遥想公瑾当年,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女娲炼石补天处,。(李贺李凭箜篌引)五、(2
16、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题。野艾史小溪多风而温馨的春天一过,陕北高原便进入漫长的干旱季节。高原在热浪中沉重地喘息, 可野艾还是在这季节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了。野艾,亦叫艾蒿,野生在田畔、沟壑、荒坡、路边及那些潮湿的河谷洼地,陕北高原广阔纵横的土地上,到处遍布着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迈 着散漫的步子,你走过田畔、山坡和荒野,立刻会感到空气中流荡着清新的苦香。风顺着山谷舒卷地自由自在地弥漫,你不由得停下脚步,掐一枝野艾,闻闻,会像第一次才发现似地小声叫出声来:呀,好香!然后,把它轻轻放在手中珍爱地搓揉着,流连忘返地在那儿 久久徜徉。这是和奇花异卉不同的一种独具风流的苦香。高原上的农人们和
17、野艾有着相濡以沫的感情,他们祖祖辈辈一遍一遍重复着那些与野艾有关的古老浓郁的风俗和那些充满神奇奥妙的事情。初夏的端阳节,野艾仅一尺来高,还带着春天的鲜嫩、水灵,细长的羽状叶片披一层银灰色柔毛,在东南风中姗姗摇曳。黎明,人们便兴冲冲地从河畔、坡地拔些挂着露珠的野艾 带回家一一在住宅门墙上方交叉悬挂, 驱祭五毒,共禳不祥。人们还要早早叫起自己的孩子, 到河边清洗双目,给耳缝间别枝艾叶。端午不夹艾,蚂蚁夹老赖。”这是高原上老幼妇孺尽知的俗语,老赖”在当地泛指男性的睾丸。 还要给女孩子脖颈间项链似地用五色彩线系一香 包,香包里包有五谷、铁屑、艾叶诸物,寓意消除祸患,躲避蟊蠹危害之灾。高原人以自己不可改
18、变的信念,倾注于野艾一种神圣而忠厚的笃爱。野艾燃烧的烟能驱蚊蝇,从五月起,农家就开始束些粗糙的艾绳了,以对付那些厌恶的饕蚊。那艾烟袅袅地带着芳香,带着农家和谐袒露的夜话走进梦乡。野艾更可入药,当地有艾可配百方”之说,民间偏方以它营血,暖子宫,祛寒湿。将艾叶晒干捣碎而成艾绒,中药针灸时用来治病。荒僻 偏远贫穷落后的陕北高原古来缺医少药,农家便祖传盛行多种艾的秘方:小孩疝气、腹部疼痛、不良撮口习惯,皆用艾绒加麝香或大蒜在有关部位灸疗。赤痢白痢,则用艾叶加生姜和少许红糖煎服医治许是野艾的强悍功能,才使高原人赋予它一身钟灵毓秀之气吧。时令跨入六月的高原, 长空青蓝、透明,太阳开始火焰一般燃烧。 庄稼旱
19、得几乎无望了, 农人们便到处捕捉金龟子。 那是一种铜绿色的大甲虫, 在夏天旷野上轰炸机般地飞舞,有时会在夜晚嗡嗡地闯进家来。一把捉住,即选择最亮红酷烈的午晌,把艾绒粘其背上点燃,然后放飞,任其翱翔上苍。那金龟子因受着艾火煎熬,会没命地腾空而起,越飞越高,在空间 留下一道道虚光。这艾绒点燃的火,称天火,他们托金龟子向上苍传递神秘的天火”讯息:老天爷,慈悲受苦人吧,整个地面已燃烧得无法生存,连不畏干旱和饥渴的艾蒿都再难忍受了古老淳厚的高原人,永远传递着这无望和未卜的寄托,又那样充实和顽强地活着。整个漫长煥热而干旱的炎夏过去以后,高原便进入连绵多雨的秋的节气了。秋天的潮雾野马般地奔驰,显影似地洇出山
20、野播种小麦的农人和耕牛。野艾在这时开始开花了,蕴藉着伟大的厚爱和成熟, 微微弯曲的枝头挤满细密而小俏的米黄花序,扩散温馨,苦香,和着秋风唱着自己的热恋和礼赞。 站在高原上凝望这派大自然景象,会使人许许多多的联想自由自在驰行,会使人的视觉和心灵都产生一种至高无上的愉悦。啊,田畔、沟壑、荒坡、洼地、路边的那些野生野长的苦香的野艾,尽是为着博大、自由和高贵的土地而开放的,也为高原人的那种于世固有的贫瘠、辛酸、蹇涩和祥和、安乐而开放。繁衍在陕北高原上的农人们永恒不息地爱着这郁郁葱葱随处可见的野艾。14 根据文意,说说高原人重复哪些与野艾有关的古老风俗和神奇事情。(6分)(4分)1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
21、画线句子的含义。(1)高原在热浪中沉重地喘息。(2)秋天的潮雾野马般地奔驰,显影似地洇出山野播种小麦的农人和耕牛。16 结合文中对“野艾”的描述,谈谈你对“独具风流的苦香”的解释。(4 分)17. 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者在表述这种感情时,行文上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8分)六、(15分)18. 牛年已至,学校拟制作“风俗文化里的牛”的展板。请依据下面的资料,用“以为”的句式写一个单句,作为牛被人们赞美的有关因素的文字说明。(不超过30字)(5分)我国自古就是一个以农业立国的国家,中华文明的形成是在农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完成的。而农业的充分发展离不开对牛耕技术的应用。能挽犁耕地使得原来仅靠人
22、力难以做到的深翻土地、精耕细作成为现实,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促进了手工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难怪有人说,牛耕的发明和推广, 在农业史上是划时代的大事,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里程碑。直到21世纪的今天,用牛耕田的现象还偶有所见。然而牛的用途绝不止于耕田,它拉车运输,有陆地之舟的美称,它的肉和奶是富含营养的优质食品,它的皮可以做船做衣服鞋帽,它的毛可以打绳子擀毡毯,甚至它的粪便也是很不错的燃料。19 .阅读下面文字材料,按要求答题。(4分)从我国京剧到地方戏曲曲艺,千百年来一直是由方言传承的,中国传统的戏曲曲艺, 在当下面临着及其尴尬的处境,特别是地方戏曲曲艺,其最大的
23、忧患是流失的观众,尤其是广 大青少年观众,过去,我们总是批评戏曲的题材老、人员老、剧本老等等,其实,最重要的 原因不是戏曲本身,而是方言地位的沦丧,方言处于语言的边缘位置,。与其说青少年是“看”不懂地方戏曲,不如说是“听”不懂,母语水平的匮乏,造成了母语文化的苍白,听不懂方言,自然也就无法理解地方戏曲。(1)上面的文字材料在表述方面存在两处问题,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将改为 将改为(2)请给文中画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20右面这幅摄影作品的题目是生命。对此你有什么感性,请从比喻、比拟、排比、对(6分)偶中任选两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表现画面“生命”的意蕴。七、(60分)21 阅
24、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村头有口大井,井旁有棵大树,树上住着许多鸟儿。每天清晨和傍晚,鸟儿都会看到村里人络绎不绝地来打水。喝过水的人都会称赞这井水甘甜醇美。鸟儿对大井说:“你为村里人提供了这么甘甜的井水,他们真应该好好感谢你!”大井谦虚地说:“我正想好好感谢村里人呢!”“他们从你这里取走了甜美的井水,”鸟儿奇怪地问,“你还要感谢他们?”“你说的不错,”大井又答道:“我为人们提供甘醇的井水,但也正式人们不断地来打水,使井底新鲜的活水不断地涌来,才让我始终充满着青春活力!”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
25、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一、(12分,每小题3分)1 B2 D3 C4 D二、(9分,每小题3分)三、(9 分,每小题 3 分)8D9 B10 A四、( 23 分)11( 10 分)(1)(5 分)不久,法吏和判官(张去华)都被贬, (向敏中)仍受岳父的牵连而丢掉官 职,出朝担任广州太守。 (译出大意 2 分,“既而”“以”“知”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2)( 5 分)宋真宗亲临澶渊,赐给向敏中秘密的诏书,把西方边境的事情都交给他, 允许他相机处理。 (译出大意 2 分,“幸”“鄙”“便宜”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12(8 分)(1)( 3 分)运用拟人的手法,融情于境,
26、生动传神。不仅是洞庭湖被西风吹老,诗人 自己也被无情的时光吹老,一夜发白,写出了诗人因秋风而生发的悲秋之意,迟暮之感。 答出拟人手法 1 分,赏析 2 分,意思答对即可。(2)(5 分)风格特征:想象奇特,飘渺奇幻,浪漫色彩。 (1 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给分) 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如“西北吹老洞庭波” “一夜湘君白发多” “满船清梦压星 河” 意象奇特。 将神话传说、 梦境与自然景象组合起来构成一幅飘渺奇幻的画面。 如“湘君” “清梦” “星河” 。 (4分,每点 2 分)13.( 5 分)( 1 )人之始也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 2)情随事迁感慨系之小乔初嫁了樯橹灰飞烟灭石破惊天惊逗秋雨五、( 22 分)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安徽中铁轨道交通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招聘2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掌控油画色彩
- 2山东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以及答案(适合沪科版)
- 干细胞促进畜牧愈合-洞察及研究
- 智能印刷质量检测-洞察及研究
- 油墨厂苯甲醇存储规章
- 农民工劳务合同范本简单版5篇
- 河南省郑州市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竞赛模拟英语试卷(含答案)
- 手扶梯应急安全培训课件
- 橡胶厂消防演练实施管理规定
- 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手倒立前滚翻》
- NISP一级考前模拟训练题库200题(含答案)
- JJG 20-2001标准玻璃量器
- 2024外研版初中英语单词表汇总(七-九年级)中考复习必背
- 《大数据平台部署与运维》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 英语中的时间表达(示范课例)
- 项目产品研发各阶段质量控制输出文件
- 脊柱外科进修汇报
- 《史记》上册注音版
- 苏州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纲要课程笔记
- 危重症患者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