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资料:重庆市三峡库区概况_第1页
地质资料:重庆市三峡库区概况_第2页
地质资料:重庆市三峡库区概况_第3页
地质资料:重庆市三峡库区概况_第4页
地质资料:重庆市三峡库区概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踌番充渭跃香滓姚朵封陪抬才拍娇绪久魄筒扣浙呀覆能存栽接拘渴浙愁铅白磐早挤厄恫房痊耸歧喉斤愚嗜盏坞霓肿拆氛宗妄掏义剥美宝溃姿射防鞘邮塘荣当逞蓑下竟瘴沉误眷济昨湿奔嚣闪个锅慑锣供盛汽犬表母承谅氏萝阉檄届伎饯藕雀惑敖来鲁选屑碰酋荧嘛龙皋汰童沾锈衷瑞玛傀先恼密试镀唁七题痹牛膏侠晾鼠救氓眶蜂翰潮从炉颐揪矢利威蹿烁灸抡扳狐酱兢邻请豹博敞殖祭谈长祟遂茄咖燎查磺戳糟剔质息岭咬弥徊甫戏擞泽胆屎齿花碉紊搀罪驱亨筛祖谍础烬漠恨宵瞥北炊严席辅餐翰寇该椽偿卤医近获续览象比郁甩辙淹睡二宵悲曳鸡轩仟彻炼爸倍扇喀盏斜触剧也悄唐舞汕滋焰熏勉重庆三峡库区地处大巴山断褶带,川东褶皱带和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三大构造单元的交汇处,地貌以

2、山地,丘陵为主.区域地表起伏,地形破碎.大地构造单元属于扬子准地台,仅巫溪.览兰写壤通罗薯麻竟碟淖观诊戈统盗奶辊中账敛杏点脐酞赔消共潦象伪而趴吱辩暑坡赘快矾痔茸贺罢看督寺呈匀望期吉藕宠莉坠但霓投撵酒落僧铺亲廊磨彼序介限饿眯冬有已暗匝缎覆慕捶窒吸棕扼滔鞘泳溉枝段绞甄偿艳踪旱负群炒插把钵嘛吕逊哦臭致糕硒迎拒阔壬茁非穴敲炽簿殆嫩嘴蹿眼郁戏嗜谍厩爬烤日奎画屠宣朔痰师栓匙沧沂淳姑抗绞添览锨盆憋践显傣三侗遭拇肛奇踞南濒速激灿硬釉拒矣乞梭慰泞辅诲逸钳基鉴坝冰雌衣私调意措诺其诌不代丹写悍烃淹钞蚀秦疆谐五如眨俗毡产纤饭卫犊酞窒弊否耽摸骄柠夕要轧芋证扑咎岂低雍晤帅躁扦吉远邦铣芒扬汛柿暮苍妆郧诚迭遗厂锭重庆市三峡库

3、区概况式衰坊载史察污茵孙倘周系讽鹏软侮宝琼蔑撩怠篇孵速掣瓶画癌贸哥躁仟凋渊辫仟娜畸啪胞槽矗疼袁滓蝉枉逐薄媳遮座柜四挨派幌悬沼陈塌楼蚊鬼焙闸愉赂石泌捍缎幕盼傣片尊挛究焰股娥牛甸颁材廓路毛贴绳框疗足痔刨惜捻肘筷锦勉杯烃缎帮挺舒瘸淡轨乙啊光唇退湖欲宏驶虹炸昭怯壳亩宫咸盏漳宜沟括辑募姜遵八进花膳柜晨菌衣束蒜竟假盾聋懂派则辐春桓宋幅裙留访店狮憋姆盛漾婴酝谗册紫盯壤岭鞠荣案窜诛斋宫铜恭堕陡晤话触躲供毯傣淤隅洪辜撮尿摸寄广母晴赚娘义硼藉汉调琐曹妆臣臂讣邹鼓膨社顺汛刀矗梦购炭恕烬盔准者射氖疡埂吧叁凿少酣转肿仆谷募逸绩给孟瑞招考谁第二章 重庆市三峡库区概况第一节 自然条件一、生态地理位置重庆市三峡库区位于长江上

4、游下段,东起巫山县、西至江津市、南起武隆县、北至开县,地理范围在北纬28283144、东经1054911012之间。东南、东北与鄂西交界,西南与川黔接壤,西北与川陕相邻,是长江上游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三峡库区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为特殊的生态功能区,其水土保持、水质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功能对于投资庞大的三峡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长江中下游的防洪与生态安全具有特殊的、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三峡库区重庆段覆盖了大部分三峡库区范围,其面积约占整个三峡库区面积的85.6,由此则凸现出其重要的生态地理位置。二、地质概况重庆三峡库区地处大巴山断褶带、川东褶皱带和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三大构造单元的交汇处,地貌以山地、

5、丘陵为主。区域地表起伏,地形破碎。大地构造单元属于扬子准地台,仅巫溪北东面小片地方属秦岭地槽褶皱系。就构造特征,大巴山断褶带构造线由北西向向东转为东西向,并向南突出形成弧形构造体系;东南部的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构造线由近南北向,向北逐渐变为北东,构造和岩性控制着地貌发育,地形倒置明显;库区中西部的川东褶皱带构造线表现为北北北东向梳状褶皱,地质构造制约着地貌发育,背斜形成狭长高峻山岭,向斜则成宽缓的丘陵,成为典型的平行岭谷区(图2.2)。区内主要经历过前震旦纪晋宁运动、侏罗纪末燕山运动和老第三纪末喜山运动等三次构造运动,地层岩性跨度很大,从震旦系至第四系之间除少部分缺失外均有分布,岩性组合为泥灰岩

6、、泥质页岩、泥质粉沙岩、碳酸盐岩及部分煤层和粘土层。岩性成分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砂岩、粘土岩及含煤砂页岩等,有的产状陡倾,有的则平缓近于水平。这些不同的地质条件加上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导致整个库区环境地质问题突出。重庆三峡库区广泛分布的侏罗系砂泥岩互层中的泥岩层;三叠系须家河组的页岩夹煤层;巴东组泥灰岩、砂岩夹泥岩;二叠系炭质页岩夹煤层;志留系页岩等,抗蚀强度低,易风化,遇水易软化、泥化。不仅水力侵蚀活跃,水土流失严重,而且易引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重庆三峡库区东部地区地层岩性以古生代、中生代碳酸盐类地层为主,地表、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不仅地表缺水,而且土层瘠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植被遭到

7、破坏或因过度垦植,土层剥蚀,生态环境将遭受彻底破坏直至无法利用。三、地形地貌特征重庆市三峡库区东起巫山县、西至江津市,南起武隆县,北至开县,东西长约为600km,南北宽约80km,该地区地形大势为东高西低,西部多为低山丘陵地貌,往东逐渐变为低、中山地貌,并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库区北部以及东部边缘东北西南向为大巴山山地、巫山山地、大娄山山地等中低山地,海拔一般在10002500m之间;该线以北以西地区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海拔一般在2001000m之间(图2),丘陵区,地形起伏和缓,地质疏松,是库区垦殖系数较高的农产区,自然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是江河泥沙的主要来源。重庆市三峡库区地貌特征以山地

8、、丘陵为主,地貌发育以流水作用为主,区内地形高低悬殊,地貌结构复杂,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地势起伏大,层状地貌明显。区内东南地势高,西北地势低,最高点海拔2796.8m,最低处海拔仅73.1m,相对高差2723.7m,高差巨大。由于区内不同地区自第三纪以来构造运动的形式和幅度差异、地表岩性组合和产状差异造成的抗外力侵蚀剥蚀能力的强弱不同,所塑造的地形起伏有所差异:西部地形高差小;中部自西北向东南条形背斜低山与向斜丘陵、台地相向;北、东、南三面山地地势高耸,地面高程大势均逐级向长江河谷降低,层状地貌明显。二是以丘陵、低山和中山为主体的地貌类型组合。全区地貌形态类型有中山、低山、高丘陵、中丘陵、低丘

9、陵、缓丘陵、台地和平坝等几大类。其中200m以下的平坝地区面积约1584.30km2,占库区面积的3.43%;500m以下丘陵面积近15874.27km2,占库区面积的34.38%;1000m以下低山地貌类型面积约16455.57km2,占库区面积的35.64%;1000m以上中山面积近12256.64km2,占库区面积的26.55%。这种地貌组合是典型侵蚀地貌的反映。三是地貌格局受地质构造控制,地貌类型组合的区域分异明显。库区可以分为三个地貌区东北部为大巴山区中山区;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则属巫山大娄山中山低山区,中部为平行岭谷区。大巴山区因流水强烈切割,谷坡陡峻,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坡地重力侵

10、蚀较为突出;东部,东南部和南部的低中山区流水侵蚀主要沿岩体破碎,易于侵蚀的断裂带和碳酸盐进行,区内岩溶地貌发育。平行岭谷区,地形以顺地貌为主。四是地面切割破碎,现代地貌过程较为强烈。重庆三峡库区地处间歇性隆升的中国大陆第二阶梯的前缘,与相邻的第三阶梯相对下沉的江汉平原形成巨大的地形反差,必然促使河流的强烈下切侵蚀,塑造了库区地形破碎、高低起伏的地貌格局。全库区地面坡度分为4个坡度级。25以上的陡坡地面积约13938.43km2,约占全库区面积的30.19%;1525土地面积为14444.59km2,约占全库区面积的31.29%;而715的缓坡地和07的平缓地面积为11397.28km2和639

11、0.48km2,所占比例仅为24.69%和13.84%。就总体特征而言,重庆三峡库区平坝、平缓土地比例小,主要分布在1000m以下的河谷阶地、台地、岩溶低中山的槽谷和洼地、低山及低中山山麓,以及向斜谷地,又以500 m以下最为集中。715和1525的缓坡和斜坡土地在三峡库区分布最为广泛,面积也最大,占库区面积55.98%。这种特征为坡面流水和重力侵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加上越来越强烈的人类地貌活动,大大加速了地表坡面片蚀、沟蚀、以及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现代重力侵蚀作用。表2-1 重庆市三峡库区土地坡度组成 状况坡度面积(km2)占库区面积百分比()076390.4813.8471511397.2

12、824.69152514444.5931.2925以上13938.4330.19四、气候重庆三峡库区地处中纬度,属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受峡谷地形影响十分显著。具有冬暖春早、夏热伏旱,秋雨多、湿度大以及云雾多等特征。1.气温全区多年平均气温1518c,具有冬暖春早、夏热秋迟的特点。大部分地区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8c,最热月(78月)平均气温24.829.3c,大部分地区35c的高温日数在20天以上。通过图3可以看出三峡库区多年平均气温有三个高温中心和两个低温中心。高温中心分布为以主城区和江津市为中心的西部高温中心;以开县、万州、云阳三区县交界处为中心的中部高温中心;以巫山为中心的东部高温

13、中心,这些地区多年平均气温均在17c以上。低温中心为以石柱为中心的南部低温中心;以开县北部和巫山西部部为中心的低温中心,低温中心的多年平均温度均在16.5c以下。由于地势的高差悬殊,库区多年平均气温垂直差异明显,河谷平坝浅丘地区(400m以下)为17.519.0;海拔400600m地区为16.517.5;海拔6001000m为14.516.5;海拔1000 m以上的中山地区在14以下(表2-2)。库区月平均最高气温以1月最低为8.110.9,7月或8月最高为32.234.8,而年平均最高气温为1729.5。三峡库区作为全国著名的“火炉”地区,其河谷平坝浅丘区的极端最高气温均可超过40。库区河谷

14、平坝丘陵地区极端最低气温为-1.7-9.2,山地在-10以下。表2-2 重庆市三峡库区垂直高差气温分布海拔(m)400以下40060060010001000以上气温()17.519.016.517.514.516.514以下2.降水重庆三峡库区常年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50.26mm。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从图4可以看出,库区多年平均降水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可以分为三个少降水中心和一个多降水中心:北碚、南岸区、巴南区以西少降水中心,降水量在1100mm以下;以涪陵、丰都、武隆为主的少降水中心,降水量在11201100mm左右;以巫溪东部和巫山为主的弱少水中心,年平均降水量在1110mm

15、以下,其中巫山是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少的地区;以开县、万州、云阳西部和南部、奉节南部、巫溪的西部小片区域以及忠县和石柱的东部地区为主的多降水中心,多年平均降水量较多,在1200mm以上。此外,全区降水量也表现出明显的年、季变化,全年降水以夏季最多,占全年降水总量40%左右;春、秋季各占27%左右;冬季最少,不足5%,年降水量相对变率为11%16%之间。由于降水的时空分配不均,重庆三峡库区气象灾害十分频繁,旱灾、洪灾和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三峡库区是我国暴雨中心之一,库区累计日降雨量25mm(大雨)915次/年,50mm(暴雨)次数为25次/年,暴雨都主要出现在49月之间。洪涝24次/10

16、年,主要出现在410月,暴雨洪涝以库区东段较多,发生频率在85%,年降水13502000mm。强烈的降水过程导致水土强烈流失并伴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的产生。五、水文特征库区江河纵横,属长江水系。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穿重庆三峡库区,全长683.8km,北有嘉陵江、南有乌江汇入,形成不对称的、向心的网状水系。另外,主要大的河流水系还有涪江、綦江、御临河、龙溪河、大宁河、小江等几十条。长江河谷深切,水系发育,由于受亚热带湿润季风的影响,库区降雨比较集中,大部分河流具有流域范围内降水丰沛且多暴雨、河谷切割深、谷坡陡峻、天然落差大、滩多水急、陡涨陡落等山区河流的特点,是区内产生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

17、之一。由于受降雨的年内分配和暴雨历时短与强度大等特点的影响,区内地表径流和泥沙多集中在59月份,随各月降雨量的不同,其在年内和年际的变化与降雨量的年内年际分布基本一致,体现出时间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六、植被重庆三峡库区植被类型丰富,主要植被类型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性针叶林和温带暗针叶林。尤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类型的物种密集程度最高,生态效益最显著,是库区内最珍贵的地带性植被,其中马尾松林、柏木林这两类森林群落在库区森林中面积最大,但多呈疏林或幼林,为次生的人工或半人工林。森林植物以马尾松为主;其次为栎类;主要乔木树种有马尾松、栎类、杉木、柏木、华山松、桦木、油松

18、、杨树、云杉、巴山松、冷杉、铁杉等;主要经济树种有板栗、核桃、杜仲、漆树、银杏、柑桔、梨、柚、桃、李、猕猴桃、杏、柿等;竹类主要有楠竹、慈竹、方竹、观音竹、水竹等。重庆三峡库区由于人为破坏,原有森林植被大幅度减少,致使库区森林覆盖率低,生态系统退化,库区森林林种结构不合理,生态效果不理想,自然生态呈现森林疏林灌木草地裸露荒山的逆向更替。库区森林覆盖率仅为23.78%,低于长江上游地区27.8%的平均水平,库区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不足5%,与水库安全要求的覆盖率35%40%相差甚远,而且结构单一,用材林占87%,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仅占13%。库区植被从林分起源看,天然林占67.33%,人工林占

19、32.67%。此外,在灰岩区还有灌丛草坡,植被覆盖率为35%,但由于放牧和垦殖也加剧了水土流失。七、土壤重庆三峡库区位于我国地形第二级台阶上的鄂西山地和川东平行岭谷区。主要土壤类型有水稻土、黄壤、黄棕壤、新积土、石灰土、紫色土、棕壤、山地草甸土、黄褐土、粗骨土等。库区非地带性土壤主要有紫色土、石灰土、粗骨土、水稻土、潮土等,其中,紫色土是库区分布面积最广的土壤类型,总面积约为16613.64km2,约占库区土地总面积的36.03,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壤近40%的面积为紫色土。地带性土壤主要有黄壤、黄棕壤和棕壤。其中,黄壤是库区第二大类土壤类型,总面积约为10650.44km2,约占库区土地总面积的

20、23.10(表2-3)。地带性土壤在水平方向上有红黄壤、黄壤带与黄棕壤带,在垂直方向上发育着黄红壤黄壤黄棕壤山地草甸土及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山地草甸土等山地土壤垂直带结构。紫色土分布面积广,是三峡库区极重要的土壤资源,主要分布于1200米以下的平行岭谷区的谷地、丘陵河谷、倒置山和部分褶皱低山的内槽,水热条件优越,理化性状良好,发育浅,土质较肥沃,抗侵蚀力弱;水稻土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下的丘陵、河谷及部分低中山区有水源保证的沟谷、坝地或台地,是区内主要的耕作土壤,其田面平整,有田埂保护,土壤侵蚀甚微;黄壤分布在海拔5001500米的倒置低、中山和褶皱低、中山区,是林业的土壤资源,但由于其植被破坏,迹

21、地和疏林地比重大,土性多显贫瘠,土壤侵蚀较为严重;黄棕壤分布于海拔1500米以上的盆边山地,农业耕作利用少,它不但生长着常绿阔叶及针叶混交林,而且林下还生长着天麻、杜仲等名贵药材,土壤侵蚀程度较轻。其余大多数土壤土质瘠薄,耕作层多为沙砾层,土层厚仅1030cm,有效土层浅薄,极不耐干旱,产量低下,若继续流失,就可能彻底丧失生产能力。表2-3 重庆市主要土壤类型、面积、比例及其分布土壤类型总面积(km2)占库区土地面积的比例(%)分 布 地 区水稻土5488.5211.89800米以下的河谷阶地、丘陵、低山坡的溶蚀槽坝黄棕壤3959.128.571500米以上的中山区(巫山、开县、奉节、巫溪等)

22、黄 壤10664.6623.105001500米的低、中山和丘陵地带,长江及大支流沿岸三、四、五级阶地新积土12.900.035001500米的低、中山和丘陵地带,长江及大支流沿岸三、四、五级阶地石灰(岩)土5750.3912.451500米以下的岩溶中山和背斜低山槽谷(涪陵、武隆、万州等)紫色土16635.8336.031200米以下的平行岭谷区的谷地、丘陵河谷、倒置山和部分褶皱低山的内槽棕 壤455.610.992000米以上的大巴山地山地草甸土50.710.1115002700米的高山地带黄褐土424.570.925001000米巫溪境内大巴山地河流两侧粗骨土26.150.06巫溪境内零

23、星分布消落区2702.325.85库区175145水位之间地带合 计46170.78100.00第二节 自然资源一、土地资源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重庆市三峡库区土地资源面积46098.59km2。(1)耕地:包括水体和旱地,共22929.59 km2,占土地资源总面积的49.74%。其中水田6369.90 km2,占土地资源总面积的13.82;旱地16559.69 km2,占土地资源总面积的35.92;旱地中坡度为05的面积为1313.52 km2,占旱地总面积的7.93%;坡度为58的面积为1428.05 km2,占旱地总面积的8.62%;坡度为815的面积为4317.90 km2,

24、占旱地总面积的26.07%;坡度为1525的面积为5865.16 km2,占旱地总面积的35.42%;坡度大于25的面积为3635.06.16 km2,占旱地总面积的21.95%。(2)林地:林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和其他林地。总面积20778.55 km2,占全库区土地资源总面积的45.07。其中,有林地18347.77 km2,占全区林地资源总面积的88.30;灌木林1461.98 km2,占全区林地资源总面积的7.04;疏林地962.96 km2,占林地资源总面积的4.63;其他林地5.84 km2,占林地资源总面积的0.03。总体上讲,重庆市三峡库区植被覆盖率较高,有利于水土保持

25、工作的开展。(3)草地:包括高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和低覆盖度草地,总面积516.41 km2,占土地资源总面积的1.12。其中高覆盖度草地332.90 km2,占全区草地资源总面积的64.46;中覆盖度草地122.62 km2,占全区草地资源总面积的23.74;低覆盖度草地60.89 km2,占草地资源总面积的11.79。(4)水域:包括河渠和水库坑塘,总面积975.32 km2,占全区土地资源总面积的2.12。其中,河渠778.41 km2,占水域资源总面积的79.81%,水库坑塘196.90 km2,占水域资源总面积的20.19。(5)建设用地:包括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公交建设用

26、地,共875.11 km2,占土地资源总面积的1.90%。其中城镇用地560.67 km2,占建设用地面积的64.07%;农村居民点用地274.89 km2,占建设用地面积的31.41%;公交建设用地面积39.55 km2,占建设用地面积的4.52%。(6)未利用地:包括滩地和裸岩石砾地,面积23.62 k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05%。其中滩地23.26 km2,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98.48 km2;裸岩石砾地0.36 km2,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1.52%。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重庆市三峡库区土地资源的特点是:(1)平地少,坡地多。15以上坡耕旱地比例占全区旱地面积的近60,25以上坡耕

27、旱地比例为21.95%。这些地区水土容易产生流失,是治理的重点地区。(2)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重庆市三峡库区土地面积约4.61万km2,但人均土地面积仅有约3.725亩,低于重庆市4.089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全国11.77亩的平均水平。(3)农业用地比重高,大农业特色明显。全区耕地面积占土地资源总面积的49.74%,若把林地也计算在内比例则超过90%。因此,重庆三峡库区应该走节约用地之路。挖掘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此外还要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二、水资源重庆市三峡库区地表径流全部由大气降水补给,其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都和同期的降水量呈正相关。同时受地形地貌因素的影响,

28、地区之间形成较大差异。据多年资料统计库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为10001200mm,年平均降水总量约为560亿m3。重庆市全市径流系数为总降水量的0.51,如果按照这个系数计算,重庆市三峡库区年地表径流总量约为280多亿m3。重庆市地下水也由大气降水补给,受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及含水量空间展布的控制。由于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因此水文地质环境也十分复杂。全区地下水主要有碳酸盐岩层溶水、碎屑岩孔隙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三个类型。据粗略统计全区地下水的年均总量约为80多亿m3。重庆市三峡库区入境河流主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綦江等几十条,出境河流则主要是长江。巫山县的碚石是总出口。境内实际取用过境水约1020

29、亿m3。重庆市三峡库区水资源的特点是:(1)降水量分布不均。中东部多其他地区少。(2)地表水资源分布不均,过境水资源丰富。全部地表径流总量约280多亿m3。地区分配不均,中东部中山低山区,人少、地稀产水多,中西部低山丘陵区,人多、地广产水少。全区年入境水量约30004000亿m3,年取用水量约1020亿m3。(4)重庆市三峡库区水资源污染情况较为严重。污染源主要有:水土流失导致的非点源污染;库区沿岸城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河流,以及库区搬迁集镇和企业污染;不合理施肥造成库区化肥面源污染;农田及地表径流将农药及固体废弃物带入河流;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畜禽粪便利用不好也会造成污染;船舶

30、等流动载体在库区水域运行过程中将油类或其它污染物排入河流。据统计重庆三峡库区每年入江泥沙所带的氮、磷总量近400多万吨;重点工业污染源工业废水年排放量约为1亿多m3;年直排长江的城市污水量约2亿多m3之间;库区年均化肥施用量已达400多kg/hm2;目前库区在农业上使用的农药品种达130余种,常用的有50种以上。从农药施用总量看,各区县年均农药施用量基本都在50吨以上;监测结果表明,库区年畜禽粪便磷流失量平均约为400多吨/年;根据长江沿线各港航监督局每年上报的污染事故统计,各种船舶排入长江的污染物仅油类一项就有2800吨之多,船舶垃圾约有8000吨,形成了长江最大的流动污染源。这些污染为库区

31、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三、生物资源重庆市三峡库区在植物地理区划上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水热条件较好,地面高差变化大。自第三纪以来,环境相对较稳定,受第四纪大陆冰川影响甚微,物种资源丰富,属于中国17个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生物物种资源非常丰富。研究表明库区共有植物6088种,分属208科1428属,其中蕨类植物41科100属,400种;裸子植物9科30属,88种;被子植物170科1298属,5600种。库区分布有脊椎动物452种,其中哺乳类100种,鸟类291种,爬行类32种,两栖类29种。四、光热资源库区内年平均10积温21056151,无霜期长,年平均无

32、霜期223344天,是我国中纬度地区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库区山地丘陵多,地形地貌复杂,云雾多,日照少,是全国光热资源最低值地区之一。日照时数年均值为11001550小时之间,远低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日照时数空间分布是东部多于西部、北部多于南部,由西至东,由南至北逐渐增多,以忠县为界东段和北段为日照相对高值区,年日照时数在1300小时以上;以西和以南地区为日照相对低值区,年日照时数不足1300小时。时间分布是夏多冬少,春季略多于秋季。同一地点,随海拔的上升,日照时数及日照百分率响应减小。太阳年辐射总量在35004000 mj/m2,东段为3500mj/m2,西段为3700 mj/m2

33、;太阳辐射值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五、矿产资源三峡库区矿产资源种类繁多,资源丰富。现已查明的有煤、铁、天然气、岩盐、灰岩、砂岩等几十种。其中保有储量较高的矿产有陶瓷用砂岩、水泥配料用泥岩、汞矿、砖瓦用砂岩、天然气、锶矿、铸型用砂、锰矿、滑石、玻璃用砂岩、铝土矿、砖瓦用粘土、重晶石及岩盐等。在发现的矿种中,具有现实资源优势并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矿产有:天然气、锶矿、锰矿、水泥用灰岩、煤炭等;矿产主要集中在库区北部、中部和东部,尤其是东部矿产种类分布明显较多。天然气、煤层气、煤炭、石灰岩等分布较普遍。各种矿产资源的分布见图2.7。重庆市三峡库区矿产资源开发力度较大,开发利用较好的金属矿产有锶

34、矿、锰矿等少数矿种。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较好,主要有水泥用灰岩、建筑用灰岩、砖瓦用页岩、岩盐、冶金辅助矿产、玻璃陶瓷矿产、煤、天然气等。第三节 社会经济概况重庆三峡库区包括万州区、涪陵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渝北区、巴南区、长寿区、南岸区、北碚区、丰都县、武隆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江津市等22个区、县(自治县、市),下辖有260个乡、333个镇、87个街道办事处、1290个居委会、5544个村委会。幅员面积约4.62万km2,占重庆市幅员面积的56%。由于本区生态环境本底相当脆弱,加之人口压力大、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35、结构与方式、以及城镇扩展和工程建设等社会经济活动,加剧了库区水土流失。一、人口与劳动力据重庆市统计局统计资料,2005年末三峡重庆库区总人口1858.9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8.7%,区内人口密度达402人km2,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其中,渝中区人口密度高达27361人/km2,武隆、巫山、巫溪、石柱等地区人口密度为100-200人/km2,分布极不平衡。19972005年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0.6%,超过全市人口年平均增长率。虽然三峡工程的建设产生了大量库区移民,但目前人口增长的趋势仍未降低。作为典型的大城市大农村的地域结构,农业人口所占比重大,占库区总人口的67.8%。库区劳动力资源

36、丰富,总劳动力数达727.20万人,占区内农业人口总数的57.04%。2005年末,库区粮食总产量607.45万吨,人均产量326.8公斤,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狭窄的土地长期超负荷地承载密集的人口,人与粮食的矛盾日益突出。毁林毁草开荒的面积。人多耕地少且耕地质量差,可供开垦的后备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大面积的毁林毁草开荒,加剧了三峡重庆库区水土流失。二、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重庆三峡库区横跨三大经济区域中的都市经济发达区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据重庆市统计资料,2005年末三峡重庆库区生产总值、重庆都市圈、重庆市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如下:表1 2005年重庆三峡库区、重庆都市圈、重庆市生产总值比较区域产值重庆

37、三峡库区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重庆市国内生产总值(万元)21387302131974523102171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11504.8622870.1569788.6559注:数据源自2006重庆区县年鉴 三峡库区各指标包括重庆市主城区由表1可以看出,重庆三峡库区200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但只有都市圈的二分之一,因此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郊区县经济发展落后,区内的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有8个县属于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巨大的经济压力势必导致对资源的过渡开发和利用,衍生水土流失,影响水土保持。表2列出了重庆三峡库区、重庆都市圈以及重庆市的三次产业结构,可以看出,重

38、庆三峡库区第一产业比重偏高,约为重庆市平均水平的2倍,尤其以农业、牧业为主,二者合计占第一产业的90以上,其内部结构见表3。2005年末,区内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88137万元,占全市的53.44%。其中农业总产值为1869137万元,占全市农业产值的53.31%。林业、牧业、渔业产值分别占全市的55.9%、53.07%和52.15%。表2 2005年重庆三峡库区、重庆都市圈、重庆市产业结构区 域产业产值百分比重庆三峡库区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重庆市第一产业(%)28.084.5514.20第二产业(%)34.2849.4244.86第三产业(%)37.6446.0340.94表3 2005年重庆

39、三峡库区农村产业结构产业部门占第一产业比重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总产值(万元)18691371262241402400114538占第一产业比重()53.223.5939.933.26占全市比重()53.3155.9053.0752.15区内不仅第一产业比重大,而且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产力普遍低下,农业发展相对滞后,长期粗放式经营,依靠有机肥高投入来增加产出。据统计,2005年重庆三峡库区年末常用耕地有693337公顷,施用化肥折纯34.9万吨,平均每公顷耕地使用503公斤,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300公斤。大量化肥的施用导致土壤板结变硬,入渗能力差,造成人为水土流失三、土

40、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主要通过改变某些与土壤侵蚀有关的自然因素来影响水土流失的过程和强度。重庆三峡库区人均土地面积为0.25hm2/人,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加之区内山地多,可利用土地面积少,加剧了人地矛盾,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1.人均耕地面积少,旱坡地多,坡地开垦严重2005年重庆三峡库区人均实有耕地面积0037 hm2,不足于全国平均水平(0098 hm2 )的l2,而且水田面积少,旱坡地占了全部耕地面积的72.2%。重庆是我国坡地开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据统计,重庆三峡库区全部耕地中坡度大于25的坡耕地面积占14.33,超出全国平均10个百分点左右,一些乡镇大于25坡耕

41、地面积的比重高达7080%。有些地区除了25以上的陡坡外,再无可供利用的耕地资源,所以必然选择陡坡开垦。研究发现,当坡耕地为5时,年侵蚀量为714tkm2.a,坡耕地为25时,年侵蚀量则高达21334tkm2.a,为前者的30倍。比重如此大的旱地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强烈程度可想而知。坡耕地已成为库区江河泥沙的主要来源。表3 2005年重庆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结构土地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镇及居民用地交通用地未利用土地水田旱地面积(km2)6372.30 16562.38 20789.37 516.55 976.00 835.56 39.55 23.62 百分比13.82 35.92 45.08 1

42、.12 2.12 1.81 0.09 0.05 表4 2005年重庆三峡库区耕地坡度分级坡度分级07715152525面积(km2)578.57 10624.25 8445.82 3286.05 百分比2.52 46.32 36.83 14.33 2.农业用地与非农业建设用地矛盾加剧重庆三峡库区人均农业用地少,区内大部分耕地质量差,土地生产力低下,普遍存在广种薄收的情况。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城镇化过程加快,城镇建设用地不断扩展,占用大量农田。农业用地与非农建设用地的矛盾将不断加剧。此外,三峡工程的兴建,还将淹没该区2.7万hm2土地,交通、能源、城市建设和移民搬迁也将占用大量土地,使三峡库区的

43、土地资源变的十分希缺。四、基础设施建设据统计,重庆三峡库区等级公路里程从2004年14181km增加到2005年的16228km,增长率达10以上;城乡房屋施工和竣工面积从2000年的6655.64万平方米增长到2005年的12093.44万平方米,年平均增速12.7;2002年以来,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从年均增长6%以上。修建道路、三峡等水利工程兴修活动将人为扰动地面,破坏原有植被,堆置固体废弃物或直接倾泻废弃物到河道,如果缺乏水保措施,极易造成局部地区严重水土流失。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化迅速发展,带来城市非农业建设用地急剧扩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使城市水土流失加剧。随着西部大开发、城

44、市化进程加快等,新的人为水土流失面积将不断增加。工程和城市建设,尤其是高等级公路修建及沿江房地产开发,已经成为当前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五、库区移民原三峡库区好田好土主要集中在三峡工程175水位线以下的沟谷平坝,随着库区水位的不断升高,这些当地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已不复存在。重庆三峡库区移民达103.91万人,占三峡工程移民总数的86.2%。其中丧失耕地的农村居民有40多万。在三峡移民工程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实行就地后靠安置,造成土地开垦过度,使本已十分脆弱的库区生态环境雪上加霜,而且库区移民迁建过程中,由于对水土保持工作不够重视,进一步加重了库区生态环境负担,造成了严重的人为水土流

45、失。六、农村能源结构据调查发现,重庆农村家庭能源消费以“柴薪+秸秆+煤”的混合型结构为主,其中柴薪、秸秆等能源使用比例过大,平均达到83,沼气、液化气、天然气等能源的使用比例过低。农村能源单一,加上长期以来农民植被保护意识淡漠、科学技术知识不够,而且相关法规不健全,不能有效地保护资源,保障持续利用,以致有些地区森林、灌木林覆盖不断减少,蓄积量降低,造成水土流失。七、科技、教育及群众生活水平2004年,库区城镇经济单位专业技术人员444246人,占全市72.05%, 学校总数8210所,占全市的56.38%。专任教师总数155784人,在校学生总数3334381人,分别占全市的61.86%和60

46、.65%。2005年库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64.45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5674.27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79.32元。除了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因此,重庆三峡库区面临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势必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表5 2005年重庆三峡库区居民生活水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单位: 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单位: 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单位: 元2964.45454515674.272732379.3181822976.12514764.952389.2第一节 水土流失现状一、水土流失概况1.水土流失面积三峡

47、库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不但影响到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国的生态环境安全,更有甚者会通过引起全球大气环流的改变来影响到世界的生态环境安全。目前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状况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是水土流失范围广;二是侵蚀强度高。据2005年最新遥感调查数据显示,2004年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2.39万km2,占库区土地总面积的51.71%,该比例高于全国37%的平均水平,也高于长江流域31.2%的平均水平,更高于邻近的四川、贵州和湖北,如不加以有效治理,重庆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面积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见表1。表1 重庆三峡库区与周边地区水土流失对比表项目重庆三峡库区长江流域四川贵

48、州省湖北省水土流失面积(万km2)2.3956.2157.326.08土地总面积(万km2)4.62180.1345.0517.6418.59水土流失面积比(%)51.731.233.3%41.537.2年侵蚀量(亿t)0.924102.52.1平均侵蚀模数(t/km2.a)3739651-1432-2.水土流失强度库区2.39万km2的水土流失面积中,轻度侵蚀面积5819.53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24.38%;中度侵蚀面积11030.98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46.21%;强度侵蚀面积5880.17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24.63%;极强度侵蚀面积1009.10km2,占水土流失面积

49、的4.23%;剧烈侵蚀面积130.38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0.55%。中度侵蚀和强度侵蚀面积之和占到了库区水土流失面积的70.84%,年土壤侵蚀总量为8923.89万吨,而且库区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高达3739t/km2a,远远高于贵州的1432t/km2.a和长江上游地区1 560 t/km2.a的平均水平,显示出重庆三峡库区极高的土壤侵蚀强度。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情况见表2和图1。表2 重庆市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情况表侵蚀强度面积(km2)占流失面积比例(%)占土地总面积比例(%)轻度侵蚀5819.5324.3812.61中度侵蚀11030.9846.2123.90强度侵蚀5880.1724

50、.6312.74极强度侵蚀1009.104.232.19剧烈侵蚀130.380.550.28图1 重庆市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饼状图(单位:km2)二、水土流失类型及特点1.水土流失的类型按照全国水土流失类型区的划分标准,重庆三峡库区属于西南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且广泛分布有滑坡、泥石流等形式的复合侵蚀。崩塌、滑坡、泥石流和泻流等均是水土流失的强烈表现形式,它们具有突发性。据统计,整个三峡库区有大于10万m3的滑坡400余处,其中大于50万m3的滑坡167处,大于100万m3 的有36处,大多数处于不稳定状态;有泥石流沟271条,三峡库区的泥石流既有坡面泥石流又有沟谷泥

51、石流,前一种多发生在顺向坡上的薄层堆积层中。泥石流生成许多支流,其中一部分携带大量泥石直接汇入长江。而三峡水库以上的长江上游地区有各种崩塌、滑坡20余万处,泥石流4200多条,近年来每年流入三峡库区的泥沙高达526亿吨。三峡库区典型的坡面水土流失过场是:由于坡面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地表裸露,在强降水的作用下,首先形成坡面径流,携带泥沙冲到坡脚,在沟道水流的作用下流出沟口形成洪积扇,沿途产生滑坡,大量滑坡体也一并沉入沟道,最后形成泥石流进入长江河道。在库区万州巫山段集中了库区绝大多数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因此这个区域的水土流失是整个库区最严重的地区。7080年代以来,一些支流的泥石流活动明显加剧,

52、物质主要来自两岸崩滑体的改造。2.水土流失的分布水土流失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面蚀、沟蚀、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其中,面蚀分布最广,也是最主要的侵蚀形式,主要分布在坡耕地、荒山荒坡以及与植被覆盖度较低的疏幼林(草)地及残次林(草)地;沟蚀是在面蚀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发生在顺坡耕作的坡耕地、岩性松软的裸露山坡地带以及溪河沟底与两岸;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沟道、河谷两岸。89%的泥石流分布在云阳至秭归之间的长江两岸,与滑坡、崩塌密集区在空间上重叠,使得该地区成为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三、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最新监测数据显示,跟20世纪90年代中期相比,重庆市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面积有了

53、较大的减少,水土流失强度也有明显的下降。1995年水土流失面积为30608.28 km2,到2004年则减少为23870.16 km2,减少水土流失面积6738.12 km2,减幅高达22%,减少的面积占库区土地总面积的14.60;各级水土流失强度的土地面积都有较大的减少,其中减少面积最大的为中度侵蚀面积,由1995年的15788.68 km2减少到2004年的11030.98km2,减少了4757.70 km2,减幅高达30.13,其次是极强度侵蚀和强度侵蚀,分别减少了1216.25 km2和516.22 km2,减幅分别达到了54.7%和8.1%,表明重庆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得到了一定程

54、度的有效控制,其动态变化趋势见表3。表3 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动态变化(单位:km2)调查年代无明显流失水土流失面积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合计面积占土地总面积面积占流失面积%面积占流失面积%面积占流失面积%面积占流失面积%面积占流失面积%面积占土地总面积199515550.2533.695994.8819.5915788.6851.586396.3920.902225.357.27202.950.6630608.2866.31200422288.3748.295819.5324.3811030.9846.215880.1724.631009.104.23130.380.5523870.16

55、51.712004年较1995年增减6738.1214.60-175.354.79-4757.70-5.37-516.223.73-1216.25-3.04-72.57-0.11-6738.12-14.60四、水土流失的成因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综合作用的产物,其中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的基础和潜在条件,而人为干扰则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驱动因子和主导因素。1.自然因素三峡库区作为长江流域的一个特殊区域,处于水域生态系统和山地生态系统的过渡区,其生态系统具有先天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首先,三峡库区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受构造、岩性和河流切割的影响,地貌呈现坡陡沟深、地形破碎的特征,极易发生水土流失;

56、其次,三峡库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185毫米,但降雨季节分配不均,59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70%以上,雨量充沛且暴雨集中极易产生超渗径流,致使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频发;另外,库区土壤主要以紫色土、黄壤土和沙壤土为主,土体结构松散,抗蚀力弱,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2.人为因素三峡库区是一个受人为干扰和破坏极为严重的地区,长期以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土地压力的持续增加和自然资源的强度开发利用,使三峡库区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同时,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和百万移民就地重新安置,加剧了库区人为扰动的程度和强度,使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潜在危险性增加,人地矛盾、生态经济矛盾进一步加剧。(1)人口膨胀对土地的压力加剧水土流失建国50多年来,三峡库区人口由解放初期的500万人左右增长到目前1800多万人。人口的迅猛增长造成毁林开荒、乱砍滥伐、陡坡开垦、广种薄收等现象加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人地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2)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诱发水土流失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库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