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选修【明】李贽《童心说》_第1页
人教版高二选修【明】李贽《童心说》_第2页
人教版高二选修【明】李贽《童心说》_第3页
人教版高二选修【明】李贽《童心说》_第4页
人教版高二选修【明】李贽《童心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明】李贽【明】李贽 高二语文备课组高二语文备课组 廖文华廖文华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读懂原文。、读懂原文。 2、了解明时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文学观、了解明时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文学观 念。念。 3、童心说童心说具有了近代启蒙思想的色具有了近代启蒙思想的色 彩。是人的主体自觉的渴求和觉悟;无论是对彩。是人的主体自觉的渴求和觉悟;无论是对 文艺批评,还是对教育的理论与实施,都具有文艺批评,还是对教育的理论与实施,都具有 深刻的积极意义。深刻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读懂原文。读懂原文。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了解了解童心说童心说对现代教育的理论与实施对现代教育的理论与实施 具有的积极意义

2、。具有的积极意义。 反理学思潮的兴起,主要在于反对禁欲反理学思潮的兴起,主要在于反对禁欲 主义观点。南宋时的陈亮、叶适等已开始反主义观点。南宋时的陈亮、叶适等已开始反 对。到了明清之际,王夫之、戴震等人更指对。到了明清之际,王夫之、戴震等人更指 出出“天理天理”是离不开人欲、人情的,并控诉是离不开人欲、人情的,并控诉 了道学家们了道学家们“以理杀人以理杀人”的罪状。的罪状。 学习李贽学习李贽童心说童心说,首先要明确它,首先要明确它 所出现的思想史背景,即针对程朱理学成为所出现的思想史背景,即针对程朱理学成为 官方哲学、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成为桎梏官方哲学、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成为桎梏 人的僵化

3、思想而发,这样才能更好理解李贽人的僵化思想而发,这样才能更好理解李贽 反对虚伪的世风,赞赏童心、突出个体的思反对虚伪的世风,赞赏童心、突出个体的思 想意义。想意义。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 童心说童心说是李贽公开是李贽公开讨伐假道学、假文讨伐假道学、假文 学学的一篇檄文,有着很大的震撼力。的一篇檄文,有着很大的震撼力。 一、一、“童心说童心说”反对把文学作为阐发孔孟反对把文学作为阐发孔孟 之道的工具,之道的工具,甚至把矛头指向孔孟及儒家经典,甚至把矛头指向孔孟及儒家经典, 指出他们的说教非指出他们的说教非“万世之至论万世之至论”,不能,不能“以以 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二、二、“童心

4、说童心说”反对复古主义的反对复古主义的“文必秦文必秦 汉,诗必盛唐汉,诗必盛唐”的理论的理论。他认为文学是在不断。他认为文学是在不断 变化和发展中出好作品,而作品的优劣不是愈变化和发展中出好作品,而作品的优劣不是愈 古愈好。古愈好。 三、三、“童心说童心说”改变历来轻视通俗文学的改变历来轻视通俗文学的 偏见偏见。肯定传奇、院本、杂剧的价值,进而把。肯定传奇、院本、杂剧的价值,进而把 西厢记西厢记、水浒传水浒传列为列为“古今之至文古今之至文”。 强调强调抒真情,说真话抒真情,说真话的的童童 心说心说,对古人今人以至后人,对古人今人以至后人 都有启迪,是为千古之至文。都有启迪,是为千古之至文。 李

5、贽(李贽(1527152716021602),本姓林,原名载贽,),本姓林,原名载贽, 后改姓李,名贽,字卓吾,号宏甫,后改姓李,名贽,字卓吾,号宏甫,别号温别号温 陵居士、百泉居士。明陵居士、百泉居士。明福建泉州晋江人,回福建泉州晋江人,回 族。族。主要生活在明代封建专制集权主义走向主要生活在明代封建专制集权主义走向 极端,理学教育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时期。极端,理学教育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时期。26 岁考中举人,岁考中举人,30岁被选任河南辉县教谕,以岁被选任河南辉县教谕,以 后做了后做了20年小官,年小官,50岁任云南姚安府知府,岁任云南姚安府知府, 54岁辞官。岁辞官。李贽辞官后过了二十多年的

6、隐居李贽辞官后过了二十多年的隐居 生活。生活。晚年著书讲学,对当时耿定向之流的晚年著书讲学,对当时耿定向之流的 道学家多所揭露,对当时作为统治思想的程道学家多所揭露,对当时作为统治思想的程 朱理学也作了激烈抨击,因而触怒了地主阶朱理学也作了激烈抨击,因而触怒了地主阶 级当权派,屡次遭到迫害。级当权派,屡次遭到迫害。 李贽简况李贽简况 万历二十九年(万历二十九年(1602)明政府下令逮捕)明政府下令逮捕 他入狱,罪名是他入狱,罪名是“敢倡乱道,惑世诬民敢倡乱道,惑世诬民”。 李贽在拘押北京期间,在狱中用剃刀自李贽在拘押北京期间,在狱中用剃刀自 刎。刎。 遗世著作主要有遗世著作主要有焚书焚书、续焚

7、书续焚书、 藏书藏书、续藏书续藏书。童心说童心说 是是焚焚 书书卷三里的一篇杂论,主要揭露道学及其卷三里的一篇杂论,主要揭露道学及其 教育的反动性和虚伪性,阐明了李贽的读书教育的反动性和虚伪性,阐明了李贽的读书 作文教育观,洋溢着自由主义教育反对封建作文教育观,洋溢着自由主义教育反对封建 教育的桎梏,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的精神。教育的桎梏,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的精神。 李贽简况李贽简况 龙洞山农为龙洞山农为西厢记西厢记作序作序的结尾说:的结尾说: “聪明聪明的人不要以为我还有童心就行了。的人不要以为我还有童心就行了。”童童 心,就是真心,如果认为童心不可保留,就是心,就是真心,如果认为童心不可保留

8、,就是 认为真心不可保留。童心,就是认为真心不可保留。童心,就是没有一点虚假,没有一点虚假, 绝对真实绝对真实,是人的意念在最初发起时的本心。,是人的意念在最初发起时的本心。 如果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失去真心,也如果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失去真心,也 就失去了本真的自我。人就失去了本真的自我。人如果如果失去了本真的自失去了本真的自 我,就不再有我,就不再有本初的状态本初的状态了。了。 1龙洞山人龙洞山人叙叙西厢西厢,末末语云:语云:“知知者者 勿勿谓谓我尚有童心可也。我尚有童心可也。”夫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真心也, 若若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

9、不可也。夫童心 者,者,绝假纯真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 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 而而非真,全不复有非真,全不复有初初矣。矣。 儿童,是人生的开始;童心,是心灵的本儿童,是人生的开始;童心,是心灵的本 源。心灵的本源怎么可以遗失呢?那么,童心源。心灵的本源怎么可以遗失呢?那么,童心 为什么为什么会会很快很快丧失呢?大概是当人开始懂事的丧失呢?大概是当人开始懂事的 时候,一些见闻从耳目灌入,并且在心里把它时候,一些见闻从耳目灌入,并且在心里把它 当做主宰,这样童心就丧失了。长大之后,又当做主宰,这样

10、童心就丧失了。长大之后,又 从见闻中获得一些道理,而在心里把这些道理从见闻中获得一些道理,而在心里把这些道理 作为主宰,这样童心就丧失了。作为主宰,这样童心就丧失了。 2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 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胡然而而遽遽失也。失也。 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以为主于 其内其内而童心失。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童心失。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 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 久而久之,懂得的道理、所见所闻日益增多,久而久之,懂得的道理

11、、所见所闻日益增多, 那么所能感知、觉察的范围也日渐扩大,这时那么所能感知、觉察的范围也日渐扩大,这时 又明白美名是好的,就千方百计要去发扬光大,又明白美名是好的,就千方百计要去发扬光大, 这样童心就便丧失了;知道这样童心就便丧失了;知道恶名恶名是可耻的,便是可耻的,便 挖空心思地来遮盖掩饰,这样童心也就丧失了。挖空心思地来遮盖掩饰,这样童心也就丧失了。 人的道理、见闻,都是通过多读书、多明理才人的道理、见闻,都是通过多读书、多明理才 获得的。获得的。 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 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

12、好也,而务欲 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之可丑也,而 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夫道理闻见,皆自多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夫道理闻见,皆自多 读书识义理而来也。读书识义理而来也。 古代的圣贤,又何尝不读书呢!即便他们不古代的圣贤,又何尝不读书呢!即便他们不 读书,童心读书,童心本来本来就在,纵使多读书,他们也就在,纵使多读书,他们也 是以此保护童心,不使它丧失。绝不像那些是以此保护童心,不使它丧失。绝不像那些 书生,反会因为比旁人多读书识理而书生,反会因为比旁人多读书识理而蒙蔽蒙蔽了了 自己的童心。既然书生会因为多读书识义而自己的童心。既然书生会因为多读书识义而 蒙

13、蔽蒙蔽童心,那么圣人又何必要多多地著书立童心,那么圣人又何必要多多地著书立 说来蒙蔽学人呢?说来蒙蔽学人呢? 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 固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 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障之之 也。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也。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障其童心矣,圣其童心矣,圣 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 童心已经受蒙蔽,在这个时候表现在与人交谈,童心已经受蒙蔽,在这个时候表现在与人交谈, 语言不会发

14、自语言不会发自内心内心;表现表现在政事上,那么政事在政事上,那么政事 就会失掉就会失掉根基根基;表现在写文章上,就文辞不能表现在写文章上,就文辞不能 表达真实的思想。不是凭内含来彰显美德,不表达真实的思想。不是凭内含来彰显美德,不 是靠是靠诚信诚信来产生光辉,想要求得一句有道德修来产生光辉,想要求得一句有道德修 养的真话,最终不能办到。为什么会这样呢?养的真话,最终不能办到。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因为童心已经被遮蔽,却用从外面进入的见闻童心已经被遮蔽,却用从外面进入的见闻 和道理作为他的本心了。和道理作为他的本心了。 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衷

15、;见见而为而为 政事,则政事无政事,则政事无根柢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 非内含以章美也,非非内含以章美也,非笃实笃实生辉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生辉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 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以以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 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 既然用见闻道理当作既然用见闻道理当作本心本心,那么说的话就,那么说的话就 是见闻道理之类的话,不是发自童心的真心话。是见闻道理之类的话,不是发自童心的真心话。 话虽说得话虽说得美美,跟我有什么相干?这难道不是以,跟我有什么相干?这难道不是以 假人说假话,办假事

16、,写假文章吗?大概那个假人说假话,办假事,写假文章吗?大概那个 人已经成为假的了,那么就没有什么不是假的人已经成为假的了,那么就没有什么不是假的 了。因此,对假人说假话,那么假人就高兴了;了。因此,对假人说假话,那么假人就高兴了; 跟假人谈假事,那么假人就高兴了;跟假人谈假事,那么假人就高兴了; 3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矣,则所言者皆闻见 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工工,于我,于我 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 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

17、不假矣。由是而以假 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 假人喜;假人喜; 和假人谈假文章,假人就高兴了。没有什么和假人谈假文章,假人就高兴了。没有什么 不是假的,那么就没有假人不高兴了。满场不是假的,那么就没有假人不高兴了。满场 都是假把戏,都是假把戏,见识短浅的人见识短浅的人又如何分辨呢?又如何分辨呢? 既然这样,那么即使有天下最好的文章,因既然这样,那么即使有天下最好的文章,因 被假人被假人埋没埋没而不全被后世知道的,难道还少而不全被后世知道的,难道还少 吗?为什么呢?(因为)天下最好的文章,吗?为什么呢?(因为)天下最好的文章, 没有不是出自

18、童心的啊。没有不是出自童心的啊。 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无所不假,则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无所不假,则 无所不喜,满场是假,无所不喜,满场是假,矮人矮人何何辩辩也?然则虽也?然则虽 有天下之至文,其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湮灭于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 世者,又岂少哉?何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世者,又岂少哉?何也?天下之至文,未有 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如果童心常在,那些道德义理就不会如果童心常在,那些道德义理就不会流行流行,见,见 闻就会失去立足之地,那么,没有一个时代不闻就会失去立足之地,那么,没有一个时代不 能写文章,没有一个人不能写文章,没有什么能写文章,没

19、有一个人不能写文章,没有什么 创造创造的的体裁体裁、文字不能写文章。诗歌为什么一、文字不能写文章。诗歌为什么一 定选古代的?散文为什么非得看重先秦的?定选古代的?散文为什么非得看重先秦的? 接下来接下来是六朝骈文,又演变成近体诗、唐传奇、是六朝骈文,又演变成近体诗、唐传奇、 院本、杂剧,院本、杂剧, 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行,闻见不立,无时不,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文, 无人不无人不文文,无一样,无一样创制体格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字而非文文者。诗何者。诗何 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 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

20、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 为为西厢曲西厢曲,为,为水浒传水浒传,为今之,为今之举子举子 业业,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 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更说什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更说什 么六经,更说什么么六经,更说什么语语孟孟乎?乎? 演变成演变成西厢曲西厢曲、水浒传水浒传,演变成现,演变成现 在士子科举应试的在士子科举应试的八股文八股文,都是古往今来最,都是古往今来最 好的文章,绝不能以时代先后为标准来评论好的文章,绝不能以时代先后为标准来评论 它们优劣。所以,我因此对有童心的人自然它们优劣。所以,我因此对有童心的人自然 成

21、文的文章深有感触,还说什么六经,还说成文的文章深有感触,还说什么六经,还说 什么什么论语论语孟子孟子呢?呢? 六经、六经、论语论语、孟子孟子,不是史官的,不是史官的 溢美之辞,就是臣子极力赞美的话。如果不是溢美之辞,就是臣子极力赞美的话。如果不是 这样的话,就是那些这样的话,就是那些不切实际不切实际的门生、稀里糊的门生、稀里糊 涂的弟子,回忆老师的说法,或者记住了前面涂的弟子,回忆老师的说法,或者记住了前面 的忘记了后面的,或者记住了后面的忘记了前的忘记了后面的,或者记住了后面的忘记了前 面的,或是据自己听到的只言片语,写下来汇面的,或是据自己听到的只言片语,写下来汇 集成书。集成书。 4夫六

22、经、夫六经、语语、孟孟,非其史官,非其史官过过为为 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又不然,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又不然, 则其则其迂阔迂阔门徒、懵懂弟子,记忆师说,有头无门徒、懵懂弟子,记忆师说,有头无 尾,得后遗前,随其所见,笔之于书。尾,得后遗前,随其所见,笔之于书。 后代书生不明此理,就以为出自圣人的精辟理后代书生不明此理,就以为出自圣人的精辟理 论,论,必然必然把它视为经典,哪里知道那书上大部把它视为经典,哪里知道那书上大部 分不是圣人的话呢?即使出自圣人之口,也是分不是圣人的话呢?即使出自圣人之口,也是 有针对性有针对性地地说的说的,不过是,不过是根据根据病情开药,根据病

23、情开药,根据 具体情况开药方,来挽救这一些稀里糊涂的弟具体情况开药方,来挽救这一些稀里糊涂的弟 子、不切实际的门生罢了。子、不切实际的门生罢了。 后学不察,便谓出自圣人之口也,后学不察,便谓出自圣人之口也,决定决定目之为目之为 经矣,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纵出自圣人,经矣,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纵出自圣人, 要亦要亦有为有为而而发发,不过,不过因因病发药,随时处方,以病发药,随时处方,以 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腐门徒云耳。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腐门徒云耳。 药医假病,药医假病,方方难难定执定执,是,是岂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论可遽以为万世之论 乎?然则六经、乎?然则六经、语语、孟孟,乃乃道学之口道学

24、之口 实,假人之实,假人之渊薮渊薮也,也,断断乎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其不可以语于童心 之言明矣。呜呼!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之言明矣。呜呼!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 曾失者,而与之一言文哉!曾失者,而与之一言文哉! 用药方治疗假病,用药方治疗假病,药方药方很难很难固定不变固定不变,这个经,这个经 典典难道难道就可以认为是万世永恒的定论吗?既然就可以认为是万世永恒的定论吗?既然 这样,那么六经、这样,那么六经、论语论语孟子孟子,就是就是道道 学家说话的根据,是假人学家说话的根据,是假人聚集聚集的地方,它们的地方,它们绝绝 对对不是发自童心,这一点是明确的。哎呀,我不是发自童心,这一点是明确的。哎呀,我 又怎么能找到童心不曾消失的真正的大圣人,又怎么能找到童心不曾消失的真正的大圣人, 和他谈论一下作文之道呢?和他谈论一下作文之道呢? 小小 结结 童心说童心说以其强烈地以其强烈地反对道学教育及封反对道学教育及封 建名教的束缚,反对权威和僵化,追求个性自建名教的束缚,反对权威和僵化,追求个性自 由和解放的特征,由和解放的特征,具有了近代启蒙思想的色彩。具有了近代启蒙思想的色彩。 它是对封建专制主义压制人的个性和情感的抗它是对封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