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讲解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_第1页
同步讲解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_第2页
同步讲解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_第3页
同步讲解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_第4页
同步讲解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圆锥曲线知识点小结圆锥曲线在高考中的地位:圆锥曲线在高考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高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通过以圆锥 曲线为载体,与平面向量、导数、数列、不等式、平面几何等知识进行综合,结合数学思想其设问形式方法,并与高等数学基础知识融为一体,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新颖、有趣、综合性很强。(1) .重视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与平面向量的巧妙结合。(2) .重视圆锥曲线性质与数列的有机结合。(3) .重视解析几何与立体几何的有机结合。C:3 + y2=B两点,线高考再现:2011年(文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Cy中,已知椭圆1.如图所示,斜率为k (k0)且不过原点的直线I

2、交椭圆C于A、 段AB的中点为E,射线OE交椭圆C于点G交直线X = -3于点0(-3 , m).(1) 求m2 + k2的最小值;(2) 若I OG2=IOD -lOE ,求证:直线I过定点; 试问点B G能否关于X轴对称?若能,求出此时 ABG的外接圆方程; 若不能,请说明理由.32X (理22)已知动直线l与椭圆C: 3 + 2 = 1相交于P (X1, y1 ),Q(X2,也y2)两个不同点,且 OPQ勺面积压opq= 2,其中o为坐标原点.2 2 2 2(1)证明:勿+无和1 +兀均为定值;(2)设线段PQ的中点为M求I 0M -IPQ的最大值;(3)椭圆C上是否存在三点D, E,

3、G,使得 &ODE= S odg= S oegT ? 若存在,判断 DEG的形状;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09年山东卷)设m R,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向量 a=(mx,y+1),向量b=(x,y-1), a 丄b,动点M(x,y)的轨迹为E.(1)求轨迹E的方程,并说明该方程所表示曲线的形状;(2)已知m=1/4,证明:存在圆心在原点的圆,使得该圆的任意一条切线与轨 迹E恒有两个交点A,B,且OALOB(O为坐标原点),并求出该圆的方程;(3) 已知m=1/4,设直线I与圆C:x2+y2=R2(1R|耳$1)常数2a=A为,轨迹是线段 常数2a酉对,轨迹不存在;常数2a=0,轨迹是F1

4、 F2的中垂线。抛物线平面内与一个定点 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点F叫做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I叫做抛物线的准线.(注:F不在I上)当F在I上时是过F点且垂直于I的一条直线。 定义中要重视 括号”内的限制条件定点Fi(,0),F2(3,0),在满足下列条件的平面上动点P的轨迹中,是椭圆的是()A . |P Fi| +1PF2I =4 B . |P Fi| +1PF2I =6c. PFi + PF2 =102 2D |PFi| +IPF2I =12(2)方程 J(x-6)2 + y2 -J(x +6)2+y2 =8表示的曲线是二、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2b-12 2 2椭圆:焦

5、点在x轴上时:务+上=1焦点在y轴上时: 芯a ba注:是根据分母的大小来判断焦点在哪一坐标轴上。(1)2 2 2 2双曲线:焦点在x轴上时: 笃_与=1焦点在y轴上时: 笃_笃=1 a ba b注:是根据项的正负来判断焦点所在的位置。2 2丄+丄=13+k 2-k椭圆,m取值范围。(3)已知方程2 2=1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贝y m的取值范围是m T 2 -m(4)抛物线y2= mx(m丰0)的焦准距p为三、椭圆与双曲线的性质分析,焦点坐标是,准线方程是(2)X2已知方程2y-=1表示双曲线,求分类椭圆双曲线定义平面内与两个F1, F2的距离之和等 于常数(大于|FiF2)的点的轨迹平面

6、内与两个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 等于常数(小于|FiF2)的点的轨迹图形y x, / A,X标准方程2 22 +=1(a b 0) a b2 2孑b=“o,b0)a、b、c关系22.2Ic =a -bC2 =a2 +b2a、b、c的意义a是长半轴长,b是短半轴长,c是半焦距a是实长半轴长,b是虚短半轴长,C是半焦距范围-a x a,-b y bxay忘 R分类椭圆双曲线对称性关于X轴和y轴对称, 也关于原点对称关于X轴和y轴对称, 也关于原点对称顶点Ai(-a,0)A2(a,0)Bi(0,-b)B2(0,b)4(-a,0),A2(a,0)离心率c e =ace =a焦点坐标Fi(-c,0

7、),F2(c,0)Fi(-c,0),F2(c,0)渐近线无y =Xa抛物线几何性质:(2)(3)(4)2 2 椭圆若椭圆丄 =1的离心率e=,则m的值是_5 m5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3x2y=0,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若该抛物线上的点 M到焦点的距离是4,则点M的坐标为_2 2设双曲线 笃_2=1 (a0,b0)中,离心率e ,2,则两条渐近线夹角0的a2 b2取值范围是设aH0,a亡R,则抛物线y=4ax2的焦点坐标为(6)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 逅,且与椭圆 兰+工=1有公共焦点,则该双曲线的方程294(7)设中心在坐标原点 0,焦点F1、F2在坐标轴上,离心率e = J2的双曲线C过点P(4

8、,-J1C),则C的方程为(8)已知抛物线方程为y2=8x,若抛物线上一点到y轴的距离等于5,则它到抛物线的焦点的距离等于(9)抛物线y2 =2x上的两点A、B到焦点的距离和是 5,则线段AB的中点到y轴的距离为2 2四、点P(x0,y0)和椭圆笃+当=1( aAbAO )的关系:a b2 2_y2 .2a bP点在椭圆上。2 2 乞+_y0 2 T? a b0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于两点的必要条件,故在求解有关弦长、对称问题时,务必别忘了检验也013、直线恒过定点问题:(1) A、B是抛物线y2= 2px ( p 0) 上的两点,且 OA丄OB (O为坐标原点) 求证:直线 AB经过一个定点;

9、(2) 抛物线y2= 2px(p 0)上有两个动点 A、B及一定点M ( p,护p) , F为焦点;若|AF|、 |MF|、|BF|成等差数列,求证:线段 AB的垂直平分线过定点。4、焦点三角形问题:(1) 短轴长为75,离心率e = 2的椭圆的两焦点为 Fi、3F2,过Fi作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贝y aabf2的周长为(2)设P是等轴双曲线X2 y2 =a2 (a 0)右支上一点,Fi、F2是左右焦点,若PF2 F1F2 =0,|PFi|=6,则该双曲线的方程为16(3) 双曲线的虚轴长为4,离心率e=X6 , Fi、F2是它的左右焦点,若过 Fi的直2线与双曲线的左支交于 A、B两点,

10、且I AB|是IAF2I 与 IBF等差中项,则|aB =(4) 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 , Fi、F2是左右焦点,P为双曲线上一点,且NFi PF2 =60 ,=123 .求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5、抛物线中与焦点弦有关的一些几何图形的性质若抛物线的方程为y2= 2px (p0),过抛物线的焦点F (2 , 0)的直线交抛物线与A (xi, yi)、B2(1)yiy2=- p ;(X2, y2)两点,则2xp_XiX2= 4;(2) | AB| = xi + x2+p;通径=2Pi i 2(3) + =-; 丿 |AF| |BF| p,(4)过A、B两点作准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5)以弦AB为

11、直径的圆与准线相切。设A, B是抛物线y2 = 2px上的两点,A、B/,O为原点,F抛物线的焦点,则/ A/FB/= 90;则OA丄OB的充要条件是直线 AB恒过定点(2p , 0)证明:(I)当直线过焦点且垂直于x轴时,PQ2A (2 , p)、B (2 , - p),因此 yiy2=- p成立; 当直线过焦点且不与 X轴垂直时,显然直线的斜率 kM 0,直线AB的方程为:y = k (X P );由此的X = k十P ;把X = k十P代入y2 = 2px消去X得:ky 2py kp = 0, y1y2= P A (x1, yj、B (x2, y2)两点都在抛物线 y2= 2px (p0

12、) 上,- y12= 2pX1, y22= 2pX2;两式相乘得(y1y2)2= 2px1 - 2px2- P = 4p X1X2;2从而X1X2= p4过A、B两点作准线x=-2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A,、B/,则 |AB| = |AF| + |BF| = |AA/|+ |BB/| = xi + 2 +x2+ p = xi + X2+P1 1 1 1 A( x1, yd、B (X2, yJ;兩+ 丽=yX1十2 X2十2xi + X2+ P= 2X1X2 + 2 (xi + x2)+ 才Xi+ X2+ p2 (xi + x2)+ pX1 + X2十 Pp(xi + X2 + P)过A、B两点分

13、别作准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B,,由于点A、B是抛物线上的点,F是抛物线的焦点,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可知,|BF| = |BB/|/ B/BF = 1800- 2/ B/FB,/ AAF = 180 2 / A/FA由 AA,/ BB,/ B/BF + / A/AF = 180即: 1800 2 / B/FB + 1800 2/ A/FA = 180/ B/FB + / A/FA = 900(5) N为线段AB的中点,过A、B、N分别作准线的垂线, 垂足分别为A,、B,、N,,|AF| = |AA/|,/ N为线段AB的中点,则 贋心|= |AA十|BB |=|AF| + |BF| = JAB

14、!=2= 2以AB为直径的圆与准线相切。(6)设A , B是抛物线y2= 2px上的两点,0为原点, 则OA丄OB的充要条件是直线AB恒过定点(2p , 0)六.你了解下列结论吗?共渐近线的双曲线系: (1 )渐近线方程为:yAx 即$=0 2m 2 m n 垄- = A ( A H 0 )的双曲线方程可设为:2 2A0时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 几1)变式:(1)、一动圆与圆x2+y2+6x+5=0外切,同时与圆x2+ y2 _6x-91 =0 内切,顶点A是动点,使当题目中有多个动点时,将其他动点的坐标用所求动点P的坐标x,y来表示,再代入到其他动点要满足的条件或轨迹方程中, 称相关点法

15、、转移法.整理即得到动点P的轨迹方程,称之代入法,也例4:点A位于双曲线2 X 2 a2_x_b2= 1(a 0,b0) 上,Fi,F2是它的两个焦点,求也AF1F2的重心G的轨迹方程分析:要求重心的轨迹方程, 求解注意限制条件必须知道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利用相关点法进行解:设 MFiF2的重心G的坐标为(X, y),则点A的坐标为(3x,3y)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式,并说明它是什么曲线.(2 、已知右ABC的底边BC长为12 ,且底边固定,1sin B -si nC=-si nA,求点 A 的轨迹2分析:首先建立坐标系,由于点A的运动规律不易用坐标表示,注意条件的运用,可利用正弦定理将其

16、化为边的关系,注意有关限制条件解:以底边BC为x轴,底边BC的中点为原点建立 xoy坐标系,这时1B(-6,0),C(6,0),由 sinB sinCnA得b-c=1a=6,即 I AC 1 1 AB 1=6 所以,点 A 的轨迹是以 B(6,0),C(6,0)为焦点,因为点A位于双曲线2 2右十/(“心0)上,从而有(3x)2(3y)2a2_ b22X= 1(0),即丄-自22-=1(0)(3)2x2所以, MF1F2的重心G的轨迹方程为 a 2(3)2-4=1(y H0)b 2(3)变式:如图,从双曲线C : x2 -y2 =1上一点Q引直线l :x + y = 2的垂线,垂足为N ,求线

17、段QN的中点P的轨迹方程.解:设 P(x, y),Q (xyj ,则 N(2x-xi,2y-yi)寫 N 在直线 l 上,/. 2x-Xj +2y-yj =2.又 PN 丄丨得=1,即 x - y + yj - x1 = 0 .X - Xi联解得Xiyi3x + y - 2=3X2 又点Q在双曲线C上、(T)2-(丁 宀1,化简整理得:2x2 -2y2 -2x+2y 一1 = 0,此即动点P的轨迹方程.5、参数法参数法是指先引入一个中间变量 然后再从所求式子中消去参数,得到(参数),使所求动点的横、纵坐标x,y间建立起联系, x, y间的直接关系式,即得到所求轨迹方程.例5过抛物线y2 =2

18、px( p aO)的顶点O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弦 OA、OB,求弦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1解:设M(X, y),直线OA的斜率为k(k工0),则直线OB的斜率为一.直线OA的 k方程为y = kx,y =kx由2 2 解得y =2pxA(2r,2p),同理可得 B(2 pk2,2 pk). k k由中点坐标公式,=占十Pk2 k=E - pkk,消去k,得y2=p(X-2 P),此即点M的轨迹方程.6、交轨法或者先引入参数来建立这些动曲线的求两曲线的交点轨迹时, 可由方程直接消去参数,A联系,然后消去参数来得到轨迹方程,称之交轨法2 2X例6如右图,垂直于 X轴的直线交双曲线 -aM、N两点,A

19、i,A2为双曲线的左、右顶点,求直线AN的交点P的轨迹方程,并指出轨迹的形状解:设 P(x,y)及 M(Xi,yi),N(Xi,yj,又 A,a,0), A2(a,0),可得直线AjM的方程为y=也(x+a);直线A2 N的方程为y= (x-a).为 +aXj +aX得y22 2 2=于冷(x2_a2).又寫笃-上2Xj aa b2 b 22= 1,. -yi = (a -xi ),代入得a2 b 22y =-一(x a ),化简得a2 x 2 a2+与=1,此即点bP的轨迹方程.当a = b时,点P的轨迹是以原点为圆心、a为半径的圆;P的轨迹是椭圆.练习:(1)与y轴相切且和半圆x2+y2=4(0 WxW2)内切的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8)若点P(Xi,yi)在圆X2 +y2 =1上运动,则点Q(xiyi,Xi + yj的轨迹方程是(9)过抛物线x2=4y的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