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西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政治试题课后限时自测34_第1页
广东省阳西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政治试题课后限时自测34_第2页
广东省阳西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政治试题课后限时自测34_第3页
广东省阳西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政治试题课后限时自测34_第4页
广东省阳西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政治试题课后限时自测3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后限时自测 (三十四 )求索真理的历程(时间: 45分钟)一、选择题1以前人们认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兼得。但 某工程团队利用“电纺”技术, 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 并 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成的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具 韧性。该团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 ( )A .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B .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D .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解析 该工程团队利用 “电纺”技术帮助研究获得成功,其原 因是该团队立足于实践探索,并改变了实践手段,故 B 符合题意; A 与题意不符,材料没有强调认识的作

2、用;C说法错误,联系具有客观 性,人们只能改变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而不能创造联系; D 说法错 误,矛盾具有客观性,不能被消除。答案 B2.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 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方其知之, 而行未及之, 则知尚浅 不出户, 知天下; 不窥牖 (窗 户),见天道B .D .A .C.解析 诗句的意思是,一味信任书本会耽误自己,经历了事情 后渐渐就会明白是非, 这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都强调了实践的 重要性,故符合题意。说明了实践与认识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不 符合题意;认为获取

3、书本知识比实践重要,不符合题意。答案 C3.“猪肉菱角若共食,肚子疼痛不好受;牛肉栗子一起吃,食 后就会发呕吐。 ”这些流传甚广的民间谚语说的是我国的食物相克之 道,被一些人奉若“灵丹妙药”时刻谨记在心。专家们随机选取了 130名健康的志愿人员,针对民间流传最广的“相克食物”进行了实 验。按照家常方法进行烹饪, 在志愿人员食用这些“相克食品”一周 后观察他们的尿液、 大便、血压、精神、体温等反应, 结果一切正常。 这表明 ()正确的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 获得直接经验比学习 间接经验更重要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 活动制约着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水平A .B .C.D .解析

4、材料中心在于实验证明了民间谚语的错误,答案为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错误;获得认识的途径无重要次要之分, 错误。答案 D4免疫系统,是人体和动物的健康“防线”,用以抵御细菌和 其他微生物。 随着免疫系统疾病的增加, 科学家加强了对此项目的研 究。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认定, 美法 3 名科学家“发现免疫系统激活 的关键原理, 革命性地改变我们大家对免疫系统的理解”。 免疫系统 研究的新成果说明 ( )A .科学家的兴趣是推进免疫系统认识发展的直接动力B .认识的发展根源于社会或专业部门的奖励机制C.实践是推进免疫系统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D .严密的逻辑和长期的研究能确保科研活动的如期成功解析

5、 实践是推进免疫系统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 项正确,A 项错误。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 B 项错误。严密的逻辑和长期 的研究有利于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但不能确保其成功, D 项错误。答案 C 5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 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 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 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 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 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A

6、.B .C.D .解析材料叙述的是人对河流的认识过程。 说法正确,实践 具有客观物质性,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说法错误,认识的最终目 的是指导实践,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透过 现象认识本质; 说法正确, 表明了实践的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 断提高; 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答案 B6“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月球车于 2013年 12月成功登 月。落月后,着陆器开展就位探测,“玉兔”离开“嫦娥”怀抱在月 面“走”起来开展巡视探测。 探月工程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未 来各方面条件允许,我们还要探索火星,探索太阳,探索小行星。材 料蕴含的哲理有 ( ) 实践活动

7、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实践的发展源于人的认识 需要 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创新依赖于科技创新A .B .C.D .解析 认识源于实践,而不是实践源于认识,故 说法错误。科技创新依赖于实践创新,故 说法错误。切题,答案选A。答案 A7. 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 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 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 和图三“厨师煽风”, 认为古人右手拿的都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 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 应坚持的正确观点是 ( )图一图二图三A .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B .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C.

8、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D .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解析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人们对 客观对象的认识不一定都正确,A表述不准确;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人们关于材料中文物图像名称的见解不同, 但文物图像在历史中的作 用及其反映的内容是确定的,即对于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 有一个,故B当选;C、D两项与题意不符。答案B8. 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 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 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 恒定律”神话被打破。这启示我们()A .真理是

9、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 .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D .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解析牛顿力学“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反映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故本题选 A 项。真理是客观的,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 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故 B 项说法错误。 C 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 符。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即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范围和过 程,并不是仅适用已知的条件和范围,故 D 项表述错误。答案 A9. 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在认识过程中不

10、断被推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A .B .C.D .解析 由题干中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可以分析出真理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应选。“每 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 ”说明真理是具体的、 有条件的, 应 选。真理如果不断被推翻就不是真理了, 错误;真理不可能超越历 史条件, 错误。答案 C10. 历时近 4 年,由薛其坤院士带领的清华大学物理系和中科院 物理所组成的联合实验团队,尝试了 1 000多个样品,在实验中首次 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这一重大科技发现, 可能加速推进信息技 术革命。这一成果是我国科学家协同创新

11、、集体攻关、多次试验的一 个成功典范。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认识具有反复性 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水平的提高依赖于认识的进步A .B .C.D .解析 材料中尝试了 1000 多个样品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入选;薛院士领导的团队协同创新、集体攻关,表明实践的社会历 史性,入选。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排除。 认识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实践的进步, 颠倒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排 除。答案 A11. 历史学家通常认为, 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真理不 会停止前进的步伐,

12、 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复杂历史问题本 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 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A .B .C.D .解析 材料的合理性在于看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的特点,故本题选。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有可能是相同的, 故说法不妥;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答案 D12. 1912 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 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 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 20 世纪 50 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 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 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

13、。 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 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A .B .C.D .解析 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体现了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曲折的,同时也体现了认识具有无限性,当选。说法错误,应该是对已有理论进行辩证的否定。 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故 错误。选A。答案 A二、非选择题13. 材料一 90 余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

14、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人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 科学真理, 坚信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从 来不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空洞、僵硬、刻板的教条。马克思主义,理 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 任何固守本本、 漠视实践、超越或落后于实际生活的做法都不会成功。材料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 关键是要及时回答 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1)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理论上成熟对发展 党的事业有何重要作用。(2)联系材料二、材料三,运用实践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不能“把 马克思

15、主义看成是空洞、僵硬、刻板的教条”。解析 第(1)问,要注意意识能动作用表现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两个方面,联系教材知识阐述分析理论成熟对发展党的事业的重要 作用。第 (2)问,首先要联系材料二、材料三指出 “把马克思主义看 成是空洞、僵硬、 刻板的教条 ”的错误之处,然后围绕实践和认识的 关系组织答案。答案(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理论成熟有利于我们党科学 地确定奋斗目标以及制定实现目标的长远规划。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 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理论成熟有利于我们党抓住工作中心, 正确认 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制 定并实现党的宏伟蓝图。 正确意识对改造世界具

16、有指导作用。 理论 成熟有利于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党的事业不断 向前发展。(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空洞、僵硬、 刻板的教条”就使马克思主义失去了理论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动力。“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空洞、僵硬、刻板的教条”就使马克思 主义失去了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 标准。“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空洞、僵硬、刻板的教条”就使马克思 主义失去了不断被检验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目的。 “把马克 思主义看成是空洞、僵硬、刻板的教条”就使马克思主义脱离了实践, 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14在伽利略和牛顿发现惯性定理以前, 亚里士多德的 “

17、没有力 就没有运动 ”的说法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被认为是 “科学 ”的; 在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时候,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被认为是认识 宇宙的 “科学”;在没有现代西医的时候, 尤其是在巴门尼德发现细 菌以前,放血疗法也被认为是 “科学”的。“蛙腿论战 ”(意大利科 学家伽伐尼与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用青蛙腿做实验, 分析引起蛙腿抽 搐的生物电、静电等原因的论战 )是科学发展史上意义重大的一次论 战,它推动了电化学、电学、电磁学等科学的发展和生物电的发现及 电池的发明。我们要有科学争论的勇气, 更要有勇于实践的胆识、 善纳争论的 胸怀。一种观点、理论或者一项决议遭到公开的争论并不是多么可怕 的事情,相反是促进科学进步、决策合理、社会和谐的突破口。结合材料说明我们为什么要有科学争论的勇气, 更要有勇于实践 的胆识?解析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 “科学与技术在争论中发展 学争论的勇气 ”“实践的胆识 ”等。先对这些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用 学科术语即认识的发展、 实践与认识等替代这些信息, 再调用实践与 认识的关系,追求真理的过程等知识结合材料进行说明即可。答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 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客观实践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