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的意蕴美-文档_第1页
中国山水画的意蕴美-文档_第2页
中国山水画的意蕴美-文档_第3页
中国山水画的意蕴美-文档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山水画的意蕴美 中国画,简约之“国画”,以其独特的民族审美特征伫立于 世界艺术之林o而中国画的意蕴美,不但是中国绘画的一个核心 范畴,更是中国山水画家都极力追求的一种境界。早在南北朝时 山水画家王微在其叙画中就有“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 思浩荡。”的诗句,来强调山水画创作“致”与“情”的意蕴美。 石涛曾言:“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 指的及“天人合一”,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就是达到山水 画意蕴美得高级境界。 意蕴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是画家从生活感受中经过提炼、 概括进行艺术加工,最终形成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凭借有限 的视觉感性形象,在“虚实结合”,“传神写照

2、”,“气韵生动” 中,诱发联想,使欣赏者在“不尽之境”中,受到感染,产生共 鸣,实现情景交融,进而领会其“景外意”以致“境外蕴”。 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山水画以及山 水论的出现,宗炳在其EI山水序中就提出“应会感神,神超 理得”的创造构思方法。但那时候的山水画尚没有独立的地位, 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科从人物故事脱离出来是在隋唐。至宋元时 期,山水画向自然身后拓展,内容更加丰富,开始讲究画中意蕴, 借彼山川,写我块垒,以山水自娱自乐,自致永恒。画家以自然 山川创作时,更加寻求情景交融,画中有我的境界和意蕴。至明 清,山水画已经是“人化得自然”,正所谓“山由我出,我由山 出,我之

3、为我,自有我在。” 山水画的意蕴美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精髓, 也是山水画最高 的美学追求。这种非直觉得抽象景致并不是对象自然学生可以得 到的,是需要一种虚静澄明之心来感受自然的,所谓“美景如 画”,其原因就是画融入了画家的主观情绪, 并用夸张的手法极 富个性的表现出来。如展子虔的游春图以山川树木,游乐于 自然中的人物以及画面呈现出的春天气息, 融入作者的主观情绪 来追求“画外有情艺术境界。 意蕴美讲究虚实,追求含蓄,崇尚无限,反对一览无余。清 代方士庶,将“境”分为“实境”和“虚境”。他在天慵庵随 笔中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景也;因心造景,以手 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

4、故古人笔墨具见 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或率意挥 洒,亦皆炼金成液,弃 ?存精,曲尽蹈虚辑影之妙。”讲的就是 中国山水画的意蕴美。 “境”有时又体现为一种蕴含意蕴的“无 为之为”,即“虚实相生,无画处皆为妙境”。中国山水画追求 简约,追求水墨的渲染,计自当黑,追求空白的意义,留给欣赏 着自由想象的空间,形成“景外之景”,“象外之象”。例如齐 白石作品柳牛,画面中柳条后面的“留白”宛如“烟柳弥 漫”,又像“晴空一碧”或“水波荡漾”, 任凭观者虚虚实实的 勾画出无线的有声有色的形象, 这种虚实联想带来的意蕴美既充 实了画中形象,又使画里画外,作者与欣赏者产生共鸣。内在的、

5、生命的、含蓄的意蕴美油然而生。意蕴美产生于画家的创作,完 成、丰富于欣赏着的想象,构成了中国山水画最深层次的艺术魅 力。 山水画的意蕴美有时还体现在笔墨的运用上,张庚的图画 精意识中有“气韵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有发于意者,发 于无意者为上”之说,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指出“夫画着笔 也,斯乃心运也”。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笔墨在山水画意蕴美表现 上的重要性。中国山水画讲究笔墨的结合,情景的结合,而笔墨 的结合和情景的结合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自然中无限的景象给 画家强烈的感染力,在情感的驱使下,挥笔泼墨,使情与景交融 在一起。色彩在体现山水画的意蕴美上也占有重要的位置。意蕴 美是山水画的灵魂,没有意蕴

6、美的山水画作品往往不是引人入胜 的山水画作品。古代山水画家在设色上往往追求纯洁、沉着、古 雅的意蕴美。 意蕴美是一种内在美,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表现,是人的心境、 胸次空灵、虚静、真诚心灵的主观抒发,中国山水画在形式和意 蕴上,更多流露出画家自己的主观感受, 是物质万象的精神外延, 即神思漫游。这样,人就易于深入客体移情忘我,神和物游甚至 感到自己也变成了被欣赏和描述的对象,迅速的把握客体的审美 属性,画家在作品追求上往往更容易达到“化工造物”的境界, 这样就能领悟、把握天地万物之美,吸取、容纳“万景”“万境” 之致。 宋代山水画家范宽为了追求“对景造意”, 追求山水画幽 远,孤寒的意境, 深入林

7、泉。便“卜居于终南太华岩隅林麓之间, 而览其云烟惨淡,风月阴霁难状之景,默与神遇,一览与笔端之 间,故天下皆称宽善于为山传神。”正是由于范宽对山川风 物达到“默与神遇”物我一体的境界,追求山水意蕴神思的境 界,才会在中国山水画历史上取得很高的成就, 所谓“山性即我 性,山情即我情”。 中国的山水画家在意蕴的追求上大多都追求“萧条淡泊, 闲 和严静,幽远静寒的”心境。所谓画品即人品,意境就是人的性 情写照。唐代的水墨上水即开淡远之先河,到了五代、宋元之际 的董源、巨然等人,山水画闲和严静,幽远静寒的风格进一步发 展,沈括梦溪笔谈中评论董源画“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 则景物粲然,幽情远观,如睹异境。”董源所画之山水风光,厌 恶冥蒙,江湖纵横,千岩万壑,重 ?绝岸,林木幽远,更带有秀 美抒情淡远的意蕴。 这种淡远的意蕴, 对后来的山水画有很大的 影响。 中国古代的山水画家往往在喧嚣的世界中, 通过追求山水 画的意蕴来寻找生命的本质,沉寂于孤独,陈芸与恬静,有意追 求一种淡远的境界。即不把“淡”、“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