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水利]锅炉运规_第1页
[电力水利]锅炉运规_第2页
[电力水利]锅炉运规_第3页
[电力水利]锅炉运规_第4页
[电力水利]锅炉运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设备及燃料的简要特性1、 锅炉设备概述2、 设备及燃料的简要特性及汽水标准锅炉启动前的试验及准备1、 锅炉上水2、 锅炉水压试验3、 过热器反冲洗4、 转动机械试运行5、 漏风试验6、 电动门、风门、液压排渣门试验7、 事故按钮及联锁、联动试验8、 水位保护试验9、 锅炉fsss微机保护试验10、锅炉的加热锅炉机组的启动1、 启动前的检查2、 启动前的准备3、 锅炉的点火及升压4、 安全门的校验5、 锅炉并列锅炉运行中的调整与监视1、 锅炉运行调整的任务2、 锅炉燃烧调整3、 汽压、汽温的调整4、 锅炉水位的调整5、 锅炉的加药与排污6、 转动机械的运行标准7、 锅炉除焦8、 自动装置的

2、运行9、fsss锅炉安全保护装置的运行与维护10、锅炉fsss保护装置的校验11、定期工作锅炉机组的停止1、 停炉前的准备2、 停炉后的降压冷却3、 停炉后的保护锅炉事故处理1、 总则2、 故障停炉3、 锅炉水位异常4、汽水共腾5、水冷壁管损坏6、省煤器管损坏7、过热器管损坏8、蒸汽及给水管道的损坏9、锅炉给水及蒸汽管道的水冲击10、锅炉灭火11、烟道内煤粉再燃烧12、炉墙损坏13、负荷骤减14、锅炉10kv厂用电源中断15、锅炉380v厂用电源中断16、锅炉仪表电源中断17、风机故障18、安全门误动作制粉系统运行1、 设备、燃煤特性及简要说明2、 制粉系统启动前的检查与准备3、 制粉系统的启

3、动4、 制粉系统运行参数和维护5、 制粉系统运行中的调整6、 制粉系统的停止制粉系统事故处理1、 故障停机2、 制粉系统的自燃与爆炸3、给煤中断4、磨煤机满煤5、粗粉分离器及回粉管堵塞6、细粉分离器堵塞8、磨煤机跳闸9、排粉机跳闸风机除渣除尘脱硫运行规程1、 运行导则2、 维护3、 停止4、 故障设备及燃料简要特性1锅炉设备概述锅炉型号:ug-480/9.8-m制造厂家: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出厂日期:2007年9月1.4本锅炉为单锅筒、集中下降管、自然循环 、“”型布置的固态排渣煤粉炉,室外布置,锅炉前部为炉膛,四周布满膜式水冷壁,炉膛出口处布置屏式过热器,水平烟道装设了两级对流过热器,炉

4、顶、水平烟道两侧及转向室设置顶棚和包墙管,尾部竖井烟道中交错布置两级省煤器和两级空气预热器。锅炉构架采用双框架全钢结构,炉膛和过热器及上级省煤器吊在顶梁上,尾部空气预热器和下级省煤器支承在后部柱和梁上。锅炉采用水平浓淡煤粉燃烧器,正四角切向布置,假想切圆为768.3mm,制粉采用钢球磨中间储仓式温风送粉系统。 烟气向上经折焰角屏式过热器高、低温对流过热器转向室进入尾部竖井,在炉顶过热器区域及转向室均布置了包墙过热器,尾部竖井后双烟道布置,依次分别布置两级双侧进水省煤器和两级空气预热器 ,各系统及其主要设备的结构、工作特性简述如下:1.1锅炉给水由给水母管送至锅炉给水操作台,经27320mm、2

5、1916mm、10812mm、283mm四条给水管路混合后分左右两侧进入省煤器。1.2锅筒及汽水分离装置: 1.2.1锅筒内径为1600mm,壁厚为100mm,筒身长为15600mm,锅筒全长约为17460mm,材料为p355gh(19mn6)。锅筒正常水位在锅筒中心线以下180mm处,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离正常水位各50mm。锅筒水位达到+125mm时开紧急放水门,保护动作值为:+250mm,-250mm。 1.2.2 锅筒内采用单段蒸发系统,装有旋风分离器、梯形波形板分离器、梯形波形板分离器清洗孔板和顶部多孔板等内部设备。它们的作用在于充分分离汽水混合物中的水,并清洗蒸汽中的盐份,平衡锅筒蒸

6、汽负荷,以保证蒸汽品质。1.2.3 锅筒内装有72只直径为315的旋风分离器,分前后两排沿锅筒全长布置,采用分组连通罩式连接系统,这样可使旋风筒负荷均匀,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每只旋风分离器平均负荷约7.33t/h。 1.2.4 汽水混合物切向进入旋风分离器,在筒内旋转流动,由于离心力作用,水滴被甩向四周筒壁而流下,汽水分离后,蒸汽向上流动,经旋风分离器顶部的梯形波形板分离器,进入锅筒汽空间进行重力分离,然后蒸汽通过平板式清洗装置,被从省煤器来的50%给水清洗,经给水清洗后的蒸汽再次进入汽空间进行重力分离,最后通过锅筒顶部的百叶窗和多孔板再一次分离出水滴,蒸汽被引出锅筒后,进入过热器。1.2.5

7、 在每个集中下降管入口处装有栅格板,以防止入口处产生旋涡和下降管带汽。1.2.6 在锅筒内部还设有磷酸盐加药装置和连续排污装置,以改善锅水品质,另外,还装设有紧急放水管。1.2.7 锅筒采用2组u形曲链片吊架,悬吊于顶板上13炉膛和水冷壁:1.3.1炉膛断面为正方形,深度和宽度均为10380mm。1.3.2炉膛四周由605,节距为80mm的管子焊成膜式水冷壁。前、后水冷壁下部管子与水平线成55角倾斜形成冷灰斗。后水冷壁在炉膛出口下缘向炉内突起形成折焰角,然后向上分二路,其中一路1/3管数,节距240mm垂直向上穿过水平烟道进入后水冷壁吊挂上集箱,另一路2/3的管数,节距120mm以与水平线成4

8、0角倾斜进入斜后水冷壁上集箱。1.3.3水冷壁管采用过渡管接头(605/455)单排引入上、下集箱,炉膛前、后和两侧墙各有129根上升管,汽水引出连接管,前墙、两侧墙各12根(每个回路2根)13310,后水吊挂共6根1088,斜后水冷壁引出共12根1088,所有汽水引出管均与锅筒相连,每面水冷壁沿宽度分成6个管屏。1.3.4六根37725集中下降管从锅筒最低点引出至九米运转层以下,再通过分配集箱引出48根13310连接管分别引入水冷壁各下集箱。1.3.5为了满足运行、检修和监视的需要,在水冷壁上装设有烟温探针孔、人孔、看火孔、打焦孔、火焰监视孔、吹灰孔、检测孔、电视摄像孔。1.3.6全部水冷壁

9、重量都通过上集箱由吊杆装置吊在顶板梁上,而热态运行时,整体向下膨胀。1.3.7在水冷壁折焰角处设有包覆框架,把折焰角通过包覆框架和前包墙的下集箱连在一起,使水冷壁刚性梁和尾部烟道处刚性梁连成一体共同承担炉膛和尾部烟道的爆炸力负荷。1.4水平浓淡直流式燃烧器采用四角布置,炉内假想切圆直径768.3mm, 燃烧器设置三层共12只一次风喷口,设置四层共16只二次风喷口(其下二次及中下二次风喷口兼作油配风器),设置一层共4只三次风喷口,燃烧器喷口布置简图见图1。1.4.1燃烧器与水冷壁为固接,燃烧器固定于锅炉水冷壁喷口框架上,运行时,燃烧器随同水冷壁一起向下膨胀,其膨胀量由风粉管道吸收,燃烧器不承受风

10、粉管道施加的外力。煤粉燃烧器其中上两层二次风提供煤粉后期燃烧所需空气量,强化风粉混合和煤粉燃烬。在每个一次风喷口上加装偏置周界风(在背火侧周界风更多一些)。其主要作用有:a用薄层高速周界风的湍流扰动,加强一次风射流与外围烟气的混合;b浮托煤粉,及时供给部分氧气,有助于燃烧;c冷却保护喷口;作为调节风量、风比的手段。1.4.2水平浓淡燃烧器的原理:一次风在进入炉膛前的管边弯头处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大部分颗粒被甩向煤粉管道的外侧,即在水平方向形成两股浓淡不同的煤粉气流。煤粉浓缩器将浓煤粉气流引向一次风喷口的向火侧,将淡煤粉气流引至一次风喷口的背火侧,浓淡比可调 。向火侧高煤粉浓度的一次风进入炉膛后首

11、先与炉内上游的高温烟气湍动混合,在高温环境中煤粉迅速着火燃烧, 当浓煤粉气流稳定着火后,再点燃背火侧一次风,并与之混合,实现总体的稳定着火和燃烧。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向火侧一次风的着火优势,实现向火侧高煤粉浓度燃烧,提高了锅炉在低负荷下的燃烧稳定性和优化了切圆燃烧的总体着火条件,提高了着火的稳定性。组织高煤粉浓度的燃烧是在炉膛水平断面上实施的,浓煤粉气流稳定着火后,再点燃背火侧淡煤粉气流,并与之混合。燃烧实践表明,实现向火侧、背火侧浓淡燃烧后,背火侧一次风气流煤粉浓度较低,同时,在靠近炉墙壁面的区域,基本上是一个氧化性的环境,这样可以防止或有效地减轻水冷壁的结焦和高温腐蚀, 可以抑制燃烧产物中no

12、x的生成,因为向火侧虽然高温,但o2含量低,而背火侧o2含量高,但是低温,因此从nox生成的机理分析,组织水平浓淡的燃烧可以有效地控制nox的生成和排放。1.4.3 燃烧器每个角部均采用大风箱结构保证了配风的均匀,保证炉内燃烧旋转火球在炉内的理想位置和同心度,保证每个角燃烧器上下风量的均匀性,能正确引导一、二次风沿设计方向进入炉内,保证炉内良好的空气动力场。1.4.4燃烧器二次风管入口处、每个二次风及周界风均设有电动二次风门,可远方控制二次风门开度以调节燃烧器各喷口的供风。1.4.5喷燃器设计数据 名 称 风 率 %风速 m/s风温 一次风2226125二次风45.8340332.45三次风2

13、85060炉膛漏风4.17图1 燃烧器喷口图 1.5过热器和减温器系统1.5.1 本锅炉采用辐射和对流相结合,多次交叉混合,两级喷水减温的过热器系统,整个过热器系统由顶棚管、包墙管、屏式过热器和两级对流过热器组成。 1.5.2 饱和蒸汽自锅筒顶部由14根13310连接管引入顶棚管入口集箱,然后经103根515.5mm,节距为100mm的顶棚管流至位于水平烟道出口处的顶棚管中间集箱,然后分成并联的两路,其中一路由103根515.5mm,节距为100mm的管子组成,先向后再转向下行,进入后包墙管下集箱,形成转向室的顶棚管和后包墙管,再经集箱两端的锻造直角弯头转入后侧包墙管下集箱,再经竖井两侧各70

14、根515.5mm,节距为100mm的管子上流至侧包墙管上集箱,另一路由105根515.5mm,节距为100mm的管子向下,先拉稀成两排,节距为200mm,穿过水平烟道后再合为一排,形成前包墙管再进入前包墙管下集箱,然后再用6根13310连接管引至前侧包墙管下集箱,再经两侧各由40根515.5mm,节距为100mm的侧包墙管向上流至侧包墙管上集箱,在此,上述两路蒸汽汇合,由位于两侧墙的侧包墙管上集箱,各以7根13310连接管把蒸汽引入二级过热器入口集箱,蒸汽以逆流方式通过第二级过热器蛇形管,然后从第二级过热器出口集箱两端引出,在管内进行一级喷水减温后进入屏式过热器,蒸汽顺流流过屏式过热器后,在经

15、屏后混合集箱两端引出分别进入第一级过热器两侧(各占烟道宽度的四分之一)逆流冷段管束,然后进入二级喷水减温器减温后,经左右交叉混合,蒸汽再顺流通过位于烟道中部(占烟道宽度的二分之一)的第一级对流过热器热段管束至出口集箱,最后用16根15914mm连接管引入集汽集箱,达到540的过热蒸汽由集汽集箱两端引出。流程如下:1.5.3顶棚管、包墙管全部用20号钢管515.5mm制造,第二级对流过热器蛇形管的规格为425mm,材料为12cr1movg和20g。第一级对流过热器蛇形管的规格为425mm,材料为12cr1movg,屏式过热器采用425mm,其中外圈四根材料为sa213-t91,其余材料为12cr

16、1movg,屏式过热器沿炉宽方向布置成14片,节距为700mm,对流过热器横向节距为100mm。1.5.4两级汽温调节均采用给水喷水减温,一级作粗调,二级作为细调,可以保证锅炉在70%负荷运行时,汽温仍可达到额定参数。喷水水源取自给水操纵台前锅炉给水,第一级计算喷水量为15t/h,降温17.87,第二级计算喷水量为11.73t/h,降温23.29。1.5.5全部过热器蛇形管和集箱重量均通过吊杆装置悬吊在锅炉顶板梁上,顶棚管固定装置的吊梁同时承担了炉顶刚性梁的作用。1.6省煤器和预热器1.6.1省煤器装设在尾部竖井中,采用双级,水和烟气逆流的布置方式。上级省煤器为38x4的光管,置于包墙管烟道内

17、,垂直于前后包墙,沿烟道宽度方向布置113排,节距为91mm(顺列),采用悬吊结构。下级省煤器为38x4的管子与扁钢组成的膜式省煤器,平行于前后包墙,沿烟道方向分成左右对称两部分,又沿烟道深度方向分成前、后两部分,总计布置成八个管组392排,管组错列布置,横向排数z1=25.5排,横向节距s1=100mm,下级蛇形管束通过撑架支撑在支撑梁上,整个支撑梁通过护板支撑于构架的柱和梁上。1.6.2给水自左、右两侧引入下级省煤器入口集箱(21925),然后分左右两侧对称逆流向上,上级与下级省煤器之间,两侧分别各用8根1088的连接管交叉连接,上级省煤器出口集箱处用220根768mm的连接管穿过转向室烟

18、道及顶棚管汇集于省煤器出口集箱,最后由14根1088mm的连接管将给水引入锅筒。1.6.3为了减轻对受热面的磨损,在每组管束的上面二排和上组省煤器靠炉墙侧面的两行管子上均设有防磨盖板。考虑到燃用煤种的不同,省煤器区留有一定的空间,可以调整相应的受热面。1.6.4空气预热器:采用立式,管式空气预热器,分两级与省煤器交叉布置,上级为一个行程,下级为三个行程,考虑到低温引起尾部腐蚀,将最下面的一个行程设计成单独管箱,以便于检修更换。在各个行程之间有连通箱连接。预热器的风道间均装有膨胀接头,用以补偿热态下的相对膨胀,且保证密封。由于结构和系统的要求,在水平截面上,烟道分成两部分,空气自下级预热器前后墙

19、引入,从上级前、后墙引出,与烟气逆流换热。1.6.5上、中、下三个管箱的高度分别为2000mm,4500mm和2500mm,所有管箱均由401.5mm的钢管制成,在每个管箱的上部装有200mm的防磨短管,在短管间浇注混凝土,以减轻飞灰对受热面管子的磨损,为防止空气预热器振动,在管箱中装有防振隔板,空气预热器的全部重量通过横梁传递到构架柱子上。1.7安全门:电磁式1.8除灰系统 干式除渣1.9锅炉联锁条件:1.9.1当两台或唯一运行着的一台吸风机停止运行时,自动停止两台送风机的运行。1.9.2当两台或唯一运行着的送风机停止运行时,自动停止排粉机和给粉机的运行,并联关进油总阀、天然气快关阀。1.9

20、.3当任一台排粉机停止运行时,自动停止相应磨煤机的运行1.9.4当任一台磨煤机停止运行时,自动停止相应给煤机的运行。1.9.5当任一台给煤机事故掉闸,自动打开相应磨煤机入口冷风门,关闭热风门。1.9.6磨煤机两台润滑油泵全停,则磨煤机停。1.9.7磨煤机两台润滑油泵互为备用及低油压联动。1.9.8磨煤机润滑油压低于0.118mpa时,禁止磨煤机启动,润滑油压低于0.118mpa时,自动停止磨煤机。1.9.9 锅炉自动控制调节装置名 称冲 量 信 号给水调节器蒸汽流量、给水流量、汽包水位炉膛负压调节器主汽流量、空气量、氧量、炉膛负压主汽压力调节器汽包压力、主汽门前压力主汽温度调节一级后汽温、屏过

21、汽温、二级后汽温、集汽联箱汽温一级减温调节器一级后汽温、集汽联箱汽温二级减温调节器二级后汽温、集汽联箱汽温送风自动调节器主汽流量、空气量、氧量1.10 制粉系统每台炉采用两台350/700钢球磨煤机,中间仓储式制粉系统,磨煤机采用热风为干燥介质,在磨煤机总风门前设有冷风门,以便调整风温。磨煤机润滑油系统采用100#机械油,大牙轮采用 装置润滑。1.11 fsss微机锅炉安全保护装置2设备和燃料的简要特性以及汽水标准2.1主要设计参数 内 容 项 目单 位设计数据备注额定蒸发量t/h480汽包工作压力mpa11.6过热器出口压力mpa9.8过热蒸汽出口温度540给水温度158 给水压力mpa15

22、.2冷风温度20一次风温度125二次风温度332.45三次风温度70排烟温度128.8炉膛出口过剩空气系数1.2锅炉热效率%92.1燃料消耗量t/h77.433锅炉正常水容积t116锅炉打压水容积t186烟气流量(128.8)m3/h828305冷风量(20)m3/h4825722、2 受热面主要热力数据表序号受热面烟气出口温度v”t()工质进口温度t()工质出口温度t”( )工质平均速度wn(m/s)烟气平均速度wt(m/s)备注1炉膛11202屏式过热器979.6359.644523.35.73一级对流过热器冷段761.7445505.825.3410.04二级喷水量11.73t/h4热段

23、482.55405二级对流过热器621.7335.9377.515.411.09一级喷水量15t/h6上级省煤器451.9251.2290.50.9988.587下级省煤器264.8215251.21.088.198空气预热器上级373.4209.2342.29.8813.39下级(上段)185.198.1209.27.4811.09.410下级(下段)128.82098.15.369.7423 受热面结构特性表序号受热面管径dhs(mm)材料节距s1/s2(mm)管子排数z1/z2(排)对流受热面h(m2)管子排列方式工质流动方式1.水冷壁60520g802.屏式过热器425sa213-t9

24、112cr1movg700/57.414/48746.25顺列顺流3.顶棚管包墙管515.520g1004.第一级过热器(冷段/热段)42512cr1movg100/8050/16851.91/885.98顺列逆/顺52/165.第二级过热器42520g12cr1movg100/105.5102/121032.8顺列逆流6.上级省煤器38420g91/81.3113/241983顺列逆流7.下级省煤器38420g100/5525/565841错列逆流8.上级空气预热器401.5q215-a62/40178/675651错列1*9.下级空气预热器401.5q215-a69/40162/67179

25、62错列3*注:*为空气回程数 2.4锅炉水容积表序号部 件水压试验时(m3)运行时(m3)1.锅筒35152.水冷壁下水管及连接管(汽水)66663.过热器系统504.省煤器系统33335.管道22共计1861162.5汽包及安全附件1、汽包项 目单 位设计数据内径mm1600壁厚mm100长度mm17460材质p355gh(19mn6)中心线标高mm44600正常水位mm中心线下180工作水容积m315汽包水压试验容积m3352、安全阀项 目单 位设计数据汽包安全阀型式sfa-68e 210/400 dn80 dg57.5数量2动作压力mpa16.79 16.32额定排汽量t/h2189.

26、8过热器安全阀型式sfa-68e 210/550 dn80 dg57.5数量只1动作压力mpa14.8额定排汽量t/h126.53、水位计2.6煤质、灰分特性 名 称 符 号单 位数 值 设计煤种 校核煤种碳car%43.8341氢har%3.043.04氧oar%8.68.6氮nar%0.450.45硫sar%0.610.61灰分aar%34.5737.4全水分mar%8.98.9 干燥基水分mad%22.7挥发分vdaf%29 27低位发热量qnet.ar,vkj/kg1700016000哈氏可磨系数kvti1.21.227灰熔点名 称 符 号单 位 数 值 设计煤种 校核煤种灰变形温度d

27、t(t1)12801320灰软化温度st(t2)14001410灰熔化温度ft(t3)150015002.8汽、水品质 锅炉给水补给水制备方式 : 阴阳床加混床的除盐水系统锅炉正常连续排污率 : 不大于2%锅炉水汽质量标准: 项 目 给 水炉 水 蒸 汽ph值 8.89.3 910.5含盐量 100 mg/1 硬度 2.0mo1/1磷酸根净段210 mg/l盐段50 mg/1二氧化硅 见 注2 mg/120g / kg导电度(阳导)0.3m /cm(25)联胺1050g /1氧7g /1铁20g /120g / kg铜5g /15g / kg含 油0.3mg /1钠10g / kg氯离子4mg

28、/1注:给水二氧化硅含量应保证蒸汽二氧化硅含量符合标准2.9 主要辅助设备2.9. 1送风机 型 号: 容 量: 289600 m3/h 风 压: 6137pa 风 温: 20/1 风机转速: 985 r/min 电机型号: ykk500-6 功 率: 500kw 额定电压: 10kv 额定电流: 45.9a 电机转速: 985 r/min 绝缘等级: f级 2.9 .2吸风机型 号: 容 量: 452100 m3/h风 压: 8284 pa 烟 温: 150 风机转速: 960 r/min 电机型号: yfkk630-6功 率: 1400kw额定电压: 10kv额定电流: 100a电机转速:

29、 960 r/min绝缘等级: f级2.9.3排粉机 型 号: 容 量: 12700 m3/h 风 压: 8790 pa 介质温度: 60 风机转速: 1450 r/min 电机型号: ykk450-4 功 率: 450kw 额定电压: 10kv 额定电流: 32.2a 电机转速: 1450 r/min 绝缘等级: f级2.9.4磨煤机系统 1) 磨煤机: 型 号: 铭牌出力: 计算出力: 35t 筒体有效容积: 3500*7000 筒体转速: 17.72 r/min 最大装球量: 电机型号: 功 率: 1120 额定电压: 10kv 额定电流: 电机转速: 绝缘等级: f级2) 润滑油站:

30、型 号: 油箱容积: 润滑油泵出口压力: 润滑油泵电机型号: 润滑油泵电机功率: 润滑油:2.9.5 给粉机 型 号: neft-12工作能力: 4-12 t/h 额定主轴转速:21-70 r/min 电机型号: yb112m-6 功 率: 2.2kw额定电流: 额定电压:380v转 速:940r/min2.9.6 给煤机 型 号: 输送能力: 60t 给煤距离: 电机型号: 功 率: 额定电流:2.9.7粗粉分离器 型 号: hw-cb-1轴向防爆型 最大直经: 4000mm 介质流量: 90430m3/h 介质温度: 6070 煤粉细度(r90): 2028% 分离效率: 75% 循环倍率

31、: 1.9 最大调节转角: 75度 设备阻力: 850pa2.9.8 细粉分离器 型 号: hl-gx3000防爆型 最大直经: 3000mm 介质流量: 90430m3/h 介质温度: 6070 分离效率: 85% 设备阻力: 800pa2.9.9 原煤仓 容 积: 储煤量: 2.9.10煤粉仓 容 积: 29 储粉量: 锅炉启动前的试验及准备1锅炉上水1.1锅炉本体及汽水系统经全面检查后,确认具备上水条件(即承压部件工作结束,汽包和联箱的人孔门、手孔门封闭严密,汽水管道及其阀门附件连接完好,检修工作票收回)。1.2汇报值长、联系汽机、化学、准备给锅炉上水。1.3上水前应化验水质合格,其给水

32、温度与汽包壁温度差不超过50,炉可用疏水泵上水。1.4联系电气、仪表将事故放水、向空排汽、给水、省煤器再循环、连排、减温水各电动门、调节门送电,并试验良好。各手动门开关灵活,指示可靠,汽包壁温、汽包压力、给水压力,电接点水位计等表计投入。1.5大修后的锅炉,上水前、后各记录膨胀指示一次。1.6上水时间:夏季不少于2小时,冬季不少于4小时,若水温与汽包壁温差值小,允许适当缩短上水时间,当差值大时,上水应缓慢,严格监视汽包上下壁温差不大于40。1.7锅炉上水的方法:第一种:通知汽机启动疏水泵,开启本炉反上水一、二次门。关闭其它炉反上水门,关闭定排集箱放水一、二次门及去定排扩容器总门。关闭定排反冲洗

33、门,开定排联络门及定排一二次门经水冷壁上水或经事故放水一、二次门上水。第二种:用给水管路经省煤器向锅炉上水至汽包可见水位。要控制上水速度。第三种:开汽机反冲洗门经过热器反冲冼一、二次门上水。应关闭向空排汽二次门,开启向空排汽一次门及反冲洗二次门,用过热器反冲冼门一次门控制上水速度。各部空气门那个冒水关闭那个、直至将汽包上满水。第四种:用给水母管经定排反冲洗一、二次门上水。1.8如炉内有水,应联系化学化验炉水品质,如不合格应放掉重新上水。1.9锅炉上水至汽包可见水位,停止上水后应注意水位变化,如有下降或上升,应查明原因加以消除。1.10锅炉水压试验或冲洗过热器,应给过热器充满水,待各空气门连续冒

34、水时再关闭空气门。2锅炉水压试验2.1水压试验选用的压力值(表压):2.1.1工作压力的水压试验压力为9.81mpa(汽包工作压力为11.38mpa)。2.1.2超压试验的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25倍。即:11.381.25=14.22mpa。2.2锅炉水压试验范围:锅炉本体各承压部件及连接的汽水系统一次门前管路和一次门。2.3水压试验在下列情况下进行:2.3.1工作压力的水压试验:a大、小修以后。b承压部件经事故检修或临时检修后。2.3.2有下列情况之一,经总工程师批准应进行超工作压力的水压试验。a锅炉已运行六年。b锅炉停运一年以上,需要投入运行时。c承压部件经重大修理或改进后。d根据锅炉运行

35、情况。对设备承压部件有怀疑时。2.4水压试验前的准备及要求:2.4.1锅炉水压试验由值长主持,检修技术员,运行部专工,运行值班员参加。超压试验由总工程师主持,安环科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2.4.2汇报值长,准备试验用水,通知汽机、仪表检查有关系统是否严密,严密关闭主、并汽门及其旁路门。打开并汽门前疏水门。2.4.3汽包、过热器、给水压力一次门开。通知热仪表投入各压力表、并要求汽包就地压力表为标准表(0.5级以上)。2.4.4锅炉上满水(以集汽联箱空气门见水为准)、汽包水温应50t90,汽包壁温应t40。否则,应进行换水,直至t40。2.4.5工作压力试验时就地水位计及汽包安全门应投入,超压试验时

36、就地水位计及所有安全门解列。大修后安全门未整定时安全门不投入。2.4.6做好减压措施 。2.4.7检查汽水系统各阀门处在水压试验操作票要求的状态,并在试验操作票上签名。2.5水压试验的操作:2.51锅炉的水压试验由运行人员负责操作并联系値长进行,检修专责人联系升压及降压。2.5.2上水时设专人操作,待空气门冒水12分钟关闭该空气门,开给水总门旁路门给水管道冲压, 用一级减温水调节门进行升压, 升压应缓慢均匀。2.5.3严格控制升压速度:9.81mpa以下时,每分钟升压不超过0.3mpa;9.81mpa以上时,每分钟升压不超过0.2mpa。2.5.4升压过程中应做好上下联系,进行压力对照。压力升

37、至5.90mpa时,关闭进水门,停止升压,观察压力变化情况,并进行全面检查,如无明显变化,继续升压。2.5.5压力升至11.38mpa,关闭进水门,进行全面检查,并记录5分钟降压值。2.5.6若进行超压试验,在工作压力下经全面检查无异常,解列就地水位计及安全门,再将压力缓慢升至超压试验压力14.22mpa持续5分钟,然后降至工作压力11.38mpa,进行检查。2.6水压试验的标准:2.6.1承压部件无漏泄(且阀门无内漏)。2.6.2水压试验后无残余变形。2.6.3关闭给水门,经5分钟,压力下降不允许超过0.20.3mpa。2.7若有必要,征得水压试验主持人同意,可开压力、流量、水位计一次门、连

38、排一次门、取样一次门、定排一次门、事故放一次门,关闭有关二次门,检查系统各二次门的严密性。2.8水压试验的降压和放水:水压试验完毕,征得水压试验主持人同意,缓慢降压至零,降压速度每分钟不超过0.49mpa,待压力降于0.2mpa开启炉本体所有空气门,根据需要放水。2.9水压试验的注意事项:2.9.1水压试验应在周围环境温度高于零上5进行,低于5必须有防冻措施。2.9.2水压试验压力应以标准压力表为准。2.9.3进水温度不能太高,进水速度不能太快。2.9.4检查阀门、焊口时不能面对直视。2.9.5试验前做好防止超压的安全措施。2.9.6检修后的焊口应充分冷却后方可上水打压。3过热器反冲洗3.1锅

39、炉大小修后若有必要,可对过热器进行反冲洗。此项工作由锅炉运行人员操作,化学运行监督。3.2做如下过热器反冲冼的准备工作:3.2.1联系汽机准备反冲洗用水。3.2.2将下列截门关闭:定排反冲冼门,各下降管排污一、二次门,底部加热各门、给水各门及各放水门、各减温器手动门及调整门。给水管道空气门、向空排汽二次门,连排一次门,加药门,炉本体各疏水门、空气门、事故放水一、二次门,联系化学开汽水取样二次门。3.2.3将下列截门开启:过热器反冲洗来汽一次门、开各压力表一次门、联系热控投入压力表,向空排汽一次门,各取样一次门。定排一、二次门、定排总门,3.3联系汽机缓慢开启过热器反冲洗一、二次门,同时开启定排

40、放水一、二次门,控制汽包压力1.471.96mpa,直至反冲洗门全开。使水经过过热器集箱过热器汽包水冷壁定排集箱定排母管定排水井,在调整过程中要配合协调,严禁超压。3.4冲冼时间,根据化学要求而定。3.5冲洗完毕,联系汽机,关闭反冲洗门,缓慢降压至零,开启炉顶各空气门及本体各疏水门,关闭定排一、二次门。4转动机械试运行4.1转动机械检修后,必须经过试运行,确认性能良好,并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运行或备用。4.2吸风机、送风机、排粉机、给粉机、磨煤机油泵、干渣机试运行时间为24小时,磨煤机空罐运行2-4小时;其它转动机械试运12小时,以验证其性能的可靠性。吸风机、送风机、排粉机、磨煤机、经检修更换

41、轴承后的试转时间为8小时。4.3转机试运前,工作票回收后,首先由检修负责人和运行值班员详细检查转动设备,然后按检修人员要求,做好安全措施,联系电气送电。4.4转动机械试运行的验收项目:4.4.1转动方向正确;4.4.2机械外壳、管道无漏泄;4.4.3各部件振动、温度、串轴符合规定;4.4.4无异音、磨擦和撞击;4.4.5轴承无漏油及甩油、减速箱不溢流、回油管畅通、偶合器不甩油、高低油位标线清楚、油位正常、油质良好、油标齐全、油脂加满;4.4.6检查各部件无油垢、积粉、积灰、漏风、漏水、漏油等,设备周围清洁无杂物;4.4.7设备保温齐全、安全罩、隔音罩齐全;5漏风试验5.1锅炉检修后,应在冷态下

42、以正、负压的试验方法、检查锅炉各部的严密性。5.2用负压试验检查锅炉本体及烟道的严密性,其程序是:5.2.1严密关闭各人孔门,检查孔等。5.2.2启动吸风机,保持炉膛负压-60-90pa。5.2.3用小火把或蜡烛点燃,靠近炉膛或烟道进行检查,如负压燃烧室漏风则火炬被吸向不严密处。5.3用正压试验检查空预器、风道及其挡板的严密性,其程序是:5.3.1适当保持燃烧室负压。5.3.2关闭送风机入口挡板、二次风、一次风、热风再循环、制粉系统热风联络门、制粉系统热风总门等。5.3.3启动送风机并记录其电流值,逐渐开大入口挡板,直至全开为止,在开启入口挡板时,送风机电流应不变。如电流变化则表明风门挡板有不

43、严密处,应查明原因,予以消除。5.3.4检查空预器的漏风,一般在锅炉运行中取预热器进出口烟气中的三原子气体(ro2)及(o2)氧气浓度。求进出口截面的平均ro2、o2,用氧公式计算值,求得漏风系数。5.3.5检查送风机挡板的严密性,应采用轮换停止送风机的方法。关闭待停的送风机挡板,记录总风压,停止该风机后总风压应无明显下降,风机不倒转,表明挡板严密。否则应查明原因,予以消除。6电动门、风门、液压除渣门试验6.1电动门试验:6.1.1凡检修后或备用炉启动前,电动门、调整门、调整挡板均应做试验。大小修后的试验应会同仪表、电气、锅炉检修人员进行。6.1.2各电动门、调整门、调整挡板均应做全开全关试验

44、,检查刻度指示准确,方向正确。调节控制装置应灵活,动作正常,汽水电动门,调整门应能关闭严密,无漏流,风门挡板应关闭严密,机械限位器安装正确、电动切换开关好用,手柄齐全,电动门应记录全开,全关时间。6.2液压除渣门试验:6.2.1检查液压油泵及系统,启动油泵,将出口压力整定至1.62.0mpa。6.2.2分别进行甲乙侧液压除渣门的全开全关试验,手操液压滑阀,全开全关行程为800mm,时间约为20秒。检查行程、指示正确、调节控制系统灵活,无漏油现象。6.2.3全关液压除渣门检查其严密性。7事故按钮及联锁、联动试验7.1联系电气,拉掉高压电机动力电源,送至试验位置;低压电机送上动力电源及操作电源、声

45、光信号送电,会同电气、仪表人员进行试验。7.2事故按钮试验:7.2.1依次启动甲乙吸风机、送风机、排粉机、磨煤机、开关。7.2.2依次用事故按钮停止甲乙磨煤机、排粉机、送风机、吸风机、其相应的设备红色消失,变为黄色闪光,事故喇叭鸣叫。7.3联锁试验:7.3.1启动一台润滑油泵,调整油压正常。投入锅炉总联锁开关及制粉系统联锁开关。依次启动甲乙吸风机、送风机、排粉机、给粉机、进油总电磁阀,甲乙磨煤机,给煤机开关,关闭磨煤机入口冷风门,开启热风门。7.3.2停止甲吸风机,各转机应正常,再启动甲吸风机;停止乙吸风机,各转机应正常,再停止甲吸风机,除磨煤机润滑油泵外,其它各转机依次全部跳闸,冷风门自动打

46、开,热风门自动关闭,各跳闸设备红色消失,变为黄色闪光,事故喇叭鸣叫。7.3.3将各跳闸设备恢复停止位置。锅炉联锁示意如下:7.4试验:7.5磨煤机润滑油泵联动及低油压保护试验:7.5.1启动甲油泵调整油压至0.2 mpa(合上油泵联动开关)。启动甲乙吸、送风机,投入大小联锁,启动甲乙排粉机,启动甲乙磨煤机。7.5.2用泄压阀调整润滑油压至0.176mpa(即1.8kg/ cm2)时,“磨煤机润滑油压低”信号发,油压至0.147 mpa(1.5kg/ cm2 )时,乙油泵自动启动,将乙油泵合至启动位置,停止甲油泵运行,调整油压至0.2 mpa,用同样方法调整油压低至0.147mpa时,甲油泵亦联

47、动。7.5.3断开油泵联动开关,用泄压阀调整油压至0.12mpa(即1.2kg/ cm2)时,甲乙磨煤机跳闸,红色消失,黄色闪光,事故喇叭鸣叫,甲、乙“磨煤机跳闸”信号发。7.5.4将跳闸设备开关复位,停止润滑油泵运行。7.5.5试验完毕,汇报值长,送上各部高压电动机动力电源。8水位保护试验8.1锅炉大小修后,启动前应进行水位保护试验。试验前应联系仪表有关人员参加。8.2锅炉上水至汽包可见水位,开事故放水一次门,关事故放水二次门,开定排总门,联系汽机启动给水泵,投入水位保护、安全门电源。8.3缓慢上水,当汽包水位升至时+100mm时,事故放水二次应自动打开,此时停止上水。当汽包水位降至+50m

48、m时,事故放水二次门应自动关闭。8.4微开事故放水二次门,当任一台安全门在开启位置时,事故放水二次门应自动关闭,当安全门回座在10秒内禁开此门。8.5补水至汽包正常水位,并汇报值长。9锅炉fsss微机保护试验10锅炉的加热10.1得到下联箱加热的命令后,应做好如下工作:10.1.1锅炉上水至汽包可见水位,联系汽机开电动主闸门前疏水门。10.1.2开启汽包、低过入口、高过出口空气一、二次门,开启集汽联箱疏水一、二次门,i、ii级减温器疏水门,顶棚管入口、中间及前、后、左、右包墙过热器疏水门及集汽联箱疏水门,开省煤器再循环一、二次门。10.1.3检查给水系统各门关闭,定排反冲洗门关闭,定排联络门关

49、闭,下降管放水及定排一、二次门严密关闭。10.1.4检查各加热支门及炉下联箱加热总门关闭,下联箱加热疏水门开启。10.1.5检查锅炉油枪、天然气确认关闭后退出炉膛。10.2値长安排开启厂用辅汽集箱至炉下联箱加热供汽门。10.3关闭下联箱疏水门,开启各加热一、二次门,开度务必保持相同,缓慢开启下联箱加热总门。 10.4当汽包等处的空气门有蒸汽冒出,且汽包壁温达80时,将所有空气一、二次门关闭,将减温器疏水门,包墙过热器疏水门关闭,集汽联箱疏水一、二次门关闭。10.5加热时应注意的事项:10.5.1加热应均匀、稳定、避免和消除加热时水冷壁管强烈振动。10.5.2汽包上下壁温差不超过40,水位保持5

50、0mm,汽包压力不超过0.30.4mpa。10.5.3加热中严禁通风。10.5.4加热投入到汽包压力升至0.2mpa时间应大于2小时。10.5.5投加热前或油系统投入打循环时,一定要检查油系统的严密性,严禁燃油进入炉膛。10.6下联箱加热的停止:10.6.1汇报値长,关闭下联箱加热炉侧总门。10.6.2値长安排关闭厂用辅汽集箱至炉下联箱加热供汽门。10.6.3开下联箱加热至地沟门,保持全开放尽存水后仍开启。10.6.4关闭各下联箱加热一、二次门。11、运行中需要总工批准退出保护工作的项目:11.1锅炉fsss安全保护装置。11.2锅炉汽包水位保护。11.3锅炉大、小联锁。11.4锅炉任一安全门。锅炉机组的启动1锅炉启动前的检查1.1大小修后或备用、保护的锅炉,启动前运行人员应按本规定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1.2检查燃烧室及烟道内部,明确下列各点:1.2.1炉墙严密无严重损坏现象。1.2.2看火孔、人孔、检查孔能严密关闭,检查后将其关闭。1.2.3水冷壁管、过热器管、省煤器管正常,表面清洁各部的防护板完整牢固。1.2.4燃烧器喷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