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试卷部 编 版 历 史 七 年 级 下 学 期期 中 测 试 卷学校_ 班级_ 姓名_ 成绩_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分,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1.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隋朝建立隋灭陈,统一全国开凿大运河b. 隋灭陈,统一全国隋朝建立开凿大运河c. 开凿大运河隋朝建立隋灭陈,统一全国d. 隋朝建立开凿大运河隋灭陈,统一全国2.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a. 世袭制b. 郡县制c. 科举制d. 行省制度3. 电视纪录片话说运河有句

2、解说词:“阳刚的一撇是万里长城,阴柔的一捺是京杭运河,这才是一个顶天立地,有血气,有温情的中国人。”,那么构成“人”字的这一捺的作用是( )a. 解决了南粮北运问题b. 便于军事力量的调控c. 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d. 方便了帝王南巡游玩4. 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暴君。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 晋惠帝b. 隋文帝c. 隋炀帝d. 唐玄宗5.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庶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唐太宗:a. 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b. 认识到节俭的重要性c. 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

3、性d. 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6. 唐朝的一位君主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位君主是( )a. 唐高祖b. 唐太宗c. 唐高宗d. 唐玄宗7. 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这样描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这反映了某位帝王统治最初20年里出现了兴盛的景象,史称( )a. 文景之治b. 光武中兴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8.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下列_生产工具使用时的情景。( )a. b. c. d. 9. “百千家似围棋

4、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是大诗人白居易对当时唐朝都城的描写。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提炼的有效信息是( )城市人口众多 城内分为坊和市 城市内的道路整齐划一 唐都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a. b. c. d. 10.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是唐代诗人陆龟蒙对哪种瓷器的赞美之词?( )a. 唐朝白瓷b. 唐三彩c. 唐朝青瓷d. 冰裂纹瓷器11. 史料记载:“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材料中提到的“我”指的是( )a. 耶律阿保机b. 尺带珠丹c. 松赞干布d. 阿骨打12. 下面两位历史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的开阔胸怀。下列内容属于两人共同之处的有( )是唐

5、朝的僧人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a. b. c. d. 13. 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到:“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对外交通发达a. b. c. d. 14. 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下面这些唐诗中,反映了当时民族交融情景的是( )a.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b.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6、c. 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d.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15.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郭沫若先生为唐代一位著名诗人题写的一副对联,他称颂的人物是( )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李商隐16.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把唐朝称为“最具世界色彩的朝代”。下列史实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 张骞出使西域b. 文成公主入藏c. 鉴真东渡d. 澶渊之盟17. 据史书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从此,唐朝由盛转衰,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李密起义b. 黄巢起义c. 八王之乱d. 安史之乱18. 唐朝灭亡后,藩镇割

7、据的局面延续了下来,形成中国历史上又一段大分裂时期,被称为“五代十国”,其中“五代”所处的地区大致在( )a. 黄河流域b. 长江流域c. 珠江流域d. 淮河流域19.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发现隋朝灭亡、唐朝灭亡都有一个重要的相同因素,这就是( )a. 农民起义的打击b. 少数民族的入侵c. 外来国家的侵略d. 内部朝臣的篡权20. 对比学习法是学习历史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有同学在对比秦始皇、汉武帝与唐太宗的相同点时总结了以下四点,你认为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 他们都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中央集权b. 他们都结束分裂状态实现了全国统一c. 他们的重大举措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d. 他们某些举

8、措也产生了消极影响21.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状态?( )a. 契丹族b. 女真族c. 党项族d. 羌族22. 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这就是黄袍加身,这里的“他”是指( )a. 李世民b. 赵匡胤c. 赵构d. 李渊23. 中国通史中记载:“提倡文人政治,严禁武人干政,其目的在痛纠唐末五代武人乱国的弊病。”该材料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点是a. 藩镇割据b. 宦官专权c. 武将专权d. 重文轻武2

9、4. 宋史 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钱、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段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作用( )a. 加强对军队的控制b. 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c. 收地方的财赋归中央d. 分知州的权力25. 下图是有关民族政权并立存在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a. b. c. d. 26. 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产生的相同影响是a. 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b. 维持了相当时期的和平c. 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d. 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27. 岳飞数百年来一直被民众传颂,他在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

10、奴血”。这里的“匈奴”指的是( )a 契丹族统治者b. 蒙古族统治者c. 女真族统治者d. 党项族统治者28. 明朝人文徵明在满江红词中感慨岳飞的遭遇:“千古休夸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岳飞抗金取得胜利后实行和议 宋高宗害怕自身统治受到威胁秦桧以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广泛同情a. b. c. d. 29. 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体现了南宋统治者怎样的心态?( )a. 立志北伐,收复中原b. 一心求和,与金对峙c. 偏安江南,不思进取d. 发展经济,

11、向往和平30.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a. 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丰饶的粮仓b. 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c. 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d. 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31. “初,蜀民以铁重,私为券始,益州豪民十余万户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这段史料讲述了( )a. 造纸术的产生过程b.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c. 纸币“交子”的生产过程d. 圆形方孔钱的铸造过程32. 下列对宋朝手工业发展的情况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b. 白瓷造型美观,是世界工艺的珍品c. 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d. 造

12、船业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33. 据孟元老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 秦都咸阳b. 隋都长安c. 唐都长安d. 宋都东京34. 现在我国在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同时,加强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严格海关报关制度。早在宋朝时期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所设立的机构是( )a. 市舶司b. 理藩院c. 宣政院d. 都护府35. 南宋与北宋政治特点的相同之处是( )都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都有皇帝靠议和苟安都存在投降派占上风,主战派受排挤现象 都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a. b

13、. c. d. 36. “当11至13世纪之际,中国海船乘风破浪,昼夜星驰,多次成功往返于欧亚之间的远洋航路上。”下列史实最有利于中国海船“昼夜星驰”的是( )a. 造纸术的改进b.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c. 火药的发明d. 活字印刷术的传播37. 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的基础。将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忽必烈继承汗位 南宋灭亡 蒙古灭金 元朝建立 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 西夏灭亡a. b. c. d. 38. 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实际上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时代,但也促进了各族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进一步联系,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实现“再次统一”的朝代是( )a

14、.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39.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有这样一位历史人物反抗蒙古族入侵,兵败后被俘不受利诱,威武不屈,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他是( )a. 岳飞b. 文天祥c. 陆秀夫d. 寇准40. 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 繁荣与统一的时代b.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 和平共处与民族交融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材料解析(本大题共4道小题)41.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5、一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尽,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贞观政要(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中的“朕”是指哪位帝王?这位帝王曾重用善于谋略和善断大事的两位大臣,他们分别是谁?材料二 “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不得志)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旧唐书宪宗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玄宗躬勤庶政主要

16、表现在哪些方面?材料三(3)根据材料三回答:图一职贡图反映了怎样的历史情景?图二中的a国与唐朝交往密切,其中对促进两国文化交流最有影响的人物是谁?(4)图二中b国与唐朝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谁?他的作品成为人们研究和收藏的珍品,这部作品有何价值?(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一谈唐朝的繁盛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42. 古人治史,常是“左图右史”,我们学习历史也要结合地图,以便形成立体的、完整的空间观念,观察下列三幅历史地图,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材料二:材料三:曹利用与韩杞至辽军帐,辽复以关南故地为言,利用辄沮之,且谓曰:“北朝既兴师寻盟,若岁希南朝金

17、帛之资以助军旅,则犹可议也。”辽主及萧太后闻之,意稍怠,但欲岁币,利用许遗绢20万匹、银10万两,议始定。引自续资治通鉴(1)材料一中“朕”被北方各民族尊称为什么?这体现了唐朝的怎样的民族政策?(2)材料二反映了这一时期怎样的时代特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3)材料二中图二这种南北对峙局面形成标志是什么?(4)材料三中的这次议和,历史上称作什么?这次议和对“南朝”有何影响?(5)材料二中与宋朝对峙的王朝是两个不同的王朝,他们建立者分别属于什么民族?(6)如何正确看待两宋时期我国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43. 两宋时期,我国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18、题。材料一:材料二:“(南宋)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常熟,天下足。”陆游集材料三:宋代手工业中的代表性图片请回答:(1)材料一表格中数字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2)材料二中的“故都”是指今天的哪座城市?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是什么?(4)当时的一位商人准备去棉纺织业兴起的地方购买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那么他应该去哪里?(5)材料三中图二这种别致的瓷器出现于北宋时,当时的“瓷都”是指哪座城市?(6)材料三中图三反映当时造船业发达,请举出当时造船业发达的两个地区。(7)综合上

19、述材料,谈谈宋代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对于我们当今的经济发展有何启示?三、学以致用44.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如大唐是一个中国人创造性和想象力大爆发的时代,它成就了一个魅力无穷,让后世中国人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的旷古盛世。请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外交等方面,选取一个或几个角度,自拟题目,以“回望大唐,开启未来”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文采斐然。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分,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1.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

20、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隋朝建立隋灭陈,统一全国开凿大运河b. 隋灭陈,统一全国隋朝建立开凿大运河c. 开凿大运河隋朝建立隋灭陈,统一全国d. 隋朝建立开凿大运河隋灭陈,统一全国【答案】a【解析】【详解】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文帝灭陈,实现了南北统一。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2.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a. 世袭制b. 郡县制c. 科举制d. 行省制度【答案】c【解析】【

21、详解】依据题干“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以前采用的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的制度导致出身寒门的普通人无法步入仕途,隋朝开始改为科举制,使得任何参加者都有成为官吏的机会,c项符合题意;世袭制是选拔帝王的制度,从夏朝开始,a项不符合题意;郡县制是管理地方的制度,是秦朝时期的制度,b项不符合题意;行省制度是元朝时期的基本政治制度,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3. 电视纪录片话说运河有句解说词:“阳刚的一撇是万里长城,阴柔的一捺是京杭运河,这才是一个顶天立地,有血气,有温情的中国人。”,那么构成“人”字的这一捺的作用是( )a

22、. 解决了南粮北运问题b. 便于军事力量的调控c. 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d. 方便了帝王南巡游玩【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信息“京杭运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c符合题意;abd项不是京杭运河的主要作用,排除。故选择c。4. 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暴君。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 晋惠帝b. 隋文帝c. 隋炀帝d. 唐玄宗【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和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

23、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隋炀帝时正式设置了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隋炀帝实行的暴政最终导致隋朝的灭亡,因此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隋炀帝,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5.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庶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唐太宗:a. 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b. 认识到节俭的重要性c. 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d. 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上述材料说明了唐太宗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所以在其执政期间注重轻徭薄赋,减轻人民的负

24、担,故选a。6. 唐朝的一位君主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位君主是( )a. 唐高祖b. 唐太宗c. 唐高宗d. 唐玄宗【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可知,这是唐太宗在魏征病逝后说的话,反映出唐太宗知人善用,虚心纳谏的优良品质。唐太宗重用敢于直谏的魏征,他曾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所以这位君主是唐太宗,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故选b。7. 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这样描述

25、:“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这反映了某位帝王统治最初20年里出现了兴盛的景象,史称( )a. 文景之治b. 光武中兴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兴盛的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忆昔这首诗描述的是唐玄宗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故d符合题意;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故a不符合题意;光武中兴出现在东汉时期,故b不符合题意;贞观之治指的是唐太宗时期,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8.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

26、禾苗待我灌醉。”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下列_生产工具使用时的情景。(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禾苗待我灌醉”可知,诗中描述的生产工具是用于灌溉的工具,唐朝出现的可以利用水流自行灌溉的筒车符合题意,因此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筒车,b项符合题意;a项是曲辕犁,是耕作工具,排除;c项是西汉耧车,是播种工具,排除;d项牛耕图与题干信息“禾苗待我灌醉”不符,排除。故选b。9.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是大诗人白居易对当时唐朝都城的描写。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提炼的有效信息是( )城市人口众多 城内分为坊和市 城市内的道路整齐划一 唐都是各民族

27、交往的中心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百千家”说明长安城人口众多,“十二街如种菜畦”说明了街道的整齐划一,因此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提炼的有效信息是,b项符合题意;而城内分为坊和市和唐都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排除。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0.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是唐代诗人陆龟蒙对哪种瓷器的赞美之词?( )a. 唐朝白瓷b. 唐三彩c. 唐朝青瓷d. 冰裂纹瓷器【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中赞美的是唐朝越窑盛产青瓷。陶瓷业

28、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其中越窑在今浙江省内,唐朝是其工艺最精湛时期,所产青瓷有类玉类冰之称,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唐朝白瓷主要以邢窑最为有名,排除;b项唐三彩是陶器,色彩艳丽,排除;d项是南宋官窑的极品,排除。故选c。11. 史料记载:“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材料中提到的“我”指的是( )a. 耶律阿保机b. 尺带珠丹c. 松赞干布d. 阿骨打【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材料“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松赞干布说的话。7世纪,吐蕃的杰出首领松赞干布几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

29、成公主嫁给了他。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材料中提到的“我”指的是松赞干布,c项符合题意;a项是辽(契丹)的建立者,排除;b项是吐蕃赞普,迎娶的是金城公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是大金的建立者,排除。故选c。12. 下面两位历史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的开阔胸怀。下列内容属于两人共同之处的有( )是唐朝的僧人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据图片可知,这两位人物是唐朝高僧玄奘和鉴真,他们都是唐朝的僧人,符合题意;玄奘西游是去印度寻求佛

30、法,促进了中印之间的交往,鉴真东渡则是去日本宣扬佛法,促进了中日之间的交流,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符合题意;玄奘西游、鉴真东渡过程中都历尽艰辛,符合题意;玄奘和鉴真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符合题意。所以a符合题意,bcd排除。故选择a。13. 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到:“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对外交通发达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繁荣、文化辉煌,对其他

31、国家有吸引力;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对外交往提供了前提条件;对外交通发达是客观条件;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这在政策上有利于对外交往。abc不全面,d符合题意,故选d。14. 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下面这些唐诗中,反映了当时民族交融情景的是( )a.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b.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c. 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d.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描述的是入侵的胡人从前是不懂农作的,如今却学汉人种起禾黍来了的

32、社会情况,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情景,b项符合题意;“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意思是想当年开元盛世时,小城市就有万家人口,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储藏米谷的仓库也装的满满的。a项不符合题意;“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可以翻译为长安百花盛开的时候,这时候的风景正是适宜玩弄、嬉戏的时候,c项不符合题意;“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描写的是天宝以后,农村寂寞荒凉,家园里只剩下蒿草蒺藜,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5.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郭沫若先生为唐代一位著名诗人题写的一副对联,他称颂的人物是( )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李商隐【答案】b【解析】【详解】“世上疮痍,

33、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郭沫若为称颂杜甫而写的对联。杜甫是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精练凝重,有的气魄雄浑,有的沉郁悲怆,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被后人尊为“诗圣”,b符合题意;acd项与“诗中圣哲”不符,排除。故选择b。16.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把唐朝称为“最具世界色彩的朝代”。下列史实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 张骞出使西域b. 文成公主入藏c. 鉴真东渡d. 澶渊之盟【答案】c【解析】【详解】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把唐朝称为“最具世界色彩的朝代”,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的对外交往,唐朝的对外交往比较活跃

34、,唐朝时期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之间的交流,c符合题意;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西汉,a排除;文成公主入藏,属于唐朝的民族关系,与题意不符,b排除;澶渊之盟,属于北宋的民族关系,d排除。故选择c。17. 据史书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从此,唐朝由盛转衰,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李密起义b. 黄巢起义c. 八王之乱d. 安史之乱【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唐朝由盛转衰,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可知,该战乱发生时的唐朝皇帝是唐玄宗。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

35、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d符合题意;李密起义发生在隋朝,a排除;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末,与“唐朝由盛转衰”不符,b排除;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c排除。故选择d。18. 唐朝灭亡后,藩镇割据的局面延续了下来,形成中国历史上又一段大分裂时期,被称为“五代十国”,其中“五代”所处的地区大致在( )a. 黄河流域b. 长江流域c. 珠江流域d. 淮河流域【答案】a【解析】【详解】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a符合题意,bcd排

36、除。故选择a。19.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发现隋朝灭亡、唐朝灭亡都有一个重要的相同因素,这就是( )a. 农民起义的打击b. 少数民族的入侵c. 外来国家的侵略d. 内部朝臣的篡权【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唐朝后期,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因此隋朝灭亡、唐朝灭亡都有一个重要的相同因素,这就是农民起义的打击,a项符合题意;而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20. 对比学习法

37、是学习历史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有同学在对比秦始皇、汉武帝与唐太宗的相同点时总结了以下四点,你认为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 他们都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中央集权b. 他们都结束分裂状态实现了全国统一c. 他们的重大举措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d. 他们的某些举措也产生了消极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灭六国实现全国统一,而汉武帝是汉朝第七位皇帝即位时国家是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两者不同,故b符合题意;秦始皇采取了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北伐匈奴,焚书坑儒等措施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改革官制,加强皇权。形成“中朝”决策机构和“外朝”执行

38、机构,建立侍从皇帝和警卫首都的侍从军和禁卫军。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兵大败匈奴,改革币制,盐铁官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崇儒学,提倡大一统;李世民在位期间使隋制更趋于完善。如中央朝廷方面延续了三省六部制,特设政事堂,并收三省互相牵制之效;地方上沿袭了隋代的郡县两级制,分全国为十个监区(道)。此外,行府兵制,寓兵于农;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等皆有所发展,巩固了中央集权,故a不符合题意;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建立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延续到清朝末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长久的影响。唐太宗不歧视少数民族,除对突厥的

39、侵扰用兵外,主要是采用怀柔的政治手段处理民族问题,方法妥当,政策开明,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长久的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秦始皇“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统制思想文化而采取的措施,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关系发生的激烈变动,学术界呈现出一种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局面。至其末年,诸国由分裂归于统一,但是各种文化瑰宝被破坏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物极必反,没有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单一的思想模式,造就的政治法律文化,那就是专制。唐太宗肆意篡改历史记录,贬低隋文帝,隋炀帝和唐高祖李渊的形象,使后世难以看清历史真相;这些举措均对后世产生了及其消极的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0、。21.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状态?( )a. 契丹族b. 女真族c. 党项族d. 羌族【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契丹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契丹人过着逐水草往来迁徙的游牧和渔猎生活。题文中“行营到处即为家”是说契丹人四海为家,过着游牧的生活,“一卓穹庐数乘车”是指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是说契丹人依靠打猎为生,所以a符合题意;bcd项材料中没有描述,排除。故选择a。22. 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

41、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这就是黄袍加身,这里的“他”是指( )a. 李世民b. 赵匡胤c. 赵构d. 李渊【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手下的将士把一件黄袍披在他身上,高呼“万岁”,他建立了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因此黄袍加身是赵匡胤,故b符合题意;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故a不符合题意;赵构的生活时间是公元1107年1187年,是宋朝第十位皇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唐高祖李渊是唐朝开

42、国皇帝。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3. 中国通史中记载:“提倡文人政治,严禁武人干政,其目的在痛纠唐末五代武人乱国的弊病。”该材料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点是a. 藩镇割据b. 宦官专权c. 武将专权d. 重文轻武【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和材料可知,五代十国史历史的演变是各地方军事力量较量的结果,北宋统治者为了避免历史的重演,吸取唐末武将藩镇割据的教训,因此改变统治策略,削弱武将对军队的调度指挥权。重用文官,体现出重文轻武政策。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24. 宋史 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钱、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段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43、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作用( )a. 加强对军队的控制b. 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c. 收地方的财赋归中央d. 分知州的权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通判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判”一职,始于宋,止于清,是地方行政官员的一种。在宋时,他是以中央派员的身份,下到地方,作为地方行政长官的副官存在,负有地方的行政及监察职权,用以与地方行政长官知州形成制衡。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25. 下图是有关民族政权并立存在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五代十国(907年至960年),是指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的历史时

44、期;1127年,女真灭亡北宋,赵构南逃,建立南宋。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南宋灭亡;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12世纪初期,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1125年,辽国灭亡;辽宋时期,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受辽的控制和压迫。12世纪初期,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接着在会宁称帝,国号金,他就是金太祖。1125年,金军灭辽;1127年金军灭北宋。综上所述,其正确顺序为,a正确;bcd排列顺序不对,排除;故选a。26. 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产生的相同影响是a. 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b. 维持了相当时期的和平c.

45、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d. 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005年澶渊之盟的订立,结束了宋辽之间连续数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1141年宋金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十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边境出现了和平的局面。所以,宋辽的澶渊之盟和宋金和议都维持了相当时期的和平。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27. 岳飞数百年来一直被民众传颂,他在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的“匈奴”指的是( )a. 契丹族统治者b. 蒙古族统治者c. 女真族统治者d. 党项族统治

46、者【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所给信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可知,它体现了岳飞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报仇雪耻的坚定信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岳飞是南宋抗金的著名将领,他口中的“匈奴”指的是女真统治者,也就是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所以c符合题意,abd排除。故选c。28. 明朝人文徵明在满江红词中感慨岳飞的遭遇:“千古休夸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岳飞抗金取得胜利后实行和议 宋高宗害怕自身统治受到威胁秦桧以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广泛同情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金军大举进攻南宋

47、,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了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的统治,就向金求和,并令岳飞等人班师,解除他的兵权。秦桧还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广泛同情,因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c项符合题意;而岳飞在有望收复中原之时被杀害,宋金达成和议,排除。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29. 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体现了南宋统治者怎样的心态?( )a. 立志北伐,收复中原b. 一心求和,与金对峙c. 偏安江南,不思进取d. 发展经济,向往和平【答案】c【解析

48、】【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可知,诗句即反映了南宋建立后,统治者苟安南方,不思收复北方的失地,c符合题意;ab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c。30.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a. 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丰饶的粮仓b. 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c. 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d. 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苏湖地区的粮食丰收,足以解决全国人口的吃饭问题,据此分析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了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a符合题意;bc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a。31.

49、 “初,蜀民以铁重,私为券始,益州豪民十余万户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这段史料讲述了( )a. 造纸术的产生过程b.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c. 纸币“交子”的生产过程d. 圆形方孔钱的铸造过程【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蜀即四川,在宋代,随着商业的繁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金属铸币不能满足商业的需要,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它极大地方便了商业贸易,故c选项符合题意。题干中的材料并未涉及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和圆形方孔钱的铸造信息,abd与题干表述无关。由此,abd可排除,故选c。【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是解

50、题的关键。蜀即四川,史料则讲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诞生的背景。理解了材料信息后,采用排除法便可直接选出答案。32. 下列对宋朝手工业发展的情况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b. 白瓷造型美观,是世界工艺的珍品c. 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d. 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而白瓷造型

51、美观在唐朝最为有名,因此对宋朝手工业发展的情况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b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33. 据孟元老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 秦都咸阳b. 隋都长安c. 唐都长安d. 宋都东京【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说明北宋城市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的限制,d选项符合题意;abc项时期还没有夜市,排除。故选择d。34. 现在我国在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同时,加

52、强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严格海关报关制度。早在宋朝时期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所设立的机构是( )a. 市舶司b. 理藩院c. 宣政院d. 都护府【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宋朝时期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专门设立了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a正确;理藩院是清朝前期设立的管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机构,b排除;宣政院是元朝时期设立的中央机构,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并统辖西藏地区,c排除;都护府是古代设立的管辖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军事机构,如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d排除。故选a。35. 南宋与北宋政治特点的相同之处是( )都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都有皇帝靠议

53、和苟安都存投降派占上风,主战派受排挤现象 都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和北宋时期都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北宋时期北部有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南宋时期北部有少数民族政权西夏、金、蒙古等,因此正确;在两宋时期,都实行重文轻武,在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上都有议和行为,北宋与辽国之间有澶渊之盟,南宋与金之间有宋金和议。故正确;两朝都是投降派占上风,主战派受排挤。故正确;北宋最后为金所灭,南宋最后为元所灭,故正确。因此d正确;abc错误。故选d。36. “当11至13世纪之际,中国海船乘风破浪,昼夜星驰,多次成功往返于欧亚之间的远洋航路上。”下

54、列史实最有利于中国海船“昼夜星驰”的是( )a. 造纸术的改进b.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c. 火药的发明d. 活字印刷术的传播【答案】b【解析】【详解】考查点: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当11至13世纪之际”、“中国海船乘风破浪,昼夜星驰”可知,在11-13世纪时,我国海外贸易发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发明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业,为航海提供了便捷的指南功能。b正确;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促进了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传承。与题不符,ad错误;火药主要应用在战争中,c错误。综上故选b。37. 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的基础。将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忽必烈继承汗位 南宋灭亡 蒙古灭金 元朝建立 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 西夏灭亡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忽必烈继承汗位的时间是1260年;南宋灭亡的时间是1279年;蒙古灭金的时间是1234年;元朝建立的时间是1271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的时间是1206年;西夏灭亡的时间是1227年。因此,其正确顺序为。故a符合题意;蒙古灭金的时间是1234年,晚于西夏灭亡的时间是1227年。故bd不符合题意;南宋灭亡的时间是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