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病案分析_第1页
中医内科学病案分析_第2页
中医内科学病案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七年制中医内科学作业 病案:答题要求 : 诊断(病、型)、症状分析、治法、主方、处方 1、某女, 65岁,教师,初诊: 2005年 12月20日。患者慢性咳嗽已 12年余, 近 1 周加剧。 1 周前夜行不慎触冒风寒,而致旧病又起。证见咳嗽频剧,气急作喘,甚至 不能平卧,喉中痰鸣,痰量多,日约 50-60ml ,质稀有泡沫,胸部膨满,微有恶 寒发热,两下肢略见水肿,苔白腻较润,舌胖有齿印,舌质淡暗,脉浮细滑。 诊断:肺胀 外寒内饮 症状分析:患者肺病已久,肺气耗伤,气不化津,痰饮内生伏于肺。因不慎感受 风寒引动肺内伏饮, 导致肺失宣降, 上逆迫肺,故咳嗽频剧,气急喘促不能平卧。 痰阻气道搏

2、击于喉, 随气升降,故喉中痰鸣。 肺气郁闭,气还肺间,故胸部膨满。 寒邪伤肺凝津,故痰多质稀呈泡沫状。寒邪束表,卫阳被郁,正邪相争,故见寒 热。水饮溢于肌肤则下肢浮肿。苔白腻较润,舌胖有齿印,质暗淡,脉浮细滑为 痰饮内伏,风寒在表,肺气壅塞,气虚血瘀之象。 治法:温肺散饮,降逆涤痰,活血利水 主方:小青龙汤加减 处方:炙麻黄 12g 桂枝 9g 干姜 4.5g 细辛 3g 制半夏 12g 炙甘草 6g 五味子 4.5g 杏仁 12g 葶苈子(包) 12g 益母草 12g 红花 6g 橘皮 9g 茯苓 12g 叁贴 2、陈某,女, 37岁。 2009年 5月20日初诊。 主诉:右胁肋疼痛 6 个

3、月,加重 1 个月。 病史:半年前受刺激后常觉两侧胁胀不适,时有疼痛,连及脘腹,嗳气后 稍减,未服药治疗,病情逐渐加重。 3 月前胁痛加重,更见不思饮食,时有恶心 呕吐,经服中药治疗后症状减轻,因有事外出使服药中断。 1 月前胁痛又作,且 逐渐加剧,再用原方药服用后疼痛未能减轻,特来诊治。现右胁疼痛较甚,晚上 加剧,不喜揉按,左侧头痛,眼睛发胀,月经提前,血色紫黑,有小块,食少, 大便秘结,小便黄。检查:痛苦焦虑面容,舌质红赤,边有瘀点,脉象细弦。 诊断: 病名:胁痛 证名:肝气郁结 症状分析: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其经脉布胁肋,循少腹。该患者为受情 志刺激,为情志所伤,肝失条达,疏泄不利

4、,气阻络痹而出现的胁痛。肝疏泄失 职,则情志更为抑郁,久郁不解,肝失其柔顺舒畅,在患者则表现出痛苦焦虑面 容。患者晚上为肝经与胆经循行时间,晚上加重,不喜揉按,左侧疼痛,则提示 肝气郁滞。肝气横逆犯胃,则见嗳气,胃气不舒则表现为食少。肝开窍于目,肝 失条达,则眼睛可发胀。肝为女子之先天,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表现于经期则为 月经提前,血色紫黑,有小块,在舌象即表现出舌质红赤、边有瘀点。气滞过久 则可发展为血热津伤,患者表现为小便黄、大便秘结。脉弦,亦提示为肝郁不舒 之证。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处方:柴胡 9g 白芍 9g 赤芍 6g 当归 9g 川芎 9g 枳壳 6g 陈皮 6g 甘草 4g 大枣 10g 香附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