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江江江苏苏苏苏省省省省0 0 0. . .4 4 4k k kV V V2 2 22 2 20 0 0k k kV V V 电电电电网网网网 建建建建 设设设设 技技技技 术术术术 导导导导 则则则则 2003 年年 3 月月 目目 录录 1、总则、总则.1 1.1 目的.1 1.2 适用范围.1 1.3 各级电网建设的基本原则.1 1.4 信息网建设原则.3 1.5 继电保护配置原则.3 1.6 因地制宜原则.3 1.7 解释权.3 2、220KV 电网电网.4 2.1 220kV 电网网络方案.4 2.2 220kV 线路.5 2.3 220kV 变电站.6 2.4 提高 220kV 电
2、网安全稳定的措施.7 2.5 220kV 大用户接入系统方式.8 2.6 区域电源接入 220kV 系统方式.9 3、110KV 电网电网.10 3.1 以放射馈供方式为主的 110kV 网络.10 3.2 110kV 变电站11 3.3 110kV 线路.12 3.4 110kV 电缆.13 3.5 用户接入方式 .14 3.6 中、小电源接入 110kV 系统的方式及安全措施.14 3.7 防雷与接地 .15 4、城市配电网、城市配电网.15 4.1 城市配电网络.15 4.2 用户接入系统.17 4.3 新建住宅小区供电.18 4.4 商用综合楼(高层建筑)供电.18 4.5 配电设备选
3、择原则.18 4.6 配电线路.18 4.7 开闭所(环网柜).20 4.8 配电变压器.22 4.9 中压电缆分支箱.24 4.10 柱上开关.24 4.11 跌落式熔断器.25 4.12 避雷器.25 4.13 0.4kV 低压系统.26 5、农村电网、农村电网.27 5.1 总体要求.27 5.2 电网网络方案.27 5.3 变电所布点.28 5.4 供电线路.29 5.5 配电变压器.30 5.6 配电低压台片.30 5.7 防雷.30 6、无功补偿、无功补偿.31 6.1 无功补偿原则.31 6.2 220/110kV 变电站无功补偿.32 6.3 35kV 系统无功补偿.32 6.
4、4 35kV 变电站无功补偿.32 6.5 城市配网无功补偿.33 6.6 农网无功补偿.33 6.7 用户无功补偿.33 7、计量方式、计量方式.33 7.1 专线用户计量.33 7.2 有源用户计量.34 7.3 有效接地系统计量.34 7.4 双电源用户计量.34 7.5 公用配变计量.34 7.6 计量装置配置.34 7.7 城乡居民用电、计量及接户线配置.34 7.8 集中抄表.35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36 附加说明附加说明.37 编制说明编制说明.38 1、总则、总则 1.1 目的目的 为保障江苏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电力的需求, 建设结构稳定、安全可靠、技术适用、经
5、济合理、运行灵活、满足供需、 优质高效的一流输配电网络,特制定江苏省 0 0 0. . .4 4 4k k kV V V2 2 22 2 20 0 0k k kV V V电网建设技术 导则,以科学规范省内电网建设。 1.2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本导则主要适用于江苏省内 220kV 电网、110kV 及以下各级输配 电网络的建设与改造、相应的变电站、配电设施的建设与改造,以及各 类电源、电力用户接入系统的方式。 1.3 各级电网建设的基本原则各级电网建设的基本原则 1.3.1、电网建设必须坚持以规划指导建设的原则: 1、电网建设应以负荷分布、电源分布为基础,根据目标网架及网络结 构规划选择主力电源
6、接入系统方案和输电方式、提出分层分区方案以 及分期过渡措施、枢纽变电站布局及最终规模,并进行安全性评价, 不断完善电网的目标网架、送受端网络结构、分层分区方案。 2、应根据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安排,按照中长期电网规划所 推荐的方案、电力需求水平及负荷特性、电力电量平衡、环境及社会 影响等,通过设计优化和必要的电气计算校核分析,确定电网建设方 案,明确输变电工程建设的规模、顺序、进度、无功补偿配置的地点 容量以及相应的继电保护、远动通讯等。 3、电网的建设要坚持与负荷密度及负荷性质相适应的原则,以电力市 场为导向,分析电力市场的发展规律,研究电力市场需求的容量和分 布,以市场需求容量定电网
7、规模,以市场需求分布定电网结构。 1.3.2、电网建设要坚持加强受端系统建设的原则。要加强受端系统内部 (负荷中心)最高一级电压的网络联系,在负荷中心的电网应有足够 容量的无功补偿和足够容量的电源支持。受端系统区域建设的大容量 主力电厂宜直接接入最高一级电压电网;大电厂电气主接线应简化, 负荷中心大容量机组宜以线变组方式直接接入负荷中心的枢纽变电站。 1.3.3、电网建设应符合安全稳定原则,确保电网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 定导则所规定的安全稳定标准。电网主网架应满足 N-1 的要求,对 特别重要的供电用户,有特殊要求时电网可满足 N-2 的供电能力。 1.3.4、变电站母线短路电流应限制不超过以下
8、数值:220kV 母线不大于 50KA;110kV 母线不大于 31.5KA;35kV 母线不大于 25KA;10kV 母线不大于 20KA。 1.3.5、无功补偿应按分层分区和就地平衡的原则,无功补偿设备应以采 用可分组自动投切的并联电容器、电抗器为主。 1.3.6、电网建设应遵循高一级电压网络完善、低一级电压网络简化、相 互支撑的原则,实现分片供电,逐步减少高低压电磁环网,限制电网 短路容量、简化电网保护。为确保供电能力,电网应配置必要的安全 自动装置,以便在网络故障时(必要时)切除发电机组、断开低一级 电压线路、低频低压减负荷。 1.3.7、城市电网建设应遵循电压等级归并和简化原则,避免
9、重复降压, 限制 35kV 电压等级。 1.3.8、电网建设应遵循一次系统、二次系统以及通信自动化配套同步建 设原则。电网建设应积极稳妥推广应用先进技术。 1.3.9、电网建设应遵循充分利用现有电力通道、保护有限的通道资源、 现有通道不废弃的原则,提高单位通道的输电能力。电力通道及变电 站站址应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并超前预留。 1.4 信息网建设原则信息网建设原则 新建输配电线路应按规划需要同步建设信息网络。主干通信网络 宜采用光缆,与高压线路同路径的主干网络优先选用 OPGW。 1.5 继电保护配置原则继电保护配置原则 变电所线路、母线、变压器等继电保护及信息系统和安全自动装 置的配置,应执行
10、省公司制定的江苏电网继电保护配置选型导则 。 1.6 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原则 1.6.1、架空线路的杆塔、导线、绝缘、线型等以及配电设备的选型应与 其在网络中的重要性、地区的负荷密度、周边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相 适应。 1.6.2、电缆线路一般适用于高负荷密度的繁华地区、政治中心、高层建 筑区、重要风景旅游区区段、城市规划有特殊要求地区以及技术上难 以解决的严重污染地段。电缆线路的建设应同时考虑地区的经济承受 能力。 1.7 解释权解释权 本导则系根据国家及国家电力公司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 和反事故措施,并结合江苏电网的现状和发展规划而编制的。随着技 术进步和本省电力系统的发展,每隔一
11、至二年进行必要的修订。本导 则解释权属江苏省电力公司。 2、220KV 电网电网 2.1 220kV 电网网络方案电网网络方案 2.1.1、220kV 电网应满足安全性、先进性、可靠性、灵活性的基本要 求。 1、电网应具有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所规定的抗扰动能力,防止 发生灾害性的大面积停电。 2、建设大型电网工程,应力求电网建设的每个阶段能与已有的电网相 适应,并能为电力系统安全与经济运行提供必要的灵活性。 2.1.2、220kV 电网应统筹考虑电源接入和 500kV 变电所的分布,加强 负荷集中地区的 220kV 网架及电压支持,逐步形成以加强受端电网 为主的区域电网。 2.1.3、随着 5
12、00kV 电网的发展和加强,应有计划地逐步简化和改造 220kV 电压网络。逐步形成以 500kV 变电站或 220kV 枢纽变电站为 中心的电网结构,实现 500kV、220kV 电网分层分区运行,以限制电 网短路容量(220kV 短路电流控制在 50kA 以下) 、尽可能避免 500/220kV 电磁环网、简化保护配置。 2.1.4、在与 500kV 电网及电源建设统筹考虑的同时,220kV 电网的建 设也必须与 110kV、35kV 电压等级电网的建设相协调,以适应地区 电力负荷发展的需要,并对电源和负荷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2.1.5、220kV 电网建设必须考虑在变电所内集中安装
13、适当的无功补偿 装置(低压电容器、低压电抗器) ,以降低网损,并应保证 220kV 电 网的电压在规程允许的范围内,220kV 电网正常运行方式下电压允许 偏差为 022kV,事故运行方式下电压允许偏差为1122kV。 2.1.6、220kV 网络的输电容量必须满足正常和事故允许方式的输电需 要。确定线路的输电容量至少应考虑线路投运后 510 年的发展,对 线路走廊十分困难的地区应留有适当的裕度。 2.1.7、220kV 主干网络上不应有“T”接的变电站,应避免在 220kV 主干网络上形成短线成串、成环、及串供级数过多的电网结构。 2.1.8、220kV 终端变电站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深入市
14、区。在通道及 变电站用地十分困难的地区,对终端变电站可采用“T”接供电。 2.1.9、大城市负荷中心的枢纽变电站容量不宜过于集中,要做到: 1当任一变电站全停时,不致于引起受电地区全停,同时应采取自动 措施,以保证重要负荷的安全供电。 2有利于简化 110kV、35kV 电压网络,便于实现分片供电。 2.2 220kV 线路线路 2.2.1、220kV 主干线路、联络线路应结合远景规划采用大容量、多分 裂或耐热铝合金导线。 2.2.2、220kV 主干线路应推广使用紧凑型输电线路。 2.2.3、新建线路必要时可提前按同塔双回线路建设。对于负荷密度较 大、线路走廊紧张的地区,可采用同塔多回线路。
15、 2.2.4、220kV 线路宜采用角钢塔,限制使用拉线塔,城区 220kV 线路 必要时可使用钢管塔。 2.2.5、220kV 线路在跨越电力线路、2 级及以上公路、铁路时跨越段 两侧需采用独立双串绝缘子,跨越段应无接头。 2.2.6、220kV 线路一般要避免跨越建筑物。无法避让时,架空导线的 对地距离可适当加高,且被跨越住人房屋离地 1.5m 处的最大未畸变 工频电场强度不得超过 4kV/m。线路应尽量采用逆相序排列。 2.3 220kV 变电站变电站 2.3.1、220kV 枢纽变电站 220kV 枢纽变电站的 220kV 进出线超过 8 回以上、220kV 电源进 线在 4 回及以上
16、,通常采用双母线双分段接线。220kV 枢纽变电站为 多个 220kV 中间(终端)变电站提供电源。区域电网中 220kV 枢纽变 电站的数量应严格控制。 2.3.2 、220kV 中间变电站 220kV 中间变电站的 220kV 进出线在 38 回、220kV 电源进线 在 3 回及以下,它为数个 220kV 中间(终端)变电站提供电源或联络, 在电网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其电气主接线通常采用双母线接线或 一台半开关接线。 2.3.3、220kV 终端变电站 220kV 终端变电站,通常位于区域的边界或城市的中心,通过 13 回 220kV 线路与中间变电所(枢纽变电所)联系。220kV 终
17、端变 电所电气主接线应简化,以线变组或桥接线为宜。如果区域网络条件 允许,终端变电站的中、低压侧应装设备自投装置,并研究高压侧装 设备自投的可能性。 2.3.4、220 kV 城市变电站 位于大型城市中心区域的 220 kV 变电站(终端变电所) ,建设场 地受限、城市规划和环境有特殊要求,全户内配电装置、电缆进出线 可采用 GIS 设备。 位于城市非中心区域、中间或终端变电所、220 kV 架空进出线, 建设场地紧张、城市规划和环境有特殊要求,220 kV 可采用户内装配 式配电装置。 当有其他特殊要求,采用 GIS 设备时,应进行专题论证和方案的 技术经济比较。 2.3.5、220kV 变
18、电站主变压器(含冷却系统)的噪声应控制不超过 65dB(A),且尽量远离站外敏感区域布置。城区变电站一般采用全户内 布置。 2.4 提高提高 220kV 电网安全稳定的措施电网安全稳定的措施 2.4.1、采用合理的电网结构,在不超过短路电流水平限额(50KA)要求 下合理减少系统阻抗(如将电厂直接接入 220kV 主网、加强 220kV 主干网的建设等) 。 2.4.2、采用可靠的全线速断保护、快速断路器、综合重合闸装置,具备 通道条件时应采用光纤保护。 2.4.3、保证电网具有充足的无功补偿配置。无功补偿一般选用分组投切 的电容器和电抗器,当系统稳定有特殊要求时,可装设静止无功补偿 装置。为
19、防止系统电压崩溃还应在合适地点采取低频低压减载等措施。 2.4.4、根据系统稳定计算结果,可采用故障切机、切负荷等措施。 2.4.5 解列 220kV 区域电网内部几个部分联系不是十分紧密的情况下,为防 止电网瓦解事故,应根据稳定计算结果,在适当的地点设置解列点, 并装设自动解列装置。当系统发生电压过低、稳定破坏时,能够有计 划地将系统迅速而合理地解列为供需尽可能平衡而各自保持同步运行 的两个或几个部分,防止扩大事故。选择解列点时应考虑到界面清晰、 便于将电网分开,并考虑到分开后的各部分电网内部电源和负荷易于 在采取措施后(低周低压减载、过频率切机等)达到基本平衡,同时 解列点应位于振荡中心附
20、近。 2.5 220kV 大用户接入系统方式大用户接入系统方式 2.5.1、以 220kV 接入电网的大电力用户项目(100 兆伏安及以上,含新 建、扩建或改建的项目)的供电方案(含一次和二次系统)应由地区 供电公司组织编制,供电方案内容应包括电源的引入点、引入方式、 主接线方式、计量方式、无功补偿方式、保证电能质量的技术措施等 内容。方案必须符合江苏省电力公司编制的电网规划,并需经江苏省 电力公司审批。 2.5.2、部分大用户(特别是电弧炉项目、化工整流项目、电气化铁路、 地铁等用户)不仅对电网有冲击影响,还对电网产生谐波源,接入电 网后可能影响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电能质量。因此,在这些用
21、户 接入电网之前,应由用户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或科研咨询单位进行 用户项目接入电网对电网影响的专题论证,并经江苏省电力公司审查。 用户应根据审查意见采取必要措施将影响控制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 内,并在公共接入点装设电能质量监测装置。 2.5.3、具有自备电厂的 220kV 大用户,其自备电厂发电量原则上自发自 用,所需 220kV 接入系统的线路规模根据用户要求的供电可靠性及 申请的备用容量确定;供电方案由地区供电公司组织编制(内容见 2.5.1) ,并需报经省电力公司审批。 2.6 区域电源接入区域电源接入 220kV 系统方式系统方式 1、对单机容量为 300MW、总容量不超过 600MW
22、 的发电厂可接入 220kV 电网。对于单机容量 300MW 及以上、电厂总装机容量超过 600MW 时,应论证接入 500kV 或 220kV 系统。 2、新建电厂与系统联络的出线原则上不应出现两个电压等级。如果电 厂处于网络结构比较紧密的负荷中心、需要出两级电压与电网联系时, 要避免在电厂内设置联络变压器。 3、容易同时故障跳开的一组 220kV 送电回路的最大输送功率占其受端 总负荷的比例不宜过大。 4、位于负荷中心附近的区域型电厂,宜采用不设高压母线而采用发电 机变压器线路单元制接线接入附近中间或枢纽变电站的方案。 3、110kV 电网电网 3.1 以放射馈供方式为主的以放射馈供方式为
23、主的 110kV 网络网络 3.1.1、220kV 变电站 110kV 出线方式:双母线、单母线带旁路、单母线 分段 。 3.1.2、220kV 变电站 110kV 侧至少应有一路联络线路,以保障全所断电 时重要负荷的供电。 3.1.3、110kV 变电所接入系统方式 二线一变三线二变 电源A电源B电源A电源B电源C 变电所变电所变电所 线变组接线 变电所变电所变电所变电所 电源A电源A电源B电源B 三线二变 二线二变 四线三变 电源C电源D 变电所变电所变电所 电源B电源A 双进线变电所优先选择来自不同方向的两个电源,如来自一个方向 时,两条线路应运行在不同母线上。上级供电线路一般可 T 接
24、一个变 电所,负荷较轻时可 T 接两个变电所。 3.2 110kV 变电站变电站 3.2.1、110kV 变电站的高压侧接线 1、线变组 2、内桥接线 内桥接线双内桥接线扩大内桥接线双外桥接线 3、扩大内桥 4、双内桥、双外桥 5、单母线(单母线分段)当有 110kV 电源接入时,可考虑采用单母 线分段接线。 3.2.2、110kV 城市变电站 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域、线变组或桥接线变电所、全户内配电装置、 电缆进出线、建设场地受限、城市规划和环境有特殊要求,可采用 GIS 设备。 位于城市非中心区域的变电所、110kV 架空进出线,建设场地紧张、 城市规划和环境有特殊要求,110kV 可采用户内
25、装配式配电装置。 当有其他特殊要求,采用 GIS 设备时,应进行专题论证和方案的技 术经济比较。 3.2.3、 110kV 变电站的主变压器(含冷却系统)的噪声应控制不超过 60dB(A),且尽量远离站外敏感区域布置。城区变电站一般采用全户 内布置。 3.3 110kV 线路线路 110kV 线路的规划、设计一般按双回路同杆架设实施,负荷密集, 通道紧张时可同杆架设多回线。市区可与低一级线路同杆架设。在市 区与市郊,尽量采用逆相序排列,架空导线的对地距离可适度加高, 一般避免跨越建筑物,无法避让时,应保证被跨越住人房屋离地 1.5m 处的最大未畸变工频电场强度不得超过 4kV/m。 3.3.1
26、、导线截面一般不低于 185mm2,必要时采用分裂导线。 3.3.2、市区杆搭选型应考虑与周围环境协调;郊区可选用窄基塔;通道 狭窄处可选用钢管杆;农村地区应以水泥杆、角钢铁塔为主,经济发 达人口密集的乡镇地区,可选用窄基塔、钢管杆。 3.3.3、杆塔的防腐一般以热镀锌为主、金属喷涂为辅,试点采用其他防 腐措施,采用防腐涂料时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3.3.4、杆塔的下部和拉线应采用防盗措施。 3.3.5、线路跨越建筑物和公路时,应适当缩小档距,加大对地距离。两 侧杆塔应采用双串绝缘子,顺线路方向布置,绝缘子与导线、杆塔连 接金具应独立。 3.3.6、对新(改、扩)建的变电设备和输电线路应按污区
27、分布图规定爬 电比距进行配置并按省公司颁布的江苏电网绝缘子选型导则执行: 1母线悬式绝缘子、支柱绝缘子(包括隔离开关支柱绝缘子) 、变压 器套管、穿墙套管、电缆终端套管外绝缘水平一般要求选择比当地污 区等级高一级。 2其余设备可视其重要性,适当提高外绝缘水平。 3二级及以下污秽区内通过的一级及以上公路、铁路两边 50 米范围 内泄漏比距按 2.8cm/kV 考虑。按污秽分区图设计线路的绝缘水平, 在个别污秽有可能增加地区应提高一级防污等级,重污秽线路难以停 电的地区应采用防污性能好、伞型合适的绝缘子。 4户内高压设备泄漏比距不应低于 2.0cm/kV。 3.4 110kV 电缆电缆 3.4.1
28、、110kV 线路向城市中心负荷密集区域送电,在通道无法满足的条 件下可采用电缆进线。 3.4.2、在容量许可时,110kV 电缆线路可考虑一至两个 T 接点。 3.4.3、110kV 电缆线路宜选用交联聚乙烯绝缘铜芯电缆,并根据路径情 况考虑是否选用防水电缆。主干电缆截面宜采用 630mm。 3.4.4、电缆与架空线的结合部可选用占地面积较小、施工方便的专用电 缆终端钢管杆;变电站侧使用 GIS 时,直接进入 GIS 电缆终端。 3.4.5、主干电缆的敷设可采用沟管或井管结合的方式。 3.5 用户接入方式用户接入方式 3.5.1、用户报装容量超过 30MVA 时,宜采用 110kV 供电。当
29、用户报 装容量小于 30MVA 时而距离电源点大于 5 公里需要 110kV 供电时, 需经过专题论证和技术经济比较。根据用电负荷性质,其接入方式可 选用以下两种: 1双路 110kV 供电方式,两路专线或一路专线、一路 T 接。 2一路专线供电方式,另提供 35kV 或 10kV 作为保安电源,其容量 应满足用户的保安负荷。 3.5.2、特殊大用户的接入,参照 2.5.2 执行。 3.6 中、小电源接入中、小电源接入 110kV 系统的方式及安全措施系统的方式及安全措施 3.6.1、地方发电厂装机总容量为 25MW100MW 时宜采用 110kV 电压 接入系统方式,应由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完
30、成接入系统设计并由省电 力公司审批。 3.6.2、电厂接入系统一般应为双回线接入同一个 220kV 变电站的 110kV 母线,如距离较远,亦可就近接入条件适合的 110kV 变电站。 3.6.3、接入系统应进行稳定计算,考虑配置必要的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 装置,并选择合适的低周低压解列点。 3.6.4、接入系统线路应考虑全线快速保护。 3.6.5、企业自备电厂接入系统可参照本原则实施。自备电厂发电量原则 上自发自用。线路应根据需求同时考虑双向最大容量。 3.7 防雷与接地防雷与接地 3.7.1、110kV 线路应全线采用避雷线保护,如与光缆网络建设结合时架 空地线可采用 OPGW 方式。 3.
31、7.2、 接地电阻应满足规程要求,接地装置应进行动热稳定校验。线路 架空地线与变电站主接地网应采用隔离连接方式。 4、城市配电网、城市配电网 4.1 城市配电网络城市配电网络 4.1.1、城市公用配电中低压线路、电缆网络、开闭所、电缆分支箱应按 中长期规划一次建成,并留有扩充接口。 4.1.2、城市配电网的建设应考虑对用户连续供电的可靠程度,为了与地 区的经济发展、市政建设相适应,可将配电网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为以 下三类: A 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贸中心以及大中型住宅区等负荷集中并对 用电可靠性要求很高的区域,网络结构应对所有配电设施满足 N-1 安 全准则,检修不引起非检修段的停电,所有线
32、段的故障可隔离,非故 障段可短时恢复送电。 B 类:一般工商业负荷区、一般住宅区等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区域, 主干网络应满足 N-1 安全准则,主干线段故障可隔离,非故障段可短 时恢复送电,支线故障可隔离。 C 类:市郊、乡镇等对供电可靠性一般要求的区域,网络结构应满足检 修不引起线路全停,故障可分段隔离。 4.1.3、市区 10kV 配电线路的供电半径一般不大于 2.0km;配电线路应根 据线路的长度、负荷的密度和客户数量进行分段,一般分为 3 至 5 段 为宜。 4.1.4、配电主干网应根据配电网的分类情况采用环式或格式网络结构, 开环运行: A 类:单条线路合理分段,相邻线路“手拉手”
33、 ,所有线段保证 2 个及以 上电源,开环运行,按照自然发展,形成“三分段四联络”网格式结 构,以满足该类地区对供电可靠性的特殊要求。 10kV电源1 联络点1(平时打开) 10kV电源4 联络点3(平时打开) 10kV电源2 联络点2(平时打开) 10kV电源3 B 类:单条线路合理分段,相邻线路“手拉手” ,保证主干线上每段线路 双向受电,并提高互供能力。 10kV电源2 联络点(平时打开) 10kV电源1 C 类:单条线路合理分段,逐步实现相邻线路“手拉手” 。 10kV电源 4.2 用户接入系统用户接入系统 4.2.1、当用户的报装容量在 6MVA0MVA 时,宜从变电所单路或多 路专
34、线供电,如附近有 35kV 电源时,可采用 35kV 电压等级供电; 当用户的报装容量在 630kVA6000kVA 时,宜从开闭所设专线供电; 双电源用户可从变电所、开闭所或电缆分支箱各出一路供电。双电源 应最终来自不同的变电所或同一变电所的不同母线。 4.2.2、有源用户接入系统时,应装设线路的无压鉴定设备,解列点应设 在用户侧。 4.2.3 、一般接入公用线路的用户应根据其用电容量在资产分界点配置跌 落熔断器或断路器,熔断器和断路器脱扣电流应考虑躲过变压器励磁 涌流的影响。 4.3 新建住宅小区供电新建住宅小区供电 新建住宅小区应采用电缆线路、户内开闭所和配电所方式供电, 或采用户外环网
35、柜、电缆分支箱和组合箱式变压器等方式供电。 4.4 商用综合楼(高层建筑)供电商用综合楼(高层建筑)供电 商用综合楼(含高层建筑)的供电应结合建筑物结构和当地配网 条件综合考虑建设公用开闭所(配电所) ,开闭所和配电所的选址应 考虑有利于设备安全运行及日常维护检修,应选择通道宽敞、便于设 备运输的地面场所。如需将站所设在地下一层的,地下室须采取严格 的防渗漏、防潮措施并配备必要的排水、通风、消防设施,同时应选 用满足地下环境要求的全工况电气设备。 4.5 配电设备选择原则配电设备选择原则 配电设备应选用可靠性较高,少维护或免维护的设备,地级市城 区应留有配电自动化接口;配电设备一般应满足系统
36、16kA 短路电流 动热稳定要求。在大型变电所附近的配电设备应满足 20KA 短路电流 的动热稳定的要求(经计算核定) 。 4.6 配电线路配电线路 4.6.1、市区架空线的设计,宜采用多回路同杆架设,为同一负荷供电的 双电源线路不宜同杆架设。 4.6.2、架空配电线路的建设应充分考虑带电作业: 1、要考虑配电设施的同一性,减少规格品种,有利于带电作业。 2、配电线路的相间距离要便于常见故障的带电处理。 3、杆塔的设计应考虑配网发展的分支线和配电变压器的 T 接。 4.6.3、城区 10kV 配电线路宜采用铝芯绝缘导线。 4.6.4、根据规划,架空配电主干线路的导线截面宜采用、根据规划,架空配
37、电主干线路的导线截面宜采用 185mm2240mm2;支线导线截面宜采用;支线导线截面宜采用 120mm2150mm2;城市配;城市配 电线路选择的导线截面规格不宜过多。电线路选择的导线截面规格不宜过多。 4.6.5、城市配电线路原则上不采用带拉线的杆塔,转角杆、耐张杆宜选、城市配电线路原则上不采用带拉线的杆塔,转角杆、耐张杆宜选 用钢管杆或窄基塔,小转角杆、直线杆可选用水泥电杆。杆塔的选型用钢管杆或窄基塔,小转角杆、直线杆可选用水泥电杆。杆塔的选型 要与城市环境相协调。要与城市环境相协调。 4.6.6、10kV 架空线路采用绝缘线时,绝缘子的绝缘水平不应小于 15kV;采用钢芯铝绞线时,绝缘
38、子的绝缘水平不应小于 20kV。在重 污秽地区可使用合成绝缘子。 4.6.7、在线路的分段开关处和线路的分支处宜装设故障指示器。 4.6.8、所有配电设备与导线的连接应采用标准金具,推广使用节能金具。 绝缘导线用的金具应有防止进水措施,T 接点可使用技术成熟的绝缘 穿刺线夹。 4.6.9、配电电缆线路应选用铜芯电缆,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应考虑选用防、配电电缆线路应选用铜芯电缆,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应考虑选用防 水性能较好的电缆。水性能较好的电缆。 4.6.10、电力电缆截面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温升、动热稳定、电压降损失、电力电缆截面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温升、动热稳定、电压降损失、 安全、经济运行等因素。配电主
39、干线电缆的截面宜采用安全、经济运行等因素。配电主干线电缆的截面宜采用 300mm2400mm2;支线电缆的截面不宜小于;支线电缆的截面不宜小于 95mm2。 4.6.11、中压电缆户内外电缆终端、中间接头或固定分支头,宜采用硅橡 胶冷缩型等电缆附件,并且应采取防水措施,避免电缆头长期在水中 浸泡。 4.7 开闭所(环网柜)开闭所(环网柜) 4.7.1、开闭所应保证有两路以上独立电源接入,开闭所接入系统的方式 有:双 T 接入主干网;环入主干网;二路环入主干网、一路由若干开 闭所共用一回备用电源线(二供一备式) 。 环入主干网 电源一电源二 双T接入主干网 电源二 电源一 二供一备接入主干网 电
40、源一电源二 备供电源三 电源一电源二 电源一电源二 4.7.2 开闭所的接线:单母线接线,适用于 2 进 4 出的小型开闭所;单母 线分段接线,适用于 2 进 68 回出线的中型开闭所和 2 进 812 回 出线的大型开闭所;对于采用二供一备接入系统的开闭所应采用单母 线三分段接线。 4.7.3 开闭所开关设备的选型:一般选用负荷开关、负荷开关-熔断器组 合单元;对于大型开闭所或供电负荷较大的馈线,也可选用断路器。 4.7.4 双 T 接入系统且采用断路器作为开关设备的开闭所,可根据需要 就地配置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 4.7.5 开闭所的低压电源 A:两进线电源侧装设电压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采
41、用 V 型接线,二次侧 应有 0.5 级和 3 级绕组,0.5 级绕组二次电压 100V 用于测量,3 级绕 组二次电压 220V,其极限容量应不低于 1000VA,用于检测电源线路 侧带电状况,并提供二次操作电源(蓄电池充电电源)及照明电源。 B:采用母线 PT 方式,规格同 A。 C:从外部引入低压电源。 4.7.6 开闭所带有电动操作的负荷开关时,应配备二次操作电源,电源的 形式可采用电容储能、UPS 不间断电源或小型充电器蓄电池组;开闭 所若采用断路器时,则宜配备 48V220V 的直流系统(或蓄电池) 。 双电源线路侧均装设有 PT 时,亦可使用电容器储能电源。 4.7.7 在配网自
42、动化规划区域内新建的开闭所应装设自动化终端 DTU(Distribution Terminal Unit) 。 4.8 配电变压器配电变压器 4.8.1 配电变压器优先选用 S11、S13 等节能环保型(低损耗低噪音)变 压器,接线组别为 Dyn11。配电变压器可根据环境的需要选用柱上变 压器、组合式箱变或干式变压器。 4.8.2 城区油浸配电变压器的容量不宜超过 630kVA;郊区油浸配电变压 器的容量不宜超过 315kVA。干式配电变压器的容量不宜超过 1000kVA。 4.8.3 柱上配电变压器应选用全密封结构,最大容量不应超过 400kVA, 可优先选用内置低压电流互感器。杆上配电变压
43、器安装高度不低于 2.5M,并且与周边建筑物保持安全距离;综合配电箱安装高度不小于 1.2M;采用跌落式熔断器作为变压器保护,熔断器上下引线应无带电 裸露部分。 4.8.4 组合式箱变应与电缆配电网相结合,箱变容量宜为 315kVA630kVA。 4.8.5 组合式箱变有欧式和美式两种。环网供电的欧式箱变高压侧接线一 般宜用二进一出的负荷开关,美式箱变高压侧接线一般宜用四工位开 关;终端式的欧式箱变高压侧接线一般宜用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单 元,终端美式箱变高压侧接线宜用两工位开关。环网供电的箱变应配 有故障指示器。 4.8.6 美式箱变高压侧应具有两级熔断器保护:后备式限流熔断器和插入 式熔断
44、器串联以提供整个范围的保护。熔断器选用优质油浸式产品。 后备式限流熔断器遮断容量 50kA。宜配置肘形全绝缘氧化锌避雷器、 可带负荷拔插的肘形绝缘头,额定电流 200A。负荷开关油箱与变压 器油箱独立,并有各自的化验取油口。若产品为负荷开关与变压器合 用油箱结构,则需采用高燃点油。 4.8.7 城区 315kVA 及以上配电变压器应在低压侧装设综合配电箱。综合 配电箱内应装设: A、变压器终端设备 TTU(Transformation Terminal Unit) ,TTU 应有 配变运行数据采集、缺相和过流报警、无功自动补偿控制(按无功自 动循环投切、过电压闭锁)等功能,并具备当地采集或远传
45、接口。 B、低压分路配供开关。 C、34 组三相共补电容器、一组分相补偿电容器及相应的保护与投切 设备。 D、必要时也可装设技术成熟、性能可靠的集中抄表设备或留有装设位 置。 E、箱内带电部分不得裸露。 箱式变压器、户内配电所可将上述设备组合装设在低压室内。 综合配电箱及箱变的高低压室封闭应良好,顶部应加隔热层。 4.9 中压电缆分支箱中压电缆分支箱 4.9.1 对于电缆线路,需要有多路小容量负荷 T 接时,可选择电缆分支 箱。分支箱一般不超过六回路。 4.9.2 分支箱内应配置一组带电指示器,所有的出线应配有故障指示器。 4.9.3 电缆头可选择 600A 及以下肘型电缆头。 4.9.4 分
46、支箱无裸露的带电部分,顶部加隔热层,箱门按防风雨设计,箱 体全密封,有良好的外观和防腐能力,确保二十年免维护。 4.10 柱上开关柱上开关 4.10.1 柱上开关的分类 A、柱上断路器 一般采用真空或 SF6 灭弧,具有开断短路电流 的功能,可作馈线分支和用户进线开关使用。 B、柱上负荷开关 一般采用真空或 SF6 灭弧,可带负荷操作,无 明显断开点,可作分段和联络开关使用。 C、柱上负荷隔离刀闸 一般采用产气或真空灭弧,可带负荷操作, 有明显断开点,可作分段和联络开关使用。 4.10.2 在实施(或规划)配网自动化的地区,柱上分段及联络开关应满 足以下要求: A、配有电动操作机构和自动化终端
47、 FTU(Feed Terminal Unit) ,操作机 构的电源由 FTU 提供。 B、柱上开关应内置电流互感器,以满足测量和故障判别的需要。 C、柱上开关两侧应配有户外电压互感器,互感器可选用油浸式或环氧 树脂干式,干式互感器应由防紫外线材料制成。两侧的电压互感器配 合成 V 型接线。二次侧应有 0.5 级和 3 级绕组,0.5 级绕组用于测量; 3 级绕组的极限容量应不低于 1000VA,用于检测线路侧带电状况, 并提供 FTU 的充电电源及柱上开关操作电源。 4.11 跌落式熔断器跌落式熔断器 跌落式熔断器的开断短路电流能力不应小于 12.5kA,用作柱上变压 器的主保护。 4.12
48、 避雷器避雷器 4.12.1 下列地点一般宜装设避雷器: A、架空导线与电缆的结合部应装设避雷器,当电缆线路超过 50 米时, 电缆线路两端均应装设避雷器。 B、对于多雷击地区,绝缘导线每隔一定距离(约 300m 左右)宜装设一 组避雷器,安装位置可结合柱上配电变压器、耐张杆、终端杆或分枝 杆塔。试点使用绝缘导线间隙型雷电释放装置。 C、配电线路正常运行方式下的开断点两侧应装设避雷器。 D、 所有配电变压器的高压侧应装设避雷器,郊区配电变压器的低压侧 应装设避雷器。 4.12.2 应选择密封结构良好的硅橡胶氧化锌避雷器,推广使用脱落式避 雷器。 4.13 0.4kV 低压系统低压系统 4.13
49、.1 城市 0.4kV/0.23kV 线路一般采用三相四线制放射状馈供方式供电。 4.13.2 配电变压器应安装在低压负荷中心,低压供电半径市区不大于 150m,郊区不大于 250m。 4.13.3 低压配电线路要有较强适应性,主干线一次建成。 4.13.4 低压配电线路实行分区供电,要有明确的供电范围。低压配电线 路可与同电源的中压线路同杆架设,但不得穿越分段开关。 4.13.5 低压线路宜采用铜芯绝缘导线,导线截面根据负荷选择,干线截 面宜采用 185mm,次干线截面宜采用 95、120mm,支线宜采用 50、70mm。零线应与相线等截面,并多点重复接地。 4.13.6 架空低压线路的电杆
50、一般采用 10M 及以上水泥杆。 4.13.7 配变及低压干线容量选择: 居民生活用电容量一般按第 7.9 条计算负荷,乘以需要系数(见下 表),并定期根据抽样实测修正需要系数。 住宅用电负荷需要系数表 户 数 3 61014182225101200 需要系数 1 0.730.580.470.440.42 0.40.330.26 住宅的公用照明及公用电力混合负荷需要系数,一般可按 0.8选取。 5、农村电网、农村电网 5.1 总体要求总体要求 农村电网规划与建设应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负荷密度、负 荷性质与分布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方案的优化组合,在保障安全 可靠的前提下考虑与行政区划相结合
51、。 5.2 电网网络方案电网网络方案 在 220kV 变电所周边,用电容量在 300030000kVA 时,考虑建 设 35kV 变电所(可供容量随距离变化) ,其双电源可来自 220kV 变 电所的不同母线,也可一路由 220kV 变电所主供,另一路来自相邻变 电所;用电容量在 2000060000kVA 时,考虑建设 110kV 变电所, 其双电源可来自 220kV 变电所的不同母线,也可一路由 220kV 变电 所主供,另一路由区外电源供给。 变电所双电源接线可根据负荷性质、大小、电网条件、地理位置 分别采用双线一变、三线两变、双线双变、四线三变等不同组合方式。 M 区 域 电 网 示
52、意 图 35kV变 10kV负荷 外来35kV线路 35kV线路 35kV线路 外来110kV线路 110kV三圈变 D L 35kV变 10kV负荷 P 35kV变 G F H 35kV 35kV线路 5 10km C 110kV双圈变 10kV备用电源 35kV变 N 110kV 35kV变 10 20km 110kV 10 30km I 35kV变K 35kV变 4 8km 4 8km 4 8km 35kV变 E A 220kV变 35kV 110kV110kV3 5km 110kV 35kV变 35kV用户变 20km B 110kV三圈变 35kV变 J 35kV线路 10kV负荷
53、5.3变电所布点变电所布点 5.3.1 乡镇变电所的布点应综合考虑与上级电源点的距离、负荷大小、负 荷密度、负荷性质、并兼顾周边现有电力资源等因素,通过经济技术 比较,选用合理方案。 5.3.2 当乡镇负荷超过 3000kW 时,考虑 35kV 变电所布点;当负荷超过 2 万 kW 时,考虑 110kV 布点;当负荷超过 6 万 kW 时,且负荷增长 速度较快,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用建设第二个 110kV 变电站或 220kV 变电站布点。 5.3.3 乡镇负荷低于 3000kW,但供电距离较长,电压和线损不能满足要 求时亦可考虑 35kV 变电所布点。 5.3.4 乡镇 110kV 变电所应
54、根据本地区负荷性质、周边地区负荷需求, 结合电网结构和规划,决定采用双圈变压器或三圈变压器。 5.3.5 乡镇各级变电所初期建设应预留第二电源,一期工程低压侧应有备 用电源,以保证重要负荷和变电站检修用电。 5.3.6 新建和改造地区电网应避免同电压等级出现相位差。 5.4 供电线路供电线路 .4.1 供电半径应考虑负荷大小、负荷密度、供电电压等级。 (1)农村 110kV 供电线路一般不大于 30kM; (2)35kV 供电半径一般不大于 20kM; (3)10kV 供电半径一般不大于 10kM。 5.4.2 架空线路导线一般采用钢芯铝绞线。负荷密度、人口密度较大的乡 镇,10kV 线路可部
55、分采用绝缘导线。导线截面的选用应留有余地, 110kV 不低于 185mm2,35kV 主干线不低于 150mm2,10kV 主干线不 低于 120 mm2。10kV 线路建设应同时核算单线线损率及电压降均不 大于%,同时按 57 年远景负荷进行电流密度核算,一般不大于 2A/mm2。 5.4.3 10kV 及以下农网线路应以水泥杆为主;转角处及主要跨越处可使 用铁塔;个别经济发展较快乡镇障碍物多、电力通道拥挤时,可适量 使用铁塔或钢管杆塔。 线路金具选型参见 4.6.8。 5.4.4 绝缘水平按地理防污分布图实施,个别污秽有可能上升区域应留有 一定余地,污秽较重地区可采用合成绝缘子。 5.4
56、.5 乡镇 10kV 线路必要时可考虑 23 分段,分段开关选型参见 4.10.1。 5.5 配电变压器配电变压器 5.5.1 农村配电变压器配置的基本原则为:小容量、多布点、延伸中压、 缩短低压。 5.5.2 配变选型宜采用 S11、DYn11 接线方式,全密封型。容量应根据负 荷密度、负荷大小一般在 30kVA200kVA 之间选择。 5.5.3 配变低压侧应装置综合低压配电箱。低压配电箱应根据负荷要求, 装设单相或三相自动空气开关、熔断器、补偿电容、计量设备和必要 的表计、避雷器等,其内部铜排、导线不得裸露。低压配电箱应有良 好的防腐、防水、防盗性能,内部元器件应按功能分区布置,方便运
57、行管理。 5.5.4 乡镇所在地集中住宅小区达一定规模时亦可使用箱变、低压配电箱、 低压电缆组合供电方式。 5.6 配电低压台片配电低压台片 5.6.1、农村 0.4/0.23kV 线路一般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使用放射状馈供 方式,配电变压器应装设在低压负荷中心。低压供电半径原则上应控 制在 450 米内,同时校核低压线路电压降不大于 7。负荷分散、无 三相负荷需求时可采用单相变压器供电。 5.6.2、低压配电线路建设应兼顾单相负荷与三相负荷。 5.6.3、 低压线路可与同一电源的中压线路同杆架设,导线截面根据负荷 大小选择,零线应与相线等截面。铜铝导体连接时应使用铜铝过渡接 头。 5.6.4
58、、农村低压电网可使用平行集束电缆。 5.6.5、低压线路一般采用不低于M 的水泥电杆。 5.6.6、配电变压器一般采用杆上安装,高度不低于 2.5M,并且与周边建 筑物保持安全距离;综合配电箱安装高度不小于 1.2M;采用跌落式 熔断器作为变压器保护,熔断器及上下引线应无带电裸露部分。 5.6.7、季节性负荷变化较大地区,可试点采用调容式变压器,以减少变 压器空载损耗。 5.6.8、配变容量选择:居民生活用电容量一般按第 7.9 条计算负荷,乘 以需要系数(参见 4.13.7) ;混合型负荷容量一般按计算负荷乘以 0.30.4 需要系数。 5.7 防雷防雷 5.7.1、变电所 10kV 线路出
59、口、10kV 配电变压器高低压侧、10kV 电缆 应装设密封结构良好的硅橡胶氧化锌避雷器。 5.7.2、电缆线路、架空线路防雷参见 4.12.1。 6、无功补偿、无功补偿 6.1 无功补偿原则无功补偿原则 6.1.1、无功补偿应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层补偿、就地平衡原则, 要防止不同电压层次之间的无功倒送,防止输电线路有功与无功的逆 向传送。地区功率因素 220kV 系统高峰时为 0.94-0.99,低谷时为 0.94-0.98;35kV 及 110kV 地区功率因素不小于 0.95;10kV 系统不小 于 0.90。当城区变电所 10kV 电缆出线较多,充电功率较大时,应经 过核算,装设
60、一定容量的并联电抗器。经核算,母线电压应满足下列 要求:35kV 及以上供电电压正负误差的绝对值之和不能超过额定电 压的 10;10kV 及以下三相供电的允许偏差为额定电压的 7;220V 单相供电允许偏差为额定电压的7、10。 6.1.2、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以分散补偿为主;高压补偿与低压 补偿相结合,以低压补偿为主;调压与降损相结合,以降损为主的原 则。 6.1.3、对于冲击负荷较大的用户,应论证其对电网电压稳定的影响,必 要时采取“静补”的措施。 6.2 220/110kV 变电站无功补偿变电站无功补偿 220/110kV 变电站 10kV 侧应装设集中补偿装置,按无功缺额自 动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养殖业水质保护与水域资源利用合同
- Unit 2 Getting along课时2 Understanding Ideas(Reading)课件 英语外研版2024八年级上册
- 健康管理服务中心合作协议
- 体育赛事直播平台开发与运营协议
- 想象作文2086年的今天600字(11篇)
- 脑胶质瘤护理
- 多子女离婚协议书5篇
- 密闭式静脉输液法
- 美容仪器眼部护理教学
- 初中作业设计培训课件
- 书法毛笔一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广东省中考地理试题卷(标准含答案)
- 放疗皮肤反应分级及护理
- 吉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招聘笔试题库2025
- 聚合工艺作业培训课件
- 千人相亲活动方案
- 临期商品处理管理制度
- 医院5s管理制度规定管理制度
- 消防避火服课件教学
- 土地法学教学课件电子教案课件
- 儿童银行开业活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