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缘何让人怦然心动_第1页
《品质》缘何让人怦然心动_第2页
《品质》缘何让人怦然心动_第3页
《品质》缘何让人怦然心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品质缘何让人怦然心动中学语文论文品质缘何让人怦然心动沈坤林初读高尔斯华绥的品质,一路下来似乎“感觉平平”,无非是写“我”多次去格斯 拉店铺里订做靴子的事情及一些简短的对话,但读至文章的结尾,我们和文中的“我” 一起,听到那位“长着英国人面貌的年轻人”说到格斯拉这位能够做“顶 好的靴子”的人最终竟至于饿死时,不免怦然心动。仅仅是格斯拉的死亡、饿死结局本身,让我们心有所动吗?很少有教师引领学生贴着文本、从文本本身的艺术魅力之角度去探究内在的缘由,我们见到的大量课堂,是教师让学生离开文本去讨论格斯拉的做法是否值得、他应 该如何与时俱进之类的问题。于是,作品留给我们的最初感动被忽略了,而作为这一感 动

2、背后的艺术特质也被无形地消解了。笔者以为,从作品欣赏的本体视角看,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探究此文让我们心有 所动的内在机理。1 突破“框架”的震动我们面对一个作品,脑子里并不是空白的o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把 文本的相尖内容或情景与自己头脑中既有的认识或认识框架(根据框架理论,人们对于 世界的认识以一种类似框架的结构存储在大脑中)相联系,然后作出各种各样的反应。 在品质的前面绝大部分,作者通过叙述者“我”,引领我们走出了格斯拉的手艺世 界。格斯拉以做靴子这种“手艺”而自豪,从心底里觉得一张无生命的皮革也是“美 丽”的;他敬业,尽责,诚信,真正做到质量第一、顾客至上;他为前途忧虑

3、但仍然执 着地坚守。在我们走进其手艺世界的同时,也感悟到他的心灵世界之美好。于是,以我 们对生活的认识,对整个小说的发展有个预期:这个有 着这样“鞋品”和人品的鞋匠, 应该有更好的前途;这样的鞋匠,应该得到公正 的对待,即使在工业化大潮中,也应该 有格斯拉这样的人的一个天地,他们的品质应该被传承下来。同时,我们似乎跟随“我”与格斯拉交往,并渐渐地认同了 “我”的态度与情感,也为 格斯拉有“我”这样的顾客而感到高兴,虽然生意日渐清淡,但在这个世界上好歹还有 尖注格斯拉的人。以我们对生活的一般认识,至少是“好人总有好 报”。想不到,小说的结尾部分来了一个突转,让一个年轻人交代格斯拉的结局,竟然是饿

4、 死一一这便突破了我们原有的认识框架:重质量、讲信誉的竟然无法生存,竟落得这样 的下场!还有,那位年轻人的情感态度也打破了我们原有的框架。我们与“我” 一样,一路下来是同情、怜悯格斯拉的,对他的品质是认同并希望得到传承的;但那位年轻人却 只在标榜自己有眼光、公道(“我愿意替他说这句话一一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出 比他更好的靴子”)的同时,只是肯定了格斯拉的“鞋品”,却否定了他的人品(“他 是个怪人”)。这又一次与读者的心理期待相冲突,也让人唏噓不已。可见,品质叙述者“我”在小说的前面部分帮我们“接通” “激活”原有的认识框 架,从而产生自己的预期,让我们“能从过去的知识经验中进行预测,引起对

5、有矢事物的注意、回忆和推理”,而在小说的最后,通过框架突破最终与之前引 导我们建立的预期截然相反,从而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文学效果2 叙述“限制”的张力从一定程度上说,我们对格斯拉饿死结局的震撼,是因为在前面的阅读中没有“心理准备”。如在生活当中,知道一位老者卧病在床多年且去探望过,对其离世的 消息不太会有较大的惊讶,而突然听到昨天还见面的一位年轻熟人遭遇飞来横祸而去世 不可忽略的是,对格斯拉饿死结局的怦然心动,隐含着我们掩卷之时的思考一一虽然艺 术作品不是直接地给读者一些“思想”的,但好的艺术作品总是会促发读者思考的。品质引发读者思考的角度很多,但从艺术的角度说,最重要是叙述本身的反思意味 一一

6、对格斯拉生存环境、格斯拉品行及其价值等思考,不是简单地揭露或评判,也不是 简单地给问题出答案,而是把问题呈现出来,引发更多的人思考。问题是,这种反思意 味,是靠怎样的艺术手段来实现的?笔者以为,这篇小说的艺术匠心在于采用了回述型叙述的方式。格斯拉的故事,是“我”在若干年后的追叙和回想,这从小说的开头就可以看出:我很年轻时就认识他了,因为他承做我父亲的靴子。他和他哥哥合开一家店,店房有两 间打通的铺面,开设在一条横街上一一这条街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是 在那时,它却是 坐落在伦敦西区的一条新式街道。“这条街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可见,格斯拉兄弟的故事,不是发生在现在。现 在连那位年轻人的店铺也不见了

7、,因为那条街都“已经不存在了”。下面的故事,似乎是按故事发生的顺序进行下去的,但叙述者“我”的一些感受与情感 显然更多的是立足“现在”对以往进行回望而产生的感受与情感。比如“只有亲眼看过 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一一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 品。我当然在后来才有这种想法”从这里可以看出,“我”对格斯拉靴子及其灵魂 的认识也是回顾中提升的。比如,在“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 “人们不可能时常到他那里去,因为他所做的靴子非常经穿,一时穿不坏的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等叙述中,“迷恋着理想”和“靴子的本 质”似乎也不是刚接触格斯拉时的感

8、想,而是在追述中附加了思考。“选择了什么样的叙述方式,现实就按什么样的方式向我们呈现。”在叙述“我”与格斯拉的七次交往中,“我”的态度与情感显然有当下的色彩;换言之,是因 为格斯拉的“饿死”,照亮了 “我”与格斯拉交往的故事,使“我”重新审视以前发生 的一切。在回忆中,“我”当初的经历被不断重温,交往的故事及其体验的意义随之深 化,获得一种超越性的目光,格斯拉的故事超越为一种个体“特例”而有了更具广泛意义的价值乃至社会隐喻:在社会变化过程中,职业及其操 守,美德乃至传统,将面临怎样的境况?我们该如何应对?波兰诗人亚当扎嘎耶夫斯 基有一首诗,题为“尝试赞美这残缺的世界”。高尔斯华绥的品质,似乎让我们看 到了在工业化社会进程中传统手艺的无奈结局,但作者的担当在于,明知这个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