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根据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认定管理办法 (农计发【2009】 33 号)、农业部关于 2011年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通知 (农计发【2011】22号)、湖南省农业厅关于申报2011年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通知的精神,编制本申报书。 一、基本情况(一)示范区名称。永兴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二)创建范围。示范区涉及到永兴县25个乡镇,幅员面积1979平方公里。示范区位于湖南省东南部、郴州市北部,介于北纬2558-2629,东经11243-11335,东毗资兴,南连苏仙区,西邻桂最,北接耒阳、安仁、资兴,距省会长沙280km,距郴州市区40km。 (
2、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示范区内资源丰富,素有“中国银都”、“煤炭之乡”、 “油茶之乡”、“冰糖橙之乡”、“农村小水电之乡”等称号。示范区现有总人口66.2万,其中农业人口47.68万,农业劳动者21.4 万。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51.8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5.03亿元;人均gdp达到26694元;财政总收入10.0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84亿元;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4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94元。城镇、农村居民生活已进入40-50%的小康水平阶段。县内的工业经济十分发达,是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县、湖南省外贸出口大县、湖南省县域经济首批“
3、十强县”,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基础。统计结果表明,2010年永兴县人均纯收入达7000余。良好的经济基础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坚实基础。作为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每年得到国家和省市较大的资金支持,从而改善基础设施,可为农业现代化发展保驾护航行。(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示范区位于罗霄山脉西麓,茶永盆地南端,镜内红岩广泛分布,丹霞地貌发育。全县轮廓大体是东山西丘,南北开口,中间丘、岗、平相间,势如马鞍,形似桑蚕,水系呈树枝状。境内山、丘、岗、平、水比例为2.86:4.73:0.97:1.5:0.3,构成一个以中山为主,山丘、山岗、平原兼具的山地地貌。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为高温多湿,气温适中,四
4、季分明,雨量集中,严寒期短,无霜期长,春湿多雨,夏秋多旱,冬寒雪少。年均太阳辐射总量为108.72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日照1629.2 h,日照百分率为37%,年平均气温17.6,极端最高气温39.8,极端最低气温-8.3,10年活动积温5537,全县绝大多数地方热量条件均能满足双季稻的需要,且可以搭配中、迟熟品种。年均无霜期314d,年均相对湿度83%, 年蒸发量1362.9mm,年均雾日42.9d,年均降雨量1498mm 。示范区是一个农业大县,有优越的生态条件和矿产资源,农村产业丰富。自列入国家农业开发县以来,历经二十多年的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对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进行集中治理,
5、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2010年,示范区粮食种植面积45.53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2%;油料种植面积7.05千公顷,增长1.9%;蔬菜种植面积9.26千公顷,增长7.8%;烤烟种植面积1.59千公顷,增长3.9%。2010年全县粮食总产量24.14万吨,增长0.8%,保持基本稳定;油料产量1.13万吨,下降26.1%;蔬菜产量21.97万吨,增长7.8%;烤烟产量0.42万吨,增长5.0%。全年出栏生猪70.8万头,增长0.9%;出栏牛2.12万头,增长8.6%;出栏羊3.9万头,增长8.9%;出笼家禽598.73万羽,增长8.2%;水产品产量2.02万吨,
6、增长11.6%。全县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产值比为8.28:5.96:1,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46718万元。 2010年,示范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2.3亿元,增长19.6%。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1.5亿元,增长23.5%;全县水稻承保面积34.94万亩,承保金额为586.99万元,涉及农户2.1万户,兑付保险金360万元。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4237处,投入资金4725万元,完成水利工程土石方327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平方公里。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0座。全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00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9.9万千瓦,增长6.4%。示范区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余家,其中省
7、级3家,市级8家,2010年实现企业总产值5.1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82亿元、利润1764万元、利税751万元,带动农户基地总产值12.87亿元。县内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5个,其中省级专业合作示范社3个。二、示范区优势与特色(一)区域优势。示范区地处湖南“一点一线”重点开发地带,公路网络基本覆盖全县各乡镇,京广铁路和武广高铁均从县内通过。目前,一个以永兴城区为核心,以京港澳国家高速(g4)、g107、s212、s213公路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为分支的公路网络已基本形成,县域“一小时经济圈”已基本构建。全县已建成“一高三纵一横”公路交通运输网络骨架。“一高”是指京珠高速,“三纵”是指107国
8、道、212省道、213省道041县道,“一横”在东部是指以省道213线和县道040线为主体的东西向公路,在西部是指以县道053为主干的东西向公路,两者共同组成永兴县的东西向公路交通线。全县341个行政村已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部分乡镇还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二)产业发展。作为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县,近年来,永兴县现代农业建设发展迅速,在粮食、生猪、油茶、冰糖橙、优质烟、无公害蔬菜、特种水产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建立了一系列种养加示范基地,培育了永兴冰糖橙、永兴四黄鸡地方品牌和许多优良特色品种,先后被列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优质冰糖橙基地重点县、全国油茶产业建设示范县、全国健康养殖示范
9、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烤烟生产重点县,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通过示范基地带动作用,目前全县农业已经逐步走向产业化、集约化、企业化。近年来,永兴县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和农业项目建设力度,先后引进广州先步、郴州乐活、郴州鼎圣、中南三泰、旺盛种养、中港捷兴、湖南金浩、香港坤湘、泰宇茶油等一批省内外知名企业入驻本县,成功创建了城关碧塘湘阴渡现代农业示范区,初步形成了优质稻、冰糖橙、高产油茶、无公害蔬菜、生猪养殖、优质肉牛、特种水产、生态休闲农业等8大主导产业基地。全县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达83.38万亩,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的发展。(三)基础设施。示范区现有各种水利工程达19100余处,其中大型水
10、库1座(青山垅水库,属郴州市管理),中型水库1座(龙潭水库),续建中型1座(黄口堰水库),灌田万亩以止水轮泵站1处,小i型水库21座,小ii型水库103座,大小山塘13543口,小型河坝267处,泉井3153口,水轮泵21处39台,电动抽水机182台3457.5千瓦,抽水机87台1195马力,正常蓄水量1.2亿m3,可利用蓄引提总水量2.3亿m3,平均每亩耕地366 m3,水田亩平470 m3。渠道3609km,渠系建筑物825处。境内水资源丰富,水资源可利用量38572万m3(地表水资源35274万m3,地下水资源2758万m3);现有水利设施年可供水量29261 万m3;现状年需水量292
11、61万m3(农业用水量17983万m3,工业用水量7758 万亿m3,生活用水量2854 万亿m3)。总灌溉面积32.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8.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5.21%,灌溉水利用率90%,旱涝保收面积达28.35万亩。设施农业面积0.3万亩, 建设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30个,水产养殖池塘面积3.78万亩,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30个。(四)科技推广。永兴县与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等高等农业院校和农业科研单位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在发展规划、教育培训、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化等方面都有专家提供指导、帮助,从而形成以高校、科研所专家为顾问、县科
12、技人才为核心的高素质科学技术人才支撑体系,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持。全县有专业技术人员1.016万人,其中高级职称378人,中级职称3778人,初级职称6004人。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60人。2010全县完成科技项目28项,包括省级项目5项,市级项目3项;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完成专利申请31项,实施9项,新培育专利工作试点企业1家。引进蔬菜新优品种8个,培育蔬菜科技示范户43户;加强了与高校联系,共建设出口型蔬菜生产基地和冰糖橙育苗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与应用;推广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测土配方施肥、超级稻示范、农作物栽培等10余项先进实用的技术,推广了“康宽”、担
13、架式机动喷雾器、五优308(水稻)、陆两优105、准两优527、亚科28(油菜)等10余项(个)新药械新品种;2010年,全县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2项,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发明专利授权6项,新增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加大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和农业信息化建设力度,全县持专业证书农业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为1.2%,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60%。(五)农业机械化。认真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加快新型、大型农机具推广,全县农机总19.9万千瓦,百亩农机总动力59.27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20,重点培育了中南三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样板。(六)体制机制。2008年
14、,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把郴州市建设成为“湖南省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强农业优势产业、加强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政策措施,为永兴县实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党中央、国务院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为永兴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难得的政策机遇,也为永兴县发展现代农业提供良好的机遇、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政策支持。永兴县非常注重发展规划,经常对全县各行业发展制定规划,还对一些特色产业制定了专项规划,如林业、渔业、冰糖橙、烤烟等规划。这些规划为全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建立农业日常监管长效机制。加强农
15、产品质量日常监管,以农药残留检测和重金属监测为重点,强化农产品例行监测和农业行政执法。永兴县成为郴州市唯一取得资质的县级农业法定检测机构。培育发展粮食生产、生猪养殖、冰糖橙开发、农机服务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5个,为产业发展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全县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率达100%。(七)资源环境保护。全县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6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90.8万亩,灌溉水利用率90%,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70%。全县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产地认定 12.75万亩,产品认证 11 个。大力推广“猪沼粮”、“猪沼烟”、“猪沼果”、“猪沼菜”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16、全县新建大型沼气池 12处、农村户用沼气池7000余口。三、推进示范区建设的思路及打算(一)总体思路与目标1、总体思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永兴县“推进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的战略目标,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为根本出发点,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设施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建设特色农业、加工农业、开放农业、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为重点,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载体,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为主体,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以高标准的农业基础设施为保障,健全农业投入机
17、制,改善农业发展环境,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加快实现农业经营机制和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最大程度上实现农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充分发挥永兴的区位优势、特色优势、人文优势和经济先发优势,走出一条新型的农业工业化路子。2、总体目标:坚持城乡统筹、以工促农、特色品牌、高效生态、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10年左右的建设发展,把示范区建成具有现代农业特征的特色农业、加工农业、开放农业、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全面达到高效生态农业的建设要求;把示范区建设成能够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挑战,在中部区域竞争中具
18、有显著优势,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二)重点任务示范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一心、二层、三带、四区”的农业产业布局格局。1、一心。即中心城市绿色空间,包括永兴县主城区和东部、西部、北部三个次中心,在此区域要把农业作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域重点发展城市农业,确保城市发展的绿色空间,加强城市农业绿化、美化和绿色通道建设,搞好工矿区与居民生活区之间的绿色隔离区(带)建设。在县城主城区的近郊区,发展以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农业,如种子种苗工程等;发展高投入高产出的设施农业,如水产、蔬菜、瓜果和花
19、卉苗木为主的特色优势农产品;重点组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包括科技园、信息化、现代农业物流园、农产品加工园等。2、二层。按照示范区农业地貌分布特征,以海拔500米为界线,把农业垂直空间布局划分为二个层次,即海拔500米以下的农业开发层和海拔500米以上的农业生态保护层。(1)农业开发层。该区域是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区,可充分利用西部丘陵、北部丘陵、中南部岗平、中东丘陵、东部低山土地肥沃、耕地集中连片、水源丰富、灌溉条件好、气候温和、热量条件好和农业品种资源丰富等的优质高产资源条件和水陆交通方便,城镇密集,市场经济繁荣的区位优势条件,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和加工农业。以农业产业开发为主线,以结构调
20、整为手段,全面提升粮油、水产、畜禽、茶叶、蚕桑、干(鲜)果、楠竹、冰糖橙、莲藕、金银花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优质种子种苗、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高新技术栽培(饲养),休闲娱乐消费和文化、旅游消费为特色的现代农业;建设一批高效、优质、安全农产品基地,培育一批具有规模较大、实力强的加工型、营销型龙头企业,创建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知名度的农业品牌。(2)农业生态保护层。该区域是示范区建设中重要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区,主要以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竹林和草山草坡等建设为主。该区域自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大,人类社会活动较弱,开发强度较小,在维持永兴县生态支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要以生态保护为主线,切实
21、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努力保护、恢复、修复当地生态环境能够支持的生态系统。要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和标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建立珍稀动植物保护区、水资源保护区和生态公园;对自然保护核心区以外的地带,在搞好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同时,可适当发展经济林和生态休闲旅游业,但必须严格限制建设用地开发,禁止污染型工矿企业发展,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3、三带。示范区主导产业空间布局,按照地形地貌、区域内现有农业生产特色和比较优势划分为以下三个农业产业带。(l) 南部高效农业产业带。该产业带位于示范区中南部,分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高效农业示范区。该区域地势平坦,水系和工业发达。可充分利用现代工业技术、
22、市场信息等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休闲、文化娱乐型农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物流业,促进农业向二、三产业转化,实现农业与城市化、工业化的互动发展。该区域近期要继续抓好现有上规模的水产养殖基地、出口蔬菜基地、水果基地和粮油生产基地,重点培育和发展粮油、蔬菜、畜禽、干(鲜)果、水产等特色主导产品,建设一批无公害和绿色的优质粮油、蔬菜,优质水果、生猪和禽蛋,高档水产养殖、名优茶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一批与基地相配套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和营销企业。远期重点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和农副产品物流中心。重点发展以鲟鱼原种繁育为中心的特种水产业,提升水产养殖业,拉长永兴县水产品、粮油、畜禽产业链,创建几个在
23、国际市场上有较高知名度的农业品牌。加速发展外向型农业,不断提高农业外向度和市场竞争力,把示范区建成外向型农业基地、农产品加工业基地和农产品物流中心。 (2)特色农业产业带。该区域主要位于示范区中部、省道212以北,分为省道212两旁的优势农业产业带和中北部经济作物及特色林业产业带,主要种植冰糖橙、楠竹、中药材、畜禽养殖业、油茶等。两旁的优势农业产业带:该区域为示范区特色农业-冰糖橙种植密集区,该区域重点发展以冰糖橙为主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建设一批无公害和绿色的冰糖橙生产基地及种子种苗产业;同时,还应建设一批优质生猪、禽蛋、高档水产养殖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实现该区域的种养平衡。远期重
24、点发展一批与基地相配套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和营销企业,拉长永兴冰糖橙产业链,创建几个在国际市场上有较高知名度的农业品牌,将冰糖橙这一国内品牌发展成国际品牌。中北部经济作物及特色林业产业带:该区域以林业为主,主要种植中药材、楠竹、桉树、杉树、棉花等,还有畜禽养殖、粮油生产等。该区域重点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林业基地(包括楠竹、桉树、杉树、松树等)、中药材基地和棉花基地;同时建设一批现代化、产业化的优质生猪基地和牛羊养殖基地,把本区域建设成为示范区大城市优质木材主要供给基地和出口创汇基地。(3)休闲农业产业带。该区域包括生态旅游区和生态环境保护区,主要包括便江自自然保护区、注江自然保护区、板梁古村
25、、悦来温泉、黄克诚故居、青山垅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龙潭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石壁垅水库和黄口堰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等区域。本区域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建设为契机,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以休闲观光、避暑度假和文化娱乐为重点,深化旅游区开发和整体环境建设。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特色农业资源,加强鲟鱼、鳄龟、鳜鱼、黄颡鱼、冰糖橙、油茶等名优产业开发;搞好鲟鱼、鳄龟等优质水产养殖基地建设;提升鱼仔酱、冰糖橙等特色产业。便江、注江、青山垅水库、龙潭水库、石壁垅水库和黄口堰水库是永兴生态环境保护区,该区域应重点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该区域以恢复和改善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线,以封山育林、加强
26、生态公益林建设为重点,适度发展林特生态型产业,全面提高山区森林生态功能。在丘陵山地平缓坡,要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名茶基地、楠竹基地、竹笋等两用基地、“高山蔬菜”基地、名优干水果基地、名贵中药材基地。同时,重视农产品加工和市场开发,进一步提升林木和水产养殖产业化水平,促进山区特色产业发展。4、四区。根据示范区地质地貌特征,东部、北部和西部广大丘陵山区是示范区特色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双重区域。在现代农业建设中,要在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按照四个不同区域的特点,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进农业综合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1) 中北部立体农业示范区。该区域冶炼工业发达、历史悠久,且分布相对
27、分散,目前主要种植烤烟、桉树、楠竹,畜禽养殖也比较密集。该区域要以冶炼业改建为契机,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烟草、桉树、杉树、楠竹、中药材(金银花、山苍子)、油茶、畜禽养殖等,重点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林业基地(包括楠竹、桉树、杉树等)、中药材基地和烤烟基地;同时建设一批现代化、产业化的优质生猪基地和禽类(三黄鸡、乌鸡、野鸡等)养殖基地,把本区域建设成为示范区优质木材主要供给基地和出口创汇基地。(2) 中部及东部特色养殖示范区。根据该区域特点,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畜禽、水产养殖,重点培育一批生猪、牛、羊、鲟鱼、鳄龟、鳜鱼、黄颡鱼、鸡、鸭、免养殖基地。同时,应大力推进垂钓、娱乐、餐饮、度假、观赏鱼类养殖等
28、为一体的休闲观光渔业,形成具有特色亮点的渔业发展新格局。远期重点发展一批与基地相配套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和营销企业,拉长永兴县养殖产业链,创建几个在国内市场上有较高知名度的农业品牌。(3) 东部生态农业示范区。该区域既是示范主要农业经济特产区,又是示范区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现代农业建设,一要发展农、林、牧相结合的立体农业,结合生态保护,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二要以恢复和改善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线,以封山育林、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为重点,适度发展本地特色的经济林木(杉木、松木、毛竹、楠竹、油茶、生物质能源基地等)、特色农产品(优质水稻、马铃薯、玉米、“高山蔬菜”、名优
29、干水果、蘑菇、锋蜜、生姜、四黄鸡等)和名贵中药材(如山苍籽、金银花等),按照适宜优质、扩大规模、创新机制、依托科技、打响品牌的要求,提高产品数量和质量;三要发挥现有龙头企业(山区牧场、绿色薪棒厂、湖南宏润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广东省贵旺食用菌公司等)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以特色农产品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加大出口蔬菜、水煮笋、名优茶、竹制品等创汇农业的开发力度。(4)西部现代经济作物种植示范区。该区域是示范区经济作物种植密集区,主要种植烤烟、水稻、棉花、马铃薯、玉米、油茶、油菜、冰糖橙等农作物;养殖鲟鳇鱼、猪、羊、兔等。该区域近期重点继续抓好现有上规模的烤烟种植基地,重点培育和发展烟草、粮油、
30、蔬菜、马铃薯、玉米、生猪、鲟鳇鱼、兔等特色主导产品,建设一批优质烟草、马铃薯、玉米生产基地、生猪、鲟鳇鱼、兔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远期重点发展立体农业,即以现代烤烟种植基地为中心,构建鲟鳇鱼特种水产品养殖基地,马铃薯和玉米无公害、绿色生产基地,优质生猪、免养殖基地,大力发展以特色农产品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加大水产品、马铃薯、玉米等创汇农业的开发力度。(三)主要措施。坚持正确导向,整合资源投入,积极探索创新,强化示范带动,逐步建立健全符合本地特点、顺应发展趋势现代农业发展机制。1、建立健全管理机制(1) 建立农业执法体系。按照农业部农业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改善执
31、法手段,完善执法装备,增强执法能力,提高执法效率,逐步建立起职能集中、管理规范、层级协调、上下一致、运行有效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 (2) 完善农产品特色体系。在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同时,重点抓好优质稻、永兴冰糖橙、油茶、蔬菜、西瓜等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争取获得国家权威的haccp、i509001、i5014000标准认证。 (3)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对于特色的外销的农产品,以及需要做出质量检测的农产品,给与技术上的支持;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的质量管理,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和农产品市场秩序。(4
32、) 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全县耕地稳定在42.75万亩。以提高基础地力和产出能力为重点,建设水田标准良田22.32万亩;改造中低产田4万亩,农作物秸秆还田40万亩,每年测土配方施肥面积不低于60万亩;加强对化学农药的施用监管,5年内减少化学农药用量30%以上,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确保农产品生产安全。加强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和防控,病虫测报准确率达90%以上。(5)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加大对工业污染物排放的检查监管力度,优化农业生产环境;加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易降解的农用薄膜的推广应用,合理使用化肥;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能力建设
33、。2 、建立健全融资机制(1) 改善农业发展环境,制定出更多吸引投资的政策。对重点农业项目的投入资金进行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重点农业项目落实;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种粮大户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粮食生产走产业化之路;继续出台对主导产业的产业化扶持政策,完善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目标和配套措施;认真研究和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困难,研究制定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抓好落实,确保领导到位、工作到位、政策措施到位、财政投入到位。(2)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到示范区,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积极向中央、省、市
34、、财政、科技等部门争取农业项目,做到储备一批项目、争取一批项目、实施一批项目、投产一批项目,全面提升示范区农业产业档次。3、建立健全经营机制 (1) 大力扶持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培植出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积极研究市场,开拓市场,狠抓标准化生产,坚持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增加科技含量来培育品牌、打响品牌,发挥品牌效应。(2) 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市场预测系统。逐步规范龙头企业与农户的产销合同,完善双方的主体地位和相应的权利义务,提高订单的履约率。(3) 鼓励和引导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协会、经济合作组织等的中介作用,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自我服务,充分发挥各类协会在行业自律和协调、行业标准和发展规划制订等方面的作用。4、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1) 改革完善农技推广体系。以县推广中心为龙头,建立县、乡(镇)、村三级推广体系,加快推进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建设,设立村级农业推广办公室,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2) 建设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包括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和防控系统,危险性病虫害检疫防疫系统,植物新技术和新产品推广服务体系建设。(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基础写作一文学文体写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辐射防护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安徽财经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理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大庆职业学院《工程伦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西科技大学《组织社会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黄河交通学院《电工电子学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娱乐空间设计与创新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家具清洗用品:洗衣皂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多翼式鼓风机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08年安徽省中考英语试卷及答案
- 眼动的检查与训练
- 超市项目投标书(宜佳)标书模板
- 朗文4B 复习提要及朗文4B单词及句子
- 仁爱版八年级下册英语unit5-topic2-教案
- 高中课本剧-鸿门宴剧本
- 分级护理课件完整版
- XXXX项目总指挥部组织机构设立及相关职责
- 营销策划 -上汽大众“11.11”众享购车季网络直播会
- 2022《包饺子》说课稿
- 【公开课课件】闽教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8 Summer Vacation Part A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