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_为向东坡传语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1页
如梦令_为向东坡传语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2页
如梦令_为向东坡传语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梦令为向东坡传语原文|翻译及赏析词牌如梦令原名忆仙姿。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勖所作。据说苏轼用这个词牌填词时,嫌其不雅,遂因庄宗原词中有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 句,改为如梦令。为单调。为向东坡传语,此处东坡,系指地名。作者贬官黄州时,故友 马正卿为他请得城东的营防废地数十亩, 作者开垦躬耕于此,并以这 个地名作了自己的别号。所以,此处作者请友人向东坡传话。以地当 人,足见作者留恋故地的情感之深。本词在开头就造成悬念。词人说: 人在玉堂深处。 唐时翰林院设在宫中,称玉堂。此后玉堂成为翰林 院的美称。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颇有深意。潜台词是说:我现 在身居翰林,你不必惦念我。这是告慰东坡。以下两

2、句便是询问、悬 想东坡的情况。分别多年,有谁来眷顾友人,那里恐怕是积满地,人 迹罕至,友人大约会感到寂寞。想到这里,作者笔锋一转,直抒胸臆。 希望再度奔赴黄州,于潇潇春之后,耕作于东坡之上。归去,归去。繁音促节,更显示归心之切。【赏析】这首如梦令,毛氏汲古阁本题作有寄,傅翰本调下注云: 寄黄州杨使君二首,公时在翰苑。当是元祐元年(1086 )九月以后, 元四年三月以前,苏轼在京城官翰林学士期间所作。词中抒写怀念黄 i州之情,表现归耕东城之意,是作者当时特定生活和心理状态的真实 反映及流露。首二句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以明快的语言,交待他 在 玉堂(翰林院)深处,向黄州东坡表达思念之情,

3、引起下文。这 两句的语气,十分亲切。在苏轼心目中,黄州东坡,俨然是他的第二 故乡,所以思念之意才如此殷切。次二句 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是 传语 的内容,是苏 轼对别后黄州东坡的冷清荒凉象的揣想。 先设一问以避免平直。有此 一问,便摇曳生姿,并能引出下文。 雪压小桥无路,仍承上句带有 问意,似乎是说:别后有没有人来?是雪压住了小桥,路不通吗?以 景语曲折表达之,既富于形象性,委婉深曲。是与否之间,都表现了 对别后黄州东坡的无限关心。末三句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紧承上意,亦是 传语 的 内容,表达归耕东坡的意愿。 归去,归去,直抒胸臆,是愿望, 是决定,是决心。 江上一犁春雨,是说春雨喜降,恰宜犁地春耕, 补充要急于 归去 的理由,说明 归去 的打算。一犁春雨 四字,使 人自然地想起他所作江城子词 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 晴 的意境。一犁春雨 四个字更是 皆曲尽形容之妙,妙就妙在捕 捉住了雨后春耕的特殊景象,情感轻快。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颇多气势磅礴之作;但在他一生中也 有很多淡雅清秀的词作,显示了东坡创作格的多样性。这首如梦令 便代表了苏轼创作清淡的一面,词中不设奇险之语,清新淡雅而自然。这首词作者以地写人,表现作者思念故地的情愫。有告慰,有询 问,有揣想,有向往,如面对老友,娓娓谈来,亲切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