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评析与高考历史备考指导_第1页
(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评析与高考历史备考指导_第2页
(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评析与高考历史备考指导_第3页
(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评析与高考历史备考指导_第4页
(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评析与高考历史备考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6年高考试题评析与指导 历史全国卷 2016年高考试题评析与指导(历史全国卷) 试题整体特点一 典型试题评析 二 教研和教学建议 三 一、试题整体特点 1.微观与宏观结合 三套试卷所考察问题的基本都是考生应熟知的 主干知识或对于核心概念的理解,知识点的考察往往 以小见大,从具体的知识需要联系背后的时代,需要 考生有清晰的历史时序和明确的历史轮廓。 一、试题整体特点 1.微观与宏观结合 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 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 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

2、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一、试题整体特点 1.微观与宏观结合 -48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 名将的时代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高仙芝的功过。 (6分) 一、试题整体特点 2. 历史与热点结合 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 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 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 神更加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 罗马法 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3、一、试题整体特点 2. 历史与热点结合 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 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 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 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 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一、试题整体特点 2. 历史与热点结合 27. 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 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 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

4、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 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一、试题整体特点 2. 历史与热点结合 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 年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 翰每年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 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 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 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 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一、试题整体特点 2. 历史与热点结合 40.4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 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 口压力等等主张,并加

5、以简要评价。(13分) 40.40. (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 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8分) (2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 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 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17分) 一、试题整体特点 3. 训练与考试结合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 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一、试题整体特点 3. 训练与考试结合 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 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

6、”“影响”“组 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 在于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一、试题整体特点 3. 训练与考试结合 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 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 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 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一、试题整体特点 3. 训练与考试结合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材料 人民

7、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 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 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 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 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 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 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二、典型试题评析 1试题大量采取了“提供新材料,设定新情境,考查 相关问题”的方式进行命制。 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

8、雇工 “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 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二、典型试题评析 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 国有的中纺公司。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 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 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 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治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1

9、试题大量采取了“提供新材料,设定新情境,考查 相关问题”的方式进行命制。 二、典型试题评析 成立时间成立时间名称名称 1955国际茶业委员会 1960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2可可生产者联盟 1970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 推动表1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秩序 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34. 41.41.材料材料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 ,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 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

10、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 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 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 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 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二、典型试题评析 1试题大量采取了“提供新材料,设定新情境,考查 相关问题”的方式进行命制。 二、典型试题评析 2. 努力实现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的综合考查。 28甲午战后,梁启

11、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 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 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 革命”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二、典型试题评析 2. 努力实现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的综合考查。 32. 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 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 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 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 出当时的雅典 a. 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 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 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 参政丧失民众信

12、任 二、典型试题评析 2. 努力实现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的综合考查。 404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 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 人口压力等等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13分) 4747. (1)根据材料,概括与一站时相比,罗曼罗 兰二三十年代反战活动的变化。(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曼罗兰反战活 动变化的原因。(10分) 二、典型试题评析 3. 针对中学历史教学实际,体现了对教学改革的 引领作用。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 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

13、论语却不在“五 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二、典型试题评析 3. 针对中学历史教学实际,体现了对教学改革的 引领作用。 34图5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4幅作品 反映出近代以来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二、典型试题评析 3. 针对中学历史教学实际,体现了对教学改革的 引领作用。 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 迫开放了一系

14、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 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 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 资料选辑等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 并加以简要分析。图图9 清末自开商埠分布示意图清末自开商埠分布示意图 考题趋向追踪史学发展前沿 多种史学视角 多重史学领域 多种史学视角多种史学视角 第一、革命史观 第二、文明史观 第三、全球史观 第四、现代化史观 第五、社会史观 (1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目录目录a:17a: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节世纪英国资产阶

15、级革命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第二节 斯图亚斯图亚 特王朝的专制统治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革命形势的成熟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三节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革命的开始 第一和第二第一和第二 次内战次内战 共和国的建立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第五节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第五节 克伦威克伦威 尔的独裁统治第六节尔的独裁统治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1688年年 政变第二章政变第二章 (略)(略) 摘编自摘编自世界历史世界历史近代部分近代部分,19721972年版年版 目录目录b:b:第一章第一章 16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世纪资本主

16、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第一 节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商业革命 第二节第二节 文艺复兴第三节文艺复兴第三节 宗教宗教 改革第四节改革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第五节尼德兰革命第五节 1616世纪的中国与世纪的中国与 日本第二章日本第二章 17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第一节 1717世纪英国革世纪英国革 命命1689168917421742年的英国第二节年的英国第二节 (略)(略)摘编自摘编自世界史世界史近代史编近代史编, 20112011年版

17、年版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 确,合理充分。)确,合理充分。) 1990199520002008 元旦元旦1111 春节春节3333 劳动节劳动节1131 国庆节国庆节2233 星期日星期日1111 星期六星期六111 清明节清明节1 端午节端午节1 中秋节中秋节1 2015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材料材料 表表2 1950 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年 份 法定 假日 天 数 节 假 日 表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40.4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 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 口压力等等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13分) 40.40. (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 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8分) (2 2)根据材料一、二并

19、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 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 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17分) 多重史学领域:多重史学领域: 1.社会史学 2.计量史学 3.心态史学 4.环境史学 5.影视史学 solo分类评价法是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 比格斯首创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方法,其核 心是以等级描述为特征进行质的评价。solo 是英文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的缩写,意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 构”。该理论把学生回答的问题由低到高分 为五个层次:前结构层次、单点结构层次、 多点结构层次、关联结构层次和抽象拓展层 次,从而判

20、断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 对于开放性问题的关注对于开放性问题的关注 三、教研和教学建议 1.1.关注课标与考纲关注课标与考纲 历史课程标准这不仅关系到高考命题的具体内容,也更 关系到高考命题切入的角度。 如:如:“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前一部分是对基本史实的表述(高考命题的具体内容), 后一部分是对该史实进行价值判断(高考命题切入的角 度)。高考命题也不外乎是从这两方面切入的。 (2014年全国卷)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 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

21、车, 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 置无闻。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三、教研和教学建议 1.1.关注课标与考纲关注课标与考纲 三、教研和教学建议 1.1.关注课标与考纲关注课标与考纲 33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 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 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 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15-15-

22、国国1-41.1-41.(1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 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生产力= =科学技术科学技术x x(劳动力(劳动力+ +劳动工具劳动工具+ +劳动对象劳动对象+ +生产管理)生产管理)这这 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摘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

23、,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者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者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公式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公式 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三、教研和教学建议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比较美国总

24、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古代中国古代中国(16b-41) 1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3-41(13-41)(16c-40)(16c-40) (1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3a-2413a-24;10-2410-24;14b-2

25、414b-24) (2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2-2912-29;11-40,10-25,14a-2411-40,10-25,14a-24) (3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5a-2515a-25,15b-2515b-25,16b-2516b-25,16c-25)16c-25) (4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3b-41,12-28,14b-27,(13b-41,12-28,14b-27,16a-2716a-27) ) 2 2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15a-26,15a-27)(15a-26,15a-27)

26、(16a-40)(16a-40) (1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3b-25;12-24;10-27;15a-(13b-25;12-24;10-27;15a- 24;15b-26;24;15b-26;16a-25;16b-2616a-25;16b-26) ) (2 2)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10-40;(10-40;16c-2716c-27) ) (3 3)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13b-26;12-26;11-25;14b-26;15b-27)(13b-26;12-26;11-25;14b-26;15b-27) (4 4)资本主义萌芽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重农抑商”和和“海禁海禁”政策政策(13a-40;14a-27)(13a-40;14a-27) 关于考纲关于考纲 3 3中国传统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