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2013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新人教版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2013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新人教版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2013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新人教版_第3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2013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新人教版_第4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2013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分,满分 16分)1. (2分)(2013?东城区一模)下列生活中的常见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榨取果汁b.冰雪融化c.矿石粉碎d.铁钉生锈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 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榨取果汁只是将汁液与水果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错;b、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2、b错;c、矿石粉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错;d、铁钉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 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 (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考点:蒸发与蒸储操作;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滴瓶上的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

3、根据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图中所示操 作正确.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防止污染试剂,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

4、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 答此类试题的关键.3. (2分)(2011?娄底)化学家们正在探索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如纳米tio2可制成性能优越的隐身型涂料,用于导弹等武器装备上.tio2中ti元素的化合价为()a. +2b. +3c. +4d. +6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tio2中ti元素的化合价为:x+ (-2) x2=0,则x=+4;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

5、.4. (2分)(2013?东城区一模)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与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反应后方框内生成物的微粒示意图是(无一定条件一 + . a ma.反应前反应后b-d.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判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析判断反应后方框内生成 物的微粒示意图.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在左边有4个“”、 4个,在右边有 4个“”,由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反应前后不变,反应后方框内生成物的微粒示意图是cp ,所以,a正确,b c 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解

6、题的关键是明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并读懂反应前后物质结构的相关变化.a. ab. bc. cd. d5. (2分)(2012琳洲)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物质用 途性质a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c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d氮气焊接金属时做保护气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a、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料进行分析;b、根据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分析c、根据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分析;d、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进行分析.解答:解:a、由于绿色植物

7、光和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可作气体肥料,不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故a不正确;b、由于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所以,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故b正确;c、由于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所以,用小苏打来治疗胃酸过多,故c正确;d、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做保护气,故d正确;故选a.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6. (2分)(2013?东城区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后,溶液的质量都会增加b.相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不相等c.将质量分

8、数为98%勺浓硫酸稀释为 49%勺硫酸,加水的体积与所取浓硫酸的体积一定相等d.已知mg (oh 2和mgo的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向10g该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使固体全溶,所得溶液中 mgso的质量一定为24g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依据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具体情况分析解答;b、依据溶质的质量可用溶液的质量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相乘分析解答;c、将质量分数为98%勺浓硫酸稀释为49%勺硫酸所加水的质量值分析解答;d、依据反应前后镁元素的质量不变分析解答;解答:解:a、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溶液质量可能增加也可能

9、减小,如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时溶液的质量会 减小;b、溶质的质量可用溶液的质量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相乘解得,所以相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 与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有可能相等(溶液的质量不确定);c、将质量分数为98%勺浓硫酸稀释为49%勺硫酸所加水的质量应该和原浓硫酸质量相等,而不是体 积相等;d、由于反应前后镁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10g该固体中镁元素的质量与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相等,由于10gx 48%=24g望鱼,故该说法正确;120故选d点评:此题是一道多点知识考查题,题型基础全面,重点是对金属的性质溶液的计算和化学式计算的考查;7. (2分)(2013?朝阳区一模)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

10、的少量杂质,方法正确的是()物质所含杂质除杂质的方法a二氧化镒氯化钠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b氯化钠溶液碳酸钠加入过量稀盐酸,加热蒸发c氯化钙溶液稀盐酸加入过量氢氧化钙,过滤d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加入适里的石灰水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 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氯化钠易溶于水,二氧化镒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 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

11、除去过量的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新的杂质氢氧化钙,不符合除 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碳酸钠能与适量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再过滤除去不溶物,故选项所采取的 方法错误.故选b.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 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8. (2分)(2013?朝阳区一模)化学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操作步骤为:向试剂1中加入试

12、剂2,搅拌、测温静置、测温再加入试剂3,搅拌、测温、记录.得到以下数据:式齐1试剂2温度/c溶解后温度/ c狰置后温度/c试齐3温度/c混合后 温度/c0.5g碳酸钠10ml 水20.023.320.010ml 盐酸(20%) 20.023.70.5g碳酸氢钠10ml 水20.018.520.010ml 盐酸(20%)20.020.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碳酸钠溶水时放出热量b.碳酸氢钠溶水时吸收热量c.其它条件相同时,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混合时放出的热量更多d.实验中,若同一列试剂的温度及所取的量不同,则实验结论的可信度降低考点: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

13、根据表中数据碳酸钠溶解后温度为23.3 c大于开始时的 20 c,可知碳酸钠溶于水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碳酸氢钠溶解后温度为18.5 c小于开始时的 20c,可知碳酸氢钠溶于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混合后温度为20.8 c,碳酸钠溶液与盐酸混合后温度为23.7 c,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混合放热更少.解答:解:a由数据表,碳酸钠溶解后温度为23.3 c大于开始时的20c,可知碳酸钠溶于水的过程中放出热量,故a说法正确;b、由数据表,碳酸氢钠溶解后温度为18.5 c小于开始时的20c,可知碳酸氢钠溶于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故b说法正确;c、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混合后温度为2

14、0.8 c ,碳酸钠溶液与盐酸混合后温度为23.7 c,故其它条件相同时,碳酸钠溶液与盐酸混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更多,故c说法错误;d、对照试验要求只有一个变量,其它条件都相同,故若同一列试剂的温度及所取的量不同,则实验 结论的可信度降低说法正确; 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数据,筛选信息的能力,会分析数据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能较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二、填空题9. (3分)请从h c、n、q na等4种元素中选择恰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并将其化学式 填写在相应的空格上:(1)能燃烧的固态非金属单质是c ;(2)由四种元素组成的盐,其溶液呈碱性,常作为食品加工的膨松剂的是nahc

15、o ;(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nh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 质的化学式即可.解答:解:(1)非金属单质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单质,题目提供的元素中碳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能组成 c这一固态非金属单质.(2)碳酸氢钠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盐,其溶液呈碱性,常作为食品加工的膨松剂,其化学式为:nahco(3)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其化学式为:nh.故答案为:(1) c; (2) nahcq (3) nh.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

16、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 在;解题时应注意只能从给出的元素中选择来组成物质.10. (4分)(2011w圭林)锯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如图所示:38 sr镀87.62图1图2图3(1)银属于 金属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2)银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8 ,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3)图2所表示的粒子的化学符号是sr2+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压轴实验题.分析:(1)由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可推测元素种类;也可根据汉语名称,推 测元素种类;(2

17、)由铜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原子序数二核内质子数二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银元素的原子序数;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可知相对原子质量;(3)图2所表示的粒子为银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所得的结构,根据失去的电子数,可知带电荷数; 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可知其元素符号,故可书写粒子符号.解答:解:(1)由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为2,符合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的特点,可推测元素种类为金属元素;也可根据汉语名称“车思”,带“车”,故推测元素 种类为金属元素;(2)由铜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和规律“原子序数二核内质子数二核外电子数=a电荷数”可知,则银元素的原

18、子序数为 38;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可知相对原子质量87.62 ;(3)图2所表示的粒子为银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所得的结构,根据失去的电子数为2,可知带2个正电荷;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可知其元素符号为sr,故可书写粒子符号为sr2+.故答为:(1)金属;(2) 38; 87.62; (3) sr2+点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11. (4分)溶液的应用非常广泛 k2co和kno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温度/ c2030506080溶解度/gk2co110114121126139kno31.645.885.511

19、0169图t图2(1)图1中能表示kno溶解曲线的是甲 (填“甲”或“乙”)(2)曲线上 m点的含义是 在tic时,甲、乙溶解度相等.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3) 40c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碳酸钾的烧杯中,各加入至40c,其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ad .a.烧杯中溶解的是 kno,烧杯中溶解的是 k2cob.烧杯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若将烧杯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d.将得到的烧杯中溶液降温至20c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20、分析:(1)比较甲乙的溶解度变化趋势结合图中表格数据可以作出判断;(2)曲线中交点的含义表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可以据此解答;(3)根据40c时碳酸钾的溶解度结合溶解度的定义进行解答;解答:解:(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知道,在温度较低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较小,结合图中的两条溶解度曲线可以知道甲表示的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2)曲线中交点的含义表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m点的意义为:tic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3) a、根据表中数据可知 40c是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钾的溶解度,所以40c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碳酸钾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至40c,中有未溶解的固体,说明烧

21、杯中溶解的是 kno,烧杯中溶解的是 &co,故a正确;b、烧杯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所以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故b错误;c、若将烧杯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这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d、将得到的烧杯中溶液降温至 20c时,如果没有晶体析出,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 d 正确.故答案为:(1)甲;(2)在tic时,甲、乙溶解度相等;(3) ad.点评: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和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以此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 (8分)为了测定实验室某生锈铁片中铁元素的质量

22、分数,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甲、乙两个实验方 案.,4 ii方案甲:称得生锈铁片的质量为mg,按图i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完全反应后,测得室温下产生氢气的体积为v1l,查得其密度为 p g/l .方案乙:称得生锈铁片的质量为 mg,先按图n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当生锈铁片完全变成光亮的银白色时, 停止加热,继续通入 co至室温.取出铁片,按图i所示装置继续进行实验.完全反应后,测得室温下产生 氢气的体积为v2l,查得其密度为 p g/l .(1)【评价交流】有同学分析甲方案即使读数准确也不可行,你认为其缺陷是:甲方案只能测出铁单质的质量,不能测出铁元素的质量.(2)【设计实验】方案乙中,同学们设计了如

23、下实验报告,请帮助完成.实验编 号实验步骤次验现象解释或化学方程式d装置通入co加热.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 co至室温/锈铁片变成光亮 m银白色反应结束后,还要继续通 co至室温的目的是 止铁片在高温卜乂被氧化或防止倒吸n装置i将光亮铁片放入稀盐酸中,完 金反应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有气泡放化学方程式:fe+2hc/fecl 2+h2t(3)【提出问题】图ii所示装置是否有可改进之处?请简要叙述具体改进意见:是,将e中液体改为氢氧化钠溶液,将 e的导出管口处点燃导出气体(或在e的导出管口处扎上一个气球)(4)【结论】生锈铁片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800 p 2v2/m2% (用字母

24、表示)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书写化学方程式、文 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由于生锈铁片中除了铁、铁的化合物之外还含有水分等不含铁元素的物质,由于方案甲中根据计算 只能得出铁片中金属铁的质量,无法计算出铁的氧化物的质量,也就无法计算出铁元素的总质量; 而乙首先利用还原剂把铁的化合物中的铁元素全部变成了金属铁,然后根据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就可 求出参与反应的金属铁的质量即生锈铁片中铁元素的总质量.解答:解:(1)由于生锈铁片中除了铁、铁的化合物之外还含有水分等不含铁元素的物质,所以方案甲中 根据计算只能得出铁片中金属铁的质量,而无法

25、知道铁的化合物的质量;(2)当实验结束时,要继续通一氧化碳,防止被还原的铁片在高温下又重新被氧化或玻璃管冷却会导致里面的压强减小,从而试管内的水会倒吸到玻璃管内;由于铁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hfecl2+h t ;(3)由于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而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因此必须对这两种气体进行处理,改进方法为:将e中液体改为氢氧化钠溶液,将e的导出管口处点燃导出气体(或在 e的导出管口处扎上一个气球);(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和稀盐酸反应的铁的质量即为生锈铁片中铁元素的质量, 设生锈铁片中铁元素的质量为x.fe+2hcu

26、fecl 2+h t562xp 2v2.;,= m2 k p 2v2 x=28p2*则生锈铁片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 * 100%=2800p n22m2%m2故答案:(1)甲方案只能测出铁单质的质量,不能测出铁元素的质量; (2)防止铁片在高温下又被氧化或防止倒吸;fe+2hchfecl 2+h t ;(3)是,将e中液体改为氢氧化钠溶液,将 e的导出管口处点燃导出气体(或在e的导出管口处扎上一个气球);(4) 2800 p 2v2/m2%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铁的冶炼、铁的有关化学性质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并对实验的方案进 行评价,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3. (

27、5分)某无色溶液可能由硫酸钱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而成.为探究其组成,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i、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酚酗: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氯化钢溶液,观 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所得滤液为红色.(1)由实验i中的现象,小明推断出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naco、naoh ,(写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nh) 2so ;为了进一步探究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小明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n、取适量实验所得的红色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溶液变无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适量 的硝酸银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观察

28、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滤液为无色.由实验i、实验n,小 明得出结论: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确实存在.(2)实验n所得无色滤液中,除酚酗:以外,还含有的溶质为hnq nanq ba (no) 2 ;(3)小华同学认为:由小明设计的实验i、实验h,不能得出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确实存在.请你提出 改进意见或方案:将实验i中的氯化钢溶液换成硝酸钢溶液.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酚酬:试液在碱性溶液中为红色,加入酚酗:试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 溶液呈碱性,碱性物质与硫酸钱不能共存,故一定不含有硫酸钱;向

29、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氯化银 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碳酸钠能与氯化钢反应生成碳酸根沉淀,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 钠;过滤,所得滤液为红色,说明滤液呈碱性,故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硝酸银能与氯化钠反 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1)酚血:试液在碱性溶液中为红色,加入酚mt试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碱性物质 与硫酸钱不能共存,故一定不含有硫酸钱;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氯化钢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 淀产生.碳酸钠能与氯化钢反应生成碳酸根沉淀,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由于加入氯化钢溶 液过量,故先碱性的碳酸钠全部参加反应,过滤,所得滤液为红色,说明滤液呈碱性,故溶液中一 定含有氢氧化钠,故填:ns2co、naoh (nh) 2so;(2)实验i中得到的红色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有氢氧化钠、过量的氯化银、生成的氯化钠,当加入硝酸的时候,氢氧化钠能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向试管中逐滴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则硝酸银会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硝酸银会与氯化银反应生成硝酸钢和氯化银,故实验n所得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硝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