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版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_第1页
第六版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_第2页
第六版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_第3页
第六版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_第4页
第六版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习题一1. 简释下列概念:稀缺:指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 “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充分的或者说不足的。自由物品 :指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如阳光、空气等,其数量是无限的。经济物品 :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加工出来的物品。生产可能性边界 :指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最大产量的组合的轨迹,又叫生产可能性曲线。自给经济 :一种经济体制,其特点是每个家庭生产他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扩大一点说,是每个村落生产他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只有极少数消费品是与外界交换来的。在这种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由居民的直接消

2、费所决定,经济效率低下。计划经济 :一种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归政府所有,经济的管理实际上像一个单一的大公司。在这种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由计划来解决。市场经济 :一种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经济决策高度分散。这种经济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资源配置和利用由自由竞争的市场中的价格机制来解决。混合经济 :一种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和国家所有相结合,自由竞争和国家干预相结合,因此也是垄断和竞争相混合的制度。在这种体制下,凭借市场制度来解决资源配置问题,依靠国家干预来解决资源利用问题。微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它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以及

3、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及其相互关系。总体经济问题包括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实证经济学 :在解释经济运行时从客观事实出发,力求说明和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 ,并借以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后果,而不对事物作好坏、善恶的评价。规范经济学 :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标准,作出“应当”与“不应当”的评价,阐述怎样才能符合这样的标准。内生变量

4、 :是指由经济模型内部结构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 :指不是由经济模型中的变量决定的,而是由外部因素(如政治,自然)决定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的数值。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变动的数值。局部均衡 :是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来分析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一般均衡 :在分析某种商品价格决定时,是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来分析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时所有商品的价格如何被决定。2. 你认为研究人们的消费问题是属于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的对象?答: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不是仅从概念上

5、就可简单加以区分的。消费这个概念和问题,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中都有,但含义和研究的角度不一样。在微观经济学中,研究消费主要是研究消费者行为(选择),即根据预算约束,消费者如何按自己的偏好选购消费品以实现效用极大化;而在宏观经济学中,研究消费主要是研究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如何决定,及如何影响总需求水平等。3. 经济物品是指( d )。有用的物品;稀缺的物品;要用钱购买的物品;有用且稀缺的物品。4.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b )。通货膨胀;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一种生产品最适度产出水平。5. 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b )。一国资

6、源总能被充分利用;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则只有减少y 物品的生产才能增加 x 物品的生产;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经济能力增长惟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6. 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c )。 1982 年8 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1981 年失业率超过9%;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在已超过30000 美元。7.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是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b)。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联邦货物税的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某一行业中雇用工人的数量8. 什么是经济理性主义?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符合这个原则的,

7、有没有“非理性”或“反理性”行为?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是理性的还是反理性的,为什么?您给出的答案是实证性的还是规范性的?答:经济理性主义是指这样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人在经济生活中总是受个人利益或利己的动机所驱使,总能认真地对各种可能的抉择权进行比较,以便找出一个能使他耗费给定的代价取得最大限度利益的所谓最优方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花费一定金钱买进消费品时总是力求消费品提供最大效用,厂商经营总是力求利润最大,要素出售者提供生产要素则力求收益极大。总之,人们无论从事何种经济活动,都力求能带来最大利益,带来最大限度满足。一切头脑正常的人,即所谓有理性的人都会这样行动,不可能有所谓“非理性”或“反理性

8、”的行为。然而,理性行为不一定是自私自利的,更不一定是损人利己的。因为如果人们不把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作为自己行为所追求的目标,而把助人为乐看作是自己行为的准则的话,则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就不会成为他们的理性行为。当然,在自私自利或损人利己主义者看来,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行为就是理性行为。所谓“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 ,就是这样的人。可见,如果我们说,理性行为不应当是自私自利及损人利己的行为,这种说法实际已经是规范性的而不是实证性的了。因为这种说法实际上已包含着认为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是“不好的” 、“不应当的” 、“非理性的”这样一种价值判断了。习题二1. 简释下列概念:需求:是指在某一特

9、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需求规律 :一种普遍经济现象的经验总结,指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需求的变动 :指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供给:是指生产者(厂商)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供给规律 :一种普遍经济现象的经验总结,指: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正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商品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供给的变动 :指当

10、商品本身的价格既定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供给数量的变化。性需求的价格弹 :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通常简称为需求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 :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之比。需求的交叉弹性 :是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的简称,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供给弹性 :是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11、。均衡价格 :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等于生产者所提供的该商品的供给量时的市场价格。供求规律 :指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与需求均呈同方向变动,均衡价格与供给呈反方向变动,而均衡产量与供给呈同方向变动。2. 下列情况发生时,某种蘑菇的需求曲线如何移动? 卫生组织发布一份报告,称食用这种蘑菇会致癌;另一种蘑菇价格上涨了;消费者收入增加了;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了。答: 对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左移。因为卫生组织发布的该蘑菇会致癌的报告会使得人们普遍产生对食用此种蘑菇的恐惧心理,从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大大减少对它的需求量。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因为各个品种的蘑菇属于互替商品,当另一种蘑菇的价格上涨后

12、人们会减少对那种蘑菇的需求量,并通过多消费此种蘑菇来实现替代。因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增加了对此种蘑菇的需求量。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因为消费者收入的增加意味着他们购买力的增强,这将使他们增加对这种蘑菇在内的正常商品的需求量,并且在任一价格水平下都是如此。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不变,如果不考虑培育蘑菇的工人作为消费者对此种蘑菇的需求的话。因为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只影响蘑菇的供给成本进而影响其供给曲线,对需求曲线则不发生影响。3. 假设一个坐标图上有两条形状为直线但斜率不同的需求曲线,在这两条需求曲线的相交之点的弹性是否相等?假定这两条相交的需求曲线不是直线而是曲线,交点上弹性是否相等?答:两条

13、斜率不同的直线性需求曲线在相交之点各自的弹性是不相等的,斜率绝对值小(坡度较平缓)的那条需求曲线在交点处的弹性大一些。pcaed 1d 2ofdbq如上图, d1、d 2 分别为两条斜率不同的线性需求曲线,它们与横轴分别相交于点b、 d ,与纵轴分别相交于点 a、c,两条需求线相交于点e。这里,d1 之斜率绝对值 k1oa之斜率绝对值 k2oc,d2,ocoaacoaacacoaobod显然, k 2,即 d 2 斜率绝对值较大。odobdbobdbdbk1ob由几何表述法可知在交点 e 处,d1 之弹性系数 ed1ebed 2ed,d 2 之弹性系数。因 ef oc,eaec故 ebfb ,

14、 edfd ,则 ed1fb , ed 2fd ,显然 fbfd ,故 ed1ed 2 。eafoecfofofofofo这表明在两条需求曲线交点处斜率绝对值较小(坡度较缓)的需求曲线d 1 的弹性系数值ed1 大于斜率绝对值较大(坡度较陡)的需求曲线d 2 的弹性系数ed2。两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在它们相交处的各自弹性也是不相等的。pcaed1e2d 2e1ofdbq如上图, d1、d 2 分别为两曲线型需求曲线,两者相交于点e 。在 e 点 d1 的切线为 e1、d2 的切线为 e2。显然, d 1 切线 e1 的斜率小于 d2 切线 e2 的斜率。而需求的点价格弹性系数公式为dqp1edq

15、,dpdpdq在 d1、d2 交点 e ,虽然它们具有相同的坐标位置,即有相同与的数值,但由于d 1 切线 e1 的斜率小于d2 切线 e2 的斜率,因此d1 的弹性大于d 2 的弹性,即在交点处它们具有不同的弹性。4. 下图中有三条为直线的需求曲线。pfedjabcoikghq试比较 a、b 和 c 点的需求价格弹性。试比较 a、d 和 e 点的需求价格弹性。答: 用 ea、e b 和 ec 分别代表 a、b 和 c 点的需求弹性,则由于eaakjo, ebbgjo, ecchjoafjfbfjfcfjf因而 ea=e b=ec用 ea、e d 和 ee 分别代表 a、d 和 e 点的需求弹

16、性,则由于eaakik, eddgig, eeehihafiodfioefio又由于 ikigih因而 eae d ee5. 如果考虑到提高生产者的收入,那么对农产品和轿车一类高级消费品应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办法 ?为什么 ?答:对农产品,应采取提价的办法;对轿车这类高级消费品则应采取降价的办法。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入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对需求富于弹性的商品来说,其销售总收入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而对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来说,其销售总收入与价格成正方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所以,为了提高生产者的收入,对农产品这类需求缺

17、乏弹性的必需品应该采取提价办法,而对于轿车这类需求富于弹性的高级奢侈品应该采取降价的办法。6. 什么是蛛网模型?蛛网模型的形式和商品的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蛛网模型现象在现实生产中是很少存在的?答:一些商品(尤其是农副产品)的市场价格和产量在长期中常会表现出周期性的循环波动。用动态分析方法说明这一现象并考察其最终均衡状态实现情况的理论被称为“蛛网模型”,因为在“价格产量”坐标系中,这些商品的价格产量波动的轨迹象蛛网形状。蛛网模型的形式的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系数有关:如果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的系数相等,则市场一旦由于某种原因偏离均衡后价格和产量

18、将按同一幅度不断波动,永远达不到均衡状态。由于这种波动始终沿一个封闭环路循环不已,所以这种蛛网模型被称为“封闭式蛛网”;如果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供给价格弹性系数,则价格和产量会以越来越小幅度波动,直到均衡时为止。这种蛛网模型被称为 “收敛式蛛网” ;如果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供给价格弹性系数,则价格和产量的变动在时间序列中会越来越偏离均衡位置而呈发散图形状,故这种蛛网模型被称为“发散式蛛网”。蛛网模型赖以成立的假设条件很严格,包括产品不易储存,市场信息极不灵通,生产者对产品的预期价格和需求一无所知,只能把目前价格作为下期产量的依据,但这种非理性预期的假设是不符合实际的,因此这种蛛网模

19、型所描述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少存在的。7. 某君对消费品 x 的需求函数为 p100q ,分别计算价格 p=60 和产量 q=900 时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答:由 p100q ,得 q(100p)2故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可一般地表述为eddqp2(100 p)( 1)p2pdpq(100p) 2p100当 p=60 时,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ed2p2603p10060100当 q=900 时, p100q1009001003070 ,故此时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ed2p27014p1007010038. 甲公司生产皮鞋,现价每双美元,某年的销售量每月大约双,但其竞争者乙公司在该年 1 月份把皮鞋价格从

20、每双美元降到美元,甲公司月份销售量跌到双。试问:这两个公司皮鞋的交叉弹性是多少(甲公司皮鞋价格不变)?若甲公司皮鞋弧弹性是- ,乙公司把皮鞋价格保持在美元,甲公司想把销售量恢复到每月双的水平,问每双要降价到多少?答:由题设, px160, qx 110000, py 1 65, py 255,qx 28000 ,则甲公司和乙公司皮鞋的交叉价格弹性为exyqx(py1py 2 ) / 2 qx 2qx 1py 1py 2py(qx 1q x 2 ) / 2 py 2py1qx 1qx 2800010000655541.3355651000080003设甲公司皮鞋价格要降到px2才能使其销售量恢复

21、到 10000双的水平。因 px 160 ,故pxpx 2px 1px 2 60又qxq x2qx 21000080002000 , ed2.0由 edqxpx 1px 2 ,即pxqx 1 qx 22.0200060px 2px 26080001000018 ( px 2 60)60px 2得 px 2186060185953.68 (美元)181199.假设:商品的需求曲线为直线:qx400.5px ;商品的需求函数亦为直线;与的需求曲线在 px8 的那一点相交; 在 px8 的那个交点上, 的需求弹性之绝对值只有的需求弹性之绝对值的。请根据上述已知条件推导出的需求函数。答:由假设,当 p

22、x8 时, qx 40 0.58 36 ,则由假设,知y 之需求曲线通过点 (36,8),同时,在点 (36,8) ,x 之需求弹性为 edx8111180.5,则由假设,92k y,36936得 y 之需求曲线的斜率 k y1812( 9)36于是,据假设,由点斜式直线方程得商品y 之需求曲线为 px 36(1)(qx8)即 qx 44 px10. 在商品 x 市场中,有 10000 个相同的个人, 每个人的需求函数均为d122p ;同时又有 1000个相同的生产者,每个生产者的供给函数均为s 20p 。推导商品x 的市场需求函数和市场供给函数。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出商品x 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

23、场供给曲线,并表示出均衡点。求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假设每个消费者的收入有了增加,其个人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了2 个单位,求收入变化后的市场需求函数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并在坐标图上予以表示。假设每个生产者的生产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其个人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了40 个单位,求技术变化后的市场供给函数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并在坐标图上予以表示。假设政府对售出的每单位商品x 征收 2 美元的销售税,而且对1000 名销售者一视同仁,这个决定对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有何影响?实际上谁支付了税款?政府征收的总税额为多少?假设政府对生产出的每单位商品x 给予 1 美元的补贴,而且对1000 名商品 x 的生产者一视

24、同仁,这个决定对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有什么影响?商品x 的消费者能从中获益吗?答: 商品 x 的市场需求函数d10000d10000(122p)12000020000 p商品 x 的市场供给函数s1000s1000 20p20000p见下图由 d=s ,即 12000020000p20000p得 p 120000 3 40000q20000360000此时个人需求函数变为d d212 2p 2 14 2p市场需求函数相应变为d 10000 d 10000 (14 2p) 140000 20000 p于是,由 d =s,即 140000 20000p 20000p得14000073.5p24000

25、0q 20000 3.5 70000此时个人供给函数变为ss4020p40市场供给函数相应变为s1000s1000(20 p 40) 20000 p 40000于是,由 d=s ,即 12000020000p20000p40000得p80000240000q2000024000080000征收 2 美元销售税会使每一销售者供给曲线向上移动,且移动的垂直距离等于2 美元。此时个人供给函数变为s20(p 2) 20p 40市场供给函数相应变为s1000s1000(20 p40)20000p40000于是,由 d=s “ ,即 120000 20000p20000p40000p160000得4000

26、04q 20000 4 40000 40000即这一征税措施使均衡价格由3 美元上升为4 美元,均衡销售量由60000 单位减少到 40000 单位。尽管政府是向销售者征收税款,但该商品的消费者也分担了税额的支付。在政府向销售者征税后,消费者购买每单位商品x 要支付 4 美元,而不是征税前的 3 美元,单位产品实际支付价格比征税前多了1 美元。同时每单位时期仅消费40000 单位的商品 x ,而不是税前的 60000单位。销售者出售每单位商品x 从消费者手上收到 4 美元销售款,但仅留下2 美元,其余的 2美元作为税金交给了政府,单位产品实际得到价格比征税前少了1 美元。因此在政府征收的这2

27、美元销售税中,消费者和销售者实际各支付了一半。在这种情况下,税额的负担由消费者和销售者平均承担的。政府征收的总税额每单位时期为240000=80000 美元。1 美元补贴会引起每一生产者供给曲线向下移动,且移动的垂直距离为1 美元。此时个人供给函数变为s20( p1)20p20市场供给函数相应变为s1000s1000(20 p20)20000 p20000于是,由 d=s “,即 120000 20000p20000p20000得 p 100000 2.5 40000q200002.52000070000即这一补贴措施使均衡价格由3美元降到 2.5美元,均衡产销量由60000单位增加到7000

28、0单位。尽管这一补贴是直接付给了商品x 的生产者,但是该商品的消费者也从中得到了好处。消费者现在购买每单位商品x 只需支付2.5美元,而不是补贴前的3美元,并且他们现在每单位时期消费70000单位而不是60000单位的商品x ,其消费者剩余增加情况如下:在给补贴前即价格是3美元,产量是60000时,消费者剩余是:(6 3)60000 2=90000元;在给补贴后即价格是2.5元,产量是 70000时,消费者剩余是:(6 2.5) 700002=122500元,故消费者剩余增加: 122500-90000=32500美元。习题三1. 简释下列概念:效用:是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并

29、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边际效用 :是指消费商品或劳务的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或减少的那一单位商品或劳务所感觉到的满足的变化。无差异曲线 :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的曲线。边际替代率 :是指为了保持同等的效用水平, 消费者要增加 1 单位 x 物品就必须放弃一定数量的 y 物品,这两者之比率,即 x 对 y 的边际替代率。2. 如果你有一辆需要四个轮子才能开动的车子上有了三个轮子,那么当你有第四个轮子时,这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似乎会超过第三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这是不是违反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答:这不违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因为边际效用是指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

30、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增加(或减少)的总效用的数量。这里的“单位”是指一完整的商品单位,这种完整的商品单位, 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效性的前提。比如,这个定律适用于一双的鞋子,但不适用于单只鞋子。 对于四轮子而言, 必须是有四个轮子的车才成为一单位。 三个轮子不能构成一辆四轮车,因而每个轮子都不是一个有效用的物品,增加一个轮子才能使车子有用。因此,这里不能说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超过第三个轮子的边际效用。mu xmu x3. 假定某消费者只买px超过px,x 、y 两种商品,试用文字和图形说明当他购买时情况为而总支出水平和px 、py 又既定不变,则他应当多买些x 而少买些 y 才能使总效用增加。答:

31、因为总支出水平和价格既定不变,为分析方便计可假定px =py ,预算线 ab 也就随之确定,并且ab 与 y 轴、 x 轴都成是 45角。如下图所示。yay1cy2dy3eox 1x2x3bxab 总与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设为。另外,无差异曲线的效用小于的效用,的效用小于的效用。 ab 与交于 c 点,与交于 d 点。 c 点的 x 商品量为 ox 1,d 点的 x 商品量为 ox2 ,e 点的 x 商品量为 ox 3。y 商品的量在 c、d 、 e 各点依次为 oy 1、 oy 2、oy 3。在 e 点,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线的斜率,亦即dymu xpxmrsxymu ypydxmu x

32、mu y所以,pxpy在 c、 d 点,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大于预算线的斜率,即mu xpxmrsxypmu yy所以, mu xmu y在 mu xmu y 的情况下, c 点处在较低的无差异曲线上。如果多购pxpypxpy(ox 2- ox 1)单位 x 商品,少购( oy 2- oy 1 )单位 y 商品,消费者就处在较高的无差异曲线上d 点。如果再购买( ox 3- ox 2)单位商品,少购买(oy 3- oy 2)单位 y 商品,消费者将达到最大满足,并处于既定预算支出和价格水平下效用最高的无差异曲线上的e 点。从经济意义上,也可以简答如下:由于假定px=py ,因此, mu xmu y

33、 ,这时消费者若将一部分用于购买 y 的货币转向购买x,则由于多买 x 而增加的效用会大于由于少买y 而损失的效用,从而使总效用增加。mu xmu y4. 某消费者购买x 和 y 两种商品,其消费形式已满足下述条件:pxpy。若 px下降,py 保持不变,又假定x 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则y 的购买情况如何变化?答: 由题设知,原来该消费者的消费已处于均衡状态。可设预算方程为pxx p y m。y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入(消费者支出)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对需求缺乏弹性即需求价格弹性小于 1的商品来说,其销售总收入(消费者支出)与价格成正方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

34、。因此现在商品 x 价格下降(设为 px1 ),虽然 x 商品的购买量会增加(设为 x 1),但由于 x 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 1,消费者用于 x 商品的支出还是减少了, 即px x px1x 。这样, 在收入( m )不变的情况下,由预算方程易知用于购买y 商品的支出( py y )应该增加了,同时py又保持不变, y 商品的购买量也就会增加。5. 某消费者原来每月煤气开支为 120 元,煤气的某些用途如取暖等可用电替代。现在煤气价格上涨100%,其他商品价格不变, 若该消费者得到120 元作因煤气涨价的补贴,试问他的处境改善了还是恶化了?为什么?作草图表示。答:该消费者处境改善了,因为该消费

35、者得到120 元补贴后,可以多消费电来替代煤气消费,由于电价不变,他完全可以用多消费电来改善自己的处境,如果煤气价上涨 100%,电价也上涨 100%,他处境就不会改善,如下图所示。电 (y) a1ay2e2y1e 1u2u 1ox 2 x 1 bb1b 煤气 (x)在图中, ab 代表原来的预算线,ab 代表煤气涨价100%但未给补贴的预算线,该预算线在横轴的截距应该正好是原预算线ab 横轴截距的一半。a 1b1 代表煤气涨价并给了120元补贴后的预算线,由于煤气涨价100% ,这样该消费者仍要消费数量x 1 的煤气,就必须支出 240 元,而现在给120 元补贴,与原来自己用于煤气的支出1

36、20 元加在一起正好是240元,因而仍可以消费数量为x 1 的煤气。 故 a 1b1 必和 ab 相交于原均衡点e1,又由于电价未变,因而 a 1b 1 必和e2,在 e2 点上,ab 平行,在 a 1b 1 预算线上,消费者找到了新的均衡点消费者得到的效用为u 2,大于在原来均衡点e1 得到的效用 u1,从图中可见, 该消费者会用多消费电来代替煤气的消费,煤气消费量由x 1 减少到 x 2,而电的消费量由y 1 增加到 y 2。6.若某人的效用函数为 u4xy ,原来他消费9 单位 x ,8 单位 y ,现在 x 减到 4 单位,问需要消费多少单位y 才能与以前的满足相同?答:当x=9 ,

37、y=8 时, u4xy49820当u=20 ,x=4 时,由 u4 xy 得, 2044y ,进而可得, y=12可见,当 x 减到 4单位时,需消费12单位 y 才能与原来的满足相同。7.假定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y4,他会把收入的多少用于商品y 上 ?答:设商品 x 的价格为 px ,商品 y 的价格为 py,收入为 m 。由效用函数 uxy 4,得uy 4 ,u4 xy3 。xy他对 x 和 y 的最佳购买的条件是,mu xmu yy 44xy3pxpy即为pypx变形得px x1pyy4把px x1pyy代入预算方程px x pyy m,有41 pxp ym4yypyy4 m5这就是

38、说,他收入中有4/5用于购买商品 y 。8.设无差异曲线为 ux 0.4y 0.69 ,px =2 美元, py 3,求: x 、y 的均衡消费量;效用等于时的最小支出。答: 由效用函数 ux 0.4 y 0.6 ,可得,mu xu0.4x 0.6y0.4 , mu yu0.6x 0.4y 0.4xy于是消费者均衡条件mu xmu y可化为pxpy0. 4x0 . 6 0 . 60.x60 . 40 . 4yy23将此方程与 x 0.4y 0.69 联立,可解得 x=9 ,y=9 。此时最小支出 =px x+p y y=2 9+39=45(元)。9. 已知某君消费两种商品x 与 y 的效用函数

39、为 u x 1/3y1/3,商品价格分别为px 和 py,收入为 m ,试求该君对 x 和 y 的需求函数。答:根据题意,预算方程为pxxpy y m ,由消费者均衡条件mu xpx,可得mu ypy121x 3 y3pxypx312,即1pyxpyx 3y 33将之与预算方程联立,可得对商品x 的需求函数为m,对 y 的需求函数为 ymx。2px2py10. 行政配给制是计划经济一大特色,试说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这种制度会减少消费者效用。答:行政配给制之所以会减少消费者效用,是因为在这种制度下,消费者无法在既定的预算约束下按自己偏好自由选购消费品。举个例说,假定某单位给其职工分发价值10

40、0 元人民币的年货,一种办法是给每个职工发5 斤油, 10 斤猪肉 (共值 100 元 ),另一种办法是把100 元钱发给每个职工,让他们根据自己需要选购商品,显然,后一种办法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大效用。向前一种行政配给制就无法使职工更大满足,因为每个消费者的偏好不一样。这种情况用无差异曲线图形表示,就是无差异曲线未能和预算线相切。11. 某消费者今年收入 11000 元,明年收入 12600 元,他可以以 5%的市场利率借贷款进行消费。(1)画出他的跨时期预算约束线。(2)若利率上升至6%,画出新的预算约束线。(3)若他不能以任何利率借款,但可以以5%的利率放贷,画出他的跨时期预算约束线。(4)

41、试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释利率上升后储蓄会增加的现象。答 : (1) 根 据 题 意 , 若 今 明 两 年 收 入 全 用 于 今 年 消 费 , 则 消 费 金 额 共 有i1i 2126001 r1100023000 , 若今 明 两年 收 入全 用 于 明年 消 费, 则 消费 金 额共 有10.05i 2 (1r ) i1 1260011000 (1 0.05) 24150 ,这样,就可画出下列跨时期预算约束线。明年消费mmaon”nn今年消费在图中, om=24150 ,on=23000 , mn 是预算约束线。(2) 若 利 率 上 升 至 6%, 新 的 预 算 约 束 线 为

42、 m n , om =12600+11000 1.06=24260 ,on =11000+12600/1.06 22886.79(3)若他不能借款, 但可以以5%的利率放贷, 则跨期预算约束线为”mn ,其中 om=24150,on =11000。(4)利率是资金借贷的价格,利率上升表示现期(假定是今年)消费相对于下期(假定是明年)消费来说,其代价或成本上升了。因此,消费者会减少现期消费,增加下期消费,即用明年消费来替代今年消费,这样储蓄便会增加。这就是利率上升的替代效应。同时,利率上升,会使消费者实际财富增加,因此消费也会增加,但现期储蓄相应减少。这就是利率上升的收入效应。利率上升对现期消费与下期消费的影响即价格效应是前述两种效应的合成。一般说来,在通货膨胀不严重的国家,实际利率都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因此,利率上升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就是说,储蓄会随利率的上升而增加。多数消费者会以期待未来更多的消费而减少当前消费以增加储蓄。12. 一个消费者在考虑要不要花一笔2000 元的钱去买股票。 如果他一年中估计有25%的概率赚进1000元,有75%的概率亏损200 元。再假定这笔钱存银行的话,年利率是5%,试问该消费者如果是风险规避者、风险爱好者或风险中立者,对购买股票会作何决策?答:该消费者在有风险条件下可能有的收益和无风险条件下可能有的收益是相等的,即0.2510000.75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