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专题训练24原子物理(选修3-5)_第1页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训练24原子物理(选修3-5)_第2页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训练24原子物理(选修3-5)_第3页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训练24原子物理(选修3-5)_第4页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训练24原子物理(选修3-5)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训练24动量 原子物理(选修3 5)1. (8分)(1)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一13.6 ev ,则氢原子第三能级的能量为 ev; 要使一个处于基态的氢原子释放出一个电子而变成为氢离子,该氢原子需要吸收的能量至少 是 ev .(2)静止的锂核3li俘获一个速度为8 106m/s的中子,发生核反应后产生了两个新粒子, 其中一个粒子为氨核2he,它的速度大小是 3.5106m/s,方向与反应前的中子速度方向相同,试写出核反应方程,并求反应后产生的另一个粒子的速度大小.2. (8分)(1)如图1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r班v04-0.s531_5234图1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低能级跃迁的

2、过程中,这群氢原子最多能发出 种频率的光,其中从 n =能级跃迁到n =能级所发出光的频率最小.(2)如图2所示,木块 a的质量m= 1 kg ,足够长的木板 b的质量m=4 kg ,质量nc=4 kg的木块c置于木板b的右端,已知水平地面光滑, r c之间有摩擦.现使 a以vo=12 m/s 的初速度向右运动,与 b碰撞后以4 m/s速率弹回,求此后运动过程中,曲,h i s图2木板b的最大速率;木块c的最大速率.3. (8分)(1)利用a粒子散射实验最早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 ;他还 利用a粒子轰击174n(氮核)生成17o和另一种粒子,写出该核反应方程是 .(2)两物块a、b用轻

3、弹簧相连,质量均为 2 kg,初始时弹簧处于原长, a b两物块都 以v=6 m/s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向右运动,质量为 4 kg的物块c静止在前方,如图 3 所示.b与c碰撞后二者会粘在一起运动.图3求:b与c碰撞后瞬间b与c的共同速度;当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块a的速度为多大?4. (8分)(1)我国科学家经过艰苦努力,率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试验装置并调试成功.这种装置被称为“人造太阳”,它能够承受上亿摄氏度高温且能够控制等离子态的核 子发生聚变并稳定持续的输出能量,就像太阳一样为人类提供无限清洁能源.在该装置内发 生的核反应方程是2h+ 3hr 2he+ x,其中粒子 x的符

4、号是 .已知2h的质量是 m, 3h的质量 是m, 2he的质量是m, x的质量是mi,光速是c,则发生一次上述聚变反应所释放的核能表 达式为 a e=.(2)在光滑水平面上,甲、乙两物体的质量分别是m、m,它们沿一条直线相向运动,其中甲物体运动速度 vi的大小是6 m/s,乙物体运动速度 v2的大小是2 m/s.已知两物体碰撞后 各自沿着原方向的反方向运动,速度v的大小都是4 m/s ,求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5. (8分)(1)(3 分)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周围 80%-90%勺路灯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来供电,奥运会90%勺洗浴热水采用全真空太阳能集热技术.科学研究发现,太阳发光是由于其

5、内部不断发生从氢核到氨核的核聚变反应,即在太阳内部4个氢核(1h)转化成一个氨核(4he)和两个正电子(0e)并放出能量.已知质子质量mp= 1.007 3 u , a粒子的质量mi = 4.001 5 u ,电子的质量me=0.000 5 u . l u 的质量相当于 931.5 mev的能量.写出该热核反应方程.一次这样的热核反应过程可释放出多少mev的能量?(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2)(5分)如图4所示,质量均为 m的小滑块p和q均可视为质点,与轻质弹簧相连的q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p以某一初速度v向q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在整个过程中,弹簧具 有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多少?用心爱心专心-5

6、 -图46. (8分)(1)某原子mx经过2次a衰变,4次3衰变后变为。丫,那么n与p的数学关系 式为; m与q的数学关系式为 ;(2)在同一平直钢轨上有 a、b、c三节车厢,质量分别为 m 2m 3nl速率分别为v、v、 2v,其速度方向如图5所示.若r c车厢碰撞后,粘合在一起,然后与 a车厢再次发生碰撞, 碰后三节车厢粘合在一起,摩擦阻力不计,求最终三节车厢粘合在一起的共同速度.7. (8分)(1)在下列四个核反应方程中, 1h+ x1 一 2he+ an14417 7 n+ 2he- 8 o x2 4be+ 2h- 120:+ x3 12mg+ 2he 13al + x4以下判断中正确

7、的是()图5x1、x2、x3和x4各代表某种粒子a. x1是质子b. x2是中子c. x3是中子d. x4是质子(2)如图6所示,质量为m 1 kg的滑块,以v0= 5 m/s的水平初速度滑上静止在光滑水求:平面上的平板小车,小车足够长,质量 m= 4 kg .mzztzz.图6滑块与小车的共同速度v;整个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内能e.8. (8分)太阳的能量来自氢核聚变:即四个质子(氢核)聚变一个“粒子,同时发射两个正电子和两个没有质量的中微子.如果太阳辐射能量的功率为p,质子1h氨核2he正电子0e的质量分别为 mp、mu、me,真空的光速为c,则:(1)写出上述核反应方程式;(2)计算每一次聚

8、变所释放的能量a e;(3)计算t时间内因聚变生成的 a粒子数n.9. (8分)(1)(4 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射线是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辐射出的b. 一群处于n= 3能级激发态的氢原子,自发跃迁时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c.放射性元素发生一次3衰变,核电荷数增加1d. 235u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随着地球环境的不断变化,半衰期可能变短(2)(4分)质量为m的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以速率v1向右运动,质量为 m的子弹以速率v2水平向左射入木块,假设子弹射入木块后均未穿出,且在第n颗子弹射入后,木块恰好停下来,求n的数值.10. (8分)(1)(2分)请将下列两个核反应方程补充完整. 2he

9、+ .把两滑块 a和b紧贴在一起,在 a上放质量为 m的祛码,置于导轨上,用电动卡销;nr 10 292+ 10n - 150xe+ 34sr +(2)(6分)如图7所示,在实验室用两端带有竖直挡板c和d的气垫导轨和有固定挡板的质量都是m的滑块a和b做“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cnno卡住a和b,在a和b的固定挡板间放入一轻弹簧,使弹簧处于水平方向上的压缩状态;n.按下电钮使电动卡销放开,同时启动两个记录两滑块运动时间的电子计时器,当a和b与固定挡板c和d碰撞时,电子计时器自动停表,记下 a至c的运动时间ti, b至d的运 动时间t2;m.重复几次,取ti和t2的平均值.在调

10、整气垫导轨时应注意 ;应测量的数据还有 ;只要关系式 成立,即可得出碰撞中守恒的量是mv的矢量和.答案11. 1)1.5113.6(2) 6li +0n - 2he+ ;h 2x 106 m/s12. (1)33 2 (2)4 m/s 2 m/s13. (1)见解析 (2)2 m/s 3 m/s解析(1)卢瑟福(1分)外1+ 2he !(升 1h(1 分)(2)b c碰撞时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设碰后瞬间b、c两者速度为vbc,则mv = ( rb+ mc) vbc(2 分) 2vbc= 2+ 4 m/s = 2 m/s(1 分)当a b c三者的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由 a b、

11、c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 守恒,(rra) v = ( ra+ rra+ nc) va(2 分) _(2 + 2) x 6解得 va= 2+2+4 m/s = 3 m/s(1 分)14. (1) on (m + mmm)c2 (2)3:5 1401215. (1)4 1hr2he+ 21e 24.87 mev (2) 4mv一,一 ,v 、,16. (1)见解析 (2)大小为2,万向向左解析 (1)n 8=p(1 分)m=q(1 分)(2)由动量守恒定律:mv+ 2mv+ 3m2v)=(m+ 2m 3m)v (4 分)1解得:v =2v(1分),方向向左.(1分)17. (1)cd (2) 1 m/s 10 j218. (1)见解析 (2)(4 mpmhe 2m)c(3) p2(4 m mhe 2m) c解析(1)核反应方程式为41hr 2he+ 20e (2)由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a已a mc核反应所释放的能量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