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化学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21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_第1页
2017年高考化学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21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_第2页
2017年高考化学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21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_第3页
2017年高考化学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21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_第4页
2017年高考化学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21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21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1. 【2017新课标3卷】(14分)绿矶是含有一定量结晶水的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绿矶的一些性质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绿矶样品,加水溶解,滴加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再向试管中通入空气,溶液逐渐变红。由此可知: 、。(2) 为测定绿矶中结晶水含量,将石英玻璃管(带两端开关K1和Ka)(设为装置A)称重,记为mu g。将样品装入石英玻璃管中,再次将装置A称重,记为 ma g。按下图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仪器B的名称是19 将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排序 (填标号);重复上述操作步骤,直至A恒重,记为 m

2、g。a.点燃酒精灯,加热b.熄灭酒精灯c 关闭&和Kad.打开K1和冷,缓缓通入N2e.称量Af .冷却到室温 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绿矶化学式中结晶水数目x= (列式表示)。若实验时按a、d次序操作,则使x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3)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将(2)中已恒重的装置 A接入下图所示的装置中,打开K和Kz,缓缓通入N2,加热。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C、D中的溶液依次为 (填标号)。C D中有气泡冒出,并可观察到的现象分别为e.浓 HSOa. 品红b. NaOH c. BaChd. Ba(NO) 2写出硫酸亚铁高温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1)样品中没

3、有Fe3+卩+易被氧气氧化为Fe3+(2) 干燥管dabfee76(m一3!偏小9( m3 mi)(3) c、a生成白色沉淀、褪色2FeSQ羅讲Fe2Q+SOf +SO f【解析】样品滚于祀商加QCN滝海 请浹颜邑无明显变仏说明样品中无F曲;再向试管中通人空 气,濤法逐浙饗L这说明有铁离子产生,目PK酸亚铁易被空气氧化为换為铁离子遇KS濬液 显红色*(刃。根据仪器构造可知B是干燥管。 由于装気中含有空气空气能氧优硫酸亚繼所叹加热前需要排尽装置中空气,利用氮气排出空气, 为了使生成的水蒸气完全排除,应该先熄灭酒精灯再冷纵然后关闭畸和覘,最后称量,即正确的 排序杲dabfcCi 样品的质量是(m

4、m) g,加热后剩余固体是硫酸亚铁,质量为(m m) g,生成水的质量为(m m) g,FeSQ xH2QFeSO+xHkO15218(m m) gx(m m) g则:152(m3 mjg型,解得:x 76(m2 m3); (m2 m3)g9(m3 mJ若实验时按a、d次序操作,在加热过程中部分硫酸亚铁被空气氧化为硫酸铁,导致m增加,使测得生成的水偏小,生成的硫酸亚铁偏大,因此x偏小。(3)最终得到红色粉末,说明有氧化铁生成,即分解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化合价变化可知一定有 SQ生成,这说明硫酸亚铁分解生成氧化铁、SQ和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硫酸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

5、,由于硝酸钡在酸性溶液中有氧化性,能氧化SQ,所以应该用氯化钡,检验 SQ用品红溶液,所以 C D的溶液依次为氯化钡溶液和品红溶液, 实验现象是C中溶液变浑浊,产生白色沉淀,D中品红溶液褪色。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硫酸亚铁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铁、SQ和SQ,根据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得此反应的方程式为 2FeSQ奋盘fezQ+SQ f +SQ f。【名师点睛】以绿矶为载体考查无机物的性质实验方案的探究,通常解答综合性实验设计与评价题的 基本流程:原理T反应物质T仪器装置T现象T结论T作用意义T联想。具体分析为:实验是根据什么性质和原理设计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所用各物质名称、状态、代替物(根据实验目的和相关

6、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和推理,并合理选择)。有关装置:性能、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问题、是否有替代装置可用、仪器规格等。有关操作:技能、操作 顺序、注意事项或操作错误的后果。实验现象:自下而上,自左而右全面观察。实验结论: 直接结论或导出结论。2. 【2017北京卷】(16分)某小组在验证反应“ Fe+2Ag+=Fe2+2Ag”的实验中检测到 Fe3+,发现和探 究过程如下。向硝酸酸化的0.05 mol L-1硝酸银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黑 色固体,溶液呈黄色。(1)检验产物 取出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 (填操作和现象),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 Ago

7、 取上层清液,滴加 K3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 。(2) 针对“溶液呈黄色”,甲认为溶液中有Fe3+,乙认为铁粉过量时不可能有Fe3+,乙依据的原理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针对两种观点继续实验:取上层清液,滴加 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实了甲的猜测。同时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 且溶液颜色深浅、沉淀量多少与取样时间有关,对比实验记录如下:序号取样时间/min现象i3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ii30产生白色沉淀;较 3 min时量少;溶液红色较3 min时加深iii120产生白色沉淀;较 30 min时量少;溶液红色较30 min时变浅(资料:Ag+与 SCN生成白色沉淀 AgS

8、CN 对Fe3+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假设a :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层,能产生Fe3+;假设b :空气中存在 Q,由于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可产生Fe*;假设c:酸性溶液中NO-具有氧化性,可产生 Fe3+;假设d:根据现象,判断溶液中存在 Ag+,可产生Fe3+。 下列实验I可证实假设 a、b、c不是产生Fe3+的主要原因。实验n可证实假设d成立。实验I:向硝酸酸化的 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不同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 KSCN溶液,3 min时溶液呈浅红色,30 min后溶液几乎无色。实验n:装置如图。其中甲溶液是 ,操作及现象是 。盐桥(3) 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方程式

9、推测实验iiii中Fe3+浓度变化的原因: 。【答案】(1 加硝酸加热溶解固体,再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Fe2+ (2) Fe+2Fe3+=3Fe2+ 4Fe2+Q+4H=4Fe3+2HzO加入KSCN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 0.05 mol L - NaNO溶液 FeSO溶液(或 FeC溶液)分别取电池工作前与工作一段时间后左侧烧杯中溶液,同时滴加KSCN溶液,后者红色更深(3) 溶液中存在反应: Fe+2Ag+=Fe2+2Ag, Ag+Fe2+=Ag+FeT, Fe+2FeT=3Fe2+。反应开始 时,c(Ag+)大,以反应、为主,c(Fe3+)增大。约30分钟后,c(Ag+)小,以反应为主

10、,c(Fe3+) 减小。【解析】 黑色固体中合有过量骯 如果同时含有银贝何以、加入HC1或H代偽濬解而银不瞪容 執或者先用硝酸潯解固体,再用检验窗KFeCC环是强FF的试袖 所汉产生蓝色沉 淀说明含有(2)过量钱粉与F占反应生成即Qj氧化 阳+生成2啲反 应为4阳护+216加入.KS滿浹后产生白鱼沉淀AfiSCN,所汰实殓可以说明渝港中 含有码S故可以假设劇可育彙化昭性成证明假设冬叭错误就是排除励对实绘的 干扰,相当于没有昨嗨在的空日实肌考虑其他条件不聲变化可以选用0-05 md-L-1 NhNO揺淋 原电池实验需曼证明的是假设d的反应営-F*+=Ag-阳睛拘按现,所臥甲池应当注入Fed,(或

11、者 F血Q濬液片假设d成N则上述煉电泡中总圃参产主电凄 左侧语懑中生成的F曲谓到KSCNHffi色 会更深。由于加入过量铁粉,濬濟中存在反应有引反应生成的庁应睛岡多祕 A痫化发生反应AFAg-F 生成的Fe3+与过重铁粉岌生反应FcrZFFc2反应开始 时,心増)犬,CKSJ5为主期巧増大。约30分$中后,的小,以反应为主,老申减小*【名师点睛】该题是一个探究性试题,主要考查部分基础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的检验、实验分析、有盐桥的原电池结构、实验设计等知识,考查考生实验理解能力、根据要求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和 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注意控制变量思想方法的应用, 探究实验异常现象成为近几年实验探究

12、命题的热点,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该题为实验探究题,装置图、流程图很简单,但探究过程 较复杂,准确全面获取信息、通过控制变量思想进行逻辑分析是解题的关键,凭感觉做题,不容 易准确获取题中信息。 该类试题的解题策略为: ( 1)确定变量: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认真审题, 理清影响实验探究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 2)定多变:在探究时,应该先确定其他的因素不变,只 变化一种因素,看这种因素与探究的问题存在怎样的关系;这样确定一种以后,再确定另一种, 通过分析每种因素与所探究问题之间的关系,得出所有影响因素与所探究问题之间的关系。(3)数据有效;解答时注意选择数据 (或设置实验 ) 要有效,且变量统一

13、,否则无法做出正确判断。另 外探究性题型中考虑问题的思路不能局限于个别问题、不能局限于固定的知识,需要全面考虑。如本题最后的一问解答以及中间涉及的Fe与Fe3+反应在本题中的理解。证明一个问题时,为了防止干扰,一般都需要做对比试验、空白试验。3. 【2016新课标2卷】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mol/L的溶液.在FeCb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 。(2) 甲组同学取 2mL FeCl 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 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 Cb 可将Fe2+氧化。FeCb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

14、子方程式为 。(3) 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mLFeC2溶液中先加入 0.5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I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 。(4) 丙组同学取10 mL0.1mol/LKI溶液,加入6mL0.1moI/LFeCI 3溶液混合。分别取 2mL此溶液 于 3 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mLCCl4 充分振荡、静置,CCl4 层呈紫色;第二只试管中加入1 滴 K3 溶液,生成蓝色沉淀: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实验检验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实验和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 (填离子符号),由此可以证

15、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 。(5)丁组同学向盛有 H2Q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b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 ;生成沉淀的原因是 (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答案】 防止Fe2+被氧化(2) 2Fe2+Cl2=2Fe3+2CI(3) 隔绝空气(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2+3+(4) Fe ; Fe ;可逆反应(5) H 2Q+2Fe2+2H+=2Fe3+2HO, Fe3+化 HzQ 分解产生 Q;H2O2分解反应放热,促进 Fe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解析】试题分祈,(1)亚铁离子具有还嫖性,能被

16、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在配制的F口溶滋中加入少量钱属 的目的是防止阳披氧化。 6可将F我氧化成铁离子自身得电子生成氟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产 防止空汽中的氧气将F代氧仏 产生干扰,所以煤油的作用是隔维空气。根据F店的检峻方法向潯液中加入1 ifiKaffefCSnj落瀛 生成蓝鱼沉淀,一定含育亚铁离子孑 则实喊检验的离子SzFQS御易溶于CCLp在CCU中呈紫気F捫遇K$CN溶液显血红邑 实验 和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濬液中仍含有卩我,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嫁反应为可逆反应。(5) HQ溶液中加入几滴酸化的 FeCb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2Q2+2Fe2+2H+=

17、 2Fe3+ 2H2O,铁离子的溶液呈棕黄色;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H2O2分解放出氧气,而反应放热,促进卩+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考点定位】考查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性质,离子的检验,HQ的性质,盐类的水解等知识。【名师点睛】本题以常见的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性质、H2O的性质为基础,考查了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生读题不会感到陌生, 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涉及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性质,离子的检验,HbQ的性质,盐类的水解等知识。人们常用KSCN溶液检验Fe3+的存在,若向溶液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则该溶液中含义Fe3+;人

18、们常用 K3溶液检验Fe2+W存在,若向溶液中加入几滴 K3溶液,生成蓝色沉淀,则该溶液中含义Fe2+。4. 【2016北京卷】以Na2SO溶液和不同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作为实验对象,探究盐的性质和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实验试剂现象滴管试管11-10.2 mol LNatSQ溶液饱和ASQ溶液I .产生白色沉淀10.2 mol L- CuSO4溶液n.溶液变绿,继续滴加产生棕黄色沉淀2 mL10.1 mol L- Al 2 (SQ) 3溶液川.开始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产生白色沉淀(1) 经检验,现象I中的白色沉淀是AgSO。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I:(2) 经检验,现象H的棕黄色沉淀中不含SO42-

19、,含有Cu+、ClT和SO32-。已知:Cu+ 稀硫酸Cu +Cu2+, Cu2+ 1 CuI J (白色)+I2 用稀硫酸证实沉淀中含有Cu+的实验现象是 通过下列实验证实,沉淀中含有cf+和 SO2-。取上层清液分成两份试剂1洗净的棕黄邑沉淙白鱼沉淀无明显现象日色沉淀AKI溶液 洗净的棕黄色沉淀取上层清液分成两份淀粉溶液 试剂1无明显现象白色沉淀Aa. 白色沉淀 A是BaSQ,试齐U 1是。b. 证实沉淀中含有 82+和SQ2-的理由是。(3) 已知:Al 2 ( SQ) 3在水溶液中不存在。经检验,现象川的白色沉淀中无SQ2-,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KMnQ溶液

20、褪色。 推测沉淀中含有亚硫酸根和 。 对于沉淀中亚硫酸根的存在形式提出两种假设:i. 被Al (QH 3所吸附;ii. 存在于铝的碱式盐中。对假设ii设计了对比实验,证实了假设ii成立。a.将对比实验方案补充完整。步骤一:廿离.洗憑 j恨帘同休2 mL OJ md沁搭液S色机淀步骤二:(按上图形式呈现)。(4) 根据实验,亚硫酸盐的性质有 。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 _有关。【答案】(1) 2Ag+S Q2= Ag2SQ Jo (2 加入稀硫酸后,有红色固体生成; a. HCl和BaCb溶液。b.在I -的作用下,Cu2+转化为白色沉淀 Cui, SO2-转化为SQ2-。(3Al3+、OH。a、

21、暂悴MH H O2 mt 0 1 aool IT AUSO亦需桟b、V明显大于V2。(4) 还原性、水解溶液显碱性;两种盐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性质和反应条件。【解析】述题分析:实睑I中0- 2 molL 沁d滝酒饱和ASO4潯液发生页应生成白色沉淀A&SCh ?离子 方程式为 2Ag+4SO32-= ASO, |。ffilS反应;a E g 畑呵知若沉淀中含有a,抑入稀臓会发生歧化反应生成铜 单氐实峻现象是有红色固体生成j分析实验流程知实验原理为2Cu2+4I =2Cui+I 2、I 2+SO2+HO=sQ+2+2,SQl2-+Bai+= BaSQ4,贝Ua. 白色沉淀A是BaSO,试剂1是盐酸酸

22、化的 BaCb溶液。b. 证实沉淀中含有 Cd和SO2-的理由是棕黄色沉淀与KI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ui),证明含有C,白色沉淀A为硫酸钡,证明含有 SO2。(3) 根据题意可知实验川的白色沉淀中无SQ2-,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KMnO溶液褪色,则推测沉淀中含有亚硫酸根和氢氧化铝a、铝的酸式盐与氢氧化钠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钠的含量大于氢氧化铝,所以反应应该设计一个定量对比试验,根据白色固体消耗氢氧化钠的量不同来证实假设ii成立,即实验方案设计步骤二为:遡尽“訂;0川卅厢、険漆口淞朴jOH : E -口控HQ飞旋寸兰沉虔恰坯林1151如罰订丸庁6曲就,且M明显大于V2

23、,可说明沉淀中亚硫酸根存在于碱式盐中。(4) 根据实验白色沉淀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亚硫酸盐具有还原性,另外亚硫酸根水解呈碱性。根据实验现象可得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盐的性质和溶液的酸碱性有关。【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和设计等 【名师点晴】控制变量思想方法,探究实验异常现象成为近几年实验探究命题的热点。该题为实验探究题,装置图、流程图很简单,但探究过程较复杂,准确全面获取信息、通过控制变量思想进行逻辑分析是解题的关键,凭感觉做题,不容易准确获取题中信息。该类试题的解题策略为:(1)确定变量: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理清影响实验探究结果的因素有哪些。(2)

24、定多变:在探究时,应该先确定其他的因素不变,只变化一种因素,看这种因素与探究的问题存在怎样的 关系;这样确定一种以后,再确定另一种,通过分析每种因素与所探究问题之间的关系,得出所有影响因素与所探究问题之间的关系。(3)数据有效;解答时注意选择数据(或设置实验)要有效,且变量统一,否则无法做出正确判断。5. 【2016江苏卷】铁炭混合物(铁屑和活性炭的混合物)、纳米铁粉均可用于处理水中污染物。(2)在相同条件下,测量总质量相同、 铁的质量分数不同的铁炭混合物对水中82+和Pb2+的去除率,结果如图所示。当铁炭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0时,也能去除水中少量的Cu2+和pb2,其原因是当铁炭混合物中铁

25、的质量分数大于50%寸,随着铁的质量分数的增加,Cif+和Pb2+的去除率不升反降,其主要原因是 。(3)纳米铁粉可用于处理地下水中的污染物。 一定条件下,向FeSQ溶液中滴加碱性 NaBH溶液,溶液中BH4- (B元素的化合价为+3) 与Fe2+反应生成纳米铁粉、H2和B(OH)厂,其离子方程式为 。 纳米铁粉与水中 N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Fe+NO-+10H+=4Fe22+NH2+3H2O研究发现,若pH偏低将会导致NO-的去除率下降,其原因是 。 相同条件下,纳米铁粉去除不同水样中NO-的速率有较大差异(见图),产生该差异的可能原因是。0 51015202530反極时间/min50

26、4030I SOiTig l. no 的水样II 舍50mg L- NO; + 5。m甯L-y 臼帕柱样【答案】(2)活性炭对Cu2+和Pb2+有吸附作用 铁的质量分数增加,铁炭混合物中微电池数目减少2+一 一 一 +(3) 2Fe +BH4 +4OH=2Fe+ B(OH)4 +2Hd 纳米铁粉与 H 反应生成 H Cu或Cu2+ 001 moll1 AgNOm# Hx- I mL 1 bpH/ill.(1) 待实验I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II ,目的是使实验I的反应达到 。(2) iii是ii的对比试验,目的是排除有 ii中造成的影响。(3) i和ii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

27、2+向Fe3+转化。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4)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i中Fe2+向Fe3+W化的原因:夕卜加Ag+使c( I-)降低, 导致I-的还原性弱于Fe2+,用下图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 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作极。 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左管滴加0.01 mol/L AgNO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5)按照(4)的原理,该同学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 i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 转化原因是。 与(4 )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 。(6) 实验I中,还原性:l-Fe2+;而实验II中,还原性:Fe

28、2+l-,将(3 )和(4 )、( 5)作对比, 得出的结论是。【答案】(1)化学平衡状态(2)溶液稀释对颜色变化(3) 加入Ag+发生反应:Ag+l-=Agl J, c (I -)降低;或增大 c ( Fe2+)平衡均逆向移动(4)正 左管产生黄色沉淀,指针向左偏转。(5) Fe2+随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使Fe2+还原性强于I-向U型管右管中滴加1mol/L FeSO 4溶液。(6)该反应为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平衡移动方向【解析】试题分析; 待实验I谣液願直不再改变时.再曲亍涵企目的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根据实峻五和实峻五的

29、对比可以看岀是为了排除有ii中水造成濬液中高子浓度改娈的彫响;(3)i-加入AgNCh., A与生成A区黄色沉显浓度蔺氐 吓日+ 2T=2FX + b平衡逆向移动 逗加入斑 F#眾度増大平衡逆移g(4) 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极为Fe3+得电子,作正极;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左管滴加0.01 mol/L AgNQ溶液,产生黄色沉淀,I-离子浓度减小,2Fe3+ + 2I-2Fe2+ I 2平衡左移,指针向左偏转。(5) F e2+向Fe3+转化的原因是Fe2+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当指针归零后,向U型管右管中滴加1mol/L FeSQ溶液。 将

30、(3)和(4)、( 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与浓度有关,浓度的改变可影响物质的氧化还原性,导致平衡移动。考点:化学平衡移动、电化学知识一 2&【2015新课标1卷】(14分)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5.4 X 10 , K2=5.4 X 10一5。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GQ 2H2Q)无色,熔点为101 C,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 C以上分解。回答下列问题:(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 。装置B的主要

31、作用是 。A、B(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含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装置H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 co的现象是(3)设计实验证明: 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 。 草酸为二元酸。【答案】(1)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冷凝(水蒸气、草酸等),避免草酸进入装置 C反应生成沉淀,干扰 co的检验。(2) F、D G H D I ; CuO (氧化铜);H中的粉末有黑色变为红色,其后的 D中的石灰水变浑浊;(3)向盛有少量 NaHCO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草

32、酸溶液,有气泡产生。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草酸的两倍【解析】首先通读这谊題:合理猪测O的分解产物为0、CO, Hq三种,然后用氧化还鹿 反应的有关知识(化合惋升阳来殓证猜想。知道了反应产物,后缤试验就可以1师展开1)问考常规,灣蓿石灰水娈彈浊,说明有 3产生,考虑到还有8,因此有必要强调一下“气泡q 中间的装置(般叫冷阱)主晏是冷凝分解产制中的水.水是产物之一,必须有装昱证明其存在。同 时草酸也可能升华,所以该装置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隐去草酸藝气,避免其进入装蛊C中,由駆意忘暉 酸和石灰水会产生草酸钙沉淀,会干扰g的检蛉(2)问考查实验原理和物质性质综合应用能力。

33、由装置A、B出来的气体含有 CO、CO容易想到用灼热氧化铜来氧化 CO进而检验其产物 CO。但要注意到原产物中有 CO,故要设计除去 CO 和验证CQ除尽的环节。最终确认连接顺序F (除CQ)、D (验证CQ被除尽)、G (干燥,这是气体进入加热装置的常规要求)、H (氧化CO、D (验证H中生成的CQ来证明CO的存在)、I (尾气处理);H中要装CuO (氧化铜);问考査卖验设计能比证明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窗遺个命题很常如谡计一个常量浓度的溥潘 混鼠产生气泡即环题中不给试剂浓度的话浓度大小可不强溉碳釀盐也可以罡隔00和但最好 不用CaCOj (题目开始音吩又暗示CaG5难濬儿证明“草酸是二元这个

34、难一点,蓼用到中和滴定。用一元强砸NaOH中和,根將酸g完全反应时 的物质的量之比来作判虬这是草酸是二元釀的最可靠的证据。【考点定位】CO CO的性质;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化学实验知识的简单应用。难度为较难等级9.【2015四川卷】(13分)(NH4)2SQ是常见的化肥和化工原料,受热易分解。某兴趣小组拟探究其分解产物。(NH4)2SQ在260C和400C时分解产物不同。该小组拟选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和加热装置略)实验1:连接装置A-B-C-D,检查气密性,按图示加入试剂(装置B盛0.5000mol/L盐酸70.00mL)。 通入N2排尽空气后,于 260C加热装置 A 一段时间,停止加热,冷却,停止通入N2。品红溶液不褪色,取下装置 B,加入指示剂,用 0.2000mol/L NaO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