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社会行动理论_第1页
03社会行动理论_第2页
03社会行动理论_第3页
03社会行动理论_第4页
03社会行动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社会行动理论社会行动理论 社会行动理论的代表社会行动理论的代表 韦伯 帕森斯 科尔曼 帕雷托 舒兹 吉登斯 韦伯韦伯 韦伯社会建设理论的起点是对社会行动 与“理想类型”方法的阐发。以韦伯的 “意义指向”和“理想类型”方法为基 础, 可以粗略地将其社会建设理论分为社 会行动论、组织权威论和宗教伦理论三 个方面。这三方面共同遵循韦伯关于现 代社会理性化趋势的思考与体认。 韦伯对社会行动的定义:韦伯对社会行动的定义: 经济与社会中,社会行动的含义作了详尽 的阐述:“社会行动(包括不为和容忍)可能 是以其他人过去的、当前的或未来所期待的举 止为取向(复仇以前的进攻、抵御当前的进攻、 对未来进攻的防御措

2、施)。其他人可能是 单个个人和熟人,或者人数不定的很多人和完 全不认识的人。” 在韦伯看来, 社会行动的最根本特征在于行动 者的意义指向, 即只有当其主观态度指向他人 的行为时, 这样的行动才构成社会行动。 社会行动的分类:社会行动的分类: 韦伯根据“合理性”将社会行动分为工 具理性行动、价值理性行动、情感行动 和传统行动四种类型。 合理性是韦伯首先赋予其重要意义,并 把它作为解释人的行动和人类文明进程 的一个重要概念或范略。“理性”:以 清楚的个人算计为基础的行动所具有的 特征。 社会行动的分类:社会行动的分类: 工具合理性行动 价值合理性行动 传统行动 情感行动 社会结构社会结构 按照韦伯

3、的论述,社会行动意指具有主 观意义的且涉及他人的行动,亦即社会 行动是一种包含社会关系的行动。 韦伯在论述社会行动的基础上,构建了 两种类型的社会结构,即“共同体化” 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化”的社会结构。 “共同体化共同体化”的社会结构的社会结构 共同体化是指在一种社会关系中,社会 行动的调节建立在主观感觉到参加者们 的共同属性上。 “共同属性”包括感情的和传统的,即 共同体化可以建立在任何方式的情绪或 感情的基础上,也可以建立在传统基础 之上。 “社会化社会化”的社会结构的社会结构 社会化是指在一种社会关系中,社会行 动的调节建立在以理性(价值或目的合 乎理性)为动机的利益的平衡或者同样 动机

4、上的利益的结合之上,典型的社会 化建立在通过相互允诺的合乎理性的协 议之上。 社会行动的合理化社会行动的合理化 社会行动的四种类型,可分为理性行动 和非理性行动两类,理性行动又包括目 的合理性行动和价值合理性行动。 这些行动类型是韦伯主观构建的理想类 型,在现实中并不以单纯的形式存在。 在研究经济行为时,韦伯又从形式和内 容的角度,把经济行动分为形式合理性 和实质合理性行动。 形式合理性形式合理性 在一个经济系统中,如果所有的行动都 可以用量来表示,即能被计算并尽可能 以货币单位这一形式来表示,那么这些 行动在形式上是合理的,即属于形式合 理的经济行动,其合理性的程度由计算 的可运用程度决定。

5、 实质合理性实质合理性 实质合理性是指通过一种以经济为取向 的社会行动方式,根据某些价值的基本 要求,向现存的人的群体提供产品。其 合理性的程度与产品的实际分配方式以 及被提供产品的人群的范围有关。 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 形式合理性行动的唯一目标是最大限度地追求 利润,任何导向这一目标的、可量化的行动都 是有效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形式合理性是独 立于其他价值的,即价值中立的。 实质合理性旨在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是建立在 “解放全人类”等外在的道德理想之上的。 两者的对立在经济上表现为市场经济和计划经 济的对立,在社会形态上表现为资本主义和非 资本主义的矛盾,在现代社会则是

6、资本主义和 社会主义的矛盾,在价值追求上表现为效率与 公平的矛盾。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 效率是经济体系内的目标或价值,而公 平则是经济体系外的终极价值和目标。 资本主义社会是目的合理性和价值非理 性或形式合理性和实质非理性的社会, 并且认为,现代文明的全部成就和问题 都可归纳为目的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 紧张和对立。 目的合理性或形式合理性是社会历史的运 动方向,是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 前资本主义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是“实质合 理性”,即把形式作为达到追求某种价值 目的的手段,即针对某种事物的合理性 现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是形式合理性,它 是以形式本身作为目的的,是不对任何事 物

7、的合理性。 人们经常把韦伯看作是最早提倡社会行动 论的人。虽然他承认诸如阶级、党派、地 位群体等社会结构的存在,但他认为这些 结构是个体的社会行动的产物。这一立场 在盛行于美国的思想流派,符号互动主义 中得到最为系统化的发展。符号互动主义 是唯一间接受到韦伯影响的流派。 行为与行动的区别 (行为)行为主义 对刺激的反应 忽视主体意识 抹杀人与动物的区别 (行动)帕森斯 目的性 意志性 主体性 又称为自觉行动理论 行动的要素 1、行动者:作为行为主体的个人。 2、目的:行动者所要达到的未来目标。 3、情景:目标实现的环境因素,包括行动的 条件(不可控制)和手段(可控制)。 4、规范限定:行动者遵

8、循的社会规范,合乎 (核心) 规范的范围就叫规范限定或规 范取向。 行动模式图解 行动者 观念形式,规范 手段选择 所处情景 目的或目标 对各流派的分析 一、实证主义:仅仅把行动同一定的环境状态相 联系,并假设状态对行动具有某种决定关系, 对行动进行自然科学式的研究。 1、功利主义:建立在“理性的经济人”基础上, 基本特征是“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 帕森斯采纳其用理性对目标进行评判,强调行 动具有目标导向以及行动者具有一定的选择自 由的观点。 2、 反理性主义:将行动者的主观过程完全排 除在研究以外,将行动过程视为类似于物理 过程的现象。强调行动发生于其中的情景状 态。帕森斯不同意其环

9、境决定论的立场,但 承认并充分关注环境因素对人们选择行动时 的重大影响。 总结: 实证主义在不同程度上忽视文化价值观念 或主观因素在行动过程中的作用,最大的缺 陷就是没把规范取向作为影响行动过程的独 立变量。 二、理想主义:否认对行动进行自然科学 式的因果解释的可能,而强调对包含在 行动之中的文化价值和主体意志的理解。 但是它忽视了状态要素对表达文化价值 的影响,而在这种影响下,行动在克服 障碍中只能曲折地表现特定的理想或价 值。 帕森斯对涂尔干的集体意识概念及弗诺伊德的超我 概念极为重视。 因为他们两人提出了两个极为重 要的社会过程,即制度化与内在化。前者是对行 动模式的一种集体的同化,后者

10、则指一种个人的 同化。这两个过程互相补充互为条件。 其创见在于一种双向的透视:将个人层面上的社 会秩序的分析结合了起来,并且从注意个别行动 者的选择,转而注意行动体系对于个别行动者的 限制甚至决定作用。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 科尔曼认为个体为了获得利益,就必须 采取行动,而行动的原则就是最大限度 地实现个人利益。 “经济理性人” 研究对象 科尔曼认为“社会科学的主要任务是解释社会 现象而非个人行为,社会由个人组成,但并不 等于个人的堆积,社会行为并不等于至少并不 总是等于个人行为的总合。科尔曼提出应以系 统层次之下的个人层次的行动作为研究的起点, 采取个人主义的方法论,用系统的不同组成部 分的

11、行为来解释系统的行为,这种分析模式被 称为“系统行为的内部分析”。 理性选择理论以宏观的社会系统为研究目标, 以微观的个人行为为研究起点,以合理性说明 有目的综合性。 行动类型 行动系统包括行动者、资源和利益三个 基本要素 行动者为了满足个人利益,控制着他能够从 中获利的资源; 行动者争取用最小的成本去控制着使自己获 利最大的资源; 行动者让渡自己控制的能使自己获利的资源。 研究内容 科尔曼强调其理论的意图并非强调人们 总是不受约束自私自利的,而是认为以 下问题值得探讨: 规范是如何产生的? 个人利益与规范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 个人怎样辨别个人利益、他人利益和集体利 益? 它直逼社会学的真正源

12、头:一个由“理性恶 魔”构成的社会,何以能产生理性的社会组 织和制度,又如何维持其运作? 科尔曼用理性选择的视角分析权利、统治、信 任、规范、交往和合法性等社会现象,认为这 些社会关系的建立实际上是两个理性人之间的 一切经济交易。 社会规范是人们有意识创造的,蕴含着不同的 利益,但这一利益还不能自动形成规范,只是 为规范提供了基础。规范形成的基础在于微观 层次上个人有目的的行为,即经济理性人之间 的社会交换才使得微观水平上的个人行动结合 为宏观水平上的系统行为,规范的出现是典型 的微观到宏观的转变的结果。 帕雷托社会学的重要理论范畴 人是一种无理性的但又能理性思维的动 物;人很少合乎逻辑地行事

13、,但又希望 他人相信其行为是合乎逻辑的。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人们的非逻辑行为 逻辑行为与非逻辑行为 帕雷托首先是一个经济学家,研究社会 学是把社会学作为经济学的一种补充来 看待的,他认为经济行为是一种理性行 为、逻辑行为,经济学不研究或研究不 到的行为都是非逻辑行为。 逻辑行为指在主观上和客观上将手段与 目的合理地联合在一起的行为,凡不符 合这一标准的行为都是非逻辑行为。 非逻辑行为分类 1. 主观和实际上手段和目的都没有联系在 一起的行为(礼貌和习惯不得已的行为) 2. 行为与引起的结果没有逻辑上的联系, 但行动者误以为他采取的手段能引起他 希望的结果(拜神) 非逻辑行为分类 3. 行为的手

14、段与其客观结果有逻辑的联系, 但行为者在主观上不曾知或想象这种联 系(生理反应) 4. 行为结果与运用的手段之间有逻辑联系 但结果并不符合行为者的主观愿望(事 与愿违) 非逻辑行为 帕雷托认为,人们所做的事从行为者的 角度看是合乎逻辑的,此“逻辑”指行 动者本人的心智逻辑或主观逻辑,而非 客观实在的逻辑。 人们往往喜欢为自己的行为加上辩护的 理由,先有行为,后加上主观逻辑论证。 帕雷托从逻辑推理的角度考虑手段与目 的之间客观与主观的一致性。所谓逻辑 行为是由逻辑引发的行为,行为者思考 过他想做的事情和他要达到的目的的联 系,这种逻辑推理成了行动者的行为动 机;反之,凡或多或少地包含着感情冲 动

15、,为逻辑推理以外的精神状态所支配 的行为,就是一种非逻辑行为。 剩遗物和派生物 非逻辑行为按照帕雷托的理解是由感情 或冲动所引起的,而变幻多端的感情或 感情冲动的背后常隐藏着某种稳定不变 的东西。 剩遗物/残留物(residues) 指情感中具有稳定性和不易变化的部分。 指从社会活动中除去所有的理性想法后,所 保留下来的那种东西,是社会活动的常数。 剩遗物和派生物 六种剩遗物 组合的本能 组合的持久性 行动的本能 社会性 个人的完整性 性本能 剩遗物和派生物 派生物/衍生物(derivations) 是人们为了理性地说明其行为,为了求得大众 情绪的支持而发表的意见、观点,或提出的 思想、信念,

16、信奉的哲学或杜撰的故事。 表示观念、信仰、理论等意识形态系统,它 们是派生的,是社会活动的变数,人们对非 逻辑行动的逻辑化就产生了许多衍生物。 剩遗物和派生物 四类派生物 “简单肯定” “权威论据” “原则” “口头论据” 舒兹舒兹 德国社会思想学家,改造了胡塞尔的现 象学,将之融入韦伯的行动理论和美国 的互动理论,开创了现象学社会学。 舒兹同意韦伯,社会行动必须被确定为 赋予意义的经验,但舒兹并不认为韦伯 真正说明了行动获得意义,或行动者如 何获得彼此理解的。 舒兹对社会行动的定义舒兹对社会行动的定义 所谓的社会行动是指行动者的动机、 意识、意向、设想计划、行动产生 (conduct ),都

17、是指向其他的行动者的 意识之行動(schutz,1967, p.144; wagner, 1970, p.30;ritzer,1983, pp.215- 216)。 例行行動例行行動 例行行動是行動者以前深思熟慮 過的、使用過的、成功的達成目標的,而被行 動者建構成為他的標準行動,在現在 的情境中,根據過去成功的經驗,這個標準行 動能用在現在的情境,做為達成目標的行動處 方(recipes)(schutz,1970,pp.132-133 )。 從知識的角度來看,行動者只要用手邊知 識、常識知識就足以達成目標,它是標準化 (standardization )和機械化(mechanization)

18、 的方法-目標(means-ends)的關聯。 理性行動理性行動 理性行動是行動者在沒有精確的意義指標、 沒有前例可循的情況之下,行動者計劃的 (planed)或設想的(projected )行動; 它是沒有以前使用過的方法可以使用,而傾心 於分析、探究新的方法以駕御新的情境 (schutz,1970,pp.131-132)。 在理性行動中,行動者的意識、意向 (intention )、動機、期望(anticipating)、 計劃、想像(fantasy )、選擇,主觀意義扮演 著重要的角色。 吉登斯(吉登斯(anthony giddens) 社会学第四版:如果说功能主义和冲突理 论的视角把重点放在了支撑社会和影响人类行 为的结构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