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保障机制情况汇报-最新版_第1页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保障机制情况汇报-最新版_第2页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保障机制情况汇报-最新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保障机制情况汇报工作报告 汇报人:XXXX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copy, paste in this box, and select only the text. 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copy, paste inthis box, and select only the text.一、团风县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团风是1995年12月黄冈撤地建市时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新县,全县版图面积838平方公里,辖8镇2乡,287个行政村,2316

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万,其中农户8.15万户,农业人口32.01万人。团风是闻名遐迩的“名人故里”。近现代史上孕育了一大批仁人志士,革命家包惠僧、林育英、林育南,地质学家李四光,经济学家王亚南,哲学家熊十力,文学家秦兆阳,思想家殷海光,书法家张荆野,军事家林彪等“八大家”均诞生在这块土地上。团风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紧临大武汉,与黄石、鄂州、黄冈三座城市相依,处于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层,是鄂东连接武汉的桥梁和纽带。京九铁路,江北公路,106、318两条国道及“武英”、“大广”两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 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大力实施“工业经济强县、特色经济强乡镇、富民经济强村”

3、的“三强战略”,初步形成了以钢结构、建筑建材、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化工为主的五大支柱产业。钢结构产业集群发展,“团风钢构”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重点扶持发展的52个成长型产业集群之一,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授予我县“中国中部钢结构产业基地”。建筑建材产业不断壮大。山河建设集团晋升为国家特级资质建筑企业,建筑业产值突破45亿元,并连续四年被省政府评定为全省建筑企业综合实力第二名。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已形成蛋鸡、优质稻、水产、生猪、花生、奶牛等六大农业板块。由于特色产业的支撑,我县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保持两位数的高位增长。2010年,全县实现gdp29.58亿元,同比增长1

4、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63亿元,增长50.1%;财政收入2.36亿元,增长50.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1387亿元,增长54.53%;全口径财政收入增幅在全黄冈市名列前茅,财政工作在全省财政与管理改革年度考核验收中,我县再次位居a等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925亿元,增长28.41%;外贸出口2867万美元,增长9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68亿元,增长67.9%,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8.87亿元,增长103.9%;农民人均纯收入2994元,增长2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18元,增长23.6%。在全市争强进位综合考评中,我县有七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列全市

5、第一,连续两年获得全市第四名,在全省排第47位。今年4月底,全省县域经济现场会在黄冈市召开,团风是全市三个现场参观点之一。 二、我县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经费使用及事业发展情况 建县以来,我县文化机构不断完善,城乡文化设施和群众性文化组织建设逐步加强。现有文化馆、图书馆(两馆都是原团风镇的,目前正准备兴建新馆,征地工作已完成,已落实部分资金)、文物管理所、电影院线公司、文化市场稽查队、新华书店等6个文化单位和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站。2010年,文体、广电部门列入县级财政预算经费分别为65.64万元、110.97万元,村村通和广播电视维护26万元,“以钱养事”41.09万元,国家和省扶持农村

6、电影“2131”工程建设51万元,扶持农家书屋建设12万元,文化站拉动内需建设32万元,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实物折款10万元,财政保障资金合计348.7万元。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按照上级要求,我县结合自身特点,明确提出了以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建设为纽带,以特色文化活动为支撑,以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全县文化事业有了长足发展。 一是文化部门职能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县图书馆、文化馆、文物管理所、电影数字院线公司(原电影公司),文化市场稽查队、县新华书店以及乡镇综合文化站,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送文化下乡、文物普查和文物保护

7、、文化市场管理、公益电影放映、服务中心工作等方面作出了应有贡献。 二是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自XX年以来,国家和省投资150万元兴建了54个农民健身场地。XX年,投资20万元维修改造贾庙综合文化站,投资32万元分别建成了回龙山、方高坪两个综合文化站,这两个文化站已于今年六月底竣工。 三是农村广播电视服务事业快速发展。我县下设九个乡镇广播电视站(即网络中心),2010年,共投入建设资金300万,新增有线电视用户8000户,创收801.19元。同时积极推进全县本级有线电视联网工作,认真搭建数字平台,目前已实现数模混传。近几年共投入资金100万元,对乡镇网络中心站房进行装修改建,使乡镇网络机

8、房达到标准、美观、实用的目标。 四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成效明显。我县共要完成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数531个,截至目前已完成508个自然村,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1%。今年年底前将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的目标。大崎山无线发射基地已于今年6月18日正式投入使用,解决了山区人民看电视难的问题。 五是文化工程建设成效显著。与村级党支部党员活动室配套,大力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2010年,全县已建农家书屋25家,组建团风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成立了10个农村放映队,年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432场,实现了全县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大力推进农民健身工程,全县所建54个健身场地给农民忙

9、时打场,闲时健身提供了方便,全县城乡上下,闲暇之余,随处可见农民秧歌队、腰鼓队、健身队、太极拳剑等群众健身活动场景,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缺资金。乡镇文化服务费用从XX年不足7万元提高到2010年的近40万元,虽然解决了服务人员的报酬,但硬件投入明显不足,与农民的文化服务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县乡镇文化站的实用面积都在50平方米以下,均属新建范畴,要建成一个实用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的文化站综合楼,建设资金在30万元左右。以方高坪、回龙山两个文化站建设为例,这两个文化站的建设资金投入均超

10、过了27万元,每个项目缺口资金达11万元。二是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推进不快。近两年来每年落实到我县的农民体育工程只有8个左右,远远达不到乡镇、村组干部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 (三)几点建议 为切实促进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我们有以下三点建议。一是加大投入规模。近几年,中央和省市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特别是文化项目建设的力度逐步加大,但资金投入规模较小。建议国家和省对乡镇文化站建设的资金投入应在50万元以上,对县图书馆、文化馆的资金投入应在200万元以上,对博物馆的资金投入应在300万元以上。这样,地方再配套资金,划拨土地,县乡文化设施建设才能有一定的规模和档次。同时建议中央和省加大

11、对“村村通”运维和广播电视设备维护,电视台设备购置及设施维修,乡镇广播站设备购置、设施维修及站房维护,演播大厅新建项目,广播电台的新建及设备购置等投入。二是制订倾斜政策。对没有图、文、博三馆的新建县要摸底登记,出台扶持政策,优先解决新县“三无”问题,在资金投入上予以倾斜,并加强对“三馆”建设的跟踪督办,最好将新县“三馆”建设列入国家拉动内需项目。三是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建议以县图书馆、乡镇文化站、村级农家书屋为阵地,逐步建立和健全县图书馆、乡镇文化站、村农家书屋三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并以此为核心逐步形成县、乡、村三级文化建设网络。三、我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以钱养事”机制运行情况

12、 XX年,我县在黄冈市率先启动了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启动了“以钱养事”新机制,到XX年年末基本完成。经过三年多的运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不断完善,服务“三农”的质效不断提高。 (一)我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构架 我县10个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定编90人,班子成员减少61人,内设机构统一为“三办”(党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乡镇事业单位只设财政所,定编150人;派出所、法庭、国土、林业、交管等按规定作为县直机关的派出机构,部分单位按区域设置;农业、农机、水产、水利、文化、计划生育、畜牧兽医等70个服务机构,整体转制为58个民办非企业性质的服务中心,956人

13、全员退出事业编制,退出财政供养,组建的58个服务中心共聘用工作人员153人,实行新的“以钱养事”运行体制。 (二)运行“以钱养事”新机制的主要作法 我县“以钱养事”新机制的创建,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XX至2010年,连续四年被省委、省政府考评为优秀县市。我们的主要作法可以归纳为“五个规范”。 一是贴近农民,规范项目设置。我们以千家万户受惠作为基础,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项目设置的重点,从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需求出发,自下而上设立服务项目。把关系全县农民日常生产生活,和关系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优势农业和板块农业发展的需要有机结合,服务项目从XX年的96项,XX年年的104项,提高到

14、2010年的128项,其中文化服务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保护、农村电影、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等方面。 二是有情操作,规范人员聘用。坚持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整合人力资源,解决服务的技术力量,公开招考从事农村公益性服务人员。在招考过程中,实行由个人申报、县人事部门牵头、行业主管部门参与、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打破传统的身份和地域限制,面向全社会公开进行。对一些比较专业和比较单一的服务项目,采取委托服务和派驻服务的办法进行,减少人员的配备,优化资源的配置。如农村电影放映服务,我们就委托设备、技术较好的县电影公司承担。 三是依法办事,规范项目合同。坚持依法办事,用合同的形式来明确各方面的权利

15、和义务,确保新机制正常运行。在推行合同管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建立不同的管理方式,定岗招聘服务人员,实行两个层次的合同管理,即服务中心与政府或主管局签第一层次的合同,服务人员与服务中心签第二层次的合同,委托服务和派驻服务的,则实行与主管局签订合同。为了充分调动服务中心和服务人员的积极性,我们今年在部分服务项目上试行“招投标”制,取得了明显效果。如农家书屋建设,县新华书店和县图书馆两家投标,最终新华书店凭借宽广的图书采购渠道中标。 四是科学管理,规范项目考核。县委、县政府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全县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了考核评估机制,推行日记手册、服务跟踪卡制度,

16、加强对养事人员“事前、事中、事后”的日常管理。季度考核、年度考核时采取现场听取服务人员的述职,听基层干部群众对服务人员的意见,查看服务资料,根据考核的项目现场对服务人员的服务质效进行评议记分。对一些单一的服务项目,则采取项目完成后,由承包方申请,县综改办会同主管局进行专项考核,评定服务质效,结算服务合同。 五是增加投入,规范资金管理。从XX年的207万元,XX年年的402万元,2010年提高到530万元,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稳步增加。为了确保各项公益性服务经费能够及时拨付到位,制定了“以钱养事”资金管理办法,实行按季度拨付,每季度由乡镇和县直业务主管部门对服务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按合同经费

17、20比例拨付,全年预留20的资金作为年度考核资金,全额完成约定服务项目的经考核合格后全额拨付,未达到要求的按比例扣减服务经费。为了充分调动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巩固公益事业服务人员队伍,县政府全额安排了服务人员的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大病医疗保险费。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管理机制不活。“以钱养事”侧重的是服务人员的管理,他们退出事业编制后,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在管理过程中,制定的目标任务约束性不强,造成公共文化体育服务项目管理难度加大。二是考核体系明显滞后。文化服务与其他公共服务的物化特性有较大的区别,目前对文化服务的考核指标体系不健全。 (四)几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