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有理数的乘方(3课时)_第1页
15有理数的乘方(3课时)_第2页
15有理数的乘方(3课时)_第3页
15有理数的乘方(3课时)_第4页
15有理数的乘方(3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5.1有理数的乘方 钱岗中学莘义成 学习目标 1 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能正确区分幕的底数与指数. 2 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3 掌握含有乘方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能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学习重点: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学习难点:灵活应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混合运算. 一、 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 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 再捏合,再拉伸,反复几次, 就能把这根很粗的面条, 拉成许多根很细的面条, 你知道捏合几次后可以拉出 128根细面条 吗? 二、 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自学导读:阅读教科书第4244页,思考下列问题: 1 举例说明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任意写出一个

2、有理数的乘方,读出并指出其底数、指 数. 2 负数的幕的正负有什么规律? 3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按什么顺序进行? 自我评价: 1. 在1210中,12是 _数,10是数,读作 或 (3)16 中, -3是 数, 16是 _数,读作 或 2. (-1) 10= (-1) 9_ -,(3)- 2 ,(-5)=. 3.计算: (1) 2 (3)2 ; (2) 19 ( 8 2 32)( 12)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主题一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例 把下列乘法式子写成乘方的形式,然后指出其底数、指数并读出: (1 ) 1 X 1X 1 X 1 X 1 X 1 X 1=; (2) 3x 3X 3X 3x

3、3= (3)(- 3) x( 3)x( 3)x( 3) x( 3)=; 5 (4)(-) 6 (独立完成) 5 555 ()()()() . 6 666 【小组讨论归纳】题(2)和(3)的结果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负数和分数的乘方 书写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点拨分析】负数和分数的乘方在书写时,一定要注意要把底数(负数和分数)用括 号括起来 变式训练 1. 59的底数是_,指数是_,读作或 12 (a)中,底数是,指数是_,读作或. 2 .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应如何改正: 3334 (1) 2 =2X 3; (2) 2+2+2=2 ; ( 3) 2 =2X 2X 2; (4) -2 =

4、(-2) X (-2) x (-2) x (-2); (3) ( 2)3;( 4) 26 ;( 5) 02012 . 探究主题二幂的符号规律 例 计算(1) (-4) 3 ;(2) (-2) 解: 思考:你发现负数的幕的正负有什么规律?其依据是什么?(小组交流) 【点拨分析】正数的任何次幕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幕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幕正数,0 的任何次幕都是 0.其依据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变式训练: 1. (-7) 10是_数;(填“正”或“负”), (19)9是数;(填“正”或“负”). 2. (-3) 3=_, (-5) 2=, (-0.1) 3=_, (1)2n=, ( 1)2n 1=.(其

5、中 n 为正整数) 探究主题三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 3 1 例 计算:5 3 2 ( 2)(-).(独立完成) 2 2 解: 【归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点拨分析】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按照: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的运算 顺序计算;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除遵守以上原则外, 还需注意灵活使用运算律,使运算快捷、准确. 变式训练: 1. 下列计算结果等于0的是(). (A) 52 52 (B) 72 72 (C) ( 2) 3 2 (D) ( 2) 4-24 2.计算:(1) (1)102( 2)34 ; (2)72 2 1 2 2 ( 3)(6)(-) 3

6、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 本节课我学会了: 2. 应注意的问题: 3. 还有什么困惑: 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1.读下列各式,说出它的底数和指数,并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 (1)( 1)10 ; (2) 83 ;( 3)54 ; mn. 2. 下列算式的结果是正数的是() (A) (- 3): 2( B)- ( 3)2 3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4 4 43 4 (C) ( 3)( 3)( 3)( 3)34 4.( 3)3;32; 4 (c ) 32 (D) 32x ( 3)3 (B) 533 5 2 3 2 2 2 (D)(-) 3 3 3 3 z丄1、3 23 (11)3 2

7、 3 5 根长1m的绳子,第一次剪去一半,第二次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剪下去,第六次剪 后剩下的绳子长度为() 1 3 (A) (B) (-)5m (C) )6m 1 12 (D) () m 2 2 2 2 6.计算: (1)18 16 ( 2)3 ; (2) 24 (3 7)22; (3) (10 32)2 ;(4) 123(12(2)3 六、作业布置 1.5.2科学记数法 钱岗中学莘义成 学习目标 10或小于T0的数. 1 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和特征,能够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 2能解决与科学记数法有关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 10或小于-10的数. 学习难点:理解底数

8、是10的指数的规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许多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数据,如全世界人口大约是 6 100 000 000 ,光速大约是300 000 000米/秒,中国的国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等等, 我们如何能简单明了表示它们呢? 、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 自学导读:阅读教科书第4546页,思考下列问题: 1 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的一般形式是什么?有什么要求?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时,整数的位数与10的指数有什么关系? 3如何把一个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写成原数 自我评价: 1.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 光的速度约为 300 000 000 m/s=m/s

9、 ; (2) 全世界人口大约为 6 100 000 000人=人; (3) 太阳的半径约为 696 000 000 000m=m 2 据报道,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约675万人.数6750000用科 学计数法表示为() (A)675X 10 4( b)67.5 X 105(C) 6.75 X 103( D) 0.675 X 107 3 把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成原数. 4.65 X012=, 8.05 X07= -1.96 104=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主题一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大的数 例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 7300; (2) 2130000; (3

10、) -21000000 ; ( 4) -324.7 解: 【小组讨论】观察以上三式请你总结:等号前边整数的位数与等号后边的10的指数有 怎样的关系?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时,有什么要求?(思考后交流) 【点拨分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时,要先看这个数的整数部分有几位,再写成 a 10n或a 10n的形式,确定a时要注意它是只有一位整数的数,确定n时,它等于原 a与10的指数n,其中 数的整数位数减1,符号要注意.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关键是确定 1 a 10, n为正整数. 变式训练 1. 把下列各数写成科学记数法的形式 12 000 000=; 10 000 000=; 一5 400 000

11、 000 000 000= 362 000 000 000= 356 400 000=; ; 320= 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错在哪里? (1) 25X105; (2) 0.36 XI05;( 3) 23000=2.3 X105; (4) 63000=6.3X103. 探究主题二写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原数 例把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成原数。 3.24 K07=,5 XI06=, 5.3 I05=, 8.7 I04=.(独立完成) 解: (思考后交流) 【小组讨论】说一说把一个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成原数的方法. 【点拨分析】a 10n或a 10n的原数的整数位数等于 n+1,原数等

12、于把a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n位所得的数,若向右移动位数不够则用0补上,注意符号. 变式训练: 写出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原数. 54 (1) 2.31 10 ;(2) 3.001 10 ; (3)1.28 103 ;(4)7.568 107 . 四、 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 本节课我学会了: 2. 应注意的问题: 3. 还有什么困惑: 五、 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1.据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全年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达到 103740亿元,比2010年增长24.8%,创下历史新高.那么103740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正确的是(). 10121213 (A) 1.0374 10

13、( B) 10.374 10(C) 1.0374 10(D) 1.0374 10 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写出的数,原来分别是什么数? (1) 1 106 ;(2)1.5 103 ; (3)2.012 103 ;(4)1.324 106 . 3. 一个废旧电池能够污染60升水,某市每年报废的电池有近100000000个,如果废旧电池 不回收,一年报废的电池所污染的水大约有 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4.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 70000; (2)868 000; (3)201200; (4) 300 万; (5)57000000;(6) 123000000000 5. 某小区要建一种房屋

14、,每幢房屋大约需要 12万块砖,而每块砖的体积约为1728 cm3, ( 1)建一幢房屋的砖的总体积大约是多少m3? (2) 如果一个小区要建造 40幢这样的房屋,则建设用砖的总体积约为多少m3?(用科学 计数法表示) 六、作业布置 选做题: 观察下列算式: 2 2 2 -0 =4=1 X 4, 22 42 -2 2 =12=3 X 4, 2 2 22 62- 4 =20=5 X 4, 82 -6 2 =28=7 X 4, ( 1)第 5 个等式是 _; 2)第 n 个等式是 1. 5.3 近似数 钱岗中学 莘义成 学习目标 1了解近似数的意义,给出一个近似数,能准确说出它的精确度 2能按要求

15、用四舍五入法确定一个数的近似值,并体验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学习重点: 理解近似数的意义,能按精确度要求对一个数取近似数 . 学习难点 :能按精确度要求对一个数取近似数 一、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 我国的陆地面积约为 960 万平方千米,长江长为 6300 千米,宇宙现在的年龄约为 200 亿年,圆周率3.14159,世界上有61亿人,地球储水总量为1.42 1018立方米.以上这些数 有特点是什么?它们是准确数还是近似数? 二、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 自学导读:阅读教科书第4647页,思考下列问题: 1 .什么是近似数?近似数与准确数有何不同? 2. 给出一个近似数如何确定它的精确度?近似数1.

16、8和1.80的精确度相同吗?为什 么? 3. 如何确定科学记数法表示的近似数的精确度? 4 .按要求取近似数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自我评价: 1.下列各数中,是准确数的是(). (A) 小明班上有45人 (B )某次地震中伤亡 2万人 (C) 小红测得数学书的长度为21.0厘米 (D) 国庆长假到北京旅游的有60万人 2 .下列由四舍五入得来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5 (1) 2.60 万;(2) 1.08 10 ;( 3) 25.7;( 4) 1.80. 3 .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取近似数: (1) 304.35精确到个位的近似数为 ; (2) 304.35精确到十分位的近似数为 ; (3)

17、 1 . 804精确到0.1的近似数为 ; (4) 1 . 804精确到0.01的近似数为.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主题一确定近似数的精确度 例 下列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1) 0.0210 ; (2) 523; (3) 5.4 万;(4) 2.82 105 . 【小组讨论】如何确定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数字后面有单位的和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的数如何确定其精确度?近似数1.8和1.80的精确度相同吗? 解: 点拨分析 】确定近似数的精确度必须看清近似数的最后一位所在的数位,当四舍五 入得到的近似数带有单位时, 该数的最后一位整数即是该单位所表示的数位; 用科学记数法 表示的

18、近似数判断其精确度时要将该数写出原数后确定 变式训练 : 1. 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1)123.4 ;(2)0.0572 ; (3) 3000 ; (4) 2.5 万 ; (5) 2.30 104 2.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近似数1.230和近似数1.23的精确度一样 B. 近似数7.90是精确到个位 C. 近似数0.0201和0.201精确度不一样 D. 近似数5千和5000精确度一样 探究主题二 按要求取近似数 例 用四舍五入,按括号中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1)0.37046(精确到千分位) ;(2)4.3049(精确到 0.01 ); (3)0.0992 (精确到百分位) ; (4) 34567 (精确到千位) (独立完成 ) 解: 思考:按要求取近似值的一般方法(思考后交流) 【点拨分析 】精确到哪一位,在四舍五入时看这它的后一位;对较大的数取近似值, 通过先将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再按要求取近似值。 变式训练: 1. (1)61.528(精确到十分位) ;(2)8047000(精确到万位) ; ( 3)0.00356 (精确到万分位) ;(4) 1087321( 精确到万位 ) 2用四舍五入法,分别按要求取 0.06018 的近似值,下列四个结果中错误的是() (A) 0.1 (精确到 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