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预测试题及答案汇编之七言绝句三_第1页
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预测试题及答案汇编之七言绝句三_第2页
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预测试题及答案汇编之七言绝句三_第3页
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预测试题及答案汇编之七言绝句三_第4页
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预测试题及答案汇编之七言绝句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之七言绝句(三) 古诗文阅读 裴郎中贬吉州重送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释)重送:刘裴二人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此前诗人已写一首同题五言律诗,是为“重送”。 1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一句中“客散”二字照应题目中的“送”,表明作者与友人的分别,点明送别的时间。 B第二句中的两个“自”字表现出作者有情而流水无情,更衬托出诗人别离时的伤感之情。 C三、四句用“君更远”“青山万里”暗示裴郎中前程远大。 D“猿啼”在古诗词中经常营造清冷凄切的氛围,所以本诗也有清冷凄切的情感存在。

2、 E. 从通篇来看,基本上采用了直陈其事的写法,紧紧扣住江边送别的特定情景来写,使写景与抒情自然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2“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运用了那两种表现手法?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页26页,总1试卷第 【答案】1 AC 2 表现手法:对比,借景抒情。思想感情:表达出诗人对友人旅途的孤寂路途险远的担忧;表达了诗人 与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深情。3古诗鉴赏: 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了。“芳华”指鲜花。 B一个“都”字透露出寒冬中人们

3、久盼春色的急切心情。该句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 C.“惊”刻画出人们摆脱寒冬后新奇、惊讶、欣喜的感受;“初”字含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的情绪。 D.“作飞花”三字,化静为动,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热闹,使读者如入山阴道上,有应接不暇之感。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三、四句,你能说出作者对白雪的感情吗? 【答案】(1)B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春雪美好而有灵性的特点,它嫌百花未开,自己幻化成穿庭的飞花。表现了作者见到白雪时的欣喜之情。 页26页,总2试卷第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沈子福之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

4、北送君归。 g)师:渔夫。诗中借指船工。临(注释)罟(q):地名。圻( 4请品读这首诗的第一、二句诗,找出暗示送别内容的意象。 5前人评论这首诗的三、四句“工于比喻,善于言情”。请结合诗句赏析。 【答案】4 杨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渡头,送客之处; 罟师,船夫,桨,开桨即起程;临圻,交代所去之地。5 运用比喻的修辞(奇特的想象),把相思之情比喻成春色,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诗人觉得自己心中无限的惜别之情,就像江南江北的春光, 无处不在,伴随着友人归去。古诗词阅读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页26页,总3试卷第6这首

5、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7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6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7 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 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游湖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8_古人写诗讲究遣词用字,本诗中“蘸”字使用_,把树枝压弯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桃花开得了后

6、贴着水面的情景。 9此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 之情,写出了诗人的 闲适自得,你认为诗中哪句话能表明这种情感? 【答案】8 繁密拟人 页26页,总4试卷第9 喜爱;小舟撑出柳阴来10下面对赤壁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诗的前两句发议论,抒感慨,深刻警策,颇有情致:诗人从沙中发现了一根折断的铁戟,那是自己不久前遗失的一件物品。 B诗人“自将磨洗”和“认”的动作,也显示出他对这一前朝故物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一个于江畔凭吊古迹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C末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更以两名女子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

7、势”与“运”,以小见大,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 D这首诗,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A 【答案】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页26页,总5试卷第11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全诗由述志和记梦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B诗以“僵卧孤村”开篇,写出风雨夜老人凄凉的处境。而“不自哀”才是他要坚持的信念。 C诗的后两句写梦境,与前两句写实相映衬。 D全诗情感激昂,精神饱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2请从

8、抒情角度赏析“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答案】11 C 12 采用间接抒情,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的梦想付诸 梦中,强烈地抒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怀。阅读诗歌,回答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深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 B前两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C“何当”句为想象希望之词,对坐西窗,共剪烛花, 页26页,总6试卷第想象美丽,情景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 D尾句

9、又提巴山夜雨,表现出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讲述给亲友听。 14你能从本诗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解释它吗? 【答案】13 D 14 巴山夜雨 含义: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 剪烛西窗 含义: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 指亲友聚谈。1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两小题。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除夜:除夕之夜。 (1)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 (2)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1. 凄清(孤寂、凄凉、清冷)【答案】2.一是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馆,二是对故

10、乡亲人无比 的思念,三是感慨年华易逝。 页26页,总7试卷第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16“” 。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诗中的17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描绘出边地的雄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 阔苍凉之景。B“”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杨柳 柳树。C“” 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何须诗歌用D 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答案】16 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17 D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共4分) 军 城 早 秋 严 武

11、 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 页26页,总8试卷第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8古人讲究炼字,请你分析“朔云边月满西山”中“满”字的妙处。(2分) 19诗的后两句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2) 【答案】 18一个“满”字,突出阴云冷月笼罩边关,将阴沉肃穆、硝烟密布、肃杀的战前气氛渲染、烘托得更加浓重。 19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爱国的豪迈情怀。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竹 石 郑燮 ?定青山不放松,

12、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 郑燮:号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为“扬州八怪”之一。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20请从“认、咬”两词中选择一个填入原诗“?”处。应填 。 21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写人。诗人在赞美竹的 品格的同时,寄寓了自己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页26页,总9试卷第【答案】 20咬 21坚韧,执著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两小题。 城 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22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3分) 23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

13、,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3分) 【答案】 22雨量之大,雨势之猛。 23白居易的诗以“野火”衬托青草顽强的生命力;曾巩的诗则通过与“桃李花开尽”作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 阅读理解(49分) 赏析杜牧的赤壁并答题(4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页26页,总10试卷第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4这首诗和哪一部名著中的故事有关?“东风”指的是什么事?(2分) 25你认为全诗最精彩的诗句是哪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1、和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有关,“东风”指“赤壁之战”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

14、锁二乔。”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使他能火烧曹营,则吴国将灭于曹操之手,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 查慎行晓过鸳湖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干。 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海宁人。鸳湖:嘉兴(16501727)注释 查慎行南湖。芜:丛生的草。长水塘:原嘉兴城外的一条河 道,通南湖。秀州:即嘉兴。 ?26这首诗的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美丽景色历来被认为佳句的“菜花香过秀州城”中,你认为哪27 请写出你的理由。个词用得最妙? 【答案】 页26页,总11试卷第26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嘉兴城外春风和畅、春水荡漾、春草繁茂的景象。 27“香”、“过”,写出了菜花之茂盛,香气之浓郁。(或“菜花”,用

15、最寻常的菜花写出了诗人朴实的内心。) 28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新晴 宋刘攽(bn)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偷”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 “偷”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南风的顽皮可爱,表达了诗人的欣喜、欢悦之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9_,本诗首句通过种种“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气氛。 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 30下列对诗歌的品读有误的一项是( ) A“左迁”是贬官的意思

16、,古时以右为尊,所以把贬官叫“左迁”。 B“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龙标”指 页26页,总12试卷第王昌龄,“闻道”表示惊诧。“龙标过五溪”,可见王昌龄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C“杨花落尽子规啼”杜鹃啼血,抒发悲苦哀怨之情。 D“随风直到夜郎西”,王昌龄迁往古夜郎国,可见是个浪漫的好地方,作者也心驰神往。 【答案】29 凄苦、飘零悲凉30 D 31对下面的古诗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新 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A诗人漫步赏柳,由远而近,视线也由上而下,从岸上柳条,写到水中柳景。 B末句用了一个非常亲切的“引”字,运

17、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柳影相连相映优美而有动感的图画。 C诗中写出了新柳颜色浅黄、柳枝柔软的特点。 D本诗写得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对新春的喜爱之情。 B 【答案】32泊秦淮(3分) 页26页,总13试卷第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小题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是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1分) _ 【小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2分) _ 【答案】【小题1】一副迷蒙、冷寂的画面。 【小题1】忧国忧民(意思相同即可) 3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两题。(5分) 早 梅 唐 张 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

18、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销”同“消”。 (1)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试谈谈你的看法。(2分) (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两句语言质 页26页,总14试卷第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请作简要赏析。(3分) 【答案】(1)“白玉条”句是恰当的,因为这样更能体现梅花开得旺盛,压满枝头,同时,也能说明诗人当时的立足点是在远处,和颔联相呼应。 (2)这两句是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

19、凌寒独放的风姿。 344 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按要求答题。 春兴() 武元衡唐, 残花落尽见流莺。杨柳阴阴细雨晴, 又逐春风到洛城。春风一夜吹乡梦_一词写出了诗中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 梦境的一再出现 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1 又)阴阴【答案】((2) 思乡35诗歌鉴赏。 教材上有岑参的一首诗歌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 【小题1】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 页26页,总15试卷第 答: 】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小题1 诗

20、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 答: 【答案】答:不正确。这种理解,把“马上”本来的意【小题1错误地理解为(或“骑在马上”)思是“骑着马在路上”表示“立刻”的时间副词“马上”。把表示“没有”的此诗后两句的意“无”理解为表示“用不着”的“毋”。身边没有纸和思是骑着马走在路上突然遇见了入京使者,于是就托入京使者带话给自己在京城的家人笔可以写信, 告诉他们诗人是平安的。】答:这样的理解改变了诗歌表现的诗人远涉1【小题 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这样的理解不符合题意,“逢”的是入京使, 而不是与家人相见。这样的理解与诗歌前两句描写的伤心情感不合, 既然马上就要与家人见面了,还伤心什么呢?春 雪 韩 愈 页26页,总1

21、6试卷第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36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37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 答: 【答案】 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36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37白雪等不及春色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富有情趣,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 通人心的灵性。 塞上听吹曲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问。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雪”、“胡天”、“月明”、“羌笛”,“戍楼”38 图景。勾勒出一幅 梅花守关的军士在没有刀光剑影的成楼问,吹奏着39乐曲,

22、乐音如同真的梅花一样。借风飞遍关山这种意境 愿望。表达了诗人 页26页,总17试卷第【答案】 38月夜边塞(或雪夜边塞) 39向往和平,没有战争 江郎山和韵 (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40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特_点。 41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答案】40() 答出两点即可高、直、陡、险41()的人、要建功立正直、顶天立地要做一个刚正不阿() 。业报效国家426 分)(杜牧),完成题目。(阅读江南春绝句,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

23、郭酒旗 烟雨中。多少楼台郭:外城。酒旗:酒帘,高悬在酒店外的标志。注: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都下佛循吏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郭祖深传说:”。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楼台:寺五百余所是大概数字。 页26页,总18试卷第 指寺庙。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所表现的画面。((2) 分 2“”“”“ ”。字应改为的理由是;(千)明朝杨慎认为十千里“?”此言遭到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2) 分不少学者反驳。对此,你的看法如何为什么? 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加以概括。((2) 分 1)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答案】(春意盎然的景

24、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 迎风招展的酒旗。2“”在这里是虚写错在误解(千里)杨慎的观点不对。既然是而非实数或误解了艺术创作虚实结合的方法;(“”概之亦扣题目。千里答到一点就给全分,写江南春色,以1) 分只表明总看法给3)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另一(方面也暗含对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1 分)(每点庙的讽刺。43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页26页,总19试卷第 城台 庄韦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台城:亦称苑城。(注释)晋、宋间称朝廷禁省为台,故称禁城为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六朝皇帝在金陵豪华的台城

25、,营造了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楼,奢 侈荒淫,结果笙歌未尽,隋兵已迫都门。“”“”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说六朝如梦鸟空啼空中的 出其中的妙处吗?2 分)( 本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的意思,既衬托出【答案】、空徒劳地是白白地梦一般的景色,又隐含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台城历经变迁,已经面目全非,但不解情的大自然,却一年一度2 分)春色,连鸟儿也无谓地在啼鸣。(2 分)抒发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44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

26、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 页26页,总20试卷第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答案】()咏史诗。特点:借史实抒情。 1()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2“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456 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1)3 分)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 (2)“”“”字用得极妙,闲看儿童捉柳花闲中的请作简要赏析。3 分)( 13 11个给【答

27、案】(答对)(分)梅子、芭蕉、柳花Z,X,X,K 分)23“”1分),抒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分)11,呼应了诗题(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分) 。分)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页26页,总21试卷第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46补充点评。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 之情的自然流露。 47完成随感。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 【答案】46 依恋(不舍、挽留)47 示例1:诗人久住湖上亭,与这里的一草一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示例2:

28、诗人移情于花鸟,借花鸟抒发自己的不舍之情。 示例3:诗人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相通的地步,故 能心心相印。48 (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秋日行村路 宋乐雷发 香。豆荚姜芽社肉儿童篱落带斜阳, 红蜻蛉伴绿螳螂。一路稻花谁是主? 社肉:祭土地神的肉。(注释)(1) “”是千古名句,句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2 分)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中伴 页26页,总22试卷第(2) 2 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答案】把红蜻蛉与绿螳螂伴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2 分,意思对即给分)(围里。 (2)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2 分,意思对即给分)活。(4950 分)阅读与赏析(共 春兴() 武元衡唐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