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第1部分: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_第1页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第1部分: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_第2页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第1部分: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_第3页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第1部分: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_第4页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第1部分: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贵州城市交通设施优化设计地方标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第1部分:道路交通标志标线The Installation Specification for Urban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Facilities Part 1 : Road Traffic Signs and Marking(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标准起草小组2020年11月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第1部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编制说明背景交通标志和标线标准以国家现行的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2、GB51038-2015)为主,但现有国家标准和规范对道路标志标线设置仅有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在不同地域、不同交通条件下的标志标线应用针对性不强。然而贵州省是一个地形起伏较大的区域,城市道路平面线形、纵向坡度、路网结构形态等都与平原城市有较大差别,导致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在设计、建设、使用中暴露许多问题。因此,以贯彻落实公安部、中央文明办、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公通字201716号)以及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工程的通知(黔府办函201834号)文件为契机,主动开展贵州省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相关地方标准研究。随着贵州省在加快建设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为

3、规范贵州省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设计,满足地方标志和标线的规范统一性应用,现编制贵州省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第1部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一、 任务的由来2019年3月,由贵州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申请地方标准的立项,根据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2019年地方标准立项指南,申请贵州省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点(段)治理技术指引地方标准的制定,2019年9月,贵州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通过公开招标,于2019年10月16日,由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标贵州城市交通设施优化设计地方标准项目(项目编号 YGCQ-ZC-2019-1-469-公),项目内容包括:贵州省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贵州省

4、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点(段)治理技术指南、贵州省城市道路占道作业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技术指南、贵州省城市道路人行过街设施设置规范、贵州省城市道路指路标志设置规范五项地方标准。二、 本文件的主要起草单位及人员表1 主要起草单位及人员一览表主要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员职称任务分工贵州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赵亚钦二级警务专员,副局长,中级工程师标准审核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陈维明副厅长,高级工程师标准审核贵州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吴松副处长,学士标准审核贵州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王媛媛副处长、副高级工程师,硕士标准审核贵州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吴海副高级工程师标准审核贵州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罗波副处长、副高级工程师标准审核贵州省

5、公安厅交通管理局王海龙副高级工程师标准审核贵州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马松中级工程师、硕士标准审核贵州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刘钦学士标准审核贵州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李宗泽学士标准审核贵州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胡云飞学士标准审核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苏永云高级工程师,博士标准撰写总体负责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莫一魁高级工程师,博士标准起草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林纪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博士标准审定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刘松高级工程师,硕士标准审定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曾松高级工程师,博士标准起草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张道荣中级工程师,硕士标准起草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续宗芳中级工程师,硕士标准起草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胡恒助理工程师实地调查三

6、、本文件起草过程2019年10月,贵州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牵头,联合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迅速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确定了参编人员,制定相关标准编制计划表,启动标准编制工作。2019年12月,形成贵州城市交通设施优化设计地方标准开题报告,并邀请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主任戴帅主任等一行专家在北京参加贵州城市交通设施优化设计地方标准开题研讨会。2019年12月-2020年3月,标准起草小组主要开展了标准制定调研、收集国内外先进交通设施优化设计方面的相关资料,总结相关经验,制定标准大纲,分组编写标准相关内容。2020年4月完成初稿编制工作,通过各部门、处室的逐级的反复讨论与完善,最终于2019

7、年7月形成征求意见稿初稿。2020年8月,提交征求意见稿初稿,根据与交通管理部门的意见修改完善。2020年9-11月,开始开展对外公开征求意见工作。四、标准编制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1. 编制原则(1)准确性 标准所规定的条款力求明确而无歧义。(2)统一性 标准结构、文体和术语力求统一。(3) 协调性 充分结合现有基础标准的有关条款,达到标准间的相互协调。(4)适用性 文件内容易于实施,便于被其它文件所引用且具可操作性。(5)特殊性 本文件既遵循相关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要求,又体现我省特殊性和区域性,并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2. 编制依据本文件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

8、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 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3.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本地方标准是对现行国家标准的补充、完善、细化和优化,与现行国家标准中的强制性内容没有冲突。本地方标准与国标的相容性规定如下:1、对于国标中没有规定相关条款,本地方标准提出新增的相关条款,应按照本地方标准的相关规定条款执行;2、对于国标中规定较为原则的非强制性条款,本地方标准对国标相关条款进行细化和优化,应按照本地方标准执行;3、对于国标中相关条款和本地方标准相冲突,如国标中相关条款为强制性内容则按照国标执行,如不是强制性内容则按照本地方标准执行。五、主要条款的说明及确定依据第一部分 基本规定1.

9、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贵州省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城市道路交通标线的术语和定义、道路交通标志设置、道路交通标线设置、及道路交通标志标线配置指引。本部分适用于城市范围内新建和改建的各级城市道路的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设置。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技术性指引文件引用了GB5768-2009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1038-2015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等标准的技术内容,将其列为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的术语和定义。4. 一般规定归纳总结道路交通标志的一般规定及交通标志的套用,将交通标志按照作用分类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主要依据GB 5768.2中3.3.1:交通标志按其作用分类,分

10、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4.10 道路交通标志(板面、杆件、基础)的使用年限超过10年时应进行更换。本条主要参考GBT18833中4.2条,原文为:反光膜按其光度性能、结构和用途可分为7种类型,一类使用寿命为7年,二类至五类使用寿命为10年,六类和七类使用寿命为7年。结合贵州省实际情况,规定使用年限超过10年时应进行更换。5. 标志板、支撑方式及安装要求确定了交通标志板的材质要求,归纳总结了警告、禁令、指示、指路标志版面规格与速度的关系。标志板的支撑方式有:单柱式、双柱式、单悬臂式、双悬臂式、门架式、附着式,提出标志应采用门架式支撑方式的条件。标志板通过位置、角度、高度等方面归纳总结了标志板

11、的安装要求。可变信息标志从用途、显示方式、版面、设置四个方面规定了其相关要求。第5.1.1条,交通标志板应采用铝合金板,并符合GB/T23827的规定。标志板厚度不小于1.5mm。标志板面积大于等于4m2且小于10m2时,标志板厚度不小于2mm;标志板面积大于等于10m2 时,标志板厚度不小于3mm。本条主要依据GB5768.2中3.15.2条,原文为:标志底板可用铝合金板、薄钢板、合成树脂类板材、木板及其他板材制作。板材相应指标应符合GB/T23827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本条结合GB/T23827、GB5768.2和贵州省当地情况,规定了交通标志板的材料和相应尺寸。第5.1.2条,交通标志

12、反光材料应采用、两类反光膜,全封闭的城市快速路交通标志反光材料应采用类反光膜,并符合GB/T188332012的规定。本条参考GB51038-2015中4.6.1,原文:快速路、主干路标志应采用类类反光膜;次干路及以下等级道路的标志可在类类的反光膜中选择。结合贵州省实际情况与GB/T18833-2012相关规定本条确定了交通标志反光材料的选用。第5.4.3.1条 道路交通标志采用柱式或附着式支撑结构时,标志板外缘距车行道外侧边缘或土路肩边缘不应小于30cm;下缘距路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5m,非行人通行的区域不受限制。本条参考GB51038-2015中4.3.6条,原文:位于路侧的各类标志板边缘

13、及标志支撑结构边缘至车行道路面边缘的侧向距离,应大于或等于0.25m,位于路侧的柱式标志板下缘距路面的高度宜为1.5m-2.5m。结合贵州省实际情况,严格确定了距离最小值。6. 警告标志的设置归纳总结了警告标志的尺寸、前置距离等一般要求。将警告标志分为平面交叉类、道路平面线形类、道路纵断面线形类、道路横断面变化类、道路交通状况类警告标志,分别提出了实际应用中的标志及配置场景图,并确定了相关要求。第6.3.7条,设有道路平面线形警告标志的路段,应同时设置单层线形诱导标志,并保证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连续看到不少于三组线形诱导标志。本条参考GB51038中7.1.4条,原文为:次干路及次干路以上等级的

14、道路可根据需要设置有关告示标志或线形诱导标志。本条根据贵州省的实际情况与实践经验,严格规定了线形诱导标志的设置。第6.4.3条,当坡长或连续下坡大于1km,应在标志下增加坡长的辅助标志。本条参考GB51038-2015中7.10.2:当连续下坡总长大于3km时,应以辅助标志说明连续下坡的坡长。本条结合当地实践经验,严格了标志下增加坡长辅助标志的坡长或连续下坡的长度,从3km缩小到了1km。7. 禁令标志的设置归纳总结了禁令标志尺寸、颜色、形状等相关要求。将禁令标志分为某方向通行权类、交通管理类、限制类、道路优先权类、停车检查类禁令标志,分别提出了实际应用中的标志及配置场景图,并确定了相关要求。

15、第7.1.1条,禁令标志的颜色,除个别标志外,为白底、红圈、红杠、黑图形。图形压杠。本条参考GB5768.2中5.1.2。第7.3.7条,在急弯、陡坡等视距不良路段或其他条件受限,超车存在交通安全隐患时,应设置禁止超车标志。已设有道路中心实线和车道实线的可不设此标志。禁止超车路段长度在500m以上时,宜重复设置禁止超车标志。在禁止超车路段的起点和终点应分别设置禁止超车和解除禁止超车标志。解除禁止超车标志与禁止超车标志应成对使用,不允许其中任何一个标志单独使用。本条参考GB51038-2015中6.10.2。第7.4.3.8条,限制速度标志可用辅助标志标明限定范围的,不必设置解除限制速度标志。如

16、图52所示。本条新增用辅助标志标明的限制速度标志设置示例。8. 指示标志的设置归纳总结了指示标志尺寸、颜色、形状等相关要求。将指示标志分为指示行驶方向类、路权类、车道使用目的类、指导驾驶员行为类指示标志,分别提出了实际应用中的标志及配置场景图,并确定了相关要求。第8.1.1条,指示标志的颜色除个别标志外,为蓝底、白图形。本条参考GB5768.2中6.1.2。第8.4.2条,路口具有三条(含)以上导向车道的宜设置车道行驶方向标志,安装方式宜采用组合方式设置。板面尺寸按表13选取。本条参考GB5103中5.7.1,原文:当渠化车道数大于等于4条车道时,为避免驾驶人在路口多车道变换,宜设置车道行驶方

17、向标志。本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细化了车道行驶方向标志的版面规格和要求。第8.5.5条,最低限速标志表示机动车驶入前方道路的最低时速限制。本标志应与最高限速标志配合设置在同一标志支撑上,不单独使用。路侧安装时,最高限速标志居上,最低限速标志居下;门架式或悬臂式安装时,最高限速标志居左,最低限速标志居右。如图81所示。本条参考GB5768.2中6.12。9. 辅助标志归纳总结了辅助标志的相关要求,并提出了实际应用时的配置要求及配置图。第9.1.1条,辅助标志的颜色为白色、黑字(图形)、黑边框、白色衬边。本条参考GB5768.2中9.2.1。第9.2.4条,表示区域或距离(图87-图89),本条参考

18、GB5768.2中9.2.6.4。第9.2.6条,如果主标志下需要安装两块以上辅助标志时,可采用图93的组合形式,但组合的图形不宜多于三种。如图93所示。本条参考GB5768.2中9.2.6.6。10. 旅游区标志的设置归纳总结了旅游区标志的相关要求,提出旅游交通标志的设置及旅游符号配图及配置要求。第10.1.3条,旅游区标志的颜色为棕底、白字(图形)、白边框、棕色衬边。本条参考GB5768.2中8.1.2。第10.1.4条,旅游区标志的尺寸、代号同指路标志。本条参考GB5768.2中8.1.4。11. 告示标志的设置归纳总结了告示标志的一般要求及设置要求。第11.1.2条,告示标志的颜色一般

19、为白底、黑字、黑图形、黑边框,版面中的图形标识如果需要可以采用其他颜色。本条参考GB5768.2中9.3.2。第11.2.1条,告示标志的设置不应影响警告、禁令、指示、指路标志的设置和视认。本条参考GB5768.2中9.3.3。第11.2.2条,告示标志与警告、禁令、指示、指路标志设置在同一位置时,禁止并设在一根立柱上,需设置在警告、禁令、指示、指路标志的外侧。本条参考GB5768.2中9.3.3。12. 一般规定归纳总结了交通标线的一般要求。第12.6条,道路交通标线按照设置方式可分为纵向交通标线、横向交通标线和其他交通标线三类。本条参考GB5768.2中3.4。13. 机动车车行道宽度确定

20、了机动车车行道宽度与车型及车道类型、设计速度之间的对照关系。机动车车行道宽度指车行道两侧标线中心之间的距离。宽度根据设计速度和行驶车辆类型参照表14执行。本条参考CJJ37 5.3.2,新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示例图。14. 纵向交通标线的设置将纵向交通标线归纳分类为:可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和禁止跨越对向车道分界线、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和禁止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潮汐车道线、车行道边缘线、左弯待转区线、路口导向线、导向车道线、禁止停车线、路面(车行道)宽度渐变段标线。分别提出了实际应用中的标线图及配置场景图,并确定了相关要求。第14.2.3.1条,可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为单黄虚线,线段和间隔分别

21、为400cm和600cm。如图100所示。本条参考GB5768.3中4.2.3。第14.6.2条,左弯待转区线应在设有左转弯专用信号且辟有左转弯专用车道时使用,设于左转弯专用车道前端,伸入交叉路口内,但不得妨碍对向直行车辆的正常行驶。本条参考GB5768.3中4.6.2。第14.6.4条,交叉口同一方向设置有两条及以上左弯待转区线时,外侧左转专用车道的待转区可略长于内侧车道。如图111所示。本条参考GB5768.3中4.6.4,原文:在有条件的地点,左弯待转区可设置多条待转车道。本条结合地方实践经验,严格了设置方法,并新增设置示例。第14.8.7条,可变导向车道线应与可变的车道行驶方向标志配合

22、使用,车道行驶方向由可变的车道行驶方向标志的指向确定。进入可变导向车道的车辆必须按车道行驶方向标志显示的指向行驶。本条参考GB5768.3中4.8.5。第14.10.2条,渐变段的长度L按以下公式确定:本条参考GB5768.3中6.2.2。 15. 横向交通标线设置将横向交通标线归纳分类为:人行横道线、停止线、让行线、减速标线,并分别提出了实际应用中的标线图及配置场景图,确定了相关要求。第15.2.2条,人行横道线为白色平行粗实线,人行横道的宽度依据行人横穿道路的流量和街道宽度确定。人行横道线最小宽度不得小于3m,并可根据行人流量以1m为一级加宽。人行横道的线宽为40cm,线间隔为60cm。本

23、条参考GB51038-2015中12.9.4。第15.2.3条,公交车站附近设置人行横道线时,宜设置在停靠公交车辆后方。在急弯和陡坡、桥梁、隧道、公交车站前方、车行道宽度渐变路段等视距受限、影响安全的路段不宜设置人行横道线。本条参考GB51038-2015中12.9.2。第15.5.5.2条,纵向减速标线可连续设置,也可80m-150m间隔设置。纵向减速标线30m渐变段后菱形块虚线保持30cm宽度设置。本条参考GB5768.3中6.5.3。16. 其他交通标线的设置将其他交通标线归纳分类为:道路出入口标线、停车位标线、停靠站标线、导向箭头、导流线、中心圈、专用车道线、路面文字标记、立面标记、突起路标、轮廓标。分别提出了实际应用中的标线图及配置场景图,并确定了相关要求。第16.2.5条,铁路平交道口标线提示前方有铁路平交道口,警告车辆驾驶人应在停车线处停车。本条参考GB5768.3中6.4。第16.3.6条,限时停车位标线由10cm宽虚线边框和准许停车时段文字组成,颜色为白色。限时停车位标线应与限时停车标志配合使用。限时停车位标线与一般停车位标线类似,有平行式、倾斜式、垂直式三种设置形式。本条参考GB5768.3中4.12.9。第16.6.2条,导流线的颜色分为黄色和白色两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