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气工程初步设计内容规范_第1页
石油天然气工程初步设计内容规范_第2页
石油天然气工程初步设计内容规范_第3页
石油天然气工程初步设计内容规范_第4页
石油天然气工程初步设计内容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次 前言.iv 引言.v 1 范围 .1 2 术语和定义 .1 3 基本规定.2 4 总论 .3 4.1 前言 .3 4.2 设计依据 .3 4.3 设计原则 .3 4.4 遵循的标准、规范.3 4.5 工程设计范围和设计分工.3 4.6 初步设计文件构成.4 4.7 工程概况 .4 4.8 主要工程量及技术经济指标.4 4.9 初步设计对可行性研究的变化情况.5 4.10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5 5 工艺系统分析.5 5.1 主要工艺参数.5 5.2 输送工艺系统计算及分析.6 5.3 输送工艺系统方案的确定.7 6 输油 (气)线路 .7 6.1 说明书 .7 6.2 图纸和表格.1

2、3 7 管道穿 (跨)越 .14 7.1 说明书 .14 7.2 图纸和表格.17 8 站场工艺.18 8.1 站场设置 .18 8.2 站场的功能及规模.18 8.3 站场工艺及工艺流程.18 8.4 工艺站场设计.18 8.5 主要设备选型.18 8.6 图纸和表格.19 9 防腐、保温及阴极保护.19 9.1 管道工程概况及设计基础资料.19 9.2 管道线路防腐及保温.19 9.3 管道线路阴极保护.20 9.4 站场工程防腐及保温.21 9.5 图纸和表格.22 10 自动控制与仪表工程.22 10.1 自动控制与仪表说明书.22 10.2 图纸和表格.24 11 通信工程 .25

3、11.1 概述 .25 11.2 设计依据和原则.26 11.3 设计范围和设计分工.26 11.4 系统设计 .26 11.5 主要工程量.27 11.6 存在问题与建议.27 11.7 图纸和表格.27 12 供配电工程 .27 12.1 变、配电 .27 12.2 送电线路 .32 13 机械 .35 13.1 储罐 .35 13.2 非标设备 .35 13.3 管件及管道附件.37 13.4 加热炉 .38 14 公用工程 .39 14.1 总图及运输.39 14.2 建筑与结构.42 14.3 给排水及消防.43 14.4 供热.47 14.5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47 15 伴行道

4、路 .49 15.1 概述 .49 15.2 道路等级、建设标准及技术参数.49 15.3 伴行道路设计.49 15.4 环境保护应包括的内容.50 15.5 图纸 .50 16 节能 .50 16.1 能耗分析 .50 16.2 节能措施 .50 17 防火专篇 .51 17.1 说明书 .51 17.2 图纸 .53 18 环境保护专篇.53 18.1 说明书 .53 18.2 图纸和表格.55 19 劳动 (职业 )安全卫生专篇.55 19.1 说明书 .55 19.2 附图 .57 20 安全专篇 .57 20.1 说明书 .57 20.2 附图应包括.59 21 组织机构、定员及车辆

5、配置.59 21.1 组织机构 .59 21.2 人员编制 .59 21.3 员工培训 .59 21.4 车辆配置 .59 22 道工程维修、抢修与分析化验.60 22.1 管道工程维修、抢修.60 22.2 分析化验 .60 23 概算 .60 23.1 概算文件 .60 23.2 编制说明 .60 23.3 总概算表 .61 23.4 单项工程综合概算表.61 23.5 单位工程概算表.61 23.6 他费用计算表.61 23.7 投资分析 .61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条文说明.62 前前 言言 sy/t0082石油天然气工程初步设计内容规范分为三个部分: sy/t0082.1-200

6、6石油天然气工程初步设计内容规范 第 1 部分:油气田地 面工程 ; sy/t0082.2-2006石油天然气工程初步设计内容规范 第 2 部分:管道工程 ; sy/t0082.3-2006石油天然气工程初步设计内容规范第 3 部分:天然气处理 厂工程 。 本部分是 石油天然气工程初步设计内容规范的第 2 部分。 上述三个部分共同代替sy/t0082-93。 本部分共分为23 章,其主要内容有:范围、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总论、工艺系 统分析、输油 (气)线路、管道穿 (跨)越、站场工艺、防腐、保温及阴极保护、自动控制 与仪表工程、通信工程、供配电工程、机械、公用工程、伴行道路、节能、防火专篇

7、、环 境保护专篇、劳动(职业 )安全卫生专篇、安全专篇、组织机构、定员及车辆配置、管道 工程维修、抢修与分析化验、工程概算等。 与原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原油及天然气地面工程初步设计内容规范 sy/t 0082-93 相比,丰富了管道工程初步设计的内容,使之更为全面、合理,使各设计单位在 编制管道工程初步设计文件时具有可操作性,更加符合管道工程设计的需要。 本部分的附录a 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石油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 南分公司负责解释。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

8、管道工程有限公司(cppe);中国石油集团工程 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cpe 西南分公司 )。 本部分 cppe 主要起草人: 徐文颖、刘嵬辉、马红昕、刘忠胜、俞彦英、张起瑛、 高红、王怀义、邬俊华、王刚、张育晶、狄玉莲、王育军、陆勇、桂金印、李凤德、周长 才、李正郁、周焕芝、张平、耿晓梅。 本部分 cpe 西南分公司主要起草人:谌贵宇、宋德琦、张永红、雒定明、沈泽明、 黄春蓉、唐胜安、吴克信、邱练兵、梅三强、盛炳林、宋昭明、毛道松、汤晓勇、牟健、 陈凤、傅贺平。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y/t 0082-93。 引引 言言 sy/t 0082 已经实施近十二年,它在石

9、油天然气工程初步设计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指 导作用。为适应石油天然气工程技术发展的需要,使规范更加实用、内容更加全面,有必 要调整 sy/t 0082 的结构,制修订新的石油天然气地面工程初步设计内容规范。 石油天然气工程初步设计内容规范石油天然气工程初步设计内容规范 管道工程管道工程 1 1 范范围围 sy/t0082 的本部分规定了适用于陆上原油、成品油、天然气和液态液化石油气输送 管道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初步设计内容的编制要求。 2 2 术术语语和和定定义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sy/t0082 的本部分。 2 2. .1 1 输输油油管管道道工工程程 o oi il l p pi ip

10、pe el li in ne e p pr ro oj je ec ct t 用管道输送原油、成品油及液态液化石油气的建设工程。一般包括输油管线、输油站、 管道穿 (跨)越及辅助生产设施等工程内容。 2 2. .2 2 输输气气管管道道工工程程 g ga as s t tr ra an ns sm mi is ss si io on n p pi ip pe el li in ne e p pr ro oj je ec ct t 用管道输送天然气和煤气的工程。一般包括输气管道、输气站、管道穿(跨)越及 辅助生产设施等工程内容。 2 2. .3 3 站站场场 s st ta at ti io o

11、n n 管道工程中各类工艺站场的统称。 2 2. .4 4 管管道道穿穿越越工工程程 p pi ip pe el li in ne e c cr ro os ss si in ng g e en ng gi in ne ee er ri in ng g 输送管道从人工或天然障碍下部通过的建设工程。 2 2. .5 5 管管道道跨跨越越工工程程 p pi ip pe el li in ne e a ae er ri ia al l c cr ro os ss si in ng g e en ng gi in ne ee er ri in ng g 输送管道从人工或天然障碍物上部架空通过的建设工程

12、。 2 2. .6 6 弹弹性性敷敷设设 p pi ip pe e l la ay yi in ng g w wi it th h e el la as st ti ic c b be en nd di in ng g 管道在外力或自重作用下产生弹性弯曲变形,利用这种变形,改变管道走向或适应高 程变化的管道敷设方式。 2 2. .7 7 冷冷弯弯管管 c co ol ld d b be en nd ds s 用模具 (或夹具 )不加热将管子弯制成需要角度的弯管。 2 2. .8 8 热热煨煨弯弯管管 h ho ot t b be en nd ds s 管子加热后,在夹具上弯曲成需要角度的弯管,

13、其曲率半径一般不小于5 倍管 子外直径。 2 2. .9 9 线线路路截截断断阀阀 l li in ne e b bl lo oc ck k v va al lv ve e 为防止管道事故扩大、减少环境污染与管内油品或天然气损失及维修方便在管道沿线 安装的阀门。 3 3 基基本本规规定定 3 3. .1 1 初步设计文件应依据合同、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方案设计 );专项评价报 告、地方政府或规划部门对管道路由的初步意向、顾客委托书及设计基础资料进行编制。 3 3. .2 2 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应遵循国家和上级机关有关建设方针和技术政策,执行有关规 程、规范和标准。 3 3. .3 3 初步

14、设计文件的深度应达到设计范围明确。在此范围内所需建设的单项工程应考虑 齐全;主要技术方案应经过比选确定;应确定主要设备的选型和主要材料的选择;设计概 算投资应在要求的控制范围内。初步设计批准后,应满足下列要求: a) 编制施工图 (详细 )设计; b) 确定土地征用和建(构)筑物拆迁范围; c) 进行主要设备和特殊材料的订货; d) 进行施工准备工作; e) 进行生产准备和人员培训工作; f) 编制建设计划、据此控制基建投资(设计无法估计的影响因素除外); g) 据此编制工程承包(epc)招投标文件。 3 3. .4 4 本部分是对管道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内容的基本要求,改扩建工程项目应在设计文件

15、 中表达改扩建内容。如顾客有特殊要求时,可在签订合同时协商确定。 3 3. .5 5 初步设计方案不宜与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方案设计 )较大的变化。初步设计投资 概算不应突破可行性研究报告估算的10。当设计基础资料及情况发生变化致使方案 有较大变化时,应经原审批设计任务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管部门批准。 3 3. .6 6 本部分是一个指导性的规范,其编排条目具有长输管道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通 用性,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针对具体的工程进行增减或合并,其删减条件仅限于该项 工程不包含的内容,不影响满足顾客要求和满足法律法规要求。 3 3. .7 7 本部分不作为设计单位内部专业的设置、专业分工

16、的依据,也不作为初步设计文件 篇、章编制的依据。可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初步设计文件篇、章的编制顺序。 3 3. .8 8 本部分对初步设计中图纸、表格格式不作统一规定。各设计单位可根据本单位的规 定进行编制。 3 3. .9 9 管道工程初步设计内容除应符合本部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 定。 4 4 总总论论 4 4. .1 1 前前言言 应介绍工程项目建设的背景、目的、必要性和意义,简述工程建设后的资源和市场。 4 4. .2 2 设设计计依依据据 应列出下述文件的发文(或签订 )单位名称,发文 (或签订 )日期,文件号和文件名称: a) 可行性研究报告 (或方案设计

17、)的批复文件; b)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批复文件; c) 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及批复文件; d) 安全预评价报告及批复文件; e) 地震安全性预评价报告及批复文件; f)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评价报告及批复文件; g) 水土保持方案预评价报告及批复文件; h) 资源评价报告的批文; i) 技术引进合同; j) 设计任务书、委托书及设计合同; k) 基础设计 (包括供水、供电、通信、交通运输及征购土地等协议或意向)文 件; l) 顾客主持的关于项目设计要求或设计意见的会议纪要及其他有关重要文件。 4 4. .3 3 设设计计原原则则 应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规定和要求,结合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说明本

18、建设项 目中所遵循的设计原则。主要有: a) 遵循国家、行业及地方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规范; b) 确定本建设项目的技术水平及自动化程度; c) 根据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工程建设中尽可能的利用现有的设施,提高经济效益; d) 结合国情采用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结构和新的管理体制; e) 采用高效节能设备,优先采用国内成熟的技术; f) 按国家规定搞好环境保护、安全卫生、节约投资和用地、节约运行费用等。 4 4. .4 4 遵遵循循的的标标准准、规规范范 在设计文件中 应按各专业顺序列出在设计中采用的主要标准、规范的名称、标准号、 年号及版次;当参照国际标准、规程和规范时也应列出

19、。所采用的标准和规范应是有效的。 4 4. .5 5 工工程程设设计计范范围围和和设设计计分分工工 应说明 设计所包括的范围和项目构成。当有协作关系设计时,应说明分工负责的设计 单位和设计分工内容及界面。 4 4. .6 6 初初步步设设计计文文件件构构成成 初步设计文件应由工程设计的技术和概算 文件构成。 在设计合同有要求时,还可 包括技术规格书。当初步设计文件需要分册出版时,可列表说明初步设计文件的构成。构 成表格可参考表1 的格式编制在设计文件中。在设计文件装订中,此表可装订在每一册 或每一分册的目录前。 表表1 1 初步设计文件构成表初步设计文件构成表 序号设计文件名称册号档案号数量

20、4 4. .7 7 工工程程概概况况 4 4. .7 7. .1 1 应说明 工程建设地点 、管道工程 建设规模、设计输送能力、设计压力、管道长 度、管道规格、管道材质、管道内、外防腐涂层、阴极保护及站场设置。有分期建 设的项目应分期叙述管道工程建设规模及设计输送能力。改造工程应说明原有工程的设计 输量、设计压力、管道规格、输送工艺及配套的工程设施。 4 4. .7 7. .2 2 线路工程应 描述推荐线路的走向、交通运输现状、管道用管材、管件、线路阀室 的数量和形式、线路困难段描述、管道敷设方式、管道通过特殊地段的处理、管道防腐层 形式、阴极保护方式、公路穿越、铁路穿越、河流(冲沟 )穿(跨

21、)越的穿 (跨)方式和 数量、陆上隧道的数量和长度、管道沿线通过地震断裂带描述、抗震设计、线路永久和临 时征 (占)地面积。 4 4. .7 7. .3 3 站场设置概况应说明站名、站场的分类和数量、本工程拟采用的输送工艺、设 计压力、各种站场的工艺流程、工艺特点及采用的主要设备;应说明各个站场的建筑面积、 全线各类型站场的永久和临时征地面积,其中所占耕地面积和需要拆迁的情况。站场设置 较多时的工程可列表说站场的设置情况。 4 4. .7 7. .4 4 仪表自动化概况应简要说明本工程拟达到的自动化程度和主要仪表的选型。 4 4. .7 7. .5 5 公用工程概况设施应说明工程水、电、汽、燃

22、料等的需要及来源;站内给水、排 水、供电、供汽等设施情况;外电电源位置、供电线路类型及敷设情况、电压等级及变电 所容量;站场内、外道路的工程情况。 4 4. .7 7. .6 6 通信工程概况应说明通信方式、通信站的设置及通信线路长度。 4 4. .7 7. .7 7 其其他他宜宜说说明明的的内内容容包包括括 a) 全线能源利用情况,包括能耗指标、水、电和燃料等; b) 全线的维修及抢修力量的设置安排,维修车间的规模,修理能力和需要与 外单位协作的事项; c) 基地建设概况、调度控制中心、输油(气)公司的设置等; d) 简述工程 hse 设计。 4 4. .8 8 主主要要工工程程量量及及技技

23、术术经经济济指指标标 4 4. .8 8. .1 1 应列出主要工程量表。 4 4. .8 8. .2 2 主主要要技技术术经经济济指指标标应应包包括括的的内内容容 a) 工程定员总人数; b) 工程钢材 (管材、板材 )及水泥的耗量; c) 永久征地; d) 临时占地; e) 能源消耗指标; f) 建设项目概况总投资应包括: 1) 概算投资; 2) 项目概算总投资的几项费用。 4 4. .9 9 初初步步设设计计对对可可行行性性研研究究的的变变化化情情况况 当初步设计与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方案设计 )的变化较大时,应说明初步设计对可行 性研究报告的调整及变化情况。当经济指标与设计任务书或可行性

24、研究报告的指标不同且 超出其敏感性分析范围时,应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4 4. .1 10 0 存存在在的的主主要要问问题题及及建建议议 在初步设计文件中应提出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解决及影响下一阶段设计存在的问题,并 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可提出对工程影响较小又能取得更好效果的合理化建议。 5 5 工工艺艺系系统统分分析析 5 5. .1 1 主主要要工工艺艺参参数数 5 5. .1 1. .1 1 管管道道设设计计参参数数及及环环境境条条件件应应包包括括的的内内容容 a) 管道长度、输送介质来源; b) 管道的任务输量,最小输量,最大输量,管道年工作天数; c) 设计输送能力、近远期输送量(高低峰值

25、、正常值)、各用户分输量及所需 压力; d) 输气管道用户用气特点及不均匀系数; e) 管道系统调峰范围; f) 输送管道内壁粗糙度的确定; g) 输送介质起、止点的压力要求及站内压降; h) 管道沿线高程; i) 输送站场的位置及高程; j) 管道埋深; k) 年平均地温、最冷月和最热月份平均地温; l) 年平均、最冷月平均、最热月平均、极端最高、极端最低环境温度、最大风速 及风向; m)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 n) 总传热系数的确定或土壤种类及导热系数; o) 标准状态说明。 5 5. .1 1. .1 1输输送送介介质质物物性性应应包包括括的的内内容容 a) 气体类别、组份、密度、烃(水

26、)露点、高 (低)热值及粘度; b) 管输油品油样分析数据应包括: 1) 相对密度,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 不同温度下的运动粘度及粘温曲线; 3) 析蜡点; 4) 凝固点; 5) 反常点; 6) 馏程; 7) 含蜡量; 8) 沥青质、胶质含量; 9) 蒸汽压; 10) 含水量; 11) 含硫量; 12) 比热容,比热容与温度关系; c) 顺序输送油品的比例。 5 5. .2 2 输输送送工工艺艺系系统统计计算算及及分分析析 5 5. .2 2. .1 1 应介绍工艺输送系统的计算软件,并说明所使用软件的编制公司。 5 5. .2 2. .2 2 输输送送管管道道的的水水力力、热热力力、强强度

27、度计计算算应应包包括括的的内内容容 5 5. .2 2. .2 2. .1 1 输油管道应包括: a) 应明确以下计算内容(含计算表 ): 1) 不同输量、不同的环境温度(夏季、冬季 )的稳态运行工况; 2) 不同输油管径的稳态运行工况; 3) 确定经济流速; 4) 合理的进出站温度(经济的进出站温度),温降计算; 5) 输油的平均温度; 6) 水力坡降; 7) 确定合理的输油批次; 8) 判断有无翻越点; 9) 计算混油量; 10) 站间及全线沿程摩阻; 11) 输油站间高程差; 12) 输油管道的允许输送压力; 13) 输油管道的安全起输量; 14) 各工况计算结果的热负荷、燃料耗量、耗电

28、量及泵轴功率; 15) 全线各站场油罐总罐容及单罐罐容; b) 应计算输油管道的壁厚、材质并绘制管壁厚度选择包络线; c) 可简述水击分析结果。 5 5. .2 2. .2 2. .2 2 输气管道应包括: a) 不同输量、不同的温度(夏季、年均、冬季)条件下的稳态运行工况计算,给 出各站压力、温度、流量、压缩机轴功率及耗能量; b) 构造调峰分析数据,进行设计输量下的动态运行工况计算,给出各站压力、温 度、流量、压缩机轴功率及耗能量; c) 确定调峰措施及对储气设施的注采要求(压力、流量 ); d) 确定各分输站 (点)在不同输量下 (高、低峰值 )的压力值; e) 当有压缩机站时,应进行机

29、组失效分析计算,以确定机组备用方式; f) 进行管道的最大输送能力分析; g) 进行不同压气站失效后的降量分析; h) 必要时可计算分输降压后气体温度变化、确定是否需要对气体采取加热措施; i) 宜绘制全线水利坡降曲线。 5 5. .3 3 输输送送工工艺艺系系统统方方案案的的确确定定 5 5. .3 3. .1 1 输输油油管管道道应应包包括括的的内内容容 a) 确定主要工艺参数及工艺输送方案; b) 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方案设计 )推荐的工艺方案进行水力、热力及强度等校 核计算、分析,最终确定输油站数、位置、规模及功能; c) 对于输油管道是否采用保温措施,除进行水力、热力计算外,还应有技

30、术经济 比较; d) 绘制纵断面水力坡降布站图(含管壁厚度、材质选择线)。 5 5. .3 3. .2 2 输输气气管管道道应应包包括括的的内内容容 a) 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方案设计 )推荐的工艺方案进行校核计算、分析,最终确 定管道设计压力、管径、材质及壁厚; b) 根据计算结果、管道长度及各用户位置确定站场位置; c) 根据工艺计算结果进行压气站的布站方案的比较,确定布站方案。 6 6 输输油油 ( (气气) )线线路路 6 6. .1 1 说说明明书书 6 6. .1 1. .1 1 设计依据应列出与本专业有关的文件名称、文件号、发文单位及发文日期。 6 6. .1 1. .2 2 线

31、线路路走走向向方方案案比比选选应应包包括括的的内内容容 6 6. .1 1. .2 2. .1 1 线路选线原则应包括: a) 设计标准和规范、规定的原则; b) 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的选线原则; c) 顾客在选线方面的合理要求和顾客已确定的可实施的原则。 6 6. .1 1. .2 2. .2 2 线路总体走向概述应简要说明线路的总体走向,主要包括线路的起点(首 站)、中间站 (含分输站 )、终点 (末站 )和支线的位置及其分段线路长度。 6 6. .1 1. .2 2. .3 3 线路的总体走向应执行可行性研究(或方案设计 )的线路走向方案。在线路 的局部段应至少提出两个方案的线

32、路走向进行优化比选,线路走向方案比选应包括: a) 管道通过困难地段(即工程难点 )的方案比较; b) 大型穿跨越的通过位置、通过方式的比较和对线路走向方案的影响分析; c) 各走向方案优缺点比较(可列表说明 ); d) 各走向方案主要工程量及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内容及表格可参见表2; 表表 2 2 线路各走向方案主要工作量及经济比较表线路各走向方案主要工作量及经济比较表 序号项 目单位方案 1方案 2 干线 km 支线 km 平原 km 丘陵 km 山区 km 1 管 道 长 度 按地貌划分 铁路 m/条 2 穿 跨高等级公路) m/条 序号项 目单位方案 1方案 2 越大中型河流 m/条 3

33、困难地段长度 km 4通过地震活动断裂带 条 5修建伴行路 km 土方量 m3 石方量 m36土石方 回填土方 m3 砌石保护 m3 7 水工保护 (按保护方式划分) 永久征地 m2 8征(占)地 临时占地 m2 搬迁赔偿 青苗赔偿 果树赔偿 9 重要赔偿(按赔偿 种类式划分) 10工程投资 万元 e) 提出线路走向推荐方案,并应说明推荐理由。 6 6. .1 1. .3 3 线线路路走走向向推推荐荐方方案案 6 6. .1 1. .3 3. .1 1 应说明推荐线路走向的起始点和终止点的地名、经纬度及所经地区的地理位置, 以及沿线经过的省、地、市、县、主要乡镇、河流、道路、站场和主要建(构)

34、筑物 等情况; 6 6. .1 1. .3 3. .2 2 应说明管道沿线行政区划分,沿线经由各省、市、县及其线路长度,格式可参 见表 3; 表表 3 3 行行政政区区划划分分及及其其线线路路长长度度统统计计表表 序号省(市)名称市(县)名称 线路长度 km 备 注 1 2 合 计 6 6. .1 1. .3 3. .3 3 沿线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应包括: a) 根据线路踏勘资料和工程地质初步勘察报告进行沿线地形、地貌区域划分,内 容和格式可参见表4; 表表 4 4 沿线地貌区域划分统计表沿线地貌区域划分统计表 序号地貌单元起止区间 线路长度 km 备 注 1平原 2丘陵 3中、低山 4黄土梁

35、峁沟壑 5沙丘 6河谷川台 7盐碱地 8水网地区 9戈壁荒漠 10 合计 b) 根据线路踏勘资料和初步勘察报告描述沿线地物、地表植被分布情况,内容及表 格可参见表5; 表表 5 5 地表植被统计表地表植被统计表 序号地表植被起止区间 线路长度 km 备 注 1耕种水田 2耕种旱地 3天然林区 4经济林区(苗圃等) 5荒地 6 合计 c) 根据现场调研资料和工程地质初步勘察报告描述沿线气象情况,内容和格式可 参见表 6; 表表 6 6 沿线主要气象资料统计表沿线主要气象资料统计表 序号项 目单位区县 1区县 2 最高气温 1气温 最低气温 最大降水 mm 2降水 最小降水mm 3最大冻土深度m

36、4 d) 根据工程需要可收集管道埋深1.6m 处的低温; e) 根据线路踏勘资料和工程地质初步勘察报告描述沿线工程地质情况; f) 根据线路踏勘资料和工程地质初步勘察报告描述沿线水文地质情况; g) 根据线路踏勘资料和工程地质初步勘察报告描述沿线土壤腐蚀情况; h) 根据现场调研资料和工程地质初步勘察报告描述沿线抗震设防烈度及地震断裂 带分布等情况; i) 根据线路踏勘和现场调研资料描述沿线交通状况; j) 根据线路踏勘和现场调研资料描述沿线人文、建(构)筑物、经济、规划情 况。 6 6. .1 1. .3 3. .4 4 输气线路地区等级的划分及强度设计系数的确定应包括: a) 输气、液化石

37、油气管道应划分地区等级,说明地区等级划分的原则,对沿线地 区等级划分的内容和格式可参照表7 编制; 表表 7 7 沿线地区等级划分统计表沿线地区等级划分统计表 序号站间区划 一级地区 km 二级地区 km 三级地区 km 四级地区 km 合计 1 2 总计 b) 一般地段强度设计系数的确定; c) 铁路、等级公路以及人群聚集的地方等特殊地段强度设计系数的确定应分别叙 述。 6 6. .1 1. .4 4 管管材材选选用用 6 6. .1 1. .4 4. .1 1 应说明 管道直径、输送介质、输送压力、输送温度等管道设计的基本参数。 6 6. .1 1. .4 4. .2 2 钢管类型选择应包

38、括: a) 根据管道直径、输送压力及管道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区等级、环境条件等,说 明几种可供选择的钢管类型及其优缺点; b) 结合工程实际,对各类钢管的质量水平、生产能力、供货能力和市场价格等进 行综合分析比较,提出推荐选用的钢管类型和采用的制管标准,并应说明推荐理 由。 6 6. .1 1. .4 4. .3 3 钢种等级选择应包括: a) 列出直管段和热煨弯管壁厚计算公式,并说明公式中各项参数的意义及取值; b) 每种管径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钢种管级,根据各钢种等级的钢管性能 (机械性能、韧性、可焊性等)、质量、用量、费用、输送压力、管材强度匹配 以及工程适用性等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提出

39、推荐选用的钢种等级,并应说明 推荐理由 。各钢种等级的钢管技术经济的比较格式可参照表8。 表表 8 8 各钢种等级钢管技术经济比较表各钢种等级钢管技术经济比较表 l45010 2 6 6. .1 1. .4 4. .4 4 管道强度和稳定性校核应包括: a) 直管段的强度和稳定性校核; b) 弯管的强度和稳定性校核; c) 大埋深管段管道变形校核; d) 管道抗震校核。 6 6. .1 1. .5 5 管管道道敷敷设设 6 6. .1 1. .5 5. .1 1 说明一般地段埋地管道的敷设方式、埋深、管沟开挖及施工作业带的要求; 6 6. .1 1. .5 5. .2 2 特殊地段管道敷设应包

40、括: a) 重丘陵、山区、水网地区管道敷设方法及处理措施; b) 地震断裂带、地震断层地段以及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1g 的地 区管道敷设方法及防范措施; c) 与高压线并行段的管道敷设方法、敷设要求及处理措施; d) 灾害性地质段管道敷设方法及处理措施; e) 特殊地形段管道敷设方法及处理措施; f) 特殊地区管道敷设方法及处理措施; 6 6. .1 1. .5 5. .3 3 应说明管道转角处理方法、处理原则、弹性敷设要求及冷弯弯管和热煨弯管设 置原则; 6 6. .1 1. .5 5. .4 4 管道与其它地下构筑物交叉的处理应包括: a) 管道与已建埋地管道交叉时,应根据已建埋

41、地管道的性质、数量、敷设情况、 归属状况及管理部门的要求,按规范和有关规定提出穿越的技术要求; b) 管道与埋地电 (光)缆交叉时,应根据埋地电(光)缆的性质、数量、归属、 埋设情况及主管部门的要求,按规范和有关规定提出穿越的技术要求。 6 6. .1 1. .6 6 管道焊接与检验 应说明管道焊接方式、焊接材料、检验方法、执行规范和质量 标准等。 6 6. .1 1. .7 7 应说明清管技术要求、试压区段划分、试压介质、试验压力、试压技术要求及干 燥要求等。 6 6. .1 1. .8 8 线线路路附附属属工工程程 6 6. .1 1. .8 8. .1 1 应说明 线路标志桩的种类和设置

42、原则。 6 6. .1 1. .8 8. .2 2 应说明 固定墩设置原则、数量及结构型式。 6 6. .1 1. .8 8. .3 3 应说明 线路截断阀设置原则、阀室数量、分布和类型以及阀门选型等。 6 6. .1 1. .8 8. .4 4 水工防护应根据管道沿线特殊困难段、不良地质段、河流和山区的具体情况, 说明水工保护设计方案和水土保持措施。 6 6. .1 1. .8 8. .5 5 施工便道应根据沿线现有交通条件和状况,确定维修已有道路和新建施工便道 的地段和长度。 6 6. .1 1. .9 9 线路工程主要工程量宜列表说明,格式可参见表9。 表表 9 9 主要工程量表主要工程

43、量表 序号项 目单位数 量备 注 一管道组装焊接 1钢管组焊km按不同管径单列 2冷弯弯管安装 3热煨弯管安装 二管道防腐 1钢管防腐km 2管道补口个按不同补口方式单列 3热煨弯管防腐个 三管道穿跨越 1高速公路穿越m/次按不同穿越方式单列 2高等级公路穿越m/次按不同穿越方式单列 3一般公路穿越m/次按不同穿越方式单列 4铁路穿越m/次按不同穿越方式单列 5大中型河流穿越m/次按不同穿越方式单列 6小型河流穿越m/次 7大中型冲沟穿越m/次按不同穿越方式单列 8小型冲沟穿越m/次 9大中型跨越m/次按不同跨越型式单列 续表续表 9 9 主要工程量表主要工程量表 序号项 目单位数 量备 注

44、10小型跨越m/次 11山体隧道m/处 12穿越地下管道处 13穿越地下电(光)缆处 六土石方工程 1挖土方m3 2填土方m3 3挖石方m3劈山、管沟石方分列 4细土回填m3 九附属工程 1线路标志桩个 2水工保护m3按不同防护方式单列 3管道固定墩个 4线路截断阀室座 5施工便道km按维修和新建道路分列 十其它 1永久征地m2 2临时占地m2 3房屋拆迁m2 4树木赔偿棵/m2 5 6.2 图图纸纸和和表表格格 6 6. .2 2. .1 1 图图纸纸及及图图纸纸要要求求 6 6. .2 2. .1 1. .1 1 线路走向图 应包括:线路走向中提到的管道起终点、中间站场、阀室、沿 线经过的

45、省、市、县、乡镇地名、大型穿跨越位置、地貌特征点(河流、高山、沙漠 等)及主要参照物等。 6 6. .2 2. .1 1. .2 2 线路走向 方案比选图 应包括: 各走向方案描述中提到的地名、参照物、有关 标志等,并应注明各方案的线路长度。 6 6. .2 2. .1 1. .3 3 典型图可包括: a) 管沟横断面典型图; b) 水工保护典型图; c) 管道 标志桩典型图; d) 管道 与其它地下管道交叉典型图; e) 管道 与埋地光 (电)缆交叉典型图; f) 特殊地段管道敷设典型图。 6 6. .2 2. .2 2 表表格格 a) 设备表 (设备汇总表 ); b) 材料表 (材料汇总表

46、 )。 7 7 管管道道穿穿 ( (跨跨) )越越 7.1 说说明明书书 7 7. .1 1. .1 1 设计依据应列出与本专业有关的文件名称、文件号、发文单位及发文日期。 7 7. .1 1. .2 2 穿(跨)越工程概况应简要说明管道沿线经过的山体、河流、等级公路、铁路分 布及穿、跨越情况等。沿线的大中型河流(冲沟 )穿、跨越宜按表10 进行统计;山体 隧道宜按表11 进行统计;公路、铁路穿越宜按表12 进行统计。 表表 1010 大中型河流大中型河流( (冲沟冲沟) )穿跨越统计表穿跨越统计表 序号 河流(冲沟) 名称 穿跨越位置 或桩号 穿跨越长度 m 穿跨越段管径 mm 穿跨越方式备

47、注 1 2 表表 1111 陆上隧道穿越统计陆上隧道穿越统计 序号隧道名称 穿越位置 或桩号 隧道长度 m 穿越段管径 mm 山体类别备注 1 2 表表 1212 公路、铁路穿越统计表公路、铁路穿越统计表 序号 公路、铁路 名 称 路面宽度 m 路面结构敷设方式备注 1 2 7 7. .1 1. .3 3 河河流流 ( (冲冲沟沟 ) )穿穿越越 7 7. .1 1. .3 3. .1 1 每条大中型河流 (冲沟 )穿越宜按下述各条款分别编制: a) 穿越设计范围应说明本穿越段包含的设计内容、控制桩号(里程 )及与线路 的连接位置 (里程 )。 b) 穿越位置选择原则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适合

48、本工程的选择原则。 c) 穿越位置比选内容应包括: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穿越位置进行比选,并结合 当地有关管理部门的意见确定最终穿越位置,作为设计推荐的穿越位置。并应说 明推荐理由及其与附近公路、桥梁的关系、两岸穿越点地理位置和所在行政区。 d) 应说明 穿越场地两岸地势、地形地貌、区域地质、气象资料、河流形态、水文 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自然地理条件。 e) 应说明穿越 场地土的分层、物理力学性质、特殊场地土评价、场地土和场地水 的腐蚀性评价、河床和岸坡稳定性评价、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场地地震 效应和液化土层评价等工程地质条件。 f) 穿越方案比选内容应包括: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适合本工程的穿

49、越方案,简 要介绍各方案的 穿越型式、穿越长度、埋深及穿越地层等,从技术难度、施工 难度、工期及造价等方面说明各方案的优、缺点,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 的穿越方案,并说明推荐理由。穿越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格式可参见表13。 表表 1313 穿越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表穿越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表 方 案技术难度施工难度施工工期存在问题工程造价 方案一 方案二 g) 穿越方案设计应包括: 1) 开挖穿越应说明管道敷设方案、埋深、管沟开挖方式、尺寸及回填要求、 护岸及稳管方式等; 2) 定向钻穿越应说明管道穿越的地层、埋深、穿越参数(入、出土角范围, 曲率半径等 )及入、出土点位置; 3) 隧道穿越应包括隧道

50、总体布置、竖井设计、隧道设计、隧道防水、隧道排 水及管道安装等。 h) 穿越段管道设计应包括: 1) 说明穿越直管段、冷弯弯管、热煨弯管所用钢管规格和材质及冷弯弯管和 热煨弯管的曲率半径等; 2) 说明穿越直管段、热煨弯管的防腐方案、补口方式、技术要求和执行规范 等; 3) 说明穿越段管道焊接方式、焊接材料、焊缝检验方法、执行规范和质量标 准等; 4) 说明穿越段单独试压的试压介质、试验压力和试验合格要求等。 i) 应说明管道穿越两岸水工保护方案、保护范围及环境保护要求; j) 应列出穿越设计范围内的主要工程量。 7 7. .1 1. .3 3. .2 2 管道与小型河流 (冲沟 )交叉时,应

51、在充分调查河流的特点、地形状况、地质 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穿越方案。 7 7. .1 1. .4 4 河河流流 ( (冲冲沟沟 ) )跨跨越越 7 7. .1 1. .4 4. .1 1 跨越每条大中型河流(冲沟 )宜按下述各条款分别编制: a) 应说明本跨越段包含的设计内容、控制桩号(里程 )及与线路的连接位置 (里程 )。 b) 跨越位置选择原则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适合本工程的原则。 c) 跨越位置比选内容应包括: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越位置进行比较,并结合 当地有关管理部门的意见确定最终跨越位置,作为设计推荐的跨越位置。并应说 明推荐理由及其与附近公路、桥梁的关系、两岸跨越点地理位置

52、和所在行政区。 d) 应说明跨越场地两岸地势、地形地貌、区域地质、气象资料、河流形态、水文 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自然地理条件。 e) 应说明跨越场地土的分层、物理力学性质、特殊场地土评价、场地土和场地水 的腐蚀性评价、河床和岸坡稳定性评价、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场地地震 效应和液化土层评价等工程地质条件。 f) 跨越结构方案比选内容应包括: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适合本工程的跨越方案, 简要介绍各方案的跨度、净空高度,上部及下部结构型式、结构尺寸、主要受力 构件选型、桥面作法、基础(锚固墩 )型式及管道补偿设计等。从技术难度、 施工难度、工期及造价等方面说明各方案的优缺点,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

53、 荐跨越方案,并说明推荐理由。跨越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格式参见表14; 表表 1414 跨越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表跨越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表 方 案技术难度施工难度施工工期存在问题工程造价 方案一 方案二 g) 跨越结构方案设计应包括: 1) 说明跨越的结构型式、跨度、净空高度、总体布置、管道补偿设计和线路 固定墩的设置; 2) 列出管桥所受的主要荷载及不同阶段(施工、试压、运行阶段)可能出 现的荷载效应的各种工况组合; 3) 说明上部结构各部分的结构型式、尺寸、工程作法及主要受力构件选型等; 4) 说明基础 (锚固墩 )的结构型式、材料及构造措施。对于建在不良地质 (湿陷性土、冻土、膨胀土、盐渍土等)上

54、的基础 (锚固墩 ),还应说明 采取的整治措施; 5) 说明钢构件和钢缆采用的防腐材料、防腐类型、技术要求及执行规范。 h) 跨越段管道设计应包括: 1) 说明跨越段管道与桥面结构的支撑关系及管道安装、发送方案; 2) 说明跨越直管段、冷弯弯管、热煨弯管所用钢管规格和材质及冷弯弯管和 热煨弯管的曲率半径等; 3) 说明跨越直管段、热煨弯管的防腐方案、补口方式、技术要求和执行规范 等。若设保温层,则应说明保温材料、保温厚度及保温外保护层作法; 4) 说明跨越段管道焊接方式、焊接材料、焊缝检验方法、执行规范和质量标 准等; 5) 说明跨越段单独试压的试压介质、试验压力和试验合格要求等。 i) 应列

55、出跨越设计范围内的主要工程量。 7 7. .1 1. .4 4. .2 2 应说明小型河流 (冲沟 )跨越结构型式、跨度、结构尺寸、主要受力构件选型 及管道安装敷设等。 7 7. .1 1. .5 5 陆陆上上隧隧道道穿穿越越 ( (每每条条隧隧道道宜宜按按下下述述各各条条款款分分别别编编制制) ) 7 7. .1 1. .5 5. .1 1 应说明本隧道穿越段包含的设计内容、控制桩号(里程 )及与线路的连接位 置(里程 )。 7 7. .1 1. .5 5. .2 2 应说明隧道进出口位置及穿越长度等。 7 7. .1 1. .5 5. .3 3 应说明场区地形地貌、区域地质、气象、水文地质

56、条件等自然地理条件。 7 7. .1 1. .5 5. .4 4 应说明场区土层分布、围岩类别(钻爆隧道 )、场地土物理力学性质、特殊场 地土评价、场地土腐蚀性评价、边坡稳定性分析、场地土类型与建筑场地类别、场地地震 效应及液化土层评价等工程地质条件。 7 7. .1 1. .5 5. .5 5 应说明隧道净空尺寸、断面尺寸、衬砌结构支护类型以及洞门类型、结构形式 和洞门尺寸等。 7 7. .1 1. .5 5. .6 6 管道安装设计应包括: a) 说明隧道内和进出口处管道安装方案及支座、管墩、管架布置和管道补偿器设 置等管道安装方案; b) 说明穿越直管段、冷弯弯管、热煨弯管所用钢管规格和

57、材质及冷弯弯管和热煨 弯管的曲率半径等; c) 说明隧道穿越段管道直管段、热煨弯管的防腐方案、补口方式及管道防腐的技 术要求和执行规范等; d) 说明穿越段管道焊接方式、焊接材料、焊缝检验方法、执行规范和质量标准等; e) 说明穿越段单独试压的试压介质、试验压力和试验合格要求等。 7 7. .1 1. .5 5. .7 7 应列出陆上隧道穿越设计范围内的主要工程量。 7 7. .1 1. .6 6 公公路路、铁铁路路穿穿越越 7 7. .1 1. .6 6. .1 1 管道与公路、铁路交叉时,穿越方案应根据规范和有关规定,并结合公路、铁 路部门的意见和要求,提出穿越方式和技术要求。 7 7.

58、.1 1. .6 6. .2 2 穿越公路和铁路管道(非套管穿越 )的稳定性校核。 7.2 图图纸纸和和表表格格 7 7. .2 2. .1 1 图图纸纸应应包包括括的的内内容容 a) 大型河流 (冲沟 )穿越平面图和纵断面图; b) 大型河流 (冲沟 )跨越平面图和立面图; c) 陆上隧道穿越平面图和纵断面图; d) 小型河流 (冲沟 )穿越典型图; e) 小型河流 (冲沟 )跨越典型图; f) 管道穿越铁路、公路典型图。 7 7. .2 2. .2 2 表表格格 a) 设备表 (设备汇总表 ); b) 材料表 (材料汇总表 )。 8 8 站站场场工工艺艺 8.1 站站场场设设置置 应根据推

59、荐的输送工艺方案,确定各种类型的工艺站场设置。可按表15 列出各 类站场统计表。 表表 1515 各类站场统计表各类站场统计表 序号站场名称站址 线路里程 km 站间距 km 8 8. .2 2 站站场场的的功功能能及及规规模模 应说明站场的功能、建设规模、设计原则及自动化水平。 8.3 站站场场工工艺艺及及工工艺艺流流程程 应分别说明各种类型工艺站场的特点、工艺流程、安全保障措施及新工艺、新技术、 新设备、新材料的采用情况。 8.4 工工艺艺站站场场设设计计 8 8. .4 4. .1 1 站站内内管管道道设设计计应应包包括括的的内内容容 a) 根据工程需要及规范要求进行站内管道管径及壁厚的

60、计算,可列表说明不同压 力下站场用管的管径、材质及壁厚; b) 说明站场内管道的敷设方式; c) 说明管道的热补偿方式、热应力值及要求; d) 说明管道的安全排放、防雷、防静电、防冻、防凝等技术措施及要求。 8 8. .4 4. .2 2 应说明站内污油系统的组成及处理措施。 8.5 主主要要设设备备选选型型 8 8. .5 5. .1 1 主要设备选型应有必要的计算,并可将计算结果整理列出表格,并据此填写设备 参数表。 8 8. .5 5. .2 2 主主要要定定型型设设备备选选型型应应包包括括的的内内容容 a) 输油泵的选择应依据输油泵的不同性能、技术参数及不同驱动方式的匹配情况, 进行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