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太阳能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模板_第1页
湖北太阳能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模板_第2页
湖北太阳能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模板_第3页
湖北太阳能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模板_第4页
湖北太阳能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泓域咨询 /湖北太阳能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湖北太阳能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泓域咨询机构报告说明1973年中东战争引发的石油危机使得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世界上兴起了开发利用太阳能的热潮,以美国和日本为首的工业发达国家率先开始制定阳光计划,促进太阳能产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石油价格的回落,太阳能产品因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在市场上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光伏产业开始进入低谷。直至1992年,巴西召开的“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将环境保护与发展纳入统一框架,明确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会议过后各国重新开始重视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光伏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世界光伏装机容量不断上

2、升,但总体仍保持在低位。进入21世纪,原油价格的上涨再次增强了各国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动力,许多发达国家不断加强对新能源的补贴力度,光伏装机容量迅猛增长。光伏装机需求的增长,使太阳能电池市场的竞争尤为激烈,虽然欧洲的市场不断扩张,但生产重镇开始逐渐转向亚洲。2011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前期的盲目扩张,导致整个光伏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多晶硅等产品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光伏产业的发展进入短暂的寒冬。2014年开始,美国、日本和中国开始进入需求驱动时期,作为新能源产业之一的光伏产业,随着其产业技术的逐渐成熟与进步,在经历了震荡、调整后,市场开始显示出一轮新的需求。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

3、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3585.6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8294.9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7.86%;建设期利息1038.8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8%;流动资金4251.9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9.76%。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688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58592.82万元,净利润5702.74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2.35%,财务净现值2594.17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8.09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

4、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必须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深刻变化,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尊重规律与国情,积极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原则,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继续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报告全面深入

5、地进行市场分析、预测、调查和预测拟建项目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供需情况和销售价格;研究产品的目标市场,分析市场占有率;研究确定市场,主要是产品竞争对手和自身竞争力的优势、劣势,以及产品的营销策略,并研究确定主要市场风险和风险程度。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目录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第三章 市场需求分析第四章 建设内容与产品方案第五章 项目选址分析第六章 建筑工程方案分析第七章 原辅材料及成品分析第八章 技术方案分析第九章 项目环境影响分析第十章 劳动安全生产分析第十一章 节能方案说明第

6、十二章 人力资源分析第十三章 建设进度分析第十四章 项目投资计划第十五章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第十六章 招投标方案第十七章 风险评估分析第十八章 项目总结分析第十九章 附表第一章 绪论一、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湖北太阳能设备项目2、承办单位名称:xx有限公司3、项目性质:新建4、项目建设地点:xxx(待定)5、项目联系人:姚xx(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多

7、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待定),占地面积约128.51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四)产品规划方案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达产年产品规划设计方案为:太阳能设备10000台/年。二、项目提出的理由我国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起步较晚,前期由于总体研发投入不够,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国产智能制造装备总体自给率不高。但伴随着近年来产业政策的扶持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在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上也有所突破,部分产品已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在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线设备细分

8、领域,设备已基本实现了国产化,从总体来看,行业供应充分,市场化程度较高。智能制造装备运用了机械开发设计、智能自动化控制、IT网络技术和高端设备加工、装备、调试等一系列技术,涵盖了包括机械、智能控制、电子、计算机等多学门科,同时需要通过整体化的设计、多系统协同与高度集成化,达到装备的高精细化、高准确性、高可靠性和高耐受性。随着如今智能制造装备应用领域的飞速发展,对智能制造装备的性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智能自动化控制等技术作为智能制造装备的灵魂,通过不断的积累、沉淀和更新,极大满足了下游应用领域的需求。本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对技术的先进性有较大依赖,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处

9、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必须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深刻变化,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尊重规律与国情,积极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原则,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继续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三、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

10、目总投资43585.6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8294.9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7.86%;建设期利息1038.8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8%;流动资金4251.9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9.76%。四、资金筹措方案(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43585.66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22385.66万元。(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21200.00万元。五、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68800.00万元(含税)。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58592.82万元。3、项目达产年

11、净利润(NP):5702.74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2.35%。5、全部投资回收期(Pt):8.09年(含建设期24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20318.37万元(产值)。六、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到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24个月的时间。七、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一)编制依据1、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部门与地区规划,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任务、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和地方法规等;2、经过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签订的意向性协议等;3、当地的拟建厂址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基础资料;4、有关国家、地区和行业

12、的工程技术、经济方面的法令、法规、标准定额资料等;5、由国家颁布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经济评价的有关规定;6、相关市场调研报告等。(二)编制原则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报告确定按如下原则编制:1、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资源综合利用、节约能源、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严格执行国家、地方及主管部门制定的环保、职业安全卫生、消防和节能设计规定、规范及标准。3、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力求节能降耗。4、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八、研究范围1、项目背景及市场预测分析;2、建设规模的确定;3、建设场地及建设条件;4、工程设计方案;5、节能;6、环境保护、劳动安全、

13、卫生与消防;7、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8、项目招标方案;9、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0、财务分析。九、研究结论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前瞻性;项目产品技术及工艺成熟,达到大批量生产的条件,且项目产品性能优越,是推广型产品;项目产品采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工艺技术方案;项目设施对环境的影响经评价分析是可行的;根据项目财务评价分析,经济效益好,在财务方面是充分可行的。十、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85673.25约128.51亩1.1总建筑面积105378.10容积率1.231.2基底面积53974.15建筑系数63.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294.

14、281.4基底面积53974.152总投资万元43585.662.1建设投资万元38294.932.1.1工程费用万元33830.64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3360.082.1.3预备费万元1104.212.2建设期利息万元1038.802.3流动资金4251.933资金筹措万元43585.663.1自筹资金万元22385.663.2银行贷款万元21200.004营业收入万元688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58592.826利润总额万元7603.657净利润万元5702.748所得税万元1900.919增值税万元2247.1210税金及附加万元2603.5311纳税总额万元

15、6751.5612工业增加值万元17651.6513盈亏平衡点万元20318.37产值14回收期年8.09含建设期24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12.35%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2594.17所得税后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一、产业发展情况1、供给状况分析我国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起步较晚,前期由于总体研发投入不够,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国产智能制造装备总体自给率不高。但伴随着近年来产业政策的扶持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在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上也有所突破,部分产品已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在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线设备细分领域,设备已基本实现了国产化,从总体来看,行业供应充分,市场化程度较高。2、需求状况分

16、析我国太阳能电池片生产行业与太阳能组件生产行业也开始逐渐回暖。我国和全球太阳能电池片的产量都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2017年我国太阳能电池片的产量达到了68GW,全球太阳能电池片的产量达到了100GW。同时,我国不断巩固太阳能电池第一大生产国的地位,占全球产量的比重也持续提升,2017年我国太阳能电池片的产量占全球的比例已经达到了68.00%。近年,由于我国光伏电站受国家政策的引导,需求上涨,太阳能组件的产量也保持增长。2017年,我国太阳能组件的产量达到75GW,全球太阳能组件的产量达到105.5GW,我国太阳能组件占据了全球产量的大半壁江山,比例也达到了71.09%。太阳能电池片与组件的产

17、能扩张为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设备领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2015年,为提高光伏产品市场准入标准,引导光伏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我国开始全面实施“领跑者”计划,“领跑者”计划实施一年以来,光伏电池和组件的制造水平、应用水平、标准及测试等方面均大幅提升,高效产品已然成为一种趋势。同时,由于补贴不断下调、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原因,目前光伏产业盈利空间下降,对技术含量高的智能制造配套设备的需求则会持续增加。3、行业波动性、区域性特征(1)波动性光伏行业的发展受国家政策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较为明显,具有波动性特征。由于光伏发电的成本和传统能源相比目前仍处于劣势,光伏行业的补贴和扶持政策依然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因

18、素。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线设备作为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核心生产设备,其发展必然会受到光伏行业景气度的影响。但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全球的光伏行业正处于稳步发展的阶段,且随着近年来环保问题的日益突出,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光伏行业会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并且伴随着下游光伏行业对太阳能电池片转换效率等指标的愈发重视,高端生产设备更新换代升级趋势明显,为光伏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2)区域性从事光伏生产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具备政策支持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我国的大中型光伏生产企业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阿特斯等主要集中在江苏等华东地区,业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因此应用于光伏行业的智能制造装备企业也随之

19、集聚,具有一定的地域性。4、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智能制造装备整个产业涵盖关键智能共性基础技术、测控装置和部件以及智能制造成套设备等几个方面,根据产品的标准化与非标准化的特征,行业内不同的企业会采取销售订单导向型生产模式或备货型生产模式。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成套设备为太阳能电池生产产业链环节的一部分提供服务,需要与其他环节的工艺设备进行匹配、调试后构成太阳能电池生产整线。因此通常采取以销定产为主的模式,根据客户的订单,下达采购、生产指令,结合客户的需求,对设备的结构、技术参数等进行个性化调整。5、行业技术水平工业发达国家始终致力于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美国、德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在智能制造

20、方面具有多年的技术积累,优势明显,在高端装备上的优势尤为突出。国外领先企业在智能制造装备上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拥有为智能制造提供技术支撑的一批共性、基础性关键智能技术的优势,包括新型传感器原理和工艺、高精度运动控制、工业通信网络安全、健康维护诊断等;二是拥有感知系统、智能仪表等典型的智能测控装置和部件的技术优势;三是拥有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的技术优势。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早年由于国外知名品牌显著的技术优势和资金实力,国内的智能制造设备几乎都依赖进口。近年来,随着国内智能制造装备企业的奋起直追,着力提高研发技术水平,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一些细

21、分领域已经完全追赶上了国外高端产品的技术水平。6、行业技术特点在智能制造设备方面,最显著的特点是整体化的设计、多系统协同与高度集成化,全面应用关键智能基础共性技术、测控装置和部件,通过整体集成技术来完成感知、决策、执行一体化的工作,并由于在不同行业内的应用而体现出差异化的特性。智能制造装备的技术特点如下:(1)智能化产品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全自动运行管理、复杂状况处理、系统自检、控制系统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通过计算机和各种高效可靠的检测、控制装备,配合自主研制、开发的PLC和计算机软件,可以实现整套系统的全自动运行管理;通过机器视觉技术,可以实现对复杂状况的感知、判断与处理决策;通过故障自检测功能

22、,可以在出现故障时及时报警并保护设备处于安全状态;通过控制系统的自适应功能,可以适应上游生产线输送过来的多种规格产品。(2)高协同性智能制造装备的高协同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产品的协同性,每一套产品都是根据客户的需求、上游生产设施和相关环境资源的影响进行配置、设计和生产,并最终实现客户整体生产系统的协同性运作;另一个方面是数据的协同性,通过软件和ERP系统集成,实现产品数据的协同性,同时对生产状况实行实时跟踪。(3)维护模式多样化基于智能制造装备的特性,其维护模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系统自检测系统的报警,现场生产管理人员的检测,技术人员对装备实施的远程诊断,技术人员现场维护等多种方式保

23、障了设备的正常运转,配合系统本身的高稳定性和可靠性实现对客户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保障。二、区域产业环境分析从国内看,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依然广阔,但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要求更加紧迫。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消费升级加快,市场空间广阔,物质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备,资金供给充裕,人力资本丰富,创新累积效应正在显现,综合优势依然显著。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不断成长壮大。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正释放新的动力、激发新的活力。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发展

24、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面临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等多重挑战。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传统比较优势减弱,创新能力不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金融风险隐患增大。农业基础依然薄弱,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商品房库存过高,企业效益下滑,债务水平持续上升。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空间开发粗放低效,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足,收入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消除贫困任务艰巨。重大安全事故频发,影响社会稳定因素增多,国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25、有待提高,法治建设有待加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难度加大。三、项目承办单位发展概况公司依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制定并由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董事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对董事会的职权、召集、提案、出席、议事、表决、决议及会议记录等进行了规范。 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

26、展道路。以人为本,强调服务,一直秉承“追求客户最大满意度”的原则。多年来公司坚持不懈推进战略转型和管理变革,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未来我司将继续以“客户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为原则,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对客户以诚相待,互动双赢。四、行业背景分析1、技术壁垒智能制造装备运用了机械开发设计、智能自动化控制、IT网络技术和高端设备加工、装备、调试等一系列技术,涵盖了包括机械、智能控制、电子、计算机等多学门科,同时需要通过整体化的设计、多系统协同与高度集成化,达到装备的高精细化、高准确性、高可靠性和高耐受性。随着如今智能制造装备应用领域的飞速发展,对智能制造装备的性能、质量的

27、要求越来越高,智能自动化控制等技术作为智能制造装备的灵魂,通过不断的积累、沉淀和更新,极大满足了下游应用领域的需求。本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对技术的先进性有较大依赖,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2、品牌壁垒智能制造装备一般投资较大,运营周期较长,因此下游应用厂商对于设备的性能和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选择也尤为谨慎。应用厂商通常会倾向于选择在业内已经具有良好品牌效应,并且长期合作形成了一定认可度的知名企业。目前在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设备领域, AppliedMaterials旗下的Baccini等少数厂商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积累了不错的口碑,也拥有了较高的市场份额,在光伏电池生产企业进行选择时更容

28、易获得青睐。因此,下游应用厂商选择设备时对品牌的高度依赖对行业的新加入者提出了严峻的考验。3、人才壁垒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高技术壁垒决定了其对于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随着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智能制造装备的技术研发创新也势在必行,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拥有技术水平先进、创新能力出众、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难以一蹴而就,需要伴随着企业技术的钻研与创新、产品的开发与升级、设备的运行与改进等过程不断积累与提升,并逐步形成企业自身的核心人才优势,这将对本行业的新进入者形成一定的障碍。4、资金壁垒智能制造装备从产品的研发、设计,到正式的投产运营需要较长的周期,由于智能制造装备的单价不菲,因而

29、前期的研发资金投入、固定资产投入和后期的生产线投入均对企业的资金实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此外,在产品投放市场后,营运资金投入、营销网络建设和后期运营维护等方面也需要投入不少资金。因此,没有相匹配的资金规模支持,新企业很难进入该行业。5、服务壁垒由于智能制造装备自身的专用性,客户对设备的工艺要求、配套的其他设备需求都有所不同,需要企业能够因地制宜,根据客户的不同生产环境和需求,对产品进行定制化的设计开发,协调连接不同类型、规格的配套设备,从而提供差异化的高质量服务。同时,智能制造装备的调试和售后服务是企业销售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企业需要快速响应,通过远程诊断、指导与现场处

30、理等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解决问题。因此,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在提供差异化高质量服务和售后服务方面存在一定的壁垒。第三章 市场需求分析一、行业基本情况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制造业的发展要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要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明显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强化智能制造标准、工业电子设备、核心支撑软件等基础。2、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重点关注制约能源产业发展的重大核

31、心技术装备问题,以“创新驱动、升级产业,面向需求、突出重点,统筹协调、有序推进,依托工程、形成合力”为基本原则,以关键能源装备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能源装备制造业的科技创新作用,拉动能源装备制造业的优化升级。3、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提出要提升装备制造业标准和和质量创新能力,实施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3大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工程,其主要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标准体系基本完善,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加快接轨,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力争达到90%以上”;“到2025年,系统配套、服务产业跨界融合的装备制造业标准体系基本健全,装备制造业标准和质量的国际影响力

32、大幅提升”。4、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智能制造作为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和“两步走”战略:到2020年,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同时,将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作为重要任务之一,为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攻克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5、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概况(1)行业简介智能制造装备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中的重点方向之一。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智能制造装备”定义为“具有感知、分析

33、、推理、决策和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的统称”,其范畴主要包含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智能专用装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关键基础零部件及通用部件等内容。智能制造装备是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和融合,贯穿于国民经济的多个行业,是促进行业技术升级,加快行业转型的重要保证。智能制造装备的兴起与发展更是体现了当今制造业向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智能制造装备的水平已成为当今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精密化和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4、(2)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发展现状“智能制造”(IntelligentManufacturing)这一概念最先由美国提出,通常认为是智能制造技术与智能制造系统的统称,是制造业与信息化相结合的产物。智能制造装备作为智能制造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制造精度,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发展方向。当今,工业发达国家重视技术的创新,致力于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智能化、绿色化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也将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高度重视发展高技术的制造业;德国、日本竭力保持

35、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的优势和领先地位;韩国也力求跻身世界制造强国之列。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已出台了若干推进智能制造装备发展的政策和计划。以德国的“工业4.0”为例,该战略是由德国政府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旨在依托德国现有先进的制造业水平,借助信息产业,建立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提高整个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较短,随着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开始大量生产自动化生产设备,我国也开始逐步加大对工业机器人的研究支持。1985年,我国将工业机器人列入科技攻关发展计划,成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在我国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经过30多

36、年的发展,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已初步形成了以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为代表的产业体系。当前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力图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而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金字塔的顶端产业,其发展必将成为传统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近年来,在新型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高度重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根据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所制定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产业销售收入超过10,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工业增加值率达到35%,智能制造装备满足国民经济重点领域需求;到2020年,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将成为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导产业,建立完善的

37、智能装备产业体系,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万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实现装备的智能化及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约为11,052.9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30.6%,至2012年,我国已提前完成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到2015年,产业销售收入超过10,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的发展目标。近年来,尤其是2015年以来,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依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环境的不断完善,我国智能装备行业必将迎着良好的势头,继续发展。二、市场分析(1)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历程光伏发电是一种利用

38、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新型发电系统。根据半导体材料的不同,可主要分为晶体硅太阳能发电、薄膜太阳能发电与聚光太阳能发电三种,其中,晶体硅太阳能发电始终是光伏发电的主流。1938年,法国科学家发现“光生伏特效应”,即光伏现象,自此,光伏开始登上其历史舞台。但对光伏产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单晶硅电池的研制成功,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首先开发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使得美国成为世界光伏产业的发源地,在光伏产业的发展史上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1973年中东战争引发的石油危机使得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世界上兴起了开发利用太阳能的热潮,以美国和日本为首

39、的工业发达国家率先开始制定阳光计划,促进太阳能产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石油价格的回落,太阳能产品因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在市场上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光伏产业开始进入低谷。直至1992年,巴西召开的“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将环境保护与发展纳入统一框架,明确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会议过后各国重新开始重视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光伏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世界光伏装机容量不断上升,但总体仍保持在低位。进入21世纪,原油价格的上涨再次增强了各国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动力,许多发达国家不断加强对新能源的补贴力度,光伏装机容量迅猛增长。光伏装机需求的增长,使太阳能电池市场的竞争尤为激烈,虽然欧洲的市场不

40、断扩张,但生产重镇开始逐渐转向亚洲。2011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前期的盲目扩张,导致整个光伏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多晶硅等产品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光伏产业的发展进入短暂的寒冬。2014年开始,美国、日本和中国开始进入需求驱动时期,作为新能源产业之一的光伏产业,随着其产业技术的逐渐成熟与进步,在经历了震荡、调整后,市场开始显示出一轮新的需求。(2)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现状1)装机容量再创新高光伏产业作为具有重大开发价值的新能源产业,其清洁高效及可持续利用的特点使得各国都先后投入至该产业的开发与利用中。近年来,全球光伏产业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新增装机容量从2007年的2.8GW逐年增长至2017年的10

41、2GW,光伏发电的巨大潜力愈发引人关注。2007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仅为9.8GW,至2017年已累计达到405GW,较2016年增长幅度高达33.62%。虽累计装机容量逐年增长,但近几年累计装机容量同比增长趋势放缓,由此说明全球光伏产业总体呈现稳定上升的发展态势。2)需求分布趋于分散2000年,德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可再生能源法,希望通过立法形式实现优惠的上网电价政策,从而解决并网难的问题。德国对光伏的政策扶持影响了欧洲光伏市场的发展,自此,在众多利好政策的影响下,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的装机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至2011年,欧洲新增装机容量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74%。但随着欧债危机的爆发,

42、欧洲地区对电力的需求放缓,新增装机容量不断下滑,欧洲地区光伏产业的发展有所停滞。此时,亚洲与美洲地区的光伏装机容量开始不断增长,尤其以中、日、美为代表的新增装机容量开始爆发,逐渐成为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的最大贡献者。根据国际能源局发布的2013-2015全球新增装机容量排名前十国家的情况来看,自2013年开始,中国、日本和美国开始稳定的占据全球新增装机容量排名前三的位置。与此同时,印度、澳大利亚等新兴国家也开始显示出其强大的市场潜力,以印度为例,2016年印度装机量约为4GW,较2015年的新增装机容量实现了大约90%的增长,成为全球第四大新增装机容量市场。相比之下,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光伏产业缓慢

43、发展,其新增装机容量虽有增长但占比仍然较小。总体来说,全球光伏市场开始逐渐出现更合理的分化。3)市场空间有待释放世界经济的发展需要以能源为支撑,而在石油危机的警醒与环保的要求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愈发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但根据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2016的数据显示,当前的电力市场仍然以化石燃料发电为主,其次为风力与核能发电。虽然随着技术的进步,光伏发电组件的生产成本不断降低,但目前光伏发电成本仍然无法实现平价上网,从而使得光伏产业对政府的补贴政策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这也构成了光伏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总体而言,当前太阳能发电占全球发电的总量仍然较小

44、。但随着近两年在太阳能发电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步,光伏发电的成本逐渐呈下降趋势,光伏发电量占全球发电总量的比重也逐年上升。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估计,到2050年光伏发电占全球电力消费量的16%,太阳能发电将成为世界上电力的重要来源,其市场空间有待释放。(3)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历程我国于1958年开始研究光伏电池,并在1971年首次将其成功应用于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卫星上,1973年开始将光伏电池应用于地面。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尚处于雏形,太阳能电池的年产量不足10KW,且价格也较昂贵。受产量及价格的限制,太阳能电池除用作卫星电源外,在地面上仅用于小功率电源系统。进入20世

45、纪80年代后,国家对光伏产业给予大力支持,使得我国的太阳能行业开始蓬勃发展,总体可将我国太阳能分为四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为(2007年之前)初期示范发展阶段;第二阶段(2007年2010年)为市场化建立阶段;第三阶段(2011年下半年2013年)为光伏产业调整阶段;第四阶段(2014年下半年至今)为规模化稳定发展阶段。2001年,国家推出“光明工程计划”,旨在通过光伏发电解决偏远地区的用电问题,这一计划的实施大大刺激了我国的光伏产业,2002年的新增装机容量达到了20,300KW。随后出现了英利、无锡尚德等第一批具有现代意义的光伏组件生产企业。20032005年,受欧洲光伏行业尤其是德国市场需

46、求的拉动,我国光伏组件的生产能力、出口能力也大幅提高。1976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仅为0.5KW,至2006年,累计装机容量已达到80,000KW。2007年以前,我国光伏发电产业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主要应用于通信和工业、农村电气化和太阳能光伏产品等领域,实现并网的项目(建筑并网和荒漠并网)仅占了5.1%。随着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2007年起,我国的光伏产业开始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2007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20MW,至2010年已增长至559MW,新增装机容量的增长率每年都保持在10以上。与此同时,光伏发电的应用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7年以前,并网光伏项目的占比较小,至2010

47、年,并网项目已经成为光伏发电项目应用的主流,说明光伏在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地位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此外,分布式光伏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金太阳工程”和“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大大地推动了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发展。但2011年前的光伏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也为光伏产业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尽管2011年和2012年我国新增装机容量仍保持一定的增长,但由于前期光伏产业的盲目扩张导致产能过剩引起的供需失衡,导致企业库存压力增大,光伏产品的价格大幅下跌,加剧了光伏企业的经营压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雪上加霜的是,欧美对我国出口光伏政策实行的“双反”裁定,更是使光伏企业的发展陷入困境。2014年以来,伴随着困扰

48、我国近两年的“双反”政策逐渐得以平息,光伏行业得到了政府前所为未有的重视,我国出台了多项利好政策,如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政策,从而推动我国光伏产业的复苏。随着光伏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善,其经营状况也逐渐好转,我国的光伏产业逐渐复苏并开始进入规模化稳定发展阶段。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于2018年5月31日出台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根据行业发展实际,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新投运的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补贴均下调0.05元/每千瓦时。此次出台文件是着力解决当前光伏发展的突出矛盾、突出问题作出的阶段性年度

49、政策安排,是为促进我国光伏行业从大到强,从规模扩张到提质增效,促进光伏企业练内功、强体质,提高核心竞争力。531新政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在于:一是有利于缓解财政补贴的压力,适当调低需要补贴的新增建设规模,将避免形成系统性风险,长远看有利于产业发展;二是有利于解决消纳问题,通过调整发展节奏,有助于解决光伏消纳问题,减少弃光;三是有利于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光伏发电补贴的下降,将倒逼企业从依靠国家政策向更多依靠市场转变,通过降本增效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光伏行业优胜劣汰,遏制非理性扩张,进一步巩固光伏产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培育一批世界级光伏制造领军企业;四是有利于促进地方降低非技术成本,改善营商环

50、境,补贴下调之后,为保证光伏发电项目经济性,一方面企业通过技术进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利于促进地方政府落实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降低非技术成本。531新政实施,短时间内对我国光伏产业装机容量的需求产生较大影响,光伏产业链各环节面临较大的降价压力,光伏产业各环节产品包括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价格均有所下调。此次降价受行业政策影响,与行业技术进步带来的产品降价不同,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光伏行业的盈利空间。因此,光伏行业面临更大的降本增效压力。光伏企业只有通过布局高效电池、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积极应对,持续降低光伏发电成本。(4)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1)国内光伏市场快速成长,市场应用多元化近年来,随着

51、光伏产业的不断发展,国内光伏装机需求也不断提升。2005年,我国新增装机容量只有68MW,仅为当年全球装机容量的1.34%,至2016年我国新增装机容量已达到34.54GW,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45.81%,且连续三年位居全球新增装机容量之首。2017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已达到53.06GW,同比增长53.62%。与此同时,与早期光伏项目应用多为离网项目相比,我国当前的光伏项目几乎全部实现并网,并网型光伏项目已成为主流。2015年,在新增的15.15GW装机量中,仅有0.02GW为离网项目。当前,我国光伏产业链的下游应用主要为大型地面电站与分布式光伏项目,以大型地面电站为主,逐渐呈现与生态

52、治理、农业等相融合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67.10GW中分布式仅为10.32GW,与其他光伏国家相比,分布式光伏占比较小,但近年来发展速度明显增快,2016年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424万千瓦,比2015年新增容量增长200%。截至2017年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30.48GW,其中分布式光伏达到29.66GW。且随着国家政策不断向分布式光伏倾斜,未来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市场潜力巨大。2)主要生产链环节不断发展我国早期光伏产业的发展存在着“两头在外”的问题,即原材料主要依赖进口,产品主要面向出口,如今,随着整个产业链的不断发

53、展,这种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局面也在不断改善。2010年,我国多晶硅产量为5.22万吨,当年进口多晶硅4.75万吨,至2017年,我国多晶硅产量已达到24.20万吨。虽然由于国内装机需求的不断增加,多晶硅仍存在一定程度依赖进口的问题,但近年来我国多晶硅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产量不断增加,逐渐呈现超越多晶硅进口数量的趋势。此外,光伏组件生产环节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2016年,我国光伏组件产量为76.00GW,同比增长31.72%,其中26.13GW为出口,其余均为内销或转为库存,其出口情况与2015年(组件产量57.7GW,其中21.3GW实现出口)相比,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重有所下降。如今,根据201

54、6-2017年中国光伏产业年度报告的统计,我国光伏组件的产能占全球光伏组件产能的68%,为全球光伏组件第一产量国,光伏产品的内部消化能力也不断提升,依赖出口的局面大为好转。3)关键技术工艺水平不断提升在晶体硅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实现光电转换的最核心步骤之一是将晶体硅加工成实现光电转换的电池片的工序,因而电池片的光电转换效率也成为了体现晶体硅太阳能发电系统技术水平的关键指标。近年来,随着我国晶体硅太阳能发电系统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光伏产品在效率提升方面也不断取得进步在过去的5年中,无论是单晶还是多晶电池,都保持了约每年0.4%效率的提升,目前,我国单晶硅电池平均效率约为19.5%,多晶硅电池约为1

55、8.3%。4)辅助产业链光伏生产设备链取得巨大进步光伏设备产业链是贯穿整个光伏系统的基础,决定着“硅原料提炼-硅片生产-电池片制造-组件封装”等每一环节的技术进步,每个环节设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光伏系统中该环节工艺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光伏设备对光伏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我国光伏设备制造行业起步较晚,光伏产业发展的前期主要依赖光伏设备的进口,但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从硅材料的生产、硅片加工等到与光伏产业链相应的其他设备,我国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我国已基本具有光伏产业中设备的成套供应能力。以丝网印刷设备为例,单通道丝网印刷机自2014年开始逐步成熟,目前国产设备的性能与国际水平已相差无

56、几。总体来看,随着各环节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国产设备的技术含量也不断上升,整条生产线的投资成本也在不断下降。(5)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趋势1)单晶需求上升,市场份额将逐渐增大当前的光伏组件仍然是以晶硅组件为主流,其中多晶组件凭借价格和产能优势抢占了大部分国内市场。相较于多晶组件,单晶组件在衰减率、转换效率、装机占地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过去与多晶组件的价格差距较大,在国内市场的份额较少。目前,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单晶逐步开始在低端市场扩大应用,随着单晶产能的提升和与多晶组件价差的不断缩小,单晶组件在国内的市场逐渐扩大,发电端的对比优势也逐步呈现。领跑者计划的推出,也成为单晶组件发展的重要推

57、动力。领跑者计划,是我国政府为推动国内太阳能产品再升级,而对示范项目使用的组件转换效率设定高门槛、同时鼓励厂商采用高效组件的一项政策。以晶硅组件为例,计划规定领跑者项目多晶组件转换效率需达16.5%、单晶组件转换效率需达17%以上。与多晶组件相比,此标准下的单晶组件实现领跑者计划的需求相对容易、而多晶组件则需依赖PERC或RIE等技术。此外,由于单晶组件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上优势更为突出,随着政策向分布式光伏的倾斜,单晶组件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光伏行业发展路线图显示:随着光伏市场的不断发展,高效电池将成为市场主导,单晶硅电池市场份额将会逐步增大,预计到2025年达到48%,其中N型单晶硅电池的市场份额由2016年的3.5%提高到2025年的30%,而多晶硅电池的市场份额将由2016年的80%下降到2025年的48%。2)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近年来,光伏发电在我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