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方案_第1页
—“生态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方案_第2页
—“生态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方案_第3页
—“生态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方案_第4页
—“生态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态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 题方案 “生态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方案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课题的提出: 、现代工业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1 、在素质教 育大力推进的今天,尤其是全国上下进行课程改革之际,人 们对人的培养在认识上有了前所未有的质的飞跃。现在,更 注重的是人的综合 amp;nbsp 素质,强调的是健全的人格教 育,把知、情、意统一协调起来,建立一种完善和健全的心 理结构。同时,现在提倡的个性教育更多地着眼于个体独特

2、 的内心潜能和资质的呼唤、显发和弘扬。而这一切的形成都 需要一个赖以实施的空间, “生态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 究就是为师生提供这一有效空间,让同学在学校这一片沃土 上锻炼、 锻造,以完善自我, 张扬个性, 凸现特色。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2 文明造就了人类的辉煌和发达。但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 局限,环保意识的不到位,再加上人口迅猛增加,在开发、 利用、改造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也不可防止地带来了一个副 产品环境污染,导致生态失衡。如:水和空气污染、土 地沙漠化、温室效应、酸雨和沙尘暴的肆虐、珍稀物种接近 灭绝等。我国改革开放以

3、来,经济飞速发展,但勿庸讳言, 随之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因此,生态环保是人类社会亟 待解决的严峻课题。随着新世纪钟声的敲响,人类越来越清 醒地认识到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还我一片洁净的蓝 天”、“把绿色还给大地”是当代有识之士发自内心的呼唤。 “世界只有一个地球” ,既是现代的生态观,也是现代的教 育观。 很多人提出: 维护世界环境, 提高全民族的环境素质, 要从学校教育入手。迄今为止,世界上已有好多国家把环境 教育列入了学校教育。 1983 年, 我国也已把环境维护列为基 本国策之一。 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 我国政府编 制并批准了中国 21 世纪日程,在日程中环境教育被

4、列为 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环境教育是绿化明天 的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3、我校地处 经济较发达的太湖之滨,木渎古镇南郊,有丰富的生态环境 教育方面的素材和资源,再加上我校“九五”期间进行了市 级立项课题学校绿化在素质教育中的育人功能的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学校环境的创设方面,奠定了一定的 基础,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九七年,我校又被评为“江苏省 绿化达标单位” 。因此,我们在原课题的基础上,求创新, 求发展,提出 “生态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这一课 题,使其成为素质教育的另一重要生长点,促进同学

5、个性发 展。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二、课题的 涵义: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生态,这一 生态性” 概念来源于生物学,后扩展至人类学、社会学乃至整个人文 社会科学,在这里它仅限于自然生态环境。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生态环境维护的需要和理论,结合 同学的需求和年龄特征,充沛利用学校环境和周边环境中所 蕴含的环保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与专业研究人员进行 合作而编制出来的对同学实施生态环境教育的课程。 amp;nbsp amp;n

6、bsp amp;nbsp amp;nbsp三、课题研 究的理论依据: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1、当今教育 改革的新趋势以“校本”课程来激活学校教育,培养同 学的综合素质。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将来 的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肯定多方面的。只有良好、有益的 学习环境才干成绩这一未来人才的素质要求。现代教育理论 证实,结合学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能进一步优化学校 课程结构,给同学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结合学校实际和周 边环境的优势,开发“生态性”校本课程,定会给学校实施 素质教育提供工作抓手。通过此抓手达到培养同学的环境素 养乃至提高同学全面

7、素质的目标。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2、环境教育 理论。“环境教育”概念正式确立于 197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和环境规划署国际环境教育规划司召开的贝尔格莱德会 议。 1977 年在第比利斯召开的国际环境教育大会则使“环境 教育”日趋完善和幼稚,该大会明确宣布“环境教育在现有 的课程中是一门新学科,它应作为一个组成局部包括在现有 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中。 ”就其内涵而言,是关于人类赖以 生存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和其相互关系和作用 的一种教育活动。就其处延而言,包括环境意识和观点的培 养。研究环境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和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

8、系,传授生态平衡、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污染治理方法 的知识和相应的实践技能等多项内容。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3、心理学、 教育学理论。有研究标明:人的生活习惯和技能, 3 岁前形 成 50%; 6 岁时形成 30%;其余 20%是 20 岁前形成的。儿童 和少年精力旺盛,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假如他们从 小就受到良好的生态环保方面的教育,树立起生态环保意识 并养成了自觉维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和技能,长大后就会从生 态平衡、环境维护的高度,自觉调整自身的行为,维护生态 平衡,维护生态环境,具有实际意义。 amp;nbsp amp;nbsp am

9、p;nbsp amp;nbsp4 、中共中 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我国学校“不少课程 内容陈腐实践环节不被重视,专业设置过于狭窄,不同 程度地脱离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学科内容 巨大革新的今天,开发和研究“生态性”校本课程也是顺应 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四、课题研 究的假设和目标: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1、课题研究 的假设(总目标)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通过“生态 性”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进一步优化

10、学校课程结构。培 养同学的环境素养,提高同学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适应二 一世纪的人才要求。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2 、课题研究 的具体目标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通过课题的实施,培养同学的生态环保意识,形成参与环境 的责任感和积极态度,树立维护生态、美化环境的信念。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通过课题的实施,培养同学的生态环保习惯,使同学掌握一 些基本的生态环保知识,懂得维护环境应从自我做起,从身 边做起,呵护绿色

11、、亲近动物,自觉维护生态平衡。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通过课题的实施,培养同学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学会初 步的了解环境,维护环境和治理环境的基本技能。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通过课题的实施,培养同学敢于提出问题的探索精神,并能 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通过课题的实施,培养同学的发明和创新精神,在发明性活 动中发展能力。 amp;nbsp amp;nbsp

12、amp;nbsp amp;nbsp 五、研究的 基本原则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1 、整体性原 则 、实践性原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生态性” 校本课程所实施的环境教育应纳入学校的整体教育工作中, 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着眼于同学的全面发展,注重能力的 培养、素质的提高、发明思维的发展。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2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生态性” 校本课程的实施, 要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 应使同学学会

13、 “用 事实说话”,在事实中明白道理,在实践中培养能力。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3、主体性原 则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尊重同学的 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同学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发明性,满 足同学的求知欲望、自我表示的欲望。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4、理论联系 实际原则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在实施过程 中,要善于运用教育心理学、生态学、教育生态学等理论知 识来指导,但更重要的是要尝试运用所获知识去解决实际问

14、 题,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六、课题研 究的内容和措施: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一 ) 课题研 究的内容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探索普通农 村小学通过课程的改革实施环境教育的方法、途径。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研究在小学 阶段实施环境教育对素质教育的推行有何意义,对同学综合 素质的提高有何作用。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二

15、) 课题研 究的措施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1.开设“生态环保” 课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编写“生 态环保”教材,收集“生态环保”方面的知识、事例和故事, 确定各年级段同学所应掌握的生态环保知识和相应的实践 技能,使同学学习起来有本可依, 使课题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形象性。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通过课堂 教学,向同学传授“生态环保”方面的知识,掌握技能,使 同学形成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初步认识,培养保护环境,美化 环境的道德意识。不时提高课题研究

16、的目的性、层次性和有 效性。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2.构建“知 识化、素质化”的生态性学校环境 应在原来的“绿化、净化、美化”的基础上,向“知识化、 素质化”发展,建立生态园,开辟种植园、养殖角。让同学 拥有一块属于自身的实践基地, 栽种蔬菜、 花草等绿色植物, 在学校中引入动物供同学饲养, 使学校具有立体感、 动态感, 构建学校“小生态”环境,让同学亲身体验生态平衡的重要 性,增强感性认识。此外,还应在学校内建立气象观察站、 风力发电站等,使它们成为同学课外活动的场所。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17、各个班级 建立自然角,绿化班级,利用栏杆种植花草,搞垂直绿化, 空中花坛。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通过整体 优化,将我校建成江苏省绿色学校和无烟学校。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3. amp;nbsp 加强学科渗透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充沛挖掘、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基地实践 利用教材中的生态环保内容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学科渗透是 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

18、途径之一。现行小学各科教材中蕴含着 许多环境教育的内容,确立语文、思品、自然、劳动、社会 五大学科为加强渗透环保知识的重点学科,等摸索出一定的 经验后再扩散至所有学科。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加强学科 渗透的方法研究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改变课堂教 学的场所有些课程的教学都可因地制宜地改变原先固有的 死板的教学气氛,根据内容将其移至学校乃至自然这个大课 堂中去进行,使同学既掌握了该学科的知识,又感受到了一 定的自然气息,获得一举两得的功效,相应的学科有语文、 数学、自然、思品、劳动、班队等。 泼的

19、方法和手段 amp;nbsp 防止枯燥乏味的讲解、灌输,应 以易激发同学兴趣,易于被同学接受为宗旨,灵活采用多种 教学方法,如感染法、儿歌法、竞赛法、实践法等,加大实 践操作的力度,协助同学深入理解环境知识。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4.组织新颖 多彩的绿色生态环保活动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组织丰富多 彩的活动是开展环境教育又一重要途径。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专题讲座: 邀请环保机构、环境专家来校作报告;聘请专家担任校外辅 导员,布置相应的专题讨论会

20、和“环保知识”竞赛。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观赏访问 活动:组织同学观赏污水处置厂等地方,亲眼了解一些生态 环保方面的操作过程。 活动:利用学校的生态园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进行种植、养 殖活动,并进行观察活动,写好观察日记,培养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增强美好的情感体验。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课外环保 兴趣小组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环境污染的具体调查、 考察、分析,写出考察报告,拟出解决意见,开展“民意调 查”、“民意检验”等活动,撰写科研小优秀论文等。 amp;nbsp amp;n

21、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少先队活动:在“少先队活动少先队员自身搞的”基础上, 紧扣“生态环保”主题,搞好各类中队活动,大队部则紧扣 一系列的纪念日,如“植树节” 、“爱鸟周”、“ 4.22 世界地球 日”、“4.30 世界无烟日” 、“6.5 世界环境日”搞好主题教育 活动,使教育“寓教于乐” 。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七、课题研 究的对象和方法: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1 、研究对象: 木渎第二小学全体同学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22、 amp;nbsp2 、研究方法: 实验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探索性研究,发现问题,提 出解决方法。在研究过程中结合运用调查法、文献法、实验 法、总结法等。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调查法: 对本校同学和周边人群就环保知识进行调查,形成统计数 据。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文献法: 借鉴国内外环境教育理论、课程改革的经验。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实验法: 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和控制一定的条件,在一些学科教学 中进行研究。 amp;nbsp amp;nbs

23、p amp;nbsp amp;nbsp总结法: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研究活动,综合各种因素,形成对研究对 象的整体认识。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八、课题研 究的步骤: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2001.92002.2 amp;nbsp amp;nbsp 准备阶段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制定论证课 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建立课题组,聘请课题顾问,确立 实验学科,确定各年级应掌握的环保知识技能的相应要求, 搜集资料,编制校本课程,规划“生态园” 。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2002.32005.6 amp;nbsp amp;nbsp 实施阶段 amp;nbsp a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