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诊疗常规_第1页
眼科诊疗常规_第2页
眼科诊疗常规_第3页
眼科诊疗常规_第4页
眼科诊疗常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 眼睑病睑腺炎 【诊断】 一、临床表现 睑腺炎为细菌经睑腺在睑缘的开口侵入腺体引起的化脓性炎症,通常称为麦粒肿。皮脂腺发生的感染为外麦粒肿,由睑板腺发生的感染为内麦粒肿。 外麦粒肿初起发痒,逐渐加剧,眼睑皮肤有局限性红、肿、热、痛,起于外眦部者症状更显著。内麦粒肿临床症状相对稍缓和。如致病菌毒性强烈,可伴有恶寒、发热全寻症状。 二、检查 (一)眼睑皮肤或睑结膜局限性红肿,扪之有硬结和压痛,邻近球结膜水肿。 (二)成熟时在近睑缘皮肤或睑结膜上出现黄白色脓点,会自行穿破出脓。 (三)严重时眼睑红肿范围扩大,可侵犯整个眼睑形成眼睑脓肿。 三、诊断标准 (一)眼睑皮肤局限性红、肿、热、痛,触之

2、有硬结。 (二)睫毛根部,近睑缘皮肤或睑结膜面出现脓点。 (三)重者同侧耳前、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伴畏寒发热。 【治疗】 (一)初起痒感时频用冷敷。未成熟时采用湿热敷,每日三次,每次15分钟。 (二)抗生素眼液如环丙沙星眼水点眼,口服或肌注抗生素。 (三)清热解毒中药内服。 (四)如已成熟,出现波动感可转上级医院切开排脓,麦粒肿切忌用手挤压,因睑及面部静脉无静脉瓣,挤压致细菌进入血液。可引起海绵窦血栓,导致生命危险。 (五)耳前淋巴结肿大或伴有全身体征者,应卧床休息,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疗效标准】一、治愈 脓头排出,伤口愈合,炎症消退。二、好转 脓头大部分排出,炎症减轻。三、未愈 脓头

3、未排出,炎症加重。睑板腺囊肿 【诊断】 一、临床表现 睑板腺囊肿为睑板腺排出管道阻塞、分泌物潴留形成的睑板腺慢性肉芽肿。 睑板上可触及单个或23个无红痛之结节样硬性肿块,大如樱桃,小如绿豆。病程进行缓慢,可长期不变或逐渐长大。小型者可自行吸收,有的可自行破溃,排出胶样内容物。 二、检查 (一)睑板上可触及境界清楚的坚硬肿块,不红不痛,表面皮肤隆起,但与肿块无粘连。在正对肿块的睑结膜面呈紫红色或灰红色。 (二)囊肿自结膜面穿破可露出肉芽组织。 (三)反复发作者应转上一级医院行病理检查,以便与睑板腺癌鉴别。 三、诊断标准 (一)无自觉症状,眼睑皮下有无痛性结节,与皮肤无粘连。 (二)正对囊肿处之结

4、膜面呈局限性灰红,黯红色,或有肉芽露出。 【治疗】 (一)小型睑板腺囊肿一般无需治疗,可任其自行吸收。(二)较大的睑板腺囊肿在转上级医院局麻下行睑板腺囊肿刮除术。 【疗效标准】 一、治愈 肿块消失,伤口愈合。 二、好转 肿块消失,伤口愈合不良。三、未愈 肿块未消失。睑缘炎 【诊断】 一、临床表现 睑缘炎是睑缘表面睫毛毛囊及其腺体组织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因复杂。一般与细菌感染、理化刺激、屈光不正,慢性结膜炎、溢泪、隐斜,不良卫生习惯和身体衰弱有关。 根据临床特点可分为三种 (一)鳞屑性睑缘炎 1睑缘红肿,睑缘皮肤表面及睫毛根部可见灰白色上皮鳞屑,睑缘表面有点状皮脂溢出,去除鳞屑与痂皮后可见发红

5、充血的睑缘。 2睫毛易脱落但可再生,病人自觉眼部刺痛奇痒。 3病程迁延不愈者,可致睑缘肥厚,后唇钝圆,泪小点肿胀,外翻,溢泪。 (二)溃疡性睑缘炎 1多为葡萄球菌感染,除睑缘红肿外,皮脂分泌更多,形成干痂将睫毛粘合成束,常合并有睫毛根部黄痂及小脓疱,睫毛胶着成束,除去痂皮后可见睑缘皮肤溃疡。 2毛囊破坏,并发秃睫、倒睫或睫毛乱生,磨擦角膜。 3可引起慢性结膜炎,睑缘肥厚变形,泪点肿胀阻塞、溢泪,下睑湿疹,以致下睑瘢痕收缩、外翻。 (三)眦部睑缘炎 为莫一阿氏双杆菌感染引起,病变多为双侧。有刺痒,内外眦皮肤发红、皲裂,常合并眦部结膜炎。 二、检查 外眼常规视诊。 三、诊断标准 (一)睑缘部及内外

6、眦角处刺痒,轻度烧灼感,疼痛感,眼易疲劳。 (二)鳞屑性睑缘炎睫毛根部有白色鳞屑,睫毛易脱落。 (三)溃疡性睑缘炎睫毛根部有小脓疱,除去黄痂后其下可见溃疡,有秃睫、倒睫、乱睫等。 (四)眦部睑缘炎内外眦处皮肤发红,皲裂,有刺痒。 【治疗】 (一)抗生素眼液,眼膏局部应用。 (二)口服维生素B。(三)溃疡性睑缘炎,较顽固难治。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四)去除病因,避免一切刺激因素。矫正屈光不正,治疗慢性全身性疾患。注意眼部卫生,加强营养及体育煅炼,提高机体抵抗力。 【疗效标准】 一、治愈 症状消失,局部炎症消退,溃疡愈合。 二、好转 症状缓解,局部炎症减退,溃疡未完全愈合。三、未愈 病情反复,

7、症状时重时轻,炎症未退,溃疡未愈合。眼睑良性肿瘤良性黑色素细胞瘤 【诊断】 一、临床表现 良性黑色素细胞瘤又称色素痣,是眼睑皮肤上扁平或隆起的病变,可在幼年时即有色素,或至青春期、成人早年才出现色素。生长缓慢,无刺激症状。 二、检查 眼睑及邻近皮肤视诊;切除的瘤组织作病理检查。 组织学上可分为五类: (一)交界痣棕色,境界清楚,平皮肤生长。有低的恶性变趋势。 (二)皮内痣少有色素,有色素者呈棕、黑色。稍高于皮肤面,有时为乳头状。一般无恶性趋势。 (三)复合痣常为棕色,为交界痣及皮内痣成份的结合。有低的恶性趋势。 梭形细胞痣为复合痣的特殊型,主要影响儿童及青年,外观为孤立的穹型结节,病理形态属良

8、性。 (四)兰痣扁平生长,出生时即有色素,呈兰至石板灰色。一般无恶性趋势,组织学上细胞性兰痣有低的恶性趋势。 (五)先天性皮肤黑色素细胞增多症 又称太田痣,为围绕眼眶、眼睑和眉部皮肤的兰痣,伴有同侧结膜兰痣和葡萄膜弥散性痣。发生于东方人无恶性趋势。 三、诊断标准 (一)病变自幼出现,可带棕色或黑色色素。 (二)外观扁平或略现隆起,亦有呈乳头状。 (三)生长缓慢,无刺痛症状。 (四)在短期内无急剧增大。 【治疗】 转上级医院治疗。 【疗效标准】 一、治愈 瘤或痣体切除,手术创口愈合。 二、好转 瘤或痣体切除,手术创口愈合不良。 三、未愈 瘤或痣体切除不彻底或复发。黄色瘤 【诊断】 一、临床表现

9、常见于中老年人,上睑内眦部皮肤出现软性扁平黄色斑。与正常皮肤境界清。从不蔓延至皮下,为类脂质代谢异常引起。 二、检查 眼睑部皮肤视诊。 三、诊断标准 (一)中老年后眼睑面皮肤出现的境界清晰的黄色病变。 (二)生长缓慢,无刺激症状。 【治疗】 为美观,可转上级医院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 一、治愈 黄色瘤切除,手术创口愈合,不影响眼睑外形。 二、好转 黄色瘤切除,手术创口愈合不良,轻微影响眼睑外形。三、未愈 黄色瘤切除不彻底或复发。眼睑恶性肿瘤基底细胞癌 【诊断】 一、临床表现 (一)多见于老年人,好发于下睑及内眦,其次为上睑和外眦。病程长,发展慢,无疼痛不适。 (二)病变初起为一轻度隆起,半透

10、明,珍珠样小硬结,周围血管曲张,表面覆有痂皮鳞屑,继而中央形成溃疡,糜烂出血。 (三)溃疡浅在,向平面发展。病变质硬,边缘隆起内卷,外观呈火山口状,上有毛细血管及痂皮,揭之易出血。 (四)色素性基底细胞癌具有上述特征,但富含色素,似黑痣恶变,易误为恶性黑色素瘤。 (五)溃疡可向深部发展,晚期侵犯结膜、泪器、眼球眼眶及鼻背、鼻旁窦,很少向远处转移。 二、检查 外眼常规视诊。 三、诊断标准 (一)发病年龄:多见于老年人。 (二)发病部位:好发于上下睑内、外眦部皮肤。 (三)病变形态:溃疡浅在,边缘隆起内卷,质硬,基底呈火山口状。上有毛细血管及痂皮。 (四)病情发展:病程长,发展慢,无疼痛不适,可向

11、眼球眼眶深部及邻近组织转移。 【治疗】 转上级医院行手术治疗并行病理检查。 【疗效标准】 一、治愈 肿瘤消失或经手术切除,创口愈合。 二、好转 经冷冻、放射、激光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三、未愈 肿瘤无缩小,病情有进一步恶化。睑板腺癌 【诊断】 一、临床表现 (一)多见于50岁以上的女性,好发于上睑,大多数发展较慢,少数病例恶性程度高,发展快,易转移。 (二)初起时睑板面有一无痛性逐渐长大之小硬结,边缘清楚,表面皮肤完整,相应之结膜面稍充血,可有黄白色豆腐渣样斑块状物。对临床反复发作的“霰粒肿”应提高对本病的警惕。 (三)若睑缘受累可继发睑缘炎:睑缘皮肤萎缩,秃睫,继而在睑缘可形成痣样肉芽肿或乳头

12、状肿块。 (四)肿瘤在睑板内弥漫性增长,可突出于睑板或穿破皮肤,形成黄白色叶状肿块,表面有溃疡和出血,晚期可发生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转移。 二、检查 外眼常规视诊。 三、诊断标准 (一)发病年龄:多见于老年女性。 (二)发病部位:好发于上睑,有反复发作的“霰粒肿”病史。 (三)病变形态:初起为睑板面无痛性硬结,境界清,结膜面局限性充血,表面皮肤完整。硬结内刮除物呈黄色豆腐渣样。 (四)病情发展:一般发展较慢,肿瘤在睑板内呈弥漫性生长,可突破睑板或皮肤晚期有耳前及颌下淋巴结转移。 (五)病理切片检查可确诊。 【治疗】 本病一经诊断即应转上级医院行手术治疗作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 一、治愈 肿瘤切除

13、,创口愈合。 二、好转 肿瘤经放射治疗或化疗后明显缩小。 三、未愈 肿瘤无变化或进一步恶化。倒睫与乱睫 【诊断】 一、临床表现 (一)睫毛向后或不规则生长触及眼球、角膜,患眼疼痛流泪,持续性异物感。 (二)倒睫长期摩擦眼球、角膜,可致结膜充血、血管新生,手电筒侧照可见角膜浅层灰白色混浊,重者可引起角膜溃疡。 二、检查 凡能引起睑内翻的各种原因均可致倒睫或乱睫发生。如沙眼、睑缘炎、睑腺炎、睑烧伤、睑外伤等。 外眼常规检查,手电筒视诊。 【治疗】 (一)少数几根倒睫可用拔睫镊拔除。 (二)倒睫数量较多者应给予抗生素眼水及眼膏保护角膜并转上级医院行睑内翻矫正手术。 【疗效标准】 一、治愈 倒睫矫正,

14、眼刺激症状消失。 二、好转 倒睫基本矫正,因乱睫仅残余少许几根倒睫,刺激症状明显减轻。三、未愈 倒睫未能矫正,仍有明显刺激症状。睑内翻【诊断】一、临床表现(一)睑缘内卷,部分或全部睫毛倒向眼球表面。(二)相应部位球结膜充血,严重者可致角膜混浊、溃疡,视力不同程度减退。(三)有流泪、怕光、溢泪刺激症状,异物感、磨擦感,致角膜溃疡者有眼痛。二、检查(一)外眼常规检查,视诊。(二) 手电筒侧照可见角膜混浊、溃疡。(三)临床上将睑内翻分成四类:1瘢痕性睑内翻:多发生于上睑,在睑结膜面及睑板上可见瘢痕组织。2痉挛性睑内翻:下睑多见。由于眼轮匝肌异常收缩。眼睑痉挛致睑缘内卷。3老年性睑内翻:老年人眼睑皮肤

15、、眶隔松驰,下睑缩肌无力,眼睑缺乏支撑。4先天性睑内翻:多见于婴儿,主要发生在下睑内侧,常伴有内眦赘皮。三、诊断标准(一)睑缘内卷睫毛倒向,可刺激角膜,眼球。(二)眼有怕光、流泪、刺痛感。【治疗】根据睑内翻的性质和分类,转上一级医院采取不同术式的内翻矫正术予以矫正。【疗效标准】一、治愈 内翻矫正,伤口愈合,不影响眼睑外形和功能。二、好转 内翻基本矫正,眼部不适症状改善。三、未愈 内翻未能矫正,仍有眼部不适症状。睑外翻 【诊断】 一、临床表现 (一)眼睑向外翻转,结膜暴露。 (二)下睑外翻波及下泪小管,导致溢泪及下睑湿疹。 (三)眼睑外翻,结膜长期暴露致干燥充血,久之变粗糙肥厚。严重者可发生暴露

16、性角、结膜炎,甚至发生角膜溃疡、混浊。患者可表现为有流泪、怕光、溢泪刺激症状,异物感。 二、检查 (一)外眼常规检查,视诊。 三、诊断标准 (一)睑缘向外翻转。 (二)结膜暴露,干燥充血,变得粗糙增厚。 (三)下睑外翻可有溢泪及长期下睑湿疹。 (四)严重者可导致角膜溃疡,混浊。 【治疗】 若角膜暴露,可给予抗生素滴眼液及眼膏滴眼缓解症状,并转上一级医院行外翻矫正术行手术矫治。 【疗效标准】 一、治愈 眼睑外翻矫正,伤口愈合。 二、好转 外翻基本矫正,眼部不适症状改善。三、未愈 眼睑外翻未能矫正,仍有眼部不适状症。上睑下垂 【诊断】 一、临床表现 (一)单眼或双眼提上睑肌功能不全或丧失,自然睁眼

17、平视时,轻者上睑缘遮盖角膜上缘超过3mm,中等程度下垂遮盖角膜l2,重度下垂者超过角膜l2或遮盖全部角膜。 (二)双眼上视时,下垂侧眉毛高竖,以额肌皱缩来补偿提上睑肌功能的不足,患侧额部皮肤有明显横行皱纹。双侧下垂者常需仰头视物。先天性上睑下垂有的可合并上直肌功能不全或麻痹。 (三)重症肌无力引起的肌原性上睑下垂可以是单侧性,但多为双侧性的,伴有或不伴有眼外肌运动障碍。晨起时症状较轻,渐之症状加重,肌肉运动越多上睑下垂越明显。 二、检查 (一)眼部检查: 1检查双眼眼外肌运动有无障碍,有无Bell氏现象,让患者咀嚼观察有无瞬目反射。 2测量原位时睑裂高度及眼睑下垂量,判断上睑下垂的程度。 3指

18、压眉弓测试提上睑肌功能。睑缘活动度4mrn以下者表示肌力很差,57mm为中等,8mm以上为良好。 4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 三、诊断标准 (一)先天性上睑下垂 1自然平视时上睑缘遮盖角膜上缘超过3mm。2上视时下垂侧眉毛高竖,额部皮肤起皱。3指压眉毛测试眼睑不能睁开、睁大。4部分患者伴有眼球上直肌及其他眼外肌麻痹.(二)后天性上睑下垂1见重症肌无力章节。2机械性上睑下垂,眼睑有淀粉样变性、严重沙眼或肿瘤,外伤,炎症等因素存在。3神经麻痹性上睑下垂,有动眼视经或交感神经麻痹一系列症状及体征。 【治疗】 上级医院手术治疗。 【疗效标准】 一、治愈 手术伤口愈合,双侧者术后自然平视时上睑缘遮盖角膜缘不

19、超过3mm、单侧者术眼与健眼眼睑位置基本对称或相差不超过2,且闭睑功能正常。 二、好转 手术伤口愈合,术后平视时上睑下垂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但未达到治愈标准。 三、未愈 术后上睑下垂仍同术前。第二节 泪器疾病泪道狭窄或阻塞 【诊断】 一、临床表现 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溢泪。长期拭泪可造成下泪点外翻、局部皮肤湿疹,有时有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表现。泪小点狭窄或(和)阻塞者,可发现泪小点开口狭小或(和)阻寒。 二、检查 外眼常规检查,手电筒视诊。 三、诊断标准 (一)下泪小点开口模糊不清,或被异物阻塞。 (二) 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溢泪。【治疗】局部给予抗生素眼水如氯霉素眼水消炎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嘱其上一级医院进

20、一步治疗。 【疗效标准】 一、治愈 泪道通畅或泪囊摘除术成功。 二、好转 泪道阻塞或狭窄改善。三、未愈 无变化。急性泪囊炎 【诊断】 一、临床表现 泪囊部(内眦韧带下方)红、肿、热、痛明显,常波及眼睑及颜面部。结膜充血、水肿,眼睑肿胀,颌下及耳前淋巴结肿大。全身可有发热、不适。数日后局部形成脓点,破溃排出脓液后炎症消退。易形成泪囊瘘管,并反复发作。 二、检查 常规检查视力,仔细检查外眼情况。按压泪囊区可见脓性分泌物从泪小点。此外,注意一般情况体温。 三、诊断标准 (一)急性起病,起病前常有慢性泪囊炎史。 (二)泪囊区红肿热痛,局部渐渐隆起形成脓肿,穿破皮肤排脓。 (三)可伴有耳前淋已结肿大,压

21、痛、发热、畏寒与头痛。 【治疗】 (一)早期局部热敷。口服抗生素。 (二)局部出现波动感或急性炎症反复出现,瘘管长期不愈,需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疗效标准】 一、治愈 泪囊区炎症消失,无脓性分泌物。 二、好转 泪囊炎症控制,可有少许分泌物。三、未愈 炎症无变化甚至加重,脓性分泌物增多。慢性泪囊炎 【诊断】 一、临床表现 多见于老年女性。泪溢使泪囊部皮肤潮红、糜烂,出现慢性湿疹表现。挤压泪囊区,有粘液或粘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鼻侧球结膜充血。如泪囊区分泌物长期不排出,则泪囊可逐渐增大形成囊肿,突出于泪囊部。 二、检查 手电筒仔细检查外眼情况。 三、诊断标准 长期流泪伴有鼻侧结膜粘性或脓性分

22、泌物积聚。 【治疗】 一、一般治疗 挤压泪囊内分泌物,频繁使用抗生素滴眼液。 二、手术治疗 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 【疗效标准】 一、治愈 泪道冲洗通畅,无异常分泌物返流。或泪囊摘除。 二、好转 泪道冲洗部分返流,无明显的脓性分泌物。三、未愈 泪道冲洗不通,仍然有脓性分泌物。新生儿泪囊炎 【诊断】一、临床表现 常为单侧。出生不久即发现患眼有溢泪,以后眦角出现脓性分泌物。病情缓慢,症状较轻。患儿溢泪、分泌物增多。有时泪囊区可略隆起,压迫泪囊有分泌物溢出。 二、检查 仔细检查眼外的情况。 三、诊断标准 发生于新生儿的具有溢泪,挤压泪囊区或冲洗泪道有粘液脓性分泌物,呈慢性病程,少数扩散成急性泪囊周围炎

23、。 【治疗】 先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每日作多次泪囊区按摩,连续治疗2 3个月。并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疗效标准】 一、治愈 泪囊区炎症消失,泪道冲洗通畅。 二、好转 泪囊区炎症控制。三、未愈 泪囊区炎症加重,甚至全身体征加重。第三节 结膜疾病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诊断】 一、临床表现 (一)起病急,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常有接触患者病史。多见于春夏两季。 (二)患眼红、烧灼感,或伴有畏光、流泪。分泌物多,为脓性或粘脓性,早晨起床时,上下睑睫毛常被分泌物粘合在一起。视力一般不受影响,如分泌物附于角膜表面时可致一过性视力模糊或虹视。 二、检查 (一)眼睑肿胀、结膜充血、可有点状或片状结膜下出血。当

24、并发角膜溃疡时,则畏光流泪加重,并可有疼痛。 (三)须与虹膜睫状体炎、急性青光眼鉴别。 三、诊断标准 (一)急性发病。(二)双眼同时或相隔,l 2天发病。 (三)症状:流泪、异物感、灼热感。 (四)体征:睑、球结膜及穹窿结膜明显充血,大量粘液性或哝性分泌物,手电筒侧照可有滤泡、乳头增生。如为淋球菌或脑膜炎双球菌感染者,症状严重伴耳前淋巴结肿大。 【治疗】 一、结膜囊冲洗 当结膜囊分泌物多时,可用无刺激性的冲洗剂如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二、局部频滴有效的抗生素眼药水。三、睡前涂抗生素眼膏。 四、预防传染病人用过的用具必须与他人分开,并要经常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揉眼并须勤洗手。

25、 【疗效标准】 一、治愈 症状消失,结膜恢复正常。 二、好转 症状好转,结膜轻微充血。 三、未愈 结膜充血无改善,眼分泌物较前改变不明显。慢性卡他性结膜炎 【诊断】 一、临床表现 (一)症状:眼痒,烧灼感,干涩感,眼刺痛及视疲劳。 (二)体征:结膜轻度充血,可有睑结膜增厚、乳头增生,分泌物为粘液性或白色泡沫样。邻近组织感染引起者可有相应表现,如睑缘炎、泪腺炎。 二、检查 手电筒应仔细检查周围组织有无炎症。 三、诊断标准 (一)慢性病程。 (二)常双眼发病。 (三)症状:眼痒、干涩感、异物感、视疲劳。 (四)体征:结膜充血、乳头增生、粘液性黄白色分泌物,量较少,可伴有睑缘充血。 【治疗】 一、去

26、除病因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治疗睑内翻、睑外翻、倒睫、泪腺炎、睑缘炎,矫正屈光不正和隐斜视,建立正确的阅读习惯。, 二、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的致病因素选用抗生素滴眼液和眼膏。【疗效标准】一、治愈 结膜充血及症状消失。二、好转 结膜充血或症状减轻。三、未愈 结膜充血或症状无改善。流行性角结膜炎 【诊断】 一、临床表现 是由腺病毒引起,起病急,常为双眼,可先后发病,视力有不同程度减退。常常流行发生。 二、检查 (一)早期与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相似,不同处是分泌物少且为水样、下睑结膜和下穹隆部结膜有多量滤泡、患侧耳前淋巴结肿大和压痛。 (二)12周后结膜急性炎症减轻,而中央部角膜出现数目不等的点状上皮下浸润

27、,或可稍影响视力,偶留有薄翳。 三、诊断标准 (一)急性发病,潜伏期5一12天,病程约7 10天。 (二)症状:畏光、流泪、异物感、剌痒、疼痛。 (三)体征:眼睑红肿,结膜充血、水肿,穹窿部大量滤泡增生,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分泌物为浆液纤维素性。婴幼儿患者之结膜则常有假膜。可并发浅层点状角膜炎。 【治疗】 (一)结膜囊冲洗 当结膜囊分泌物多时,可用无刺激性的冲洗剂如硼酸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 (二)局部频滴抗病毒和抗生素眼药水 可兼用少量激素眼膏涂眼。 (三)睡前涂抗病毒眼膏 (四)预防传染病人用过的用具必须与他人分开,并要经常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揉眼并须勤洗手。

28、 【疗效标准】 一、治愈 结膜炎症消失。 二、好转 结膜轻微充血。三、未愈 结膜充血明显,症状无改善。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诊断】 一、临床表现 由肠道病毒引起,多见于夏秋季,起病及症状与流行性角结膜炎相似,但更快更重,常伴明显眼痛。急性发病,近日多有红眼病接触史。多为双眼发病。 二、检查 (一)结膜下有点状、片状出血,或可遍及全部球结膜。 (二)常可出现小点状角膜上皮脱落,甚或可迁延数年之久。 (三)少数病例可有角膜浅层基质层浸润混浊、虹膜睫状体炎、视神经炎等,或有上呼吸道感染、肌肉酸痛,以及下肢麻痹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三、诊断标准 (一)症状:异物感、畏光、流泪、疼痛。 (二)体征:眼

29、睑红肿,结膜充血、水肿,睑结膜有滤泡增生,球结膜常有点、片状出血,耳前淋已结肿大并有压痛,分泌物为浆液纤维素性(水样)。角膜上皮常有点状剥脱。 【治疗】 (一)结膜囊冲洗当结膜囊分泌物多时,可用无刺激性的冲洗剂如2硼酸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二)局部频滴抗病毒和抗生素眼药水。 (三)睡前涂眼膏。 (四)预防传染病人用过的用具必须与他人分开,并要经常严格消毒。对患者要及早进行隔离。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揉眼。并向上级部门上报传染病。 【疗效标准】 一、治愈 结膜不充血,症状消失: 二、好转 结膜轻微充血,症状改善:三、未愈 结膜充血明显,症状无改善。淋菌性结膜炎 【诊断】 一、临

30、床表现 (一)成人淋球菌性结膜炎 1感染后1248h发病,病程急剧发展,通常以一眼发病多见,亦可为双眼者。 2眼睑高度红肿,有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溢出。睑结膜充血明显,可伴有小出血和假膜。球结膜高度充血、水肿。患侧耳前淋巴结肿胀、压痛。炎症过程中常伴有角膜溃疡,并迅速坏死穿孔或因全眼球炎而失明。 (二)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 1一般在出生后23d内发病,多为双眼受累。 2症状与体征与成人者相似,但较轻,角膜并发症的发生较迟。 三、诊断标准 (一)急性发病,近日有淋病接触史。 (二)症状:畏光、流泪、胀痛、异物感。 (三)体征:眼睑高度红肿,结膜高度充血、水肿,大量脓性分泌物。可并发角膜溃疡和穿孔。

31、 【治疗】 (一)结膜囊冲洗:用生理盐水或l:10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结膜囊,可每半小时冲洗一次。冲洗时,病人须将头部偏向患侧,以防带有脓性分泌物的冲洗液进入健眼。 (二)局部使用青霉素制剂20005000Uml,频滴眼,直至分泌物减少后,持续23天。 (三)睡前涂抗生素眼膏。 (四)全身用药:口服磺胺药,肌肉注射青霉索。(五)预防传染:患有淋病性尿道炎的病人应提防自身眼部感染以及传染他人,便后手要消毒;健眼需戴透明眼罩以防感染;用过的用具必须与他人分开,并煮沸消毒;焚烧被分泌物污染的敷料;医护人员诊治病人时应戴防护眼镜。产前患有淋病性尿道炎的孕妇,须在产前治愈;婴儿出生后立即用抗生素点眼以

32、预防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六)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疗效标准】 一、治愈 结膜不充血,症状消失。 二、好转 结膜轻微充血,症状改善。三、未愈 结膜充血明显,症状无改善。沙眼 【诊断】 一、临床表现 (一)一般起病缓慢,多为双眼发病,但轻重程度可有不等。 (二)急性期症状:畏光、流泪、异物感,较多粘液或粘液脓性分泌物。慢性期无明显不适,仅眼痒、异物感、干燥和烧灼感,甚或无不适。重复感染时,或加杂细菌感染时,刺激症状可更重,且可出现视力减退。晚期因后遗症,症状更明显,可严晕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三)体征:急性期:可出现眼睑红肿,结膜高度充血,乳头增生,上下穹窿部结膜;满布滤泡,可合并弥漫性角

33、膜上皮炎及耳前淋巴结肿大。慢性期:结膜充血减轻,污秽肥厚,同时有乳头及滤泡增生,病变以上穹窿及睑板上缘结膜显著,并可出现角膜血管翳,且在病变过程中,结膜的病变逐渐为结缔组织所取代,形成瘢痕结膜的睑板下沟处,渐成网状,最后全部变成白色平滑的瘢痕,沙眼性角膜血营翳。 (四)后遗症与并发症:睑内翻与倒睫、上睑下垂、睑球粘连、角膜混浊、实质性结膜干燥症、慢性泪囊炎。 二、检查 (一)结膜病变以上穹隆部和上睑结膜为明显。 1结膜充血、肥厚;乳头增生,呈绒状颗粒;滤泡形成,滤泡大小不等,含黄白色胶样内容物。2瘢痕形成,是沙眼特征病变之一,乳头和滤泡破溃或坏死后形成灰白色线状、网状瘢痕。3角膜血管翳亦为沙眼

34、的特征病变之一,在沙眼早期即出现。一般是血管越过上方角膜缘进入透明角膜,如累及瞳孔区则影响视力。 三、诊断标准 沙眼的临床诊断至少要符合下列中的两项:(1)上睑结膜滤泡,(2)角膜缘滤泡及后遗症(Herbert小凹),(3)典型的睑结膜瘢痕,(4)角膜缘上方血管翳。 【治疗】 (一) 局部应用利福平眼药水点眼。 (二)睡前涂抗生素眼膏。 (三)全身用药:口服磺胺药、红霉素等。 (四)手术治疗:急性期患者,乳头增生严重的,可用磺胺或四环素液摩擦结膜穹窿部,倒睫则需转上级医院手术矫正。(五)预防传染:培养良好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不用手揉眼;避免接触感染。加强理发室、浴室、旅馆等服务行业的卫生管

35、理;提倡一人一巾,毛巾、手帕要勤洗晒干。 【疗效标准】 一、治愈 症状消失,并发症得到有效治疗。 二、好转 症状减轻,并发症有所好转。 三、未愈 无变化。过敏结膜炎 【诊断】 一、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多为局部药物或其它抗原过敏引起,常见的有阿托品、青霉素等;局部奇痒,可有异物感,伴有结膜分泌物。 二、检查 (一)眼睑红肿或呈湿疹样改变。结膜水肿、充血,严重者可引起角膜上皮剥脱。 (二)严重者可伴全身过敏表现。 三、诊断标准 (一)有用药及急性发作史。 (二)眼痒、异物感。 (三)眼睑潮红、肿胀,睑结膜及穹隆起结膜乳头滤泡增长,球结膜水肿,少量浆液或粘液性分泌的。 【治疗】 (一)查找过敏原,并

36、避免再次接触。 (二)局部涂皮质类固醇眼膏。 (三)如伴有睑皮肤红肿、丘疹等改变者,可用23硼酸水湿敷。 (四)严重者可加用全身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或激素等,短期使用。 【疗效标准】 一、治愈 症状消失,结膜恢复正常。 二、好转 症状改善,结膜充血减轻或结瘢痕。三、未愈 症状无改善,结膜充血明显。春季结膜炎【诊断】一、临床表现春夏季发病,秋冬季症状及体征缓解,双眼周期性反复发作,轻症者34年可不再发作,重症者可连续反复发作十余年。多见于男性儿童和青少年。剧痒为其特征之一。可有畏光、流泪。二、检查 分泌物呈粘丝状。三、诊断标准(一)季节性反复发作,奇痒。(二)临床表现手电筒侧照可见上睑结膜呈扁平

37、的“铺路石”状改变。【治疗】(一)尽可能寻找致敏原,并可采用脱敏疗法进行治疗;(二)以减轻局部症状为主,可用激素眼膏涂眼。但切忌长期使用激素点眼,致使发生激素性青光眼的危险。(三)症状严重者可合并全身抗过敏用药,如抗组织胺药物、葡萄糖酸钙等。(四)对于严重的睑结膜型病例,可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五)治疗并发症,如角膜炎等需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疗效标准】 一、治愈 结膜炎症消失、恢复正常,结膜刮片找不到嗜酸性细胞。二、好转 结膜炎症减轻,结膜刮片仍可见到嗜酸性细胞:三、未愈 结膜炎症不改善。翼状胬肉 【诊断】 一、临床表现 常见于长期户外工作者,如渔民、农民等。多双眼发病,以鼻侧多见。一般

38、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异物感,当病变接近角膜瞳孔区时,因引起角膜散光或遮挡瞳孔区而引起视力下降。睑裂部球结膜呈翼状赘生组织,尖向角膜。当胬肉较大、肥厚水肿时,可妨碍眼球运动。二、检查 按其发展与否,可分为进行性和静止性两型。 (一)进行性翼状胬肉:头部隆起、其前端有浸润,体部充血、肥厚,向角膜内逐渐生长。 (二)静止性翼状胬肉:头部平坦,体部菲薄,无充血,静止小发展。 三、诊断标准(一)睑裂部球结膜肥厚隆起,呈三角型,底部朝毗部、头部向角膜方向发展; (二)需与睑裂斑和假性胬肉相鉴别。睑裂斑通常不充血,形态与胬肉不同,底部则相反,且不向角膜方向发展。假性胬肉通常有角膜溃疡或创伤病史,与附近结膜

39、相连,可在任何方位形成。 【治疗】(一)胬肉小而静止时一般不需治疗,但应尽可能减少风沙、阳光等刺激;进展起可局部给予抗生素眼水消炎。 (二)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但仍有一定的复发率。【疗效标准】一、治愈 胬肉消退,结膜下组织不增生。二、好转 胬肉仍然存在,但不侵入角膜。三、未愈 无改变。结膜下出血 【诊断】一、临床表现 常仅出现于一眼,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通常与全身疾病无关,偶尔有剧咳、呕吐等病史。 出血初期呈鲜红色,以后随着血液的吸收逐渐变为棕色。二、检查 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应特别着重全身系统疾病的检查。三、诊断标准 结膜下出现片状出血,排除全身疾病如高血压、血液疾病和其他眼部疾病。 【治疗】

40、(一)积极寻找出血原因,并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二)出血早期可局部冷敷,2天后热敷。 (三)应用止血药物和促进出血吸收的药物。 【疗效标准】 一、治愈 结膜下出血完全吸收。 二、好转 结膜下出血范围变小或部分吸收。三、未愈 结膜下出血无变化或加重结膜结石 【诊断】 一、临床表现 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如结石突出于结膜表面时可引起异物感。 二、检查 突出睑结膜表面的黄白色凝结物。 三、诊断标准 睑结膜表面出现黄白色凝结物,可突出于结膜表面。【治疗】局部给予抗生素眼水消炎。如结膜突出于结膜表面,可转上级医院行结石剔除。【疗效标准】一、治愈 结膜凝结物清除。二、好转 结膜凝结物不突出结膜表面。三、未

41、愈 无改变。第三节 角膜疾病细菌性角膜溃疡 【诊断】一、临床表现 (一)起病急骤,常与角膜创伤或戴接触镜有关,淋球菌感染者多为新生儿。 (二)畏光、疼痛、流泪、眼睑痉挛无法睁,绿脓杆菌感染者眼痛难以忍受以至无法入眠。视力锐减。 (三)睑、球结膜高度充血水肿,角膜中央部溃疡,眼内前房可出现不同程度积脓,色黄或淡绿。溃疡呈环形,(绿脓仟菌性),或呈灰黄包匍行性进展(肺炎球菌性),绿脓杆菌与淋球菌性角膜炎,溃疡表面和结膜囊多有淡绿色污液。二、检查 外眼检查,手电筒照射。【诊断标准】(一)发病急,常与角膜外伤或戴接触镜史有关,淋球菌感染者多于与淋球菌性尿道炎有关。(二)畏光、流泪、眼睑痉挛,视力严重下

42、降,伴脓性分泌物。(三)眼睑水肿,睑及球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溃疡,前房有黄白色脓液。 【治疗】 (一)迅速控制感染,对未能确定致病菌及其敏感约物看,尽快采用广谱高效的抗生素治疗,如环丙沙星眼药水频繁点眼。如为绿脓杆菌感染则点眼次数要更频繁,白天每小时点眼多次。在治疗开始的两三天,每天可以加用抗生素,做球结膜下注射,特别严重的病例,可联合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二)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疗效标准】一、治愈 角膜浸润消退,但可残留角膜云翳、斑翳或白斑。二、好转 角膜浸润减轻,无进行性发展三、未愈 角膜浸润加剧。真菌性角膜溃疡【诊断】一、临床表现多有植物致角膜外伤如树枝、甘蔗叶、桑枝等致伤或牲畜皮毛

43、接触或有或长期用激素和抗生素病史。亚急性经过、病程长,抗生素治疗无效。起病缓慢者 或仅有异物感,刺激症状轻微。 角膜浸润灶呈白色或乳自色,散密。略高出病灶周围平面,呈井状凹陷或呈牙膏样或苔垢样外观,有干僳感和粗糙感,质地疏松而硬脆,缺少粘性。但不规则,呈毛糙不齐或伪足样向瑚围伸展,周围可有卫星样结节性浸灶。底部可有放射状后弹力层皱褶,溃疡外围可有内皮斑块状浸润混浊。前房积脓呈灰白色,粘稠或旱糊状粘附溃疡处的角膜内皮面。二、检查外眼检查,手电筒照射。三、诊断标准(一)常有植物性等角膜外伤炳史或角膜手术病史或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皮质类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二)起病相对缓慢,病程长,刺激症状常较轻

44、,抗细菌治疗无效。(三)角膜病灶呈灰白色,微隆起,外观干燥且粗燥似牙膏状,表面坏死组织易刮除伴有粘稠的前房积脓。【治疗】疑为真菌性角膜炎的病例,应立即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疗效标准】 一、治愈 角膜浸润消退,但可残留角膜云翳、斑翳或白斑。 二、好转 角膜浸润减轻,无进行性发展。 三、未愈 角膜浸润加剧。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诊断】 一、临床表现 (一)患眼多为复发的病例。发单疱病毒感染常幼儿阶段,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过劳、饮酒、日光暴晒、月经来潮、发热和熬夜为常见复发绣因。 (二)角膜有树枝状、地图状溃疡灶,或柱状基质炎病灶。前房一般无渗出物,重症病例可出现灰白色稀淡积脓。如无合并化脓菌感

45、染,溃疡面一般较洁净而无分泌物粘附。 (三)反复发作的病例,常有新旧病灶并旧病灶不同程度的瘢痕性混浊,常有新生血管,新病灶可为浸润灶,亦可与溃疡灶并存一台并化脓感染的病例,兼有化脓性角膜溃疡的特点。 二、检查 外眼检查,手电筒照射。 三、诊断标准 (一)多为复发感染,与机体抵抗力下降,如感冒、过劳、饮酒、熬夜、月经来潮等,表现为患眼红、畏光、视力下降。 (二)检查:角膜有树枝状、地图状溃疡灶,或角膜基质炎、盘状角膜炎,常合并虹膜睫状体炎,重症病例可出现耿白色前房积脓。反复发作的病例新旧病灶并存,周围有新生血管。合并化脓感染时,兼有化脓性角膜溃疡的特点。 【治疗】 (一)抗病毒药物治疗。阿昔洛韦

46、眼药水白天频滴患眼,睡时涂眼膏。必要时加服抗病毒药物。 (二)干扰素或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配合抗病毒药治疗。 (三)注意防治细菌或真菌的合并感染;对溃疡型病例,适当加用广谱抗菌素滴眼。一旦发现已合并化脓感染,则从速加用抗菌药物,积极控制化脓感染。转上级医院。(五)角膜中央区病灶如反复发作,或物疗效不好而面临溃疡穿孔者,应立即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疗效标准】 一、治愈 角膜浸润消退,但可残留角膜云翳、斑翳或白斑。 二、好转 角膜浸润减轻,、无进行性发展。 三、未愈 角膜浸润加剧。棘阿米巴性角膜炎 【诊断】 一、临床表现 (一)患眼有异物感、畏光、流洞伴视力减退眼痛剧烈多数病程达数月。 (二

47、)角膜浸润先表现为上皮水泡,缺损上皮病灶呈树枝状或地图状为盘状角膜炎或基质内脓肿:角膜病灶早期表现为酷似病毒性角膜炎,可表现为角膜中央的环形浸润混浊,环的中央部分比较透明,环的中央透明角膜比较透明;环与周围透明角膜的界限也较清除,外观酷似病毒性角膜炎的实质型,病情继续发展,环形病灶变成白色圆盘状病灶。圆盘的直径约4-6mm大小,盘距角膜缘各方的距离大致相等,盘与其同围角膜边界比较清楚,病灶区上皮粗糙,实质层水肿增厚,但很少形成溃疡,更少发生坏死穿孔。 (二)放射状角膜神经炎,表现为浸润从角膜旁巾心基质沿角膜神经分布区向角膜扩散,而相应区域上皮保持完整,角膜感觉明显减退。 二、检查 外眼检查,手

48、电筒照射。 【治疗】 (一)停戴角膜接触镜。 (二)抗棘阿米巴药物治疗,口服甲硝唑等片剂。 (三)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同其他化脓性角膜炎。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疗效标准】一、治愈 角膜浸润消退,但可残留角膜云翳、斑翳或白斑。二、好转 角膜浸润减轻,无进行性发展。三、未愈 角膜浸润加剧。丝状角膜炎 【诊断】 一、临床表现 自觉症状有异物感、畏光流泪等。 二、检查 (一)角膜上可见卷曲的丝状物一端附着于角膜上皮层,另一端游离,可被推动。长短不一,色泽较灰,肉眼可见。 (二)丝状物可在不同位置反复出现。 (三)高度警惕排除干眼病。 三、诊断标准 (一)患眼有异物感,检查时可见角膜上卷曲的丝状物,

49、一端附于角膜上皮层,另一端游离,细丝长短不一。 (二)可能存在干眼症、病毒性结膜炎、外伤等原因。 【治疗】 (一)查找病因,并针对病因治疗。 (二)表麻后用被抗生素眼水湿润的小棉签抹去角膜丝状物,然后在结膜囊涂抗生素眼膏,眼包包眼1224小时。 (三)适当应用抗生素眼药水及眼药膏,防止继发感染发生。 (四)适当补充维生素类口服药。 【疗效标准】一、治愈 角膜表面丝状物消失,荧光素染色阴性。二、好转 角膜表面丝状物减轻。 三、未愈 角膜表面丝状物改善不明显。角膜皮样肿 【诊断】 一、临床表现 (一)生时就存在的肿块,随年龄增长和眼球发育略有增大。 (二)Goldenhar综合症存在者伴有上睑缺损

50、、附耳或眼部其他异常。 (三)较大皮样肿常可造成角膜散光,视力下降。中央部位的皮样肿可造成患眼的弱视。 (四)肿物多位于角巩膜颞下方,少数侵犯全角膜。外表色如皮肤,边界清楚,可有毛发生长。 二、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肿块为皮样瘤改变。 三、诊断标准 角膜缘区域见皮样瘤,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治疗】 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疗效标准】一、治愈 角膜肿块消失。二、好转 角膜肿块变小。三、未愈 角膜肿块不变或增大。第五节巩膜疾病表层巩膜炎【诊断】一、临床表现(一)结节性表层巩膜炎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生的23mm大小的局限性结节样隆起疼痛和压痛。病程约数天至数周,可自行消退但多有复发。(二)周期性表层巩膜炎 其主要特点为周期性发作,每次持续一至数天,间隔l月。病变部位表层巩膜和球结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可有轻微疼痛和灼热感,一股不影响视力。二、检查 肉眼和发现巩膜充血或伴有结节性隆起。 三、诊断标准 (一)结节性表层巩膜炎:眼红、眼痛、局限性结节和充血 (二)同期性表层巩膜炎:周期性发作眼红、眼痛、病变部位巩膜充血 【治疗】 本病具有自限性,一般无须特殊治疗,遇炎症严重或频繁发作者可用激素眼膏点眼治疗,必要时可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若症状无好转应转上级医院诊治。 【疗效标准】一、治愈 炎症病灶消失,无复发。二、好转 炎症减轻或发作频率降低。三、未愈 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