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导学案_第1页
《饮酒》导学案_第2页
《饮酒》导学案_第3页
《饮酒》导学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饮酒导学案遵化市平安城镇中学西校庞志云【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歌的思想情感。2、细读品析,把握诗歌的语言及主旨。3、理解陶渊明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学习重点】学会透过语言分析把握诗句的主旨。【教具选用】投影【学法指导】学习古代诗歌要多诵读,然后可联系作者的生平,了解其诗歌风格;根据作者所处 的时代背景,去品味诗中的语言,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通过反复的诵读体 会诗歌的意境。提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ppt显示)陶渊明(365 427),一名潜,字元亮,死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 人。他出身于没落士族,少有大志

2、,抱有大济苍生的理想。进入仕途后,做过一些小官 41岁任彭泽令仅八十余天,因看透腐败的官场,解绶辞官,毅然归隐。他是东晋时期 著名的诗人。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有陶渊明集。2、背景资料饮酒(其五),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 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 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 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 生活。3、什么

3、是意境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一、检查预习1、解释下列词语:(组内展示)结庐:人境:而:车马喧:君:尔:悠然:南山山气:日夕:相与:还:此中:真意:辨:、. 、一J:.心言: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组内展示),(班上自由展示)饮 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读完全诗你知道全诗写了什么内容吗? ( ppt显示)(自由展示)在人聚居的地方,我建造了简陋的房子,却没有车马的喧闹。你问我为何能做

4、到这 样?我说心灵清远,地方自然就偏静了。我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庐山 呈现于眼帘(或: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此时,夕阳西落,山气氤氲, 景色真美,天空一群飞鸟结伴而归。这其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要辨识清楚,却又忘记 了表达它的语言。二、整体感知(独学)再读全诗,回答下列问题(ppt显示)1、从“在人境”、“无车马喧”到“心远”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在人境”、“无车马喧”显示了诗人放弃了仕宦之途的喧嚣,选择了回归日常生活。“心 远” 一词又暗示了诗人别有怀抱。心寄何处?从学过的五柳先生传看,即在日常生 活中饮酒、读书、赋诗。2、“采菊”、“见南山”和“飞鸟还”这几

5、个细节描述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采菊”、“见南山”和“飞鸟还”这几个细节描述了诗人的日常生活所为与所见。陶渊明 爱菊,“采菊”为食菊。古人认为菊花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屈原的离骚中就写道,“餐 秋菊之落英”。“南山”即庐山,灵秀之山,历来为高士栖居之地。投射了诗人回归自然, 会心南山、飞鸟,物我两忘,涵养了一颗自由、清洁、高迈的心灵。王国维在人间词 话里称道“采菊”句达“无我之境”,而我却以为“飞鸟”句意境深远不在前者之下。庄周梦 蝶,醒来不知我为蝴蝶,还是蝴蝶为我。“飞鸟”句意境恰如是,诗人偶看南山,飞鸟结 伴而归南山,不知诗人为飞鸟,还是飞鸟为诗人。“飞鸟”,是指向精神家园的一个自由 美

6、好意象。3、“此中”与“真意”分别指的是什么?“此中”指的是细节刻画“飞鸟相与还” “真意”指的是诗人从飞鸟结伴而归领悟了如何 安顿人生的真义,即人应该像鸟儿回归山林那样,回归属于自己的家园,建设像桃花 源记里所描述的质朴本真的美好世界。三、合作探究(群学)请同学们结合下列问题重读诗歌、反思自我理解并讨论1、“在人境”和“车马喧”显示了诗人对生活方式怎样的选择态度?“在人境”和“车马喧”显示了诗人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而拒绝了另一种生活方式, 弃官归隐而不忘人事。2、“采菊”、“见南山”和看“飞鸟”描述了怎样的一种具体生活方式?“采菊”、“见南山”和看“飞鸟”描述了一种最自然、最质朴、最自由、最

7、诗意的日常生 活方式,人的生活方式因其融入自然而抵达美好境界。3、飞鸟的生活方式与诗人的生活方式有何本质的联系?这种联系蕴涵着一种怎样 的文化精神?鸟儿倦飞而回归属于它们的山林,这是一种本真的生活方式;人不能飞翔,但人的思想精神却可以像鸟儿般自由翱翔,人依其本真也应回归自己的田园。至此,诗歌归结为一个“归家”的主题,在归家路上,诗人表现出了一种不屈抗争、执著坚守的精神。这就是诗歌精神。而最终,这种精神,在桃花源记中具体化为对 美轮美奂的桃源世界的守望,在咏荆轲、读山海经里具体化为侠客的长剑 出鞘、精卫的衔木填海。四、达标测评(ppt显示)1、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抒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2、 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歌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 辨已忘言。3、结合你们所学过的相关课文,以及你课外所掌握的资料,谈谈你是如何评价陶 渊明的?(自由展示)五、课堂小结这首诗主要写陶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