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基础知识练习答案_第1页
《伶官传序》基础知识练习答案_第2页
《伶官传序》基础知识练习答案_第3页
《伶官传序》基础知识练习答案_第4页
《伶官传序》基础知识练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伶官传序基础知识练习答案 K文学常识)1 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文坛领袖,虜宋八大家”之 一。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她得六一诗话就是我国第一部诗话作品。代表作有醉 翁亭记、秋声赋等。 2、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得短序,伶官传记叙了五代 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得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得史实。就是为了告诫 北宋王朝得执政者,以庄宗宠幸伶人,身死国火得历史事实为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 并阐明了国家盛衰成败由于人亨得深刻道理。 K文言基础整理 、古今异义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人为之亨:今义:录用管理人员得工作 2、则遣从

2、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官名,泛指官员;今义:做某种工作 3.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古义:往前走;今义:前导,先驱者 4、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古义:以至于;今义:表另提一寧 二、词类活用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推究,名作动 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订立盟约,名作动 3.函梁君臣之首用木匣子装,名作动 4 .抑本其成败之迹 探求、考察,名作动 5、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在前面,名作状 6、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在夜里,名作状 7、 仓皇东出向东,名作状 8、而告以成功成功得消息,动词作名河 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使兴盛;使灭亡,使动用法 10、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细小得事情:智勇

3、:有勇有谋得人物形容 词作名词 三、一词多义 1. 负 (1)盛以锦囊,负而前驱(伶官传序)背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辜负 (3)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背弃 (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使承担 (5)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廉颇)倚仗 (6)胜负之数咸未易量(六国论)失敗 (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覆盖 2、告 (1)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伶官传序)告知 (2)则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传序)祭告 (3)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臬告 (1)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官传序)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拜访 (4)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

4、鼠) 顾念、顾惜 (5)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五人墓) 顾及 (6)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促织) 但就是 (2)赢得仓皇北顾(京口北固亭怀古) 回头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考虑 (8)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 4、归 (1)而皆背晋以归梁(伶官传序)归附,归依 (2)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官传序)归往,奔向 (3)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归向、归属 (4)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归聚,汇聚 (5)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廉颇)归还 (6)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使回去 后五年,吾妻来归(项)旧称女子出嫁 返回,回来 (8)夜则以兵羽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指南录) 5 .患 (

5、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伶官传序)祸患灾祸 (2)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忧虑,担心 (3)今张君不以谪为患(黄州快哉亭记) (4)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讳忌 忧愁 6、困 (1)及貝衰也,数十伶人困之(伶官传序) 围困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被困,困住 (3)牛困人饥日已髙(卖炭翁) 困倦.疲乏 (4)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训俭示康) 贫困,贫乏 (5)秦无亡矢遗做之费,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 困窘、困难 7、驱 (1)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伶官传序)驱驰 (2)由就是感激遂许先帝驱驰(后出师表)奔走效力 (3)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赤壁)驱赶 (

6、4)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孔雀)驱使 (5)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孔卷)驱逐 (6)件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追赶 8x盛 强盛.兴感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其非人事哉(伶官传序) (2)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装 3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伶官传序)盛大,雄壮 (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职位高 (5)太后盛气而揖之(触咨说赵太后) 怒气 (6)今又盛寒,马无藁草(赤壁)非常 (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采草药)茂盛 (8)胜地不常,盛筵难再(滕王阁序) 丰盛 9x微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伶官传序) 细小得亨情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7、没有 (3)微风鼓浪,水石相搏(石钟山记) 轻微 (4) 至微至附,过蒙拔擢(陈情表)地位低微,卑贱 (5)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左忠毅公逸事)隐蔽身份 (6)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左忠毅公逸事)暗暗地 (7)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归去来兮辞)後弱 (8)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屈原列传)含蓄、深奥 (9)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稍徹,略微 10、知 (1)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知道 (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知识 (3)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懂得,了解 (4) 其真无马耶,貝真不知马也(马说)识别 (5) 以中

8、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送东阳马生序)感觉,觉得 (6)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通“智”,智慧 (7)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火吴) 主持 四、文言虚词 1、而 (1)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连词,表递进,并且 (2) 而皆背晋以归梁连词,表转折,但就是 (3) 凯旋而纳之连词,表承接,接着 (4) 数十伶人困之,身死国灭 连词,表原因,因而 2、其 (1) 其后用兵代词,那 (2)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裘祈使,一定 (3)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她 3、以 (1) 盛以锦囊介词,用 (2) 以三矢赐庄宗介词,把 (3) 而皆背晋以归

9、梁连词,表承接,而 (4)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助词,得原因 (2)与其所以失之者 介词,跟 (3)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通“欤”,助词,吗 5、于 (1)而皆自于人欤 介词,由于 (2)祸患常积于忽微 介词,在 (3)智勇多困于所溺 介词,被 6、之 (1) 及凯旋而纳之代词,代请 (2)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代词,代天下 (5) 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代词,代庄宗 六、指出下列句子得句式。 1、梁,吾仇也 判断句 2、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斷句 3、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被动句 4、身死国火,为天下笑 被动句 5、及仇籬已火,天下已泄 被动句 6、君臣相顾,不

10、知所归 宾语前置 7.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状语后置 8、夫祸患常常积于忽微 状语后置 9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状语后Jt 10.以三矢赐(于)宗而告之曰省略句 1 1、(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省略句 12、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状语后置省略句 13、请其矢,盛(之)以锦囊状语后置略句 14、虽曰天命.邕非人事哉 固定句式,表反问,难道吗 15.岂独伶人也哉 固定句式,表反问,难道吗 16、泣下沽襟,何其衰也 固定句式,表感叹,多么 K走近文本 呜呼!盛(兴感)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爭哉!原(探究.推究)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 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

11、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燕王,吾所立(拥立),契丹与吾 约(订立盟约)为兄弟,而皆背(背叛)晋以归(归顺)梁。此三者,吾遗恨(遗憾)也。与尔三 矢,尔其无(毋,不要)忘乃父之志(心愿)!”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遗从事以一少 牢告(祭告)庙,请(请出,取出)其矢,盛以锦囊,负(背着)面前驱(冲锋),及凯旋而纳(收藏) 之。 方(当)其系(捆绑)燕父子以组(绳子),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輝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匆忙)东出,未及见 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覷),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眼泪)下沾襟,何其(多么)衰也

12、!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还就是)本(考察)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 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使兴感)国,逸稗可以亡(使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全部得)天下之豪杰,英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 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困扰)于所溺,岂独(仅仅)伶人也哉?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得用法与其她三句不同得一项(C )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B、函梁君臣之首 C、一夫夜呼,乱者四应D、抑本其成败之迹 【解析】A.探究,名作动B、用木盒装,名作动.Cs在夜里,名作状.D.探求,名作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得用法与意思相同得一项就是(D )

13、 A、契丹与吾约为兄弟/与尔三矢B.与其所以失之者/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以三矢赐庄宗/而皆背晋以归梁D、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解析】A、介词,跟;动词,给。B、代词,她;副词,还就是.C、介词,把;连词,并且.D、介词,表 被动。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 矣。 译文:兴盛与衰败得原因,虽然说就是上天决定得,难道不也就是人为造成得吗!推究庄 宗得天下得原因,与她失天下得原因,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 (2)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译文:庄宗请出那三枚箭,用锦衣装了,背着(

14、剑)一马为先,等到得胜回来时,再把箭 放回原处。背着它走在队依前面,等到凯旋再把箭送回太庙. (3)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 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译文:难道就是得天下困难而失掉天下容易呢?还就是推究那导致成功与失败得原因都 就是由于人为造成得呢?忧虑与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与享乐可以使自己丧命,这就是 很自然得道理。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息独伶人也哉? 译文:祸患灾难常常就是从极细微得事情上发展超来得,一个人得輕明勇敢往往会被自 己所溺爱得事物困扰。 4、这篇文章得中心论点就是一个国家得盛衰成败就

15、是由于人亨(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 人审裁!):作者就是从虜庄宗得天下与圧庄宗失天下两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得。作者认 为厲庄宗“盛”就是由于忧劳可以兴国,而衰就是由于逸琢可以亡身。(用课文中得话回答) 5、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第二、第三两段运用了哪些史实来论 证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得原因? 答:运用了以下几则史实:晋王临终遗训:“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庄 宗受三矢,乗承遗命,志在复仇.(3)灭然。灭渠.(5)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6、史论作品常采用借古讽今得写法,第四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1)引出历史教训,作者強调使人逸像亡身得不仅局限

16、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瞧“忽微”, 沉溺声色犬马,忘记忧劳兴国得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得下场。(2)借古讽今,告诫北宋 统治阶级要以史为鉴,力戒骄奢、防撇杜渐、励精图治,以免重蹈“得之难而失之易”得覆 瓠 K拓展练习 一、阅读下面得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欧阳)公讳颍,字孝叔。成平三年,举进士中第,初任峡州军事判官,有能名,即州拜 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建宁县。未半岁,峡路转运使薛颜巡部至万州,逐其守之不治者,以谓继 不治非尤昙治者不能,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以治闻。由万州相次九颅州而治之。一再至日 鄂州。二辞不行: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最后嘉州,以老告,不行。实治七州,州大者繁 广,小者俗恶

17、而奸,皆世指为难治者。其尤甚日歙州,民习律令,性喜讼,家家自为簿书,凡闻人 之阴私毫发、坐是语言,日时皆记之,有讼则取以证。其視入灌牢就桎梏,犹冠带偃簧,恬 如也。盗有杀其民董氏于市,三年捕不获,府君至,則得之以抵法。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 有司百计捕之甚急,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公日勿捕与购,独召富家二子,械付狱, 輛之。州之吏民皆日“就是素良子也”,大怪之,更疑互谏。公坚不回,辎愈急,二子服。然 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及取其所盗某物于菜所,皆就是,然后欢日:“公,神明也。”其治尤 难者若就是,其易可知也。 公刚果有气,外严内明,不可犯,以就是施于政亦以就是持其身o初,皇考侍郎为许

18、田令, 时丁晋公尚少,客其县。皇考识之,曰贵人也,使与之游,待之极厚。及公佐峡州,晋公荐之, 遂拜著作。其后,晋公居大位,用事,天下之士往往因而登荣显,而公屏不与之接。故其仕也, 自箸作佐郎、秘书丞、太常博士、尚书屯田、都直、职方三员外郎、郎中,皆以岁月考课, 次第升,知万、峡、鄂、歙、彭、岳、闻、饶、嘉州,皆所当得。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 及。 明道二年,以老乞分司,有田荆南,递归焉。以景祜元年正月二十六日终于家,年七十有 * O (选自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 0 1年版。有删节) 【注】独(bi):监狱c 簧(z6):竹席。 鞫(刃):审讯。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得含义。 (1)

19、皆世指为难治者(指称)(2)公坚不回(改変) (3)亦以就是持其身(约束)(4)而公屏不与之接(退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得词得意义与用法相同得一组就是(C ) A、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B、 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夜则以兵用英寓舍 C、又富家有盗夜入启英藏者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D .使与之游,待之极厚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解析】A、连词,“于就是”,介词,“趁机”。B介词,“因为”,介词,用.C、代词,“那”,“意义 与用法相同”。D、介词,“与”;连词,“与”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 译文:并且又大力悬赏

20、(聲捕)盗贼,都不能捕获,主管官吏对这件亨情感到苦恼。 (2)然吏民犹疑貝不胜而自诬。 译文:然而官吏百姓还就是怀疑她们(就是因为)经受不住(审讯之苦)而自己承认强 加给她们得罪名。 (3)其治尤难者若就是,其易可知也。 译文:她治理最难治理得地方(都能)像这样,那些容易得(就)可以知道了。 (4 )其后,晋公居大位,用事,天下之士往往因而登荣显,而公屏不与之接。 译文:自这以后,丁晋公扭任非常显赫得地位,掌握着国家得大权,天下得士人往往因 为攀上丁普公而得到荣显得地位,但欧阳颖公却退避不与丁晋公过多接触.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得分析与概括,不正确得一项就是(B ) A、薛颜之所以推荐欧阳颍

21、自建宁县往万州代职,就是因为她认为万州难治理,需任用非 常善于治理得人得缘故。 B、歙州民风不正,人们好打官司,不畏牢狱。入狱之时,尚穿戴整齐,且自带凉席,以便 在牢中过得安然舒适。 C、欧阳颍认为富家失盗就是富家二子所为,将其抓获,严加审问,二子供认不讳,后又 起获了赃物,百姓叹服。 D、欧阳颍初任峡州军事判官,有才干,经丁晋公推荐拜著作佐郎,英后多次任知州之职, 景祜元年在家去世。 【解析】不能说民风不正。B项考査点实际上就是对“其视入狸牢就桎枯,犹冠带偃寮,恬如也”得浬 解,这里就是言其入狱犹如穿戴整齐躺在竹席上一样恬然自安,而非“入狱之时,尚穿戴整齐,且自带凉席” 得行为,关键要注意一

22、个“视”字,就是将之“瞧作”得意思. 5、文中说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请根据文章,说明“惟公不及”得原因。 答:欧阳颍品行端正,持身谨严.丁晋公居高位时,欧阳额有意同她保持了距离。 欧阳颖升迁主要依靠自己得能力与政绩,而不就是丁晋公得提携。 6、(欧阳)公就是怎样为官与为人得?请简要概括。 答:果敢明斷,治才著然;品行端正,持身谨严. 二、阅读欧阳修得纵囚论,然后回答问题。 信艾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 以狡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审查)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接受)死。就是以

23、 君子之难能,期(要求)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最终)自归无后者,就是君子之 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确实)小人矣。及施恩徳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 而移人之速,有如就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 必来以冀(希望)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 夫意(料想)其必来而纵之,就是上贼(揣摩)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就是下贼上之心也。 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狡者哉?不然,太宗施徳于天下,于兹 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

24、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徳之致尔。然此 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則杀人者皆不死,就是可为天下 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就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根据)于人情;不立 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追求、谋求)誉。” 【注】三王:抬复鸡、商汤.周文周武C 1、解释文中加点词得意思。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得意义与用法相同得一项就是(B ) A、意其必免而复来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B、而刑戮施于小人敏于事而慎于言 C、约其自归以就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然此必无之事也儿渺然不知所往 【解析】A、代词,她们加囚犯;副词,难道.B、表并列.C、连词,表目得,“来”;介词,表原因, 因为D、表转折,“然而”;助诃,得样子. 3、指岀下列句子中加点得代词所指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