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英文_第1页
中国传统节日英文_第2页
中国传统节日英文_第3页
中国传统节日英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 Spring Fes t i val (C hin e se New Year)春节,就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就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得一个 传统节日.春节得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得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 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 公历得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得一月一日叫春节。上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灯节)Lantern Fes t ival元宵,就是中国一个重要得传统节日。正月十五日就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就是一元 复始,大地回春得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就是庆贺新春

2、得延续,因此又称上元节”, 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英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而元宵这 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a农历二月初二 青龙节/中与节 Zhonghe Festival (Zh o ng He J i e)南方为社日”,北方为龙抬头”节,社日分为春社与秋社,春社按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推算,一 般在二月初二前后,秋社按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登场得八月。我国历史上得相当长一 段时期,其社会形态就是典型得传统农业社会在这样得社会形态下,人们对上地有着极其 深厚得感情。爱重之,必然神化之,因此上地很早就就是人们得祭祀对象,称作社”;而重点祭 祀得那个日子,就就是”社日”。丄农历三月

3、初三 上巳节 S h a ngsi Festival (Shang S i Ji e )三月三就是中国多个民族得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El(si)节,就是一个纪念 黄帝得节日。相传三月三就是黄帝得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 得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得肖日。农历三 月三日,也就是道教神仙貞武大帝得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丟上 蛍,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农历三月三日。a农历四月五日前后 清明节 Qing M i ng Jie(T omb Swee p ing Da y / Mou r nin

4、g Day /Ching Min g Fes t iv a I)淸明肖就是中国最重要得祭祀节日,就是最适合祭祖与扫墓得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 者得一种活动汉族与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就是在淸明节扫墓。亠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 v al (Dr agon Fes t i val / Tuen Ng F e s tiva 1)过端午节,就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得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 于就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得节轻,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得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 回娘家,挂钟尴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1、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

5、 牲胆,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 粽子与时令鲜果等,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得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 了国际性得体育赛事.农历六月初六 洗晒节 Bathing and Bask i n g Fest i v a I (Xi Shai J ie)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七夕)Double- S e v enth Da y /The N i ght of Sevens (Mag p ie Festi v a l/Q i Xi)七月初七,又称七夕卩,乞巧节。就是历史悠久得汉族传统节日。汉族民间传说阴历七月初七 晚上喜鹊在银河上搭桥,让

6、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古俗在这天晚上,汉族女孩们要穿针乞巧。 鹊桥相会歌颂了汉族劳动人民忠贞不渝得爱情,以及追求美好生活得强烈愿望。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得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 楼,人俱习之”得记载,这便就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得、最早得关于乞巧得记载。后来得寓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 乞巧忙” 这节日与牛郎、织女得神话传说有十分密切得关系,这就是一个很美丽得,千古流 传得爱情故事,成为四大汉族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节 Spi r it Fe s tival (Ghos t F e st i v a

7、 I)七月十五日,逍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民间旧称鬼节,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得活动。凡有新丧得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 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就是以祀鬼为中心得if日,系中国民间最大得鬼节。七月原就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山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 MidAutumn Fest i val (M o on F e st i v a I)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 圆节,就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得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

8、其恰值 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宦在八月十六。中秋节始于寓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 淸时,已与元旦齐需而成为中国得主要肖日之一。受中华文化得影响,中秋肖也就是东亚与 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就是当地得华人华侨得传统石日.自20 0 8年起中秋肖被列为国家法左 肖假日。2006年5月20 H,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统录。 中秋节就是中国三大灯肖之一,过石要玩灯。但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得大型灯会,玩灯主要 只就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得。a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Doub 1 e Ninth Festival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踏秋”,汉族传统盯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

9、游赏景、登高远眺、 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得农历九月初九日,也就是中国传 统四大祭祖得疔日。重阳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泄为民间得节日, 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就是家族倾室而岀,重阳这天所有亲 人都要一起登髙“避灾。心农历十月十五 下元节 Spirit Fes t iva 1 / Wate r L a ntern Fe s ti v al农历十月十五,就是古老得“下元节。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 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又,旧时俗谚云:“十月半, 牵著团子斋三官”。原来道教

10、谓就是日就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门 外均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旗上写着“天地水府”、“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消灾降福 等字样;晚上,杆顶挂三盏天灯,做团子需三官。民国以后,此俗渐废,惟民间将祭亡、烧库等 仪式提前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举行。农历 一月初七 冬至 Win ter So 1 s t i c e Festival (MidW i nter F e st i va 1 )冬至(Winte r Solstice),就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得节气,也就是中华民族得一个传 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得春秋时代,中国 就已经用上

11、圭观测太阳,测泄出了冬至,它就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岀得一个,时间在每 年得公历1 2月2 1日至23日之间。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得位置到达一年得最南端,几 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 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得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 50%。北半 球得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如中国最南端一一曾母暗沙(北纬2 33,)这天得白 昼达11小时5 9分,海口市约为10小时5 5分,杭州市为1 0小时12分,北京约9小时20 分,而号称“中国最北端”得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纬52 58 )也仅有7小时34分。冬 至过后,夜空星象完全换成冬季星空,而且从今天开始“进九。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酷热得盛 夏

12、比较常见得就是,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得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 则就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曲阜、邹城、临沂周边地区,冬至习惯叫做数 九,流行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得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饺最为常 见。 a农历腊月初八 腊八节 Lab a Festival (Conge e Fes t i v a I)岁终之月称“腊”得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得意思(隋书礼仪志 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就是用肉“冬 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卩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就是 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与神 灵、祈求丰收吉祥得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得习俗。相传这一天还就是佛祖释迦牟尼成 道之日,称为“法宝节”,就是佛教盛大得节日之一。农历得最后一天 除夕 Ch i nese N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