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因论看语言的共时性与历时性_第1页
从模因论看语言的共时性与历时性_第2页
从模因论看语言的共时性与历时性_第3页
从模因论看语言的共时性与历时性_第4页
从模因论看语言的共时性与历时性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模因论看语言的共时性与历时性一、引言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 理论。模因论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一直在发展 , 模因及其相 关学说已成为当前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人们早 已不再囿于模因定义的讨论 , 许多学者已开始用模因论来解释社 会文化领域的各种现象 , 如精神病病因、同性恋的社会禁忌、建 筑中的现代主义风格、科学生态学等 (Preti and Miotto,1997;Gatherer,2001;Salingaros and Mikiten,2002;Blute,2002) 。值得一提的是剑桥大学动物系的 Kendal 和 Laland(2000)

2、 为模因进化建立了可行的数学模 型;Lynch(1996:1739)曾经专门探讨了模因论与经济学、社会 学、文化人类学、社会生物学、进化心理学、政治学、传播学、 认知心理学、 心灵哲学、 民俗分析以及历史等诸多学科之间的密 切联系 ;Chilton(2005) 从语言和认知层面分析了具体语篇中的 隐喻表达 , 认为思想观念传播问题可以从模因的角度进行解释。 国内关于模因论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 研究的界面也日趋拓宽 , 如 何自然 (2003,2005,2007) 将模因论引入语用学的研究领域 , 深入 分析语言使用中的模因现象 ; 张莹(2003) 、朝江洪 (2004) 、王斌 (2004,

3、2006) 等把模因引入翻译研究中 , 论证了模因对翻译研究 的启迪作用 ; 徐盛桓 (2005) 从模因论探讨了文学作品的互文性研究,并试图以我国古典诗词为例 , 以模因为分析手段 ,建立起一个 可供文学作品互文性研究的理论框架 ;尹丕安(2005) 则分析模因 对隐喻概念形成、 发展以及传播所起的作用 ; 肖云南、杨璐 (2009) 则致力于为第二语言环境下模因理论的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 同时 为第二语言习得给出相应的模因学角度建议 ; 在音乐界 , 童忠良 (2004) 则借助模因理论提出“五声调式基因论”。模因与语言之间的界面研究已经展开 , 但是尚处起步阶段 , 还比较零散 ,未形成

4、一定的系统 , 值得开发的重要议题还不少 (谢 朝群、何自然 ,2007:31) 。本文拟从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的两 种方式即“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和“形式相同内容各 异的”表现型入手阐明语言的共时性和历时性是辩证统一的关 系:两者是相互联系 ,不可分割 ,共时研究中有演化 , 历时研究中 有系统。二、模因与模因论Meme源于生物学词汇gene(基因),由牛津大学动物学家 Richard Dawkins 在其著作 The Selfish Gene 中首先提出。作 者构想了人类社会文化传递的复制因子模因 , 并把模因看作 文化模仿单位。但后来又将模因看作大脑里的信息单位 , 是存在 于大脑

5、之中的一个复制因子 (Dawkins,1982:109) 。而 Blackmore 则紧扣模仿的概念 , 认为“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 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 , 就可以称为模因了”(Blackmore,1999:6)。模因的继承方式类似基因,传播方式 类似病毒。它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或者说传染 , 这种传染就理 解为复制 , 即在另一个人的记忆中复制模因 ,使这个人成为模因 新宿主。这种不断扩展的自我复制过程正是模因与基因相似的进 化现象。Heylighen(1998) 等人认为 , 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包括同化、 保持、表达和传输四个阶段。之所以说模因是思维病毒, 是因为它从一个宿主过

6、渡到另一个宿主 ,不断变化着形态 , 但始终保持 其固有的模式。语言模因论给语言的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 为语言演变引入 了信息复制的观点 ,语言中的模因具有某些符号特性 , 但它又是 超符号的 ( 何自然、何雪林 ,2003:205) 。语言的共时性和历时性 与语言模因有着密切的关系 , 尤其是历时性的研究更多地涉及到 语言模因的演化 , 即便是语言共时性也脱离不了和语言模因同代 之间传播的联系。因此 , 借助模因论来探讨语言共时性和历时性 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三、语言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 以下简称“教程” )的基本特点 之一是区分语言共时与历时。 他的伟大功绩

7、在于强调对语言系统 进行研究。索绪尔倾向于把系统归入共时领域 , 把变化归入历时领域 , 这就似乎割断了语言系统与自身变化的联系。 在我们的实际语言 中系统和变化密不可分 , 因为变化总是继承先前语言的某些特 点。变化都始于共时层面 , 因而是系统的一部分 ,只有变化的结果 进入历时层面。“共时和历时的对立是系统观和演化观的对立。 一旦我们承认每个系统必然是作为一个进化过程而存在 , 而进化 又必然具有系统性 , 那么共时和历时之间的对立在原则上就失去 了意义” (钱军 ,1996:3) 。四、模因与语言的共时性和历时性(一) 表现型模因与语言的共时性 所谓模因的表现型是指模因在复制传播过程中

8、出现的不同 信息的同型传递现象。 这类模因由于表达的需要采用同一的表现 形式 ,但内容有些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人们在使用中只保留其 形式而变换各种新的内容来满足不同的表达需求。如关于“ XX 门”的报道在网络和电视上铺天盖地 , 诸如“灯泡门”“电话 门”“婚礼门”“气囊门”“爆炸门”“虎照门”等等。 2009 年年初的“艳照门”和最近英国爆出的“报销门”事件更是把 “XX 门”推向了极致。无论是在 Google 还是上随意一搜 , 就有 上百个“ XX门”。这些事件都冠以“ XX门”属于模因的表现型, 它们属于语言系统的一部分 , 从一定的时间段来看它们属于语言 的共时研究范围 , 属于同代

9、横向传播。通过比较它们的相似之处 很容易发现,这些“ XX门”都是些社会丑闻。通过溯源我们找到 了它的最初形式 , 那就是 20世纪 70年代震撼美国朝野 , 导致尼克 松政府下台的“水门事件 (the Watergate Event) ”。时至今日 , 此事已经成为历史 , 而“水门事件”一词也随着事件的平息淡出 了人们的视线。但是它的形式却固化了下来 , 并且水门事件的丑 闻含义也内嵌于“ XX 门”模因之中 , 以至于在随后的三十年里 Watergate 作为“政治丑闻”的代名词乘着现代传媒手段的翅膀 飞遍全世界 , 借助语言模因的推动力不断产生新的变体。至此 , 我们再比较一下“艳照门

10、”和“水门事件” , 随着时间的推 进,“XX门”模因作为政治丑闻的本初含义已经面目全非。“ XX 门”作为 20 世纪 70 年代共时或者说语言系统的一部 分已经被钉在了历时的层面 , 但它却附着在语言模因中成功地实 现了代际之间的传播 , 并在一个新的共时层面继续生根发芽 , 在 同代之间疯狂传播。我们很难说“ XX 门”属于共时还是历时 , 因 为它作为共时演化的结果已经进入了历时层面 , 但却和历时保持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见 , 系统是演化的系统 , 演化是系统的演 化。(二) 基因型模因与语言的历时性 模因的基因型是指相同的信息异型传递 , 这类模因在传播复 制的过程中尽管名称越来

11、越时尚 , 与原始形式大相径庭 , 但实质 没变, 形成了内容相同、 形式不同的基因型模因。 如 2009 年流行 的“猪流感” , 它类似于前几年的禽流感 , 故取名“猪流感”。 但 随着疫情发展 , “猪流感”的称谓引发了人们对猪的恐慌 , 为避 免在全球养殖业、禽肉贸易、居民饮食中引发混乱 , 几大权威组 织最终决定停用“猪流感”名称,改名为“甲型H1N1流感”。在 短短的一两天内 , 原先报纸、网络上的“猪流感”都已经易名为“甲型H1N1流感。“猪流感”已经作为一个人们的认识阶段 成为历史 , 逐渐进入历时层面。语言中的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 , 也不是一夜间完成的 ,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或者说得到人 们的认可。犹如现在无论你说“甲型 H1N1流感还是“猪流感”, 大家都能听得懂 , 都能理解并交流。但你要说谁的影响力或者说 生命力更大 ,这只能等待时间的考验 , 只有历史才能评述。 如“禽 流感”和“ AH5N1流感,想必人们对“禽流感”更熟悉,虽然它 也得到了 WHO勺正名。类似这种模因基因型属于不同时期人们对 同一事物的不同称谓 , 更多的是历时的成分 , 因为明显感觉到处 于共时层面上的一些语言模因正走向衰落或灭亡 , 而这正是历时 的证据。五、结语语言的发展是共时性和历时性辩证统一的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