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翻译观看民俗文化翻译_第1页
从文化翻译观看民俗文化翻译_第2页
从文化翻译观看民俗文化翻译_第3页
从文化翻译观看民俗文化翻译_第4页
从文化翻译观看民俗文化翻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文化翻译观看民俗文化翻译一、民俗文化简介民俗文化, 也称为传统文化, 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逐 渐形成的代代相传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它是普通的人民大众 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质的东西, 因此, 近几年 学术界很多专家也将其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化 博大精深, 它不仅仅是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中华 民族几千年深厚文化的积淀, 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 民俗 文化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瑞士的霍夫曼 - 克莱耶在 民 俗学文献录一书中把民俗分为象征物、惯习及其原物、技艺与 一般艺术、民间诗歌故事戏剧等共 18 类,因此,传承保护民俗 文化,能够促

2、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深中国对外交流,让外国 游客感受浓厚的中国风土人情, 体会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 从而 弘扬中国民俗文化传统。二、民俗文化翻译的研究现状与研究价值 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许多我 国深层的传统价值观念和民俗文化内涵。 近几年来, 我国翻译界 对民俗文化翻译研究越来越重视, 在中国知网上以篇名“民俗文 化”并含“翻译”进行高级检索,期刊论文共 87 篇,据统计, 民俗文化翻译研究成果发表于核心期刊的文献仅 13 篇,占 14.9%,硕士论文 21 篇,占 24%,目前尚未找到该方面的博士论文,这说明中国民俗文化翻译研究的领域有待拓展。综观近二十年来该领域的

3、研究发展, 国内对于中国民俗文化 翻译研究大体可归类为民俗翻译策略与技巧、 民俗翻译问题与现 象分析、 翻译理论探讨、 综合论述与评价等四个方面。 (姚丽文: 2013)在国外,该领域也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 Mona Baker 、Kirsten Malmkjaer 等学者自 90 年代开始将语料库运用 于翻译研究。 Charles Bernstein 认为异质性对民俗学和翻译研 究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大多数与文化翻译相关的研究都只是着眼于客 观,多是通过一些文学作品来予以体现, 而对中国民俗文化的翻 译这个方向进行研究的人则非常少, 关于研究富有中国特色的民 俗文化的翻译更是凤毛麟角。

4、 因此, 需要广大翻译研究者多方面 深层次地进行中国民俗文化翻译研究, 对于民俗文化翻译的研究 不仅有助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实现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目 标,也能为各大高校翻译教学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照, 将 民俗文化的英译研究作为教学案例, 可以为传统的翻译教学提供 新的思路和鲜活的教学内容, 对学生授之以渔, 也能开阔学生的 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为文 化传播培养高端的翻译人才。三、文化翻译观与民俗文化翻译 翻译是一种凭借语言转换的文化传播手段, 犹如一座双向桥 梁。(刘宓庆, 2016:1),他认为 21 世纪翻译理论研究将面对 许多新问题、新任务,而其中

5、最大的问题,人们最广泛关注的问 题将集中于文化翻译。 在这方面, 英国比较文学和翻译研究学者 苏珊 ?巴斯奈特( Susan Bassnett )和已故美国比较文学和翻译 研究学者德烈 ?勒菲弗尔( Andre Lefevere )所起到的 ?_拓性作 用是不可忽视的。(王宁, 2009: 3)(一)文化翻译观简述苏珊 ?巴斯奈特( Susan Bassnett )在她和安德烈 ?勒菲弗尔 ( Andre Lefevere )合著出版的翻译、历史与文化 ( Translation , History and culture.)一书中体现了她的文化翻译观思想。巴斯奈特认为:第一,翻译的单位不是传

6、统的词 句或篇章,而应该将文化作为翻译单位;第二,她将翻译分为文 化内翻译和文化外翻译两大类, 她认为翻译的实质是文化交流而 非单纯的语言之间的转换,包括文化内的交流和文化之间的交 流;第三,翻译的本质是实现文本在译语文化中的多层面的功能 等值,不应仅仅局限于对原语文本的描述;第四,不同历史时期 翻译有不同的原则和规范, 翻译就是满足文化的需要和一定文化 里不同群体的需要。简单地说, 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就是: 翻译绝不是一 个纯语言的行为,它深深根植于语言所处的文化之中。她认为, 翻译就是文化内部与文化之间的交流, 翻译等值就是原语与译语 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 Bassnett&Lefe

7、vere ,1990:8)。翻译肩 负着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让国际游客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重 任。本文将以苏珊 . 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为依托,从宏观上探 索文化翻译观对于民俗文化翻译的启示, 探讨既能在译文中准确 再现中国俗所负载的文化色彩, 又能巧妙地将中国民俗文化介绍 给英语译文读者的途径, 并为汉译英教学和实践提供可以借鉴的 思路和方法。(二)民俗文化翻译案例分析 中国民俗文化折射出人民大众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翻译亦属 于文化翻译的范畴。 文化传真则是文化翻译观的基本原则, 在翻 译过程中采用什么方法要充分考虑该方法是否有助于两种文化 之间的交流, 是否能够有效解决翻译中出现的文化问题。

8、 案例分 析如下:1. 天下第一鼓一一陕北安塞腰鼓The Majestic Ansai Waist Drum Dance of Nrthern Shanxi 陕北安塞腰鼓可以由几人或上千人同时进行表演, 由于其磅 礴的气势和精湛的表现被称作“天下第一鼓”, 在翻译时切不能 将其译为“ No.1 Drum in the World ”或是译作“ the first Drum in the World”,此处的“第一”是汉语中的一种形容气势雄伟 的夸张手法, “鼓”也不是一面特定的鼓, 而是一种民间艺术形 式“腰鼓舞”,翻译时应弃虚译实,译为“ The Majestic Ansai Waist D

9、rum Dance of Northern Shanxi ”。民俗文化的特征决 定了在翻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民俗文化内涵的语境, 唯有将其放 入适当的文化境之中才能真实地体现其深刻的文化内涵。2. 九日齐山登高Climbing Mount Qi on the Ninth Lunar Month 杜牧为安抚友人张祜的失意情绪作诗 九日齐山登高 一首, 中国人在重阳节当天通常会举行登高、赏菊、饮酒等活动,而西 方读者对于重阳节的文化背景是不了解的, 杨宪益将此诗的题目 译为“ Climbing Mount Qi on the Ninth Lunar Month”,将重阳节的具体日期翻译了出来, 在翻

10、译该诗中词句时为使西方读者 理解中国文化, 也加很多注释以补充说明重阳节的活动, 不仅向 西方读者介绍了中国的习俗,也使他们了解了该诗作的文化背 景。“文化翻译观”将文化交流作为翻译的中心, 主张译语中要 保留原语的原汁原味,对内容和形式同样看重。巴斯奈特认为, 翻译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原语文本和译语文本在文化功能上的等 值。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有较大的主动权,可以灵活重写,甚至 打破原文的文学形式。( Bassnett&Lefevere , 1990: 10)3. 粽子 a pyramid-shaped dumpling made of glutinous rice wrapped in bamb

11、oo or reed leaves元宵 sweet dumplings made of glutinous rice flour 对于一些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食物名称的翻译经常采用意 译法,在翻译过程中应舍弃词语的语言形式和字面含义, 重点传 达这些词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 采用这种翻译方法, 能够避免外 国读者误以为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他们相同, 正确了解中国民俗 文化。然而,虽然这种方法有效的传递了文化内涵, 却不够简洁, 不利于其在译语文化中广泛传播。 因此,可以采用“音译 +注释” 的方法,将元宵 ?g 为“ Yuanxiao , sweet dumplings made of glutin

12、ous rice flour ”. 除食物名称,在其他具有民俗特色的 词语翻译中也可以采用该方法,例如,将“太极拳”译作 “Taijiquan ,a ki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hadow boxing ”; 将中国的一种民间戏剧艺术表演形式“皮影戏”译为 “Piyingxi , a type of folk show originated and per-formed in Ch ina”。这种翻译方法中“音译法”言简意赅,注释又可以 帮助国外游客快速了解其文化内涵, 音译名称在发音方面易于为 译语受众模仿,在传播中国民俗文化方面也起到了“汉化”作 用。中国民俗

13、文化具有多元性、复合性、阶层性、地方性等自成 一体的文化特征, 而此类特征又决定了在翻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民俗文化的文化语境。 “文化翻译观”认为, 翻译应当满足一定 文化里不同对象的需求。综合而论,在民俗文化的翻译过程中, 我们可以综合运用多种翻译方法, 因为翻译的目的都是要忠实且 准确地传达民俗文化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确保中国民俗文化有效 地“传真”到译语文化中去,并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辨识 力、影响力以及竞争力。四、结语翻译是双语交际, 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 翻译的目的是突破 语言障碍,实现并促进文化交流; 翻译的实质是跨文化信息传递, 是译者用目的语重现原作的文化活动, 其主旨是文化移植、 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