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词“2”的古今变化看文化演变_第1页
从数词“2”的古今变化看文化演变_第2页
从数词“2”的古今变化看文化演变_第3页
从数词“2”的古今变化看文化演变_第4页
从数词“2”的古今变化看文化演变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数词“2”的古今变化看文化演变早在文字产生前,人类便已会计数。在我国,也早有结绳记 事传统。可见,数词的最基本语义是表示事物数量,用于计算。 但在如今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数字除计数功能外,还在语言 中扮演重要角色。以数词“二”为例,独一无二、二百五、二手、 很2、520诸如此类的数词词汇在日常生活语言实践中不胜 枚举,其普遍性和重要性可见一斑。同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民族语言都与其民族文化密切相关。 所以,我们可借数词“二” 在古今词汇中的演变为例,观照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当今的社会和 网络文化。一. 古代汉语中的“二”1. “二”的古意。说文解字载:“二,地之数也。”说文段注解释: “易曰

2、:天一地二。惟初大始,道立于一,有一而后有 二。”而“一”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一,惟初大始,道 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可见,“一”在汉语中的文化 寓意是指从无形的道中派生出的混沌之气, 是数之始,更指万物 本源。而天地有别,“一”为天数,“二”为地数,应和天地阴 阳说,反映了古人对宇宙发生论的传统哲学思考。此外,“二”具有涵盖天地万物之意。说文解字中如“亟、 恒、亘、竺、凡”等字都以“二”为表意符号,又都含有天地上 下,恒久不变之意。可见,古人甚至已把数字看作一种“先天地 而已存, 后天地而已立”的神来之物, 使得汉语中的数词滋生出 了许多独特的传统文化语义。2. 俗语中的“二”。作

3、为俗语, “二”是“二百五”简称。 “二百五”叫法由来 已久,且沿用至今。史记苏秦列传中记载了一则齐王为苏 秦报仇的故事, 而后人根据此记载, 附会了一个“二百五”的故 事:战国时,苏秦被人杀害,齐王恼怒,决心为他报仇。他命人 将苏秦头挂在京城大门上,贴出榜文:“杀苏秦者为齐国立功, 自报者当赏黄金千两”。 很快便有四人领赏, 皆称苏秦为己所杀。 于是齐王问: “一千两黄金四人各得多少?”四人答: “一人二 百五。”齐王怒:“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 于是“二百五”就成了受骗上当的傻子的代称。另一种说法主张这里的“二”并非表示具体数量,而喻指 “半疯”或办事粗心大意、 言语鲁莽粗俗之

4、人。 我国古代以银子 为流通货币,货币单位是“两”,五百两则为“一封”。二百五 十两称为“半封”, 与“半疯”音相同, 故用二百五来形容一个 人是半疯、傻,慢慢地就演变为现代的“ 2”。可见,数词在化 入俗语过程中, 其表述数字之义已发生异化, 转化或引申为其他 相关的词汇意义。3. “二”的使用意义多用于虚指。数字意义通常有两方面, 即表示实际数目的多少, 称为实指;表示多或少,具体数量不确定,称为虚指数字的实指意义又包括基数和序数。 基数,是用来表示事物 个数的数,例如: 二人世界。此外,科学术语和化学分子式中 的数字都是基数,如:一元二次方程。序数,是表示次序的数。 序数之前一般有“第”

5、、“初”等字作为标志,如:第二天。也 有不用“第”表示序数意义的,如:二手车。从意义上看,数字 在表示基数时从“一”开始逐渐增大, 表示序数时从“一”开始 逐渐降低。比如:二小于三,但第二名显然优于第三名。数字用于虚指时, 并不表示数字实际数目, 而用以暗示大小 或多少。就“二”而言,其虚指意义用得较少,通常虚指少数, 如:略知一二。 在“三”和“两”搭配有时, 也多表示少数, 如: 三言两语、三三两两等。而少数情况下可虚指多数,如:三心二 意。4. “二”的表达意义多带有贬义。 在老子道德经中,“二”字体现了“一分为二,合二为 一”的辩证思想。 “二”也由“对立转化”引申出“双”“偶” 等意

6、义。 “二”作为偶数之首, 历来受到汉民族原始宗教和道教 的尊崇,即在生活中多讲究对偶、对称,如词语“好事成双”、 “两全其美”等。但与此同时,“二”在更多时候都带有贬义, 主要为以下两种:A.表示不专“二”由“一”分化而成, 即一分为二,又合二为一。“一”与“二”既相辅相成,更相反相对。“一”有专一之义,与之相 对的“二”就有不忠之义。所以,“二”常用为贬义,表示不专一。如:成语“忠贞不二”,又如:左传隐公元年:“既 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B. 表示地位低下,品质低劣 由于“二”在排序上次于“一”,“一”往往表示“正”、 “高”等意义,而“二”则有“次”、“副”等义。如: 韩诗 外传中:

7、“君行一,臣行二。”甚至,由“二”组成的词语则 含有贬义。如:“一把手”和“二把手”、“大奶”和“二奶”, 绝不仅仅是数字的区别和顺序的不同,其地位相差悬殊。古人因受阴阳五行学说影响,将十以内数字分为两大系列: 奇数一、三、五、七、九为阳数,具有为天、为刚、为夫的象征 意义:偶数二、四、六、八、十为阴数,具有为地、为柔、为妻 的象征意义。在阴阳哲学中阴和阳,尊卑有别,天地之中,人们 更崇拜天;刚柔之中,人们更看中刚;夫妻之中,人们更尊敬夫。 而数字中的阴阳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这种两两对立的阴阳哲学 的影响,而导致了“二”在很多情况下都带有贬义意味。二. 现代网络语言中的“ 2”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

8、的到来,网络语言自然也就应用而生了,“ 2”便是活跃于网络语言中的一个典型。1. “2”很有“爱”。2”在网络语言中,因与“爱”发音相似,所以被广泛用作“爱”的另类书写表达。如:数字串“ 520”=我爱你。汉字与 数字间的转移使用, 典型地彰显了网络时代求新求异的特点, 又 因其便于理解及活泼生动的表达效果而逐渐被大众接受, 已从网 络走进现实世界。2. 傻傻的“ 2”。“很2”、“2货”、“ 2B此类表达在近一年多的网 络语言中表现活跃。此处的“ 2”,可理解为“笨、傻、脑子不 灵光”。在 google 搜索引擎中输入:“很 2”,得到以下结果: “找到约 2, 550, 000,000 条

9、结果(用时 0.21 秒)。”输入: “很傻” ,结果如下: “找到约 20 ,300,000条结果(用时 0.18 秒)。可见,“很 2”这种新潮的表达已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很 傻”这样的传统表达,而富有旺盛的“草根”生命力。就起源看,多被认为源于方言,就此又有两种看法。其一, 表示“傻”的“ 2”来源于“ 62”,近似于杭州方言“盒子”, 形容人脑袋空空比较笨。另一说是源自北京方言,表示“傻、脑 子不灵活”。就语法作用看, “2”除可作形容词, 多与“很”搭配之外, 有时也用作状语,如:“看到这个成绩我瞬间就 2 了”,这里的 “2”则是用来形容人呆住、无语的状态。就表达效果看, 也有褒贬两

10、用, 且多与被形容人和说话人间 的熟悉亲密程度有关。当用于陌生人时,即表示“傻、脑子不灵 光”等通俗意义,多含贬义。而用于朋友之间的调侃时,则“指 人对待事物的一种乐观活泼的态度”, 表示被形容人别样的幽默乐观。3. 网络游戏玩家的特殊语言。 或许,我们常对在网络游戏论坛中看到“ 11111”、 “22222”感到不解, 是因为我们不了解“ 2”在网络游戏玩家那 里,还有着其特殊的意义和功用, 甚至已成为玩家们的“行话”。 在网游世界里, “2”代表“否”、 “不赞同”、 “没有准备好” 等一系列否定反对意思。 同样,与“ 2”相反的“ 1”可以理解为 “是”、“可以”、“顶”、“赞同”、“准备完毕”等肯定意 思。此用法中,“ 2”已带有很强符号性,脱离了其意义本身或 意义延伸, 纯粹地抽象为一类意思的简写代号。 因其便捷性适应 了网络时代追求简洁明快的特点,迅速在网络世界中普及开来。三. 结语 数字本是人们为了计数需要而发明的一种符号体系。 但随文 明进步、文化发展, 数字越来越多地承载了传统文化赋予它的特 殊文化内涵。 数字早已不仅仅是一种计数符号体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