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_第1页
【2017年整理】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_第2页
【2017年整理】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_第3页
【2017年整理】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_第4页
【2017年整理】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必修部分:(必修1、必修2 )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

2、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

3、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9、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主要取决于

4、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性导航的概念。多级火箭一般都是三级火箭,我国已成为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第三个国家。10、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带着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踏入太空。11、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12、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体现放

5、大和转换的思想);1846年,科学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选修部分:(选修3-1、3-2、3-3、3-4、3-5)二、电磁学:(选修3-1、3-2)13、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14、1752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15、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16、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17、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

6、)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18、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或昂纳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19、19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楞次定律。20、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21、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同时提出了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并总结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与磁场的相互关系和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22、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

7、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23、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24、汤姆生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25、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但当粒子动能很大,速率接近光速时,根据狭义相对论,粒子质量随速率显著增大,粒子在磁场中的回旋周期发生变化,进一步提高粒子的速率很困难。26、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定律。27、1834年,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

8、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28、1835年,美国科学家亨利发现自感现象(因电流变化而在电路本身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现象),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即为其应用之一,双绕线法制精密电阻为消除其影响应用之一。四、热学(3-3选做):29、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30、19世纪中叶,由德国医生迈尔、英国物理学家焦尔、德国学者亥姆霍兹最后确定能量守恒定律。31、1850年,克劳修斯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性表述: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克劳修斯表述。次年开尔文提出另一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

9、他影响,称为开尔文表述。32、1848年 开尔文提出热力学温标,指出绝对零度是温度的下限。指出绝对零度(-273.15)是温度的下限。t=t+273.15k 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五、波动学(3-4选做):33、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确定了单摆周期公式。周期是2s的单摆叫秒摆。34、1690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了机械波的波动现象规律-惠更斯原理。35、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相互接近,f增大;相互远离,f减少】36、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电磁场的动力学

10、理论的论文,提出了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电磁波是一种横波37、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38、1894年,意大利马可尼和俄国波波夫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揭开无线电通信的新篇章。39、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歇耳发现红外线;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并为他夫人的手拍下世界上第一张x射线的人体照片。六、光学(3-4选做):40、1621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41、1801年,英

11、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42、1818年,法国科学家菲涅尔和泊松计算并实验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43、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1887年,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光是一种电磁波44、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45、爱因斯坦还提出了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质能方程式:。46公元前468-前376,我国的墨翟及其弟子在墨经中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影的形成、光的反射、平面镜和球面

12、镜成像等现象,为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471849年法国物理学家斐索首先在地面上测出了光速,以后又有许多科学家采用了更精密的方法测定光速,如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的旋转棱镜法。(注意其测量方法)48关于光的本质:17世纪明确地形成了两种学说:一种是牛顿主张的微粒说,认为光是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另一种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这两种学说都不能解释当时观察到的全部光现象。七、相对论(3-4选做):49、物理学晴朗天空上的两朵乌云:迈克逊莫雷实验-相对论(高速运动世界), 热辐射实验-量子论(微观世界);50、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的发

13、现,电子的发现,放射性的发现。51、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52、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物质发射或吸收能量时,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即能量子;53、激光-被誉为20世纪的世纪之光;八、波粒二象性(3-5选做):54、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受其启发1905年爱因斯坦

14、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55、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说明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同时适用于微观粒子)56、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57、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大胆预言了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出波动性;58、1927年美、英两国物理学家得到了电子束在金属晶体上的衍射图案。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相比,衍射现象影响小很多,大大地提高了分辨能力,质子显微镜的分辨本能更高。十、原子

15、物理学(3-5选做):59、1858年,德国科学家普里克发现了一种奇妙的射线-阴极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60、1906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61、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62、1897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63、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 -15m。1919年,卢瑟福用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预言原子核

16、内还有另一种粒子,被其学生查德威克于1932年在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64、1885年,瑞士的中学数学教师巴耳末总结了氢原子光谱的波长规律-巴耳末系。65、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最先得出氢原子能级表达式;66、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天然放射现象:有两种衰变(、),三种射线(、),其中射线是衰变后新核处于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衰变快慢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67、1896年,在贝克勒尔的建议下,玛丽-居里夫妇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钋(po)镭(ra)。68、1919年,卢瑟

17、福用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并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中子。69、1932年,卢瑟福学生查德威克于在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奖。70、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了正电子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71、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63、1942年,在费米、西拉德等人领导下,美国建成第一个裂变反应堆(由浓缩铀棒、控制棒、减速剂、水泥防护层等组成)。72、1952年美国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聚变反应、热核反应)。人工控制核聚变的一个可能途径是:利用强激光产生的高压照射小颗粒核燃料

18、。73、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1964年提出夸克模型;粒子分三大类:媒介子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 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电子、中微子; 强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重子(质子、中子、超子)和介子,强子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组成,夸克带电量可能为元电荷.物理学史专题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发现摆的等时性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质量无关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探究科学真理的方法为物理学的研究开创了新的一页(发现了物体具有惯性,同时也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经典题目伽利略根据实验证实了力是使物体运

19、动的原因(错)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错)伽俐略首先将物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对)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对)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儿、开普勒、惠更斯等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一套普遍适用的力学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也称牛顿力学或古典力学)体系,物理学从此成为

20、一门成熟的自然科学经典力学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经典题目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并总结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数(对)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对)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对)卡文迪许贡献: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典型题目牛顿第一次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错)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对)亚里士多德(古希腊)观点:重的物理下落得比轻的物体快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经典题目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对)开普勒(德国天文学家)对物理学的贡

21、献 开普勒三定律经典题目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行星运动规律(错)托勒密(古希腊科学家)观点:发展和完善了地心说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 观点:日心说第谷(丹麦天文学家) 贡献:测量天体的运动威廉?赫歇耳(英国天文学家)贡献:用望远镜发现了太阳系的第七颗行星-天王星汤苞(美国天文学家)贡献:用计算、预测、观察和照相的方法发现了太阳系第九颗行星-冥王星泰勒斯(古希腊)贡献:发现毛皮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羽毛、头发等轻小物体库仑(法国物理学家)贡献:发现了库仑定律-标志着电学的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典型题目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库仑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错)富兰克林(美国物

22、理学家)贡献:对当时的电学知识(如电的产生、转移、感应、存储等)作了比较系统的整理统一了天电和地电密立根 贡献: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定元电荷昂纳斯(荷兰物理学家) 发现超导欧姆: 贡献:欧姆定律(部分电路、闭合电路)奥斯特(丹麦物理学家)电流的磁效应(电流能够产生磁场)经典题目奥斯特最早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对)法拉第根据小磁针在通电导线周围的偏转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错)法拉第贡献:用电场线的方法表示电场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发现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n/t)经典题目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对)法拉第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对)奥斯特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研究,将

23、人类带入了电气化时代(错)法拉第发现了磁生电的方法和规律(对)安培(法国物理学家)磁场对电流可以产生作用力(安培力),并且总结出了这一作用力遵循的规律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经典题目安培最早发现了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对)安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错)狄拉克(英国物理学家)贡献:预言磁单极必定存在(至今都没有发现)洛伦兹(荷兰物理学家)贡献:1895年发表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洛伦兹力)阿斯顿贡献:发现了质谱仪 发现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劳伦斯(美国) 发现了回旋加速器楞次 发现了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汤姆生(英国物理学家)贡献:发现了电子(揭示了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建立了原

24、子的模型-枣糕模型经典题目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对)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指导助手进行了粒子散射实验(记住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记住内容)发现了质子经典题目汤姆生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后来卢瑟福用 粒子散射实验给予了验证(错)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发光现象(错)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大小(对)卢瑟福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揭示了原子核的组成(对)波尔(丹麦物理学家)贡献:波尔原子模型(很好的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经典题目玻尔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运用于原子系统上,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规律(对)玻尔理论是依据a粒子散射实验分析得出的(错

25、)玻尔氢原子能级理论的局限性是保留了过多的经典物理理论(对)贝克勒尔(法国物理学家)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经典题目天然放射性是贝克勒尔最先发现的(对)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的核式结构(错)伦琴 贡献:发现了伦琴射线(x射线)查德威克 贡献:发现了中子约里奥?居里和伊丽芙?居里夫妇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发现了正电子经典题目居里夫妇用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电子(错)约里奥?居里夫妇用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正电子(对)普朗克 贡献:量子论爱因斯坦贡献:用光子说解释了光电效应相对论经典题目爱因斯坦提出了量子理论,普朗克提出了光子说(错)爱因斯坦用光子说很好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26、(对)是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普朗克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提出了光子说(错)爱因斯坦创立了举世瞩目的相对论,为人类利用核能奠定了理论基础;普朗克提出了光子说,深刻地揭示了微观世界的不连续现象(错)麦克斯韦贡献: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且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赫兹通过实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经典题目普朗克在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对)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方法给予了证实(对)麦克斯韦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错)附高中物理学史(旧人教版)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 伽利略的通过斜面理想

27、实验和牛顿逻辑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周期只与摆的长度有关),惠更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历史上第一座摆钟2、英国科学家牛顿1683年,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1687年,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3、17世纪,伽利略理想实验法指出: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4、20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5、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6、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

28、作用规律-库仑定律。7、1752年,富兰克林(1)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2)命名正负电荷(3)1751年富兰克林发现莱顿瓶放电可使缝衣针磁化8、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9、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10、18411842年 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11、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12、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

29、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13、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1)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2)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并用简洁方法描述了电场-电场线。14、1834年,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15、1832年,亨利发现自感现象。 16、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17、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18、公元前468-前376,我国的墨翟在墨经中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影的形成、光的反射、平面镜和球面镜成像等现象,为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

30、作。19、1621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20、关于光的本质有两种学说:一种是牛顿主张的微粒说:认为光是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一种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21、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22、1818年,法国科学家泊松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23、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24、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25、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26、

31、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27、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预言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28、1897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29、1909年-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了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 -15 m 。30、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也有复杂的内部结构。31、1919年,卢瑟福用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32、1932年查德威克在粒子

32、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的组成。33、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1964年提出夸克模型;粒子分为三大类:媒介子,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 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电子、中微子; 强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质子、中子;强子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组成,夸克带电量可能为元电荷的 或 。34密立根测定电子的电量35.瓦特在1782年研制成功了具有连杆、飞轮和离心调速器的双向蒸汽机。36.人类对天体的认识从地心说-托勒密到日心说-哥白尼到开普勒定律再到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直到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万有引力定律显示出强大的威力。 新课标

33、高考高中物理学史 高一物理组1 用心 细心 耐心 专心 恒心2006-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理科综合物理部分(四川卷)之2009物理部分第卷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雷达是用x光来测定物体位置的设备 b.使电磁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的技术叫做解调 c.用红外线照射时,大额钞票上用荧光物质印刷的文字会发出可见光 d.变化的电场可以产生变化的磁场答案:d解析:雷达是根据超声波测定物体位置的,a错;使电磁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的技术叫做调制

34、,b错;用紫外线照射时大额钞票上用荧光物质印刷的文字会发出可见光,利用紫外线的荧光效应,c错;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可知变化的电场可以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d对。15.据报道,2009年4月29日,美国亚利桑那州一天文观测机构发现一颗与太阳系其它行星逆向运行的小行星,代号为2009hc82。该小行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3.39年,直径23千米,其轨道平面与地球轨道平面呈155的倾斜。假定该小行星与地球均以太阳为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小行星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速度大小的比值为a.b.c.d.答案:a解析:小行星和地球绕太阳作圆周运动,都是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可知小行星和地球绕太阳

35、运行轨道半径之比为r1:r2,又根据v,联立解得v1:v2,已知,则v1:v2。16.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0 k b.物体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全部用于做功 c.吸收了热量的物体,其内能一定增加 d.压缩气体总能使气体的温度升高答案:b解析: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的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可知a错;物体从外够外界吸收热量、对外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内能可能增加、减小和不变,c错;压缩气体,外界对气体作正功,可能向外解放热,内能可能减少、温度降低,d错;物体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全部用于做功而引起其他变化是可能的,b对。17.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

36、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r120 ,r230 ,c为电容器。已知通过r1的正弦交流电如图乙所示,则( )a.交流电的频率为0.02 hzb.原线圈输入电压的最大值为200 vc.电阻r2的电功率约为6.67 wd.通过r3的电流始终为零答案:c解析:根据变压器原理可知原副线圈中电流的周期、频率相同,周期为0.02s、频率为50赫兹,a错。由图乙可知通过r1的电流最大值为im1a、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其最大电压为um20v,再根据原副线圈的电压之比等于匝数之比可知原线圈输入电压的最大值为200 v、b错;因为电容器有通交流、阻直流的作用,则有电流通过r3和电容器,d错;根据正弦交流电的峰值和有效值

37、关系并联电路特点可知电阻r2的电流有效值为i、电压有效值为uum/v,电阻r2的电功率为p2uiw、c对。18.氢原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大量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n2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可见光a,从n3的能级向n2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可见光b,则( )a.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会辐射出射线b.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n3的能级跃迁时会辐射出紫外线c.在水中传播时,a光较b光的速度小d.氢原子在n2的能级时可吸收任意频率的光而发生电离答案:c解析:射线的产生机理是原子核受激发,是原子核变化才产生的,a错;根据跃迁规律可知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光子的能量等于这两个能级差,从n4的能级向n3的

38、能级跃迁时会辐射出的光子能量小于a光子的能量、不可能为紫外线,b错;根据跃迁规律可知从n4向n2跃迁时辐射光子的能量大于从n3向n2跃迁时辐射光子的能量,则可见光a的光子能量大于b,又根据光子能量eh可得a光子的频率大于b,则a的折射率大于b,又vc/n可得在水中传播时,a光较b光的速度小,b对;欲使在n2的能级的氢原子发生电离,吸收的能量一定不小于3.4ev,d错。19.图示为一列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实线为t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为t0.6 s时的波形图,波的周期t0.6 s,则( )a.波的周期为2.4 sb.在t0.9 s时,p点沿y轴正方向运动c.经过0.4 s,p点经过的路程为

39、4 md.在t0.5s时,q点到达波峰位置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应用平移法可知t0.6s,解得t0.8s,a错;由图可知振幅a0.2m、波长8m。t0.9s1t,此时p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b错;0.4st,运动路程为2a0.4m,c错; t0.5sttt,波形图中q正在向下振动,从平衡位置向下振动了t,经t到波谷,再过t到波峰,d对。20.如图所示,粗糙程度均匀的绝缘斜面下方o点处有一正点电荷,带负电的小物体以初速度v1从m点沿斜面上滑,到达n点时速度为零,然后下滑回到m点,此时速度为v2(v2v1)。若小物体电荷量保持不变,omon,则( )a小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b从n到m的过程中,小物体

40、的电势能逐渐减小c从m到n的过程中,电场力对小物体先做负功后做正功d从n到m的过程中,小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电场力均是先增大后减小答案:ad解析:设斜面倾角为、上升过程沿斜面运动的最大距离为l。因为omon,则mn两点电势相等,小物体从m到n、从n到m电场力做功均为0。上滑和下滑经过同一个位置时,垂直斜面方向上电场力的分力相等,则经过相等的一小段位移在上滑和下滑过程中电场力分力对应的摩擦力所作的功均为相等的负功,所以上滑和下滑过程克服电场力产生的摩擦力所作的功相等、并设为w1。在上滑和下滑过程,对小物体,应用动能定理分别有:mgsinlmgcoslw1和mgsinlmgcoslw1,上两式相减可

41、得sinl,a对;由omon,可知电场力对小物体先作正功后作负功,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bc错;从n到m的过程中,小物体受到的电场力垂直斜面的分力先增大后减小,而重力分力不变,则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在此过程中小物体到o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根据库仑定律可知小物体受到的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d对。21.如图所示,空气中有一横截面为半圆环的均匀透明柱体,其内圆半径为r,外圆半径为r,rr。现有一束单色光垂直于水平端面a射入透明柱体,只经过两次全反射就垂直于水平端面b射出。设透明柱体的折射率为n,光在透明柱体内传播的时间为t,若真空中的光速为c,则( )a.n可能为b.n可能为2c.t可能为d.t可能为答

42、案:ab解析:只经过两次全反射可知第一次入射角为45,反射光路图如右图所示。根据全反射可知临界角c45,再根据n可知n;光在透明柱体中运动路程为l4r,运动时间为tl/v4nr/c,则t4r/c,cd均错。第卷本卷共10题,共174分。22.(17分)(1)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的比值,叫做弹簧的劲度系数。为了测量一轻弹簧的劲度系数,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设计:如图所示,将两平行金属导轨水平固定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杆ab与导轨接触良好,水平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与金属杆连接并保持绝缘。在金属杆滑动的过程中,弹簧与金属杆、金属杆与导轨均保持垂直,

43、弹簧的形变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通过减小金属杆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和在弹簧形变较大时读数等方法,使摩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请你按要求帮助该同学解决实验所涉及的两个问题。帮助该同学完成实验设计。请你用低压直流电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开关()设计一电路图,画在图中虚线框内,并正确连在导轨的c、d两端。若已知导轨间的距离为d,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使金属杆随挡板缓慢移动,当移开挡板且金属杆静止时,测出通过金属杆的电流为i1,记下金属杆的位置,断开开关,测出弹簧对应的长度为x1;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再次让金属杆静止时,测出通过金属杆的电流为i2,弹簧对应的

44、长度为x2,则弹簧的劲度系数k=_.(2)气垫导轨(如图甲)工作时,空气从导轨表面的小孔喷出,在导轨表面和滑块内表面之间形成一层薄薄的空气层,使滑块不与导轨表面直接接触,大大减小了滑块运动时的阻力。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水平气垫导轨上放置两个质量均为a的滑块,每个滑块的一端分别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两个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均为b.气垫导轨正常工作后,接通两个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并让两滑块以不同的速度相向运动,两滑块相碰后粘在一起继续运动。图乙为某次实验打出的、点迹清晰的纸带的一部分,在纸带上以同间距的6个连续点为一段划分纸带,用刻度尺分别量出其长度s1、s2和s3.若题中各物理量的单

45、位均为国际单位,那么,碰撞前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分别为_、_,两滑块的总动量大小为_;碰撞后两滑块的总动量大小为_。重复上述实验,多做几次。若碰撞前、后两滑块的总动量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则动量守恒定律得到验证。答案:(1)设计的电路如图。(3分)(2)0.2abs3 0.2abs1(两空可互换),0.2ab(s1-s3); 0.4abs2解析:(1)低压直流电源e、滑动变阻器r、电流表、开关s串接在cd两点之间,如右图所示。设弹簧原长为l0,应用胡克定律有k(x1l0)bi1d、k(x2l0)bi2d,两式相减可得k(x1x2)b(i1i2)d,解得k;法2、根据胡克定律fkx可得fkx,

46、则k;(2)动量pmv,根据vs/(5t)可知两滑块碰前的速度分别为v10.2s1b、v20.2s3b,则碰前动量分别为0.2abs1和0.2abs3,总动量大小为av1av20.2ab(s1-s3);碰撞后两滑块的总动量大小为2av2a s2/(5t)0.4abs2。23.(16分)图示为修建高层建筑常用的塔式起重机。在起重机将质量m=5103 kg的重物竖直吊起的过程中,重物由静止开始向上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0.2 m/s2,当起重机输出功率达到其允许的最大值时,保持该功率直到重物做vm=1.02 m/s的匀速运动。取g=10 m/s2,不计额外功。求:(1) 起重机允许输出的最大

47、功率。(2) 重物做匀加速运动所经历的时间和起重机在第2秒末的输出功率。解析:(1)设起重机允许输出的最大功率为p0,重物达到最大速度时,拉力f0等于重力。p0f0vm p0mg 代入数据,有:p05.1104w (2)匀加速运动结束时,起重机达到允许输出的最大功率,设此时重物受到的拉力为f,速度为v1,匀加速运动经历时间为t1,有:p0f0v1 fmgma v1at1 由,代入数据,得:t15 s t2 s时,重物处于匀加速运动阶段,设此时速度为v2,输出功率为p,则v2at pfv2 由,代入数据,得:p2.04104w。24.(19分)如图所示,直线形挡板p1p2p3与半径为r的圆弧形挡

48、板p3p4p5平滑连接并安装在水平台面b1b2b3b4上,挡板与台面均固定不动。线圈c1c2c3的匝数为n,其端点c1、c3通过导线分别与电阻r1和平行板电容器相连,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为d,电阻r1的阻值是线圈c1c2c3阻值的2倍,其余电阻不计,线圈c1c2c3内有一面积为s、方向垂直于线圈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均匀增大。质量为m的小滑块带正电,电荷量始终保持为q,在水平台面上以初速度v0从p1位置出发,沿挡板运动并通过p5位置。若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场为匀强电场,p1、p2在电场外,间距为l,其间小滑块与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其余部分的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求:(1)

49、小滑块通过p2位置时的速度大小。(2)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场强度的取值范围。(3)经过时间t,磁感应强度变化量的取值范围。解析:(1)小滑块运动到位置p2时速度为v1,由动能定理有:umgl v1 (2)由题意可知,电场方向如图,若小滑块能通过位置p,则小滑块可沿挡板运动且通过位置p5,设小滑块在位置p的速度为v,受到的挡板的弹力为n,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为e,由动能定理有:umgl2reqs 当滑块在位置p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n+eqm 由题意有:n0 由以上三式可得:e e的取值范围:0 e (3)设线圈产生的电动势为e1,其电阻为r,平行板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u,t时间内磁感应强度的变化量为b

50、,得: ued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e1n由全电路的欧姆定律得e1i(r+2r) u2ri经过时间t,磁感应强度变化量的取值范围:0。25.(20分)如图所示,轻弹簧一端连于固定点o,可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另一端连接一带电小球p,其质量m=210-2 kg,电荷量q=0.2 c.将弹簧拉至水平后,以初速度v0=20 m/s竖直向下射出小球p,小球p到达o点的正下方o1点时速度恰好水平,其大小v=15 m/s.若o、o1相距r=1.5 m,小球p在o1点与另一由细绳悬挂的、不带电的、质量m=1.610-1 kg的静止绝缘小球n相碰。碰后瞬间,小球p脱离弹簧,小球n脱离细绳,同时在空间加上竖直向

51、上的匀强电场e和垂直于纸面的磁感应强度b=1t的弱强磁场。此后,小球p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r=0.5 m的圆周运动。小球p、n均可视为质点,小球p的电荷量保持不变,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那么,(1)弹簧从水平摆至竖直位置的过程中,其弹力做功为多少?(2)请通过计算并比较相关物理量,判断小球p、n碰撞后能否在某一时刻具有相同的速度。 (3)若题中各量为变量,在保证小球p、n碰撞后某一时刻具有相同速度的前提下,请推导出r的表达式(要求用b、q、m、表示,其中为小球n的运动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解析:(1)设弹簧的弹力做功为w,有:代入数据,得:wj(2)由题给条件知,n碰后作平抛运动,p所受电场力和重力平衡,p带正电荷。设p、n碰后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和v,并令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有: 而: 若p、n碰后速度同向时,计算可得vv1,这种碰撞不能实现。p、n碰后瞬时必为反向运动。有: p、n速度相同时,n经过的时间为,p经过的时间为。设此时n的速度v1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有: 代入数据,得: 对小球p,其圆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