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紧急避险说明书_第1页
井下紧急避险说明书_第2页
井下紧急避险说明书_第3页
井下紧急避险说明书_第4页
井下紧急避险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郑郑州州登登电电阳阳城城煤煤业业有有限限公公司司 井井下下紧紧急急避避险险系系统统设设计计方方案案 说明书说明书 江苏第一工业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分公司 二一一年八月二一一年八月 郑郑州州登登电电阳阳城城煤煤业业有有限限公公司司 井井下下紧紧急急避避险险系系统统设设计计方方案案 说明书说明书 工程代号:F 工程规模:0.21Mt/a 院院 长:长: 总总工工程程师师: 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江苏第一工业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分公司 二一一年八月二一一年八月 参加编制人员名单 专专 业业姓姓 名名职务、职称职务、职称备注备注 采 矿 四大件 电 气 给排水 经 济 目目 录录 前前 言言.

2、1 1 第一章第一章 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基本情况.5 5 第一节 企业基本情况.5 第二节 地质条件和煤炭资源.7 第三节 矿井生产现状.13 第二章第二章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规划方案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规划方案.2121 第三章第三章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4747 第一节 项目投资概算.47 第二节 资金筹措计划.48 第四章第四章 项目的实施计划及预期效果项目的实施计划及预期效果.5050 附录:附录: 1、采矿许可证 2、煤炭生产许可证 3、安全生产许可证 4、瓦斯等级鉴定报告 5、设计委托书 附件:附件: 1、投资概算书 附附图图目目录录 序序 号号 图纸名称

3、图纸名称图图 号号比比 例例备注备注 1井下紧急避险设施规划图F -143-11:5000新制 前前 言言 一、概述一、概述 郑州登电阳城煤业有限公司位于登封市告城镇王窑村境内,距登封 市 20km,距郑州市 65km,北距登封铁路 6km。许洛公路从本矿东南约 1km 处通过,交通便利。按照豫煤重组办201025 号文件,登封市郑州 登电阳城煤业有限公司属兼并重组矿井,被郑州登电煤业开发有限公司 兼并重组。 开采二1煤层,生产规模 0.21Mt/a,两斜一立开拓方式,主井运输 方式为带式输送机。通风方式为:中央边界式抽出式。采煤工艺为:走 向长壁后退式单一煤层炮采工艺。尚有可采储量 134.

4、7 万吨,可服务年 限为 3.5 年。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煤层自然倾向为类,不 易自燃。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 201023 号)中关于“煤矿和非煤矿山要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装备 标准,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 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并于 3 年之内完成 并达到设施完备、系统可靠、管理到位、运转有序”的要求,郑州登电 阳城煤业有限公司领导高度重视,针对目前系统进行全面的自查,并将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列为 2011 年煤矿安全生产重 点工程,力争按照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井

5、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试点 工程建设完善工作的通知(豫煤安监技装2010430 号)要求,在 2011 年 12 月底前完成“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任务。 郑州登电阳城煤业有限公司现有的安全避险“五大系统”(监测监 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 系统)已由矿方进行改造,系统相对比较完善,而紧急避险系统特别是 紧急避险设施建设起步较晚,井下尚未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因此, 郑州登电阳城煤业有限公司亟需对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进行建设完善工作。 受郑州登电阳城煤业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编制了郑州登电阳城煤业 有限公司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规划方案。本规划方案根据郑州登电阳城 煤

6、业有限公司 2011 年的采掘接替安排,对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内部条 件和技术方案进行分析,包括安全避险技术方案是否可行、技术方案是 否合理先进、避险效果是否明显、项目建设和运行的外部配套条件是否 有保障等主要内容,选择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布署了 2011 年井下紧 急避险系统建设完善所需的工程及设备。 二、编制设计的主要依据二、编制设计的主要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2011 版);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 201023 号); 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 号); 4、煤矿井下紧急避

7、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5、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 系统”试点工程建设完善工作的通知(豫煤安监技装2010430 号) ; 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 2007); 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 8、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规范(AQ1048-2007); 9、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2007); 10、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 11、郑州登电阳城煤业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文字及图纸资料; 13、现场踏勘、调研收集到的有关资料; 14、郑州登

8、电阳城煤业有限公司关于编制郑州登电阳城煤业有限 公司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规划方案的委托函。 三、设计的指导思想三、设计的指导思想 1、主动救援和被动救援相结合; 2、原有救援设施和新型防护设施相结合; 3、自救器、救生舱和避难硐室相结合; 4、原有安全管理方法和新型安全防护措施相结合。 四、主要技术面貌四、主要技术面貌 1、本矿井选用 KJ95N 型监测监控系统,在避难硐室设置一台监测 监控系统分站。设置相应的传感器,对硐室内外的 O2、CH4、CO2、CO、 温度等进行实时监测,并且把监测的情况及时上传至矿井地面调度室。 2、在井下,设置 KJ272-K 型矿井人员安全监测系统,用于井下人 员实

9、时监测查询、报警、统计考勤,及时掌握井下人员的数量及分布情 况和活动踪迹。矿井人员安全监测系统,作为检测网络与安全监测系统 共网复用的一个子系统,纳入全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3、矿井现有 AZL-60 型自救器,全矿井初期布置 1 处永久避难硐室, 位于 2#变电所附近的避灾路线上,可以保证所有采掘工作面距离避难硐 室不超过 1000m;根据事故类型,优化了避火、避瓦斯爆炸和避水的逃 生路线;科学制定了救灾应急预案。 4、设计利用现有的井下压风管路,压风管路应采取保护措施,防 止灾变破坏。在进入硐室时,设计敷设一趟 DN108 无缝钢管,进入避难 硐室前 20m 采用底板埋管,埋管深度不低于

10、 500mm,并设有减压、消音、 过滤装置和控制阀。 5、供水施救系统与井下消防、洒水管路合用,地面建有 200m的 净水池,专设一趟专门的供水施救管路,达到饮用水标准,并供水正常、 可靠。 6、设计利用矿井现有的调度电话通讯系统,在各避难硐室的两侧 过渡室(硐室入口处)和生存室(硐室内部)分别安设直通矿调度室的 直通电话。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1、本规划是针对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之一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进行的建设完善方案,其余安全避险“五大系统”(监测监控系统、井 下人员定位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由矿 方进行完善,但需与本次规划的永久避难硐室进行对

11、接,以便满足本次 设计的需要。 第一章第一章 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基本情况 第一节第一节 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基本情况 一、位置、交通一、位置、交通 登封市郑州登电阳城煤业有限公司位于登封市告城镇王窑村境内,距 登封市 20km,距郑州市 65km,北距登封铁路 6km。许洛公路从本矿东南 约 1km 处通过,交通便利,交通位置详见图 1-1-1。 井田北部为低山丘陵,海拔 325m,井田西部及南部为高山地形,最 高山岭海拔 472m,井田中间地形较低,西高东低,自然形成两条冲沟 朱家沟、王窑沟,雨季两沟有较大洪水,流经水峪村而后注入颍河。 本矿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7-

12、8 月份为主要降雨季,年降雨量 4281180mm,平均 636mm。最高气温 42, 最低气温-15,年平均气温 22。元、二月份地表结冻,深度为 212cm,最大深度 40cm。风向多为西北风,集中在每年秋季,最大风速 18m/s,冬季积雪厚度最大 21cm。 本区地震烈度为 6 级。 二、企业基本情况二、企业基本情况 郑州登电阳城煤业有限公司(原阳城煤矿)始建于 1984 年 7 月,设 计生产能力 0.09Mt/a,属集体企业。开采二1煤层,为斜井开拓,煤层 厚度 0.758.48m,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采掘中未见有断层,仅 发育有小型褶曲,矿井涌水较小,瓦斯涌出量低,按低瓦斯矿井

13、管理。 郑州登电阳城煤业有限公司位于登封市告城镇王窑村境内,距登封 市 20km,距郑州市 65km,北距登封铁路 6km。许洛公路从本矿东南约 1km 处通过,交通便利。按照豫煤重组办201025 号文件,登封市郑州 登电阳城煤业有限公司属兼并重组矿井,被郑州登电煤业开发有限公司 兼并重组。 开采二1煤层,生产规模 0.21Mt/a,两斜一立开拓方式,主井运输 方式为带式输送机。通风方式为:中央边界式抽出式。采煤工艺为:走 向长壁后退式放顶煤炮采工艺。尚有可采储量 134.7 万吨,可服务年限 为 3.5 年。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煤层自然倾向为类,不易 自燃。水文地质为三类二亚类二型

14、,正常涌水量 50m3/h,最大涌水量 100m3/h。 第二节第二节 地质条件和煤炭资源地质条件和煤炭资源 一、地质特征一、地质特征 (一)区域地质及地层 矿山范围内基岩部分出露,主要为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中上部地 层。据地表露头以及生产矿井和钻孔揭露,地层为奥陶系、石炭系、 二叠系、 第四系。 1、奥陶系(O) 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该组下部为黄色薄层状泥质石灰岩, 夹黄绿色泥岩;上部为深灰色厚层状致密石灰岩及角砾状石灰岩,含 少量黄铁矿结核,具溶蚀现象。本组地层钻孔揭露最大厚度 38.22m, 与下伏寒武系地层呈整合接触。 2、石炭系(C) 中石炭统本溪组(C2b):本组厚度 8m

15、 左右,下部为灰白色铝土 质粘土岩,上部为青灰色泥岩,与下部奥陶系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上石炭统太原组(C3t):为套海陆交互相沉积,按其岩性特征 可分为三段: 下段:厚 20m 左右。主要岩性为灰岩、泥岩互层。灰岩一般为 4 层,中厚层状为主,含丰富的生物化石,泥岩多为深灰、灰黑色,含 植物化石碎片,泥岩顶部与灰岩接触面多为碳质泥岩或煤层、煤线。 一4煤层位于 L4和 L3灰岩之间,厚度为 01.26m,属局部可采煤层, 其余煤层均不可采。 中段:厚一般 22m 左右。主要为一套碎屑岩,岩性为灰色中细粒 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等。局部夹 23 层不稳定的生物碎屑泥灰岩, 泥岩中含较多的生物化

16、石碎片。局部夹薄层碳质泥岩。 上段:厚 10.50m,为灰岩与泥岩或砂质泥岩互层。灰岩一般为深 灰色,含燧石团块,顶部灰岩含硅质成份较高,局部可为燧石层。灰 岩中多含生物化石。泥岩多为深灰色、灰黑色,局部发育有碳质泥岩 及煤线。 3、二叠系(P) (1)下二叠统山西组(P1S) 厚度在 80m 左右。主要岩性为中细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 泥岩和煤层、煤线组成,其中所含二1煤层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二1 煤层底板为波浪带砂岩、中夹透镜状菱铁质泥岩,顶板大占砂岩(中细 粒砂岩)为区域内二1煤层顶板标志层。泥岩中含植物化石。二1煤层 位于该组中下部、大占砂岩以下,厚度 0.908.48m,全区可采

17、。本组 顶部泥岩具紫斑和鲕状结构,俗称小紫,顶界为砂锅窑砂岩底面。该 组地层与下伏石炭系太原组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 (2)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P1X) 本组地层总厚度大约 300m,与下伏山西组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 含三、四、五、六四个煤组。其中五煤组中五3煤层局部可采,岩性为 砂岩、泥岩互层。顶部以中粗粒砂岩(田家沟砂岩)为标志层,其底板 为下石盒子组与上石盒子组分界界面。 区内厚度约 180m 左右,主要为下石盒子组底部地层,岩性为砂岩、 泥岩互层,局部见碳质泥岩或煤线。泥岩中含丰富的植物化石碎片。 五煤组位于本组中上部地段,其中五3煤层厚 01.38m,平均 0.63m, 为区内局部可采

18、煤层。底部以厚层状含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砂锅窑砂 岩)与山西组地层区分。 (3)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P2x) 仅在矿区西南边界以外有少量出露,岩性为中粗粒砂岩,灰色, 厚层状,底部为砾状,成分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分选差,次棱角 状,韵律分选清晰,具交错层理,大多含海绿石,为煤系地层一主要 标志层,俗称田家沟砂岩。 4、第四系(Q) 矿山内广泛分布,厚 020m。主要为粉砂质亚粘土、亚砂土、砂 质粘上及耕植土等,底部为砾石层。 (二)成煤时期 成煤时期为石炭系、二迭系。 二、地质构造二、地质构造 郑州登电阳城煤业有限公司位于颍阳 芦店向斜南翼东段,矿区总 体构造为一走向90左右、倾向180左右

19、、倾角813左右的单斜构 造。矿区构造程度中等,在矿区的西北部和东南部边界发育有三条正断层 (箕F7、箕F7-1、箕F5)。 1、箕 F7正断层 为本矿山西北部边界断层,沿西独山-冯家门-磨石嘴-东蒋庄一线 展布,区域延伸规模 6km,区内延伸长度 2.2km。断层走向 58左右, 倾向 328左右,倾角 70左右,断层落差 2080m,为一向北西方向 倾斜的正断层。该断层由 ZKll71l 钻孔和地表露头控制。 2、箕 F7-1正断层 位于矿山西北部边界附近,为箕 F7之分支断层,断层性质为正断 层。断层走向 85左右,倾向 355左右,倾角约 70。断层落差 010m,延伸长度约 0.6k

20、m,该断层由地表露头控制。 3、箕 F5正断层 位于本矿山东南部,沿东独山-王家沟-王窑-水峪一线展布,其西 端在郭家沟与箕 F4断层相交,区域发育规模 5km,区内延伸长度 2.2km。断层走向 2756左右,倾向 117146左右,倾角 70左 右,落差 4080m,断层性质为正断层,由地表露头控制。 矿区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 三、煤层及煤质三、煤层及煤质 本区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及下石盒 子组,含煤地层总厚度 318.23m,共含煤 9 层,煤层总厚度 5.30m,含 煤系数为 1.7%。矿山范围内二1及五3煤层为可采煤层。本矿开采煤层 为二1煤层。 二1煤层位于

21、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中下部,顶板一般为大占砂岩,局 部有炭质泥岩伪顶,底板为泥岩及砂质泥岩。二1煤层层位稳定,矿山 附近探矿钻孔均穿见二1煤层,其铅垂厚度 0.908.48m。煤层结构简 单,一般不含夹矸。煤类单一,煤质变化很小,全区可采,属稳定煤 层。矿山范围内,煤层埋深 75505m,展布标高+215-60m。 煤层对比度:二1煤层上距砂锅窑砂岩 60m,直接顶板为含舌形贝 化石的致密泥岩,间接顶板为大占砂岩,含丰富的大白云母片,底板 为砂质泥岩夹细粒砂岩,透镜状、波状层理十分发育,并有良好的标 志层 L7石灰岩。顶、底板特征明显,煤层厚度大,煤岩及化学特征与 其他煤层差异明显。故二1煤层对比

22、手段多,证据充分,对比可靠。 煤层风化带的确定:风氧化带圈定以基岩下推 50m 为依据,本矿 山为正在开采之矿山,对风氧化带的圈定已有开采工程予以控制。 煤质:二1煤层黑色,条痕棕黑色。煤岩成分主要为亮煤及镜煤, 暗煤次之,少量丝炭。其视密度平均 1.38tm3。 煤的化学性质:工业分析:水分(Mad):二1煤层原煤水分为 0.730.76,为低水分煤。灰分(ad):二1煤层灰分为 17.6828.80,属低中灰中灰煤。二1煤层的灰分以 Si02和 Al203 为主,二者之和一般为 7090,次为 Fe203和 CaO。二1煤层灰熔点 在 11931400之间,属高熔至低熔灰。二1煤层硫份(S

23、t1d):二1煤 层硫含量,0.170.19,属特低硫。浮煤挥发份(Vdaf):二1煤层 挥发份为 12.5916.89之间。 原煤发热量(Qar.V.ad):原煤发热量 23.2926.01MJkg,平均 24.65MJkg,属中高热值高热值煤。二1煤为贫煤。 煤类及工业用途:该矿二1煤层为低中灰、特低硫、特高热值贫煤, 可选性中等。主要适应动力用煤和民用煤。 四、水文地质四、水文地质 井田区内属丘陵地貌,地形总体走势为南高北低,冲沟发育,便 于大气降水的自然排泄。当地正常地下水位在+250m 左右,井田周围无 大的河流及水库等地表水体,也无发现大的断裂构造与远处水体沟通。 本矿井开采二1煤

24、层的主要充水水源为其下部的石炭系灰岩岩溶水, 其次为来自顶板采空区的淋水和渗水。底板岩溶裂隙承压水涌入是威 胁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水害。 矿床水文地质勘察类型为三类二亚类二型。根据郑州登电阳城煤 业有限公司提供 20022004 三年统计涌水量,枯水季 4547m3/h,雨 季为 6098 m3/h。现认定正常涌水量 50 m3/h,最大涌水量 100m3/h。 五、开采技术条件:五、开采技术条件: (1)瓦斯 2010 年 2 月 25 号,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对郑州登电阳城煤 业有限公司2010 年度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相对 瓦斯涌出量为 6.37m/t 绝对瓦斯涌出

25、量 2.95m/min 属低瓦斯矿井。 (2)煤尘爆炸性和煤的自燃 2008 年 4 月 23 日经国家安全生产洛阳矿山机械检测检验中心对我 矿煤尘爆炸性和煤层自燃倾向进行了鉴定,结论是我矿的二1煤层自燃 倾向等级为类,属不易自燃煤层,煤尘具有爆炸性。 (3)地温 1984 年 7 月该矿投产,已生产 20 余年,生产地区已至矿井深部区 段,瓦斯没有增加趋势。该矿恒温带深度为 40m,温度为 16.3,平 均地温梯度 1.73/百 m,属地温正常区。没有影响地温的特殊地质因 素。 第三节第三节 矿井生产现状矿井生产现状 一、矿井生产系统概况一、矿井生产系统概况 1、井田开拓方式 该矿开拓方式是

26、二斜井一立井。主斜井净断面 8.5m2,斜长 1607m,倾角 1114.5,料石砌碹,铺设 5 部 SPJ-800 型吊挂带式 输送机,主要用作输送煤炭、进风和安全出口。副斜井斜长 1483m,倾 角 024,料石砌碹,井筒内安装有 720m 长的架空乘人器装置,用 作人员上下、进风及安全出口。回风立井:井筒直径 2.8m,井深 288m,井筒内装备一个 0.75t 非标罐笼,1 台 JTP-1.6 型单滚筒提升绞 车,配用电机 YR125-8 型,功率 95kW,主要作下料、下设备和回风之 用。 水平划分:主斜井落底水平为+80m,回风立井水平标高为+63m,三 个辅助水平分别为+164m

27、,+110m 和+30m。 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采区划分为四个采区,首采区为七采区,接 替采区分别为五、三、一采区。目前生产工作面为 17011 工作面。 2、采区布置及装备 (1)、采煤方法 设计采用一次采全高走向长壁后退式放顶煤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 理顶板。 (2)、采区布置 17011 工作面位于六部皮带巷西部,标高+40+30m,东部为主井 进风巷和回风巷,南部为 11011 采空区,北部为 18061 采空区,可采储 量约为 13.3 万吨;工作面上巷与+46 七部皮带巷相连,下付巷与+46 六 部皮带巷相连;所掘巷道对应地表为丘陵地带,无重要建筑设施。 该工作面煤层平均厚度为 3.

28、5m,煤层倾角 5-16左右,顶板易垮 落,采用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 工作面设计共布置 2 条准备巷道,下付巷运输顺槽内安设一部 SPJ-650 带式输送机,一部 40T 型刮板输送机。 工作面上付巷回风巷尾巷,设计巷高 2.2m,巷宽 2.6,断面: 6.16;回风巷均采用工字钢支护;用于工作面回风、行人。 工作面开切眼设计巷高 2.2m,巷宽 2.6,断面 6.16;全工字钢 支护;用于安装单体液压支柱,设备及连接两巷,行成通风、生产系统。 工作面以风镐、手镐落煤为主,以爆破落煤为辅,炮眼采用三花眼 方法布置。 3、提升、通风、排水设备 (一)提升设备 1、主斜井提升设备 主斜井为提煤井,

29、斜长 1607m,断面 8.5m2,砼砌碹,坡度 914.5,主斜井装备五台 SPJ-800 型带式输送机,配电机型号 YB200M4,功率为 302kW,铺设长度依次是 205m,250m,400m,350m,357m,坡度依次是 14.5,14.5,10, 9,9,带式输送机带宽 B800mm,带速 1.6m/s。 2、副斜井提升设备 副斜井长 1483m,坡度 024.5。副井口以下 420m,坡度为 824.5。现安装 JCJ1.2522 型架空乘人装置(猴车),供全矿工 作人员上下井。架空乘人装置主导轮和尾导轮直径 1250mm,配电机型 号为 Y180L4 型,功率 22kW,绳速

30、 1m/s,钢丝绳为 61918.5mm,钢丝绳上每隔 20m 挂一个座位。 3、回风立井提升设备 回风立井井深 264m,直径 2.8m,砼砌碹,装备一个 0.5t 罐笼,提 升设备利用矿井现有的 JTP-1.6 型提升绞车。配电机型号 JR125-8 功率 95kW,担负井下所需材料和设备上下提升运输。 (二)通风设备 矿井为低瓦斯矿井,初期采用中央边界式,末期改为中央并列式通 风。 通风设备选择 FBCDZNQ15/55 型对旋风机两台。电机型号 YBF280M- 6,功率 255kW,电压 380/660V,风量 18-44.5m/S。 (三)排水设备 矿井正常涌水量 50m3/h,最

31、大涌水量 150m3/h。排水垂高 111m。开 拓系统为二条斜井片盘开采。随着开拓的延深,使排水高度逐渐增加, 从一水平水仓到二水平水仓、三水平水仓。三个水平的泵房各设泵 125D-256 三台(一用一备一检修),在主斜井安装管路两趟 1334mm,正常情况一用一备。 (四)、供电 1、供电电源及电力负荷 本矿井已有二回路供电电源,一回路(主供电源引自发祥电厂), 电压 10kV,架空线路(LGJ-50,5km);另一回路备用电源引自登封自 备电厂,电压 10kV,架空线路(LGJ-35,3.5km);矿井供电电源安全 可靠,满足供电要求。 2、送变电 在工业广场内设 10kV 地面变电所,

32、为全矿提供高低压电源。 从地面变电所引一回路(主供电源)到风井变电所,电压 10kV, 架空线路(LGJ-35,1.8km),另一回路引自登封自备电厂,电压 10kV,架空线路(LGJ-35,5km)。双回路向风井变电所供电,风井变 电所双回路向主通风机供电。 3、地面供配电 矿井地面 10kV 变电所内安装 S9-1000/10,10/6kV 变压器,将 10kV 电压降压为 6kV,通过 6kV 高压开关柜双回路向井下供电。地面供 电选用二台 S9-315/10,10/0.4 变压器,将 10kV 降压为 0.4kV,通过 变电所内低压开关柜向地面低压供电(主斜井井口带式输送机,主斜井 一

33、部带式输送机,副井架空乘人装置,消防水泵房、锅炉房、灯房、室 内外照明等)。 4、井下供配电 从地面变电所引两趟电缆入井,电缆型号 MYJV42- 335,6kV,1.2km,电缆依次通过第一变电所、第二变电所,由第二 变电所引一回路到第三变电所。井下变电所采用 BGP5-6 隔爆型高压真 空配电装置,KBZ 矿用隔爆型低压真空馈电开关,KBSG 矿用隔爆型变压 器,BZX-4 照明综合保护装置,BZZ-4 矿用隔爆型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 为提高井下供电的安全性,掘进工作面采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和 双回路闭锁供电,变电所内采用具有漏电保护的矿用隔爆型真空自动馈 电开关。 井下变电所的主接地极设

34、置在主、副水仓中(主、副水仓各设一套) ,各配电点设局部接地极,并通过电缆接地总线与主接地极可靠连接形 成不间断的井下接地网,井下接地网上任意一点测得的电阻值不得大于 2 矿井提升、运输、压风、防尘、防灭火、排水、供电等系统完善可 靠,能力符合要求。 二、矿井二、矿井“六大系统六大系统”概况概况 1、矿井监测监控系统 本矿井选用KJ95N型监测监控系统,该该系统采用标准数据库存储数 据,以文字、图形、报表、语音等多种形式显示数据方式。数据存储分 为实时数据和趋势数据,实时数据能精确反映甲烷(瓦斯)、风速、负压、 一氧化碳等模拟量的实时测量值,趋势数据反映模拟量统计值,如报警 及解除报警时间及状

35、态,断电/复电时间和状态,断电/复电逻辑关系不 符报警时间及状态,设备/开停时间及状态。地面中心站设在生产指挥 综合楼内,在采煤工作面设有断电控制器,掘进工作面设有断电控制器 及远动开关,实现掘进工作面瓦斯风电闭锁装置。 依照矿井灾害种类及灾害程度,本系统对瓦斯、一氧化碳、风速、 温度、粉尘、烟雾、风筒、风门、主要设备开停等参数进行监测监控。 2、矿井人员定位系统 在井下,设置 KJ272-K 矿井人员安全监测系统,用于井下人员实时 监测查询、报警、统计考勤,及时掌握井下人员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和活 动踪迹。矿井人员安全监测系统,作为检测网络与安全监测系统共网复 用的一个子系统,纳入全矿井安全监测

36、监控系统。 3、矿井通讯联络系统 在矿井生产指挥综合楼内设置行政管理及生产调度电话站。选用 WS-848数字程控调度指挥系统。该系统是为适应中小型指挥调度系统的 需要而优化设计的,系统可以方便地向上扩充端口,若增加端口只需增 加用户接口板即可。系统既满足当前各行业调度运行的需要,又充分兼 顾了今后技术发展和调度通信信息综合化的要求。系统功能齐全,配置 灵活,扩容方便,价格适中。全自动接续,听一次拨号音。 在办公楼、灯房浴室、区队办公楼、主变电所、供水泵房、消防材 料库、食堂、单身楼、锅炉房、机修间、坑木加工房、通风机房、井下 医疗室、等候室、调度室等处装设行政电话分机。 在地面各生产部门、井下

37、大巷、主、副井井口房、各变电所、生产 系统控制室、区队办公楼、通风机房、井下中央变电所、中央水泵房、 采区变电所、各采煤工作面、各掘进工作面,上、中、下车场,采区绞 车房、调度室、调度室等处设有生产调度电话。 4、矿井压风自救系统 矿井在地面安装有一台 LG-110-8 压风机和一台 G-110-SKF8 压风机, 一备一用。供风量均为 20m3/min,压风主管采用 108 无缝钢管,分管 路采用 50 无缝钢管敷设采、掘工作面上下顺槽,并安装有压风自救 装置。压风自救装置具有减压、节流、消噪声、过滤和开关等功能,零 部件安装连接牢固、可靠。 所有的采掘工作面及避难硐室内均安装有压风自救,并

38、符合以下要 求: 1)压风自救装置安装在掘进工作面巷道和回采工作面巷道内的压 风管道上; 2)在以下每个地点都应至少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装置:避难硐室内、 距采掘工作面 2540m 的巷道内、放炮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 的位置以及回风巷有人作业处等。 5、矿井供水施救系统 从工业场地生活生产供水贮水池自流至主井井口的消防洒水管,为 DN108 的内外热镀锌钢管;由主井井口至井底车场及运输大巷内的消防 洒水管为 D1085 的热轧无缝钢管。在主、副井大巷内每隔 100m,井 底车场大巷内每隔 50m 设一个 DN50 的给水栓及带减压设施的 JSN50 型 消火栓。回采工作面的运输巷、回风巷内

39、的消防洒水给水管为 D503.5 的热轧无缝钢管,其上每隔 50m 设置一个 DN50 的给水栓。在 各大巷进入回采工作面巷道口处,均设置带减压设施的 JSN50 型消火栓。 消防洒水管沿巷道侧壁敷设。并在所有采掘工作面、人员集中点和避难 硐室内设置有供水阀门,可保证各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提供应 急用水。 6、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内容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 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 1)本次紧急避险系统装备的自救器为 ZH-30 型化学氧自救器,额 定防护时间为 30 分钟,满足“安监总煤装2010146 号”文件要求。 2)本矿井

40、设置有合理的避灾路线,为了容易辨别方向,矿方采取 各种标志(如设置巷道名称牌、通往安全出口指示牌或指示灯等),以 便能迅速地组织工人沿规定的路线及时撤出。 3)本矿井制定有相对完善的救灾应急预案,组织机构由应急领导 小组和应急抢险指挥部组成。领导小组职责:当事故发生后,由领导小 组根据事故性质,共同制定抢险救灾应急方案,统一组织指挥事故应急 抢险工作。指挥部职责:负责上传下达事故应急抢险领导小组的指示, 统一调度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第二章第二章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规划方案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规划方案 一、紧急避险系统的构成一、紧急避险系统的构成 1、紧急避险系统概述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在井下发生

41、紧急情况下,为遇险人员安全 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设施、设备、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紧急避险系统 建设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 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紧急避险系统是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 大系统”的核心部分。 当井下发生灾情后,相关井下人员应该迅速戴好自救器,按避灾路 线及时撤离危险区域。如果避灾路线被阻断,应按照就近原则迅速进入 者永久避难硐室,妥善避灾,以等待矿山救护队的救援。此时,紧急避 险设施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避险人员提供的一个 安全避险密闭空间,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 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

42、生存基本条件,并为应 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 2、自救器 自救器是一种轻便、体积小、便于携带、作用迅速、作用时间短的 个人呼吸保护装备。当井下发生火灾、爆炸、瓦斯等事故时,供人员佩 戴免于中毒或窒息。从国内外事故教训来看,不少遇难者当时如果佩戴 自救器是完全可以避免死亡,煤矿事故中也有 81%死于无自救器。所以,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自救器分 为过滤式和隔绝式两类,具体参数见表 2-1-1。 (1)过滤式自救器 过滤式自救器是利用装有化学氧化剂的滤毒装置,将有毒空气氧化 成无毒空气供佩戴者呼吸用的呼吸保护器,仅能防护一氧化碳一种气体, 为确保防护性能,必须定期

43、进行性能检验。由于佩戴过滤式自救器后人 员呼吸所需要的氧仍来自外界空气中,且装置中的氧化剂(触媒剂)的 数量有限,因而其使用范围有一定的限制。我国生产有 AZL 和 MZ 等系 列过滤式自救器,目前 AZL 系列应用普遍。我国生产的 AZL-60 型过滤 式自救器的防护时间为 60min。过滤式自救器因便于随身携带,紧急情 况下可以迅速打开使用,使矿工得到及时的呼吸保护,但它由于受到使 用条件的限制(O218%,CO2%),以及在井下发生事故时工人无法知 道环境中气体成份,不能选择使用哪种自救器,这是十分危险的。因此, 从建立安全可靠的矿井生命保障系统的角度看,井下还是应当选备自给 式自救器为

44、佳。 自救器基本分类表自救器基本分类表 表 2-1-1 种类名称防护的有害气体防护特点 过滤式CO 过滤式自救器CO 人员呼吸时所需的 O2仍是外 界空气中的 O2 隔绝式 化学氧自救器 压缩氧自救器 不限 人员呼吸的 O2由自救器本身 供给,与外界空气成分无关 (2)化学氧自救器 化学氧自救器是利用化学生氧物质产生氧气,供矿工从灾区撤退脱 险用的呼吸保护器,是隔离式自救器的一种,主要用于灾区环境大气中 缺氧的条件下。有碱金属超氧化物型和氯酸盐氧烛型两类。我国生产有 ZH 和 OSR 等系列过滤式自救器,目前 ZH 系列应用普遍。我国生产的 ZH-30 型过滤式自救器的防护时间为 30min。

45、为确保自救器的防护功能, 应定期对自救器进行性能检验。 (3)压缩氧自救器 压缩氧自救器是为防止有毒气体对人身的侵害,利用压缩氧气供氧 的隔绝式呼吸保护器,是一种可反复多次使用的自救器。每次使用后只 需要更换新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钙吸收剂和重新充装氧气即可重复使 用。用于有毒气体环境或缺氧环境中的作业人员自救逃生或进行必要的 工作时使用,还可作为压风自救系统的配套装备。我国生产有 AZY 系列 压缩氧自救器,目前应用普遍。 (4)自救器的选用原则 对于流动性较大,可能会遇到各类灾害威胁的人员(测风员、瓦斯 检查员)应选用隔离式自救器。就地点而言,在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或 突出区域的采掘工作面和瓦

46、斯矿井的掘进工作面,应选用隔绝式自救器 (这些地点发生事故后往往是空气中 O2浓度过低或 CO 浓度过高)。其 他情况下,一般选用过滤式自救器。过滤式自救器因便于随身携带,紧 急情况下可以迅速打开使矿工得到及时的呼吸保护,但它由于受到使用 条件的限制(O218%,CO2%),以及在井下发生事故时工人无法知道 环境中气体成份,因此,从建立安全可靠的矿井生命保障系统的角度看, 井下还是应当选备隔绝式自救器。 3、紧急避险设施 紧急避险设施是指在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避险 人员提供的一个安全避险密闭空间。该设施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 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

47、害气体,创造 生存基本条件,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 紧急避险设施一般在发生以下情况下可发挥作用。 自救器在有效的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或及时升井; 撤退路线无法通过; 缺乏自救器或有害气体浓度较高自救器不起作用。 紧急避险设施主要包括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可移动式救 生舱。 永久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区(盘区)避灾 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服务于整个矿井、水 平或采区,服务年限一般不低于 5 年的避难硐室。永久避难硐室应布置 在稳定的岩层中,避开地质构造带、高温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威胁 区,确保在服务期间不受采动影响。前后 20 米范围内

48、巷道应采用不燃 性材料支护,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符合安全出口的要求。特殊情况 下布置在煤层中时应有控制瓦斯涌出和防止瓦斯集聚、煤层自燃的措施。 永久避难硐室应由过渡室和生存室等构成,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隔离门 结构。第一道为防护密闭门,第二道为密闭门,两道隔离门之间为过渡 室,第二道密闭门以内为生存室。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布置示意图如图 2-1-1 所示。 临时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路线上,主要服务于 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服务年限一般不大于 5 年的避难硐室。临时 避难硐室布置基本同永久避难硐室。 可移动式救生舱是在井下发生灾变事故时,为遇险矿工提供应急避 险空间和生存条件,并可

49、通过牵引、吊装等方式实现移动,适应井下采 掘作业要求的避险设施。根据舱体材质,可分为硬体式救生舱和软体式 救生舱。硬体式救生舱采用钢铁等硬质材料制成;软体式救生舱采用阻 燃、耐高温帆布等软质材料制造,依靠快速自动充气膨胀架设。 4、避灾路线 紧急避险设施的布置依托于避灾路线沿巷道布置,关于避灾路线的 研究国内外的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矿井发生 灾害事故如火灾、爆炸等都会对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在发现灾情后,如果不能迅速处理,则必须将在受灾区域及可能受火灾 气体或爆炸影响区域工作的作业人员撤离到安全的地点。由于矿井系统 本身的复杂性及其有限的出口,以及灾变对矿井

50、系统的影响,人员的避 灾路线常常被灾变及其生成物所阻断。为保证人员的安全撤离,无论是 在编制事故预防计划还是在实际灾变情况下,选择避灾路线都因充分考 虑上述因素而变得很复杂。救灾路线指救护人员从救护基地到受灾地点 的抢险救灾路线,而避灾路线是指井下人员由所处现场撤离到安全地点 的路线。两者意义不同,但就矿井通风网络而言,都是寻求网络图中某 两点间的通路。最佳的救避灾路线,不仅要安全可靠,还要求路径最短。 灾变时期的避灾路线选择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1)正确判定发生灾变的地点,并分析灾变可能影响的区域,迅 速组织、指挥人员的安全撤离。 (2)正确确定人员所在的位置、人员撤退的目的地;当不能直接

51、撤出地面时,应首先让人员撤到合适的避灾地点,同时提供必要的避灾 条件和积极组织抢救。 (3)避灾路线应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行动路线;对于 可能发生灾变的地点,在矿井灾变事故预防和处理计划中应提供明确的 避灾路线,并让该区域的人员牢记于心。 (4)确定了避灾路线后,在事故发生时,应采取一切措施保持避 灾路线的通畅;不到万不得已,不能随意变更避灾路线。 (5)对井下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避灾知识的教育,使其熟悉所在 工作区域的避灾系统及避灾路线,并配备自救器等防护用具。 5、煤矿救灾应急预案 煤矿救灾应急预案,是指当井下发生灾情,如火灾、爆炸、冒顶、 突水等重大灾害,面对突发事件而采取的一系列

52、应急管理、指挥、救援 计划等。 针对目前煤矿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暂行规定的要求,在原有煤矿应 急预案的基础上,将避难硐室和移动救生舱作为新的防护救援点。事故 发生后,在危险的环境内提供一个密闭的避难空间,从而实现第一时间 避难和自救,减少事故伤害。事故救援时,可根据固定式避难硐室和移 动救生舱的位置直接到达救援目的地,提高救援效率。相关维生系统由 井上控制指挥中心调遣,实现硐室救援。救灾应急预案需遵循以下几点: (1)煤矿企业应将了解紧急避险系统、正确使用紧急避险设施作 为入井人员安全培训的重要内容,确保所有入井人员熟悉井下紧急避险 系统,掌握紧急避险设施的使用方法,具备安全避险基本知识。 (2

53、)对紧急避险系统进行调整后,应及时对相关区域的入井人员 进行再培训,确保所有入井人员准确掌握紧急避险系统的实际状况。 (3)煤矿应当每年开展 1 次紧急避险应急演练,建立应急演练档 案,并将应急演练情况书面报告县级以上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驻地煤矿 安全监察机构。 二、设计原则二、设计原则 矿井可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选择,以满足矿井灾变条件下矿工避难 需要为原则,设计原则具体如下: 1、合理布置 根据煤矿灾害事故的特点,以及采掘面和人员分布情况,一般情况 下,可移动式救生舱布置在采煤工作面以及掘进工作面内,根据工作面 人数确定救生舱布置的数量;避难硐室为其他未能进入可移动式救生舱 的避灾人员提供避难

54、空间,主要布置在采区附近,其容纳人数根据其周 围人员的分布情况确定。 救生舱或避难硐室的部署位置主要考虑如下因素:避难空间及其保 护的人员可能面临的事故;矿工工作地点与避难空间的距离;避难空间 外部维持设施(压风、供电、供水等系统)与避难空间的连接;矿井发 生事故时避难空间邻近区域的状况。 2、满足所有人员 通过国内外矿井的相关经验,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通过设置 可移动式救生舱、避难硐室必须保证井下每名矿工在灾害发生时都有自 己的避难空间。确立井下工作人员与避难位置的一一对应关系。在编制 劳动定员标准时,要将下井人数落实到井下采、掘、机、运、通等各个 环节、各个岗位。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55、建设管理暂行规定中规定:井下有人工 作的地点均应有避难所为其服务,避难所距工作地点的距离,以矿工在 瓦斯煤尘爆炸、或矿井火灾等灾害事故应急避险情况下,佩戴随身携带 的自救器能够安全到达为确定原则,井下避难设施的设置要与矿井避灾 路线相结合,紧急避险系统应随井下采掘系统的变化及时调整和补充完 善。 3、最短时间内找到紧急避险设施 为保持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避难空间,考虑人员分布状况不同, 依据以下原则进行设计: 距离救生舱最近的人员向移动救生舱内逃生(主要是工作面作 业人员); 距离自供氧式避难硐室最近的人员向临时避难硐室内逃生(主 要是巷道沿线及机头零散作业人员); 距离地面钻孔避难硐室最近

56、的人员向永久避难硐室内逃生(主 要是采区零散作业人员); 距离井筒最近的作业人员尽快升井向地面逃生; 在救生撤离路线上设置清楚明晰的指路标识,让每个矿工都能 通过指示路标找到最近的避难场所。 4、方便避难人员快速进入 为有利于避灾人员方便快捷进入避难空间,在紧急出口处、避灾路 线等地点都对救生舱或避难硐室位置进行了明显的标注,指示牌样式图 2-1-2 所示。指引避难人员尽快到达避难所设置地点。 图 2-1-2 指示牌样式图 三、紧急避险系统的设计方案三、紧急避险系统的设计方案 1、自救器 目前,本次设计使用的是 ZH-30 型,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 30 分钟。 主要技术特征如下: 1)防护时间

57、:中等劳动强度30 分钟;静坐120 分钟; 2)吸气中的氧气浓度:21%; 3)呼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3%; 4)吸气温度55; 5)通气阻力:245 Pa; 6)产品重量:携带2.3kg;佩戴1.8kg; 7)产品尺寸:16886162mm; 8)产品有效期:携带 3 年,库存 5 年。 2、井下紧急避险设施 1)井下紧急避险设施规划方案 该矿开拓方式是二斜井一立井。主斜井净断面 8.5m2,斜长 1607m,倾角 1114.5,料石砌碹,铺设 5 部 SPJ-800 型吊挂带式 输送机,主要用作输送煤炭、进风和安全出口。副斜井斜长 1483m,倾 角 024,料石砌碹,井筒内安装有 72

58、0m 长的架空乘人器装置,用 作人员上下、进风及安全出口。 水平划分:主斜井落底水平为+80m,回风立井水平标高为+86m,三 个辅助水平分别为+164m,+110m 和+30m。 本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本井田地温无异常。矿井属低瓦 斯矿井,二1煤层为不易自燃发火煤层,煤尘有爆炸危险性。二1煤层 顶底板属于稳定性岩层。根据矿方提供的采掘工程平面图,矿井采用两 斜一立井开拓方案,多水平开采。通风系统采用中央边界式通风系统, 即主、副井进风、边界风井回风。全井田二l煤层共划分为采区划分为 四个采区,首采区为七采区,接替采区分别为五、三、一采区。根据矿 井开拓布置,同时结合矿方意见,本矿井紧

59、急避险设施考虑建设永久避 难硐室。 根据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矿井应在距离 采掘工作面 1000 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可移动式救生舱。根据 矿井采区布置及采区接替,结合采区采掘情况在 2#变电所附近合适位置 设置矿井永久避难硐室。 根据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永久避难硐室 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 20 人,宜不多于 100 人。郑州登电阳城煤业 有限公司目前一个采区一个炮采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保证矿井设计 生产能力,采区人数不超过 100 人,因此可在 2#变电所附近合适位置设 置矿井永久避难硐室。服务于整个矿井的采区或掘进工作面。 2)永久避难硐室布置方

60、案及服务范围 本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本井田地温无异常。矿井属低瓦 斯矿井,二1煤层为不易自燃发火煤层,煤尘有爆炸危险性。二1煤层 顶底板属于稳定性岩层。根据矿方提供的采掘工程平面图,矿井采用两 斜一立井开拓方案,多水平开采。通风系统采用中央边界式通风系统, 即主、副井进风、边界风井回风。全井田二l煤层共划分为采区划分为 四个采区,首采区为七采区,接替采区分别为五、三、一采区。目前生 产工作面为 17011 工作面。以一个采区装备一个炮采(放顶煤)工作面 和两个掘进工作面接替保证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 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