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选修1《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案_第1页
最新人教版选修1《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案_第2页
最新人教版选修1《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案_第3页
最新人教版选修1《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案_第4页
最新人教版选修1《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人教版选修1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案课程目标: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目标 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价值 观识记理解运用卓启成效 的新制俸禄制 均田制 三长制 租调制政治改革与经 济改革之间的 内在联系及改 革的作用联系所学知识探 究制度创新对改 革和社会进步的 保障作用问题探究 材料分析孝文市顺应时 代潮流,积极 改革是值得肯 定的;其改革 的策略和坚决 的态度也是值 得学习和借鉴的;锐意改 革,不断创新, 与时俱进是民 族文化的精髓 和社会进步的灵魂巧设计迁 都洛阳490年孝文市 亲政,495年 正式迁都洛阳迁都洛阳的原 因结合今天的改革 探究义化认同对 巩固和

2、深化改革 的影响情景教学 对比分析雷厉风行 移风易俗易服装 讲汉话 改汉姓 通婚姻 改籍贯少数民族统治 者的改革对民 族融合的推动 作用及民族融 合的实质问题探究 教师点拨 综合分析教材结构:1、前期:冯太后主持,创建新制2、后期:孝文帝主持,迁都洛阳、移风易俗本课重点:孝文帝改革中创新新制和移风易俗本课难点:理解迁都洛阳在整个改革中的地位引言分析:1、鲜卑族贵族守旧势力反对汉化改革 ,发动叛乱2、孝文帝严厉镇压守旧势力的叛乱(大义灭亲、坚持改革)3、从贵族守旧势力发动叛乱的原因思考中引出对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探讨重要概念:1、均田制是北魏推行的土地国有制,即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

3、民耕种 ,土地不得买卖。2、三长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推行的基层行政组织,五家设邻长五邻设里长五里设党长,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兵役,推行均田制探究的主要问题:1、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主要有哪些?2、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讲授新课:一、卓有成效的新制1、特点(1)前期在冯太后主持下进行(2)重点与目的:建立新制,取代旧制2、措施(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484年 原因:吏治黑暗,贪污成风 一 内容: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官吏级别高低发放;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影响:吏治有所好转,为各项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政治局面(2)推行均田制:485年颁布均田令一一土地制度.原因:前提:长期战乱,

4、政府控制着大量无主荒地;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发展产生,增加政府赋税收入。 内容:按一定白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土地不得买卖 性质: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均田制是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 ,是其他新制的出发点,没有触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作用:恢复经济:农民得到了土地 ,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巩固政权:有利于赋役征收,促进北魏政权封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统治;民族融合:推动了内迁各族由游牧转向农耕,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到来;历史影响: 影响深远 ,为隋唐封建鼎盛局面奠定了物质基础。(3)设立三长制:李冲建议一一基层行政体制,目的: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 ,

5、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内容:邻长一一里长一一党长.职能:基层行政组织,职责是本金查户口,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兵役,推行均田制影响:健全了基层政权,完善了行政体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有利于推彳t均田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4)推行租调制一一赋税制度内容:每对夫妇每年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租调.含义:租是农民向政府交纳一定的粮食;调是向政府交纳一定的绢帛作用:改变了赋税征收混乱的现象,减轻了农民负担;编户齐民增多,增加了国家的租调收入。3、小结(注意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原理理解)(1)措施之间的关系:彼此影响 ,相互作用:俸禄制为新制推定提供了政治保障;均田制 与租调制构成北魏政权的经济基

6、础;三长制保证了均田制的推行。(2)冯太后改革的意义:促进了经济恢复发展,巩固了政权,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二、设巧计迁都洛阳年一490年冯太后病逝,孝文帝继续改革1、原因:都城平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政治: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2)经济: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3)军事:北方柔然的威胁;(4)地理位置:偏居塞上,难以经略中原。2、过程(1)时间:495年;地点:洛阳(2)策略:以南伐为名(3)作用:保证了改革的深入 ,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3、认识(1)改革不但要顺应历史潮流 ,还要讲究斗争策略,以减轻改革的阻力;(2)孝文帝是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改革家和政治家。关于“学思之窗

7、”和“洛阳城平面图”思考:结合图和学思之窗,对比平城和洛阳不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条件,及北魏统一中原的政治需要,探究迁都洛阳的原因。提示:民族隔阂严重,文化冲突剧烈;偏居塞上 ,崇尚武力,难以文治;洛阳是汉族政权建都之地;迁都洛阳可以取得政治上的正统地位;洛阳地处中原,交通便利。等等。三、移风易俗1、特点(1)孝文帝亲自主持 重点与目的:改正风俗习惯 ,学习汉族典章制度、生活方式 ,接受汉文化2、措施(1)易服装: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2)讲汉话:断诸北语,一从正音(3)改汉姓:将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拓拔一一元;豆穆陵一一穆;步之孤一一陆;贺题二一贺_定门第等级:参照汉族门阀制度,确定门第高下,按

8、门第高下选拔人才,任命官吏(4)通婚姻:通过政治联姻把两族的利益和命运联在一起,以巩固统治。(5)改籍贯:迁居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3、作用(1)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2)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朝廷的支持;(3)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的转化。关于“掌衡武士”和“北魏文官俑”:服饰的变化反映了民族融合的加强,推动了鲜卑族向中原农耕文明的转化。关于“历史纵横”: 介绍士族门阀政治,思考鲜卑族参照门阀政治的利弊。关于“改姓氏”: 北人称土为拓,称后为拔,鲜卑人认为其祖先出于黄帝 ,以土德王,故姓拓 拔,士是黄色,是万物之元,故改为元姓。本课小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1、前期

9、: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建立新制制定官吏俸禄制;推行均田制;设立三长制;推行租调制。2、后期:孝文帝主持,重点是移风易俗迁都洛阳;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本课测评:1、北魏孝文帝改革分前后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各自改革重点是什么?孝文帝改革推行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哪些?参考答案:见“本课小结”。2、从严格意义上讲,迁都洛阳事件并不是孝文帝改革本身的内容,然而,人民大多把它看作是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为什么?参考答案:(1)洛阳是历代帝王建都之地 ,汉文化积淀深厚;(2)迁都洛阳有利于巩固前 期改革成果,有利于推进深层次改革;(3)迁都洛阳是整个改革的关键和后期改革的前 提。板

10、书设计:特点t在75太后主持f进行.建,新祠哽取代旧制度制定俸禄制推行均田制卓行成效的新制,设上三长制实3新的相阳制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意义w政权的吼固1奠定后期改不的裁础政治.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阴挠改革 经济;阳和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国堆 |*军工阳带受到北方泰然的骚扰和威胁 江都洛阳ji地理:i日都偏居塞匕 经略中欧困难过程:193195年由平城迁到洛阳 特点:挈文帝亲自主持,以学习汉文化为主要件的 8温旦小j内容:易胡服,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战 修叽物价促进鲜卑族和汉族文化的融合意义4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推动r政权向汉族e朝统治模式转化教学反思:相关资料:第二节 北魏孝

11、文帝的改革措施 新名词:均田制:古代北魏至唐中叶封建政府推行的土地分配制度。西晋末年,北方在长期战乱之后户口迁徙,土地荒芜,国家赋税收入受到严重影响。为保证国家赋税来源,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九年(公元485年)颁布均田制并开始执行。主要规定:(1)男子15岁以上,授种票谷的露田40亩,妇人20亩。奴婢同样授田。耕牛 1头授田叨亩,限4头牛。授田视轮休需要加倍 或再加倍。授田不准买卖,年老或身死还田,奴婢和牛的授田随奴婢和牛的有无而还授。(2)男子授桑田 20亩。桑田世业,不必还名国家,可传给子孙,可卖其多余的,也可买其不足 20亩的部分。产麻地男子授麻田 10亩,妇人50亩,年老及身死后还田。受日

12、以后 ,百姓不得 随意迁徙。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地方官吏按官职高低授给数额不等的耳r分田,刺史15顷,太守10顷,治中、别驾各 8顷,令、郡丞各6顷,不准买卖,离职时交 于继任者。北齐、北周、隋、唐都沿用均田制,具体办法有所变更。北齐男子18岁开始授田。唐代女子不授田,男子授永业田20亩,口分田80亩,狭乡减半。永业田、口分田均不得 买卖,但迁徙和身死无力营葬者可卖永业田,从狭乡迁往宽乡者可出卖口分田。均田制的实施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 ,使农民摆脱豪强大族的控制成为国家编户齐民,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唐中叶以后,人口增加,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实行的基础 土地国有

13、被破 坏。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 780年),实行两税法,均田制被废止。三长制:北魏后期的基层政权组织。魏道武帝拓跋珪建立北魏政权时,各地宗族坞堡林 立。北魏政府利用各地宗主”督护”地方,实行宗主督护之制。魏孝文帝元宏改革时,为加强中央政府对人民的实际控制,采纳给事中李冲建议,于太和十年(486)建立三长制,以取代宗主督护制。三长制规定: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三长制与均田制相辅而行,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 役。实行三长制,三长直属州郡,原荫附于豪强的荫户也将成为国家的编户,因而必将与豪 强地主争夺户口和劳动力。李冲提出实行三长制的建议后

14、,在朝廷中引起激烈争论。坚持 宗主利益的中书令郑羲和秘书令高佑是反对派代表。他们对主持辩论的冯太后说,三长制 看来很好,实际行不通。朝臣中支持郑羲、高佑意见的大有人在。李冲和太尉元丕据理力 争,指出实行此制对公私都有利。最后,冯太后从加强中央集权出发,认为实行三长制既 可使征收租调有根据和准则。又可清查出大量的隐匿户口,三长制终于在冯太后的支持下 实施。 三长制的建立,打破了豪强荫庇户口的合法性。在实行的过程中,三长还是从大族豪强中 产生,他们不仅本人可以享受免于征戍的特权,而且亲属中也有一至三人可以得到同样待 遇。但较之宗主督护制,它毕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实行后,国家直接控制的自耕农民大 量增加,国家赋税收入相应增加,农民赋税负担也有所减轻。北魏后期社会经济明显的恢复和发展,当与此有密切关系。北魏的三长制后来成为北齐、隋、唐时期乡里组织的基 础。“汉化”措施: 北魏统治者实行的推动鲜卑族向汉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