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20 -20学年度第一学期任教学科:任教年级:任教老师:xx市实验学校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三)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分析: 经过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的学习,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相关性质及判定; 本节课是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第三课时,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 学生已经经历了对菱形的性质及判定的探究及验证过程,基本掌握了菱形的各项性质及判别方法。学生的活动经验分析: 在前两节课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
2、手操作、 小组合作等方式探究发现了菱形的性质及判别方法, 并对这些发现进行了严格的推理证明。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积累了许多关于菱形的活动经验, 同时在学习中倡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因此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经验, 也具备了合作交流的能力。二、教学任务分析教科书对于本部分的安排, 是在学生充分经历了菱形的性质及判定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的, 学生理解了菱形的概念, 探索并证明了菱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别方法, 本节课是对菱形性质及判定的巩固, 要求学生能利用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基于以上任务分析,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定为:1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灵活运用菱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3、 并掌握菱形面积的求法。2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菱形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的应用过程, 体会数形结合、 转化等思想方法。3 .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与数学表达能力。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知识回顾;第二环节:知识应用;第三环节:拓展提高;第四环节:效果检测;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因人作业。第一环节:知识回顾bce内容: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菱形的性质及判定,你能 完成下面几个题目吗?1 .如图1所示:在菱形abcdfr, ab=q请回答下列问
4、题:(1)其余三条边ad dg bc的长度分别是多少?a(2)对角线ac与bd有什么位置关系?d图1aed(3)若/ adc=120 ,求 ac的长。2 .如图2所示:在uabcd添加一个条件使其成为菱形:添加方式1:添加方式2:c图2目的:通过一些简单题目的设计,帮助学生回顾菱形的相关性质及判定方法, 学生从题目入手,不会显得那么古板枯燥,不仅能回顾相关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效果:学生通过题目很好地回顾了相关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第二环节:知识应用1.典型例题:例3如图3,四边形abc电边长为13cm的菱形,其中对角线bd长为10cm.求:(1)对角线ac的长度;(2)菱形a
5、bcd勺面积.解:(1)二.四边形abc此菱形, .ac,bd,即/aed=90 ,_ 1 一 一 ,、debdx 10=5 (cnj)2 .在rtade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e . ad2 de2.132 52 12(cm). .ac=2ae=2 12=24(cm).(2) s菱形abc= s aabd+ s cbd1 .=2x sab=2x x bdx ae2=bdx ae=10 12=120(加).目的:通过例3让学生对菱形的相关性质进行灵活应用,同时学生对于具体 的问题通过自主思考、小组交流、学生展讲、教师点拨后基本能形成比较好的解 题思路。效果:学生对于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比较容易,但是
6、学生的书写过程不规范; 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很容易求一边上的高,经过讨论交流点拨后学生能接受这 种方法。在实际过程中教师应追问学生菱形的面积和对角线有什么关系,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突破这一教学难点。2 .变式训练:如上图3,四边形abcd1菱形,其中对角线bd长为12cm, ac 长为16cm.求:(1)菱形的边长;(2)求菱形一条边上的高。目的:变式训练的设计,是想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菱形的相关性质,同时 对于第二问,学生必须灵活运用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这一结论求 出面积进而求出一边上的高。效果:学生对于第一个问题解决比较顺畅,书写较例3规范多了,但对于第二问仍然有疑问,教学时注
7、意引导。3 .方法启迪:同学们在我们刚才完成的例题及变式训练中你有什么方法感悟或者经验?目的:学生完成典型例题后及时总结经验是帮助学生形成解题思路的好办法,教师借助这一环节既帮助学生梳理了思路,同时对于学习还有困难的学生是一个好的学习机会。效果:学生对解决菱形性质类题目有了自己的思路,同时在例题和变式训练 中有问题的同学通过思路的梳理与解析,也基本能掌握解题的方法。4 .知者加速与补读帮困:知者加速1:已知菱形的周长为40cml 一条对角线长为16cm,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 cm .目的: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大多数数学老师我想都有这样的感受,无论是 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学生掌握知识的差异太大了,为
8、了不让掌握较快的同学(我 们称为“知者”)在陪读中浪费大量的时间,自然分材教学主张这部分同学能够 先行一步,课堂上能尽可能多的掌握知识(我们称为“加速” )0正是因为数学每一节课的知识点都比较集中,数学课堂上对于学困生的帮助 才比较容易操作。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教学后,对掌握较慢接受能力较差的 同学(我们称为“补读生”)应及时帮困。效果:知者加速的操作主要是从熟练掌握知识点和拓宽学生知识面两个方面 来进行的。“知者”学完新授知识以后,最主要的任务还是熟练掌握知识点,此 时教师应可以通过典型例题的反复练习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熟练程度为后面的 灵活运用打好基础。当“知者”已经掌握知识点以后,教师就
9、应该及时通过变式 训练或增加难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通过补读帮困让学习有困难的这部分同学能够在数学课上尽可能地掌握知 识,以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第三环节:拓展提高1 .如图4,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重叠在一起,重叠部分 abcd1菱形吗?为什么?图42 .如图5,你能用一张锐角三角形纸片 abc折出一个菱形,使/a成为菱形一个内角吗?图5目的:很多学生在玩耍的时候经常玩纸条,学生非常熟悉这一背景,但是他 们很少发现其中的数学知识,这样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通过这一题目对于 菱形的相关判定方法也进行了巩固。效果:学生学习的兴致非常高,讨论积极,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后对 问题基本理解
10、。第四环节:效果检测1 .如图6所示,菱形abcd勺周长为40cm,它的一条对角线bd长10cm,则/abc=0 , ac= cm.2 .如图7,四边形abcd1菱形,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 ac=4cmbd=8cm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 cm2.图6图8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3 .已知,如图8,在四边形abcm,ad=bc点e、f、g h分别是ar cdag bd的中点,四边形egfh ()a.矩形 b.菱形 c.等腰梯形 d.正方形4 .已知:如图9,在菱形abcm,e、f分别是ab和bc上的点,且be=bf求证:(1) aade cdf (2)/def之 dfe.知者加速2:
11、已知:如图10,在rtaabc=90 , / bac=60 , bc的垂直平 分线分别交bc和ab于点d e,点f在de延长线上,且af=ce求证:四边形 acef1菱形.第五环节:课堂小结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存在什么疑问?请从以下三个 方面进行总结:知识收获、方法收获、关注问题。总结完成后请小组内进行交流。 最后教师应对本节课方法上,解题思路上进行升华点拨。目的:学生能从以上三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反思,能起到巩固所学知 识,归纳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的作用。效果:学生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反思,同时通过小组交流畅 所欲言,既回顾了知识又帮助了同学
12、。第六环节:因人作业必做题:课本p27知识技能第3题,第4题,第8题;选做题:如图11,在四边形 abcg, ad/ bc, e为bc的中点,bo2are上ea 2, ac与ed相交于点f.当ab与ac具有什么位置关系时,四边形aecd 是菱形?请说明理由,并求出此时菱形 aecd勺面积.目的: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水平的不同把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是 学生必须掌握的题目,对于巩固本节课的基础知识能起到较好的作用,选做题是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让他们在掌握基础的同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四、教学设计反思: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1 .重视课本提供
13、资源,有效进行合理整合新教材的编订都是相关专家经过深思熟虑才编写出来的,教师在使用教材时,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的每一个题目、每一句话,不要轻易舍弃,同时也要重视学情, 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搭配, 比如在本节课中我对典型例题进行了变式训练, 这其实是把课后题提前到这一位置, 并通过有效追问把本节课学生不易掌握的菱形面积的求法不失时机地进行了夯实,起到了较好的效果。2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本节课是菱形的第三课时, 学生的学习差异是非常大的,有些学生不用老师讲解本节课已经掌握差不多了, 还有一些学生在前两节课的学习中就积累了很多的问题, 本节课要提升就会出现很多的困难,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了分层教学, 设计中有两个环节来体现, 一是针对优生的知者加速, 一是针对学困生的补读帮困, 两个环节的设置兼顾到了每一个层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混凝土增强剂项目商业计划书
- 北京市人民医院肿瘤患者安宁疗护技能考核
- 重庆市中医院护理培训质量管理考核
- 承德市人民医院虚拟内镜技术考核
- 承德市中医院科研项目设计考核
-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老年医学论文写作考核
- 鹤岗市中医院微波消融技术操作考核
- 忻州市人民医院康复评定设备操作考核
- 2025年重庆市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及答案
- 2025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必考题库与答案
- 执业药师考试《药事管理与法规》试卷及答案
- 家具配件厂产品召回记录实施细则
-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安徽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招聘笔试备考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螺杆泵的原理讲解
- 广东网格员考试题及答案
- 护士输液PDA扫码流程课件
- 2025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考点梳理背默清单
- 市政工程交通导改与管理方案
- 科学拓展保温瓶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