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概论_第1页
城市规划概论_第2页
城市规划概论_第3页
城市规划概论_第4页
城市规划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城市规划概论王如欣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的讲座内容是“城市规划概论”。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在这一章当中,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四个小节,“城市”的概念、城市的形成、中外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化与城市问题来说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一、城市的概念(一)什么是“城市”有关于“城市”的概念。什么是“城市”?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实,尽管目前世界上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型地域里,但在发达国家,甚至超过80%,人们对“城市”的理解依然是多种多样的,正如法国学者P.Pinchemel所言:“城市现象是一个很难定义的现实:城市既是一种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

2、心和劳动中心,更具体地说,也可能是一种特征或一个灵魂。”那在中国,城市是由古代的“城”和“市”两个概念结合而来。城主要是指四周围以城墙、扼守交通要冲,具有防卫意义的军事据点。在周礼地官中称,“筑城以为君,造廓以守民。”管子度地中称,“城、廓、沟、池以为固。”“内之为城,城外之为廓”,古今注中称,“城者,所以自守也。” 城是一种防御性构筑物,最早是一种大规模、永久性的防御设施,主要用于防治野兽侵袭,后来逐渐演变成为防御敌方侵略。所谓“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毁也”。再看“市”的概念。市是交易场所,人口集聚之地。周易系辞:“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会天下货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周礼地官中称,“五十里

3、有市”、“大市日昃而市,百姓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日,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古代常将“市”与“井”连在一起称为“市井”,因此“城”加上“市”就称为“城市”,这是中国古代对于“城市”的概念。而在西方,主要城市来源于居民点的不断发展和演变。在西方的居民点,首先由Hamlet(小村)逐渐发展为Village(村庄),又逐渐发展为Tomn(镇)、City(城市)以及metropolis(大城市、大都市),那居民点主要分为乡村居民点和城镇型居民点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之间以转型带作为一个连接。城市的概念有小村、村庄、镇、城市、大都市,由它们组合而来。现代的城市早已不简单是城和市的结合,其职

4、能和组成部分都发生的巨大的变化。城市的概念也因而变得复杂,这是城市定义的多样性和城市标准的多样性产生的原因。城市的理解,在现代是基于以下三个前提,首先,城市是相对于农村而言的,第二,城市的定义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从任何一个片面的角度或特征出发,对城市下定义都是不完整的。城市的概念的第三是随着时间而发展的,例如古代城市和现代城市,它们的定义和概念是完全不同的。这张图片表现了在心目中理想的农村的形象,而这张图片是现实中法国城市之间的农村的形象。这张图片则体现了新加坡浪漫的乌节路,城市里休闲道路的形象。而这一张则是美国气势磅礴的海滨城市的形象,以及美国高速发展的城市鸟瞰图的形象。Urban这个词源自拉

5、丁文Urbs,意为城市的生活。City含义为市民可以享受公民权利,过着一种公共生活的地方。相关的字,如citizenship(公民)、civil(公民的)、civic(市政的)、civilized(文明的)、civilization(文明、文化),这都说明社会组织行为处于一种高级的状态,城市是安排和适用这种生活的一种工具。(二)各学科关于城市的定义各学科关于城市的定义都是不尽相同的。首先是社会学,Bardo & Hartman:按照社会学的传统,城市被定义为具有某些特征的、在地理上有界的社会组织形式。在他们看来,城市具有以下特点:1、人口相对较多,密集居住,并有异质性;2、至少有一些人从事非农

6、业生产,并且有一些是专业人员;3、具有市场功能,并且有至少部分制定规章的权力;4、城市要求有一种基于超越家庭或家族之上的“社会联系”,更多的是基于合理的法律。而从经济学角度出发,Button定义的城市是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相互在一起的网状系统。那从地理学角度出发,城市是历史上形成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体的,有高度密集的人口、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的社会物质、地域系统。它主要具有:1、地处交通方便的环境;2、有一定的面积;3、集中的人群和房屋。这些从不同角度定义的“城市”的概念各有侧重,并且有一些相同点。1、城市集聚的一定数量的人口;2、城市产业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方式有别于农村;3、

7、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中心;4、城市必须提供充分的物质设施,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5、城市内部各组成部分紧密联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那“城市”的定义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上是这样的。依据一定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把一定地域组织起来的居民点是该地域或更大腹地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亚里士多德曾经这样说过,“人们为了生活来到了城市,人们为了生活得更好集聚在城市。”这也体现了城市的真意。那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又是如何理解的?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中提出: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城市必须具备的四大功能有: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下面四张

8、图片主要体现了城市的这四大基本功能。(三)关于城市的界定关于城市的界定,我国在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中对“城市”的定义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的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建制设立的市和镇,而关于城市的界定,国际城市的标准和我国的界定标准是不尽相同的,国际城市的标准主要按照人口规模的标准和人口密度的标准来界定。其中,人口密度的标准又分为行政区划的标准和职业构成的标准,而我国的城市界定标准主要分为,我国建制市的概念和建制市(镇)的标准这两方面。人口规模的标准,即是以人口的集聚程度和数量为标准,当某个居民点的人口达到某种规模时就可以将之定为“城市”,其余为乡村。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设施标准为2

9、00到20000人,为便于各国对比研究,联合国区域开发中心规定,市的人口数量最低标准为20000人。而人口密度的标准则是以单位地域空间内聚居人口的密度高低来划分城市,人口密度标准也因国情不同而存在异同,如美国规定只有达到400人/平方公里的地方,才可称之为城市。而日本则规定为4000人/平方公里,澳大利亚则是190人/平方公里。在我国,人口密度的标准即以行政区划的标准和职业构成的标准来划分,人口密度的标准以行政区划和职业构成的标准来划分,行政区划的标准即以政府的规定或立法宣布的结果作为划分城市的标准,它为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还有以某区域的历史、政治或行政地位作为是否设市的依据,如某级政府机构所

10、在地、边境要塞、历史文化集中地等,而职业构成的标准,则是将人口职业的构成,尤其是以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口比例作为划分城市的标准。我国城市界定的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非农人口数量、产业规模和行政管辖的意义,我国一般按照行政建制设立中央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以及县级市四个级别。中央直辖市是与省同级的行政单位,受中央政府的直接领导和管辖,目前中国的直辖市有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四个城市。而副省级市则是在不改变现有政策行政隶属关系的前提下,具有省级计划决策权和经济管理权,目前中国的副省级市有哈尔滨、长春、沈阳等15个城市,地级市则是受省级自治区政府的直接领导和管辖,一般均为设区的市,如宜昌、绍兴

11、等城市。县级市是不设区的城市,具有与县相平行的行政地位,如昆山、武进等城市。那建立市(镇)主要有以下三个标准。首先,设立市级市的标准是社区从事非农业产业的人口25万人以上,其中市政府驻地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20万人以上。工农业总产值30亿元以上,其中工业产值占80%以上。而设立县级市的标准是由于我国疆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县的差别比较大,因此撤县并市的标准需要分类处理,例如自治区人民政府或行政公署驻地,乡镇工业产值超过4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25亿元,这样的重要港口和贸易口岸,以及具有政治、军事、外交等特殊需要的地方。设立建制镇的标准是,凡县政府所在地一般均可设立镇,总人

12、口在20000万人左右的乡,其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全乡人口比重的10%以上,即非农业人口最低限度2万人可设镇。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和山区,条件可适当放宽。我国的城市建制标准,1993年的建制标准,这里有一个表,在这个表上可以看出,从人口、经济、基础设施等各方面都给出的限定。(四)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城市与区域是点与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那一方面,城市是一定区域范围的核心,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起了主导作用;而另外一方面,区域是城市发展的腹地和基础,区域的资源条件、经济条件和交通条件等制约着城市的发展方向和规模。城镇体系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

13、家中由不同的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城镇体系并不是与城市同时产生的,它是在区域内的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镇体系的构成一般具有以下这些条件,首先,城镇群体内部各城镇之间在地域上是邻近的,具有便捷的空间联系。第二,城镇群体内部各城镇具有自己的功能和形态特征。第三,城镇群体内部各城镇从大到小、从主到次,从中心城市到一般集镇,共同构成系统内部的等级序列,而系统本身又是从属于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在这一张图上可以看到,基本上我国主要的城市群分布,在这张图上都表现了出来,有环渤海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等。二、城市的形成第二节,城市的

14、形成。城市的起源,来源于居民点的形成,然后才是城市的形成。居民点的形成是怎样来的?人类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离导致了居民点的形成,而人类的第二次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农农业中分离出来,则导致形成了最初的城市。第一次社会劳动大分工出现了以农业为主的固定居民点,而第二次社会劳动大分工则出现了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第三次社会劳动大分工则产生的以防御功能为主的城市。那城市存在的必要条件是以下几点:第一,农业劳动力有的剩余;第二,农产品有了剩余。世界上第一批城市主要分布在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两河流域,以及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黄河流域。城市产生的过程主要有以下这些阶段:在原始社会

15、由没有固定的居民点一直发展到以防御性为主的构筑物,如沟、墙等,而在奴隶社会,则是由防卫性,如“筑墙以卫君,造廓以守民”,一直发展到以奴隶主居住和商业、手工业者居住的城市,以农业为主的奴隶居住点,农村。城市的形成,城市产生的前提条件主要在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粮食的出现,那城市产生的基础条件是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导致了社会分工。由下面的对应关系可以看出,居住方式和社会分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游牧、渔猎是没有固定的居民点的,而农业是有固定的居民点的,手工业形成了集镇,商业则形成了城市,那农村的推力再加上城市拉力的共同作用下,城市产生并且发展起来了。城市的选址主要有以下这些限制:第一,出于防御的

16、需要,是为了保护劳动果实,抵御入侵。淮南子原道训曰:“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第二,城市的选址需要交通方便,以便与乡村和其他城市之间产生联系,西汉盐铁论这样说,“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君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衢五通,商贾之所凑,万物之所殖也。”那城市选址的第三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是环境的容量,需要有足够的用地和足够的人口,满足足够的用地和足够的人口需要。第四点,就需要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可以提供足够的水源、食物和能源等。三、中外城市的发展基于以上条件下的中外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目前可以分为三个大的城市发展阶段。首先是早期的城市,早期的城市由于农业革命而出现了剩余产品,因此导致了农业社会城市

17、。第二个阶段是现代城市,是由于工业革命,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工厂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应,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因此导致了工业城市、大城市的产生。第三个阶段是当代城市,它是由于后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以制造业为主转为服务业为主,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经济结构由水平型向垂直型转变,导致了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大都市连绵区。下面是这张图,这是吉林省长春市近60年来的城市扩展情况。由1949年以前的中心城区到1949年至1977年的工业发展,1978年到2002年的后工业发展,形成了由中心城区向外扩张的一个城市发展的面貌。(一)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中外城市发展中的古代

18、城市案例都有哪些?先看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在奴隶社会的城市,中国最早的城市现知在商代,距今3500年左右在郑州市区地下,南北2000米,东西1700米。而在中国古代对城市的发展有非常明确的记载,“匠人营国,方九离,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秦统一中国之后取消了封侯制,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城市变成为中央、府、县统治机构的所在地,此后2000多年来,这个体系沿袭至今,基本没有变化。在封建社会前期的都城,汉长安城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城市的代表,它是在秦咸阳的离宫兴乐宫的基础上扩建出来的。隋朝的长安城是由隋朝定名为大兴城,在唐朝取代隋朝之后才改名为长安城的,

19、它曾经人口达近百万人。长安城的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规则,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布局。左祖右社,城的东南西三面各开三门,道路系统形成严整的方格网,城内集中两个市,即东市、西市对称分列两侧。唐长安的规划对其后都城的规划影响都非常大。这是唐长安的平面图,而这是现代的西安城。我们可以发现,在局部的地区还保留了唐长安城的空间结构。这张是唐长安城的复原图,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唐长安城的平面布局。在封建社会中期的都城则要以开封城作为典范,北宋都城开封在城市经济的发展平面布局,城市面貌等方面颇具特色,它的平面布局为三套城墙,平面形状为不十分方正规则的矩形,中心为皇城,也称大内,第二重为里城,最外

20、一重为外城。里城及外城均有宽阔的城壕。开封的商业布局与唐长安有显著不同,它不是集中布置在特定的市内,而是分布全城,与住宅区混杂,沿街开设各种店铺,形成熙熙攘攘的商业街,从而使城市面貌发生的很大的变化。北宋开封城的三套城墙、三套护城河、宫城居中、“井”字形干道系统等布局对以后的都城规划的影响非常大。这张图是开封城的平面布局图,而这张则是开封城在清明上河图上体现出来的样子。清明上河图忠实地记载了那个时候开封城的样貌。在封建社会后期的都城,就要以明清的北京城为典范,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扩建的,它有诸多特点。首先,明清北京城的布局体现了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继承的历代都城规划的传统。而城市布局运用了

21、强烈的中轴线手法,重点突出,造成了宏伟的壮丽景象。北京城内的街道以纵横主干道为骨架,连接次要干道,支路,进而连接各院落式的住宅,构成的居住区。北京的居住区在皇城的四周。明清北京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城市规划和建筑方面杰出的创作,而是我国古代城市优秀传统的集大成之作。那在这张图上可以看到明清北京城的平面布局图以及鸟瞰图。而这张图则表现了中国传统的规划设计思想在明清北京城上的体现,左为三环相套的城市空间构成,而右为重重围墙的里坊宅院空间层次,这是一种多层次的空间封闭结果。它还体现了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设计的思想,暗合了城市选址中对于山脉风水这方面的要求。理想的风水格局与前朱雀、后玄武、

22、左青龙、右白虎这样的风水选择的口诀暗合。(二)外国古代几个典型的城市看完了中国古代城市的典范,再看中国古代几个典型的城市。首先是古埃及的城市孟斐斯,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已被发现的是公元前3200年左右,建与尼罗河下游最南端,它以白色城墙围绕,因此也成为“白城”,孟斐斯是古埃及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古王国时代建都于此,中王国和新王国时代则迁都底比斯,孟斐斯仍不失为重要城市之一。这是孟斐斯古城的遗址。再是古埃及的城市卡洪城。它于公元前2000年建成,在法尤姆绿洲东南部,尼罗河的西岸。城市平面为380米260米的长方形,古埃及法老大多生前为自己建造宏伟的陵墓,卡洪城便是为兴建塞索斯特里斯二世的金

23、字塔陵墓而修建的一种特殊的居民点,当时的人口约2万人,陵墓完工后,该城便被废弃,逐渐被淹没在沙漠中。这张图表现了卡洪城的平面布局。在这张图上清楚地体现了由于社会地位的不同,在城市中居住的分区也完全不同,城市的西边,即热风吹进来的方向是给奴隶居住的奴隶住区,而城市的背面给贵族区居住的,由凉风吹入的方向,则是由贵族居住的贵族区。那中间是商人、手工业、小官吏居住的地区。再是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亚洲西南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古称两河流域,也称美索不达米亚。在这里,约建于公元前2000到2100年,有一个吾尔城。这个吾尔城有城墙和城壕,是那个时代比较完整的城市的雏形。那在公元前3000年,两河

24、流域建立了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国家,建立的巴比伦城于公元前689年为亚述国王所毁,公元前650年亚述国灭亡后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并重建了巴比伦城。新巴比伦城为西亚贸易和文化中心,总平面大体呈矩形,全程有100扇用铜做成的城门,因此希腊大诗人荷马又把巴比伦称为“百门之都”。这是巴比伦城的平面图,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到城市的西部基本都是王宫宗教建筑,而城市的东南部则是低矮的平民居住区,这个城的布局非常显著地体现了宗教政治的特点以及宇宙崇拜的特点。这张则是古巴比伦城的想象复原图。这是古巴比伦城的遗址图。再是古希腊的城市雅典。雅典背山面海,城市布局呈现不规则、无轴线的关系,城市的中间是卫城,最早的居民点则形成

25、于卫城的山脚下,与早期希腊城市一样,广场无定形,建筑物排列无定制,街道无系统,道路无铺装。那卫城的建筑布局是经过人们长期的步行观察、思考和实践的结果,它即考虑到从城下四周仰望时的美好的视觉感受,又考虑到置身其中的美好感受,因而使最好的角度朝向着人们。这是雅典卫城的复原图。再是古罗马的城市。在城市建设史上,罗马人不像希腊人一样善于利用地形,而是强力地改造地形,罗马的帝国时代,城市之多之大,是世界古代文明中罕见的,在整个帝国的版图上,城市数以千计,中小城市的规模可达几万人口,大城市人口可达几十万,甚至接近百万。古罗马城是在一个较长时间里自发形成的,公元3世纪时,人口超过了100万。城市中心广场后来

26、逐步形成了广场群,其中罗马广场全部用大理石造成,它的南面是凯撒广场,后又陆续建造了奥古斯都与图拉真广场。古代罗马城市建设成就集中体现在中心地区广场群与建筑群,突出表现在它的市政工程上,大街上有的宽达20、30米,人行道与车行道分开,有的城市干道的两侧还做成有列柱,形成常常的柱廊,街道上铺着光滑平坦的大石板,但城市总体布局比较零乱,它是由许多点凑合而成,而非完整的系统。由这张平面图就可以看出罗马城的城市发展之初由点向周围四散形成的城市的空间布局形式。这张图则体现了罗马城由点向周围四散发展形成城市之后的繁荣的景象。这张是古罗马城的遗址。这是古罗马著名的斗兽场。古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它的重建是文艺复

27、兴时期的创举,它的大穹隆的顶点离地137.8米,丰富了城市的立体轮廓。圣彼得大教堂面前的广场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广场,它以方尖碑为中心,以长198米的长圆形广场和梯形广场相接,是城市重要的集聚公共空间。这张图是圣彼得大教堂前的鸟瞰图,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的空间形制。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城市还有一个是意大利的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是世界上最精致的广场之一,它在不同空间的互迭和视觉上的相似形及对比性运用上,达到了形成环境的和谐统一的艺术高峰。(三)近代城市与现代城市那在近代城市中,巴黎的改建是近代城市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巴黎的改建在19世纪50年代间进行,其目的是解决城市的迅速发展与

28、城市现状之间的矛盾,同时美化巴黎市容,改善巴黎贵族与上层阶级的居住环境。而华盛顿的朗方规划则是近代新建大城市的一个兴起的代表。美国的首都华盛顿是一个在空地上建立起来的城市,它保留了美国普遍流行的方格形道路系统,也借鉴了热那亚、拿波里斯、佛罗伦萨、马德里、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等欧洲城市的规划。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城市建设主要是为了解决现代大城市的问题而努力。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种形式的城市。第一个是卧城。卧城是仅供居住之用,它有起码的生活服务设施,但生产和公共生活仍有赖于母城。第二是卫星城,它不同于卧城,在于它有一定的工业和服务设施,可以使一般人就地工作,但另一部分人仍去母城,大城市问题的解决还是不彻底,比如瑞典的魏林比和距伦敦37公里处的哈罗新城。第四个形成的现代的城市特征是城市群的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法国的地理学家戈特曼在对美国东北沿海城市密集地区研究时提出了“城市带”的概念,战后日本学者对东京、大阪等城市化地区的研究中又提出了“大城市圈”的概念,城市带是指多个大城市地区连接成一个巨型的、一体的居住和经济活动群集的地带。而大城市圈则是指由单个城市和该大城市核心的周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