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农村“三变”改革半年工作总结汇报_第1页
某县农村“三变”改革半年工作总结汇报_第2页
某县农村“三变”改革半年工作总结汇报_第3页
某县农村“三变”改革半年工作总结汇报_第4页
某县农村“三变”改革半年工作总结汇报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某县农村“三变”改革半年工作总结汇报市委改革办: 去年以来,按照省、市委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的总体部署要求,我们把“三变”改革同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谋划,先后研究制定xx县“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xx县开展农牧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方案关于完善农牧村土地草原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本着“积极稳妥、试点推进、规范拓展”的原则,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6个村先行开展试点,稳步推进清产核资、确权登记颁证、集体资产股权量化、资源评估等工作,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变+现代农业”“三变+乡村旅游”等方面积极探索,加快构建以农

2、民为主体、股权为纽带、产业为平台、企业(合作社)为龙头的发展模式,有效推动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农牧民群众稳定增收。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围绕明晰产权,盘活存量资产。以农牧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摸清资源底数,建立投资入股资本存量台账,夯实“三变”改革基础。一是扎实开展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全县各乡镇全面开展农村土地(草原)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确权草原面积1345、9万亩,应签牧户7125户,签字确认牧户6095户,签字率85、5%;确权耕地面积8、7252万亩,占应确权耕地面积的99%、占国土二调面积的46、6%、占二轮承包面积的407

3、%;确权承包方5351户,签订土地承包合同5351份,签订率达到98%;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5351份,发放率达到98 %;完成23个村1228宗宅基地和农房的外业测量工作。二是全面启动“三资”清产核资,县、乡(镇)相继召开农牧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启动会议和业务培训会议,培训人数达350人次。全县102个农牧村中,46个村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清理资金2963万元,清理资源360、59万亩,摸清了集体“三资”存量、结构、分布、运用效益和经营情况,其余村的清产核资将于8月底全面完成。三是加快农村产权交易步伐,制定出台xx县农牧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农牧业设施确权登记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开通

4、了县级农牧村产权交易平台,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林权、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等抵押融资搭建了平台,目前全县已流转草原面积106万亩、耕地2、35万亩。二、坚持因地制宜,壮大特色产业。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因村施策强化各方协作,把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供给作为主攻方向,全县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不断提高,“三品一标”农产品比重达到45%以上。截止目前,全县4个品牌获得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创建“中国驰名商标”1个、“甘肃省著名商标”2个,形成了以高山细毛羊、牦牛、马鹿、小杂粮为主的特色产品体系,“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特

5、色日趋鲜明。明花乡前滩、双海子、湖边子等村积极探索“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新模式,引导农牧民以资金入股,每户参股500元成立合作社,利用荒滩空地种植梭梭3800余亩、肉苁蓉1315亩、文冠果1093亩、锁阳30余亩,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大河乡喇嘛湾片借助临近城郊的区位优势和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的政策机遇,把发展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基础设施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统一起来,以房屋租赁、出让、入股等方式,租赁宅基地2、5万平方米、房屋经营权1、3万平方米,发展农家乐5户、育林育苗1000多亩。马蹄乡大泉沟村飞天刺绣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自主设计开发80多种民族手工刺绣产品,

6、销售市场拓展到五个省几个大中城市,辐射带动周边300余名妇女实现了就近就业创业,人均每月增收2000元以上。三、注重规范提升,培育承接主体。针对全县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层次低、带动作用发挥不强等问题,县财政每年专列200万元资金,用于规范、提升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依托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按照区域型和产业型两个类型,大力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健全完善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大力推行“供销社+合作社+农牧户”等经营模式,从单纯的收购环节延伸到加工、仓储、运销、信息服务等项目,不断拓展服务“三农”功能,激发合作社发展活力;依托电子商务和供销电商平台,大力推行“农牧户+龙头企业+电商”

7、的经营模式,推动农畜产品、土特产品、民族手工艺品等特色产品“进城”“上网”,建立线上线下互动、农户客户直通的电商发展格局,形成了“保底+分红+销售利润+就业收入”的收益分配机制,让农牧民合理分享了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依托财政资金扶持合作社探索“土地流转挣租金、劳务务工挣薪金”的模式,如金硕农业种植合作社跨区域流转承包康乐白银马蹄三乡3个村耕地1200亩,每亩租金400元(政府补贴300元),成片种植藜麦,形成造景与土地流转收益双赢,既发展壮大了合作社,带动了农牧民增收,也为发展乡村旅游增添了新亮点。截止目前,全县各类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376家,创建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20家、市级示范社5

8、7家、县级示范社98家,创建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46个、县级示范性生态家庭牧场40个,带动农牧户4800多户,占总户数的56%。四、创新投入方式,助力脱贫攻坚。今年全县统筹整合项目资金8344万元,发挥财政资金撬动效应,启动了30个农牧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项目、22个富民产业培育项目、23个省市县美丽乡村及万村整洁示范村项目,充分调动了农牧民群众自筹资金改善环境、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既破解了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瓶颈,又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优质资产。积极探索“三变+扶贫”模式,整合归集扶贫资金247万元,变“输血”为“造血”,为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分别投入40万元作为股金,入股效益较好的经营主体,建立“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利益分配机制,每年按8%利润分红,每村每年至少新增集体经济收入3、2万元,有效激发了承接主体与农牧村发展的积极性;为47户相对贫困户按每户1万元的标准,将扶贫资金量化为农牧民持有的股金入股经营主体,每户每年可分红800元,使一次性投入变为持续性增收,形成了农牧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我县农牧村“三变”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效,但与兄弟县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承接主体带动能力不强,农牧户与企业对接合作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还比较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