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发展简史_第1页
生产管理发展简史_第2页
生产管理发展简史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8 世纪 80 年代工业革命,工厂制度产生以后,社会的基本生产组织形式从以家庭、手工工场为单位转向以工厂为单位, 机器代替了手工操作, 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企业内部的分工日益细微,协作更加广泛。大量的管理经验及实践,为建立早期管理理论打下了基础。对早期管理理该首先做出贡献的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在 1776年写了国富论 一书, 系统的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及劳动分工理论。 他的这本书是生产经济学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在亚当斯密之后,一位英国人查尔斯巴贝奇扩大了斯密的观察范围,提出了许多关于生产组织和经济学方面带有启发性的观点。在生产管理的发展史上,弗雷德里克w泰罗毫无疑问地是个杰出的历史人物,

2、他作为研究考察领域的生产组织、 劳动控制、 设备装置与生产控制的创始者,被称为 科学管理 之父。在泰罗以后,困扰着认真调查研究者的另一个难题是大规模问题的复杂性。要解决这类问题,必须要借助于数学方法。f w哈利斯;1915 年作了数学分析的尝试,他最先发表了简单情况的经济批量的模型。当前出现的一般生产领域活动的高涨,是以 20 世纪 30 年代的两个发展作为开端的,这两个发展成为未来的基础并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一个是沃尔特休哈特(waltershewhart )在 1931 年对统计质量控制的发展和它在工业中的应用;另一个是1934年在英国工作的l hc 蒂皮特对工作(劳动)抽样理论(确定各

3、种延迟、工作时间等方面标准的取样程序)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 当代生产管理的概念、 理论和技术开始迅速发展。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统计质量的概念发展迅速, 在产品质量控制中广泛地应用; 二是引用了线性规划, 高速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使大规模线性规划问题的解决成为可能; 三是其他的数学方法也发展起来。 例如排队论在生产线、 机器保养等方面得到了应用。 还发展了一些新的、更现实的库存模型。现在的生产管理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以前的以企业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现在的生产方式呈现出多样化,手工生产、大量生产、精益生产、集成制造、敏捷制造、大量定制生产、绿色

4、制造等各种生产方式并存。现在的生产管理竞争体现在多个方面的竞争,主要包括价格、质量、品种、时间、信誉、环保等竞争 因素,主要竞争因素也不断发生变化。在现在和未来,运用电子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计算机集成制造,实现mrp 、 erp 系统的应用,通过mrp 、 erp 系统来大幅度地提高生产管理绩效。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全球化、敏捷性、精益生产等成为不断发展的新趋势。精益生产起源于20 世纪 60 年代的日本丰田公司, 在现在各种资源都十分紧张的时代变得更为重要和流行。 精益生产的基本原则是消除各种形式的浪费, 包括物料、 流程等很多方面。 精益生产集中了大量生产 (高产量、低成本)和手工生产(

5、品种多和柔性)的优点。精益生产的实质是一种生产管理技术,能够大幅度减少闲置时间、作业切换时间、库存、低劣品质、不合格的供货商、产品开发设计周期以及不合格的绩效。现在有很多种方法、制度、活动可以提高生产管理绩效。常用的主要有: 5s 管理、目视管理、目标管理、合理化建议活动、 tqm (全面质量管理)制度、 tpm (全面生产管理)制度、qcc品管圈制度、qc新老七大手法、spc、ie、6指理、iso9000等。这些方法或工具都是已经被证明行之有效的。5s 起源于日本, 1955 年,日本当时只推行了前2s ,即整理、整顿,其目的仅为了确保作业空间和安全, 后因生产控制和品质控制的需要, 而逐步

6、提出后续3s, 即清扫、 清洁、修养 。 1986 年,首本 5s 著作问世,从而对整个日本现场管理模式起到了冲击作用,并由此掀起 5s 热潮。现在, 5s 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也是其他管理活动有效展开的基础。目前国内企业在推行5s 过程中往往停留在制造部门、物料部门或管理部门等,而研发、销售部门常会漠不关心。故真正做到全员参与活动的企业为数仍然不多。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 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 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的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种利用人的视觉进行管理的科学方法。目标管理(简称为mbo)的思想最初由彼得德鲁克提出,其后经由他的学生乔治奥边奥恩 (ge

7、orgeodiorne) 发展,盛行于20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目标管理是根据重业绩、成果的思想, 由企业确定各阶段期望达到的总体目标, 再由各部门根据总目标确定各自的分目标,并积极努力使之实现的一种管理方法。进入 21 世纪,随着竞争加剧,以业绩为中心的目标管理在国内外更加盛行。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 a.v .feigenbaum 最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tqm) 的思想,并且tqm 在提高在 1961 年出版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经过国内外很多公司多年的实践,产品质量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核心就在 全面 二字。摩托罗拉通信部的乔治费西尔为了解决产品质量问题,达到顾客完全满意,创立了 6 b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并于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全球摩托罗拉推广。现在,广 6 b泛用于摩托罗拉管理系统, 在生产流程再造和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