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原创】双酶切连接反应之全攻略(原创)双酶切连接反应之全攻略前一阵子一直在做双酶切质粒重组,失败了 很多次,不过很快改善了 实验方法,用 2 周重组了 14 个质粒。现就自己的体会, 结合战友的宝贵经验,谈一下质粒重组的一些个人经验。1、 回收PCR产物:在进行PCR扩增时候,给引物两端设计好酶切位点,一般说来,限制酶的选择非常重要,尽量选择粘端酶切和 那些酶切效率高的限制酶,如BamHI,Hindlll提前看好各公司的双切酶所用公用的BUFFER以及各酶在公用BUFFER!的效率。选好酶切位点后,在各个酶的两边加上保护碱基,其原则可参照:双酶切时间及其体系: 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建议酶切过夜,其
2、实完全没有必要,我一般酶切 3个小时,其实 1个小时已经足够。 应用大体系,如 100 微升。纯化问题:纯化PCR产物割胶还是柱式,我推荐柱式,因为割胶手法不准,很容易割下大块的胶,影响纯化效率。现在的柱式纯化号称可以祛除引物,既然如此,酶切掉的几个碱基肯定也会被纯化掉了。所以,PCR产物和双酶切产物的纯化均可应用柱式纯化。我用的是TAKARA的纯化柱试剂盒酶量的问题:以TAKARA的为例,其对1单位酶的定义如下:在 50反应液中,30C温度下反应1小时,将1 勺X DNA完 全分解的酶量定义为1个活性单位(U)。而该酶浓度约为15单位/微升,在除外酶降解的 因素外,该酶可分解15gg的DNA
3、,而 一般从1-4ml菌液提出的DNA约为3gg,而PCR纯化后的产物(50体系)约为3g&所以即便全部加进去,只要纯化的 质量 好,酶切完全切得动。2、酶切、回收后的PCR产物与载体的连接摩尔比的计算,很多人凭经验也可以。但对于初学者从头认真计算则非常有必要。回收的载体片段:回收的 PCR产物片段=1:10 ,一般取前者,后者取。pmol为单位的 DNA转换为为 eg单位的DNA:( X pmoles长度bpx 650 / 1,000,000 (注:长度 bpx 65(是该双链 DNA的分子量)所得数值即为 eg也可以直接用这个公式套.1pmol 1000bp DNA=e潮载体是5380bp
4、,则为xxe=g。测DNA浓度可以在专用机子上测,注意OD值,一般约另外,如果嫌麻烦,也可用 MARKER进行估测,女口 MARKER2000 5微升的 MARKER每个条带约 50ng。连接反应:TAKARA的连接酶上的说明写的过夜,而其对连接酶单位的定义为:在20 e的连接反应体系中,6eg勺XDNAHindIll的分解物在16C下反应30分钟时,有90%以上的DNA片段被连接所需要的酶量定义为1个活性单位(U)。而它的浓度为3 个小时足已350 U/ e,l 所以完全够用。连接酶容易失活,注意低温操作,最好在冰上。时间3、转化: a、 全量(10 QI加入至100 |i I JM10感受
5、态细胞中,冰中放置 30分钟。b、42C加热45秒钟后,再在冰中放置 1分钟。c、 加入890 q I AM阴性培养基,37C振荡培养60分钟。取100 Q铺板。也可离心后余100 Q几个非常重要的问题1做转化的时候,进行酶连接反应时,注意保持低温状态,因为LIGASE酶很容易降解.为保险起见,一般连接3小时,16度.2对含有AMP-RESISTENC的质粒铺板时,注意加AMP时的温度,温度过高,会使克隆株无法筛选出来.我的方法是培基高温消毒后放在烤箱里,烤箱一般温度为55-60度,然后做的时候拿出来,这样好掌握温度。铺板前后注意用吹风机吹干3对照的设立:为验证双酶切是否成功,可做如下对照:A
6、酶切反应时加各单酶分别切,两管,用同一种BUFFER跑胶看单切的两管是否成线性.如两管均成线性可初步判断双酶切成功.做转化时,也要进行对照.设4个:A. 即拿双酶切的质粒产物也进行连接反应,这个对照可进一步看双酶切是否成功,如果长出克隆,说明很有可能只进行了单酶切,如 没长出克隆,则证明双酶切成功,当然要保证感受态,培基,连接酶都正常的情况下.B. 酶切过的未进行连接反应的双酶切产物,进行转化,这一步可以证明是否有残留的未被任何酶切的原始质粒C. 设原始质粒为对照,意为检测整个操作过程中是否有误.阴性板上用同一批感受态细胞铺板 20微升足够,检测感受态状况.4. 所有的试剂切记低温保存.一步一
7、个脚印.不要偷懒,图省事最后却更费事.注意设立对照。经PCR鉴定,克隆90%-100%的阳性率,所以在后面的挑克隆中,我只挑选 4个就足够了。然后双酶切鉴定,测序。希望大家不断补充。Ding 下,和我的方法差不多。springwel wrote:用2周重组了 14个质粒。这个效率非常不错!佩服! smartkev in wrote:Ding 一下,和我的方法差不多。连接前最好将水、插入片段和载体混合好以后置于45度水浴5min,马上置于冰上冷却,再加入buffer和ligas这个操作是什么原理为什么要选择45C其实也不一定45度,估计50度也行,45度对于几个碱基结合(酶切位点)的打开绰绰有余
8、。分子克隆3的经典操作,个人认为主要目的如下:插入片段和载体在之前的操作过程中有部分粘性末端已经匹配,如果直接连接可能会有多重插入和多载体自连的情况,45度处理是其粘性末端打开。由于片段与载体混合、预热后马上置于冰上,使得片段与载体最大限度匹配,从而提高连接效率。spr in gwel wrote:酶量的问题:以TAKARA的为例,其对1单位酶的定义如下:在 50反应液中,30C温度下反应1小时,将1 g的X DNA完全分解的酶量定义为1个活性单位(U)。而该酶浓度约为15单位/微升,在除外酶降解的 因素外,该酶可分解15gg的DNA,而一般从1-4ml菌液提出的DNA约为3gg,而PCR纯化
9、后的产物(50体系)约为3g&所以即便全部加进去,只要纯化的质量 好,酶切完全切得动。color=red但是公司给推荐的一般都是 2。Oul体系加1ul,其实我有的时候为了省酶,在20ul只加酶,切的也很好。我不明白的是,我们一般的质粒载体是否象lamda DNA 样好切,如果是那样的话,100ul体系加1ul可能也够了,会省好多钱啊,尤其是有的酶,一支才 10ul,按推荐量加,做两个100ul体系需要两管,不知道有人试过没有。smartkevin wrote:其实也不一定45度,估计50度也行,45度对于几个碱基结合(酶切位点)的打开绰绰有余。分子克隆3的经典操作,个人认为主要目的如下:插入
10、片段和载体在之前的操作过程中有部分粘性末端已经匹配,如果直接连接可能会有多重插入和多载体自连的情况,45度处理是其粘性末端打开。由于片段与载体混合、预热后马上置于冰上,使得片段与载体最大限度匹配,从而提高连接效率。如果真的是这样我觉得对于非同源粘性末端和平末端作用不大,对于同源粘性末端可能有作用。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的解释我倒是没有仔细看过分子克隆。mybbff wrote:如果真的是这样我觉得对于非同源粘性末端和平末端作用不大,对于同源粘性末端可能有作用。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的解释我倒是没有仔细看过分子克隆。刚才查了一下分子克隆3,只说了一句 以消除重新复性而导致的末端相互聚合”(中文版p71
11、)。其实如果是粘性末端酶切的话都是有用的,无所谓非同源和同源末端,就算是非同源末端,载体和载体,片段和片段也能聚合。对于平末端应该就没有什么作用了autumnsun wrote:但是公司给推荐的一般都是 2。Oul体系加1ul,其实我有的时候为了省酶,在20ul只加酶,切的也很好。我不明白的是,我们一般的质粒载体是否象lamda DNA 样好切,如果是那样的话,100ul体系加1ul可能也够了,会省好多钱啊,尤其是有的酶,一支才10ul,按推荐量加,做两个100ul体系需要两管,不知道有人试过没有。如果100ul里的DNA太多了也不行啊,酶和 DNA还是要匹配的我不明白的是,我们一般的质粒载体
12、是否象lamda DNA 一样好切,如果是那样的话,100ul体系加1ul可能也够了,会省好多钱啊,尤其是有的酶,一支才 10ul,按推荐量加,做两个100ul体系需要两管,不知道有人试过没有。其实除了考虑酶浓度(每微升多少个单位)以外,还应该考虑这种酶在lamda DNA上的酶切位点数目。比如用 Hincll和Xbal双切pUC118,这两个酶在 叫C118上都只有一个酶切位点,而在 lamda DNA上的酶切位点分别是 35个和1个。根据酶活性的 定义,相同单位的Hincll和XbaI对pUC118的酶切效率是35比1,所以在双酶切体系中,所用的 Hincll显然应该要少很多。好! !真实
13、用! !回收的载体片段:回收的 PCR产物片段=1: 10,般取前者,后者取是不是应该前者,后者啊精华!投你一票!msher wrote:好! !真实用! !是不是应该前者,后者啊已经改了 ,谢谢 !昨天 14 个测序结果出来,全部是阳性克隆。两边是载体的序列,中间是插入的目的片段。回顾自己的实验现补充几点。做转化时 ,也要进行对照 .设4个:A. 即拿双酶切的质粒产物也进行连接反应,这个对照可进一步看双酶切是否成功,如果长出克隆,说明很有可能只进行了单酶切,如 没长出克隆 ,则证明双酶切成功 ,当然要保证感受态 ,培基,连接酶都正常的情况下 .B. 酶切过的未进行连接反应的双酶切产物,进行转
14、化,这一步可以证明是否有残留的未被任何酶切的原始质粒C. 设原始质粒为对照,意为检测整个操作过程中是否有误.阴性板上用同一批感受态细胞铺板 20 微升足够 ,检测感受态状况 .就上面的对照简要说一下我的结果。 转化后第二天可见 14个标本的平皿上长了很多克隆,约 100个左右,我用的是直径 6cm 的板子,所以仍显较多,(我是先挑半个克隆并标记好行PCR鉴定后再对另外的一半进行摇菌抽提质粒),较难挑克隆,所以铺皿时不用离心, 直接用 100微升的铺皿就可以了 ,我其中一个是这样做的,长得克隆较大,很好挑选。 下面简要的说一下对照的结果。A 只长出了 3个克隆,以 100的基数计算,约为 3%。
15、即双酶切反应中质粒只有 3%进行了单酶切B 约有 5 个克隆,即质粒完全没被切动的约 5%C 长了很多克隆,证明操作系统没有问题。为系统控制指标。D 长了很多克隆,证明感受态没有问题。这些对照相辅相成,扬长避短。万一什么都没作出来,也好分析原因。JM108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面谈谈我制作感受态的体会。前期工作分子生物耗费时间在于准备过程太多。所以做好前期工作非常重要,所谓 磨刀不误砍材功 。注意事项1. 不要用经过多次转接或储于4C的培养菌,最好从70C或-20C甘油保存的菌种划板(AMP阴性)37度过夜培养,划板时用小TIP头挑少许冰渣即可,轻划 S行。同时记得设立对照:A、在AMP阳性板划菌
16、,排出 AMP抗性菌污染。大家都知道,实验室很多材料从师姐传师妹,或许经过很多人的转手。所以从头鉴定所用材料的可靠性非常必要。B、 AMP 阴性空白培基。系统控制参照,为更准确起见,用TIP头不沾任何东西进行划板。第二天挑克隆。2. 质粒的质量和浓度:用于转化的质粒DNA应主要是超螺旋态 DNA(cccDNA)。转化效率与外源 DNA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但当加入的外源DNA的量过多或体积过大时,转化效率就会降低。1ng的cccDNA即可使50的感受态细胞达到饱和。一般 情况下,DNA溶液的体积不应超过感受态细胞体积的5%。不过我一般链接反应后(TAKARA的链接酶,体系25微升)会全量加
17、到200微升的感受态里,约为150ng (载体微克,目的片段约微克)。效果也好。3. 试剂的质量:所用的试剂,如 CaCI2等均需是最高纯度的(GR或AR.),并用超纯水配制,最好分装保存于干燥的冷暗处。国产的 当然也可以。我用都是国产的,好像是陇西化学制剂,分析纯。4. 防止杂菌和杂DNA的污染:整个操作过程均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所用器皿,如离心管,tip头等最好是新的,并经高压灭菌处 理,所有的试剂都要灭菌,且注意防止被其它试剂、 DNA酶或杂DNA所污染,否则均会影响转化效率或杂 DNA的转入,为以后的 筛选、鉴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培养基的配制1.配制LB-AMP抗性培养基LB液体培养
18、基:精解蛋白胨 10g,酵母抽提物5g,氯化钠I0g,加去离子水800ml充分搅拌溶解, 用1mol/LNaOH调,补加去离子水至1000毫升,高压灭菌,4度保存。我一般没有用1mol/LNaOH调。而是直接精解蛋白胨10g, 酵母抽提物 5g, 氯化钠 l0g 加去离子水至 1000ml。固体培养基:LB液体培养基中加琼脂粉,高压灭菌消毒;母液:用无菌水或生理盐水配制成 100mg/ml即100 ug/ul溶液置-20C保存;AMP500mg/支,一支用5ml稀释即得。然后分5 支分装 (浓度 100mg/ml 即 100 ug/ul)4.含Amp的LB固体培养基:将配好的LB液体培养基高压
19、灭菌后冷却至 60C左右加入Amp储存液,使终浓度为100ug/ml摇匀 后铺板(30ml/90mm ):即多少毫升培养基加多少微升上述的Amp母液多少毫升培基=加多少微升母液,或减半量则最终浓度为 50ug/ml有指南上写细菌转化后 37度复苏时用SOC培基。我从来只用AMP阴性的普通培基,效果也很好。CaCI2溶液:我们实验室只有 CaCI2-6H2O,分子量219,配制100ml的,则需称量X 219就可以了。其实氯化钙的摩尔浓度在均 可。溶于50ml重蒸水中,定容至100ml,高压灭菌。6.含15%甘油的L CaCl2:先配制成L的氯化钙溶液50ml,加入15ml甘油,定容至100ml
20、,高压灭菌。有文献说要用的滤器,其实 完全没有必要。高压即可。一、受体菌的培养 从LB平板上挑取新活化的JM109单菌落,接种于3-10ml LB液体培养基中,37C下振荡培养12小时左右(一 般过夜)。将该菌悬液以1:100-1:50的比例接种于10ml试管(如较多制备,多用几个试管即可)的 LB液体(AMP阴性)培养 基中同时做空的培基对照,37C振荡培养2-3小时至OD600 =左右。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CaCl2法)1、 将培养液分转入的离心管中(一管 10ml菌液可分装成约6管的离心管中),冰上放置10分钟,然后于4 C下3000g离心10分 钟。2、弃去上清,用预冷的L的CaC
21、l2溶液200微升轻轻悬浮细胞,冰上放置30分钟后4C下3000g离心10分钟。3、 弃去上清,加入200微升预冷含15%甘油的L的CaCl2溶液,轻轻悬浮细胞,冰上放置几分钟,即成感受态细胞悬液。4、贮存于-70C可保存半年。要点:1.悬浮细胞时动作一定要轻柔;2冰上。掌握者两点可谓掌握了制备感受态的精髓,无往不利。连接双酶切PCR鉴定目的片段是否连接上表达载体可能的原因,1.表达载体双切不充分,载体量太大,而酶又加的太少,酶切时间短2. 连接最好是1216小时,因为你的目的片段和载体的浓度比,不是很合适 3回收胶的问题 今天酶切时没有和空载体对比,TE,含有EDTA,会抑制连接酶的活性洗下
22、来后要先确定一下浓度,浓度太低可定连不上1:在使用 Wash Buffer洗涤前,在柱子中加入少量(200ul)溶胶液。室温 3-5分钟后,离心。再接标准洗涤及以后操作。该操作针对胶块大的情况。2:加入 Wash Buffer后,静置1-3分钟后,再离心。3:增加 Wash Buffer的洗涤次数 (少量多次)。胶的残留导致的问题不是单纯的胶残留问题,同时也会导致溶胶液中盐的残留-这似乎对连接影响更大。最好的解决方法是1;当然,可能会导致得率的小量下降,但质量绝对好。为了充分去除残留,总结,1多加一步200ul溶胶液,2.加 Wash Buffer前空柱离心 30 sec, Buffer洗涤
23、时静置及多次柱子允许胶通过的量是有限的,胶越多或是浓度太大,残留就会更明显,所以切胶时应该尽量要小,假如过大的话分到两个柱子里应该比较好,另外就是溶胶液宁可多加也不能少加首先要保证待测质粒的纯度,除PCR外,可以对重组质粒做两个双酶切反应:I与Xh0 I双酶切;2.选一个插入片段中特异存在的切点酶和质粒 ECoRI下游到Xba1间的合适位点酶(插入片段中没有的),进行双切,结果可 以预测到.每个双切反应包括酶1单切,酶2单切,双切三个反应,别忘了以空载体做对照.试试看.如果没有得到 重组质粒只好再连接反应了 .酶是TAKARA的,方法就是按说明书上做的,酶各1微升buffer 2微升,质粒5微
24、升,20微升体系.遇到双酶切可是两个酶没有共用 buffer时两种办法:一是低盐 buffer的酶先切,然后乙醇沉淀回收,然后 高盐buffer的酶再切,乙醇沉淀或切胶回收。也可以低盐buffer的酶先切,作用时间(一般37C孵育1小时或更长时间) 充分后加高盐buffer的酶再切,然后乙醇沉淀或切胶回收。通过摸索可以积累经验。我 记得NEB推荐BamHI和HindHI是分步切。要将PCR片段连入表达载体中,选的是TaKaRa的BamH I和Hind III,请问这个双酶切是在 37度反应还是30 度,要酶切多长时间PCR片段比较难切吗,引物两端都各加了 3个保护碱基?参考见解:一般37度2小
25、时就行,在酶切时,由于你所选用的酶都是效率比较高的,酶切一个小时就已经 足够了。不过若不放心,过夜也没问题。buffer需要共用buffer(比如Y buffer)。PCR片段的酶切效率与引物两端所加保护碱基有很大关系。如果保护碱基加的恰当,酶切应该不成问题。PCR产物,由于浓度较低,并不难切,只是在连接转化时难以成功。BamH I 一般加CGGGATCCC(的酶切效率高达90%。其它酶的具体情况可以查 NEW ENGLAND BioLabS勺目录。按 new england biolab的介绍,hindIII切割的时间较长,如果, 直接切per产物再连接有时效率不高,导致转化效率低。如果有条
26、件的话,可以先做at克隆,再酶切。TaKaRa 的产品目录的A部分里有关于双酶切所用 buffer的详细说明,最好依照执行。怎么才能鉴定质粒有没有被双酶切?参考见解:酶切后作个质粒自连实验,在感受态、连接酶等没问题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菌落长岀,说明双 酶切是成功的。当然,如果只长了很少的菌落,也是可以的。如果长了很多的菌落,那说明酶切不完全, 这时候就只有一个酶切位点切开了,质粒发生了自连。目的片断与载体应该是摩尔数之比为3 : 16: 1可以在转化质粒时,以空质粒为对照这样来比较酶切目的基因及质粒载体后加Loading buffer终止反应,然后要直接进行连接反应,可以吗要是不行,还有一种方法
27、就是加热灭活限制酶(用的是Hind3/EcoR1双酶切),多高温度适合啊?参考见解:1、 一般直接用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沉淀目的片段,干燥后直接用水溶解连接即可。比较适用于载体和PCR产物的连接。效果很好。2、 酶切后要胶回收后再连接,另外酶切结束后,直接电泳回收不用加终止液,对连接没有影响.3、 有的公司的限制酶(如 NEB)是不需要热灭活的,而有的公司的限制酶(如 MBI)则需要热灭活,一 帮是65摄氏度,10分钟。然后经凝胶回收后再作连接,目的片段与质粒的摩尔比在310: 1的范围内连 接效果都不错。4、通常随酶附送的loading buffer是含有SDS起到灭活的作用,但在上样时会产生
28、很多泡沫。1、 做双酶切的时候用的 buffer都是根据公司提供的双酶切最适buffer,每个公司应该都提供双酶切使用的buffer列表。2、酶切后电泳条带比较好,切胶回收的效果不好,可能是回收过程中操作出现问题,或者是回收试剂盒 有问题。可以尝试更换试剂盒做回收试试,或者看看酶切电泳后目的条带有没有弥散,如果有,切胶回收 得不到好的效果。3、用于连接的的片段应是单一的,如果将双酶切的质粒直接用于连接,即使得到了转化子,鉴定也比较 麻烦,自己都不知道连上的到底是目的片段还是非目的片断。最好用回收产物做连接。4、 酶切时如果质粒很大7kb那么希望得到的600bp亮度相对vector太暗了,可能看
29、不到,如果 600的带 看不到,可以试试加大酶切的质粒的量。相同mol数600和4900的带亮度差别会很大。5、 如果酶没有问题那就要确定双酶切是否已经切开了,已经切开了,只是600bp比较弱的话,可以尝试加大酶切体系(如增大酶切体系为原来的两倍或三倍),酶切后乙醇沉淀富集酶切片断后用小体积TE溶解后电泳,效果可能有所改善。如果根本就没有切开的话,那就要考虑是否是酶的问题,buffer的问题或质粒的问题。将载体和目的片段(PCR扩增产物,约500bp,两端设有酶切位点)分别用 EcoRI和BamHI双酶切后,定向 连接。但载体上该双酶切位点间有一个800bp的片段,酶切后电泳可见这一片段,表明
30、酶切成功,胶回收了大片段。连接转化成功后,挑选的单菌落提质粒,PCR鉴定表明有目的片段,约 500bp,但双酶切却仍然是800bp的原片段长度。目的片段不含有双酶切位点。请问连接是否成功若成功了,为何会出现这种奇 怪的现象?参考见解:如果pCR没有污染1、 假设挑选的是单菌落,则有可能是因为自己引物非特异扩增。PCR比酶切更易出问题,相信酶切结果, 没连上。2、假如PCR没有问题,最可能是菌被污染,连上了,但有污染。这种可能性大。假阳性产生的可能性极 大。3、最好重新挑科隆,摇菌。如果不行再用通用引物确定是否没有连上。4、应该使用载体引物来作 PCR鉴定,因为自己的引物作很有可能出现假阳性。5、 片断是500bp的,而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指导
- 印刷帮消防火灾应急预案(3篇)
- 技术员信息处理考试的试题与答案的复盘
- 2025年网络全景知识试题及答案
- 网络管理员考试重点话题试题及答案
- 2025详解合同购买合同应当关注的法律问题
- 项目沟通与协调技巧试题及答案
- 增强自我反思能力的修炼计划
- VB语法基础试题及答案解析
- 行政管理考试的复习计划及试题及答案
- 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学期5月月考试卷
- 例行检验确认检验设备运行检查规范
- 招商证券公司客户服务标准手册
- 西南交通大学《行车组织》区段站工作组织课程设计(附大图)
- GB∕T 1457-2022 夹层结构滚筒剥离强度试验方法
- 康复治疗技术(康复养老服务)专业群建设方案
- 防止水电站水淹厂房措施研究报告
- 卫生监督稽查规范
- 第五章结型场效应晶体管
- 修正责任准备金
- 丽声北极星自然拼读绘本第一级Uncle Vic‘s Wagon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