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常识_第1页
古代汉语常识_第2页
古代汉语常识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古代汉语常识体例:古书注解:正文之下,前面没有笺云的注是 毛传。笺云后疏:也叫“正义”,不仅解释正文,还给前人的注解面的注是郑笺。圆圈之后是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作注解。一书所收汉魏以来各家对正文和注文的注音。疏的传:阐明经义。体例是先举岀所疏经文或注文开头和结尾的两三个笺:补充和订正毛传。衍文:简称“衍”,也叫“衍字”,是古籍中因传抄、字,用圆圈隔开,然后再疏解。疏的内容一般很长。刻印误加的文字。注解术语:正义:又叫做 疏”,也叫 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曰,为,谓之:曰,为,谓之+被解释的词。作用:注兼释的注释。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1、释义2、分别同义词和近义词的差别。唐代岀于思想统一

2、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相当于:“叫做”。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谓:被解释的词+谓。说明前面的词语所指的范围或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比喻、影射的事物。相当于:“是说”。句读:古人读书,一句话完了,在字的旁边加一个貌,之貌: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说明被释的点或圆圈,叫做“句”。一句话没完,但读时词是表示某种性质和状态的形容词。需停顿,就在字的下面加一个点, 叫做“读”。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用近义词作注,或两者合称句读。者是引申义训释本义。相当于:“等于说”。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的一部古文选集,选录战之言,之为言:即“声训”,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等,依

3、据作解释。文体分为十三类:论辨类、序跋类、读为,读曰,读若,读如:“读为,读曰”用本字说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明假借字;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读若,读如”主要箴铭类、赞颂类、辞赋类、哀祭用来注音,有时也可类。所选古文大部分是应用文,而以用本字说明假借且多数选文社会意义不大。书首字。有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特点及其义二、古代文体研究历程:(概述)例,书中并有评点,宣扬桐城派我国的古籍浩如烟海,文体的发展也有非常悠的文学观点。久的历史。曹丕是最早研究文体的一个人,他把文 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种;晋代产身产十三经注疏: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生了研究文体的专著,如李冲的翰林

4、论,南朝的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文心雕龙。还岀现了分体选文的集子,影响最大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的有昭明文选;明代又有吴讷文章辨体和徐书,即十三经注疏。包括:孑L师曾的文体明辫;清代的古文辞类纂将文体颖达等纂集的五经正义:周分为十三类。总的看前人的分类不外乎三个标准。易、尚书、诗经、礼记、春我们认为中国古代的文体,按照语言形式的不同,秋左氏传,贾公彦的周礼疏、可以分为三大类:散文、韵文、骈文。仪礼疏,徐彦的春秋公羊疏、 扬士勋的春秋古羊传疏,邢昺 为论语、孝经、尔雅作疏, 孙奭为孟子作疏。古典散文分为:史传文:也有人叫做“历史散文”。主要有三种体裁: 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编年

5、体的特点是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史记开创了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 的先例。是历史散文在形式上的一次革 命。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 某一专题的材料集中到一块,便于了解某 一问题的全面情况。说里文:包括哲学论文、史论、文论等。在封建时 代说里文的立论方式基本上没有越岀先秦 诸子散文的规范,含以后写单篇论文的人 才多起来。说里文最重要的体裁有:论、 说、辨、原等。杂记文:范围比较广,除史传、碑志以外,其他的记叙文大都可归于杂记文一类。特点:以记事为主,但也有夹叙夹议,甚至议论多 于记事。三、骈体文的构成:骈体文是受了汉代辞赋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殊文体,魏晋时期开始形成,南北朝时期成了文

6、章的正宗。唐代一般把他叫做“时文”,用来和“古文”相对;因为通篇多四字句和六字句,从晚唐开始又被称作“四六” 或“四六文”,明代以前一直沿用这个名称,只带直到清代才叫做骈体文。骈体文的语言有三方面的 特点:一、语句方面 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二、语音方面 的特点,即平仄相对。三、用词方面的特 点,即用典和藻饰。骈偶:原指成双成对,两马并驾叫做骈,两人在一起叫做偶,骈偶就是两两相对。又叫“对仗”。 四六:骈文多采用四言和六言,故宋人称为四六”,但其中也杂用五言或七 言。同样是五言或七 言,骈 文的节奏与律诗不同。区别:骈偶是就句式的对仗说的,“四六”是就对句 的字数说的。工对:诗律术语。对仗

7、须用同类词性,如名词对名 词,代词对代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歌词, 虚词对虚词。主要是把事物分成许多“事类”的词 语相对,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动物对动物, 植物对植物人事对人事,器物对器物,等等。严格 的对仗、词性、词类都要相对,称之工对。词赋的构成:辞和赋都是韵文。辞:辞的名称来源于“楚辞”。“楚辞”最初不是书名,只是“楚国的诗歌”的意思。赋:本来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特点是铺陈事物, 和比、兴相并列。关系:辞本来是偏重于抒情的,而赋是偏重于叙事。到了汉代,辞渐渐为赋所代替;因此赋就既可 以是叙事,又可以抒情了。律赋:律赋就是格律化的赋。与律诗一样,它是唐代诗歌格律化的另一种文体。

8、唐宋时期,科举 以诗赋取士,诗是五言长律,赋是骈赋,限定 韵字,要求平仄对仗,因此又叫做“律赋” 。赋体的演变和各种赋体的特点:赋可以分为骚赋、 古赋、骈赋、文赋。骚赋:指的是模拟楚词而写的一种赋。汉初的骚赋是楚词转变成赋的开端。古赋:指的是骚赋以外的汉赋,一般采用问答体的 形式。骈赋:主要指六朝赋,他是有古赋发展而来的。等于有韵的骈体文,既有骈体文的一般特点, 又体现赋的铺陈夸张的特色。文赋:是受古文运动的影响而产生的。唐宋古文家 在赋的创作方面,也摆脱骈偶平仄的桎梏, 在形式上给赋体注入了新的活力。上古音: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诗经中古音:六朝到唐宋时代的语音。隋朝陆法言切韵,依韵编排,以失

9、传,现保存北宋陈彭年 广韵。近古音:元明清时代的语音。元代周德清中原音 韵,是归纳元代北曲用韵而成的。破读:就是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的意 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如:王、衣、分、恶、 分、近。四、诗律:平仄是形成近体诗的最重要的因素。诗经、楚辞是我国最早的诗集;汉魏 六朝为古诗;唐代正式形成了一种讲究平 仄和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即“近体诗” (包括律诗和绝句)。但唐以后仍然有不 讲究平仄和对仗,这种诗称为“古体诗”, 也叫“古风”。近体诗的句式:句数:古体诗的句数是不限的。讲究平仄。近体诗的句数是固定的。不讲平仄。押韵:都是隔句押韵。平仄:仄仄一一平平仄平平一一仄仄一一平平平平一一仄仄仄

10、仄一一仄一一平平五、毛诗正义?北风,阅读并回答问题:(原文见教材第747页)1. 雱”的读音和意义是什么?雱,的读音是 普康反”,即peg ;义为盛貌”, 形容雪下得很大的样子。2. 惠”是什么意思?这是谁的注?惠,是 爱”的意思,即仁爱。这是毛亨的注。3. 好”是形容词还是动词?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好”是动词。根据有二:一是它后面有宾语 我”;二是它的读音为呼报反”,即h doo4 郑玄对 邪”是怎样解释的?邪,读如徐。”郑玄认为 邪”是 徐”的假借字,义 为宽缓。5.只且”是什么意思?这是谁的解释?只且,语助也。”即认为 只且”是语气词。这是 孔颖达的解释。五、将下面的短文标点并翻译成现

11、代汉语:何谓有罪而益信?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 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 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 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 ”孟孙曰: 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 乎? ”此谓有罪而益信者也。(淮南子 ?人间训)译文:什么叫有罪却更加得到信任?鲁国孟孙氏打猎 得到一只幼鹿,派秦西巴带回去烹了它。母鹿跟着 秦西巴叫唤。秦西巴不忍心,放开小鹿还给了母鹿。 孟孙氏回来后,问鹿在哪里。秦西巴回答说:小鹿的妈妈跟在后面哀啼,我实在不忍心,私自放了它, 把它还给了母鹿。”孟孙氏很生气,把

12、秦西巴赶走了。 过了一年,又把他召回来,让他担任儿子的老师。 左右的人说: 秦西巴对您有罪,现在却让他担任您 儿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 ”孟孙氏说:他对一只小 鹿都不忍心伤害,又何况对人呢?”这就是所说的有罪过反而更加得到信任的例子。标点: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 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 诸?使楚人傅诸? ”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 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 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 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 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 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孟子?滕文公下) 译文: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想要你的君王朝着好的方 向走吗?我明白地告诉你。假如这里有个楚国的大 夫,想要他的儿子学会齐国话,那么找齐国人教他 呢,还是找楚国人教他呢? ”戴不胜答道: 找齐国人 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在旁 边吵吵嚷嚷干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学会说 齐国话,也是做不到的;要是把他领到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