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1--6年级古诗古文作者朝代及译文_第1页
人教版小学1--6年级古诗古文作者朝代及译文_第2页
人教版小学1--6年级古诗古文作者朝代及译文_第3页
人教版小学1--6年级古诗古文作者朝代及译文_第4页
人教版小学1--6年级古诗古文作者朝代及译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语文1-6年级所学古文大全(作者/注释/诗译/中心思想/人物)【一年级】上册1.静夜思 唐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译诗】坐在井床上看天上明月洒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2.悯农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农民在晌午日头当空的时候不断地锄着地上的禾苗,汗水滴下,落入禾苗之下的土地中。又有谁知道那盘中的美餐,其中每一粒每一粒的米都是农民们辛勤的成果。【一年级】下册3.春晓 唐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译诗】春天的夜晚一直

2、甜甜地睡到天亮,醒来时只听见窗外一片鸟鸣啁啾。回想起昨夜好像下过雨又刮过风,庭院石阶上一定铺满缤纷的落花。4.村居 清 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译诗】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5.所见 清 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译诗】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

3、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6.小池 宋 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译诗】泉水的出口很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二年级 】上册7.赠刘景文 宋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译诗】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8.山行 唐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

4、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译诗】石路蜿蜒远远地伸向山崖,白云升腾处依稀有些人家。停车只是因为喜爱傍晚的枫林,经霜枫叶竟红过二月的鲜花。9.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译诗】离别家乡已经很久了, 最近以来人和事都半消磨了,只有门前的镜湖水,春风吹过不改旧时的波浪。10.赠汪伦 唐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译诗】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二年级 】下册11.草 唐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5、春风吹又生。【译诗】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12.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译文】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13.望庐山瀑布 唐 李 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译诗】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

6、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14.绝句 唐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译诗】成对的黄鹂在新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青天上自由飞翔。凭窗望去,西山千秋雪景好像是嵌在其中的一幅画,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畅行万里的船只。【三年级 】上册15.敕勒歌(南北朝)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译文: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16.夜书所见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

7、明。【译诗】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1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译诗】独自在他乡做他乡的客人,每到欢庆佳节时,就更加思念家中的亲人。我在遥远的异乡想象着,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王维一个人。18.望天门山 唐 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诗】天门山从中间断开,给楚江让出奔泻的通道,碧绿的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可是又旋转向北流去。两岸青山相对峙,双峰耸立,在那天水相接之处,

8、一片白帆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从天边飘来。19.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苏 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译诗】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20.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 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 唯恐怕鱼儿被吓跑他不敢大声应答。

9、【三年级 】下册21.咏柳 唐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译诗】像碧玉一样梳妆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22.春日 宋 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译诗】风和日丽来到泗水边赏景,一望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很容易认识到东风的面容,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23.乞巧 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译诗】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每家的少女们都

10、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 24.嫦娥 唐 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译诗】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 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四年级上册25.题西林壁 【宋】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译文: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诗人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126.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

11、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译文】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2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28.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清晨的微雨打湿了渭城地面的灰尘, 盖有青瓦的旅社映衬柳树的枝条显得格新鲜

12、。 我真诚地请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29.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译文:老朋友准备好了饭菜,邀请我到他朴实的田家作客。村子外围被一片绿树环抱,而郊外则是苍翠碧绿的小山包平斜着。打开窗户面对着的是打谷场和菜园,我们两个端着酒杯边喝酒边谈论庄稼的长势。等到重阳节的那一天,就再来这里边欣赏菊花常饮美酒。四年级下册30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译文: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

13、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31.望洞庭 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译文: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32.忆江南 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就曾谙。日出江花红生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译文:江南特别好,风景对我很熟悉。太阳出来的时候比火还红,春天来的时候井水碧蓝色还绿。能不会忆江南吗?33.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

14、: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 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殃了。34.四时田园杂兴 南宋 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译文: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年轻人都不得闲,小孩子不懂得耕田织布,也靠在桑树下学着种瓜35.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译文:在西塞山附近,有白鹭在空中飞翔,河边的桃花盛开,水中肥美的鳜鱼在游动。 诗人头带青箬笠,身披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中不愿离去!五年级上册36.泊船

15、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译文: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离南京紫金山也只隔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照我回到家乡呢? 37.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译文】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螟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断肠人浪迹天涯。38.秋 思 唐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 一年一度的秋风

16、,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 赶快再添上几句, 说不尽的心事, 无奈太匆匆。39.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榆关】即今山海关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故园】故乡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译文: 一段山路,一段水路,

17、我朝着山海关那边前行。 夜深了,成千成万的账幕里还亮着灯,一阵风,一阵雪,风雪声吵得我思乡的心儿都做不成梦,故乡可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五年级下册 40.牧童 唐 吕岩 草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文:在绿草如茵的郊野,一个孩子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在那里放牛。天晚了,他骑着牛回家,偶尔拿出竹笛迎着晚风,吹出几支悠扬的曲子。回到家里,饱饱地吃一餐晚饭。天近黄昏,他连蓑衣也不脱,就露宿在明亮的月光下面。 注释 a.横野:辽阔的原野。 b.笛弄:吹笛 c.卧月明:睡在月光下。 d.铺:铺开。 e.弄:逗弄。 f.饱饭:吃饱了饭。 g.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

18、风避雨。 h.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41.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译文: 两个儿童坐在一只如扁舟般的小船上,奇怪的是他们在船上却不用篙和棹 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注释: a.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b.棹:船桨。 c.怪生:怪不得。 d.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e.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42.清平乐(yu)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w)赖, 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 一所

19、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潺潺流淌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一对白发老夫妻亲热地坐在一起用吴地方言聊天。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编制鸡笼;最有趣的是三儿子调皮可爱,躺卧在草地上剥莲蓬吃。 注释: a.翁媪(o):老翁、老妇。 b.亡(w)赖:指顽皮、淘气是爱称,并无贬意。 c.清平乐:词牌名,乐读 yu。(多音字) d.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e.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f.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g.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 h.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i.无赖:音同无赖,指顽皮、可爱。 清平乐.村居 改造成短文 (故事) 午后,我怀着悠闲的心情慢慢地散步,无

20、意间看到了一座又低又小的茅屋。茅屋后面有一棵棵苍翠挺拔的竹子,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峦,透露出乡村恬静的气息。茅屋旁有一条小溪,河水清澈透明,河里的游鱼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在阳光的照耀下,河面显得波光粼粼。一阵微风吹过,河面泛起了一圈圈涟漪。溪面上有几朵美丽动人的荷花,有的完全盛开;有的含苞待放;还有的似放似没放。白里透粉, 粉里透红,像一位位面带轻纱的羞涩少女。小溪旁有一丛丛青翠欲滴的小草,长得十分茂盛,在小溪、荷花的衬托下,更显得碧清可爱。 茅屋前有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他们刚刚喝了一些酒,从他们红彤彤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略带醉意,靠在一起,用吴地的方言一起亲热的交谈,旁边的二儿子还不时插上几句嘴

21、哩! 老夫妻的大儿子正在小溪的东边,豆地里辛勤地锄草,干得多么卖力呀!而二儿子也并没有闲着,正在用竹草细心地编织着鸡笼,十分专注。而尚未成年的小儿子呢,干不了什么事,只能趴在小溪边一边调皮地逗着游鱼,一边剥着莲蓬吃,摇着小脚的样子真令人喜爱! 多么幸福的家庭啊!我深深地陶醉了,呆呆地站在哪儿,久久不愿离去 43.杨氏之子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停顿的地方 梁国 / 杨氏子/九岁,甚 / 聪惠。孔君平 / 诣 / 其父,父 / 不在,乃 / 呼儿出。为 / 设果,果 / 有杨梅。孔 / 指以示儿 / 曰:此 / 是君家果。 儿 / 应声答曰:未闻 / 孔雀 / 是夫子 / 家禽。

22、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注释: a.梁国:郡的名称,在现在的河南商丘一带。 b.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c.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为人正直,有好的名声。 d.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e.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孔君平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f.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g,此是君家果。 h.此:这; i.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23、。 j.未闻:没有听说。 k.未:没有. l.夫子家禽:您家的鸟。 m.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 n.禽:鸟类。 o.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 p.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q.设:摆放,摆设。 r.甚:很 s.谐:拜见 t.乃:就,于是 u.示:给.看 v.曰:说 选自: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44.晏子使楚 译文 晏子出使楚国。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

24、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严肃地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打发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不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贤能的国王那里去。我晏婴是最没有才能的人,所以当然出使到楚国来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便对手下的人说; 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在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25、。大王就问:这人是干什么的?我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又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犯了偷窃的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晏子酒。当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楚王说: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郑重地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南就是橘,生长在淮北就是枳,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却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会使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主人公简介: 晏子,

26、(公元前-500年)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夷维(山东高密)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注释 a.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b.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c.延:作动词用,就是请的意思。 d.傧者:傧,音宾。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e.临淄:淄,音资。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 f.闾:音驴,古代的社会组织单位,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闾。三g.百闾,表示人口众多。 h.袂:音妹,就是衣裳的袖子。 i.踵:音种,就是人的脚后跟。 j.命:命令,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k.主:主张,这

27、里是规矩、章程的意思。后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国君。 l.不肖:就是不贤,没有德才的人。 中心思想:这个寓言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敏捷、能言善辩的才干,同时也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的可贵品质。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关联: 晏子使楚中的三个成语 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指的是: 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指的是: 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指的是: 六年级上册 45. 诗经采薇赏析(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注释 a.思:语气助词。 b.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c.雨:下的意思 d.昔:从前 。.矣:(语气助词) f.依依:形

28、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g.菲菲:雪花飞舞的样子。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中心思想: 写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进追昔,回想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执政的前夕, 后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厌恶。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 46.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 节,当春乃发 生。 随风潜入 夜,润 物细无 声。 野径云俱 黑,江船火独 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 城。 注释 :.好雨: 指春雨。 b.乃: 就,马上。 c.发生: 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d.潜: 暗暗地,静悄悄地。 e.润物: 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f.野径: 田野的道

29、路。 g.俱: 全,都。 h.红湿处: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红,花。 l.花重: 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垂下来。 m.锦官城: 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n.官驻此,故名。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 o.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p.独:独自,只有。 q.晓:早晨。 译文: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 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 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 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作者:杜甫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47.西江月 宋 辛弃疾

30、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a.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喜鹊,清爽的夜风吹来了蝉儿的鸣叫。稻花飘香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听得阵阵田蛙歌唱。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滴滴细雨酒落山前。过去的小客店还在村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指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注释 a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西。 b.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c.别枝:斜枝。 d.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e.西江月:词牌名 f.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h.见:同现 作者简介:

31、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 稼轩诗文抄存。全宋词存词六百二十余首。 48.天净沙.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译文: 天边是夕阳和稀疏的晚霞,不远处是一个孤零零的村落,我一眼望过去,只看到夜幕将要来临前的一点薄雾笼罩着的几棵老树和它身上栖息的乌鸦。不远处飞来一只孤雁,它那因为飞得较高而投射下的小小影子映在地面上,我随着它的身影望去,远方是一片青色的山岱和碧绿的湖水,还有那点缀在它们身旁的白色小草、红色枫叶和黄色小花。好一派秋天苍凉而又瑰丽的 注释 : a.

32、残霞:晚霞。 b.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c.飞鸿影下:燕影掠过。 作者:白朴 :汉族,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古诗特点:字数相同,句数相同,押韵。 词中小令: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49.伯牙绝弦的古文和翻译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译文俞伯牙最擅长弹琴,钟子期有很强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到:

33、“好啊,我仿佛看见了巍峨的泰山!”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就说:“好啊,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不管伯牙心里想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的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上再难找到听得懂他琴声的人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了。六年级下册 50.学奕 孟子 (战国时期) 文言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全国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学,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弈秋的教导,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

34、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虽然他们是一起学习的,不认真听的人却学得不如前一个。是因为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注释 a.弈:下棋 b.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c.通国:全国 。d、之:的。e.使:让.f.诲:教导g.惟奕秋之为听:只听奕秋的(教导)h.鸿鹄:天鹅 i.援:引,拉 l.缴:系在箭上的生丝绳,射鸟用 m.俱:一起 n.弗若:不如 o.矣:了 p.于:句末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 q.为:因为 r.之(2):他,之前一个人 s.曰:说 t.非:不是 u.然:这样 中心思想:学奕通过奕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

35、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选自: 这篇课文选自孟子的告子篇 作者: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是孔子之孙孔彶的再传弟子。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家,是著名儒家代表人物之 51.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为汝(r)多知(zh)乎? 注释: a.东游:到东方游说。 b.辩斗

36、:辩论,争胜负。 c.故:原因,缘故。 d.以:以为,认为。 e.去:距离。 f.车盖:车篷,用来遮阳挡雨。 g.日中:正午。 h.及:至,到。 i.则:就。 j.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k.为:同谓,说。 l.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沧沧:寒冷的意思。 m.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汤,热水。 n.决:判定。 o.孰:谁。 p.汝:你。 q.知:同智智慧。 r.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智慧多呢?为,同谓,说。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孩子争辩不已,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但是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升起时距离人

37、远,而到中午时距离人近。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车篷般大,到了正午看起来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越近感觉越热而越远感觉越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作者: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人物 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还敢于争辩。 孔子(前551.9.28前479.4.11)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汉族。 两小儿辩日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写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何时离人远

38、,何时离人近的问题,然而孔子却不能作出正确判断的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能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事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52.七步诗 三国时魏国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a.漉:过滤。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b.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c.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即豆秸。 d.釜:锅。 e.持:使用、用来。 f.然:燃烧。 g.煎:煎熬。 h.本:原本。 译文: 煮豆子是为了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做羹。豆秸在锅下燃烧,豆

39、子在锅中哭泣。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为什么你那么急迫的煎熬我呢? 作者: 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字子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 53.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注释 :鸣涧:在王维朋友的别墅附近。 b.涧:两山间的水沟。 c.闲:静寂。 d.空:空寂。 e.时鸣:不时的啼叫。 译文: 在这个寂无人声的地方, 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静静的夜晚, 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 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鸟, 它们清脆的叫声在空旷的山涧中传响。 题目 a.鸟鸣涧描写_的幽静景色 , 反映诗人_ , 诗中贯串有佛家清静空寂的理趣。 b.

40、鸟鸣涧的写作特点 :_,语言_, 笔调_. 【答案】: a.春夜 栖息自然中的恬淡心境 b.善用反衬 生动传神 含蓄 54.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昨夜,秋雨绵绵洒向吴地江天, 今晨,我在芙蓉楼送客面对孤独的楚山。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询问我的近况, 请告诉他们我依然冰心一片,装在洁白的玉壶中。 注释 a. 芙蓉楼:城楼,原址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b.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c.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d.平明:清晨。 e.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41、。 f.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的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作者: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55.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词语释义 a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b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c蹊(x):小路。 d娇:可爱的。 e恰恰: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f留连:同流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译文: 黄四娘家的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 千朵万朵的鲜花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 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 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和谐动人。

42、作者: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唐代诗人,是我国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人称:诗圣,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 56.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 译文: 石灰是经过千万次锤打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就算粉身碎骨都不怕, 因为要一身清白留在人间。 注释 a.石灰吟:石灰赞歌。 b.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c.凿:撞击。 d.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 e.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好像;等闲:平常,随便 f.清白:指高尚节操。

43、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 g.人间:人世间。 中心思想: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作者: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汉族。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57: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词释义 a.在石缝中的竹子。b.立根:扎根、生根。 c.原:本来,原本。d.岩:破裂的岩石。e.磨:折磨,挫折。f.击:打击。g.坚劲:坚韧、刚劲。h.任:任凭。i.尔:你。 译文 咬住了青山就绝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历经

44、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作者: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人。中心思想:这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佳。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 58.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青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作者: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注释 a.官军:唐王朝军队。 b.收:收复。 c.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 d.剑外:剑门关之外,即今四川剑南一带。 e.蓟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