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上册学练考检测题2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上册学练考检测题2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上册学练考检测题2_第3页
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上册学练考检测题2_第4页
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上册学练考检测题2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静电场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知识点一 带电的方式和实质1. 对于一个已经带电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上一定有多余的电子B. 物体上一定缺少电子C. 物体带的电荷量一定是e= 1.6X 10_19 C的整数倍D .物体带的电荷量可以是任意的一个值2. 用经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已带电的验电器,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合拢后又重新张开,这表明()A .验电器原来带正电,且电荷量大于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B .验电器原来带正电,且电荷量小于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C.验电器原来带负电,且电荷量大于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D .验电器原来带负电,且电荷量小于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3. (多选)用金属做成一

2、个不带电的圆环,放在干燥的绝缘桌面上.小明同学用绝缘材料做的笔套与头发摩擦后,将笔套自上向下慢慢靠近圆环,当距离约为0.5 cm时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如图L1-1 -1所示.对上述现象的判断与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 L1-1-1A 摩擦使笔套带电B .笔套靠近圆环时,圆环上、下都感应出异号电荷C.圆环被吸引到笔套的过程中,圆环所受的静电力大于圆环的重力D .笔套碰到圆环后,笔套所带的电荷立刻被全部中和知识点二 电荷量分配规律4. 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分开,两球相互排斥,则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不可能是 ()A .一个小球原来带电,另一个小球原来不带电B .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等量异种电荷

3、C.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同种电荷D .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不等量异种电荷5. 用带正电的物体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会张开,是因为验电器 ()A .得到质子而带正电 B .得到电子而带负电C.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D .失去质子而带负电知识点三 元电荷6. (多选)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B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C.元电荷的数值通常取作 e= 1.6X 10一19 CD .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7. 保护知识产权,抵制盗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盗版书籍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甚至给我们的学

4、习带来隐患.小华有一 次不小心购买了盗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他发现有一个关键数字看不清,拿来问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可能是下列几个数字 中的()19 19A . 6.2X 10 19 C B. 6.4X 10 19 C19 19C. 6.6X 10 C D. 6.8X 10 C8. 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 u夸克和d夸克的2 1两类夸克组成.u夸克带电荷量为d夸克带电荷量为- e,质子 带电荷量为e,中子不带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质子是由一个u夸克和一个d夸克组成,中子是由一个u夸 克和两个d夸克组成B .质子是由两个u夸克和一个d夸克组成,中子是由一个u夸 克和

5、两个d夸克组成C.质子是由一个u夸克和一个d夸克组成,中子是由两个u夸 克和两个d夸克组成D .质子是由两个u夸克和一个d夸克组成,中子是由两个u夸 克和两个d夸克组成9. (多选)一个带负电的绝缘金属小球被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 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小球上带有的负电荷几乎不存在了.这说明()A .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B .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C.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D .该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的,仍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10. 有甲、乙、丙三个小球,将它们两两靠近,它们都相互吸引,如图L1-1-2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图 L1-1-2A .三个小球

6、都带电B. 只有一个小球带电C. 只有一个不带电,另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D .只有一个不带电,另两个小球带异种电荷11. 如图L1-1-3所示,在一个不带电的与外界绝缘的导体两端分别设置两个开关,当带正电的小球靠近 a端时,由于静电感应,在a、b端分别出现负、正电荷,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 L1-1-3A .闭合Si,有电子从导体流向大地B .闭合S2,有电子从导体流向大地C.闭合S2,有电子从大地流向导体D .闭合Si,没有电子通过12. 两块不带电的金属导体 A、B 均配有绝缘支架.现提供一个 带正电的小球C,请完成以下实验.(1) 要使两块金属导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则应如何操作?哪 一

7、块带正电?(2) 要使两块金属导体都带上正电荷,则应如何操作?(3) 要使两块金属导体都带上负电荷,则应如何操作?13. 如图L1-1-4所示,通过调节控制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束,使 其每秒有104个电子到达收集电子的金属瓶,经过一段时间,金属瓶 上带有一8X 10一12 C的电荷量,贝y:图 L1-1-4(1) 金属瓶上收集到多少个电子?(2) 实验的时间为多长?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1C 解析 带电物体若带正电则物体上缺少电子,若带负电 则物体上有多余的电子,选项 A、B 错误;物体带的电荷量一定等于 元电荷或元电荷的整数倍,选项 C 正确,选项 D 错误2B 解析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8、接触后发现验电 器的金属箔片合拢, 说明验电器原来带的电荷被中和, 即验电器原来 带正电,且电荷量小于或等于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 后来又重新张开, 说明验电器的电荷量小于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选项 B 正确3ABC 解析 摩擦使笔套带电,笔套靠近圆环时,由于静电 感应圆环上、下都感应出异号电荷,圆环被吸引到笔套的过程中,圆 环所受的静电力大于圆环的重力,选项 A、B、C 正确;笔套碰到圆 环后,笔套所带的电荷 (极少 )部分转移到金属圆环上,使圆环带上相 同性质的电荷,选项 D 错误4B 解析 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互相排斥,说明原来 两球所带电荷量的代数和不等于零 若原来两小球分别带有等量的

9、异 种电荷,则接触后将发生中和,两球均不带电,不会发生排斥作用5C 解析 带正电的物体上缺少电子,用它去接触不带电的 验电器, 会有电子从验电器转移到物体上, 验电器因失去电子而带上 正电,故金属箔片会张开,选项 C 正确6. BCD 解析元电荷实际上是指电荷量,数值为1.6X 1019 C, 不要误以为元电荷是指某个具体的带电物质, 如电子元电荷是电荷 量的数值, 没有正负电性的区别. 宏观上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元电荷的具体数值最早是由密立根用油滴实验测得的,测量精度相当高.综上可知,选项 B、C、D正确.7. B 解析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即是 1.6X

10、 1019 C的整数倍,由计算可知,只有选项 B是1.6X 1019 C的 整数倍,故选项B正确.8. B 解析质子带电荷量为e,故质子是由两个u夸克和一个2 1 一 一d夸克组成,2x e 3e= e;中子不显电性,故中子是由一个 u夸克2 1和两个d夸克组成,e 2xe= 0.故选项B正确.9. CD 解析带负电的金属小球放在潮湿的空气中, 经过一段 时间后,小球上的负电荷(电子)被潮湿的空气导走了,在电荷转移的 过程中,电荷守恒,故选项 C、D正确.10. D 解析三个小球两两相互吸引,不可能都带电,因为如 果都带电,必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相互靠近时必相互排斥;也不 可能只有一个带电,

11、因为如果只有一个带电,另两个不带电的小球靠 近时将不会有作用力;所以只能是一个不带电,另两个小球带异种电 荷.11. C 解析S2闭合前,由于静电感应和电荷守恒定律,a、 b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当闭合任何一个开关以后,整个导体感应出负电荷,电子从大地流向导体,故选项 C正确.12. (1)先将两块导体A、B紧靠在一起,然后将带电小球C从一端靠近导体,再将两导体分开,最后移走带电小球C,远离带电小球C的导体带正电,靠近带电小球 C的导体带等量负电.(2)先将两块导体A、B紧靠在一起,然后将带电小球C接触导体 A(或B),再将带电小球C移走,最后将两导体 A、B分开,则A、B 都带上了正电.(3) 先将两块导体A、B紧靠在一起,然后将带电小球C从一端靠 近导体,用手接触一下A(或B),再移走带电小球C,最后将两导体A、B分开,则A、B都带上了负电.13. (1)5X 107 5000 s解析(1)金属瓶上收集的电子数目为125X 107 个.8X 10 12 C1.6X 1019 CN 5X1073实验的时间 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