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消费信贷创新监督困难.docx_第1页
国内消费信贷创新监督困难.docx_第2页
国内消费信贷创新监督困难.docx_第3页
国内消费信贷创新监督困难.docx_第4页
国内消费信贷创新监督困难.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在加入后过渡期,我国银行业消费信贷创新迎来了新高潮。 按照银行监管的六条良好标准和持续监管工作思路, 促进消费信 贷创新,鼓励创新、支持创新、规范创新、防范风险,关注消费信贷 创新理论的新进展, 探索消费信贷监管的新举措, 加强消费信贷风险 管控,成为银行业监管的新课题。一、准确把握消费信贷创新的结构与内涵奥地利学者约瑟夫 ? 熊 彼特最早提出创新概念时, 就指出创新就是在原有的制度结构里增加 新的组合,引起生产函数的变动,即通过引入新技术、采用新方法、 开辟新市场、构建新组织, 改变生产函数的技术构成,引起效率提高 和产出增长。笔者认为, 金融创新就是一种针对银行活动的创造, 一层意思是 创

2、造一种新的制度、市场、机构与产品,表现为一种金融制度增量; 另一层意思就是对现行制度的一种否定与扬弃, 表现为一种金融制度 质的规定性的提高。据此,我国消费信贷创新最主要的就是消费信贷增量创新, 即制 度、市场、机构与产品的创新。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 沿着特定的路径演进, 形成内在的创新 模式与机制。如何看待和监管消费信贷的创新?对于微观上的消费信贷创新 的监管,由于我国目前消费层次还比较低、技术含量也不很高,目前 尚未成为银行监管当局的监管重点, 但正在密切关注住房消费按揭贷 款的风险问题,特别是房奴问题,笔者认为,房奴问题实质上是掠夺 性开发住房消费信贷者的购买力, 这种购买力如果濒临枯

3、竭, 就会传 导和表现在银行的账簿上。消费信贷风险具有长期性、隐蔽性。住房按揭贷款过度发放, 造成房地产虚假繁荣, 甚至是泡沫问题、 房奴问题。经历一个经济周期的冷热叠加, 会加剧宏观经济的动荡, 甚至是 经济倒退, 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引发的严重经济低迷问题, 在很大程度 上是由于消费信贷过度引致。二、正确把握消费信贷创新的现状与趋势银监会唐双宁副主席将 我国金融创新状况评价为起了步,上了路,水准低,不平衡。笔者认为, 这不仅符合中国实际, 也符合当前消费信贷创新的特 点与现状。过去几十年, 银行业务一直是传统的老三样存贷汇, 但贷款的业 务领域则发生了深度变化, 表现在消费信贷创新则是住房按揭

4、、 汽车 按揭,贷款范围更是扩大到教育贷款、医疗贷款、婚丧嫁娶、休闲旅 游贷款、信用卡消费透支等, 以及与消费结算相适应的电话银行和网 上银行业务。2004 年,针对房地产不良资产,尝试准资产证券化品种,募集 资金支持各种胡子工程和烂尾楼建设资金需求, 由于缺乏切实可信的 信用担保、资产池难以保证未来收益要求权等问题,未能全面推开, 但是消费信贷创新由此迈出了实质性创新第一步。由于我国消费信贷的蓬勃发展, 业务规模快速增长, 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6 年 4 月末,某市消费贷款规模达到 397 亿元,较年初增加 303亿元,增长 827,同比增加 78 亿元,增长 244。其中住房消费贷款

5、余额 289 亿元,较年初增加 068 亿元,增长 24,同比增加 47亿元,增长 196;汽车消费贷款余额 56 亿元,较年 初增加 003 亿元,增长 05,同比增加 009 亿元,增长 16。置放机 613 台,工行金融通道、农行金顺、中行个人网站、建行 路通、华夏互联通等网上银行全部开通运转, 各类银行卡持有量达到 1164万张, 2006年1-4 月份累计刷卡消费 15亿元。传统的节约就是节俭、消费就是浪费的观念正在发生悄然变化, 当然也出现了一些不切实际的超前消费问题。在消费信贷创新水平上, 消费信贷制度趋于规范统一, 行为更标 准,发展更理性; 消费信贷市场趋于完善和发达,容量和

6、规模不断扩 大;消费信贷品种趋于多元化,信贷方式更加丰富和灵活。金融创新的层次、技术含量、附加值还较低。消费信贷产品主要也是简单地复制与模仿国外产品, 特别是机械 地营销上级行推出的相关产品, 服务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人无我亦无, 人有我亦有,怠于创新,惰于开拓。消费信贷市场容量相对狭窄, 市场环境有待完善, 商业银行消费 信贷营销的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消费信贷创新意识差、 运作经验少。各机构、各地区之间差距较大。在产品开发、市场营销、风险控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三、辩证看待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问题消费信贷创新打开了居民 消费的闸门,扩大了居民消费的缺口和空间,形成居民消费在时间与 空间上资金

7、安排错位,给商业银行开展消费信贷创新提供了条件和基 础。但消费信贷创新风险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就是出于规避风险的需 要防范了大量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创造了大量的风险。在加入的后过渡期,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 业务信息化的发展,受电子信息技术、流程银行再造等新技术、新思 想、新观念的冲击,各种金融衍生产品、资产证券化产品、理财产品 等层出不穷,创新浪潮方兴未艾。面对金融创新的持续发展,应当主动适应和调整消费信贷创新的 风险监管理念、方法、手段。金融消费信贷创新是大势所趋、是历史潮流,必须面对、必须适 应、必须跟上。不创新就要落后,不创新就要被淘汰。发展是硬道理,创新是银行业发展的不

8、竭动力,必须在发展中化 解金融风险,必须要坚持鼓励与规范并重、培育与防险并举的消费信 贷风险监管战略。一对消费信贷创新的认识不足。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即将结束的宏观背景下,中资银行面临着尽快提升市场竞争力的紧迫要求,监管部门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创新。商业银行要按照需求跟进与供给领先的模式,加大金融创新的力 度,第一步就是要引入国际上比较先进、成熟的消费信贷制度、市场、 机构与产品,进行跟进、模仿和移植,实现跟进制度本土化,同时加 大消费信贷基础建设,达到一定的消费信贷规模,实现数量扩张型消 费信贷创新。第二步就是要建立健全符合我国消费习惯的消费信贷制度, 积极

9、培育消费信贷市场,引进国外消费信贷机构的战略投资者, 能够自主 创新消费信贷产品,以消费信贷供给引导居民需求,进行内涵式消费 信贷创新。二消费信贷创新的机制不完善。从我国消费信贷创新监管实践和经验看,构造消费信贷创新的内 在机制,是保持商业银行具有消费信贷创新的持续动力。综合国内外成熟的做法,笔者认为,当前商业银行要加强消费信 贷资金的对称、消费信贷的质量保证延伸、消费信贷要素分解、消费 信贷条款的增溢与组合、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技术扩展机制建设,实现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创新所带来的风险能够在资本的约束下, 实现自我 平衡、不断降低。三消费信贷创新的风险可控性问题突出。加强消费信贷市场制度建设,扩展

10、消费信贷市场的功能,合理安 排消费信贷序列,针对消费信贷东中西部梯次明显、城市优于农村、 消费贷款比重低、风险偏高等特点,着力扩大消费信贷市场,吸收和 消化消费信贷风险。商业银行要改进消费信贷服务,推动居民消费升级,创新消费信 贷级次和梯次。不断提高消费信贷的覆盖面,优化消费信贷的地区、客户结构,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加强资本约束。建立与其业务规模相适应的信贷文化,提高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技 术,形成不同的风险组合。实行模块化管理,降低消费信贷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 险,促进消费信贷的稳健发展。四消费信贷创新与规避监管的关系处理失当。进一步理顺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创新与监管的组织架构,提高对金 融

11、创新风险管理的认识,有效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创新活动, 严格 消费信贷产品市场准入的风险管控标准和政策,并加强跟踪调查和研 究,为消费信贷创新监管提供专业的和技术的支撑, 厘定消费信贷创 新的审慎监管标准,规范消费信贷创新的监管专业化操作规程, 确定 符合我国国情的消费信贷创新业务监管总体策略, 提高风险监管的水 平。四、消费信贷创新的风险监管建议一加强消费信贷的基础制度建 设,完善消费信贷创新运行环境。重点要制定消费信贷促进法、个人信用管理法、物权 法等法律制度。完善个人破产程序,修订破产法。改进消费信贷司法审判制度,明确消费信贷的债务纠纷不得援引保护和支持弱势群体原则。建立消费信贷监管制度

12、,维护消费信贷秩序,增强信贷消费安全。开展消费信用调查,加强消费信贷的对象、程序、用途以及消费 信息的披露,维护消费信贷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消费信贷法制化发 展。二活跃消费信贷市场,提高市场运行质量。要推动商业银行按照先城市,后农村;先中等阶层,后低收入阶 层;先东部,后中西部;先住房与汽车,后医疗与旅游的原则,创新 消费信贷级次和梯次,实现消费信贷产品的多元化,以点带面,实施 立体营销,细分消费信贷客户,引导城乡居民消费。同时规范和深化一级市场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消费品 抵押二级市场,提高消费信贷资产的流动性,鼓励商业银行发行按揭 抵押证券,为按揭贷款建立起了全国性的、甚至是国际化的

13、市场,推 动消费信贷国际化发展。三加强电子银行监管,优化支付结算渠道。电子银行已成为金融消费者获取金融产品和服务常用的渠道。加强电子银行业务的监管,不断完善电子银行业务的监管规章体 系,积极引导商业银行重新整合业务流程, 提高电子银行业务的技术 含量,提高对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意识,畅通电子转账支付渠道,消除电子银行消费欺诈隐患,实现金融消费安全。四加大金融基础设施投入,优化银行卡使用环境。随着我国银行卡消费结算量的迅速放大,各类银行卡发行量规模 快速膨胀, 指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加大金融基础设施投放, 优化 用卡环境,提高银行卡应用环境,降低银行卡推广使用技术风险,重 点打击伪造信

14、用卡、诈骗、 商户套现、不良中介骗领信用卡等犯法犯 罪行为。针对银行卡业务发展和管理的特点, 进一步加大银行卡日常监管 力度。从风险管理角度, 制定统一的银行卡业务的监管标准, 提出银行 卡业务的监管规划,适时开展银行卡业务的检查。本 word 为可编辑版本,以下内容若不需要请删除后使用,谢谢您的理解 篇一: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重症 肺 炎【概述】肺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占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之首, 在人类总 死亡率中排第 56 位。重症肺炎除具有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外 , 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 明显受累的表现 , 既可发生于社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ty -acquire

15、d pneumonia, CAP), 亦可发 生于医院获得性肺炎 (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 。在 HAP 中以重症监护病房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内获得的肺炎、 呼吸机相关肺炎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和健康护 理(医疗)相关性肺炎(health care -associated pneumonia ,HCAP更为常见。免疫抑制宿主发 生的肺炎亦常包括其中。 重症肺炎死亡率高,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综合 征,在流行病学、 风险因素和结局方面有其独特的

16、特征, 需要一个独特的临床处理路径和初 始的抗生素治疗。 重症肺炎患者可从 ICU 综合治疗中获益。 临床各科都可能会遇到重症肺炎 患者。在急诊科门诊最常遇到的是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 本章重点介绍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对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只做简要介绍。【诊断】 首先需明确肺炎的诊断。 CAP 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 ) 炎症 ,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 肺炎。 简单地讲 ,是住院 48 小时以内及住院前出现的肺部炎症。 CAP 临床诊断依据包括 : 新近出现的咳嗽、 咳痰 ,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 ,并出现脓性痰 ; 伴或不

17、伴胸痛。 发热。 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WBC 1099 X 10 / L或重症肺炎通常被认为是需要收入ICU的肺炎。关于重症肺炎尚未有公认的定义。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公布的 CAP 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将下列症征列为重症 肺炎的表现:意识障碍;呼吸频率30次/minPaO25d、机械通气4d)和存在高危因 素者 , 即使不完全符合重症肺炎规定标准 , 亦视为重症。美国胸科学会 (ATS) 2001 年对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诊断标准 需要机械通气 ; 入院48h内肺部病变扩大 50%; G少尿(每日177卩mol/L( 2mg/dl)。次要标准:呼吸 频率30次/min;PaO2/F

18、iO2 2007年ATS和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制订了新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治 疗指南,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新的修正。主要标准: 需要创伤性 机械通气 需要应用升压药物的脓毒性血症休克。次要标准包括:呼吸频率30次/min; 氧合指数(PaO2/FiO2) 20 mg/dL) 白细胞减少症(WBC计数v 4X 109 /L) 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v 100 X 10gL) 体温降低(中心体温v 36 C) 低血 压需要液体复苏。符合 1 条主要标准,或至少 3项次要标准可诊断。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SHAF)的定义与SCAP相近。2005年ATS和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

19、制订了成人HAR VAF HCAF处理指南。指南中界定了 HCAP的病人范围:在90d内因急 性感染曾住院2d;居住在医疗护理机构;最近接受过静脉抗生素治疗、化疗或者30d内有感染伤口治疗;住过一家医院或进行过透析治疗。因为HCAP患者往往需要应用针对多重耐药(MDR)病原菌的抗菌药物治疗,故将其列入HAP和VAP的范畴内。【临床表现】重症肺炎可急性起病,部分病人除了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 吸系统症状外,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 休克、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其他系统表 现。少部分病人甚至可没有典型的呼吸系统症状, 容易引起误诊。也可起病时较轻,病情逐 步恶化,最终达到重症肺炎的标准

20、。在急诊门诊遇到的主要是重症CAP患者,部分是HCAP患者。重症 CAP 的最常见的致病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军团菌、革兰 氏阴性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其临床表现简述如下:肺炎链球菌为重症 CAP最常见的病原体,占30%70%。呼吸系统防御功能损伤(酒 精中毒、抽搐和昏迷)可是咽喉部大量含有肺炎链球菌的分泌物吸入到下呼吸道。病毒感染和吸烟可造成纤毛运动受损, 导致局部防御功能下降。 充血性心衰也为细菌性肺炎的先兆因 素。脾切除或脾功能亢进的病人可发生暴发性的肺炎链球菌肺炎。多发性骨髓瘤、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疾病均为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典型的肺炎链球菌

21、肺炎表现为肺实变、寒战,体温大于39.4 C,多汗和胸膜痛疼,多见于原先健康的年轻 人。而老年人中肺炎链球菌的临床表现隐匿, 常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典型的肺炎链 球菌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为肺叶、肺段的实变。肺叶、肺段的实变的病人易合并菌血症。肺 炎链球菌合并菌血症的死亡率为30%70%,比无菌血症者高 9 倍。金葡菌肺炎 为重症CAP的一个重要病原体。 在流行性感冒时期,CAP中金葡菌的发 生率可高达 25%,约 50%的病例有某种基础疾病的存在。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较普遍, 死亡率为64%。胸部X线检查常见密度增高的实变影。常出现空腔,可见肺气囊,病变变化较快,常伴发肺脓肿和脓胸。MRS

22、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为 CAP中较少见的病原菌,但一旦明确诊断,则应选用万古霉素治疗。革兰氏阴性菌 CAP重症CAP中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约占 20%,病原菌包括肺炎克雷白 杆菌、不动感菌属、变形杆菌和沙雷菌属等。肺炎克雷白杆菌所致的CAP约占1%5%,但其临床过程较为危重。 易发生于酗酒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和衰弱者, 表现为明显的中 毒症状。胸部 X 线的典型表现为右上叶的浓密浸润阴影、边缘清楚,早期可有脓肿的形成。 死亡率高达 40%50%。非典型病原体 在CAP中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者占 3%40%。大多数研究显示肺炎支原 体在非典型病原体所致 CAP中占首位,在成人中占 2%30%,肺炎

23、衣原体占6%22%,嗜肺军团菌占2%15%。但是肺炎衣原体感染所致的CAP,其临床表现相对较轻,死亡率较低。肺炎衣原体可表现为咽痛、声嘶、头痛等重要的非肺部症状,其他可有鼻窦炎、 气道反应性疾病及脓胸。 肺炎衣原体可与其他病原菌发生共同感染, 特 别是肺炎链球菌。 老年人肺炎衣原体肺炎的症状较重, 有时可为致死性的。 肺炎衣原体培养、 DNA检测、PCR血清学(微荧光免疫抗体检测)可提示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存在。军团菌肺 炎占重症CAP病例的12%23%,仅次于肺炎链球菌,多见于男性、年迈、体衰和抽烟者, 原患有心肺疾病、 糖尿病和肾功能衰竭者患军团菌肺炎的危险性增加。 军团菌肺炎的潜伏期 为 2

24、10 天。病人有短暂的不适、发热、寒战和间断的干咳。肌痛常很明显,胸痛的发生率 为 33%,呼吸困难为 60%。胃肠道症状表现显著,恶心和腹痛多见, 33%的病人有腹泻。不少 病人还有肺外症状, 急性的精神神志变化、急性肾功能衰竭和黄疸等。 偶有横纹肌炎、 心肌 炎、心包炎、肾小球肾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0%的病例有低钠血症,此项检查有 助于军团菌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军团菌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特征为肺泡型、斑片状、肺叶或肺段状分布或弥漫性肺浸润。 有时难以与ARDS区别。胸腔积液相对较多。此外,20%40% 的病人可发生进行性呼吸衰竭,约 15%以上的病例需机械通气。流感嗜血杆菌肺炎

25、 约占CAP病例的8%20%,老年人和 COPD病人常为高危人群。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 起病可急可慢, 急性发病者有发热、 咳 嗽、咳痰。 COPD 病人起病较为缓慢,表现为原有的咳嗽症状加重。婴幼儿肺炎多较急重, 临床上有高热、 惊厥、呼吸急促和紫绀, 有时发生呼吸衰竭。 听诊可闻及散在的或局限的干、 湿性罗音,但大片实变体征者少见。 胸部X线表现为支气管肺炎, 约1/4呈肺叶或肺段实变 影,很少有肺脓肿或脓胸形成。卡氏孢子虫肺炎(PCP PCP仅发生于细胞免疫缺陷的病人,但PCP仍是一种重要的肺炎,特别是HIV感染的病人。PCP常常是诊断AIDS的依据。PCP的

26、临床特征性表现有干 咳、发热和在几周内逐渐进展的呼吸困难。病人肺部症状出现的平均时间为4周,PCP相对进展缓慢可区别于普通细菌性肺炎。PCP的试验室检查异常包括:淋巴细胞减少,CD4淋巴细胞减少,低氧血症,胸部 X 线片显示双侧间质浸润,有高度特征的 “毛玻璃 ”样表现。但 30%的胸片可无明显异常。 PCP为唯一有假阴性胸片表现的肺炎。【辅助检查】1.病原学:诊断方法 包括血培养、 痰革兰氏染色和培养、血清学检查、胸水培养、支气管吸出 物培养、或肺炎链球菌和军团菌抗原的快速诊断技术。此外,可以考虑侵入性检查,包括经皮肺穿刺活检、经过防污染毛刷(PSB经过支气管镜检查或支气管肺泡灌洗(BAL)

27、。 血培养 一般在发热初期采集,如已用抗菌药物治疗,则在下次用药前采集。采样以无菌法静脉穿刺,防止污染。成人每次1020ml,婴儿和儿童 0.55ml。血液置于无菌培养瓶中送检。 24小时内采血标本 3次,并在不同部位采集可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在大规模的非选择性的因 CAP 住院的病人中,抗生素治疗前的血细菌培养阳性率为 5%-14%,最常见的结果为肺炎球菌。假阳性的结果,常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抗生素治疗后血培养的阳性率减半,所以血标本应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但如果有菌 血症高危因素存在时, 初始抗生素治疗后血培养的阳性率仍高达15%。因重症肺炎有菌血症高危因素存在,病原菌极可能是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 这几种细菌培养的阳性率高, 重症肺炎时每一位病人都应行血培养, 这对指 导抗生素的应用有很高的价值。另外,细菌清除能力低的病人(如脾切除的病人)、慢性肝病的病人、白细胞减少的病人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