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 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 (一)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方法: 1. 定义法:如果动点 P的运动规律合乎我们已知的某种曲线(如圆、椭圆、双曲线、 抛物线)的定义,贝V可先设出轨迹方程,再根据已知条件,待定方程中的常数,即可得到 轨迹方程。 2. 直译法:如果动点 P的运动规律是否合乎我们熟知的某些曲线的定义难以判断, 但点P满足的等量关系易于建立,则可以先表示出点P所满足的几何上的等量关系,再用 点P的坐标(x, y)表示该等量关系式,即可得到轨迹方程。 3. 参数法:如果采用直译法求轨迹方程难以奏效,则可寻求引发动点P运动的某个 几何量t,以此量作为参变数,分别建立 P点坐标x,
2、y与该参数t的函数关系x = f (t), y = g (t),进而通过消参化为轨迹的普通方程F (x, y)= 0。 4. 代入法(相关点法):如果动点 P的运动是由另外某一点 P的运动引发的,而该 点的运动规律已知,(该点坐标满足某已知曲线方程),则可以设出P (x, y),用(x, y)表示出相关点P的坐标,然后把P的坐标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即可得到动点P的轨迹 方程。5 :交轨法:在求动点轨迹时,有时会出现要求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问题,这种问 题通常通过解方程组得出交点(含参数)的坐标,再消去参数求得所求的轨迹方程(若能 直接消去两方程的参数,也可直接消去参数得到轨迹方程),该法经常与参数
3、法并用。 一: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例1:已知汕的顶点A, B的坐标分别为(-4 , 0),( 4, 0) , C为动点,且满 足 sinB sinA 54 sinC, 求点C的轨迹。 【变式】:已知圆 的圆心为 M1,圆的圆心为 M2 动圆与 这两个圆外切,求动圆圆心 P的轨迹方程。 二:用直译法求轨迹方程 此类问题重在寻找数量关系。 例2: 条线段两个端点 A和B分别在x轴和y轴上滑动,且BM=a AM=b求AB中 点M的轨迹方程? 【变式】:动点P (x,y )到两定点A (-3, 0)和B (3, 0)的距离的比等于2 (即 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三:用参数法求轨迹方程 |PA|PB|
4、,2) 此类方法主要在于设置合适的参数,求出参数方程,最后消参,化为普通方程。注意 参数的取值范围。 例3 过点P ( 2, 4)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11 ,12,若11交x轴于A点,12交y 轴于B点, 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四:用代入法求轨迹方程 例4点B是椭圆轨迹方程。 【变式】如图所示,已知 P(4 , 0)是圆x2+y2=36内的一点,A、B是圆上两动点,且 满足/ APB=90,求矩形 APBQ的顶点Q xa 22 yb 22 上的动点,A(2a, 0)为定点,求线段 AB的中点M的 五、用交轨法求轨迹方程例5.已知椭圆 xa 22 yb 1 ( a b o)的两个顶点
5、为 汨九.竝夙0),与y轴平行的直 # 线交椭圆于P1、P2,求A1P1与A2P2交点M的轨迹方程. 六、用点差法求轨迹方程例6.已知椭圆 x 2 2 ;1, 2 (1)求过点F 且被p平分的弦所在直线的方程; 22 11 (2)求斜率为2的平行弦的中点轨迹方程; (3)过j 2, 1引椭圆的割线,求截得的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练习 1. 在咄t?中,B, C坐标分别为(-3,0),( 3,0),且三角形周长为16,则点A 的轨迹方程是. 2. 两条直线工导1与啦y 1的交点的轨迹方程是.3.已知圆的方程为 (x-1)+y=1,过原点0作圆的弦0A,则弦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是4.当参数m随意变化
6、时, 则抛物线y x22皿1葢皿2 1的顶点的轨迹方程为 。5:点M到点F(4,0) 的距离比它到直线$ 5 (1的距离小1,则点M的轨迹方程为 。6:求与两定点 0 1, 、距离的比为1: 2的点的轨迹方程为 7.抛物线 的通径(过焦点且垂直于对称轴的弦)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动点C在抛物线 上,求 ABC重心P的轨迹方程。 8. 已知动点P到定点F( 1, 0)和直线x=3的距离之和等于4,求点P的轨迹方程。 9. 过原点作直线I和抛物线F x Lx h交于A B两点,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 方程。 2 22 高二(上)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答案 例1:已知诃的顶点A, B的坐标分别为(
7、-4 , 0),( 4, 0) , C为动点,且满 足 sinB si nA 54 sinC, 求点C的轨迹。 54 22 【解析】由“咄s:nA xa sinC,可知 b ;-j 54 c 10,即丨们丨反 io,满足椭 圆的定义。令椭圆方程为 yb 22 1,则凡I h ;2,则轨迹方程为 III x 2 25 y 2 9 。1 (葢 ,图形为椭圆(不含左,右顶点) 【点评】熟悉一些基本曲线的定义是用定义法求曲线方程的关键。(1)圆:到定 点的距离等于定长 (2)椭圆:至炳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大于两定点的距离) (3) 双曲线: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小于两定点的距离)(4)到
8、定点与定直线距离相等。 【变式1】:1:已知圆的圆心为 M1,圆圆与这两个圆外切,求动圆圆心P的轨迹方程。 解:设动圆的半径为 R,由两圆外切的条件可得: 0 动圆圆心P的轨迹是以M1、M2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c=4, a=2, b2=12。 的圆心为M2 动 0 故所求轨迹方程为 2 2 2 2 2: 一动圆与圆0:下 1外切,而与圆C: X y 粗;8【!内切,那么动圆的圆心 M 的轨迹是: A :抛物线B:圆C :椭圆D :双曲线一支 【解答】令动圆半径为 R则有 二:用 直译法求曲线轨迹方程 此类问题重在寻找数量关系。 例2: 一条线段AB的长等于2a,两个端点A和B分别在x轴和y轴
9、上滑动,求AB中 点P的轨迹方程? 解 设M点的坐标为(x,y)由平几的中线定理:在直角三角形AOB中, 0M= 12AB # Mil R 1|M:| R I ,则|M0|-|MC|=2,满足双曲线定义。故选 Do X v 22 y 22 2 a M点的轨迹是以O为圆心,a为半径的圆周.【点评】此题中找到了 OM= 12 AB这一等量关系是此题成功的关键所在。一般直译法有下 列几种情况: 1 )代入题设中的已知等量关系:若动点的规律由题设中的已知等量关系明显给出, 则采用直接将数量关系代数化的方法求其轨迹。 2 )列出符合题设条件的等式:有时题中无坐标系,需选定适当位置的坐标系,再根 据题设条
10、件列出等式,得出其轨迹方程。 3 )运用有关公式:有时要运用符合题设的有关公式,使其公式中含有动点坐标,并 作相应的恒等变换即得其轨迹方程。 4 )借助平几中的有关定理和性质:有时动点规律的数量关系不明显,这时可借助平 面几何中的有关定理、性质、勾股定理、垂径定理、中线定理、连心线的性质等等,从而 分析出其数量的关系,这种借助几何定理的方法是求动点轨迹的重要方法 【变式2】:动点P(x,y )到两定点A (-3, 0)和B (3, 0)的距离的比等于2 (即 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解答】T卩A -氐 *亡玛闭 |PA|PB| (x 3) y 2 |PA|PB| ,2) 2 2 2 代入 2得
11、 (Xv(x ) y 2 222 2 x 3) y 2 -lx :J) -ly 化简得(x 5) 2+y2=16,轨迹是以(5, 0)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 三:用参数法求曲线轨迹方程 此类方法主要在于设置合适的参数,求出参数方程,最后消参,化为普通方程。注意 参数的取值范围。 例3 过点P ( 2, 4)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11 , 12,若11交x轴于A点,12交y 轴于B点,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解析】 分析1 :从运动的角度观察发现,点M的运动是由直线11引发的,可设出11的斜率 k作为参数,建立动点 M坐标(x, y)满足的参数方程。 解法1:设M( x, y),设直线1
12、1的方程为y 4= k (x 2) ,( k工0) 由112,则直线12的方程为F 4H与x轴交点A的坐标为电 W与y 轴交点B的坐标为(0,1 :飞为AB的中点, 4k2k 1k (x 2) ,0), ), 4 2 2k 1 x 2k (k为参数) 2 4 1 k y 2 2k 消去 k,得 x+ 2y 5= 0。 另外,当k= 0时,AB中点为M( 1, 2),满足上述轨迹方程;当k不存在时,AB中 点为M( 1,2),也满足上述轨迹方程。综上所述,M的轨迹方程为x+ 2y 5= 0。 分析2:解法1中在利用k1k2 = 1时,需注意k1、k2是否存在,故而分情形讨论, 能否避开讨论呢?只
13、需利用厶PAB为直角三角形的几何特性: 12|AB| 解法 2:设 M(x, y),连结 MP 则 A (2x, 0) , B (0, 2y) , v 11 丄 12,二 PAB 为直角三角形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x 2j (y -1) 2 ,啊 12 |AB| 2 2 (2x)(2y) 化简,得x+ 2y 5= 0,此即M的轨迹方程。 分析3:设M(x, y),由已知11丄12,联想到两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k1k2 = 1, 即可列出轨迹方程,关键是如何用M点坐标表示A、B两点坐标。事实上,由 M为AB的中 点,易找出它们的坐标之间的联系。 解法 3:设 M(x, y) ,vm 为 AB中点
14、,二 A ( 2x, 0), B (0, 2y)。又 11 , 12 过 点 P (2, 4),且 11 丄 12 PAL PB 从而 kPA kPB= 1, 而 klJA 4 4 02 2x -1 2y20 ,k PB x 2y b 0 4 2y 1,化简,得 2 2x2 注意到11 Lx轴时,12丄y轴,此时A (2, 0), B (0, 4) 中点M( 1, 2),经检验,它也满足方程 x + 2y 5 = 0综上可知,点M的轨迹方程为 x + 2y 5 = 0。【点评】 1 )解法1用了参数法,消参时应注意取值范围。解法2, 3为直译法,运用了 kPA- kPB= -1, riH 12
15、 |AB|这些等量关系。 用参数法求解时,一般参数可选用具有某种物理或几何意义的量,如时间,速度,距 离,角 度,有向线段的数量,直线的斜率,点的横,纵坐标等。也可以没有具体的意义,选 定参变量还要特别注意它的取值范围对动点坐标取值范围的影响【变式3】过圆O: x2 +y2= 4外一点A(4,0),作圆的割线,求割线被圆截得的弦BC的中点M的轨迹。 解法一:“几何法” 设点M的坐标为(x,y ),因为点M是弦BC的中点,所以OML BC, 2 2 2 2 22 2 所以 |OM | + | MA | = | OA | , 即(x+y)+(x-4 )+y=16 化简得:(x - 2) 2+ y2
16、 =4 由方程 与方程x +y= 4得两圆的交点的横坐标为 1,所以点M的轨迹方程为 (x -2) 2+ y2 =4 (0XV 1)。所以M的轨迹是以(2, 0)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在圆 O 内的部分。 解法二:“参数法” 设点M的坐标为(x,y ) , B (x1,y1 ) ,C (x2,y2 )直线AB的方程为y=k(x - 4),由直 线与圆的方程得(1+k) x - 8kx +16k -4=0(*),由点M为BC的中点,所以 x= yx 2 2 2 2 2 xl x2 4k 22 1 k ,又OML BC所以 k=(2)由方程(1)( 2) 13 消去k得(x 2) 2+ y2 =4,
17、又由方程(* )的厶。得k2 2 2 ,所以xv 1. 所以点M的轨迹方程为(x 2) + y =4 (0 xv 1)所以M的轨迹是以(2, 0)为圆 心,2为半径的圆在圆0内的部分。 四:用代入法等其它方法求轨迹方程例4.点B是椭圆轨迹方程。 分析:题中涉及了三个点 A、B、M其中A为定点,而 B M为动点,且点B的运动是 有规律的,显然 M的运动是由B的运动而引发的,可见 M B为相关点,故采用相关点法 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 【解析】设动点 M的坐标为(x,y),而设B点坐标为(x0,y0)则由M为线段AB 中点,可得 x xO 2x 2a 2 9 J xa 22 yb 22 AB的中点M
18、的 点 B(xO,y 上的动点,A(2a, 0)为定点,求线段 即点B坐标可表为(2x 2a, 2y)又 2 2 )在椭圆 xa 22 yb 22 上 xOa 2 yOb 2 从而有 (2x 2a) 2 2 (2y)b 2 2 2 1, 整理,得动点M的轨迹方程为 1 ix a) a 2 4yb 2 2 1 【点评】代入法的关键在于找到动点和其相关点坐标间的等量关系 【变式4】如图所示,已知 P(4,0)是圆x+y=36内的一点,A、B是圆上两动点,且满 足/ APB=90,求矩形 APBQ的顶点Q 【解析】:设AB的中点为R,坐标为(x,y),则在Rt ABP22 中,|AR|=|PR|又因
19、为R是弦AB的中点,依垂径定理在Rt OAR中,|AR|2=|AO|2 |OR|2=36 (x2+y2) 又 |AI-J- Hk -G:-)2 注 所以有(x 4)2+y2=36 (x2+y2),即x2+y2 4x 10=0因此点 R在一个圆上,而当 R 在此圆上运动时,Q点即在 所求的轨迹上运动 设Q(x,y) , R(x1,y1),因为R是PQ的中点,所以x仁代入方程x2+y2 4x 10=0,得 (x 42 )( x 42 ,yi y 02 2 y2 )4 2 2 X 42 10=0 整理得x+y=56,五、用交轨法求轨迹方程 2 xa 22 yb 22 i 六、用点差法求轨迹方程 分析
20、:此题中四问都跟弦中点有关,因此可考虑设弦端坐标的方法. 解:设弦两端点分别为 M羞1, F1 , 必吃,线段MN的中点11 X,则 - . 己 2;;22, 刃工2 奴,F F ?丫, 2 1 一得 xl x2 xl x2 2 yl 2 yl -2 (j . 由题意知):1 x2,则上式两端同除以x2,有 xl x2 2 yl y2 yl y2xl x2yl y2xl x2 U, U. 将代入得工古 (1)将 X 12 V 12 代入,得 yl y2xl x2 2 12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入収:0. 14 将代入椭圆方程工削:得讣取 14 23 U,爲4 6U符合题意, 2x仃:.:I为所
21、求. (2) 将 yl y2xl x2yl y2xl x2 (椭圆内部分)2代入得所求轨迹方程为:畀屯0. (3) 将 y lx 2 代入得所求轨迹方程为:卫2心 蓉0.(椭圆内部分) 练习1【正确解答】ABC为三角形,故A, B, C不能三点共线。轨迹方程里应除去点 m d, x 2 即轨迹方程为 25 16 1 (x 5) 2.两条直线与川X y 10的交点的轨迹方程是.【解答】:直接消去 参数m即得(交轨法):工 3:已知圆的方程为(x-1)2+y2=1,过原点O作圆的弦OA,则弦的中点 M的轨迹方程是 【解答】:令M点的坐标为(x,y),则A的坐标为(2x,2y),代入圆的方程里面得;
22、 14 (x 0) 22 4:当参数m随意变化时,则抛物线 y x2川1 x的顶点的轨迹方程为 【分析】:把所求轨迹上的动点坐标x, y分别用已有的参数 m来表示,然后消去参 数m 1便可得到动点的轨迹方程。【解答】:抛物线方程可化为戈IU 12 54 2 v m w 4 它的顶点坐标为A 1 34 V m f * 消去参数m得:y x 故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为 丄扎::。 5:点M到点F(4,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的距离小1,则点M的轨迹方程为 【分析】:点M到点F(4,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戈5 0的距离小1,意味着点M到 点F(4,0)的距离与它到直线戈;-I I)的距离相等。由抛物线标准方程可写出点M 的轨迹方程。 【解答】:依题意,点 M到点F (4, 0)的距离与它到直线孟 -1的距离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空作业机械维修工保密意识模拟考核试卷含答案
- 唐山银行笔试试题及答案
- 新疆国考面试题目及答案
- 药剂科抗生素合理使用方案
- 上海铁路局招聘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乌兰牧骑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补招1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兴业证券股份限公司福州分公司校园招聘13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云南红河州金平县发展集团限公司招聘5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云南普洱市江城县水电厂招聘2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云南京昌建设工程限公司招聘1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旋挖钻机进场安全培训课件
- 交通银行2025丽江市秋招无领导小组面试案例题库
- 2025江苏三零面粉海安有限公司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DB6108T 53-2023 煤基固废调理剂修复沙化土地技术规范
- 安装电脑合同(标准版)
- 浙江市场监管检查课件
- 贵州省桐梓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辅警试题含答案分析
- 初中物理力学难点突破练习题
- 冬季餐饮安全知识培训
- 《道路运输管理实务》课件-第二章 运输计划编制与调度安排
- 现代作物生产理论与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